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财经

财经就要蓝莓味,味道不一样。

IP属地:未知
    • 蓝莓财经蓝莓财经
      ·07-24 12:11

      海天味业蒸发5000亿,跨界饮品界能否带来新增长?

      自2021年以来,海天味业的市场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从2021年到2023年,短短两年间,海天的股价下跌超过70%,市值跌破2000亿元,蒸发了约5000亿,同时深陷舆论漩涡中。此外,海天味业的营收在2023年也出现了4.1%的下滑,为近十几年来首次,公司的三大主力产品——酱油、调味酱和蚝油的销售均出现下滑。在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的双重打击下,海天决定主动出击,开始不断创新产品甚至跨界。 海天味业跨界饮品赛道 最近海天味业推出了柠檬茶和谷物坚果饮两款新品。据介绍,柠檬茶饮料中融合了真实柠檬汁与乌龙茶原叶萃取汁,确保至少5%的果汁含量,并将糖分含量控制在4.3g/100ml,旨在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需求。而谷物坚果饮则含有45g的坚果和籽类,并加入了益生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力求在卖点上增加产品的健康价值。 这些新品已经在海天天猫官方旗舰店上市,其中柠檬茶采用250ml的小容量包装,六瓶售价为12.6元,而谷物坚果饮则以1L的大容量包装出售,每瓶售价为11.9元。这些定价策略和包装设计显示出海天对市场定位的精准把握,力求响应不同消费者需求。此外,海天专门成立了饮料子公司喜悦物产,由海天味业副总裁管江华担任法人,该子公司负责新饮品的生产和销售,标志着公司将在饮料领域的进一步深耕。 除了在健康饮品领域的探索之外,海天近日还推出了“海天纯”瓶装水。这款产品的灵感源自2023年撒贝宁访问海天工厂时的一句即兴提议——“这些水,你们都可以贴个标签,直接作为饮用水售卖了!”“海天纯”瓶装水采用350ml的规格,经过精密的净化处理和20道严格的水质监测程序,确保每一滴水都达到饮用纯净水的标准。海天味业跨界瓶装水,不仅是在向商界“秀肌肉”,也标志着海天味业正从调味品制造商向综合性食品饮料供应商转变。 然而,进入饮品市场并非易事。2023年快消品整体销售额同比微跌0.5%,饮料行业销
      42评论
      举报
      海天味业蒸发5000亿,跨界饮品界能否带来新增长?
    • 蓝莓财经蓝莓财经
      ·06-29

      妙可蓝多收购蒙牛奶酪,是自我救赎还是一场豪赌?

      在中国奶酪行业的变革浪潮中,妙可蓝多(600882.SH)正在经历一场关键的业务重塑。 自2021年以来,妙可蓝多股价从高点急剧下跌,至今跌幅超过80%,市值蒸发逾360亿元,现市值仅剩65亿元。这一下滑背后,是与蒙牛的联姻及其后的市场挑战。 近日,妙可蓝多宣布将以4.48亿元全现金方式收购蒙牛旗下的蒙牛奶酪业务,此举标志着蒙牛奶酪业务的全部控制权转交至妙可蓝多。此次整合完成后,蒙牛奶酪将成为妙可蓝多的全资子公司,预计将全面并入其财务报表。 这场“内部整合式并购”不仅是妙可蓝多寻求市场复苏的战略举措,也是其努力重塑市场领先地位的关键步骤。究竟是什么驱动了这场深度整合?它将如何影响两家公司及整个奶酪行业的未来发展呢? 1.为何要“内部整合式并购”? 此次,妙可蓝多全资收购蒙牛奶酪业务,不仅是一场业务整合,更像是两个老朋友的深度合作进入了新阶段。自2021年蒙牛以30亿元认购妙可蓝多1.01亿股,成为妙可蓝多的控股股东后,双方的合作已经从简单的资本投资,转变为深层次的业务融合。 按照协议,内蒙蒙牛及其间接控股股东蒙牛乳业承诺在两年内,将其奶酪及相关原材料(即黄油、植物油脂、奶油及奶油芝士)贸易在内的奶酪业务整合入妙可蓝多。由于宏观环境的影响,这一计划获准延期12个月,最终确定在2024年7月前完成整合。此次交易旨在解决双方在奶酪业务上的竞争。 让我们先来捋一捋这两家公司的基本情况。妙可蓝多,作为国内奶酪市场的领军品牌,自成立之初便以其创新的产品迅速攻占市场。然而,近年来,在奶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市场饱和度提高的双重压力下,其增长势头明显放缓,股价自2021年高点以来累计下跌超过80%,市值蒸发达360亿元,现市值仅为65亿元。 这场收购在某种程度上是妙可蓝多对当前困境的一种自救,也是寻求通过扩张来恢复市场信心的一种尝试。在并购公告发布前,妙可蓝多的业绩已经显示出明显的下滑趋势。
      332评论
      举报
      妙可蓝多收购蒙牛奶酪,是自我救赎还是一场豪赌?
    • 蓝莓财经蓝莓财经
      ·06-20

      再创新高!东鹏饮料的增长极限在哪里?

      在中国功能饮料的竞争舞台上,东鹏饮料无疑是一个值得讲述的故事。从1997年的小型饮料厂到如今市值高达881亿元,东鹏饮料毋庸置疑已成为“功能饮料第一股”。 随着今年一季度业绩报告的发布,东鹏饮料再次证明了其在市场上的强劲表现,公司一季度营收激增至34.82亿元,同比增长39.8%;净利润同样实现大幅增长,达到6.64亿元,同比增长33.51%。这已经是东鹏连续第八个季度实现业绩“双增”。 尽管东鹏饮料在财务表现上屡创新高,但其成功之路并非没有挑战。公司高度依赖其主打产品东鹏特饮,这种单一产品依赖的战略在带来显著收益的同时,也埋下了风险的种子。此外,公司面临着股权大量解禁和核心股东的减持压力,东鹏饮料能否维持股价的稳定和市场的信心?东鹏饮料的“天花板”究竟又在哪里?这些值得我们探究。 闪耀业绩背后的“秘密” 东鹏饮料自2021年上市以来,一直是中国功能饮料行业的领跑者,业绩可以用“亮眼”来形容。东鹏饮料2023年营收达到了112.6亿元,相比2022年的85.05亿元,增长率为32.4%。在同一期间,净利润从14.41亿元增长到20.4亿元,增幅高达41.6%。这种增长背后,东鹏特饮无疑是主要推动力,其占据了公司总营收的90%以上。这种增长速度在食品饮料行业中是相当罕见的,尤其是对于一个依赖单一主力产品的公司而言。 市场份额方面,东鹏饮料通过其旗舰产品东鹏特饮在国内能量饮料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根据尼尔森的数据,东鹏特饮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的销售量占比达到了43%,销售额占比为31%,稳居市场第一和第二。这些数据不仅显示了东鹏饮料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反映了其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可度。 尽管如此,业绩的持续强劲增长背后也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首先,东鹏饮料高度依赖于其单一产品——东鹏特饮,这种依赖使得公司的风险敞口相对较大。一旦市场对该产品的偏好发生变化,或者竞争对手推出更具吸引
      389评论
      举报
      再创新高!东鹏饮料的增长极限在哪里?
    • 蓝莓财经蓝莓财经
      ·06-12

      美赞臣“新晋掌门人”肖婧婧如何挑起中国市场复兴大旗?

      美赞臣是最早一批扎根中国的国际品牌,在中国90后成长记忆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婴幼儿奶粉品牌,美赞臣在全球市场上声名显赫。然而,在中国这个快速变化且竞争激烈的市场,美赞臣的成长之路却充满了起伏和挑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美赞臣凭借其国际品牌的优势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当时正值国内奶粉市场的混乱时期,许多年轻父母对国产品牌失去了信任。借此机会,美赞臣顺势而为,成为许多家庭的首选奶粉品牌。那时,美赞臣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可谓风生水起,营收一路飙升,市场占有率节节攀高。 但世事无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国内奶粉品牌迅速崛起,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任逐步恢复。与此同时,美赞臣自身也爆发了一系列问题,包括质量问题和多次易主换帅,这些问题让美赞臣在中国市场的地位逐渐被动。 2021年,美赞臣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春华资本以22亿美元收购了美赞臣大中华区业务。这次收购不仅标志着美赞臣正式进入本土化运营的新阶段,也为其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23年底,仅执掌美赞臣两年三个月的朱定平辞去总裁职务,由春华资本董事总经理肖婧婧接任。这一次又选择了投资并购的自己人入局,肖婧婧能否挑起中国市场的复兴大旗呢? 新掌门的本土化之战 美赞臣的本土化之路,可以说是一段充满波折的旅程。对于一个在海外已经树立了稳固品牌形象的企业来说,进入中国市场并不是简单地将产品搬过来销售那么简单。在这个过程中,美赞臣必须学会与中国消费者建立更深的连接,适应本地的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 2021年,美赞臣大中华区业务被春华资本以22亿美元收购,这标志着美赞臣在中国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春华资本的入驻,带来了新的管理层和新的战略思维。朱定平,这位在行业内有着丰富经验的高管,被任命为美赞臣中国的CEO。他提出了“三链”策略,即强化价值链、提升数字链、缩短决策链,旨在提升美赞臣在
      388评论
      举报
      美赞臣“新晋掌门人”肖婧婧如何挑起中国市场复兴大旗?
    • 蓝莓财经蓝莓财经
      ·06-05

      “快递一哥”顺丰成功拿下港交所入场券!意味着什么?

      “快递一哥”顺丰,迎来了里程碑式的突破。提交申请材料历经八个月紧张等待后,顺丰终于拿到了赴港IPO的“入场券”。5月3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通知显示,顺丰计划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发行量高达6.25亿股。 紧接着在6月2日晚上,顺丰控股进一步公告称,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已经得到证监会的正式备案,发行股数不超过6.25亿。这消息一出,意味着顺丰赴港上市的道路已经铺平,无任何规则性障碍。接下来顺丰将更新招股书,确定聆讯日程时间表,选个好日子正式挂牌。 截至目前,顺丰已在港股市场上拥有两家上市子公司:顺丰同城和嘉里物流。这次备案申请通过,也意味着顺丰成为国内首个“A+H”两地上市的快递物流巨头,而且这一举措将大大拓宽它的国内外融资渠道,显著增强抗风险硬实力。 顺丰的这一步,重量级意义不言而喻。 坎坷的上市之路 顺丰的赴港上市之旅绝非一帆风顺。尽管最近拿到了港交所的“入场券”,但整个上市过程可谓是坎坷不断。 早在2023年8月,顺丰就公开宣布了赴香港上市的大计,目的是为了加速其国际化战略,打造一个全球化的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其国际品牌的形象,以及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公司计划发行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用以加强在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的物流服务和网络覆盖。 然而,上市之路并不如预期顺利。8月21日,顺丰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详细募资计划主要用于海外市场的扩张和提升跨境交易的运营效率。但在所有准备似乎都就绪时,今年2月份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原先提交的上市申报材料突然失效了。 对于这个“意外”,顺丰迅速作出回应,强调香港上市的各项工作还在有序推进中,文件失效只是港交所常规流程的一部分。按照港股IPO的规则——一般分为递表、聆讯、路演、招股、公开发售结果、暗盘交易及挂牌上市等步骤,若公司未能在递交上市申请后
      336评论
      举报
      “快递一哥”顺丰成功拿下港交所入场券!意味着什么?
    • 蓝莓财经蓝莓财经
      ·05-20

      本体+视觉+工艺,这家企业两大新品“秀”实力!

      在中国机器人市场,对于机器人企业而言,拥有本体、AI视觉和工艺系统三项关键技术,可在智能化生产、柔性制造、自动化控制、决策等方面拥有显著的优势,有助于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但事实上,拥有本体、AI视觉和工艺系统三项关键技术并深度融合的企业,少之又少。机器人企业不仅需要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还需要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不断挖掘和拓展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智能、更灵活的解决方案。 升视唯盛(哈工现代)便是具备“三合一”优势的少数企业之一。公开信息显示,升视唯盛主营业务是3D视觉的产品研发,2022年升视唯盛入股哈工现代,2023年企业战略融合效果初现,明确以“哈工现代”为对外品牌。 据了解,在此双方融合期间,哈工现代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积累技术经验、优化产品性能、提高服务质量,已逐步在市场上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口碑。例如,哈工现代在2023年发布了3 in 1智能焊接机器人,并实现系统1.0向2.0的突破, 同时,哈工现代的智能打磨共享工厂内两条机器人加工产线运行顺畅,每套设备每日可生产3000把钳子…… 5月15日,第五届中国(华南)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展览会于东莞市广东现代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开幕,哈工现代受邀参展,与业界同仁共襄盛举。同期,以“重塑 · 感知 · 聚势而生”为主题的哈工现代2024新品发布会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成功于展台内举办,并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向各界隆重推出哈工现代全新产品,展示最新技术成果。 新品发布一 | 智能焊接工作站4.0 智能焊接机器人工作站4.0是哈工现代推出的第四代智能焊接机器人产品,是在3.0产品基础上进行系统性升级,主要由哈工现代机器人、焊接电源、感知系统、三合一控制系统以及外部轴组成,可面向钢结构行业及其他板构件应用。 哈工现代首席技术官表示,“智能焊接工作站3.0发布后,我们一直勤修内功,
      358评论
      举报
      本体+视觉+工艺,这家企业两大新品“秀”实力!
    • 蓝莓财经蓝莓财经
      ·05-19

      科大讯飞高投入、高亏损,拿什么逆袭AI大模型市场?

      在AI浪潮中,科大讯飞的业绩之路走得并不平坦。 根据最新财报,科大讯飞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196.5亿元,同比微增4.41%,归母净利润增长17.12%至6.57亿元,但扣非后的净利润却暴跌71.74%,仅为1.18亿元。 2024一季度财报显示,科大讯飞的营收同比增长26.3%至36.5亿元,但亏损却愈演愈烈——归母亏损高达3亿元,扣非亏损更是达到了4.4亿元。这一亏损的主因,在于公司对星火大模型及核心技术的巨额研发投入。 业绩不佳,来自中科大的股东们率先开始“打退堂鼓”。与董事长刘庆峰同为科大讯飞实控人的第三大股东--中科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及中科大教授、股东王仁华均进行了大幅减持行为,这或许暗示了科大讯飞内部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处于AI大模型研发关键期的科大讯飞,该拿什么来挽救投资者的信心?科大讯飞大模型之路前景几何呢? 1、投入很大,差距不小 在科大讯飞的AI投资战略中,高额投入似乎成为了亏损的直接推手。2023年,科大讯飞的业绩表现犹如“过山车”: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净利润分别为-5789.53万元、1.31亿元、2579.01万元、5.58亿元。 2023全年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了71.71%,这一结果并非出乎意料,而是科大讯飞战略选择的直接体现。公司大力投入自主可控的认知大模型研发,意图在AI技术的快速演进中寻求先机。尽管短期内利润承压,但科大讯飞坚信,通过构建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以及在星火认知大模型上的领先优势,能够为公司在未来的AI大模型产业竞争中持续保持优势。 2024年一季度继续亏损3亿元,科大讯飞明确表示,公司正在加速投入,以抢占认知大模型的市场先机,2024年初,公司对大模型研发、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产业链可控等方面投入约3亿元。与此同时,刘庆峰表示去年为“星火元年”,研发投入加大、市场投入较少,而今年则是“星火燎原”,研发投入加大的同时,也会
      445评论
      举报
      科大讯飞高投入、高亏损,拿什么逆袭AI大模型市场?
    • 蓝莓财经蓝莓财经
      ·05-11

      聚焦中华健康品牌的新质力量!这场论坛吹响高质量发展“集结号”

      5月10日,“新质驱动 万家增健——2024中华健康品牌创新发展论坛”在位于上海陆家嘴的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成功举办。该论坛是新华社2024年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之一,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指导,新华社上海分社、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健康专委会主办,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本次论坛旨在聚焦新时代下中华健康品牌的创新发展,探讨如何以新质生产力驱动健康产业变革、促进健康消费,为中华健康品牌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相关政府领导、经济学家、品牌专家,卫健领域代表、企业、媒体等200余人出席线下活动。新华社现场云、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视频号等平台同步视频直播,线上逾万名观众同步收看。 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会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沙海林在致辞中表示,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新华社是我国的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新华社的组织和参与,有力地彰显了本次活动的重要性、权威性以及影响力。 关于大健康产业品牌发展路径,沙海林表示,其创新更需要得益于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催生的新质生产力,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未来,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将继续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充分发挥公共关系传播引导和协调各方的作用,助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为提升人民健康的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简大年在致辞中提到,以大健康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而“新质生产力”为健康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战略方向。他表示,健康产业不仅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对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保障民生、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作为全国率先成立的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枢
      206评论
      举报
      聚焦中华健康品牌的新质力量!这场论坛吹响高质量发展“集结号”
    • 蓝莓财经蓝莓财经
      ·05-10

      上海家化“美化”财报,难掩市场霸主没落

      在中国化妆品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上海家化曾是无可争议的领头羊。作为126年历史的老牌企业,它拥有深厚的市场基础和广泛的消费者认可。然而,2023年上海家化从行业“王座”跌落,不仅业绩下滑幅度超出市场预期,业绩上更是被新兴力量珀莱雅反超。在换帅后的第四年,2024年一季度营收继续下降,坐拥六神、佰草集、启初等知名品牌的上海家化还能撑多久? 减收增利原来靠“美化”? 上海家化2023年财报显示,营业收入为65.98亿元,同比下降了7.16%;而归母净利润约为5亿元,同比微增5.93亿元。这种减收却增利的现象,初看似乎令人满意,但深入分析其业绩构成,便能发现上海家化的利润数字实际上隐藏了一些“美化”成分。其中,5亿元的净利润包括了1.11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这通常不会带来实际现金流入,更多是一种账面上的数字游戏,且这种收益并不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解析年报,我们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主要来源于公司投资的众消基金公允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的同比增加。除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大增208%至1.11亿元之外,投资收益也有近100%的增长,达到0.85亿元。 然而,剔除这些一次性、非经常性因素后,归属于上市公司的扣非净利润仅为3.14亿元,同比大减41.8%,对比同期财报,上海家化的扣非净利润已连续两年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一季度报告显示,上海家化的公允价值收益为负5705万元,同比大跌313.52%,而投资收益也同比大减48.7%,仅为1566万元。由此可见,依赖于投资和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利润数据,虽然一时美观,但缺乏持续性和实际现金流入,还要引起市场对财报真实性的质疑。 此外,2024年一季度的财报和经营结果显示,营收下降不到4%,归母净利润升了1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更是升幅接近3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也上升了25%。这个经营结果达到了近33个季度以来最好的
      363评论
      举报
      上海家化“美化”财报,难掩市场霸主没落
    • 蓝莓财经蓝莓财经
      ·04-27

      万辰集团如何破局“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在波澜不惊的食用菌加工行业,万辰集团(300972.SZ)曾是一名平凡的参与者。2021年战略转型的号角吹响,万辰集团挥别了传统业务,转而投身于快速增长的量贩零食市场,并迅速扩张到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玩家。万辰的这场豪赌似乎初见成效,根据其2023年度业绩快报,公司营收飙升至92.94亿元,增长率达到惊人的1592.03%。 然而,这一表面上的繁荣掩盖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尽管营收高速增长,但其归母净利润却惨遭腰斩,同比下降273.72%,金额达到-8292.65万元。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让万辰集团的财务健康状况显得尤为脆弱,同时也暴露出烧钱扩张、泡沫式增长的潜在风险。 营收与利润背道而驰 在量贩零食行业的赛道上,万辰集团如一匹黑马,从相对边缘的食用菌业务跃入量贩零食赛道领域,并迅速扩张其市场版图。万辰采取了大规模的收购策略,一连串收购好想来、来优品、吖滴吖滴、陆小馋、老婆大人等零食品牌,力求在“两超多强”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万辰集团最近发布的2023年业绩快报中,营业收入惊人地增长至92.94亿元,同比暴涨1592.03%。然而,利润总额和归母净利润却呈现出令人震惊的反差,分别下降303.76%和273.72%,深陷亏损的泥潭。这不仅是万辰集团首次出现亏损,而且这种亏损的规模和速度,对于一个行业翘楚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警钟。 展望2024年,情况似乎没有好转的迹象。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尽管营收预计仍将保持强劲增长,达到47亿元-51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仍然在516.91%-569.42%。,但归母净利润却继续下降,预计只有550万元-710万元,年比下降幅度达到了惊人的89.55%-86.51%。 这一增收不增利的状况让人不禁深思。万辰集团官方解释称,虽然量贩零食业务的迅猛增长带来了可观的营收,但行业的剧烈波动和为了市场份额快速扩张的策略,也造成了巨大
      386评论
      举报
      万辰集团如何破局“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