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重置

注:过去20年,全球化时代来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迅速崛起。但是,由于供应集中度过高,在尤其是疫情中展现出来的脆弱性,加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全球化这一支持过去20年经济发展的周期进入尾声。“回岸“,“供应链多元化”这个主题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中国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不仅是成本,更是由于高生产力带来的,因此其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在一定时期内依然不会动摇。但是,跨国企业更加关注供应链安全而非效率,并且会考虑劳动力成本结构、税收优惠、商业环境、政治因素、能源转型等诸多因素。跨国公司可能会选择中国+1战略,或者围绕着区域进行供应链建设。但是,这会导致供应链的效率越低,带来结构性的长期通胀和利率上升。投资者可以通过不同的因素判断供应链布局及近岸生产。在这个新的结构性变化中,也会带来新的机会,但是并不一定可以带来好的投资机会。投资者需要判断不同市场的准入限制、流动性、规模和多样化潜力。

正文:

随着全球化这个大的经济周期的结束,新的主题越来越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关注。这个主题的关键词是“近岸”、“在岸”、“友岸”、“供应链多元化”、“去全球化”,甚至“再全球化”。无论哪个词,都隐含了对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全球化时代的潜在破坏。

将生产分解不同的生产阶段,通常将生产放在不同的经济体/地区,摆脱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化,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事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比较优势,可以带来更低的成本、规模经济效应、专业化分工和更高的效率等好处。

全球化使制造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占据了主导地位,被人们称之为“世界工厂”。全球化也促进了诸多跨国公司的诞生。

但是新冠疫情暴露了这种方法的风险和脆弱性。

跨国公司的一个自然反应是使其供应链多样化并提高供应安全性。在全球化的最初时代,效率和成本被放在首位。如今,重点正在转向供应链韧性和可靠性。由于中国现在是全球制造业的核心,投资者面临的自然问题是看看哪些经济体和市场可能会从全球化的潜在破坏和重组中受益。最终,考虑到中国的主导地位,任何变化都可能涉及将供应链从中国重新分配出去。

全球化时代与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迅速崛起

"´全球化´一词最早是由T.莱维特(Theo—dreLevitt)于1985年在其《市场的全球化》一文中提出的。但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才真正兴起。在此期间,大型国际公司通过将生产业务转移到拥有大量低成本劳动力的经济体来提高生产力和降低成本。全球贸易发生了变化,供应链跨越国界,货物流动变得更加一体化。从本质上讲,世界变得更加相互联系,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文化和政治上也是如此。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占据了主导地位,被人们称之为“世界工厂”。而企业被吸引到中国进行生产,是因为:

(1)深入的结构性改革;

(2)经济对外开放;

(3)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1995年,中国8.3亿适龄人口几乎是七国集团的两倍。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数据,当时制造业的中国工人平均时薪为40美分,仅相当于七国集团17美元平均时薪的2%。2001年中国加入WTO,说明中国正式加入了国际经济大循环,开始拥抱世界市场。中国的加入也降低了贸易壁垒,越来越多的公司将生产转移到中国。中国在全球商品出口中的份额快速攀升。

跨国企业评估中国的因素

尽管近些年中国的员工工资不断上涨,但中国制造的生产率却在不断提高。其结果是,中国仍在继续增加市场份额。然而,最近几年,现在有两个因素令跨国公司重新评估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布局。

1) 中国制造业供应集中度

新冠疫情引发了对供应链集中度过高的质疑。2020年开始的封锁标志着这几年供应链中断和瓶颈期的开始,这些中断和瓶颈在今天仍在带来问题。

当限制阻碍了生产和物流时,所有或大部分生产都放在中国的公司将生产供应转移到其他地方的灵活性有限。有人就供应链的韧性提出了质疑。这不是质量或监管问题,而是供应集中度问题。在某些方面,中国成为自身成功的牺牲品。

总的来说,依赖一个制造地或经济体进行生产的公司现在正在重新评估其供应链的韧性,无论是哪个国家。但由于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的主导市场,现在受到影响的很可能是中国。这意味着,在实践中,供应链的多样化可能意味生产着至少部分从中国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方实现多样化。

国际能源协会(IEA)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太阳能电池板各个制造阶段的份额目前占全球产量的80%以上;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 2021年中国在全球智能手机生产中的份额为67%,这还是从2016年占比高达74%的基础上有所回落的数据。

为了应对疫情,许多公司都在问这个问题,并评估是否要使其供应链多样化。因此,尽管过去优先考虑成本和效率,但今天韧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性已经在上升。

2)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另外一个因素是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关系。在特朗普时代,两国关系开始恶化。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关税。自拜登总统上任以来,尽管有了一些接触,但中美已经进入战略竞争阶段。这一点在美国在减缓中国技术进步的做法中尤其明显。

美国不断采取限制措施中国获得领先技术,主要是通过限制向中国出口某些技术。美国的另一个担忧是半导体生产集中在中国和东亚。例如,晶圆代工按照营收数据,前10大晶圆代工只有1家位于美国,其中绝大部分。东亚,尤其是大陆和台湾,在晶圆代工领域处于垄断地位。

图片

为应对这个风险,在特朗普以及拜登政府时期,都鼓励台积电在美国建厂。计划包括两个工厂,总投资400亿美元,第一个工厂将于2024年开业。与此同时,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制定的政策也吸引了一些行业的新制造业投资。例如,该法案要求40%的电动汽车电池组件来自美国或与其有自由贸易协议的合作伙伴。墨西哥是这里的一个显著受益者,特斯拉最近宣布计划在墨西哥Nuevo Leon建造一座超级工厂。通用汽车和宝马等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商也宣布计划投资墨西哥的电动汽车工厂。

跨国公司当前的供应链优先事项是什么?

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预测企业将如何就未来供应链放到哪里做出决策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生产大规模转移到中国的重要原因是,企业被能够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所吸引,以及改善商业环境的结构性改革、税收优惠和贸易协议。这不仅为跨国公司提供了一个直接获得低成本人工的机会,而且还可以进入长期增长的市场。印度这样的国家将提供与中国一样的机会。

然而,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和政治背景下,意味着许多其他复杂因素也会影响跨国公司的决策。例如,在更严重的情况下,地缘政治担忧可能会导致跨国公司完全退出亚洲。或者,那些生产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商品的企业可能会被迫前往在岸设施,以降低供应链受到外部干扰的风险。

能源转型也是一个新的考虑因素。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电力短缺,有可能减产,而能源也将是供应链中企业日益重要的考虑因素。发达市场一直在推进碳定价,其成本正在上升。为了保护国内公司免受这些额外成本的影响,更多的国家可能会效仿欧盟,制定对高碳排放地区生产的商品征税的方法。就目前情况来看,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可能会严厉惩罚印度等仍严重依赖化石燃料发电的国家。

这些额外的因素越多推动了企业决策(而不是廉价劳动力和友好的商业环境)。带来的后果是,供应链的效率越低,并且进一步带来结构性的长期通胀和利率上升

跨国公司可能采取哪些方法来重新布局供应链?

更为复杂的是,跨国公司可能不愿意完全放弃在中国的业务。这是因为:

  • 首先,正如在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后出现的情况,离开中国的跨国公司将不得不关闭已经投资的高产能,不得已增加支出以便在其他地方建造新的设施。相比于中国高效的劳动力和基础设施,投资新的供应链可能成本效益较低,并侵蚀利润。

  • 此外,从长远来看,宣布全面撤出中国的跨国公司可能会面临运营中断,并失去中国市场。

因此,跨国公司可能会选择中国+1战略,或围绕亚洲、欧洲和北美的主要经济中心进行供应链区域化。例如,半导体制造商已经宣布增加区域的生产。然而,并非所有行业都适合区域化供应链,尤其是生产同质化产品的行业,这些产品从规模效应中受益最大。因此,任何随后的供应链重组似乎都可能开始抵消全球化带来的部分收益。也就是说,

未来的生产成本可能会变得更高,

带来结构性通胀,以及

利率带来上行压力,

同时拖累经济增长。

更多内容,请通过“他山之石观投资”公众号关注和联系我们

# 我的阅读笔记(备选)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6

  • 推荐
  • 最新
  • 日添一线
    ·2023-06-16
    精彩

    新的结构性变化,我们该如何抓住机会呢

    回复
    举报
    收起
    • 他山之石
      新能源转型看来是各种要素的交集
      2023-06-16
      回复
      举报
  • 俯瞰繁华
    ·2023-06-16

    v新主题的出现,让我感到有点小兴奋,期待未来的投资收益。

    回复
    举报
  • 微微流年
    ·2023-06-16

    供应链多元化,对于企业来说是必须的,但对我们投资者来说呢?

    回复
    举报
  • 牛回速速归
    ·2023-06-16

    这个全球化周期的结束,对我们投资者来说是机遇还是威胁呢?

    回复
    举报
  • 你懂的盼
    ·2023-06-16

    +1战略,有没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投资机会呢?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