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重发】美国债务上限X日临近,警惕波折再起

当地时间5月27日,美国总统拜登和国会共和党领袖麦卡锡已就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达成初步协议。据报道,双方谈判代表同意将美国联邦债务上限提高两年,同时将削减和限制两年内部分政府支出,非国防支出在2年内保持接近持平。

美国债务上限最新进展符合我们在5月9日《美国债务上限X日临近,警惕波折再起》报告中的判断:2023年债务上限风波的影响,可能是有惊扰,但不至于出现系统性风险;债务上限解决前后对市场的扰动大不同。

一、美国触发债务上限,后续需通过暂停债务上限或提高债务上限加以解决

1.1、美国联邦政府触及债务上限,财政部采取非常规措施&消耗TGA账户

  • 1月19日触及债务上限后,美国财政部长致信国会,表示即日起将采取非常规措施以避免美国政府发生债务违约,包括:1月19日至6月5日期间启动“暂停发债期”,仅通过资产负债转换维持政府运行;暂停为公务员退休及残疾基金、邮政服务人员退休健康福利基金注入新资金等。

  • 财政部还可动用一般账户余额(TGA)偿付债务和维持政府开支。非常规措施只能减少部分政府支出,而在历次债务上限危机中,TGA账户均发挥了实际支付政府运转开支的作用。截至2023年5月3日,美国TGA账户余额约为1883亿美元,较1月底的5726亿美元大幅下降。

1.2、暂停债务上限或提高债务上限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无论是非常规举措还是动用TGA账户,都是财政部的自救方法,但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中长期措施是提高债务上限或暂停债务上限。X日是指非常规措施和现金用尽,财政部可能出现技术性违约的日期。此前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计非常规措施会于今年7-9月耗尽;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最新表示,美国政府可能“最早在6月1日”发生债务违约。

  • 提高债务上限:仅对发行债券总额做出限制,无时间限制。如2021年12月债务上限由28.9万亿美元提高至31.4万亿美元。

  • 暂停债务上限:不设发债限额,有时间限制。2013年2月《无预算,无工资法案》(No Budget, No Pay)使美国政府可不再直接设定债务上限,而是设置暂停期来解决问题,在暂停期内允许财政部继续发债而不受债务上限限制,但发行量被限定在“偿还现存义务”内。暂停期过后,债务上限重新设置为原有债务上限+暂停期内新增债务。2013年以来,美国国会已7次暂停债务上限。

二、债务上限解决前后对市场的扰动大不同

2.1、债务上限解决前,避险情绪升温,股市有扰动,长债利率阶段性回落

现代美国历史上,还没有出现真正违约的情形。债务上限事件及其潜在的违约风险,主要是通过两党谈判进程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资本市场,违约风险通常在“X“日前1个月左右才会被完全计入资产价格。回顾历史,除2011年、2013年外,其余几次债务上限危机阶段,市场波动相对较小。今年跟2011年、2013年相似,美国政治撕裂,国会两院分别由两党控制。2011年8月与2013年10月是距离违约最近的两次,也是对市场影响较明显的两次。

  • 避险情绪升温:2011年债务上限危机期间,VIX指数由7月22日的17.52快速攀升至8月8日的48.0,黄金价格由7月22日的1601美元/盎司快速抬升至8月10日1793美元/盎司,涨幅达12.0%。2013年VIX指数由9月20日的13.1升值10月8日的20.3,黄金价格表现不明显。

  • 债券:短端国债潜在违约风险大,短端利率明显提升;长端国债收益率,因避险需求明显而阶段性下行

  • 股票:普遍下跌。2011年债务上限解决前后,标普500指数自高点下跌16.7%,MSCI新兴市场指数下跌16.3%。而在2013年债务上限解决前后,标普500指数最大下调幅度为4.1%,MSCI新兴市场指数为3.4%。

2.2、债务上限提高或暂停之后,在联储政策紧缩周期内,财政部TGA账户回补或放大市场流动性收紧的作用

2.2.1、债务上限提高或暂停之前,财政部停止发债,且消耗TGA账户用于偿还公共债务或支付其他费用,相当于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美联储缩表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2.2.2、债务上限提高或暂停之后,TGA账户回补,将吸收市场流动性。在美联储缩表周期内,财政部重新发债提高TGA账户余额,美联储削减的美债需求部分将由私人部门承担,相当于放大美联储缩表的效果,冲击市场流动性。

三、2023年债务上限风波的影响,可能是有惊扰,但不至于出现系统性风险

首先,X日之前,美国两党已经围绕提高债务上限展开博弈,考虑到近年来美国政治撕裂,不排除出现类似2011年的情景。

4月26日,美国共和党旨在提高债务上限和削减政府资金的法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但参议院多数党领袖以及白宫方面表示不支持该法案。

我们预计债务上限最终还是可以得到解决,但两党出于政治目的可能拖到最后一刻,从而对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形成一定程度的压制。

  • 随着X日的临近,市场扰动有望加大,当地时间5月1日,耶伦表示,美国联邦政府可能最快于6月1日突破债务上限并违约。叠加第一共和银行倒闭,当日美国3个月国债收益率快速提升17bp至5.27%。

  • 若两党迟迟未就债务上限解决达成共识,若造成美国技术性违约或类似2011年美国长期资信评级被下调,则全球资本市场均将受到明显冲击。

其次,下半年债务上限问题解决之后,财政部将重新发债提高TGA账户余额,可能会冲击市场流动性,但隔夜逆回购(ON RRP)有望成为缓冲垫,最终有惊无险。

  • 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2016年以来发行的美债中,短期国债占比超过75%,(2021年占比仅69%)。TGA回补过程中,预计短期国债供给增加、价格下降,吸引力上升。2021-2022年国库券供应的下降限制了MMFs的投资选择,而后续资金有望由ON RRP转向短期国债配置。

  • 从金额角度来看,2013年以来,债务上限危机解决之后,TGA账户余额一般会在2-3月内回补至最多4000亿美元左右。假设TGA账户余额耗尽,本次债务上限危机解决之后,财政部通过发债回补TGA账户4000亿美元,按照长短期国债发行比例,若短期国债(发行国债规模的75%)由消耗ON RRP实现,约3000亿美元,则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冲击将得到明显缓冲。截至5月3日,美国逆回购协议高达22,582亿美元。

  • 长债利率,可能短期反弹。当前市场对联储年内降息的预期过度乐观。债务上限风险解决后,长债的供给增多,若美联储保持鹰派,则美债十年期收益率在3.3%的水平难以进一步下行,反而可能短期反弹,直到经济更弱或联储转鸽。

风险提示:大国博弈风险;美联储政策紧缩超预期;美国经济下行超预期;中国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一、美国触发债务上限,后续需通过暂停债务上限或提高债务上限加以解决

1.1、美国联邦政府触及债务上限,财政部采取非常规措施&消耗TGA账户

1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致信国会表示,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将于1月19日达到31.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她同时警告说,如果国会不采取行动提高法定债务上限,届时她将不得不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来继续支付政府的债务。

处理债务上限的方式首先是采取非常规举措和动用TGA账户现金,之后可能是在X日来临之前通过暂停债务上限或者提高债务上限的方式进行解决。X日是指非常规措施和现金用尽,财政部可能出现技术性违约的日期。此前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计非常规措施会于今年7-9月耗尽;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最新表示,美国政府可能“最早在6月1日”发生债务违约

  • 1月19日触及债务上限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致信国会,表示即日起将采取非常规措施以避免美国政府发生债务违约,包括:1月19日至6月5日期间启动“暂停发债期”,仅通过资产负债转换维持政府运行;暂停为公务员退休及残疾基金、邮政服务人员退休健康福利基金注入新资金等。非常规措施主要通过会计政策调整的方式推出,从而起到减少美国政府财政支出的作用,等到财政部重新获得发债权限时将会计政策重新调整至原状,并补交因会计政策调整而少付的支出。

  • 财政部还可动用一般账户余额(TGA)偿付债务和维持政府开支。非常规措施只能减少部分政府支出,而在历次债务上限危机中,TGA账户均发挥了实际支付政府运转开支的作用。截至2023年5月3日,美国TGA账户余额约为1883亿美元,较1月底的5726亿美元大幅下降。

1.2、暂停债务上限或提高债务上限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无论是非常规举措还是动用TGA账户,都是财政部的自救方法,但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中长期措施是提高债务上限或暂停债务上限。

  • 提高债务上限:仅对发行债券总额做出限制,无时间限制。如当前债务上限总额为2021年12月确定的31.4万亿美元,由28.9万亿美元提高至31.4万亿美元。2013年以前,解决债务上限的方式仅提高债务上限额度这一选择,即事先确定好具体上限规模。

  • 暂停债务上限:不设发债限额,有时间限制。2013年2月,奥巴马签署了《无预算,无工资法案》(No Budget, No Pay),该法案使美国政府不再直接设定债务上限,而是设置暂停期来解决问题,在暂停期内允许财政部继续发债而不受债务上限限制,但发行量被限定在“偿还现存义务”内。暂停期过后,债务上限重新设置为原有债务上限+暂停期内新增债务。2013年以来,美国国会已7次暂停债务上限。

二、债务上限解决前后对市场的扰动大不同

2.1、债务上限解决前,避险情绪升温,股市有扰动,长债利率阶段性回落

债务上限如果无法得到妥善解决、美国违约,将带来严重影响。但在现代美国历史上,还没有出现真正违约的情形。债务上限事件及其潜在的违约风险,主要是通过两党谈判进程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资本市场,违约风险通常在X日前1个月左右才会被完全计入资产价格。回顾历史,除2011年、2013年外,其余几次债务上限危机阶段,市场波动相对较小。

今年跟2011年、2013年相似,美国国会参、众议院分别由民主党和共和党控制。2011年8月与2013年10月是距离违约最近的两次,也是对市场影响较为明显的两次。2011年债务上限危机临近X日才最终解决,叠加了欧债危机及美国长期资信评级遭下调等多重重要宏观事件,市场波动剧烈,而2013年是在X日前一天债务上限才得以解决,即便如此,由于并未拖到最后一刻,且此前已经经历过2011年的冲击,因此与2011年相比,2013年各类资产受影响较小。

  • 避险情绪升温:债务上限危机使得市场风险偏好出现明显波动,VIX指数上升。2011年债务上限危机期间,VIX指数由7月22日的17.52快速攀升至8月8日的48.0,黄金价格由7月22日的1601美元/盎司快速抬升至8月10日1793美元/盎司,涨幅达12.0%。2013年VIX指数由9月20日的13.1升至10月8日的20.3。

  • 债券:短端国债潜在债违约风险大,短端利率明显提升;长端国债收益率,因避险需求明显而阶段性下行。在2011年8月2日债务上限上调前,10年美债利率从7月25日3.00%的局部高位快速下降至8月2日的2.61%,3个月美债利率从7月25日的0.03%快速上升至7月29日的0.09%;而在8月5日,标普公司对美国主权评级下调后,10年美债利率继续快速下降,一度降至8月10日的2.11%。而2013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9月5日的3.0%下降至10月底的2.5%,3个月美债收益率从低位的0%提升至10月15日的0.1%。

  • 股票:普遍下跌。如上文所述2011年债务上限解决前后,市场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波动加剧,因而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均有明显调整,标普500指数自高点下跌16.7%,恒指下跌14.7%,MSCI新兴市场指数下跌16.3%。而在2013年债务上限危机解决前后,各类资产受影响相对较小,标普500指数最大下调幅度为4.1%,恒指为2.7%,MSCI新兴市场指数为3.4%。

2.2、债务上限提高或暂停之后,在联储政策紧缩周期内,财政部TGA账户回补或放大市场流动性收紧的作用

除了对于大类资产的影响,在联储政策紧缩周期内,债务上限解决前后,财政部TGA账户的变化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2023年债务上限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或放大美联储缩表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2.2.1、债务上限提高或暂停之前,财政部停止发债、消耗TGA账户相当于向市场投放流动性

在债务上限提高或暂停之前,财政部停止发债,且消耗TGA账户用于偿还公共债务或支付其他费用,相当于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美联储缩表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美联储缩表过程中,持有证券资产减少起到收缩流动性的效果,但是在负债端的TGA的减少反而会产生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效果。

2.2.2、债务上限提高或暂停之后,TGA账户回补,将吸收市场流动性

债务上限暂停或提高之后,财政部将重新提高TGA账户余额,相当于从市场回收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将放大联储缩表的影响,冲击市场流动性。在美联储缩表周期内,财政部重新发债提高TGA账户余额,美联储削减的美债需求部分将由私人部门承担,大致分为银行、货币基金、一级交易商、散户等。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机制在于私人部门购买国债,则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端准备金规模或ON RRP规模下降,相当于放大美联储缩表的效果。

三、2023年债务上限风波的影响,可能是有惊扰,但不至于出现系统性风险

3.1、X日之前,美国两党已经围绕提高债务上限展开博弈,考虑到近年来美国政治撕裂,不排除出现类似2011年的情景

当前,美国会两党正围绕提高债务上限展开博弈。一方面,主张自由市场政策、信奉有限政府的共和党以债务上限为由限制政府的财政支出,干扰民主党政府的正常施政节奏,为2024年总统大选积累政治资本;另一方面,考虑到拜登政府支持率持续低迷,民主党政府冒着失去选民风险而削减财政支出的可能性较小,民主党希望能够无条件尽快提升债务上限。两党分歧较大。

  • 美国共和党旨在提高债务上限和削减政府资金的法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当地时间4月26日,众议长麦卡锡(共和党)提出的债务上限法案《限制、节约、增长法案》以217-215票获得众议院批准,该法案规定,到明年3月31日前,暂停把债务上限控制在现行规定的31.4万亿美元;如果两党能在这一时限之前同意把债务上限再提高1.5万亿美元,则这一时限作废。此外,法案还规定,联邦政府预算年均增长需控制在1%;收回未使用的应对新冠疫情资金;削减对美国国税局预算;不再对大学生贷款进行减免;取消针对新能源相关减税措施等。

  • 这一方案预计将难在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获得通过。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驳斥了共和党的债务上限法案,称其为“美国违约法案”。白宫发布声明称,美国总统拜登将否决众议院议长、共和党领袖麦卡锡提出的债务上限方案。白宫称众议院共和党人必须在没有任何要求和条件的情况下打消违约的可能性,并解决债务上限问题。

回顾历史,由于美国政府违约这一问题非常严重,因而美国两党虽然多次就债务上限展开博弈,但都能在“最后一刻”达成解决债务上限危机的协议。例如2011年8月,国会在最后一刻,8月12日通过法案提高债务上限避免违约。由于政府违约的严重程度极大,导致两党谁都无法承受放任违约之重,我们预计债务上限最终还是可以得到解决,但两党处于政治目的可能拖到最后一刻从而对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形成一定程度的压制。

  • 随着X日的临近,市场扰动有望加大,当地时间5月1日,耶伦表示,美国联邦政府可能最快于6月1日突破债务上限并违约。叠加第一共和银行倒闭,当日美国3个月国债收益率快速提升17bp至5.27%。

  • 若两党迟迟未就债务上限解决达成共识,若造成美国技术性违约或类似2011年美国长期资信评级被下调,则全球资本市场均将受到明显冲击。当地时间5月3日,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CEA)在报告中警告称,如果发生债务违约,美国经济将受到“严重损害”,其中最为灾难性的长期违约情景,可能导致830万人失业,股市暴跌45%。

3.2、下半年债务上限问题解决之后,财政部将重新发债提高TGA账户余额,可能会冲击市场流动性,但隔夜逆回购(ON RRP)有望成为缓冲垫,最终有惊无险

下半年债务上限问题解决之后,财政部重新发债提高TGA账户余额,冲击市场流动性,带来美债长端收益率上行扰动。当前市场对联储年内降息的预期过度乐观。债务上限风险解决后,长债的供给增多,若美联储保持鹰派,则美债十年期收益率在3.3%的水平难以进一步下行,反而可能短期反弹,直到经济更弱或联储转鸽。但当前充裕的隔夜逆回购(ON RRP)有望成为流动性的缓冲垫,最终有惊无险。

为什么我们认为当前充裕的隔夜逆回购(ON RRP)有望成为流动性的缓冲垫?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隔夜逆回购 ON RRP[1]。

  • ON RRP工具是美联储的一项补充政策工具,用于帮助控制联邦基金利率并将其保持在FOMC设定的目标范围内。符合ON RRP使用条件的交易对手方非常广泛,包括一级市场交易商、银行、MMFs和政府赞助的企业。MMFs是使用ON RRP设施的主要机构:ON RRP的使用量在2021年中开始增加,并在2022年5月中旬达到了2万亿美元,其中MMFs(主要是政府MMFs)的使用量为1.7万亿美元。

  • 货币基金持有的ON RRP记在美联储负债端,但由于ON RRP针对特定机构,不能用于交易支付,货币基金存放在ON RRP的资金能够获取一定的利息。。因此在低利率和高流动性的时期,ON RRP是货币基金存放剩余流动性的主要方式之一。

  • 2021年以来货币基金持有的ON RRP份额快速攀升,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自新冠疫情以来,MMFs的管理资产规模(AUM)继续保持在高位(约4万亿美元)。2)国库券供应的下降限制了MMFs的投资选择。3)银行不缺流动性,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与ON RRP利率持续倒挂,存放在联储的ON RRP工具相较于其他金融机构的回购交易吸引力上升,因此MMF大量使用ON RRP。

[1] 《货币政策收紧期间,银行存款流向货币市场基金和隔夜逆回购的使用》(Bank Deposit Flows to Money Market Funds and ON RRP Usage during Monetary Policy Tightening);Itamar Drechsler, Alexi Savov, and Philipp Schnabl;2022.09

隔夜逆回购(ON RRP)有望成为流动性的缓冲垫,主要由于:

  • 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2016年以来发行的美债中,短期国债占比超过75%,(2021年占比仅69%)。TGA回补过程中预计短期国债供给增加、价格下降,则短期国债吸引力上升。2021-2022年国库券供应的下降限制了MMFs的投资选择,而后续资金有望由ON RRP转向短期国债配置。

  • 从金额角度来看,2013年以来,债务上限危机解决之后,TGA账户余额一般而言会在2-3月内回补至最多4000亿美元左右。假设财政部TGA账户余额耗尽,本次债务上限危机解决之后,财政部通过发债回补TGA账户4000亿美元,按照长短期国债发行比例,若短期国债(发行国债规模的75%)由消耗ON RRP实现,约3000亿美元,则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冲击将得到明显缓冲。因为截至5月3日,美国逆回购协议高达22,582亿美元,远高于TGA预计回补金额。

四、风险提示

大国博弈风险;美联储政策紧缩超预期;美国经济下行超预期;中国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注:文中报告依据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美国债务上限X日临近,警惕波折再起》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5月9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

张忆东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2SFC

HK执业证书编号:BIS749

李彦霖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5

迟玉怡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2040001

请注意:李彦霖、迟玉怡并非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注册持牌人,不可在香港从事受监管活动。

美国银行危机的灰犀牛:企业的韧性和金融体系的压力

2023Q1公募基金如何配置港股央国企

精挑细选港股优质央国企

春风吹又生

乱中取胜,危中有机

美股走到哪儿了——美国近期经济金融数据一览

春寒料峭不是冬,向阳花木易为春

春天会花开

倒春寒挡不住春天,复苏将驱动行情

行情跟着“复苏+升值”的节奏起舞

春已至,水刚暖,斜风细雨不须归

“港股春天”的春季躁动——兴证海外2023年1月港股策略

美股盈利下行阶段的规律

精选香港本地股,Reopen重估价值

做多港股:珍惜开放和复苏的窗口期——2023年港股年度策略

磨底突围,掘金新时代的赢家——2023年中、美股市投资展望

张忆东最新分享:明年A股是结构牛,要立足新时代寻找新经济及其核心资产,关注四条确定的投资主线

(演讲PPT)磨底突围,掘金新时代的赢家——2023年中、美股市投资展望

张忆东最新解读:四季度美债收益率可能见顶,A股和港股还在磨底阶段,深秋是反弹窗口期,这些领域可能是最值得期待的机会……

港股拥抱“特专科技”的上市制度创新

美股盈利走到哪儿了

港股“沼泽底”等水来,short cover式反弹反复折腾——兴证海外2022年10月港股策略

港股业绩底部,结构性亮点在哪儿?——港股2022年中报业绩总结

港股继续低位拉锯,逆向思维布局长期——兴证海外2022年9月港股策略

危中有机,先进制造业的新时代“大浪淘沙”

从无风险利率到风险溢价,美股紧缩交易进入新阶段

50年美股行业轮动的周期性规律和结构性力量

乱中取胜,做多中国先进制造业——兴证海外2022年8月港股策略

美股何时见底?警惕经济衰退和盈利悬崖

从基金季报看重仓港股的基金是怎么做行业配置的 

动荡的世界,底部拉锯的港股如何布局?

近期外资缘何看好中国股市?——外资跟踪系列之七

疫后复苏的阿尔法——兴证海外2022年7月港股策略

 海外篇——2022年中期策略

动荡的世界,复苏的赢家——中国股市2022年中期策略( 中国资本市场展望和投资策略篇)

动荡的世界,复苏的赢家——中国股市2022年中期策略( 海外展望篇)

动荡的世界,复苏的赢家——中国权益资产(A股+港股)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精简版)

港股战略相持期打好“游击战”——兴证海外2022年6月港股策略

美股业绩高处不胜寒,结构犹存亮点——美股2022年二季报业绩展望

美股“中期底”附近迎来喘息,中国股市外忧弱化

高光之下的阴影重重——美股2022年一季报扫描

Yesterday once more美股重现“2018年四季度”,也许更糟!

乍暖还寒,战略相持阶段有望展开——兴证海外2022年5月港股策略

港股业绩总结,几家欢喜几家愁

等待香港本地股5月下旬之后的布局机会

夏日寒流是长期投资的机遇——中国权益资产及海外市场春季策略(完整版)

夏日寒流是长期投资的机遇——中国权益资产及海外市场春季策略(精简版)

坚持对价值的信心,这是面对不确定性世界的底线思维——兴证海外2022年4月港股策略

再论优质央企的战略性配置价值

找寻自信的力量,港股回购持续升温——港股回购专题报告之二

“非理性下跌”及找寻“自信的力量”

游戏规则改变了,推倒能否重来?——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实施规则及最新进展

恐慌之后股市迎来短期修复期

游戏规则改变了,推倒能否重来?——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实施规则及最新进展

继续防守反击,业绩为矛——兴证海外2022年3月港股策略

从俄乌大宗商品供应和库存看俄乌局势影响

战争硝烟下的避险资产和防守反击策略——俄乌冲突的短期和中期影响点评

冷战初期高通胀及战争阴霾下的美股复盘

香港本地股如何应对疫情扰动?立足价值

防守反击——兴证海外2022年2月港股策略

美股短期底和中期底预测及美股波动对中国股市影响

美股大波动,港股缘何大涨?

优质央企港股的配置良机

港股曙光再现——兴证海外2022年1月港股策略

近期外资如何看待中国市场投资?——外资跟踪系列之六

寻找自信的力量,港股回购历史新高

2022年海外流动性环境如何演绎?——写在12月FOMC会后

外资2022年投资中国会关心什么?——外资跟踪系列之五

自媒体信息披露与重要声明

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投资者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本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其中: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

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平台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 终达成一致!美债危机解决了?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