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Decode

TMT自媒体

IP属地:未知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4-24 16:26

      谁在制造小米汽车?

      发布即交付的小米汽车是雷军创业以来最冒险的产品,冒险到作为高材生的他一度在微博迷信:「雷军造车,天命所归,雷字带电,军字带车」,或许是感觉天命所归这种话带有很强的运气成分,最终还是删了这条。 天命所归不如奋身独步。 55岁的雷军仿佛又回到了小米初创时的亢奋状态,但与十几年前闯进手机行业不同,如今的小米已经不再标榜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反而更像一家制造业企业。 “为发烧而生”“互联网思维”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已经淡出了雷军的字典,取而代之的是“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以及“不搞高的硬件利润率”。 不过有一点仍旧没有变,无论是手机还是汽车,在上市初期产能都是小米的掣肘。 多家市场调研机构和分析师们预测,小米今年会卖出去的汽车数量只有9-10万辆。之所以这么低,主要还是产能受限,一期工厂只有15万辆/年,确实造不出更多。 所有人都在期待小米产能提速,包括SU7的供应商。 谁在受益? 今年1月,小米特意发了一条辟谣微博。大意是关注到网上一张关于小米汽车产业链的图片,发现其中至少50%完全错误。“对此漏洞百出的信息汇总,以及对公众、投资者带来的误导,我们深感不解。特此澄清。” 后来证明网传图片实际上是证券软件公司所谓的“研究成果”,目的是带动主题炒作,类似“特斯拉概念股”“华为概念股”的套路。 那时小米汽车还未发布,想蹭热度是有操作空间的。现在就不行了,“含米量”更高的供应商名单已经有了。 前不久,交银国际就基于小米汽车五大核心技术,梳理了一下主要供应商。 这份名单有两个特征,一是除了电池、底盘和摄像头外,小米在每个环节都基本只挑选了一家供应商,原因或为订单量和供应链成熟度还都不够,还没有办法在汽车供应链上培养二供、三供;二是小米在国产供应链可以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国产供应商或小米之前投资的汽车产业链公司。 核心技术1:超级电机 小米一共披露了两款电机,已经量产上车的V6和
      371评论
      举报
      谁在制造小米汽车?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4-19

      比亚迪的阳谋:荣耀版与它的特殊使命

      今年2月,比亚迪率先打响了本年价格战的第一枪,除了官方指导价7.98万元起的比亚迪秦Plus和驱逐舰05荣耀版,各车型荣耀版均有1-5万元不等的降幅,随后引发了一连串的车企大乱斗。 同行们如临大敌,比亚迪却笑着数钱。上市一周,秦Plus DMi、驱逐舰05销量同比大增763%和1149%。 其实去年比亚迪已经借冠军版车型搞过一次价格战,但那次是以跟随者的姿态。2023年6月宋Plus冠军版推出时,长城枭龙/枭龙MAX、吉利银河L7和长安深蓝S7等友商竞品均已出牌。 而今年荣耀版的秦、汉、唐、宋、元等主力车型,在短短两周内迅速完成调价,不仅是行业首个出牌的厂商,还将主销车型进一步下探到7万+价格带,目标再明显不过——进一步出清合资燃油车。 这也是市场上一轮的主要认知,而随着时间进入4月,以及DM5.0将要发布,市场也幡然醒悟,比亚迪的降价其实另有所图: 借“以价换量”快速出清合资油车份额后,给2024新品大年的后续新款车型拉开价格带空间,才是真正所指。 荣耀版“抬轿子” 先确定一个大前提:比亚迪今年的荣耀版车型本质上是上一轮产品周期的尾声。 比亚迪2021年推出第四代DM-i系列车型,2022年未进行改款,2023年的冠军版和今年的荣耀版同样是改款,也就是当年新款而非换代,其中插混版车型仍基于DM-i(DM4.0)架构,并非2024年主力新品周期产品。 而外界传闻首款DM5.0车型秦L将于4月上市,意味着比亚迪的新品周期即将到来,原有搭载DM-i的插混车型将逐步迭代至DM5.0系统,如只差官宣的秦L和海豹06,以及宋、唐、汉、驱逐舰等现款插混车型也大概率会升级。 在此情况下,比亚迪2月打响的这波价格战,其目的就不仅仅是荣耀版车型带来的短期销量提升,而是为新品周期“抬轿子”——更好的销量及单车利润持续性。 以秦系列为例,这一代秦Plus车型自2021年上市来便不断调整指导价
      83评论
      举报
      比亚迪的阳谋:荣耀版与它的特殊使命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4-16

      李彦宏给AI开发者搭了一把梯子

      1725年,法国的纺织工人Basile Bouchon发明了一种织布机,可以根据送入的穿孔卡片指令编织图案。打孔的是“1”,没有打孔是“0”。这几乎是最早出现的二进制代码,虽然此后执行的机器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代码的基本构建块却就此延续了下来。 三百年后,编程已成为改变世界的无形力量。今天我们手中的智能手机、办公室的自动化系统甚至工厂的智能制造,它无处不在。 但AI浪潮的席卷速度,不仅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场技术革命,也让编程有了另外一种可能——按照李彦宏的说法,大模型和生成式AI将彻底改变开发者这个群体。 而在这背后,是百模大战后徐徐铺开的AI原生应用建设,以及在这关键的赛道上,中国企业已经率先站上了起跑线。 AI原生应用开发,没那么复杂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发展出超过600门的编程语言。从语法简单只有32个keywords的C语言,到以但丁《地狱》中第八层地狱命名的Malbolge(第一个程序花了两年时间才被写出来)。 但无论是哪种编程语言,开发者想要创建程序就要敲下海量的代码。随着代码量越来越大,程序开发工作也变得无比繁杂。 例如Windows 95只有1500万行,Windows XP为3500万行,而目前程序员写出来的最大软件是Google在线服务,大概是20亿行代码,大概是一名程序员正常发量的13000倍。 而当前正值移动互联网转向AI时代,按照李彦宏的观点,AI时代需要100万量级的原生应用,趋近2021年手机App总量的三分之一。 如果参考支付宝仅2019年一年就增加了4亿行代码(相当于80个魔兽世界)的话,AI原生应用需要程序员敲下的代码量可想而知。 而且AI原生应用在逻辑上完全不同于Native App,需要以AI为出发点,将AI作为核心驱动力,重新设计和构建应用。 不久前,一位开发者在论坛上发布了一则AI原生应用速通指南,虽然开发流程只有5条,但对于开发
      126评论
      举报
      李彦宏给AI开发者搭了一把梯子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4-03

      小家电出海指南:内练产品,外扩渠道

      过去几年,小家电的日子并不好过。高光时刻被定格在2020年上半年,在家电市场同比下降14.13%的情况下,小家电却以线上780亿元的零售额,同比上涨12.4%。 但自那以后,小家电就开启了连续三年的下坡路,一路从小红书的“精致生活”沦为二手平台的“闲鱼之王”。 到2023年1-9月,小家电整体零售额仅剩388.6亿元,同比下降9.6%,其中线上同比降9.9%,线下同比降8.9%。 在国内消费趋弱内卷严重的环境下,迈向海外就成了小家电维持增长的必要举措。 在这个过程中,代表着环境电器、厨房小家电与清洁电器三大方向的Vesync、小熊电器、石头科技三家公司,在出海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功。虽然所属的细分行业不同,但是在其出海成功的背后有着共性原因: 从产品层面打造爆款入局后横向铺开多SKU,在渠道上通过线上亚马逊渠道进入市场后发展兴趣电商与线下渠道。 总结下来就是八个字——内练产品,外扩渠道。 产品:爆款入局,多产品扩张 复盘小家电在国内的走红史,不能将其简单归结为颜值经济的胜利,背后对供应链和爆款法则的灵活利用,也是必备的先决条件。 依托这套打法,小家电在国内极度内卷的产业环境中,逐渐摸索出一种满足“小需求”的突围能力。 “小需求”一旦被满足,在最初可能意味着成功开拓出一个新品类,像2017年九阳与摩飞推出的便携式榨汁机,甚至更早时候小熊电器推出的酸奶机,皆是如此。 到后来,这种“小需求”越来越难挖掘,厂家就不得不在存量需求上做文章,这其中免不了过度开发,比如纯米为一款电饭煲开发了3000种加热方案,用户一键扫描识别米种,由电饭煲智能给出最佳加热方案,但有的家庭可能一年也不会换大米的牌子。 不过,这种敢想敢干的能力也使得小家电品牌在做海外市场时,更关注能满足哪些细节需求,并有针对性的加入到产品本土化当中。 比如Cosori空气炸锅针对欧美人食用油炸肉类的习惯,开发了精准控制温度曲
      171评论
      举报
      小家电出海指南:内练产品,外扩渠道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3-29

      折叠屏手机的2024:减重与升维

      从2019年三星发布Galaxy Fold算起,折叠屏手机已经走过了四年。但在销量上,折叠屏依旧是一个小众细分赛道,2023出货量预估1590万部,市场份额仅占1.4%。 惨淡的销量成为折叠屏被看空的直接依据,尽管这些人忽视了过去四年的逆势快速增长。 作为Android手机阵营最昂贵也是最激进的一次冒险,过去四年里不仅“华米OV”先后下场,谷歌也于去年加入,甚至“非洲之王”传音也推出了折叠屏产品。 随着新品越来越多,折叠屏手机也逐渐找到节奏,机身轻薄化、价格亲民化以及更符合折叠屏的产品创新开始出现,都在奠定折叠屏手机被更多人接受的基础。 但问题是,没有人能给折叠屏进入大众市场一个准确的时间表。也就意味着,折叠屏在跃过安全线之前,仍需要黑暗中一边摸索一边等待黎明。 折叠屏如何“热辣滚烫”? 几乎所有推出折叠屏产品的厂商,都在产品迭代上将“减重”视为最大优化之一。 作为对比,重量为240g的iPhone 14 Pro Max喜提“半斤机”称号,而同年发布的折叠屏手机vivo X Fold重量高达311g,重的不是一星半点。 艾瑞咨询今年2月发布的《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在折叠屏手机用户硬件诸多痛点中,“整机沉,持握易累”被选择最多,达到了22.2%。 可见,都2024年了用户仍在期待折叠屏来一次“热辣滚烫”。 好消息是,从核心规格参数的变化情况来看,折叠屏手机的确在努力,而且效果显著: 2021年至2023年Q3,市场上横向折叠屏手机的平均厚度由15.1mm减薄到了11.1mm,平均重量由289.2g精进到了252.8g。 但折叠屏手机的内部结构及零部件要比直板机复杂得多,轻1g薄1mm都比后者要难得多。想要实现极致的轻薄,必须从整机设计、基础材料到制作工艺全面突破,才能打破折叠屏厚重的掣肘。 刚刚发布的vivo X Fold 3,折叠厚度已经做到
      244评论
      举报
      折叠屏手机的2024:减重与升维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3-26

      在拼多多,看见“品质烟火气”

      这一届年轻人开始流行“反向消费”模式,不再轻易为高昂的品牌溢价买单,转而追求“平替”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降级,反而是另一种的消费升级模式,在精打细算的同时,追求更好的产品与服务。 正如日本学者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中写道:“人们追求的是能让人生和时间充实的消费,而不是耗费人生和时间的消费。” 在这股“反向消费”的潮流里,拼多多成了用户的心头好,无论是打工人,还是退休的大爷大妈,亦或是小镇青年,一个个梦想中的乌托邦,通过拼多多变成了现实。 这一趋势,在拼多多的业绩上也有了直接体现。拼多多最新财报显示,集团2023年全年营收为2476亿元,同比增长90%,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600.265亿元,同比增长90%。 毛孩子的乌托邦 此前在大厂工作的小杨,基本很难按时下班。从体检报告来看,严重的不规律作息,身体已垂垂暮年。去年被优化后,小杨看着家里两只委屈巴巴的毛孩子,决定gap(间休)一年,调整身体状态的同时,多陪陪毛孩子。 但是不上班就要面临收入骤减的情况,小杨将公司给的赔偿金严格分配,来支撑自己与毛孩子的生活。本来以为要一块过上消费降级的生活,但调慢了生活节奏的小杨,却感受到了拼多多百亿补贴活动的美好。 去年双十一期间,拼多多百亿补贴通过“单件立减”“天天折扣”等活动,以双重补贴福利圈粉了小杨。仅在宠物用品领域,就有超过100个宠物粮、宠物用品等品牌参加了百亿补贴和多人团活动,比如素力高、欧恩焙、K9 natural、法米娜、百利、巅峰、海洋之星等品牌。 在拼多多上购买的宠物吃玩穿用品 她提前做好功课后,一次性囤够了毛孩子们的大牌狗粮、零售、白菜价的玩具等等。正是拼多多每天都会推出多个限时秒杀活动,毛孩子们的吃喝用穿,甚至比之前还要好。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拼多多天天都是“双11价”,更重要的是,质量过关,所以小杨每次给毛孩子们采购时,都会顺带多买一些狗粮、垫子,不
      395评论
      举报
      在拼多多,看见“品质烟火气”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3-22

      有多少人想和AI谈一场“电子恋爱”

      孤独是一种状态与感受,看起来无法量化,也无法被彻底满足,于是人类会尝试寻求科技的帮助,找寻寄托——一如电影《Her》里的Samantha。 《Her》上映十年后,剧中情节如今已在现实社会上演。 2023年,一名男子闯进Character.AI创始人沙泽尔的院子,手中攥着一块写着“释放waifus”字样的白板。 waifus是Character.AI平台上的一个人设来自色情漫画女主角的定制聊天机器人,该男子经常会和waifus一连写数个小时的“爱情小作文”,直到沙泽尔给waifus添加了一个阻拦色情内容的过滤器。 类似的魔幻情节还发生在Reddit上。一位用户迷上了论坛上一位名叫克劳蒂亚的黑发美女,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克劳蒂亚”其实是两个计算机专业学生鼓捣出来的“恶作剧”,目的是想看看AI美女能否骗到人。 对于和AI谈恋爱这种事,在中国还发生过一个拙劣版本——2020年全网热议的“假靳东”事件:家住江西、年过六旬的黄阿姨,一登录短视频平台,这个用AI合成的虚拟靳东就会对她嘘寒问暖,甚至许诺给她一套房子和100万。 事实证明,无论渣像素的假靳东还是高清的“克劳蒂亚”,都没有逃过群众雪亮的眼睛,但令人后怕的是,随着技术发展,没准有一天杀猪盘都会AI化。尤其是,当AI开始以情感陪伴为落地场景后。 人性的空子 2013年上线的《黑镜》第二季中,有一集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利用意外身亡的男友在社交网络上留下的大量数据,重塑了一个模拟男友人格的AI。 短片中的人造人几乎还原了男主人公生前最美好的一面,温柔体贴幽默绅士。但爱就是爱,存不下虚伪与替代,也经不起任何推敲。所以最后,他和那些照片一样,留在了阁楼。 与《黑镜》的故事类似,2015年Eugenia Kuyda为了纪念自己死去的挚友,利用自己在科技领域的背景,根据挚友生前留下的痕迹,搜集共计三千万余条信息生成了一个数据库,创造了一
      217评论
      举报
      有多少人想和AI谈一场“电子恋爱”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3-20

      戳破一个阴谋论:直播电商其实做大了实体经济的蛋糕

      在直播电商挤压实体经济这股谬论歪风吹起来之前,为线下店铺利润不理想“背锅”的其实是传统的货架电商。后来消费者们慢慢发现年年上涨的地租才是线下商铺最大的“赢家”时,相信“一铺养三代”的房东们也就结束了“躺赚”。 换到当下的舆论场也是一样的道理,直播电商顶了货架电商的“锅”。只不过,因为极少数超头主播引发的舆论危机,将直播电商平台上大量来自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埋头苦干的中小商家卷了进来,着实有点冤枉。 当然,舆论的争议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电商真的分走了原本属于实体经济的蛋糕吗? 为什么说直播电商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去年“双十一”刚开始没多久,一条“直播电商将在杭州被关停”的谣言就迅速发酵。杭州官方火速出面辟谣,才没有让舆论愈演愈烈。 而一条假之又假的谣言,之所以能引发关注,说到底还是这些年电商与线下商业之间的争议始终牵动广大消费者的神经。 不久前,广东电视台的新闻评论栏目《财经郎眼》专门做了一期内容,邀请学术界、产业界的嘉宾和消费者一起,探讨直播电商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节目最终讨论的结果是:直播电商就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并且能助力做大实体经济这块大“蛋糕”。 直播电商是在“脱实向虚”吗?首先,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外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室主任杨虎涛分解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分别是什么。 他指出,过去人们狭义的理解实体经济就是制造业,其实一切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部门都是实体经济。也就是说,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线下商铺是实体经济,仓储物流是实体经济,直播电商同样是实体经济。 并非所有跟互联网沾边的就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更多指向类似股市里的雪球产品等庞氏金融游戏,这类依靠资金空转却不创造实际价值的行业。 顺着这个思路再去看直播电商、AR、VR、云计算这些新产品和新技术,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是披着数字外衣的“现代服务业”。换言之,它们就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 如果把视角聚焦到
      369评论
      举报
      戳破一个阴谋论:直播电商其实做大了实体经济的蛋糕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3-15

      车企自研电池,就能打破控制权“魔咒”了?

      毫不夸张的说,新能源车企的半条命是动力电池给的。(理想的半条命是油箱给的) 仅从成本占比来看,虽然发动机和电池都是成本大项,但传统燃油车中发动机占比约21.4%,而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能达到39.4%。 不过对车企来说,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燃油车时代的致胜法则是发动机由车企拥有,不存在被上游卡脖子的说法。但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核心的电池不仅成本更高,而且自己还说了不算。 电池行业的高集中度,导致整车厂的电池供应被少数几家企业控制。2023年中国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CR5分别达到87.3%和61%,剔除比亚迪后,电池行业前四份额60.1%,新能源汽车行业前四份额26.1%。 其中,宁德时代又是绝对的头部企业,供应了特斯拉、理想、问界、蔚来、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等企业一半以上的动力电池。2019-2022年宁德时代市场份额一度超过50%,之后略微下滑至去年的43.1%。 为了打破这种控制,车企自研电池就是一个必选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家国产车企开始自研电池。其中除了零跑、岚图等少数车企在自研之余选择外采电芯,比亚迪、广汽、上汽、吉利、长城、蔚来等多数车企,均选择了从0到1的全产业链布局,比亚迪、广汽等巨头甚至还布局了上游原材料领域。 那么问题来了,新能源车企撸起袖子搞电池自研,就能打破控制权“魔咒”了吗? 为什么自研? 马斯克提出过一个 “**指数”:用零件的价格除以这个零件所需原材料的成本。数字越大,代表这个零件 “越**”,要么中间环节太多,要么制造效率太低。 2007年,马斯克查询伦敦金属交易所的电池材料价格后,算出电池的 “**指数” 是7:当时每kW·h电池的锂、钴、镍等材料成本只有82美元,但锂电池售价却超过600美元。 于是给电池降本就成了特斯拉的第一要务,如今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自研电池的行列,首要目标也是降本。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经历爆发期后价格战
      221评论
      举报
      车企自研电池,就能打破控制权“魔咒”了?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3-07

      被高估的萝卜快跑和失策的李彦宏

      今年春节假期最后一天,李彦宏发了一条在旧金山体验Waymo的朋友圈。体验完没多久,国内就传来了萝卜快跑驶过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及白沙洲大桥的消息。 几乎无缝衔接的两件事,很难不让人怀疑李彦宏这条朋友圈的公关嫌疑,甚至还有些秀肌肉的意味隐藏其中。 2023年下半年,Waymo和通用旗下Cruise的无人出租车,拿到了在旧金山地区开展收费运营服务的牌照,但仅仅三个月,Cruise的无人出租车就因熄火、撞上消防车、堵住救护车、拖行行人等多起事故,被暂时取消运营资质。 美国同行水深火热时,李彦宏特意去体验无人出租车,多少有些耀武扬威的意思。按照百度官方的说法,萝卜快跑已经累计向公众提供乘车服务超过500万次。仅在去年第四季度,服务单数就已经达到83.9万。 但这并不是百度本来的预期。三年前,李彦宏曾预测2025年自动驾驶技术会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理由是当单日服务订单迈过5000万,Robotaxi的成本将会低于普通快车的服务均价,有机会实现常态化盈利。 而两年多时间过去,萝卜快跑的总订单量才只有500万,落差不可谓不明显。 当时有媒体给百度算了一笔账,假设日订单量等于用户数,按照上述规划1辆车对应1000人,要达到日服务订单5000万起码需要5万辆车,车辆成本约为240亿元。 可根据公开资料,百度目前在中国大约运营着800辆无人出租车,2022年宣布的成本价25万的无人车RT-6,据悉接下来两年的投放量为4000辆。 这意味着,萝卜快跑在实现真正大规模运营、收费和赚钱之前,它还需要更多投入,而至于李彦宏预测的2025年,至少目前来看很难是大规模商业化的时间表。 不是Robotaxi不努力 2022年后Robotaxi的失宠,本质上是资本耐心消耗殆尽的一种体现。 2018年时,摩根士丹利给Waymo的估值高达1750亿美元,而目前已下滑至大约300亿美元。反观国内,2019年时自动
      2,1383
      举报
      被高估的萝卜快跑和失策的李彦宏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