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DeepFund
阿尔法DeepFund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专注基金行业事件、产品和人物故事,探究背后的深层逻辑。
IP属地:未知
0关注
4粉丝
0主题
0勋章

回顾历史,为什么我们必须参与国家级主题投资机会?

通过回顾历史,我们看到国家级主题投资机会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 2月27日下午,距离深圳蛇口邮轮母港不远的一处停机坪上,两架造型独特的eVTOL飞行器腾空而起,在蛇口港海域上空盘旋一圈后拉出彩烟,随后一架跨越珠江入海海湾,飞往珠海,并在20分钟后顺利降落在九洲港码头。 无独有偶,3月8日,一场航空器矩阵的壮观飞行在广州CBD区域上演,多家公司携旗下eVTOL参与了展示,这场飞行表演不仅炫酷十足,更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 天空中频繁出现的eVTOL实拍画面,让人感受到“未来已来”的强烈气息。 或许你对eVTOL这个词感到很陌生,但你一定听说过它的另一个名字——飞行汽车。 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飞行汽车被认为有望塑造我们生活的新形态,属于万亿级蓝海。所以,嗅到其中商机的资金可谓动作频频。不仅各个飞行汽车厂商因此融到了巨量资金,就连A股市场上的飞行汽车概念股也同样受到资金热捧。 市场对飞行汽车市场的青睐肉眼可见,原因很简单,谁都不想错过这一国家级主题投资机会。 01 财富密码 与一般的题材炒作不同,国家级主题投资往往具备顶层政策背书、涉及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大资金纷纷涌入等特征。 (1)顶层政策背书 通常来讲,在国家级主题投资机会的背后,往往都存在着顶层政策的支撑。 投资机会得到政策支持,通常与国家的宏观政策及战略规划紧密相连。为了推动某些行业的发展,政府往往会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涵盖税收减免、资金扶持、行业规范以及法律保护等方面。 这种政策支持并非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持续且不断动态发展的过程。那些持续获得政策背书的主题投资,通常会呈现出较强的市场持续性与成长性。 然而,并非所有的主题投资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政策优待。某些热门的投资题材,也许仅仅是市场炒作的结果,这类题材缺乏政策的实质性支持,甚至可能遭受政策的打击与限制。 (2)涉及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国家级主题投资一般
回顾历史,为什么我们必须参与国家级主题投资机会?

新任总经理出奇招,兴业基金新老团队“赛马”

这也正是眼下基金行业“内卷”的一个缩影。 在公募行业普遍降薪裁员的当下,仍有机构在逆势扩充投研团队。 据了解,兴业基金正在市场上招募多个固收团队岗位,其中包括“固收+”、货币、短债、信用债基金经理。 对此,有知情人士透露,兴业基金正计划组建新的固收团队,让其与原来的团队进行“赛马”。背后的原因,或与新任总经理李辉意欲“重新梳理产品线,达成人员洗牌”的目的有关。 在加盟兴业基金之前,李辉曾在国泰基金担任副总经理,长期分管市场、销售等业务。在他任期内,国泰基金的规模增长较快。所以,对于兴业基金而言,李辉的到来肯定是被寄予了厚望。 不过,这个全新平台对于李辉而言,能出的“牌”似乎并不多。 作为一家典型的银行系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兴业基金有着大部分银行系基金公司的通病,即股债发展不均衡。 来自海通证券的相关数据显示,长年深耕固收领域的兴业基金牢牢霸占固定收益类大型公司超额收益排行榜,在最近五年、最近三年、最近两年、最近一年等四个时间维度全部位列第一。同时,在固收大厂的绝对收益排行方面,兴业基金也在最近三年和最近两年的收益率上“拔得头筹”。 但在权益投资领域,兴业基金则表现平平。 此前,兴业基金董事长叶文煌就曾坦言,目前除了少数银行系基金公司在权益投资领域有较深积淀之外,大部分银行系基金公司受股东影响,难以跳出发展惯性、摆脱路径依赖,固收类业务规模占比相对较高。 随着大资管行业进入统一监管标准时代,权益业务和权益投研能力无疑是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如何做大权益业务、做强权益产品、提升权益比重,是当下兴业基金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但自去年9月李辉出任兴业基金总经理一职后,似乎并未看到其在公司权益业务方面提出什么实质性举措,反而在公司相对较强的固收业务上做起了文章。 不过,如果结合当下的市场环境、基金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兴业基金自身现状综合分析后,或许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按照当下
新任总经理出奇招,兴业基金新老团队“赛马”

基金反腐风暴今起:有人开庭,有人被带走

除蔡嵩松外,易方达也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昨日晚间,《百亿基金经理内参》独家披露的某明星基金经理已开庭受审的消息,今日有了最新进展。 据媒体报道,3月27日,蔡嵩松、曲泉儒、董博雄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一案,在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案号为(2024)浙07刑初1号。 该报道中提到的蔡嵩松,与昔日顶流基金经理蔡嵩松为同一人。这是其淡出公众视线半年后,再次重回公众视野。 自去年9月离任诺安基金后,市场曾一度传言蔡嵩松转投私募,现如今却传来这样一则消息,令不少市场人士唏嘘不已。 在一些圈内人士看来,蔡嵩松“出事”并不意外。因为像他把规模做到这么大,显然不是单靠自己实力这么简单,肯定存在一些不光彩的“交易”。这一点从上述报道中也得到了印证。 近年来因各种行为被立案调查或判刑的情况,在基金圈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其中不乏总监级基金高管、明星基金经理的身影。 去年,我们就曾在《基金反腐风暴将至》一文中提到,酝酿已久的反腐风暴开始收网。此后,便相继传出某投研总监、某公募总经理被有关部门带走的消息。 如今,蔡嵩松案件又一次将基金反腐这一话题推至市场讨论的“聚光灯”下,说明监管对于公募基金行业的监督始终保持着高压态势,基金反腐并未停歇,新一轮风暴或正在路上。 今年3月初,易方达基金发布的一则公告曾引发圈内关注。 3月2日,易方达基金发布公告,增聘张胜记为易方达金融行业股票基金经理,林高榜因个人原因离职。 早在2012年便加入易方达的林高榜,算得上公司的一员老将。自2017年开始管理基金后,次年便晋升百亿基金经理行列,而这也成为了其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对于林高榜的离职,外界颇感意外,此前并未听说其打算离职的消息。并且就在林高榜离职消息公布后不久,市场就有传言称易方达有基金经理被调查。经过多方了解,头部公募确实有人被带走,且两者有着非常高的关联性。
基金反腐风暴今起:有人开庭,有人被带走
大成中证A50 ETF联接基金(A类代码:021212)今日发行。联接基金的发行,意味着投资者有更广泛的渠道购买跟踪中证A50指数的基金产品。WIND数据显示,大成中证A50ETF上市以来连续三周每周成交额同类第一,最新份额超20亿份。(数据来源:成交额及份额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4/04/03。) 中证A50指数作为当前A股较为公认的“漂亮50”宽基典范,行业分布更均衡,“新经济含量”更高,成为核心资产配置的重要力量。对于想要高效配置中国优质资产的普通投资者而言,中证A50联接基金可以直接场外申赎,不失为理想的长期投资选择。

备受追捧的A50指数基金,藏着一个ESG的秘密

中证A50指数特色之一是做了“ESG负面剔除”。 近年来,在主动权益基金整体收益不佳的背景下,ETF为代表的被动投资迎来快速发展。 作为开年最为重磅的宽基指数基金,继上周两家中证A50ETF上市之后,首批10只中证A50ETF中其余8只也于本周一同日上市。 从上市首日战况看,大成中证A50ETF(场内简称:中证A50ETF基金;证券代码:159595)上市首日成交即突破13亿,位居所有同类产品之首。WIND数据显示,该基金首日上市还获得5200万申购,为同类产品首次出现。截至发稿时,大成中证A50ETF成交量再度位居同类第一,今日成交已经突破1.5亿。 这批备受追捧的中证A50ETF基金所跟踪的中证A50指数,被市场认为是未来最有可能成为中国核心资产代表的“漂亮50”,配置价值明显。其中,将“ESG负面剔除”是该指数选股的一大特色。 自2004年ESG概念首次在联合国全球契约计划中被明确提出至今,已经过去了20年。 正如男子从“赤子”到“及冠”,标志着从婴儿走向成年,ESG也从一个晦涩的概念开始逐渐走入大众语境。 对于ESG来说,2023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ESG开始蜕变、走出分化、面临选择。只是这种蜕变,在国外和国内,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 01 美国争议加大,中国按下“加速键” ESG曾经是华尔街最炙手可热的投资领域。 在ESG概念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那些年,很多投资公司抓住机会力推多种基金,甚至预言基金收益会超过传统ETF基金。但凡有点名气的公司高层均以谈论ESG为荣,正如当下谈论人工智能一样。 但烈火烹油之景转瞬即逝。 去年下半年,美国市场推出的ESG基金仅有6只,与上半年的55只相比,呈现出鲜明反差。 ESG基金发行猛踩刹车的同时,华尔街的部分金融机构也纷纷开始删去绿色标签。比如,大摩和瑞银去年就已经改口不提ESG导向,标准人寿则从两支基金中删除“可持
备受追捧的A50指数基金,藏着一个ESG的秘密

资金涌入中国版“漂亮50”的背后

导语:投资大市值股票正成为一种共识。 刚刚过去的2月,A股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扬眉吐气。科创100指数的表现全球最佳,2月猛涨16.09%,创业板指数表现次之,2月累计上涨14.85%,深成指、沪深300和上证指数2月也分别上涨13.61%、9.35%和8.13%。 在长线机构资金加速入场的背景之下,非货ETF规模在2月底站上2.1万亿关口,股票型ETF突破2万亿,环比增长近4000亿,创单月规模增量新高,净申购居前的非货ETF仍以宽基ETF为主。 在这一趋势下,可以看到各家基金公司躬身入局,积极参与到各类ETF的创新、发行、交易之中。其中,中证A50ETF无疑是近期市场关注度最高的产品。从募集结果看,包括摩根、大成、华泰柏瑞、平安4家公募的首发规模均超过募集上限20亿元,投资者参与热情可见一斑。 作为开年首只重磅产品,中证A50ETF将目光瞄准50只各行业市值最大的股票,以实现对各行业核心资产的集中覆盖。结合开年后长线机构资金加速布局宽基ETF,种种迹象表明,投资大市值股票或正成为一种共识,而这种共识的形成是有迹可循的。 01 投资结构的转向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美股的表现与市场在年初悲观的预期大相径庭,纳斯达克、标普500和道琼斯指数分别上涨43.4%、24.2%和13.7%。 但对这些指数进一步剖析后便会发现,所谓美股的牛市是一场只属于少数公司的盛宴。以标普500为例,市值最大的7只股票上涨了80%,而剩下493只股票的涨幅仅为个位数。 来源:Bloomberg 这个由苹果、微软、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英伟达、特斯拉、Meta组成的新组合,被外界称之为美股“七巨头”。不仅去年涨幅远超标普500指数,还取代了美股原本的引领者“FAANG”。 事实上,不只是美股“七巨头”,由11家制药、科技和奢侈品公司组成的集团“Granolas”也在悄然崛起。根据英国
资金涌入中国版“漂亮50”的背后

圆信永丰“人事震荡”引发业界思考

小公募如何留住“明星”,一直是一个最大的难题。 近日,圆信永丰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范妍或将离职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公募圈。 据了解,范妍目前已提交辞职报告,离开圆信永丰或进入倒计时。但也不排除公司极力挽留的可能性。 关于离职原因。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范妍与圆信永丰新任总经理高健在规模诉求上存在分歧。 高健与圆信永丰之间有个对赌协议—— 3年做到1000亿规模,但圆信永丰的规模尚不足400亿,所以高健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加快新产品发行节奏、增加路演频次、接手二级债基等。而范妍更想专心做投研,加之本身管理规模也不算小了。 其实,对于各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而言,或多或少的都会有着对于规模的渴望,高健作为圆信永丰新任总经理自然也不例外。 其上任后不久就曾表示:“对于基金公司而言,要恪守信义义务,搭建完善的投研体系,与时俱进做好投顾服务,让基金业绩与规模实现良性循环,努力成长为规模超千亿元的精品店。” 面对彼时规模尚不足400亿的圆信永丰,该如何补齐剩下的600多亿缺口,高健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强优势、补短板。 继续完善投研体系,在继续发展权益投资的同时,加大对固收类产品的布局力度,满足投资者对稳健类产品的需求。同时,适度激励,营造融洽向上的团队氛围,为员工提供充分的个人成长与发展空间,留下优秀的人才。 而眼下,刚刚为圆信永丰规划好下一个十年的高健,在上任后不到半年,便很可能要失去公司投研团队的核心成员,这无疑给3年做到1000亿规模的目标进一步徒增难度。 作为公司的一员老将,范妍早在2014年初加入了彼时处于初创期的圆信永丰。 从医药研究员到基金经理,从与其他基金经理共管产品到独当一面,从5亿的管理规模到成长为百亿基金经理,再到掌管着公司的半壁江山,成为圆信永丰的“台柱子”,过去十年间,范妍见证着公司的成长与变化。 但重大业务对单一核心人员的依赖,在任何行业都是一种潜在风险。对于
圆信永丰“人事震荡”引发业界思考

买方科技军团眼中的AI

涉及AI领域的卖方研报多达上千份,但以买方视角全面深度解读的报告却并不常见。 龙年伊始,OpenAI再次扔出“王炸”——正式发布了首款文生视频模型“Sora”。 48个对外展示的视频,不仅画面逼真、光影考究,而且在物理效果、运动连续性、人物一贯性等方面表现出接近真实世界的高超水平,将同期的其他文生视频应用远远甩在了身后。 Sora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惊涛巨浪,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领域一日千里的惊叹,“以前需要花费一年的进展,后来变成了几个月就能实现,如今又变成了几天、几小时”。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踏步前进,围绕人工智能的话题更是热议不断。从关注度来看,仅涉及这一领域的卖方研报便多达上千份,但以买方视角全面深度解读的报告却并不常见。 2月27日,景顺长城科技团队发布《重塑与创造——2024AI洞察报告》(下称《报告》),这是继新能源汽车报告、半导体报告之后,该团队第三次发布科技洞察报告。 01 AI+产业的十大预测 《报告》开篇,景顺长城科技团队对于AI+产业做出了十大预测,包括AI将带来一场席卷各行各业的技术革命;大模型正在向多模态和AI Agent方向进化;海外模型将走向寡头格局,国内存在约一年代差;AI将明显提升脑力劳动效率,推动生产力革命…… 《报告》同时指出,AI的发展经历多个阶段,从狭窄专用到通用人工智能的转变。 而AI本次爆发的核心原因在于其可以跨领域学习和与人类交互,深入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场AI革命将引领技术领域的变革,降低脑力劳动成本,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和财富变革。 从发展阶段看,当前AI处于第二阶段,未来有多种突破可预期。因此,需要关注产业长期的发展与应用潜力,而非过度强调短期效应。 对于如何分析AI产业?《报告》也给出了思路,可以从模型层、算力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进行分析。模型层相当于AI的大脑,算力层是其粮草和营养补给,应用层则是
买方科技军团眼中的AI

灵均:量化震中心

进入2024年后,为应对市场变化,灵均连续召开了两天的内部会。会上,除了进行长达15小时的复盘外,还讨论了“新打法”。 短短半年时间,在灵均身上发生了太多故事,期间很多情节,如果拍成电视剧,恐怕比《繁花》还要精彩。 2月20日,沪深交易所相继发布关于对灵均实施暂停交易措施并启动公开谴责程序的相关公告。 公告显示,2月19日9:30:00至9:30:42,灵均卖出深市股票合计13.72亿元;9:30:00至9:31:00,大量卖出沪市股票合计11.95亿元。期间,深证成指、上证指数短时快速下挫。 消息一出,市场一片哗然。 关于量化是“砸盘元凶”的说法再次被市场重提,亦有市场人士将此事与去年“828事件”相关联。 彼时,在印花税减半、IPO收紧等一系列政策利好之下,A股大幅冲高回落,表现令人大跌眼镜,当时就曾盛传量化是“砸盘元凶”。 作为私募量化巨头的灵均则公开表态,自证清白。董事长蔡枚杰通过社交平台表示,“中国量化已经承受了太多莫须有的恶意,说量化砸盘纯属无知”,“永远满仓的中国量化基金,才是大A的脊梁”。 紧接着12月,公司又因深陷“桃色门”事件,引发外界关注。 现如今,灵均再一次身陷监管与舆论的地震中心。 01 输掉中金官司 镜头切到灵均在北京的办公区——中关村华一控股大厦。 从地理位置上看,虽不及“小米起家、高德发富之地”的银谷大厦,也不如“曾走出百度和新浪”,被视为中关村风水最好的理想国际大厦,但华一控股大厦毕竟身处中关村,那是被誉为“中国硅谷”的地方。 从窗外望去,华一控股大厦的楼下便是中关村创业大街,但那里早已没有了8年前那股双创浪潮带来的余温,而灵均却发展的很好。2022年,灵均管理规模突破600亿,与幻方、九坤、明汯并称为量化圈“四大天王”。 作为头部公司,灵均的实力肉眼可见。在大厦的9层、10层、17层和19层都有灵均的办公室,其中有3层多是给投研办公,
灵均:量化震中心

美国50ETF高溢价率,引发市场警觉

根据历史经验,ETF高溢价率平均不超过2天。 在经历了此前的日经ETF炒作后,资金又将目标瞄准了美国50ETF。其中,一度高达42.46%的溢价率引发了市场关注。 所谓ETF溢价,是指ETF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超过了它的净资产价值(IOPV),一般都是由于市场买方需求超过了市场供应,导致了交易价格上升。 01 狂飙始末 1月22日,资金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涌向美国50ETF。下午1点36分,场内ETF直接封住涨停板。 也正是从那天起,美国50ETF接力日经ETF,成为资金炒作的新目标。期间,易方达基金多次提示风险,甚至停牌来为交易降温。 1月23日至26日,易方达 $沪深300ETF易方达(510310)$ 基金连续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及临时停牌公告,提示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并于当日开市起至10:30停牌,但开盘后买盘依然踊跃。其中,1月23日、24日两天,开盘后迅速冲击涨停,并最终走出了一波“三连板”行情。 在连续几天公告风险提示和开盘停牌1小时仍无法有效平缓溢价的情况下,1月25日晚间,易方达基金在公告中增加提示,若26日上午收盘时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幅度未有效回落,将有权决定自下午开市起停牌。 截至1月26日上午收盘,由于美国50ETF的溢价率仍高达42.46%,溢价幅度并未有效回落,易方达基金午间发布公告,当日下午开市起停牌至收盘。 事实上,为缓解二级市场交易高溢价,除了连续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及临时停牌公告外,易方达基金还连续三天提高了单日累计申购上限:1月24日将申购上限从300万份提高至800万份,1月25日提高至2000万份,1月26日提高至5000万份,1月29日进一步提高至1亿份。 02 ETF高溢价率平均不超过2天 “套利游戏”看起来可能刺激,但风险也一样存
美国50ETF高溢价率,引发市场警觉

公募“灾后重建”,投资模式将迎巨变

赌赛道的基金经理已被淘汰,回归业绩基准方为王道。 在A股低迷、资产普遍缩水的2023年,一些公募基金产品却逆势实现了业绩和规模的正增长。它们持仓较为分散,与彼得林奇的“打法”颇为相似,周云所管理的“东方红京东大数据”以及杨鑫鑫所管理的“工银创新动力”最为典型。 根据去年三季报显示,“东方红京东大数据”前三大重仓行业分别为环保(3.99%)、电子(3.97%)、非银金融(2.96%),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仅有26.77%;“工银创新动力”前三大重仓行业则依次为银行(4.14%)、石油石化(3.53%)、钢铁(3.52%),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也仅有31.57%。 这种分散投资的方法,可以极大地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但很多基金经理对此并不十分认可,觉得还是要找高景气行业,要重仓赛道。 可现实情况是,过去两年间,很多基金经理不仅没能赚到钱,还跑输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0%”这一业绩基准。这个代表着绝大多数权益类基金的业绩基准,对于大多数基金经理来说,如果不是能力太差,是可以轻松战胜的。 不过,还是有很多基金经理跑输业绩基准,原因在于很多人选择了追涨杀跌和押注赛道。这其中有来自公司层面的业绩考核要求,也有来自渠道给的压力。 不可否认,普涨行情中,押对赛道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但在市场整体下行的行情中,押注赛道就成为严重反噬业绩的推手。 事实上,如果基金经理根据基金契约规定,选择采取均衡配置的投资策略,除非超级大牛市或者大熊市,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轻松战胜业绩基准。但是,如果选择采取押注行业的策略,只要押错赛道,任何时候都可能跑输业绩基准。 对于基金产品来说,基金净值线就是其生命线,而业绩基准是评判基金是否合格的参照物。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所管产品的业绩理应赶上甚至超过业绩基准。 投资者放弃低费率的指数基金,选择买入更高费率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自然是期
公募“灾后重建”,投资模式将迎巨变

开年行情,基金异常操作的内幕

导语:大盘下跌与小公募放开净卖出限制有关。 A股2024年开年的表现,又一次让投资者大失所望。 市场不仅未能延续去年年末的持续上涨行情,就连去年强势的TMT板块也遭遇重锤。 对此,有市场消息称,下跌原因主要是放开机构净卖出所致。 基哥也在第一时间与市场人士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关于“放开机构净卖出”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至少一些小公募已放开限制。 事实上,我们在去年年末第58期的《百亿基金经理内参》中就曾提到过,现在基金公司面临一个很尴尬的情况,不能出现基金公司整体净卖出,管的很严,这个情况已经持续了大概有四个月了。 很多基金经理其实是想卖掉自己的一部分持仓,然后去做一些调整。现在可调整的比例实在是太低了,尤其是对于那些规模很大的基金来讲,比如对于200亿体量的基金经理,可能每天能调的比例只有 0.1%,只有这么大的腾挪的空间。 结果,有些基金公司被迫去提高了自己对基金经理的股票仓位上限要求。比如说原来可能要求股票经理最多仓位能到 94%现在提高到 94.5%,就是增加一些仓位的腾挪的空间如果一直都是这样的情况,不能打开这样一个净卖出限制的话,可能对于机构重仓股来讲会一直都很难实现一次彻底的出清,这就是基金公司投资这个层面面临的非常尴尬的情况。 但如果是“小公司先放开,大公司后放开”的话,很可能会出现“小公司卖完把大公司套的更牢了”的情况。 当然,除了这一因素导致市场下跌外,基哥了解到,机构年初调仓也是造成市场波动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部分产品的基金经理离职后,新接手的基金经理会把上一任的持仓全部砍掉,调仓换成自己的模式,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抛压;另一方面,就涉及到基金行业内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了。 部分基金在披露季报或者年报前,会将前十大重仓股中的一些股票卖出,因为这些股票和基金契约中规定的投资风格并不吻合,为了避免“风格漂移”引发诟病,基金会在季报或年报披露前“紧急”调仓换股
开年行情,基金异常操作的内幕

为何微盘策略能统治A股的2023年

导语:不是大盘股买不起,而是微盘股更有性价比。 今年以来,一种颇受机构投资者欢迎的“割韭菜策略”,在资本市场上蔚然成风。 他们通过买入一些市场研究不充分、信息不透明且市值不大的股票,利用估值修复以及频繁的高低估值持股切换实现收益。具体做法是:只买25亿市值以下的微盘股,一旦市值超过了25亿,就像割韭菜一样的割掉。 因为交易的都是微盘股,所以这一策略也被称作:微盘策略。 受益于微盘股的良好表现,采用这一策略的基金今年以来表现不俗,业绩远超市场平均。其中,周博洋管理的“金元顺安优质精选”,以年内超25%的收益率,领涨同类产品。张城源、何翔、江峰等人分别掌管的“华夏新锦绣”、“渤海汇金新动能”、“中信保诚多策略”基金也受益于微盘策略,业绩排名同类前列。 相比之下,采用其他策略的公募基金表现如何,相信不用基哥说,大家也都清楚。 究竟为何微盘策略能统治A股的2023年?基哥结合自身体会,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任何策略表现的好坏,都脱离不了宏观环境的变化,微盘策略也一样。 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顺周期资产盈利能力下降明显,而微盘股与经济周期相关性较低,加上其自身的逆周期投资属性,使得它在这种宏观环境中表现相对占优。 微盘股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更具韧性的特点,在此前的2012-2016年以及2017-2020年两轮经济下行周期中,已得到体现。最近一次则是从2022年开始的,至今已持续了近两年。 从筹码结来看,微盘股具有一定优势。 首先,外资的持股比例很低,以今年9月底的数据来看,北向在微盘指数里的市值占比仅为0.002%,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其次,在微盘指数成分股中,基金的持股市值占比也很低,今年年中约为1.5%,去年年中更低,仅有0.7%。 既不受北向资金外流的影响,又不会出现因机构“抱团”瓦解导致的个股崩盘,这样相对松散的筹码结构,更容易受到增量资金的关注,特别是在今年
为何微盘策略能统治A股的2023年

关于公募限薪,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导语:公募基金经理薪酬或将封顶350万元? 近日,基哥听说又有公募人士在传“公募基金经理薪酬或将封顶350万元”的消息。 基哥虽然现在没法证实这个消息,但如果最终落地,这将是公募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薪酬改革。 其实,去年6月,中基协就曾发布了《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在这份被视为“限薪令”的指引之下,各家公募基金相继采取了高管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基金经理奖金自购等限薪举措。 但在外界看来,限薪的力度还可以再大一些。 某市场人士表示,由于市场持续调整,部分明星基金经理所管理的“爆款基”出现阶段性回撤过大,造成基金持有人出现明显亏损,而基金经理却依旧拿着高薪,这种感受上形成的强烈反差,时间久了必然会产生很多问题。 基哥认为,随着公募降费改革的实施,降薪肯定是大势所趋。所以,在这一趋势下,进一步限薪成为了一种必然。 在限薪之前,基金经理是出了名的高收入人群。 2021年2月,诺安基金前基金经理蔡嵩松年终奖近7000万的消息曾轰动一时,虽然后来公司出面否认了这一传闻,称“这个数字太夸张了”,并表示公司实行密薪制,但依旧不能打消公众的质疑。 由于各家基金公司并未公示过基金经理们的薪酬情况,导致真实收入无据可查。但根据市场上广为流传的一种薪酬计算方法,我们还是大致能推测出基金经理们的薪酬范围。 以一只通过渠道代销且管理费为1.5%的基金为例,通常情况下,管理费一般要分一半给渠道,也就是1.5%*50%=0.75%,而基金经理及投研人员能拿到扣除渠道费用后管理费的30%作为奖金,也就是0.75*30%=0.225%。 这样算下来,如果是一只规模为百亿的基金,基金经理及投研人员可以从中获得2250万左右的奖金,而最后给到基金经理的差不多(税前)1000万。 看似诱人的高薪,但实际能拿到千万以上的基金经理却凤毛麟角,因为管理规模在百亿以上的基金经理并不多,更多的情况则是年薪
关于公募限薪,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医药赛道年末异军突起的逻辑

导语:机构在医药行业正形成新的合力。 9月初,央视财经频道《天下财经》栏目播出了一期减肥药在海外走红的节目。 根据报道,丹麦药企诺和诺德因旗下减肥及糖尿病治疗药物畅销,股价上涨,包括非上市股票在内的总市值超过4210亿美元,超过奢侈品巨头路威酩轩,成为市值最高的欧洲企业。 “赚钱效应”之下,很快引发了一轮国内投资减肥药个股的浪潮。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减肥药板块的整体涨幅就超过了30%,部分个股更是走出了股价翻倍的行情。 事实上,减肥药概念受到热捧,只是医药行业回暖的一个缩影。 在行业反腐、医保谈判等不确定性因素逐渐淡化之下,医药行业自8月触底以来表现强势。截至11月21日收盘,申万医药生物行业区间涨幅超过10%,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二,与第一名煤炭行业的差距不足1%。 此外,在三季度全部基金重仓持股中,医药持仓占比为12.18%,环比提升1.11个百分点,医药持仓比例已连续3个季度环比提升,已升至2021年三季度以来最高点。 种种迹象表明,机构在医药行业正形成新的合力。 01 防御价值 医药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与人口结构等要素密切相关,同时也深受政策影响。 过去十余年间,医药领域有两个最重要的政策,分别是2009年3月的“新医改”和2017年10月的“42号文”。前者主导了医药2010至2015年的行情,后者则带动了2017至2020年的医药投资。跌宕起伏间,医药行业走出了一波近十年的牛市。 其实,在更早期的时候,医药行业也是有投资价值的,但更多体现为下跌过程中的防御价值。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各行业噤若寒蝉,医药行业却依然保持着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面。政府大幅增加卫生投入给医药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医药产业相关政策相应偏暖,医药企业经营效率与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给行业继续增长创造了诸多利好。 在这一背景下,医药行业展现出强大的韧性,行业指数
医药赛道年末异军突起的逻辑

年底了,盘点几只今年业绩不错的“奇葩”基金

战胜一个基金经理的,不是另外一个基金经理,而是时代。 今年的公募整体表现如何,相信不用基哥说,大家也都清楚。不过年底盘点的时候,基哥还是发现了一些业绩还不错的,比如“广发全球精选QDII”、“华夏纳斯达克100ETF”、“东吴移动互联”等。 接下来,让基哥一一点评,主要是我个人的见解和观点。总结放在最后。 01 广发全球精选QDII 作为一只重仓美股的QDII基金,“广发全球精选QDII”目前以年内超60%的收益率暂列全市场第一。 业绩表现的背后,基哥认为,主要是基金经理李耀柱对海外科技股的深刻认知。 早在2021年,李耀柱在分析数字经济的未来时就曾表示,“如果过去十年的科技周期是互联网产业周期的话,未来十年将会是人工智能和能源结构转型”。所以,他在2021年4月接手“广发全球精选QDII”后,便开始加码海外科技股,重点配置AI产业链。 截至2023年9月末,英伟达、谷歌、微软、特斯拉等科技巨头均出现在“广发全球精选QDII”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此外,拼多多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代表,也跻身基金重仓股前五之列。 事实上,在去年四季度,该基金就已将拼多多纳入重仓股之列,当时拼多多的股价正处于一个阶段性的低点。对此,李耀柱在去年四季报中是这样解释的:中国电商国际化进程中,低价策略是能够帮助在海外取得一定市场份额,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 在今年三季度,李耀柱又进一步进行了增持,拼多多一跃成为“广发全球精选QDII”第五大重仓股。“在中国经济复苏向上的过程中,中国资产特别是互联网资产的关注在提升,因此本基金增持了一些优秀的互联网公司。” 02 华夏纳斯达克100ETF 同样作为一只重仓美股的基金,“华夏纳斯达克100ETF”则是通过跟踪纳斯达克100指数来获取收益的。 纳斯达克市场被广泛认为是培育创新型、科技型、成长型公司的最成功的的市场之一。从1971年成立至今的50多年中,纳斯
年底了,盘点几只今年业绩不错的“奇葩”基金

派点潜规则

派点江湖从来不缺少故事,但外界对其中的潜规则却知之甚少。 近日,一份安信证券内部的《摩根基金2023Q3派点分析》在坊间流传。 这份仅有11页的分析报告,除了将“摩根基金喜欢追涨杀跌,基金经理比较懒惰”等特质展露无遗外,还将“摩根喜欢餐叙,尤其是私下约饭,同时喜欢参加活动,亲子活动,旅行等,也喜欢礼品类”等信息公之于众。 这些独家的调研信息,让投资者有机会从另一个视角了解一家基金公司,相比市场上那些经过“包装”和“提纯”的基金经理访谈来说,显得更为真实。 长期存在于券商与基金公司之间的派点问题,也同时被置于聚光灯下。 派点作为一种考核机制,自上世纪90年代末券商研究所开启以研究换取佣金的商业模式后,便存在于市场中,至今已有20余年。 券商研究所作为卖方提供投研服务,而基金公司等买方机构在享受服务后给券商打分,分数的高低则最终决定着券商可获得分仓佣金的多少。分数越高,券商所获得的分仓佣金就越多。 通常情况下,基金公司每个月都会给券商打分,然后季度汇总,上一季度打分决定了下一季度的分仓佣金。但并非所有券商都能从中分一杯羹,有些基金公司在打分后,还要对所有券商进行排序,只有排序前多少位的才能拿到分仓佣金。 笔者注意到,在《摩根基金2023Q3派点分析》中,明确写有“25内有佣金”的字样,这就意味着排名前25位的券商才能获得分仓佣金。 打分的维度也有很多,基金公司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指标,其中投研服务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投研服务打分时,不同人给予不同权重,通常投资总监、基金经理的权重占比较大。 在摩根基金,投资总监杜猛无疑是最具话语权的那个人,他手中的“排名调节权”决定着哪些券商能获得分仓佣金,能获得多少分仓佣金。 事实上,这种情况并非个案。 融通基金前董事长高峰曾向媒体爆料,公司领导左右基金分仓一事。 根据媒体报道,高峰表示,“其中(基金分仓)一半左右是投资总
派点潜规则

关于泉果基金事件,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折射出基金行业这些年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反映了代销机构基层员工的心声。 一周前,一篇《六问泉果基金》的文章在圈内引发热议。 时至今日,还有一些不明情况的小伙伴跑来向基哥了解情况,就连平日不买基金的朋友都来问泉果基金是谁。 在这里,有必要做个简单介绍。 泉果基金,成立于2022年2月,是一家“年轻”的公募基金。公司两位重要创始人王国斌和任莉,曾任东方红资管董事长、总经理。其他创始团队成员姜荷泽、李云亮、韦海菁,此前曾分别担任东方红资管首任研究总监、合规负责人兼首席风险官、机构业务部副总经理。包括后来招募的基金经理刚登峰、钱思佳,也都来自东方红资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泉果基金其实是一家由东方红资管原班人马打造的公募基金。 而此次事件的起因,是泉果基金旗下的第3只三年持有期公募基金本月中旬开始募集,而该基金的掌舵人——钱思佳,此前作为另一只五年封闭期基金——“东方红恒阳五年定开”的基金经理,仅任职2年半便中途离任,且该基金业绩跑输指数,惹来投资人不满。 这才有了《六问泉果基金》一文中,一连串发人深省的提问。 尽管原文已被删除,但作者对于泉果基金的质疑,还是值得我们深思,基哥也借此机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1、别把行业的贝塔当成自己的阿尔法。 在赛道投资火热的那些年,或多或少都能找到打法极致的基金经理,有的人被称为某个行业的代言人,甚至被视为神一样的存在。 比如2020年白酒、医药板块爆火时,一些押宝这些板块的基金经理,被冠以“酒神”、“医药女神”的称号;2021年一骑绝尘的新能源,也成就了“新能源一哥”和“电车女神”。 而随着热门赛道相继出现断崖式下跌,那些曾经豪赌赛道的基金产品也因业绩一落千丈饱受基民诟病,那些基金经理也纷纷从顶流跌落凡尘,落得一鼻子灰。 所以说,他们赚的只是贝塔的钱,没有那么多阿尔法;赚的是市场赏赐的钱,不是他们多厉害。 2、三年定开产品的弊端 三年定开产
关于泉果基金事件,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微盘策略:小基金破局的新路径?

通过在一个特定策略上做到最先和最优,然后再将这一策略和其他策略融合到一起,进而实现破局的做法,无疑是值得各家小基金公司借鉴的。 01 “割韭菜策略” 今年以来,一种颇受机构投资者欢迎的“割韭菜策略”,在资本市场上蔚然成风。 他们通过买入一些市场研究不充分、信息不透明且市值不大的股票,利用估值修复以及频繁的高低估值持股切换实现收益。具体做法是:只买25亿市值以下的微盘股,一旦市值超过了25亿,就像割韭菜一样的割掉。 因为交易的都是微盘股,所以这一策略也被称作:微盘策略。 受益于微盘股的良好表现,采用这一策略的基金今年以来表现不俗,业绩远超市场平均。其中,被基民公认为“神基”的“金元顺安元启”,产品净值在近日创出新高;公司旗下另一只应用微盘策略的“金元顺安优质精选”,也因年内业绩表现良好,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公司计划将再发行一只基金,由“金元顺安优质精选”的基金经理周博洋亲自挂帅,并将继续沿用微盘策略,在这一细分领域形成“老中青”三代的产品布局。 02 破墙 尽管金元顺安基金在微盘策略上做到了全行业先锋,但策略容量问题始终困扰着公司,因为想要靠它起量太难了,毕竟规模和收益不可兼得。 为了确保收益的可持续性,2021年年底起,“金元顺安元启”开始限购,从日限购额10万元一路谢客,直到彻底变成一只看得到但买不到的“橱窗基金”;“金元顺安优质精选”也在一个月前启动限购,单日累计购买上限为10万元。 限购之下,抑制了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截至三季度末,“金元顺安元启”的规模为14.93亿元,“金元顺安优质精选”也仅有17.52亿元。 为了突破策略的瓶颈,金元顺安基金想了很多办法。 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未来会将微盘策略应用至“固收+”策略中。在二级债基产品中,权益部分采用微盘策略,满足不同客户不同需求的同时,也打开了微盘策略产品规模天花板的上限。 在微盘股基与二级债基的基础上
微盘策略:小基金破局的新路径?

资金涌入科创100的背后

同样的规模增速,更早发行的科创板50指数产品用了4个月,而科创100指数产品只用了不到40天。 今年以来,科创板相关产品“上新”可谓动作频频。 从科创50ETF期权上市,到首批跟踪科创板策略指数——上证科创板成长指数的ETF发行,再到科创100指数推出随后相关ETF产品迅速获批发行…… 科创板投资工具不断丰富的同时,资金也借道ETF涌入科创板。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0月24日,20余只科创板相关ETF净流入超过800亿元,份额增长逾850亿份。其中,科创100指数产品的增速较为迅猛。尽管上市后出现了一定的回撤,但合计规模却逆势增长超三成。 同样的规模增速,更早发行的科创板50指数产品用了4个月,而科创100指数产品只用了不到40天。 科创100指数产品规模的增长,是近年来整个科创指数产品发展的一个缩影。 目前,科创指数境内外产品规模已超过1600亿元,而这一扩容进程仅用了短短四年时间。 01 跌宕起伏的四年 2019年7月21日,也就是科创板开市的前一天。 我从北京落地上海虹桥机场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上交所。踏上上海土地的那一刻,便感受到科创板在那个夏天的热度。 乘坐的出租车被延安路高架桥上的车水马龙裹挟不前,只能缓缓地蠕动着。期间,一辆车身张贴着“科创中心”广告的出租车与我们并驾齐驶,提醒着人们“科创板”是上海那个夏天最热的关键词。 次日,随着包着红布的锣锤敲响开市大锣,科创板的热度迅速被推向了顶点。由于科创板的交易机制在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出现了久违的个股大涨行情,许久没有看到这种情形的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并迅速占据了各大财经媒体的头条。 作为A股改革试验田的科创板,自诞生起就被赋予了很高的期许: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数不胜数的中国科创企业期望在这里实现资本与科技产业结合...... 四年来,科创板上市公司从最初的25家扩容至如今的超500家,
资金涌入科创100的背后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