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商业观察
港湾商业观察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港湾商业观察》
IP属地:广东
0关注
141粉丝
0主题
0勋章

明基医院IPO扩张或受限制:偿债能力偏弱,61起未决医疗纠纷

《港湾商业观察》黄懿 4月3日,港交所官网显示,明基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明基医院”)披露了上市申报材料,中金公司和花旗为其联席保荐人。 申报材料显示,明基医院控股股东为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352.TW),就本次IPO的明基医院而言,其在江苏省拥有及运营南京明基医院(下称“南京明基”)、苏州明基医院(下称“苏州明基)两家民营营利性综合医院。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若以2022年医疗服务产生的收入计算,明基医院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民营营利性综合医院集团,且收入超过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总和,同时,明基医院还在全国民营营利性综合医院集团中排名第五。同一时期内,南京明基属于江苏最大的民营营利性综合医院,在全国排名第四。 01 南京及苏州医院发展差异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报告期内”),明基医院实现收入22.24亿、23.36亿、26.88亿;净利润为6907.5万、8955万、1.67亿;毛利率依次为15.3%、16.4%、18.9%。 除了营收持续向好,明基医院的两项业务发展也较为均衡。招股书显示,明基医院的医疗服务分为住院医疗服务、门诊医疗服务两大类,前者在报告期内贡献的收入分别为11.76亿、12.02亿、13.96亿,占比为52.9%、51.4%、51.9%,后者的收入为10.19亿、11.04亿、12.63亿,占比为45.8%、47.3%、47.0%。 然而,集团旗下的两所医院的发展存在不少差异。或许是出于运营时间更早的缘故,南京明基的整体收入明显高于苏州明基。期间,由南京明基带来的收入分别为14.42亿、23.36亿、26.88亿,占集团收入比例为64.8%、62.2%、63.5%;毛利率依次为15.1%、15.0%、17.7%。此外,苏州明基的毛利率依次为15.3%、16.4%、18.9%。 明基医院称,于往绩记录期间,苏州明基医院的毛利率总体上高
明基医院IPO扩张或受限制:偿债能力偏弱,61起未决医疗纠纷

25000名技师和1000多万注册用户,东郊到家预上市背后的涉黄风险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王璐 主打“足不出户享受五星级按摩服务”的东郊到家要上市了?让这家一度被外界质疑其“涉黄”存在合法合规问题的企业,更加受到投资者、消费者的关注与猜想。 东郊到家是全国上门按摩服务领域的知名企业,很多人都关注到小区电梯广告里面窈窕淑女式的宣传文案。 根据天眼查及其官网显示,东郊到家的运营主体为重庆聚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9月,东郊到家则成立于2018年。 01 2.5万名技师,1000多万注册用户 官网显示,东郊到家是国内领先的上门推拿O2O服务平台,提供专业、正规、安全、便捷的24小时上门推拿服务。经过2年的积累,已经拥有了一批忠实稳定的客户;客户群以商旅人士、本地高端消费人士为主,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东郊到家服务支持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渠道预约方式,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五星级上门按摩服务。 据天眼查企业动态显示,今年1月29日,东郊到家新增多项商标注册申请信息,名字包括了东郊推拿和东郊健康。 东郊到家官网的宣传显示,2019年至今,平台用户由不足10万人,增长到超700万人;入驻商户数量由8家,大幅扩张至2万家;4年时间完成从1到22个城市,28个运营中心服务网络布局;全国近20000名认证技师,行业最大规模全部持有专业“推拿、保健、理疗师”等技能证书;仅持“高级”技能技师证书人数达3000人+。 东郊到家近期屡屡被传出要赴港上市的消息,来源于公司高管创始人、总经理汤帆,他目前也是公司的法人代表。 2023年12月22日,汤帆在重庆首届O2O行业发展大会上表示,2023年对于东郊到家而言极其特殊,既是高速发展之年、合规之年,同时也是集团IPO元年。截至2023年底,东郊到家以全国合伙人模式开通了22个人口过千万的城市运营中心,拥有了1000万以上注册用户和2.5万以上的签约技师,完成了部分IPO的规划实施及合规准备工作。
25000名技师和1000多万注册用户,东郊到家预上市背后的涉黄风险

蓝月亮净利润大降超四成:销售费用狂增,三大产品线收入均下滑

《港湾商业观察》廖紫雯 一家以洗衣液闯入大众视野的日化公司,经营业绩通常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洗衣液一哥”蓝月亮发布最新年报披露,2023年全年这家公司面临营收净利润双重承压的境况,且全渠道战略下,2023年除线上渠道小幅增长外,包括线下渠道在内的其他两大渠道营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2020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蓝月亮,截止目前市值已蒸发近一千亿港元,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日化行业中,蓝月亮交出的2023答卷似乎不太乐观。 01 营收减少,净利润大降超四成 2023年,蓝月亮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月亮,06993.HK)实现营收为73.24亿港元,同比下降7.84%;实现经营溢利为1.30亿港元,同比下降80.50%;实现年内溢利为3.25亿港元,同比下降46.79%。 蓝月亮对《港湾商业观察》表示,2023年上半年,集团主动降低应收帐款来控制运营风队,以及疫后分销商存货水平恢复正常,减少进货导致销售下降。加上上半年为市场需求淡季,上半年营收出现一定的收缩。23年下半年,随着公司在新兴渠道的强劲表现及线下分销商复苏,公司营收回归增长,按人民币口径计算,23年下半年营收相比较22年下半年同比增长4.5%。目前公司一季度运营情况良好。 时间线拉长来看,蓝月亮净利润已连续三年下跌。2021年-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4亿港元、6.11亿港元和3.25亿港元,分别同比下降22.53%、39.73%、46.79%。 蓝月亮表示,“集团始终保持稳健经营步调,并在产品、渠道、营销方面持续优化。我们对集团未来发展有信心,后续业务发展韧性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业绩承压的情况下,蓝月亮拟派末期股息每股6.0港仙,分红金额达3.34亿港元,超2023年全年归母净利润总额。 二级市场上,2023年全年,蓝月亮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盈利为5.84港仙,上年同期为10.9
蓝月亮净利润大降超四成:销售费用狂增,三大产品线收入均下滑

纵目科技的亏损难题:大客户占比越来越高,九成收入押注智能驾驶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弃A赴港会是好出路吗? 3月28日,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纵目科技)递表港交所,拟港股主板上市,联席保荐机构为华泰国际和法国巴黎银行。 2022年末,纵目科技曾选择递交A股科创板,不过后又撤回上市申请材料。“改道”港交所,纵目科技的上市之路能否好走? 01 持续亏损13.75亿,五大客户占比越来越高 纵目科技是一家ADAS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覆盖全面自动驾驶功能的解决方案。作为一级供应商,纵目科技涉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软件设计、硬件设计、系统设计及该等组件的集成,从而开发出可大规模部署的解决方案。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显示,按2022年销售收入计,在中国乘用车ADAS解决方案市场中,纵目科技在位于国内的供应商中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为1.0%;在中国乘用车自动泊车解决方案市场中,纵目科技在国内的供应商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4.9%;在中国乘用车APA泊车解决方案市场中,纵目科技在国内的供应商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5.6%。 于往绩记录期间,纵目科技主要提供集成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包括嵌入软件的域控制器及传感器以及自动驾驶相关的研发服务。 从2021年-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纵目科技实现收入分别为2.25亿元、4.69亿元和4.98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8.7%。其中,销售智能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各期贡献总收入的九成以上,分别占当期营收的91.3%、90.5%和92.0%。 不过期内纵目科技仍处于亏损之中,三年时间公司已亏损达13.75亿元。报告期内,纵目科技净亏损分别为4.34亿元、5.88亿元和5.64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3.82亿元、4.77亿元和5.16亿元。 对于亏损的原因,纵目科技表示,主要由于:公司的智能驾驶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原材料和硬件元件采购产生了大量销售成本;大量的研发费用以保持市场领导地位、增加收
纵目科技的亏损难题:大客户占比越来越高,九成收入押注智能驾驶

晶华光学营收下滑净利润大降:研发费用率低同行,募资合理性存疑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王璐 3月29日,广州市晶华精密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华光学)收到北交所第二轮审核问询函。 第二轮审核问询函涉及5个问题,包括是否存在业绩持续下滑风险、进一步说明对境外子公司的控制情况、存货真实性和跌价准备计提充分性、发行人创新性披露不充分和关于进一步论证分析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显而易见,晶华光学这些问题受到了监管层及外界的高度关注。 01 营收净利润下滑,研发费用大降 根据申报文件及问询回复,(1)晶华光学2022年产品销售结构发生变化,精密光电仪器境外收入下滑,汽车智能感知系统收入上涨。2023年经审阅营业收入为11.13亿元,同比下滑6.81%;归母净利润为6412.63万元,同比下滑28.89%;2023年研发费用2612.55万元,同比减少32%。 (2)报告期内,发行人精密光电仪器来自平台客户的收入持续下滑、来自商超卖场和零售商客户的收入先升后降,主要系Pulsar品牌供应受阻和部分客户降低运动相机采购所致。 (3)发行人精密光电仪器境外线下客户主要通过邮件或EDI系统向公司下达采购订单。精密光电仪器销售存在季节性波动。 审核问询函提出,请发行人说明:(1)结合不同业务收入结构和毛利率、毛利变动、向不同业务主要客户的销售情况及同比变动情况、汇率波动对业绩的影响、以及费用变动情况等,分析2023年收入、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与可比公司或下游客户业绩变动是否一致。说明导致业绩下滑的因素是否具有持续性,发行人是否存在期后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2)结合2023年研发项目开展情况及明细构成,说明2023年研发费用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通过减少费用调节业绩的情况。 (3)结合发行人外币货币资金、外币往来款规模等,说明汇兑损益计算是否准确;就汇率波动进行敏感性分析,模拟测算汇率波动对发行人毛利率水平、汇兑损益和净利润的影响。(4)
晶华光学营收下滑净利润大降:研发费用率低同行,募资合理性存疑

嘀嗒出行顺风车依赖症加剧,毛利率下滑、成本飙升与上万条投诉

《港湾商业观察》黄懿 3月19日,Dida Inc.(下称:嘀嗒出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申请主板上市,依旧由中金公司、海通国际和野村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嘀嗒出行国内运营主体为北京畅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数据显示,嘀嗒出行即将迎来自己的十周年,继2020年8月、2021年4月、2023年2月和2023年8月先后四次IPO折戟后,这已经是嘀嗒出行第五次冲击上市了。 01 对顺风车依赖加深,出租车业务发展困难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报告期内),嘀嗒出行分别录得收入7.81亿、5.69亿、8.15亿;净利润依次为17.31亿、-1.88亿、3.00亿;经调整利润净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2.38亿、8470.8万、2.26亿;经调整净利润率(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则分别为30.5%、14.9%、27.7%。 明显看出,嘀嗒出行的营收逐年上升,其净利润在2022年经历低谷后,在2023年重新录得正增长,然而和2021年的水平仍保持着很大的差距。在此之余,经调整净利润率和经调整净利润也未能回到2021年的水平。 招股书显示,嘀嗒出行的收入主要来自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较小程度上来自提供智慧出租车服务、广告及其他服务(主要包括汽车增值服务)。 报告期内,嘀嗒出行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产生的收入分别为6.95亿、5.15亿、7.74亿,分别占同年总收入的89.0%、90.5%、95.0%。其中,收入主要来自向在平台提供顺风车搭乘服务的私家车车主收取的服务费。同一时期内,嘀嗒出行分别促成约1.297亿次、9420万次、1.30次的顺风车搭乘,其中同年交易总额分别为78亿元、61亿元、86亿元。 随着时间推移,顺风车平台服务对嘀嗒出行的贡献愈发重要,依赖单一业务的特性逐步放大。 反观嘀嗒出行发展多年,成果却不明显的智慧出租车服务。报告期内,嘀嗒出行提供智慧出租车服
嘀嗒出行顺风车依赖症加剧,毛利率下滑、成本飙升与上万条投诉

茶百道登陆港交所:新茶饮行业“卷王”养成记

2024年4月23日,知名新茶饮品牌“茶百道”母公司四川百茶百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茶百道”)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2555.HK。这也意味着,茶百道成为登陆港交所的“加盟制茶饮第一股”,也是迄今为止2024年度港股最大IPO。 茶百道为何能从新茶饮行业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抢在众多品牌之前成功登陆港股,并受到国际投资者如此巨大的认可?秘密就藏在茶百道的招股书中。 一年卖出10亿杯 让投资者重新认识中国茶饮 2008年,第一家茶百道在成都诞生。自成立以来,茶百道专注探索天然食材与中式茶饮的搭配,持续研发多元化茶饮产品,致力于提升消费者体验。茶百道品牌定位的背后,是品牌战略的呈现和产品研发的方向。茶百道持续遍访茶山,探寻新鲜原叶,关注茶叶从生长、采摘、制作到入杯的每一道工序,建立全球供应链体系,用优质好茶,选时令鲜果,严控每一杯出杯质量。 按2023年零售额计,茶百道在中国现制茶饮店市场中的份额达到6.8%,排名第三。2023年茶百道门店一共卖出10.16亿杯奶茶,总零售额达到约169亿元。截至2024年4月5日,茶百道门店数已经达到8016家,遍布全国31个省市,实现所有省份及各线级城市的全覆盖。 茶百道通过“挑剔好茶 探索好味”,来实现“好茶为底 制造新鲜”,最后造就更利口、更普适的新世代中国茶饮,从而成为东方茶饮文化和企业的新代表,并通过其优异的资本市场表现,引导全球投资者重新认识中国茶饮行业。 收入、利润增长迅猛 净利率领跑行业 茶百道招股书中的第一个亮点就是其强劲的财务数字。2021年至2023年,茶百道收入分别为36.4亿、42.3亿和57.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1%。迅猛且持续的收入增长让公司成功地在竞争激烈的现制茶饮行业站稳脚跟,并且能够跻身行业领先地位。 在盈利能力方面,茶百道也保持了与收入增长相匹配的高质量利润增长。2021年至
茶百道登陆港交所:新茶饮行业“卷王”养成记

国信证券 “四宗罪”遭警示:副总裁被连带,股票质押式回购引关注

《港湾商业观察》王璐 身为老牌知名券商的国信证券(002736.SZ)最近被监管层直指所触碰的“四宗罪”。在合规层面,国信证券无疑需要及时纠正。 4月19日,深圳证监局发布了关于对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01 国信证券及副总裁共同被警示 经查,国信证券合规内控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个别标的黑名单管理不到位、个别标的尽职调查不充分、在业务融入方出现风险后仍多次有条件延期造成大额损失;二是纾困产品管理不足,部分纾困资管产品投向纾困用途的资金未达到规定比例;三是私募子公司管理不到位,个别产品未经备案开展业务、个别基金部分投资款被合作方挪用;四是存在为金融机构及其管理产品规避监管提供便利、为未备案的私募产品提供外包服务、信息隔离墙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3号)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33号)第三条、第六条和《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33号,经证监会令第166号修正)第三条、第六条的规定。根据修正前和修正后的《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深圳证监局对国信证券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同一时间,国信证券高管、担任副总裁的杜海江也收到深圳证监局的警示函。 经查,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信证券)2019年至2022年在从事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中存在以下问题:个别标的黑名单管理不到位、个别标的尽职调查不充分、在业务融入方出现风险后仍多次有条件延期造成大额损失。 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3号)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33号)第三条、第六条和《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
国信证券 “四宗罪”遭警示:副总裁被连带,股票质押式回购引关注

脑动极光持续亏损下多项费用激增,偿债能力大幅下降

《港湾商业观察》黄懿 3 月28日,脑动极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脑动极光”)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IPO上市,中金公司、浦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据悉,脑动极光曾于2023年8月8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目前已失效。有公开消息称,公司于当年8月8日递表,而联席保荐人中金公司的附属公司CICC Healthcare Limited在递表前四天,也就是8月4日以极高的每股成本突击入股,以现金代价700万美元收购了公司19444股的股权,每股持股成本为360.01美元/股,相比于6个月前180.68人民币/股的入股价格翻了近14倍。 01 商业化进程处于早期,亏损不止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3年(报告期内),脑动极光实现收入分别为1129.1万、6720万;净亏损分别是5.02亿、3.59亿;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是1.17亿、1.49亿;毛利率分别为 29.20%、47.71%。 对于持续的亏损,脑动极光称,预计2023年仍将处于净亏损状态,主要是由于公司的商业化进程仍处于早期阶段,业务运营、完成本次IPO、开发新市场、新技术及新产品产生大量运营开支;及公司此前仍将受到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公平值变动的影响。 在主营业务层面,招股书显示,脑动极光的收入来自提供院内系统集成软件解决方案;向个别患者提供院外系统集成软件解决方案;向研究机构提供的研究项目服务;辅助培训服务;及其他,如销售系统嵌入式硬件及相关用户账户。 其中,提供系统集成软件解决方案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报告期内,其收入依次517.0万、4694.7万,占比依次为45.8%、69.8%。此外,提供院内系统集成软件解决方案的收入为407.5万、4122.4万,占比依次为36.1%、61.3%;提供院外系统集成软件解决方案的收入为109.5万、572.3万,占比依次为9.7%、8.5%。
脑动极光持续亏损下多项费用激增,偿债能力大幅下降

十月稻田亏损收窄:毛利下滑毛利率创新低,营销费用持续加大

《港湾商业观察》廖紫雯 将传统粮食走出网红品牌的路子,网红大米公司十月稻田似乎对这条道路如何行走有着一定发言权。 3月29日,“网红大米”品牌十月稻田发布上市后的首份年报,披露亏损收窄的另一面,公司毛利出现大幅减少,毛利率更是由2022年的17.2%减至2023年度的12.7%。此外,十月稻田线上占比过高、销售开支较高等情况仍然存在,且2023年十月稻田销售开支出现一定增长。 在销售费用不断投入,营销力度加大的推动作用下,网红大米公司的良性发展具备可持续性吗?传统粮食企业在激烈化的品牌竞争中,品牌价值是否将迎来一定弱化?这些似乎都有待时间考验。 01 亏损收窄,线上渠道占比近七成 2023年,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月稻田,09676.HK)实现收入为48.67亿元,较上年增加7.4%;实现净亏损为6490万元,同比减少88.5%;实现经调整净利润为1.62亿,同比减少55.4%。 营收细化来看,2023年,十月稻田大米产品实现营收为38.3亿元,同比增长5.8%;杂粮、豆类及其他产品实现营收为6.02亿元,同比增加15%;干货及其他产品实现营收为4.35亿元,同比增加12.2%。 十月稻田表示,大米产品所得收入增加主要由于本年度大米产品销量的增加;杂粮、豆类及其他产品所得收入增加,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由上年度的11.5%增加至12.4%,本年度干货及其他产品所得收入增加,占总收入百分比由上年度的8.6%增至8.9%,主要由于公司拓宽了以上品类产品矩阵及销售网络,该品类产品的销量和销售额增加。 此外,十月稻田的客户包括企业客户及个人客户。公司通过与线上渠道合作来建立自身网络,公司已与多个在中国具有领先地位、广泛的消费者覆盖及较高品牌知名度的电商平台合作,并在多个品类的市场份额方面建立领先地位。顺应线下零售业态的发展,公司成功在杂货零售渠道建立广泛的销售网络。凭借
十月稻田亏损收窄:毛利下滑毛利率创新低,营销费用持续加大

拉普拉斯业绩暴涨侧面:毛利率稳定性存疑,存货一年飙升近三倍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王璐 已经迈入注册环节的拉普拉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拉普拉斯)不出意外的话,将很快登陆科创板。 从去年6月19日递表至今,1年左右的时间在当前IPO严审之际,拉普拉斯的速度与效率并不算慢。 4月9月,拉普拉斯更新了招股书注册稿,公司2023年的经营状况也得以被外界观察。 01 营收净利润暴涨,毛利率存波动 2021年-2023年(报告期内),拉普拉斯实现营收分别为1.04亿元、12.66亿元及29.6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11.25万元、1.18亿元及4.11亿元。 对于营收及净利润取得高速增长的现状,拉普拉斯表示,体现了公司产品在新型高效光伏电池片产业规模化应用背景下的竞争能力;截至2023年末,发行人在手订单(含发出商品,不含税口径)的销售价值为116.70亿元,公司业务储备良好。 招股书介绍,整体而言,管理层认为,公司在光伏电池片设备产品领域长期耕耘,具备良好的技术和产业化落地优势,随着高效光伏电池片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推进,公司将面临良好的产业机会,具有显著的成长空间;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先发的客户导入优势,公司半导体分立器件设备面临良好的市场需求增加机会;公司有效拓展设备产品所产生的配套零部件以及改造服务等延伸业务,丰富了公司的服务内容和业务类型。公司储备了优质的客户,且未来业务发展战略清晰,同时能够积极应对和防范各种风险因素,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良好的持续经营能力。 与之同时提升的还有毛利率水平。报告期内,拉普拉斯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6.42%、33.00%及30.45%。产品毛利率水平受产品销售价格、销售策略、成本波动、市场竞争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不同产品之间的毛利率存在差异,产品结构占比波动亦会对综合毛利率产生影响。 不难看出,虽然公司2022年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却又在2023
拉普拉斯业绩暴涨侧面:毛利率稳定性存疑,存货一年飙升近三倍

傲基科技近八成收入依赖第三方电商平台,递表前一周被执行1700万

《港湾商业观察》乐沛淇 2024年4月2日,傲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傲基科技)递表港交所,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 傲基科技是资本市场的常客。2015年,公司挂牌新三板,但于2019年4月摘牌,公司表示理由系“考虑到在新三板的当时交易状况可能无法达到预期”。2019年8月,公司向沪市科创板提交上市申请,但于2020年4月撤回申请,公司表示原因为“考虑到公司的核心业务与科创板市场定位之间的差异”。 2021年5月,公司又转战深市创业板,同月,由于“亚马逊封杀”事件的发生,公司撤销上市申请。 上市之路几经波折的傲基科技,此次冲刺港交所能否如愿? 01 亚马逊依赖症大幅减弱,但仍依赖第三方平台 傲基科技是提供家具家居类产品的品牌运营商及出口物流服务商,主要通过亚马逊、沃尔玛、Wayfair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向消费者提供产品。 2021年-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傲基科技的营收分别为90.71亿元、71.00亿元和86.8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90亿元、2.23亿元和5.20亿元。 受“亚马逊封杀”事件影响,傲基科技的业绩在2021年首次出现亏损,此外,公司的营业收入在2022年明显下滑,公司表示原因系2021年亚马逊对公司若干业务部门过去使用非官方推广评分或评价的调查对公司的业务产生负面影响。 “公司在发现部分员工参与非官方推广评分或评价的情况后,立即要求停止进行该等行为,对公司的网店进行检查,并实施强化的内部控制措施。”招股书中对此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商品销售及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具体来看,商品销售的收入分别为85.81亿元、63.26亿元和70.3亿元,分别占收入的94.6%、89.1%和81.0%,物流解决方案的收入分别为4.90亿元、7.75亿元和16.53亿元,分别占收入的5.4%、10.9%和19.0%。 傲基科技
傲基科技近八成收入依赖第三方电商平台,递表前一周被执行1700万

百果园2023收入放缓:加盟店有所承压,遭多家机构下调盈利目标价

《港湾商业观察》廖紫雯 在1月的股价暴跌、市值蒸发、315期间的烂果充好事件之外,百果园迎来上市以来首份年报。 该份年报披露,2023年百果园营收虽出现一定增长,但相较于往年增幅已在减缓。值得注意的是,百果园门店虽来到6000家,但以加盟为主的情况下,百果园监管的每家加盟门店的平均年收入已从200万减少至180万,加盟店的收入是否将继续下滑或将成为悬挂在投资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即便数据显示加盟店收入承压,百果园创始人仍提出门店破万家的目标,在竞争压力加剧、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让天下人享受水果好生活”,百果园持续扩张是否存在不确定性? 01 收入大幅放缓,加盟店承压明显 2023年,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果园,02411.HK)实现收入113.92亿,同比增长0.69%;实现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11.88%。 虽然2023年营收出现一定增长,但从增速方面来看,2020年-2022年的三年时间里,百果园营收增速分别为-1.36%、16.22%、9.94%,显然2023年营收增速已经出现大幅减缓。 2023年全年营收细化而言,百果园的水果及其他食品销售实现营收110.73亿,营收占比97.2%;特许权使用费及特许经营收入为1.45亿,营收占比1.3%;会员费收入为9534.5万,营收占比为0.8%。 百果园主要透过线下门店网络(包括通过公司自行招募或通过区域代理引荐的加盟商开设的加盟门店及自营门店)分销水果及其他食品。其亦通过线上渠道进行分销。此外,其从事向若干主要客户的直销及小规模从事批发业务。 营收按分销渠道划分来看,2023年,百果园加盟门店实现营收85.00亿,营收占比76.8%;自营门店、线上渠道实现营收4783.3万、2.55亿,三者营收较上年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百果园指出,销售水果及其他食品的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来
百果园2023收入放缓:加盟店有所承压,遭多家机构下调盈利目标价

港湾周评|造假六成多营收,黄光裕的“双国美”兵败如山倒

《港湾商业观察》李镭 黄光裕旗下的国美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600898.SH,以下简称“国美通讯”)惹上大事了。 近日,国美通讯发布公告称,2024年4月15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 01 国美通讯六成多营收造假虚增 公告披露,一、国美通讯2020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国美通讯2020年度参与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下的关联方开展的苹果手机、康佳彩电、华为手机贸易业务,该贸易业务存在合同闭环和资金闭环,为虚假的购销业务。国美通讯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增2020年度营业收入5.78亿元、营业成本5.75亿元,分别占当年营业收入的61.53%、营业成本的62.18%,国美通讯2020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二、国美通讯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国美通讯2020年非公开发行的相关文件,引用了上述虚假贸易业务收入数据,公司2020年1-9月确认的虚假贸易业务收入为5.78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86.21%。2021年3月中国证监会批准了国美通讯非公开发行申请,即向控股股东山东龙脊岛建设有限公司定向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1.66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京美电子智能终端生产线改造项目。国美通讯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文件存在虚假记载,构成欺诈发行。 三、国美通讯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国美通讯2021年度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等会计处理不当。2023年4月29日,国美通讯发布《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提示性公告》,对2021年度财务报表进行会计差错更正并追溯调整。2021年国美通讯净利润错报金额为1962.98万元,占当期报告记载的净利润比例为38.35%,国美通讯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包括国美通讯时任董事长宋林林、总经理宋火红、财务总监郭晨、董事董晓红、监事长方巍、董事会秘书邵杰都负有责任。 根据
港湾周评|造假六成多营收,黄光裕的“双国美”兵败如山倒

纳百川净利润毛利率下滑:依赖宁德时代,产能利用率下降仍扩产

《港湾商业观察》乐沛淇 2024年4月7日,纳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百川)回复了首轮审核问询函,拟深市创业板上市,保荐机构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纳百川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燃油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及储能电池热管理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池液冷板、电池集成箱体、燃油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加热器暖风等。 01 净利润毛利率下滑,与应收账款攀升 2021年-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20亿元、10.31亿元和11.3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7.86%,与此同时,净利润分别为4829.2万元、1.13亿元和9825.49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30.34万元、1.11亿元和8925.78万元。 具体来看,2023年度,纳百川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21%,净利润同比减少13.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19.7%,显现出增收不增利态势。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港湾商业观察》表示,增收不增利态势下,竞争加剧,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推动成长,同时抵消部分成本上涨的压力。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3.47%、22.36%和19.84%,持续下滑。 公司表示,2022年度主营业务毛利率较2021年度略有下降的原因系公司为巩固市场地位而采取积极的定价策略,2023年度主营业务毛利率相对较低,除因公司定价策略影响、模具销售占比下降外,电池箱体开始进入市场推广,但因尚未实现规模效应而导致当年毛利率为负,从而拉低了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2.48亿元、3.23亿元及3.82亿元,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27%、33.00%及35.44%,公司表示该比例较高主要系公司业务规模增长较快,期末应收账款余额较高所致。 应收账款
纳百川净利润毛利率下滑:依赖宁德时代,产能利用率下降仍扩产

中驰车福营收下滑亏损加剧:毛利率惨淡承压,被执行人上百次

《港湾商业观察》黄懿 2024年3月21日,来自北京的Autozi Internet Technology (Global) Ltd(以下简称“中驰车福”)在美国证监会(SEC)更新招股书,于美国纳斯达克IPO上市,股票代码AZI。公司早前于2023年1月18日秘密递交文件,后于2023年7月7日公开披露招股书。其中,中驰车福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驰车福”)为其国内运营主体。 据悉,中驰车福是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2年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增长率和收入增长率在中国所有全生命周期汽车服务提供商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三。 01 亏损持续扩大,业务造血能力不足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3年(报告期内),中驰车福的营收分别为1.20亿美元、1.14亿美元,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616.5万美元、1054.9万美元。 据悉,中驰车福的收入主要来自新车销售,汽车零部件和汽车配件销售,以及汽车保险相关服务。报告期内,来自新车销售的收入占比依次为60.6%、65.0%,来自汽车零部件和汽车配件销售的收入占比依次为32.4%、32.4%;来自汽车保险相关服务的收入占比依次为7.0%、2.6%。 其中,新车销售作为中驰车福的重要收入来源,主要由平行贸易进口车和新能源汽车销售组成。公开资料显示,平行贸易进口车,简称平贸车,意思是指未经品牌厂商授权,贸易商从海外市场购买,并引入中国市场进行销售的汽车。由于进口地不同,可分为“美规车”、“中东版车”、“加版车”、“欧版车”等,以区别于授权渠道销售的“中规车”。 报告期内,平行贸易进口车的收入依次为7096.3万美元、7369.7万美元,占比依次为58.8%、64.1%;新能源汽车销售的收入依次为217.4万美元、104.9万美元,占比依次为1.8%、0.9%。 对于新车销售的两大组成占比的异同,中驰车福称,新车销
中驰车福营收下滑亏损加剧:毛利率惨淡承压,被执行人上百次

卫龙辣条收入、销量、产能利用率均下滑,遭多家券商下调盈利预测

《港湾商业观察》廖紫雯 日前,卫龙辣条产品一度超过猪肉价格引发大众热议,卫龙辣条怎么越来越贵了? 近日,“辣条第一股”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09985.HK)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主营产品辣条迎来收入、销量、产能利用率均下滑的局面,其中辣条少卖数达2.61万吨。 即便2023年卫龙净利润出现较大增长,但在券商纷纷下调其盈利预测的背景下,卫龙辣条销量的显著下滑、产能利用率不及5成,“辣条第一股”卫龙似乎面临着一定挑战。更令投资者担忧的是,卫龙还被调出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这无疑给公司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 01 业绩增长,辣条单价比猪肉贵? 2023年,卫龙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年内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48.72亿、8.80亿、9.7亿,分别同比增长5.2%、481.9%、6.3%。 卫龙表示,营收增长主要由于O2O、零食量贩店、内容电商等新兴渠道带来的收入增长被由于流量下滑的线下传统渠道的收入下降所部分抵消;净利润增加主要是由于1,毛利的增加;2,上年度有与首次公开发售前投资有关的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金额为人民币628.8百万元;经调整净利润增加,主要由于毛利的上升。 2023年全年,卫龙实现毛利19.60亿,同比增长18.5%;实现毛利率47.7%,同比增加5.4个百分点。 卫龙指出,毛利及毛利率增长,主要是由于1,集团在上年度对主要产品结构调整带来了平均售价的提升;2,年度原材料价格下降;3,集团通过持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优化了成本管理。 就售价而言,2024年3月25日、3月26日,“卫龙辣条销售单价比猪肉还贵”分别登上百度、搜狗热搜。 据悉,2022年-2023年,卫龙调味面制品(辣条)每千克平均售价分别为18.1元、20.5元;同期,蔬菜制品每千克平均售价分别为31.1元、29.6元;豆制品及其他产品每千克平均售价分别为36.2元、38.
卫龙辣条收入、销量、产能利用率均下滑,遭多家券商下调盈利预测

美晶新材业绩大增:客户集中度越来越高,研发费用率持续下降

《港湾商业观察》乐沛淇 2024年3月31日,浙江美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晶新材)更新了招股说明书,拟深市创业板上市,保荐机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9月27日,美晶新材递表深市创业板,同年10月,深交所向美晶新材发出首轮问询,截至目前,美晶新材还未回复。 美晶新材主要从事石英坩埚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石英坩埚,石英坩埚是半导体和光伏领域单晶硅棒长晶过程中必须使用的重要耗材。 01 业绩大增应收账款攀升,偿债能力弱同行 2021年-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美晶新材的营业收入分别约1.71亿元、10.73亿元、36.71亿元,净利润分别约1521.14万元、3.01亿元和17.78亿元,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5.61%、46.39%和61.47%。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石英坩埚,其中光伏石英坩埚的销售金额分别为1.22亿元、9.93亿元和35.7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57%、92.68%和97.59%。 招股书显示,据TrendForce统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411GW,同比增长59%。2024年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474GW,同比增长15.33%。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为光伏石英坩埚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公司表示,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来自石英坩埚产品,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由于新产品的开发、市场推广、客户验证等周期相对较长,若公司现有石英坩埚产品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下游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而公司无法及时根据新技术新方向研发推出新产品,给公司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将对公司的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美晶新材的应收账款不断攀升。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6813.29万元、3.34亿元和4.95亿元,不断上升,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6.15%、21.80%和16.91
美晶新材业绩大增:客户集中度越来越高,研发费用率持续下降

聚水潭资产负债率310%:持续亏损12.5亿,消费者屡屡投诉退款难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国内电商SaaS ERP领域知名度较高的服务商聚水潭第二次向港交所发起了冲击。 3月21日,聚水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水潭)递表港交所,联席保荐机构中金公司和摩根大通。聚水潭的第一次IPO发生在2023年6月。天眼查显示,聚水潭的国内运营主体为上海聚水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01 三年亏损12.51亿 聚水潭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SaaS产品和服务。其中,聚水潭ERP是公司的核心SaaS产品,服务并满足商家客户在电商平台上处理电商订单相关的关键需求。聚水潭ERP提供的主要功能包括订单、仓储、采购及分销在内的管理系统。 除了电商SaaS ERP产品,聚水潭另有少部分收入来自其他电商运营SaaS产品。 从2021年-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聚水潭实现收入分别为4.33亿元、5.23亿元和6.97亿。其中,公司电商SaaS ERP产生收入分别为3.74亿元、4.57亿元和6.00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86.2%、87.4%及86.1%;其他电商运营SaaS产品产生收入分别为2450万元、4080万元和6960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5.7%、7.8%及10.0%。 主要运营指标方面,报告期内,聚水潭的SaaS客户总数分别为3.31万名、4.57万名和6.22万名,SaaS产品流水总额分别为7.16亿元、7.41亿元和10.48亿元,SaaS收入转化率分别为26%、27%和29%,每位客户的SaaS月平均收入分别为1千元、900元和900元。 不过,《港湾商业观察》注意到,在净客户收入留存率方面,聚水潭出现了先降后升的趋势,期内分别为122%、105%和114%。尽管2023年度有所回升,但净客户收入留存率仍未恢复至2021年时水平。 此外,两次递表的聚水潭还是未能摆脱亏损的困境。报告期内,聚水潭年内亏损分别为2.54亿元、5.07亿元和4.90亿元
聚水潭资产负债率310%:持续亏损12.5亿,消费者屡屡投诉退款难

国台酒业的百亿大单品梦,绝对不压货是否已解决经销商价格乱象?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王璐 在竞争极其激烈的白酒江湖中,知名品牌+稍具规模的基本上都登陆资本市场。显然,从规模效应、全国竞争实力以及资本市场助力等综合角度,贵州国台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台酒业或国台酒)还需要不断提升。 3月15日至3月20日,国台酒业连续举行了三场活动,从国台国标酒(2019年酿造)上市发布、国台国标10四川省上市发布,到两款国台高端酒产品亮相,显示出2024年的布局策略。 01 抢滩中档价位,要重视消费口碑 据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10月,国台国标10隆重首发上市。它与国台国标、国台十五年、国台龙酒构成了国台品牌旗下的四大核心主力产品。国台国标10的终端建议零售价定为899元,占据了500-800元的价格区间,弥补了国台国标与国台十五年之间的价格空缺。 国台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汤旭表示,国台国标(2019年酿造)在品质和外观上较以往年份的国台国标酒做了进一步升级。品质方面,在真实年份的基础上,口感进一步提升,基酒品级更加优化、口感更协调、风格更突显;外观方面,外箱、酒瓶、手提袋全面升级,品味更高雅。瓶盖环刻“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金字招牌,彰显产品优势。 《港湾商业观察》查询发现,国台国标(2018年酿造)在京东自营店定价为单瓶359元,到手价339元;国台国标(2018年酿造)单瓶价格到手价为389元;国台国标10京东价为799元,到手价为699元。 从300多元到近700元,看起来是国台酒业要重点抢滩的消费区间。不过,毫无疑问,这也是各大酒业必争的“中档”群体。 按照国台酒业目标:今年将续坚定推进国台国标百亿大单品的打造。国台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迪则表示,国台将围绕“三个抓手”,聚焦“五类市场”,采取“七大举措”,到2027年时,把国台国标酒打造为百亿大单品。 深圳一位白酒经销商告诉《港湾商业观察》,300多到上千元左右,市场竞争尤其激
国台酒业的百亿大单品梦,绝对不压货是否已解决经销商价格乱象?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