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羚侃新股
瞪羚侃新股
个人简介:公众号“瞪羚社”主理人
IP属地:未知
23关注
512粉丝
3主题
0勋章
avatar瞪羚侃新股
2022-11-01

新一代卖水人突破欧美供应链,留下未来业绩爆发的“蛛丝马迹”

10月26日,“国产培养基第一股”奥浦迈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公司实现营收2.23亿元,同比增长47.58%;扣非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增长93.3%。 就2022Q3而言,在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公司营收为0.76亿,同比增长11.0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25亿,同比增长13.49%。 尽管单季度业绩受到多因素扰动,但我们仍然认为奥浦迈在未来几年拥有十足的成长性。 1、细胞培养基的发展方向与竞争格局 简单来说,培养基就相当于奶粉,直接影响着婴儿(生物药)的健康成长。只要是需要用到细胞生产的生物制剂产品,就离不开培养基,它是决定的目标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关键耗材。 根据蛋白/多肽提取物等不确定成分的含量,培养基可划分为含血清、低血清、无血清、无蛋白、化学成分确定等培养基类型;其中,无血清培养基又因免了动物血清造成的病毒、支原体等污染的风险被称为“确定的培养基”,是目前主流及主要竞争培养基类型。 细胞培养基下游的主要应用领域分为三大块,根据专家调研数据:抗体占到市场70%左右、疫苗占20%、细胞与基因治疗约占5%左右。 从应用领域的增速来看,剔除新冠产品的影响,疫苗带来的增速最低(近年非新冠产线建设较少、受到新冠影响大部分常规品种增速较低);基因及细胞治疗培养基产品单位价值高,但目前用量较少,增速快但规模不大;目前主要贡献增速的大头仍然是抗体领域,尤其是诸如PD-1等大单品的放量。 值得注意的是,疫苗一般用到的培养基是经典培养基(血清培养基),普遍价值较低。我们可以从澳斯康的招股书中了解到相关BHK细胞、通用型培养基的价格,一般在10多块一升,远低于抗体领域应用的CHO培养基、293培养基。 反观奥浦迈主要培养基产品的单价,又是另一番别样风景。 不过,现实是国内培养基市场仍然被进口产品占据主导地位。三大厂商即赛默飞、丹纳赫和默克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无
新一代卖水人突破欧美供应链,留下未来业绩爆发的“蛛丝马迹”
avatar瞪羚侃新股
2022-12-20

暴涨53.47%!目前无药可治,一则消息激活400亿美元市场

12月19日晚,Madrigal公司宣布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THR-β激动剂resmetirom在关键性三期的MAESTRO-NASH活检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的顶线结果,当晚股价暴涨268.07%。 受到消息刺激,国内一众NASH药物研发企业、肝病检测企业集体异动,歌礼制药股价暴涨53.47%,福瑞股份早早封死20cm涨停。 一家Biotech的一款药物临床三期成功,为何能带来如此大的“连锁效应”? 奥秘在于其很有可能成为全球首个获批NASH适应症的创新药物,激活整个大的治疗领域。 01 肝病领域:重磅药物倍出,NASH目前是唯一无解细分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就像是我们人体的一个化工厂,它掌管着糖、脂肪、解毒、代谢,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 一旦人体的肝脏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以最严重的肝癌为例,由于发病隐匿且早筛缺乏有效方法&普及度低,早期很难发现,往往确诊已达晚期或终末期,普遍预后较差,据统计中国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2.1%。 由此不难判断,肝病领域亦是一个重磅药倍出的赛道。 以丙肝药物为例,吉利德的索磷布韦2013年获批上市后,2014年销售额迅速爬坡到102亿美金,仅次于当时的“药王”阿达木单抗。后续吉利德又陆续推出了新的丙肝治疗组合,2015年吉利德的丙肝业务收入高达191.4亿美金。 虽然现有药物治疗组合目前已经对丙肝实现了治愈的目标,但肝病治疗领域还有很多问题待解。 这里顺便科普一下肝病的分类,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肝病。感染性肝病以病毒性肝炎为主,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五种分型,又以临床常见的乙肝和丙肝两种慢性肝炎最为严重;非感染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药物性肝炎和老年性肝炎。 从全球发病人数统计,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乙肝两大肝病是全球发病
暴涨53.47%!目前无药可治,一则消息激活400亿美元市场

“ADC变异体”,4个月涨300%

2月29日,生物科技公司Avidity Biosciences宣布以每股16.5美元的价格私募1520万股股票和预先注资的认股权证,预计总收益约为4亿美元。 消息发布当日,公司股价大涨19.92%。从2023年10月底以来,4个月出头的时间里Avidity Biosciences已经涨了300%。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11月底,Avidity与BMS达成潜在总额约23亿美元的授权合作(1亿美元首付+13.5亿研发里程碑&8.25亿美元商业里程碑+低两位数比例的销售分成)。BMS管理层指出:“这项交易巩固了公司心脏病学布局,同时可解决现有RNA疗法无法治疗的衰弱性疾病。” Avidity的暴涨,让投资者们的目光聚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 抗体寡核苷酸偶联物(AOC)。 01 “变异体”AOC,更前沿的小核酸策略 为什么戏称AOC是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变异体?因为AOC的开发,建立在ADC的成功基础上。 AOC的结构通常是通过将抗体与寡核苷酸(如siRNA)进行偶联而来,其诞生结合了ADC的药物设计思路和寡核苷酸药物的优点。一方面,其递送方式有别于一般的寡核苷酸药物(通过LNP等载体),由抗体将寡核苷酸递送至特定细胞,相对精准;另一方面,AOC继承了小核酸药物的多功能性、破除不可成药靶点等特性(任何由特定基因过表达引起的疾病均可通过小核酸药物治疗),大大丰富了可探索的疾病领域。 (AOC结构示意图 图源:TiPLab) 目前,全球已经获批超过10款小核酸药物,大部分产品以治疗罕见病为主,唯一获批治疗慢病的Inclisiran仍在早期的放量爬坡阶段。 由于寡核苷酸分子量大、亲水性高且带负电、未经修饰难以透过细胞膜与血脑屏障,对小核酸药物研发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寡核苷酸精准和安全的递送特定的细胞和组织。目前已获批产品的主流递送技术为脂质体递送系统、G
“ADC变异体”,4个月涨300%
avatar瞪羚侃新股
2023-03-28

当石药“超越”恒瑞

要问哪家中国老牌药企近年时常活跃在市场的镁光灯下,石药集团毫无疑问是其中一个答案。 这家Old Money药企,让市场看到了其在全球前沿新技术领域有能力争奇斗艳的本领。 在2022年,石药前后将Nectin-4 ADC、Claudin 18.2 ADC两款产品分别License out给了美国Elevation、Corbus公司,同时印证了公司的ADC平台技术和出海能力。 近日,石药的新冠mRNA疫苗(SYS6006)在国内被纳入紧急使用,实现了对国内部分mRNA新冠疫苗竞争者的反超,成为国内首个被监管机构认可的mRNA疫苗。 而在经营层面,公司一如既往的稳健。3月22日,石药集团披露2022年业绩。报告期内,集团收入增长11%至309.37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增长8.7%至60.91亿元。 (来源:石药集团业绩会PPT) 01 石药知道自己的困境 国内传统药企做出转型创新药战略普遍集中在2012年之后,在多变的大环境鞭策下,老牌的Big Pharam难免会遇到共同却又不同烦恼,比如恒瑞医药是集采、仿转创的综合问题。 石药也清楚自己的困境,目前公司已商业化的主力产品大部分迎来了需要交棒的关键时刻。 2022年,石药集团的成药业务占总营收近80%;其中,神经用药、抗肿瘤用药板块分别占比33.3%、30.5%,合计占到成药营收的63.8%。 在石药集团众多药物资产中,最核心的品种莫过于治疗脑卒中的恩必普,是一个销售额70亿级的大品种。 恩必普将在未来面临两大严峻的考验:1) 注射剂、胶囊专利在2022年6月、2023年12月分别到期,将面临仿制药的入场竞争,目前已有仿制药在申请上市阶段;2)2020年底,恩必普软胶囊及注射液作为独家品种谈判进入乙类医保目录,降价幅度分别为55.6%和51.3%,后续将面临进一步的续约降价或集采降价。 除恩必普以外,石药其他较核心商业化品种
当石药“超越”恒瑞
avatar瞪羚侃新股
2023-12-06

肺癌药大时代:重磅药炸裂,剑指50亿

这是肺癌创新药最好的时代。 12月5日,强生在投资者日上放出一个重磅炸弹:其核心产品之一的Amivantamab(埃万妥单抗)在肺部疾病组合的销售峰值为50亿美元,在一线的市占率剑指50%。 12月6日,核心产品为第三代EGFR抑制剂(EGFR-TKI)的国内Biotech艾力斯大涨7.64%,股价创下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市值高达203亿。 在仰望的同时,我们能从中汲取什么? 01 强生Amivantamab的威力 强生的埃万妥单抗是一款靶向EGFR和c-MET的双抗,其不仅能够抑制EGFR和cMet表达以及其下游通路,还可将癌细胞阻碍在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 强生提前立下肺部组合实现50亿美金的销售预测,底气源于埃万妥单抗在肺癌领域的高歌猛进。 肺癌可分为小细胞肺癌( 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根据全球肺癌的统计数据: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90%,而小细胞肺癌则占约10-15%的肺癌病例。 值得注意的是,EGFR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平均发生率为15-20%,在亚洲地区人群中发生率更高,可达到30-50%;其中,EGFR突变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经典突变(包含19del、21L858R),另一种是非经典突变(主要为EGFR ex20ins突变)。 EGFR经典突变常规采用EGFR TKI进行治疗,但不可避免的会发生通路内耐药、其它信号通路代偿性激活等耐药(如三代EGFR TKI耐药后会有7-15%发生c-Met突变)机制,第三代EGFR TKI耐药后治疗药物稀少;另外,非经典突变EGFR ex20ins过去一直缺乏有效治疗药物,同样属于极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 埃万妥单抗瞄准了第三代EGFR-TKIs耐药后、EGFR非经典突变治疗领域的巨大空白。 在2022年WCLC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埃万妥单抗+拉泽替尼+含铂化疗联合方案,针对EGFR TK
肺癌药大时代:重磅药炸裂,剑指50亿
avatar瞪羚侃新股
2023-08-21

谁在抄底医药一哥

8月18日晚,恒瑞医药发布2023年中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1.68亿元,同比增长9.19%;扣非归母净利润22.43亿元,同比增长11.68%。 对于交出的成绩单,多位卖方公司明确为不及市场预期。不及预期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收入增长略低于预期,二是控费低于预期传导利润端也低于预期。 不过,仍有资金在持续抄底恒瑞。 对于公募基金而言,恒瑞医药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魔力,比如从2022年底开始,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开放式指数基金持续加仓,仅仅Q2就买入超过8个亿,持股比例达到1%。 不仅如此,恒瑞医药今日“低开高走”的盘面语言已然被解读出一个事实:有资金正在抄底。 投资者也许会发问:“情况会更坏吗?” 答案无法完全肯定,但至少属于恒瑞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且正向趋势已经建立,相信这也是资金用脚投票的理由。 01 回到增长正轨,平复波动需拉长时间 恒瑞医药已经连续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向增长,Q1、Q2营收分别为54.92亿、56.76亿,分别同比增长为0.25%、19.51%;扣非净利润端对应为12.2亿、10.23亿,同比增长3.4%、23.47%。 业绩影响市场情绪的核心在于第二季度单季的收入和控费,单季度56.76亿的营收和10.23亿的扣非净利润分别环比增长3.35%、-16.14%。 一方面,仿制药依旧成为恒瑞医药拖后腿的一环。上半年,仿制药收入基本持平,尽管手术麻醉、造影等诊疗复苏刚需产品及新获批仿制药品种增长明显,但集采仍然为板块增长带来压力。 第二&四批集采续约、第七批集采执行均在2022年10月落地,恒瑞医药第二批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醋酸阿比特龙片续约丢标,导致上半年销售减少5.23亿元;第七批涉及的产品,上半年同比减少5.78亿元。 另一方面,上半年恒瑞医药有三款创新药上市,包括PD-L1阿得贝利单抗、DPP-4药物瑞格列汀、奥
谁在抄底医药一哥
avatar瞪羚侃新股
2023-02-28

创新药一哥“狂飙”:海外业务正在起爆,核心单品放量迅猛

2月27日,百济神州公布了2022年美股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亿美元,产品总收入达到13亿美元,同比增长97.9%。其中,第四季度的净亏损为4.453亿美元,相较上一年同期5.907亿美元,呈收窄趋势。公司预计在2023年将继续保持这一趋势。 对于任何有野心做大的Biotech而言,想通过简单的me-too、管线拼凑等“短平快”的手段来实现商业化成功以至于跃迁至Biopharma已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唯一通向成功的路只有少数因素可以决定:聚焦产品创新、全力出海、做强商业化等。 不过,这样一来,投资者更需要给予优秀创新药企更多耐心,百济神州位于其列,亦是如此。 2022年百济神州产品收入大增使人眼前一亮,PD-1销售额实现4.229亿美元,同比增长66%,在国内极度内卷的情况下达成如此成绩,实属不易;BTK的销售成绩更令人瞩目,实现全球销售额5.647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尤其是美国地区的收入,达到3.897亿美元,同比增长237%。 IQVIA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百济神州的PD-1和BTK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均已达到市场第一。我们不难从这些数据中得出一个结论:百济神州营收端的爆发趋势,很可能使公司发生质的蜕变,完成层级的跃迁。 一切都有迹可循。 01 两大单品攻城略地:扭亏趋势浮现,奠定全球化顶级药企的地位 百济神州现有的两大单品,BTK泽布替尼、PD-1替雷利珠单抗的生命周期才刚刚开始。 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在2023年正式进入加速放量的新时代。 2022年,伊布替尼的霸主地位开始松动,当年销售额出现负增长(同比-8.6%);另一国内的竞争对手诺诚健华奥布替尼海外权益被渤健退回,短期内出海仍存问题。目前全球BTK的竞争格局已趋于明朗。 剩余的BTK选手中,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明显比阿斯利康的阿卡替尼上限更高。 在头对头伊布替尼的挑战中,阿
创新药一哥“狂飙”:海外业务正在起爆,核心单品放量迅猛
avatar瞪羚侃新股
2021-04-15

爱上2年4倍的它们?一家极有潜力的细胞治疗CDMO

要问CDMO赛道中最“受欢迎”的投资标的,大家一般都以为是“药明系”、凯莱英等大体量的龙头。实际上,大家却偏爱“转型”的小市值潜力公司。为什么?原因在于这些CDMO小市值公司,往往从CMO转型而来,一方面大部分会选择切入目前新兴的生物药、细胞及基因治疗CDMO赛道,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行业的高景气度反馈带来“低基数、高增长”的业绩提速,从而实现估值和业绩提升的“戴维斯双击”。举两个典型的例子:九洲药业和博腾股份。1)九洲药业:公司成立于1998年,最初从事化学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业务。2008 年,开始进军CDMO领域。2010-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由8.3亿元增长至20.2亿元,复合增速为10.3%;公司归母净利润由1.1亿元增长至2.4亿元,复合增速为9.0%。2019年12月,完成对诺华苏州工厂的收购后,深度绑定诺华且产能快速提升,迎来业绩爆发期。我们也可以从公司股价表现,公司从2019年三季度开始股价爆发,实现了1.5年3倍的涨幅。2)博腾股份:公司2017年以前专注于CMO领域,2018年开始布局细胞及基因治疗CDMO,去年苏州基地落成使得公司拥有了免疫细胞治疗的工艺平台和临床1期GMP 生产平台,在质粒、慢病毒、细胞治疗三个领域的工艺技术都达到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水平。同样,随着2019-2020年公司业绩增长的提速,股价也在2019年三季度开始腾飞,实现1.5年4倍的涨幅。基于该逻辑,今天我们给大家挖掘一家CDMO业务有可能在未来5年内实现爆发的高弹性品种 —— 金斯瑞生物。一、属于细胞基因治疗的未来和被遗落的明珠进入21世纪以来,大分子生物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期。据IQVIA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大分子生物药以年复合增速12+%远超于小分子药物的3.5%,同时逐渐成为全球销售额前十药品中的主要组成部分。1、属于细胞基因治疗的未来如果说,以抗体为代表的大分
爱上2年4倍的它们?一家极有潜力的细胞治疗CDMO
avatar瞪羚侃新股
2022-09-12

警报!美酝酿生物制造法案:对CXO满屏恶意,却暗藏重大机会

9月11日消息,美国总统拜登准备签署一项行政命令,旨在帮助扩大美国的生物制造业,减少对于中国的依赖。 (彭博社新闻报道截图) 该项命令细节尚未公开,草案中列出了一项促进美国国内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利用生物系统创造一系列产品和材料,从新药物、人体组织到生物燃料和食品等。 另外,白宫还将提出建议,改善国内生物制造业最终将降低价格,并加强供应链的安全。 虽然美国国会不止一次警告:过度依赖中国制造的药品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但这个说法在真实数据面前显得有些滑稽,更多让人看到的是为了打压中国高科技而设定。 从药品制造端的角度看,2010-2019年基于大环境的利好,中国生产原料药的注册工厂数量翻了一番多。尽管如此,中国原料药厂商并不是美国的第一大供应商。 美国药典委员会(USP)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印度,拥有超过10种美国批准的活性原料药产品的制造厂总数为183家,欧洲有83家,中国35家。至于生产30或30种以上美国认可的原料药的工厂,印度114家,欧盟45家,中国才4家。 01 重点提到合成生物,本质上是一种对“能源革命”焦虑 据知情人士表示,拜登的行政命令将概述美国应如何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劳动力,能够利用自然发生的过程来制造生物基产品和材料。 这无疑向全世界宣告合成生物学的重要性。美国政府重视生物基材料的背后,实质上是一种能源焦虑。 近来因俄乌战争影响,俄罗斯不断提升原油出口价格并且对欧“断气”,使得欧美国家遭遇了一系列的能源危机。 众所周知石油又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两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分别是石油进口的第一、第二大国。而在石油储备量方面,两者均在全球前十之外,导致发展受限于中东、俄罗斯为首的石油出口国势力。 石化材料自20世纪以来兴起,之后逐渐成为人们衣食住行的主要材料。不过石化材料创新越来越困难,近三十年,石油化工行业只落地了一种新材料——聚乳酸(PLA)。 形成鲜明对比的
警报!美酝酿生物制造法案:对CXO满屏恶意,却暗藏重大机会
avatar瞪羚侃新股
05-14 19:28

国产创新药的牛市信号

国产创新药正在从“量变”加速到“质变”。 2023年,全年批准上市的1类创新药有40个,接近于2022年获批数(21款)的2倍,这是在2022年药物审评政策趋紧后实现的创新药获批数量爆发式增长;2019-2021年,国内获批1类创新药数量分别为12、20和47个。 同时,中国创新药畅销TOP20品种的格局也在悄然改变,过去几年国内“药王”位置被石药集团的丁苯酞长期霸榜,且前10品种有近80%均为上市超过5-6年甚至10年以上的老品种,并未出现新品种的现象级爆品。 2023年,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凭借着在国内商业化发力和海外快速放量,一举登顶国产创新药“药王”的位置。另外,两款三代EGFR小分子抑制剂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快速进入国内TOP10畅销创新药品种,几家头部药企的PD-1产品依旧保持了稳定的增长稳固在TOP15俱乐部名次;而“新分子形式”卡度尼利也凭借着在宫颈癌小适应症的快速放量而跻身TOP15。 (图源:猎药人俱乐部) 随着更多的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国内畅销药物TOP榜单的含金量,正在快速提升。 1、国内创新用药格局正在改变 众所周知,全球药物市场已经进入大分子生物药时代,尤其是肿瘤药物中在研生物药管线比重已从2008年的25%提升至2018年的50%。 在商业化层面,生物药优势日益明显,2020年全球TOP15畅销药物中有9个是生物药,销售额占比高达61%。扩围提升数据置信度来看,据肽研社团队2022年统计,TOP200药物销售总额中大分子药物销售占比49.8%,远超小分子的42.8%和多肽药物的7.4%。 回看国内,过去几十年主流创新治疗用药小分子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直到几款国产PD-1上市,中国生物药领域才拥有年销售额超过10亿的大品种。再从2023年NMPA获批药物的药物类型看,其中小分子化药共有45款(占比68%),生物药18款(占比21%)。 不过,广
国产创新药的牛市信号
avatar瞪羚侃新股
2021-12-03

单月营收创新高!医美国际更新最新运营数据,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中国.深圳,2021年12月1日,医美国际(Nasdaq: AIH)(简称“公司”或“AIH”),一家中国领先的医美服务提供商,今天宣布2021年11月的业务运营更新数据。受益于公司在“双11购物节”及公司25周年庆典期间的成功推广活动,公司预计现有医院及诊所今年11月带来的现金收入可达约9000万人民币,为其自2020年初以来的单月新高。正如2021年11月16日公司发布的业绩公告中所述,公司将继续落实战略重组计划来优化业务运营,并在核心的区域市场布局轻医美诊所。公司同时也注意到,国内监管机构近期加强了对于医疗美容行业的监管,并出台了若干指引来确保医疗美容行业的健康发展,其中包括监管医美广告以及打击非法制售医美产品等。公司会密切关注监管情况,并全力实现合规。公司相信,这些系列监管措施不仅将促进行业的有序发展,也将为支持监管改革的公司,例如AIH,创造一个更好的经营环境。点评: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整体营收达4.35亿元,同比增长68.6%;毛利2.56亿元,同比增长96.6%。最新的消息无疑进一步印证了今年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的确定性。无论是剥离非核心市场或盈利水平不达标的医院及诊所,还是公司加快布局轻医美赛道,都足以展现出公司优化战略布局及管理层做强上市资产的决心。尽管国内医美行业强监管对短期医美行业市场走势有所压制,医美国际短期股价承压。放大格局来看,驱使非法中小机构出清、利好行业集中度提升,医美国际作为国内头部合规机构,有望借此东风实现业绩、股价、情绪多方面的修复,以此带来市场认可的价值共振。$医美国际(AIH)$ $爱美客(3008
单月营收创新高!医美国际更新最新运营数据,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知名Biotech,润了

近日,美国上市公司Nuvation Bio(NASDAQ:NUVB)和葆元医药达成合并协议,Nuvation Bio将以全股票交易的方式收购葆元医药,将向葆元医药的股权持有人发行Nuvation Bio的约4359.02万股A类普通股、85.12万股A类无投票权的可转换优先股和可行使289.37万股A类普通股购买权的认股权证(行权价格为每股11.50美元);该笔收购交易完成后,葆元医药股东将持有Nuvation Bio约33%的股份。 这笔交易,无疑揭示了国内Biotech公司除了IPO、被MNC或中大型药企并购之外的第三条出路:与美国Biotech合并。 部分投资人发出疑惑,为何葆元医药以看似如此“屈辱性”条件,选择成为另一家美国Biotech的一部分? 更让人注目的是Nuvation Bio给出的认股权证部分,要说在合并消息发出之前,该公司3月22日的收盘价为2.31美元每股(对应市值约5.06亿美元),而其给到葆元医药股东289.37万股认股权证的行权价格居然高达每股11.5美元(现价需要涨299.3%,还不考虑权证本身的价格)。 这到底是饼,还是彰显了双方合并后将公司价值提升的信心?值得投资者揣摩。 (Nuvation Bio上市以来的走势) 01 没有明牌的考量 对于葆元医药而言,短期拿到Nuvation Bio约33%股票实则并不划算。以最新Nuvation Bio收盘市值6.31亿美元计算,这部分股票价值大约为2.08亿美元(约15.03亿人民币)。 从葆元医药已公开的正向现金流事件看,公司成立以来进行了三轮融资,累计募资额约1亿美元;同时,公司还将ROS1/NTRK抑制剂产品他雷替尼对外进行了多次授权,分别将韩国、中国、日本权益权给了NewG Lab Pharma(700万美元里程碑与后续销售分成)、信达生物(1.89亿美元交易包)、Nippon Kaya
知名Biotech,润了
avatar瞪羚侃新股
2022-02-13

2个月出手4次,高瓴正全力押注一条新赛道

当二级市场注意力都放在早前高瓴减仓而近期回撤明显的CXO板块之时,高瓴正在一条崭新的赛道上积极落子。2022年以来,高瓴已连续投了3家合成生物学企业。1月10日,昌进生物完成55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高瓴创投作为领投方;同日,蓝晶微生物完成8.7亿人民币B++轮融资,与高瓴一同入局的还有元生资本、国有企业混改基金、峰瑞资本和碧桂园创投等。1月13日,高瓴步速密集,又以数亿人民币加码西湖欧米Pre-A轮融资。算上2021年12月底引航生物的C轮融资,1个半月内高瓴已出手4次。除此之外,另一位巨头红杉中国也在加紧对合成生物学进行布局,领投了士泽生物、恩和生物、微构工场等赛道公司。合成生物学赛道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和前景?1、生物技术应用不局限于医疗,市场前景惊人天然生物中有300万以上新的分子材料尚待发掘应用。《十亿美元分子》中提到,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是在自然界中收集到的微生物提取中发现的。这恰恰展现了生物的多样性,意味着有足够多的新材料可供探索和发现。随着基因编辑、基因合成与测序等底层技术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能够研究不同的生物结构,来对生物进行合成和改造,不再局限于环境的给什么,我们就只有什么。研究如何用生物去合成这些产品,同时考量如何优化这个系统,使得人们可以更有效率、更经济的产出目标产物,所对应的学科就是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制造化学品的流程过去资本市场总是将“生物”和“医药”捆绑在一起,让大家产生“错觉”认为生物技术只能用于医药。实际上,生物技术被应用在化工、材料、食品、检测、环境等各方面,以制药、检测为代表大健康板块的应用,不过在整个生物科技行业中占50%。2020年麦肯锡的一份报告显示:生物技术将有机会替代全球60%以上的物质生产方式。预计未来10到20年,在麦肯锡已统计的400余个应用场景里面,生物技术应用每年将直接带动4万亿美元的经济体量。以生物+化工为例,2
2个月出手4次,高瓴正全力押注一条新赛道
avatar瞪羚侃新股
2021-05-24

松柏投资引领齿科长牛产业,时代天使IPO蓄势待发!

“金眼,银牙,铜骨。”这三个与人体感官密切相关的部位所衍生出来的治疗市场,是大家公认的黄金投资赛道。聚焦到“银牙”,环顾国内AH市场可以发现,牙科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寥寥,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厂商都存在各自难题,拥有良好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的企业稀缺。5月16日,松柏投资控股的时代天使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成为牙科领域首个IPO的隐形正畸企业,同时也打破了AH资本市场牙科数字化正畸类上市公司泛善可陈的尴尬局面。公司简介:时代天使是一家全球性的口腔隐形正畸技术、隐形矫治器生产及销售的服务提供商,也是国内提供牙科数字化正畸技术的领军厂商。自2003年成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科技使用户绽放自信、美丽的笑容。时代天使作为牙科赛道先行的探索者,注定要在资本市场展开一段不平凡的旅途。一、注定不平凡的“赚钱”赛道,但国内有核心竞争力的玩家寥寥1、前途无量的消费医疗赛道 —— 隐形正畸隐形正畸所具备的“改善型消费”和“变美”的两个核心属性,决定了这必定是一个前途无量的赛道,也给“生于隐形正畸”的时代天使天然赋予了极高的天花板。● 庞大的消费者基数:据调查显示,中国错颌发病率高达74%,如按6-40岁为正畸的主力人群来计算,需求人群合计4.95亿人,潜在患者基数非常庞大。● 市场规模和增速:中国正畸市场在过去几年快速增长,根据灼识咨询,中国正畸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34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19年的73亿美元(终端零售口径),年复合增长率为20.7%。预计未来10年,我国正畸市场仍将保持14%年复合增速,有望在2030年达到约2000亿规模。● 中美渗透率差距:据灼识咨询数据,国内隐形矫治病例由2015年的4.78万例增至2019年的30.39万例,年复合增长率为58.8%,表明消费者对隐形正畸接受度在快速爬升。2019年中国接受治疗的290万错颌畸形病例中,仅有10.5%使用隐形矫治器,而美国接受治
松柏投资引领齿科长牛产业,时代天使IPO蓄势待发!

干掉那群CXO赌狗

2024年5月10日,众议院中国特别委员会的成员更新了两党的《生物安全法案》,横跨中美的有心投资人已现埋伏魅影。 周末,圈子里一片沸腾、人心思涨,CXO终于要涨了的氛围愈加浓烈,尤其是全基的投资人士杀回CXO的呼声最为高涨,一幅要把空头打爆的架势;药基的投资人,可能经历了多次的事件起伏,并未显得异常兴奋。 这样的欢腾,在某些人的眼里看起来是悲凉的:我们的企业,居然要要在别人划定的圈子里发展,并且我们的投资者却因为对方给了我们一点点可能得喘息机会而欢腾,这显得异常讽刺。 再看一个现实的筹码情况,据浙商医药统计,2024Q1是全基持仓CXO市值比例近几年来最低的时刻,从2022Q1的4.38%一路降低到2024Q1的1.02%。 (图源:浙商医药) 从2021Q3以来,医药基金持仓CXO的比例也在快速下降,尽管2023Q3曾有一定回暖势头,但审视2024Q1数据,环比持位下降排名第一,这意味着医药基金正在CXO板块持续的撤退。 当资金的态度出现分歧,必然决定了巨额筹码的交换的发生,5月13日早盘,多数CXO公司均出现了高开低走的走势,早盘时段仅药明生物(H)、药明康德(A)成交量就达到了71.32亿、31.81亿港元。 诚然,经历了3年挨打的CXO公司们估值可能已经到底了,但属于国内CXO巨头的“渡劫”还远远没有结束。 01 对抗持续,预期靴子注定无法落地 当美国生物安全法案被提出那一刻开始,就决定了中美医药生物领域的激烈竞争被搬到台面上来,短期内几乎没有缓和的可能性。 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又或者说背后的博弈暗战,可以从国内颁布生物医药的密集程度获得体现。 《生物安全法案》最早在2024年1月被提出,2024年以来国内医药新鼓励政策的推出以及政策执行立场的边际改善市场有目共睹,包括:北京&广州等地方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审批加速+重金支持)、监管层全链条支持创
干掉那群CXO赌狗
avatar瞪羚侃新股
2023-01-29

继和黄后,一家铁定有大License out的小分子新药龙头

近日,和黄医药将呋喹替尼中国内地、香港、澳门以外的商业化权益授予武田,获得了4亿美元的首付款和总额高达7.3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这项License out交易,也刷新了中国创新小分子药物对外授权首付款的最高记录。 在大分子创新药横行市场的当下,这一交易也证明了小分子药物依旧拥有旺盛的竞争力与市场生命力。 继和黄之后,谁会是下一个小分子重磅授权交易的缔造者? 一家国内小分子创新药Biotech近日连续迎来两个好消息。 1月18日,亚盛医药-B按每股24.45港元配售2250万股份,获得5.5亿港元,为现有核心产品临床开发提供了夯实的资金储备。 亚盛医药的奥雷巴替尼首次谈判成功进入医保,谈判前后年费用分别为18.75万(赠药后)、17.44万,以较小的降幅顺利完成了医保的准入。 目前,市场未充分消化这两个利好。首先2022年12月底以来港股生物科技公司迎来了非常重要的估值探底回升修复窗口期,亚盛医药作为现金储备排名中游的Biotech公司(2022年6月底16.99亿人民币现金等价物),迅速完成了一轮现金流补血;其次,奥雷巴替尼以实际微弱的降价进入医保,在促进产品未来两年放量的同时,对潜在的销售峰值影响较小。 虽然在市值层面上亚盛医药的潜在价值未被充分释放,但两个核心产品管线已经展现出很强的潜力和向市场释放出一定好的预期。 01 奥雷巴替尼国内放量在即,BD箭在弦上 奥雷巴替尼,是亚盛医药目前唯一一个实现商业化的核心产品,也是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 2021年11月获批上市到2022年6月底,累计含税销售额为人民币9593万元,有机构预测全年销售额有望达到2亿元。 近期,奥雷巴替有望迎来新适应症获批的催化。 2022年7月,CDE受理了奥雷巴替尼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用于治疗一代和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耐药和/或不耐受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继和黄后,一家铁定有大License out的小分子新药龙头

史上最惨大厂

大药厂水逆起来点会有多背? 要说哪家跨国大药企可以贴上近年来“最惨”的标签,不少投资者会浮现艾伯维、渤健这几个名字。 随着艾伯维的修美乐市场下滑并没有预期那么快,以及在ADC、CNS领域一系列买买买获得市场认可,股价正在回暖;渤健趋弱在市场意料之中,不仅面临转型阵痛,转型押注CNS和罕见病领域产品屡受挫折,子弹打光却迟迟未见曙光。 但,最接近这个标签的大厂可能是辉瑞。 辉瑞的血有多厚?在创历史430亿美元并购Seagen获得一大笔ADC资产后,公司在2023Q4末仍有126.9亿美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 并购Seagen,也有对冲新冠产品的下滑带来的财务压力的意图,但似乎市场对辉瑞现有情况并不买账。2022年底以来,公司股价从50美元的水平下跌至当前约26美元一股,实现了“股价腰斩”。 在三月初,辉瑞“为了挽回投资者信心”举办了一个公司肿瘤研发日,没想到会后公司股价还加速下跌,谜之操作。 辉瑞手握大量现金、亦有壮志扭转局面,却无法扭转股价局面,看来价值挖掘和反转,不仅仅是中国Biotech们苦思冥想的课题,MNC同样也会存在这样的烦恼。 01 产品矩阵困境:全线下跌 辉瑞一度有过巅峰时刻,凭借新冠组合产品高歌猛进,2022年辉瑞成功跻身千亿美金营收企业的行列。 2023年,随着对疫情产品的需求快速回落,辉瑞实现营收584.96亿美元(同比下降41%),净利为21.19亿美元(同比下降93%)。 两大新冠核心产品Comirnaty和Paxlovid在2023年分别实现收入112.2亿美元和12.79亿美元,同时辉瑞预计两款产品2024年将共同实现约80亿美元的收入,收入进一步的下滑。 另外,随着Seagen的后续并表,2024年辉瑞将从Seagen获得约31亿美元的收入。 新冠产品下滑的影响,可能是辉瑞市值下跌的主因,但远不足以让辉瑞的市值腰斩,更重要的是公司常
史上最惨大厂
avatar瞪羚侃新股
2023-10-12

中国Biotech的最大买家

2023年,谁是国内Biotech管线最大买家? 答案超出预料,却又呼之欲出——BioNTech(拜恩泰科)。仅半年时间内,BioNTech已经与国内5家Biotech完成了6笔交易,已披露交易潜在的总金额超过25亿美元。 ● 10月,与宜联生物达成HER3 ADC的除中国之外地区的商业化权益7000万美元首付款,里程碑潜在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 ● 4月和8月,BioNTech与映恩生物达成了两笔交易,获得三款ADC(DB-1303、DB-1311、DB-1305)中国以外的商业化权益,前一笔交易以1.7亿美元及潜在1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包达成,后一笔交易则未披露详情; ● 7月,BioNTech与普米斯达成合作,获得一款临床前双抗和一款临床前单抗的全球独家选择权,交易金额未披露; ● 7月,BioNTech与道尔生物达成合作,获得一个未被披露的靶点生物药权益,交易金额未披露; ● 3月,BioNTech宣布与OncoC4(昂科免疫)达成合作协议,以2亿美元首付款及潜在里程碑销售分成,引进新一代CTLA-4抗体; (图源:澎湃新闻) 在不到8个月内,疯狂扫货8个国内Biotech的分子,BioNTech不仅对中国Biotech情有独钟,同时也创下了一个新的记录。 “郎有情,妾有意。”和国内新兴Biotech一拍即合的BioNTech,有望成为未来国内Biotech的“大买手”。 01 BioNTech的困境与改变 凭借着mRNA疫苗在传染病领域的颠覆式浪潮,使BioNTech一度跨过众多疫苗公司几十年的积累,市值跻身前几大疫苗巨头之列。 新冠疫苗的赚钱效应,也让BioNTech完成了超强的原始积累,最新财报显示BioNTech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141.17亿欧元(约合1095.4亿人民币)。 尽管推出了迭代疫苗组合,疫情影响的褪去,让BioNTech收入和利润的急速下滑:
中国Biotech的最大买家
avatar瞪羚侃新股
2023-09-13

国产阿尔兹海默症新药,戏有点多

礼来凭借着减重、阿尔兹海默症两大领域创新药开发坐上全球药企市值老大的位置,如今,A股的投资者也在为这两个赛道的概念股疯狂。 最终减肥药概念股落败,盘面最靓的仔还是“阿尔兹海默症”龙头通化金马,在短短2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实现股价翻倍。 除此之外,交易场外还有新的故事,该公司董秘办人员在深交所互动易上的发言,也把公司送上了投资者热议的“风口浪尖”。 01 “最会”鼓动人心的董办 9月11日,互动易的一位投资者对通化金马问到:公司1.1类新药琥珀八氢氨吖啶未来获批的可能性以及对公司业绩的贡献预测。 公司董办回复:工作在有序推进,揭盲成功后将启动NDA工作,暂时无法准确预测药品销售;据一项2015至2018年的全国横断面研究,国内60岁以上人群中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患病率为15.5%,患病人数达到3877万人。另根据一项全国性研究显示,2015年中国AD患者年度治疗费用为1677.4亿美元,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至1.8万亿美元。 这个数据显然是激动人心的,毕竟2015年的“治疗费用市场”就有万亿空间,投资者看到公司的回复,想到现在距其7-8年,市场肯定更大了,计算器都在冒烟。 不过,琥珀八氢氨吖啶本身就有一个巨大的故事可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处于三期临床的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缺乏国产管线身影,唯一临近商业化的管线只有通化金马的琥珀八氢氨吖啶片。 目前,礼来和渤健的阿尔茨海默症新药尚未在国内上市,已上市绿谷制药的971又陷入巨大的争议,整个阿尔茨海默症新药市场陷入巨大的空白地带,给了炒作通化金马的资金千载难逢的机遇。 但公司回复及引用的研究数据,似乎缺乏一定的严谨性,有误导投资者的嫌疑。 除了数据没有明确出处外,这项引用数据带有一定误导性。 1)WHO在2018年末估算中国AD患者约有1000多万,而在《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中测算中国AD患者人数为1507万;在
国产阿尔兹海默症新药,戏有点多
avatar瞪羚侃新股
2023-07-31

典型软饭硬吃:听说医疗反腐利空创新药,吓得恒瑞快跌停了

今日,7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多个监管机构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消息发酵,整体医药板块呈高开低走的态势,部分药企股价出现大幅下挫,恒瑞医药盘中一度跌停。 资金对于医药板块的杀跌,源于机构对政策和消息的不同解读,以利空为主。 2023年以来,已经有两位上市公司董事长被采取留置措施,全国已有至少155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数量已超过2022年全年的两倍。 行业人士指出:医院负责人被查通常跟采购腐败有关。梳理信息发现:医疗系统的腐败主要发生在采购环节,特别是涉及药品、医疗器械、大型设备和基建采购。 以行贿罪被留置并立案调查的卫宁健康董事长为例,由于医疗IT行业主要服务对象为医院端,与各医院领导交集较多,同时行业竞争激烈,或许很难避免一些“人情世故”。 由于前期监管层对于仿制药、创新药、器械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控费措施(集采、医保谈判、DRG\DIP),本轮反腐,相信是不含在药械产品价内的利益输送(医保目录内产品),应该是针对政策外产生乱象的进一步补充。 乱从何来? 各大医院领导和科室主任的话语权过大,也造成了部分医生多开药、开贵药、多开医保范围之外的药的乱象,在加重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未必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部分传统高价仿制药降价后替代性的利益品种在市场上热卖,还有中药爆火、众多辅助用药死灰复燃,各种在角落里的独家利益品种走上台前、高速增长;另外一边,部分真正具备临床价值创新药物被压价后承受较大压力。 可以说,今年医疗反腐力度之大,可以理解为对上述乱象的一种纠错机制。 如果这都能被理解为对医药行业的无差别的利空,又或是对创新药的利空,那么意味着之前的一系列的政策和喊话,被迅速打脸,这是不合逻辑的。 我们不妨梳理一下近一年来几大重要的政策: ● 2022年7月,北京市医保局下发《关于印发C
典型软饭硬吃:听说医疗反腐利空创新药,吓得恒瑞快跌停了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