美国破产潮+第二波裁员潮,芯片是救命稻草吗?

来源:制造界

作者:秀二

图片/图虫创意

1/耶伦来干啥?愿意在哪方面与中国合作?

6月1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刚刚结束,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将于将于7月6日到达北京。你说这些人来干啥?觉得他们挺无聊,光说些冠冕堂皇的话,不办实事儿。

说什么不脱钩不断裂,加强高层沟通、加强两国合作。你们高层沟通半导体了吗?什么时候卖给我们高端芯片和光刻机啊?光闲扯有啥用?

其实美国人来中国,也不是来闲扯的,他们的确是捍卫美国利益而来。也就是说美国可以依赖中国的商品、市场、电池、光伏,却不让中国依赖他们的半导体。

上次访华,布林肯回去后不久,荷兰还是没有抵抗住美国施压,还是继续加码对中国光刻机出口管制。6月30日,路透社刊发独家报道称,今夏,美国和荷兰将通过进一步限制对华销售芯片制造设备。荷兰已经确定要制定DUV光刻机的出口管制规则,在9月1日正式实施管制计划。

也就是说EUV极紫外光刻机已制裁了我们4年,现在连DUV光刻机也不卖给我们了。那么,耶伦来干啥?愿意在哪方面与中国合作?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2日报道,自中国大陆取消疫情期间的旅行限制以来。世界上最知名的奢侈品品牌的掌门人直奔中国而去。法国亿万富翁与威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尔纳。阿尔诺最近对中国进行了一次高调访问。最近前往中国的其他国际品牌首席执行官还包括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和摩根大通的老板杰米.戴蒙。马斯特5月份访问了他在上海的大型工厂。戴蒙在同月的访问旨在强调美国投资银行对中国的承诺。分析人士认为,这些访问凸显出在美国和欧洲前景不明朗的情况,各品牌和企业正日益依赖中国的14亿人口来推动增长。

耶伦曾表示,我们的经济完全分离,对两国都是灾难性的,这会破坏世界其他地区的稳定。耶伦强调,正是因为存在诸多分歧才有必要重新建立联系,她希望与中国新的经济领导团队进行对话。

香港中美焦点网站6月29日文章由于中国不断升级产业市场规模和生产能力,与中国脱钩具有挑战性。事实上,2022年美中货物贸易创下新纪录。因此双方如果脱钩,其政治影响将超出预期。他会背离以往的接触政策,破坏数十年来建立的经济关系,带来巨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如果中美紧张局势升级,将会对全球供应链构成更大风险。这种混乱尤其可能影响美国的绿色政策,因为它依赖中国的太阳能、风能和电池技术,而这些技术对清洁能源至关重要。在绿色能源领域,美国似乎愿意与中国合作。

2/该不该向美国输出中国技术?

中国拥有最完整的光伏太阳能产业链,是产能聚集地。硅片产能占全球硅片总产能的比重高达98%,电池片产能占比超过85%,组件产能占比约为77%。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绕开中国实现自己的太阳能光伏发电。

我们不仅产量第一,成本也是最低的,电池转换效率也是最高的,光伏领域中国就是当之无愧的霸主。美国的光伏产业同样位居全球前列,但他们的光伏硅片成本远高于中国,几乎达到了中国的161%左右,另外在完整产业链的加持下,中国光伏硅片的成本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下降着,也就是说中美差距将越来越大。

光伏产业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解决办法之一,也是美国一直在研究的方向,不过受限于中国对美国光伏硅片的限制出口,2022年美国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减少了23%,如果中国进一步限制光伏硅片技术出口,美国将在这一领域遭受重创。

我国锂电池产业碾压全球,马斯克借访华单独见了曾毓群,谈定了特斯拉大储能项目采用宁德时代的电芯产品。

2023年2月13日,美国汽车巨头福特公司宣布与世界顶级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CATL)合作,在美国密歇根州(Michigan)出资35亿美元投建电动汽车电池工厂。这个厂属于福特公司,但是所有设备、技术、管理都来自宁德时代。这是中国第一次向美国出口成套技术,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但是不久,由于技术风险和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福特汽车和宁德时代的合作计划被传遭到“叫停”。我国虽然允许将技术出口,但对于类似导航、遥感、激光等部分技术是不允许出口的。企业在出口之前一定要调查清楚,避免出现被限制的情况。

隆基绿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龙头之一。2023年3月,俄亥俄州哥伦布地区经济发展组织发布消息称,隆基绿能将与美国清洁能源开发商Invenergy合作,在美国俄亥俄州建设5GW光伏组件厂。据悉,双方合作建设的工厂将于今年4月开建,并于年底投入运营。该工厂将成为美国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厂之一。

数据显示,集中式光伏是美国光伏市场主流,占比达55.8%,分布式装机占比较低,主要是成本较高及现有产品难开高端市场。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23-2025年美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分别为7.6GW、8.4GW、10.2GW。如隆基绿能在美产Hi-MO6,很有可能成为美国分布式光伏的“明星产品”。作为全球光伏龙头,隆基绿能在2022年底已拥有150GW单晶硅片产能,60GW单晶电池产能,85GW单晶组件产这一产能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隆基绿能该不该去美国建厂?也一直是业界讨论的焦点,该不该在光伏领域制裁美国?

激光雷达激光雷达被称为汽车自动驾驶的“眼睛”,中国激光雷达识别系统不断创新迭代新科技,在性能和成本上将其他国家远远地甩在身后。拿美国对比,他们的一套激光雷达系统要几万美元,而华为的只要3000元。在全球汽车结构变剧烈化,智能汽车成为趋势,离开了中国激光雷达系统,欧美汽车企业同样会面临困境。

3/美国破产潮与第二波裁员潮

从2023年初到6月,美国破产公司的数量达到了286家。马斯克在之前的特斯拉会议上也说,未来12个月,将会有更多公司破产。

6月份,美国厨具巨头Instant Brands宣布破产。3B经过50年发展,从家居家纺的小作坊位列500强。疫情虽然没有导致其直接破产,但在全球疫情的第三年,3B公司的财务问题逐渐恶化放大,CFO被逼着从曼哈顿高楼一跃而下。

S&P Global分析公司清晰的汇总了前五个月份里因为负债超过10亿美元而申请破产的11家上市公司。

不止有3B,在5月份,曾是美国最大的门诊手术运营公司之一的美国医师服务商Envision Healthcare Corp(EVHC),美国私募巨头KKR5、开利全球公司( NYSE:CARR)旗下专门从事消防系统的子公司Kidde-Fenwal Inc、家庭安全和报警公司Monitronics International Inc.在5月中旬申请第二次破产。在负债5亿到10亿美元之间的破产企业里,一个月内增加了6家。

电信和电力承包商QualTek Services 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QTEK)5月24日申请破产。成立于1922年、代表美国领先保险公司的第四代独立保险机构American Service Insurance Agency LLc 5月23日申请破产;个人医疗保险计划公司Benefytt Technologies Inc.(NASDAQ:BFYT)同样在5月23日申请破产;曾经火热的估值高达57亿美元的媒体创业公司Vice Group Holdings Inc.5月15日申请破产;从事品牌药品仿制药的开发、制造、营销和分销的上市公司Lannett Co.Inc. 5月2日申请破产;

拥有1600万粉丝的VICE媒体五月申请破产,作为新媒体的代表,VICE曾红极一时,VICE估值一度高达57亿美元,迪士尼、默多克等媒体巨头都争抢着给它注资,无限看好它的前景。

不单单是体量大的历史悠久的大公司,在美联储掀起的加息风暴下,美国小企业破产数量更是激增。从今年5个月的破产数据来看,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为非必需消费品行业,其次是金融和医疗保健行业。

华尔街投行从去年开始就传出裁员消息,今年5月,第二波裁员又来了。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瑞信、瑞银都在其中,涉及中国业务较多的中国香港部门亦是今年的重灾区,投行业务裁员不断。

由于全球一级市场惨淡,“交易荒”严重影响了投行的盈利,美国IPO市场惨淡,香港IPO的数量和规模都小得可怜,因此未来第三波裁员可能仍难避免。

高盛最赚钱的就是投行业务,该项业务在2020年和2021年经历了辉煌的两年,但此后明显放缓,这和极具挑战性的全球宏观环境息息相关。投行部门在2023年头3个月里的收入同比下降26%。

摩根士丹利6月也传出裁员消息,当时消息称,摩根士丹利本月大约裁减3000个职位。全球来看,摩根士丹利第一季度的股票销售和交易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了14%,固定收益交易收入下降了12%至25.8亿美元。根大通也在裁员,但幅度相对较小,约裁500个职位。

4/芯片是美国的救命稻草吗?

孟晚舟曾官宣:“2026年全球数字化转型总支出,将超过3.4万亿美元。数字化需要超大量的芯片,美国死死第抓住半导体产业链不放,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2022年,全球芯片产业规模超过了6000亿美元,美国占据了一半的份额,全球十大芯片企业排名中:英特尔、英伟达、高通、美光、德州仪器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在这种局面下,美国是一手赚钱、一手统治着全球科技业,它不希望看到任何挑战者出现。

全球能够生产DUV光刻机的,目前只有2家企业,其一是荷兰ASML,另一家是日本尼康。去年美国发布了史上最严格的禁令,联手日本、荷兰分别出台限制令,三国联手垄断全球90%甚至更多的半导体设备、EDA软件、半导体材料市场等。

随着美日荷三方协议的达成,无论是荷兰ASML还是日本尼康都不能再出售DUV光刻机给我们,这也意味着我们不能再扩充14nm/28nm芯片产能。

从2018年以来,美国制裁中国芯片已是第五个年头了,这期间包括起草了各种法案、组建芯片四方联盟等。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美国宁愿失去部分市场,也要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

2022年,美国五大芯片公司亏损高达了70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英伟达营收同比下滑了13%,美光下滑了46%,英特尔下滑了36.7%。从今年初到5月,美国仅大型科技企业裁员规模就高达了31万人。

在2022年我们的90nm光刻机就下线了。如今28nm光刻机在研发。本来有望在2023年实现下线,上海微电子被纳入美国“实体清单"后,28nm光刻机因我们需对自研光源、自研镜头进行调试攻关,令交付变得遥遥无期了。

在芯片领域,80%的芯片的精度低于40纳米,所以,大多数产品其实不需要很高精度的芯片。我国对精度超过14纳米的芯片投资大幅度增加,如果我们能突破28纳米,基本就可以不依靠美国,独立进行全产业链生产。

6月13日《华尔街日报》放风说,要放松对中国芯片的制裁禁令,延长对芯片出口管制的豁免期,并允许台积电、三星、高通等企业在中国扩建工厂,这个消息让一些科技企业立马得到了提振。但是6月30日有爆出荷兰DUV光刻机加码限制,令我们彻底灰了心。

6日,耶伦就要来了,看看她谈些啥吧!

# 美联储会议纪要:几乎所有官员预计年内加息?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