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二季度财报:“主动降噪”不香吗?

前有阿里,后有京东,拼多多的一举一动,注定成为电商市场这个格局未分的赛道中,自带流量的内容入口。$拼多多(PDD)$

在交叉对比食用了阿里和京东的季报之后,上周五拼多多发布了Q2,收入122亿,同比67%;MAU月活6.7亿,同比增长55%;单Q的GMV3420亿,同比增47%,年度购买用户6.8亿,接近7亿的规模,同比增41%。

此外就是三费中,承载着预期的百亿补贴费用,从最初的不信邪到后来的真香,本分无套路百亿补贴的崛起,成了拼多多从下沉市场转向全量市场的关键因素。整个Q2,营销费用率首次下降到75%,而这,并不是因为公司的现金流出现问题,相反,我认为这是公司“主动降噪”的结果,这种行为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

不动如山的用户基本盘

我们还是从用户开始说起,互联网产品的核心是用户,是用户,是用户。有了用户之后,基于用户形成粘性较强的高频服务,才是互联网产品freemium模式的正道。

从拼多多这个Q的用户增长来看,一年实现2亿的年活跃买家增长,单季度增长5510万达6.8亿,可以看到用户的基本盘依然很稳,即便是有了京喜和小鹅拼拼的入场,其用户天花板有望先达到阿里的年活跃买家数7.42亿,之后继续沿着微信支付的天花板继续进击。

只要拥有足够的用户基本盘,只要用户增长的趋势还在并且得到竞争对手的背书,那么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诺腾空间。对于拼多多来说,在没有百亿补贴强刺激的情况下,用户高速增长对于单用户数据的稀释,可能会是动能转换阶段的新常态。

当然,这个用户数据自然是会出现重合,在多快好省这四个标签中,京东阿里和拼多多将会全力站稳一级然后伸向下一级。在彼此的交叉重叠和地缘渗透的过程中,财报中的数字自然就会出现一些背离,比如这次让市场解读不能的单击GMV。 

从冲分局进入质量局

从上市起到Q2,拼多多在巨头的眼皮底下,一直保持着三位数的增长,在两年内用自己的成绩单,从零到一建起了“社交→电商”的市场。(题外话:这个市场大到,连阿里巴Q2的财报会议中都提到社交电商在东南亚市场的重要性)

互联网精细运营的下半场,别的企业走了五年,拼多多走了两年不到。从最初利用小程序的社交流量建立起产品壁垒,到推出自有APP固化用户行为,再到打响百亿补贴渗透全域全线用户,拼多多在冲分局完成了对现有电商格局的弯道超车,也同样要面临下半场“质量局”的挑战。

质量局,也就是高质量的增长,对拼多多来说应该是”平台性增长“,也就是用户在日常访问拼多多产品的习惯(最好形成从小程序点击到APP跳转的肌肉记忆)下,进行定频(或者趋近高频)且定期(或者长期)的购物体验。

这种”换挡“操作,在疫情给予了更强的”在线购物习惯“确定性之后,在年活跃买家即将超过淘宝并开始进入存量用户重叠期的当下,无疑是最好的节点。

之前野蛮生长,之后精细化运营,需要更精准的算法,培养起用户对拼多多这款产品的访问日常。所以研发费用”继续维持“,继续深耕6.8亿AAC留下的购物意愿。

同样,当我们将拼多多视为日常购物的基础设施,而非百亿补贴的大单一时爽,那么整个补贴的逻辑自然会发生变化————百亿补贴同样会下沉到日常购物的商品中,拉动那些单次消费额看起来远低于一台iPhone,但是总额加起来远超一台手机的高频消费。

回归日常消费品,补贴日常消费行为,和魔性主题曲一样,在日常的访问过程中形成点开APP的,这才是质量局的本分ROI攻略。

接下来的观测点

转型中的企业,最关键的是不要保持过去的线性思维,将关键变量进行一一梳理和调整。考虑到接下来的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我建议各位球友们可以留意以下几个观测点:

1. 黑稿。企业转型期,友商的战发部门为了刷一波存在,必然会全力以赴得输出,黑稿的质量和频率甚至是比产品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指标。相信这个指标一定会是Q3财报之前非常关键的前瞻指标。

2. 订单数量。5月以来,拼多多日均订单量超过7000万,日均在途包裹数已稳定超过6500万个,较2020年3月的5000万个日均在途物流包裹数增长30%。后续可以进一步关注订单量的恢复和增长。

3. 农产品的管控和购物节的锋芒。这一点就是未来出利润的关键点了,公司在电话会议说会加大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投资,供应链才是未来农产品的关键利润来源。此外618和双十一的购物节爆量,对于节日的原创平台来说,也许是GMV的变盘点,但对拼多多来说,可能会选择避其锋芒的策略,从而专注于日常中的购物习惯培养。

总体而言,拼多多的Q2依然是给出了超高的用户基本盘增速,接下来,如何通过社交流量和自有平台,进一步释放存量用户的高频购物潜力,将成为拼多多质量局的关键。

# 我对这事儿有想法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14

  • 推荐
  •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