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Decode

TMT自媒体

IP属地:未知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3-24 17:15

      外敌环伺,小红书「敌人」仍是自己

      近两年,互联网领域仿若掀起了“种草”热潮,将做自己的“小红书”列入项目栏。 几大电商平台里,淘宝推出了“逛逛”,拼多多有“拼小圈”,京东也在搞“种草秀”,即便抖音也早已入场图文。前不久,腾讯旗下的微信公众号采用跟小红书如出一辙的UI设计,被舆论戏称为“小绿书”,强调“图片+短文字”,其余美团、网易、360、陌陌、知乎等非赛道玩家也相继模仿。 或许此时的小红书颇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慨,明明自己并没有侵犯任何人的领域,却有无数人想来分食“种草”的“大锅饭”。而在这“大锅饭”即将见底的时刻,小红书终究是与“直播带货”四个字联系起来了。 2023年的一月与二月前后两场直播奠定董洁小红书带货“一姐”地位,以“直播界清流”成功破圈。随即3月6号小红书举办“电商直播时尚合伙人大会”,宣布推出“时尚星火计划”,将为时尚商家和主播提供100亿流量扶持。 近日有消息曝出,小红书将提升直播业务为独立部门,统一管理直播内容与直播电商等业务。此前小红书的直播业务仅归属社区部旗下二级部门的业务组。 在人们的印象里,小红书的图文似乎还停留在“吃饭、穿搭、到处走走停停”上,却在开年以后动作频频,如今更是多次推动“直播”发展。 可能在小红书诞生的第十年,社区生态与商业化的孰轻孰重真的要给资本市场一个确切的答案了。 箭在弦上,商业化“转舵”迫在眉睫 年初,一则腾讯将做“小绿书”的消息将小红书cue上热搜。 其实巨头纷纷入场种草赛道早已不是稀奇事,毕竟“种草”这件事自小红书开始,到如今只要是个互联网大厂就有类似想法。 就近而言,京东去年618的“内容种草”、阿里的逛逛和友啥、抖音的可颂与平台上的图文,都是意图靠“种草”完善自身平台“内容+电商”的闭环。更何况是早已做过“小鹅拼拼”和“企鹅惠买””的腾讯,利用“种草”特性来推动微信视频号的发展也是时间问题,只不过是现在才有所行动罢了。 小红书对此类现象虽然从未发
      1695
      举报
      外敌环伺,小红书「敌人」仍是自己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3-20

      阿里云的冬天

      阿里云的冬天,来得早了一些。 业绩增长失速,高管持续动荡,让阿里巴巴主营业务中最值得对外述说的技术支撑阿里云,有些早衰之相。 不久前,阿里巴巴2023财年第三财季财报公布,阿里巴巴云业务收入201.79亿元,同比仅增长3%。上一个季度,阿里云收入的同比增幅是4%,再前一季度,这个增速为10%。而在2021财年Q3,也就是两年前,阿里云的收入增幅还高达50%。这还不是阿里云营收的最高增速。 除了业绩增长失速,去年12月,阿里云香港机房发生严重宕机事故。不久后,阿里云高管迅速进行人事调整,阿里云原CEO张剑锋卸任,张勇亲自下场接任阿里云CEO。 这显示出,阿里巴巴对于阿里云的不满已经上升到了高层。 对于高管的巨变,张勇给出的解释是,“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正是因为云计算是阿里巴巴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之一。创新和其他新技术不仅对阿里云,也对阿里巴巴集团的未来有关键影响。同时,阿里云也是阿里全面札根实体经济、服务数实融合的基本支撑。” 至于业绩增长失速,阿里巴巴在财报中表示,阿里云营收增长主要由公有云的收入健康增长所驱动,部分被混合云收入下跌所抵消,这是由于阿里云持续推动高质量及经常性收入增长所致。 理由很充足,但是也很现实。阿里云对阿里很重要,但是之前没做好?收入增不动,是之前的营收结构质量不高? 总之,阿里云之前不够好,组织上需要换人,业务上需要调整结构。这些让阿里云从曾经高速增长,欣欣向荣的朝阳业务,还没盈利就开始入冬。 这背后,阿里云经历了什么,现在阿里云处境如何,未来阿里云还有望重新找回增长吗? 12月的香港滑铁卢 2022年12月中旬的一次故障,让阿里云整个业务都遭遇了灵魂拷问。 据界面新闻,2022年12月18日,阿里云位于香港的数据中心因制冷故障发生宕机事故。这也是阿里云运营十多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大规模故障,造成多项服务一度无法使用,多个大客户受到影响。 据一位阿
      8793
      举报
      阿里云的冬天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3-17

      围绕5个大方向,我们测试了文心一言和chatGPT的不同

      3月16日,百度如约发布了对标chatGPT的中文版「文心一言」。 百度是国内乃至全球大厂中第一个发布大语言模型的公司,但同时李彦宏也承认,内测体验并不完美,但他表示文心一言的进步空间很大。 总的来说,整场发布会虽然没有透露更多内容,也没有面向个人用户开放,但百度还是表达了自己的核心观点:介绍能力、承认差距、展望未来。 而发布会后,百度也开放了内测权限,我们在拿到权限后第一时间与chatGPT做了对比,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因为主要测试对象是文心一言,所以这些问题基本都围绕百度发布会上透露的五个方向:文学创作、商业文案创作、数理推算、中文理解和多模态生成。 1 文学创作 从用词上来看,文心一言和chatGPT开头的场景描写几乎一模一样。但整首诗的风格却不同,文心一言自始至终都是压抑的、悲观的,chatGPT却给了一个坚定且有希望的ending。 古诗创作文心一言上来就copy了一首家喻户晓的诗词。chatGPT的回答更标准,也作了诗名。 在故事创作上,文心一言似乎有些不合逻辑,人被猫咬了却把猫抱到了医院,直接忽略了人。且结尾也有些胡言乱语,一边不能忘记汤姆带来的恐惧和不安,又要给它建造纪念碑,视为英雄? chatGPT的故事似乎更有逻辑性,也更符合我的恐怖要求。 2 商业文案创作 在商业文案创作上,文心一言给出的答案更符合我的要求和想法,chatGPT的答案相对啰嗦。 这一个则是文心一言完胜,chatGPT不仅用英文回答,而且还搞错了品牌,将悦刻翻译为YOOZ。 这段开场白文心一言更符合我的需求和想法,chatGPT似乎搞错了对象。 3 数理推算 这是一道小学奥数题,也难住了文心一言和chatGPT。文心一言直接摆烂,回答的内容里有错误代码;chatGPT则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看似步骤很多在一步步解题,实际上最后的答
      43评论
      举报
      围绕5个大方向,我们测试了文心一言和chatGPT的不同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3-15

      复盘B站:当敌人变成自己

      2020年,陈睿首次吐露迪士尼野心时,视频网站的故事线还是「Netflix + YouTube」,但一年后,「not only online」就已不再是B站的独角戏。 一方面,视频网站积极运营IP,试图成为中国迪士尼;另一方面,用类似B站的内容体系逐渐取代以往按频道划分的视频框架,以及建立创作者账号生态体系等动作,无一不在昭示: 视频网站在通往迪士尼的路上,要先迈过一个B站。 也是在这一年,市值攀上4000亿元巅峰的B站开始急转直下。 资料来源:同花顺 原有的一套月活增长、内容破圈和多元收入逻辑,逐渐失去效力。资本也瞬间翻脸,将市梦率调为市盈率,关切的问题从「多久可以成为中国的Youtube」,变成「如何减亏」。 2022年,B站录得上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亏损75.1亿元,经调整后为6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扩大了10%和15%。 在陈睿亲自接管游戏、内容成本激增的大背景下,B站距离2024年盈亏平衡的目标似乎没有更近一步,它的迪士尼之路接下来该如何走,就成了外界关切的问题。 自研游戏,道阻且长 B站游戏业务的梦幻开局,其实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因为B站有《Fate》系列动画片的大批死忠粉,所以顺势拿下《Fate/Grand Order(FGO)》手游的中国独家代理权。 当时对游戏一窍不通的B站,想不到这款游戏会成为爆款,也想不到它会成为自己上市的功臣。 招股书显示,B站营收的83.4%来自游戏业务,而《FGO》又贡献了游戏业务的71.8%。 游戏贡献营收、《FGO》支撑游戏的情况一直延续到2019年。这一年,B站更换估值筹码,从游戏转向平台,但仍试图复制出更多的《FGO》。 不过,缺乏游戏运营经验的B站没能好运碰到另一个《FGO》。B站游戏业务也从2020年开始增长乏力,甚至去年已经是负增长。 此时,游戏业务的问题已经无法用营收结构多元化掩盖,被彻底暴露出来。 资料来
      3,221评论
      举报
      复盘B站:当敌人变成自己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3-10

      百亿补贴不是低价解药,电商急需新故事

      买家电上京东,种类全上淘宝,买便宜去拼多多,曾经清晰的用户“心智”正在逐渐被打破,而破局的关键则是各大平台的“百亿补贴”。 “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我没有绝对的忠诚度,便宜就上车。”善于货比三家的秦玉发现自己在拼多多买东西的胆子越来越大,大型家电也敢“搏一搏”:“拼多多价格也确实香,我准备买个新的苹果手机。”不过,随着京东百亿补贴活动如火如荼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她在拼多多的购买决策上“紧急刹车”:“还是很期待京东的百亿补贴,一方面是好奇价格力度,另一方面,毕竟京东买电器总体还是更令人放心些。” 2月开始,京东高调开始预热百亿补贴,并与拼多多之间来回进行舆论博弈,上演了“价格卧底”戏码。 低价已经是电商共识,百亿补贴顺势成为了低价的主战场。但显然,百亿补贴治标不治本。 京东百亿补贴玩不起? 3月9日,两个平台的百亿补贴活动中,均有秦玉预备购买的苹果 14 Pro手机。“同款商品,京东比拼多多贵一百,我不太明白京东这个活动一直明里暗里对标拼多多的双倍赔付到底点在哪里,100的差价劝退我,感觉京东还是没有拼多多狠。” 与秦玉敏感的价格感知相似,许多用户都在吐槽京东此次百亿补贴噱头十足,却诚意不足。“先涨价,再降价,达到所谓的全网最低价,这是昙花一现的低价吧?”一位用户表示,降价后还没有去年买的便宜。 当然,涨价再降价也是许多互联网平台的”常规操作“,比如淘宝此前双十一等大型购物节活动就出现了此类情况。对于用户来说,只要是新的低价,最终就能成功俘获人心。 令用户怨声载道的是,京东百亿补贴活动此前吊足胃口,但是很多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身经历时表示遇到“下不了单”的情况,进入购买界面后总是显示“销售火爆,请关注其他活动或商品”,并直呼“东哥是不是玩不起?” “便宜的都下不了单,我感觉是个骗局。”一位网友表示,从2月下旬开始就等着3.8买,京东热搜营销一大堆,结果几天操作下来没有一个能下单
      95评论
      举报
      百亿补贴不是低价解药,电商急需新故事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3-07

      商家受够了美团的苦,但抖音外卖可能不会更好

      “美团外卖现在还让我们这些商家活吗?现在的成本怎么越来越高了?”来自成都市的酸菜鱼商家周伟明向我们无奈的说道。 周伟接着表示,当下美团外卖20%的佣金抽成为餐饮外卖商家的最大成本,而在部分美团代理商所负责运营的地区,这一抽成比例甚至高达25%。除此之外,商家还需同时承受五座成本的“大山”。 一是由于美团外卖和百度、拼多多的广告算法基本一致,均是关键词搜索排名广告,这就意味着商家必须要对外卖订单、评论进行优化,而根据商家的实际情况不同,其每日支付的推广费用少则在每日几十几百元,多则上千元。 二是为配合美团平台的日常大促、各类优惠券活动,商家需要推出不同的打折菜品,而这些所售卖的菜品最终到商家手中的金额甚至低于成本价。 三是和堂食相比,商家也需要承担外卖所用到的包装盒、包装袋等包材成本。 四是基于商家的不同,若是商家对美团外卖的运营规则特别熟悉,则无需找第三方美团代运营公司合作。反之,则需要支付给这些待运营公司少则几千大则几万的代运营费用。 五是异常订单的退款成本。比如说,针对产生纠纷的一些订单,若是美团给消费者进行强制退款的话,则意味着商家必须要承担该笔订单下的所有成本。 显然,在不断上涨的外卖成本面前,本来就不占资金优势的中小餐饮商家,为对冲这部分成本,部分商家必然会通过降低外卖分量、使用一些其他廉价的食材进行代替等等。从这些角度上来看,就不难理解网络平台上消费者对美团外卖的投诉越来越高。 图源:电诉宝 而对于即将上线的抖音外卖,据抖音来客APP显示,目前抖音向商家提供的佣金比例在2%-10%之间,其中美食类(餐饮类)的佣金比例为2.5%。 显然,这一抽成比例若是和美团对比的话,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后续也会有不少的餐饮商家会从美团流向抖音,毕竟这能够解决他们目前在美团外卖上所面临的高成本痛点。 然而,我们在和多位中小餐饮商家沟通后却发现,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甚至有的中小
      9041
      举报
      商家受够了美团的苦,但抖音外卖可能不会更好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3-02

      Q4营收大减11.5%,陈睿挂帅难救B站游戏

      北京时间2023年3月2日下午,B站发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2022年全年财报。这是一份超出预期的财报。2022财年B站总营收达2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其中第四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61.4亿元,同比增长6%。继上个季度达到3.33亿月活之后,B站第四季度MAU继续维持在3亿以上水平,达3.26亿,日活用户则达到9280万,两者分别同比增长20%和29%。尤其值得关注的是,B站第四季度净亏损为1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1亿元大幅收窄29%。在衡量盈利能力的几个数据方面,B站四季度毛利率为20.3%,环比提升2.1%,市场和销售费用同比缩减28%。四大业务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为B站收入贡献最大的依然是增值服务,全年收入87.2亿元,同比增长26%,Q4收入为23.5亿元,同比增长24%;其次是广告业务,为51亿元,同比增长12%。在去年发布Q2财报时,副董事长兼COO李旎曾在电话会中提出“以增长为中心,坚持社区优先,生态跟商业双驱动”的战略目标,被认为是B站第一次把商业化和生态、社区生态提到了一样的位置。而从最新财报总的来看,B站通过裁员来降本的策略已经阶段性开始见效。但在亮眼数据的背后,是稍显落寞的游戏业务,2022年B站游戏全年收入为50亿元,较上年基本持平,Q4收入11.5亿元,同比减少11.5%.过去4年间,市场见证了B站在资本市场的成功和“破圈”,也见证了B站游戏的一步步衰落。如今,陈睿亲自“挂帅”,在2024年实现盈利的目标压力下,B站游戏能再次成为功臣吗?自断一臂距离B站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已经过去5年,如果说一开始B站的亏损问题还能被快速增长的用户数据所掩盖,但随着增速的放缓,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的亏损问题终于无法再被忽视,而B站游戏也从曾经的营收扛把子,渐渐沦落到营收的吊车尾。当然B站游戏弱化下行本质上是主动为之的结果,正如B站CE
      3,1497
      举报
      Q4营收大减11.5%,陈睿挂帅难救B站游戏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2-28

      吉利想把「银河」卖给谁?

      在汽车圈,有一种经营策略叫「多生孩子好打架」。 最多如大众,旗下共有大众、斯柯达、捷达、奥迪、保时捷、宾利和兰博基尼7个乘用车品牌。传统车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人群细化、扩充价格带以及溢价的提升。 一个冷知识是,如今全球乘用车品牌最多的车企不是大众,而是吉利。旗下共有吉利、几何、领克、宝腾、极氪、路特斯、沃尔沃和极星8个品牌。 这种模仿式经营策略,是吉利过去十几年资本辗转腾挪而来的结果。 但在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的代际转型中,「多生孩子好打架」似乎不再是唯一有效的上签。特斯拉和比亚迪都是用单一品牌,成就自己在新能源市场的领先地位。 反观吉利,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2.9万辆,是特斯拉的四分之一,比亚迪的六分之一。 当然,距离新能源市场爆发仅仅过去2年,以当下的销量数据并不能预判一家车企的未来。事实上,吉利仍旧保持着一定的销量增速和技术储备。但更普遍的声音认为,擅长资本运作的吉利可能太慢了。 2022年,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虽然较上年有三倍增长,但渗透率仍然只有23%,低于27%的行业大盘。 甚至,批评者把责任也放到了「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上,认为吉利品牌众多而无法聚焦,投资了很多公司却无法为新能源产品提供协同。 但2月23日银河系列的推出,意味着吉利并没有对批评做出让步。 把车卖出更高价 对吉利而言,新能源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没能通过资产并购实现越级增长。 在燃油车时代,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拿到品牌、技术和财务上的三重回报,比如领克的诞生以及联合沃尔沃共同研发的SEA浩瀚架构,帮助吉利顺利完成燃油车价格带的上移。 但新能源市场并没有给吉利这样的机会,以至于在比亚迪完成对新能源市场的攻城略地后,吉利只能亦步亦趋的跟随,试图保证不掉队,而不是伺机反超。 2021年,吉利平稳维持多年的单车价格终于上扬,到去年已经接近10万大关,突破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但同期比亚迪已经靠卖新能源车
      2.20万评论
      举报
      吉利想把「银河」卖给谁?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2-22

      文心一言,百度拾起一杆AI新枪

      计算机科学家吴恩达曾在《为什么AI是新电能》中如是写道:如今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几年后还有什么行业是AI改变不了的。 在AI发展历史上,曾有过三座里程碑:第一次是1997年,蓝色巨人IBM旗下的AI“深蓝”击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另一次则要回溯到2016年——谷歌旗下的AI机器人AlphaGo在“人机大战”中,第一次击败人类职业围棋冠军李世石。 这之后,AI行业经历了从极速繁荣到资本退潮,行业随之步入数年的低谷期,一直到去年ChatGPT的横空出世。作为后疫情时代的一个绝佳故事脚本,尤其在其三个月达到过亿用户爆火之后,ChatGPT这类大语言模型就像一颗燎原的星星火种,在科技公司间急速蔓延,引得大洋两岸那些曾经高昂头颅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趋之若鹜,躬身入局。 百度当然对此也踌躇满志,官宣将在3月份推出新一代的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据36氪报道,其内部曾讨论过两种方案,一种是推出独立入口(类似此前百度推出的AI画作平台“文心一格”);另一种则是将文心一言与现有的百度搜索入口打通。 但无论究竟是何种形式,作为国内AI领域的代表龙头,百度此刻率先出阵,究竟意欲何为?中国的大语言模型是否真的能支撑起其梦想的星辰大海?百度曾经定下的“All in AI”路线又是否到了收获的季节? 新的星辰大海? 2023年2月22日,百度发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据财报显示,2022年,百度实现营收1236.75亿元,归属百度的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同)为206.8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收330.77亿元,净利润为53.71亿元,同比大涨32%。2022财年,百度核心连续四个季度业绩超市场预期。 随着疫情后经济复苏,疫情逻辑对公司业绩影响逐步弱化,百度收入环比增长得以持续改善,而Q4同比增长的幅度略弱于Q3,说明去年放开之后的
      418评论
      举报
      文心一言,百度拾起一杆AI新枪
    • 解码Decode解码Decode
      ·02-22

      搜狐公布2022年Q4及全年业绩 全年营收7.34亿美元

      2023年2月21日,搜狐公司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2022年度财务报告。财报显示,搜狐公司第四季度总收入为1.60亿美元;全年总收入为7.34亿美元,连续三年持续盈利。 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表示,“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尽管受到疫情及宏观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持续优化产品,提升运营效率并严格控制成本。受益于这些努力,本季度品牌广告收入及净亏损均优于此前预期。” 财报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搜狐总收入为1.60亿美元。其中,品牌广告收入为2,900万美元,在线游戏收入为1.21亿美元。2022年全年,搜狐总收入为7.34亿美元。其中,品牌广告收入为1.03亿美元,在线游戏收入为5.85亿美元。归于搜狐公司的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200万美元。 整体业务来看,“搜狐媒体方面,我们持续致力于优化用户体验,提供大量优质内容,并不断提升产品和技术。搜狐视频方面,我们基于‘双引擎’战略,不断发展自制内容,并依托先进的视频直播技术深耕科学类直播。与此同时,我们利用差异化的内容营销活动不断积极探索多样的商业化机会。在线游戏表现稳健,其收入符合此前预期。”张朝阳称。
      139评论
      举报
      搜狐公布2022年Q4及全年业绩 全年营收7.34亿美元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