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厂》的B面:被自动化重新定义的制造业

近日有一部名为《美国工厂》的纪录片成为了网红。这部近2小时的纪录片,是由奥巴马夫妇投资制作的。纪录片以中国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福耀”在美国衰败后的“铁锈地带”上建厂的故事为蓝本。$福耀玻璃(03606)$

这部纪录片之所以能成为网红电影,因其噱头十足:一是它由奥巴马夫妇投资拍摄;二是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喊出了“让制造业重回美国”;三是这是一个新故事,即它不再是人们以往所熟悉的外国资本与中国工人,而是中国资本与美国工人。

当然,最吸引人的是,纪录片讲述了很多值得思考的议题,比如中美两国工人待遇的巨大差距;比如企业家眼里的利益至上;比如不可逆的全球化等等。但其实,这部纪录片最核心的内容是机器人替代已是大势所趋,新制造和新工厂的时代已经到来。

美国是19、20世纪的制造业大国,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出现产业向外转移,到本世纪尤其是2008年以来,包括“福耀”建厂地代顿在内的一批工业城市出现了工厂关闭风潮。而从生产角度看,无法避免的自动化才是最致命的冲击。

在纪录片结尾,福耀玻璃美国工厂高管在陪同曹德旺视察工厂时,提到了即将进行的机器换人计划:逐步淘汰掉生产线上的工人,理由是生产效率太低。曹德旺不说话,只静静地听着。镜头里,库卡的机器人手臂,正在熟练地搬运福耀玻璃的车窗玻璃。

这样的情形,并不只是发生在美国。

近日,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了《产业微城:区域经济创新型助推器》一书。这本讲述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过程当中引发的城市空间变化的专著,也以河南安阳、河北枣强、广东佛山等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案例,讲述了中国工厂在新制造和新工厂时代的阵痛与变化。

该书的主编、产业微城研究院院长张磊,于2009年创立贝壳菁汇科技集团,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体系运营服务商。张磊创业多年来,通过与各地政府官员的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很强烈地感受到在新常态下地方政府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在这个过程当中,张磊也思索着全球工业4.0时代下,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载体会是什么。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产业微城的概念,而这个概念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新制造为主要特征的超级共享工厂。这与纪录片《美国工厂》最后引发的出路思考如出一辙。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工业4.0为主要特征的新制造,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完美结合,它必将带来未来工业模式和业态的颠覆与重构。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到新制造,路途还很遥远,但依然需要思考的是,新制造在三四线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从传统制造业工厂到新制造智能工厂,再到创造附加价值的超级共享工厂,新制造时代下迎来了新工厂时代。它改变了企业、产品、服务及客户之间的关系,也在重塑着工人与企业的空间关系。未来的工厂显然不再是油污满处,而是干净明亮、更人性化、更为友好,让工人更有尊严的制造共享平台。

在人类工业史上,任何一次产业转型都不是风平浪静的,那些惊人的、华丽的转身往往只是一种事后表达。这些被自动化重新定义的制造业,还会是那个我们熟悉的“制造业”吗?

无论如何,历史的车轮正在向前,这只会是一场艰难但又无法回避的抉择。

来源:标准排名(ID:biaozhuncity)

图片:《美国工厂》《产业微城》

作者:标哥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