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宝吉王老

小时候听龟兔赛跑的故事,总是不以为然。潜意识里总觉得这种因为兔子睡大觉致使乌龟赢得比赛的情况,在实际生活中基本上是不会发生的。长大之后却发现,因着人性在顺境下自带的优越感与傲慢,这种乌龟战胜兔子的故事,每时每刻都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上演。

我们前几天谈论的牧原股份,即可以作为一个典型案例。秦林英先生在对养猪主业的坚守中,逐步超越执迷于多元化发展而溃败的“养猪第一股”雏鹰牧业,成就了其在业内令人侧目的地位。

酒水行业中也有这么一个值得研究的对象——百润股份。

泸州老窖的选择

2019年年中,在2018年的股东大会上,泸州老窖的总经理林峰用他浑厚又圆润的男中音向现场的股东表达了他对白酒行业未来趋势的判断:“品牌和产品向年轻化、时尚化、健康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秉持着这样的行业趋势判断,泸州老窖在聚焦浓香白酒核心品牌——国窖1573和泸州老窖的同时,积极布局创新酒类板块和养生酒类板块,以及创建面向海外市场的品牌。

我们今天只观察泸州老窖的创新酒板块。

泸州老窖的创新酒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公司在官网上给了回答。

点击进去看一下,我们会看到这样的页面:

咦,这不就是百润股份的主打品类预调鸡尾酒吗?原来泸州老窖也在做。买来品尝一下,味道还不错。和百润的锐澳RIO相比,除了柔和度略显欠缺,整体上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既然白酒企业的也能做出同质化的雷同产品,那么,把预调鸡尾酒作为主营业务的百润股份,其护城河又在哪里呢?

先天没有优势

事实上,预调鸡尾酒的护城河,天然在生产酒精且有完善销售网络的白酒行业里面。

和现场调制的鸡尾酒一样,预调鸡尾酒的成分也是基酒、果汁、糖、水等,在调配后充加二氧化碳制成。作为一种包装了的鸡尾酒产品,这显然是一个技术含量很低,进入门槛也不高的行业——对于可以实现上下游有序衔接的白酒企业而言,优势尤为明显。

也许有人会说,鸡尾酒的基酒一般为伏特加、威士忌或者白兰地等这些西方烈酒,和中国白酒没有关联性。这明显是一种固化的思维。中国白酒也是烈性酒,作为鸡尾酒的基酒并无不妥之处。实际上,近些年来,将中国白酒作为基酒制作成鸡尾酒,已成为向西方世界推销中国白酒的主流方式。

反观百润股份,在预调鸡尾酒业务之外,公司只剩下香精香料业务,虽然两者之间有着良好的协同效应,但预调鸡尾酒的主要成分基酒——白兰地和威士忌,则需要通过外购的方式获得,成本和产能明显受制于人。公司自己的洋酒生产基地去年初刚刚在成都的邛崃动工,最快也要等到2021年才能实现量产。

至于销售网络,更是毋庸讳言,白酒行业内的各大牌公司早已建立了遍布全国,深入到国内市场每个毛细血管的销售网络,直接利用现有渠道即可。

一句话,百润股份在预调鸡尾酒产业链和销售终端上并没有明显优势。

不只是“剩者为王”

优势如此不明显,或者说,资质如此平庸的一家公司,按照华泰证券的研报,2018年,百润股份的预调鸡尾酒业务已经占据了行业83.6%的市场份额(见华泰证券12月20日发布的《百润股份:行业新起点,预调酒龙头在起航》),成为预调鸡尾酒行业里无可置疑的头部企业。

某种程度上,锐澳RIO已经成为预调鸡尾酒的代名词。如果一个人说去超市买鸡尾酒,基本上表示他要买RIO。

对于百润股份来说,这是如何做到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然而对于芸芸众生而言,实际的情况往往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大部分人的虎头蛇尾是成功总属于少数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预调鸡尾酒这个细分的酒水市场,生动诠释了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

2015年之后,随着预调鸡尾酒市场的崩盘,整个行业进入漫长的寒冬。由资本创造的流行时尚,随资本的撤离而一地鸡毛。曾经对这一行业极度看好的贵州茅台、洋河股份、山西汾酒、古井贡酒等一众白酒头部公司,面对恶劣的市场环境,也不得不在砸下重金之后,低调退出这一领域。

而背靠百加得朗姆酒的先天优势而长期霸占市场龙头地位的百加得冰锐,也在悄无声息不见了踪影。

这是典型的“剩者为王”,整个市场上只剩下了锐澳RIO。

这又不仅仅是剩者为王。

百润公司不止一次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达对预调鸡尾酒这一细分行业的认可与坚持。

一个人是孤独的。一个行业若只有一个垄断性企业,也是寂寞的。

《礼记》有言:君子慎独,这句话表达的是一个人独处时自制力的重要性。延伸到公司层面,若行业内没有一个竞争的环境,往往会造成企业竞争力逐渐萎缩。

然而, 百润股份留给我们的,是对行业深耕的身影。

从去库存,到建立起丰富的产品矩阵;从完善线下终端渠道,到加大线上电商的推广力度;从线上尝试性推广新品,到线下大规模铺货;从高定价下尝鲜式消费模式,到合理定价的高频消费定位。百润股份的每一步,都显得稳健而扎实。

这是百润股份对预调鸡尾酒行业的真爱。

经过近几年类似于蛰伏的建设,百润股份再也不是当年通过资金与营销堆砌起来的现象级消费的制造者,围绕品牌、产品、渠道,百润股份牢牢建立起自己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的护城河。

如果说,“剩者为王”具有明显的偶然性,那么,“圣者为王”才是成功的必然条件。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当然,现在断言百润股份已经成功,是不妥当的。

即便这两年预调鸡尾酒的市场在逐渐回暖,但伴随着喜茶、奈雪的茶开遍神州大地,瑞幸咖啡不断烧钱铺店,新的网红饮品层出不穷,锐澳RIO总体给人的感觉仍然是不温不火。

它不是和同行在竞争,它的竞争对手是酒水类饮品这一大类。

这可以类似理解为降维打击。

在中国当下这样人才辈出的国度,日新月异的时代,若要下一个肯定性的判断,往往都会被现实打脸。

锐澳RIO就这么半红不紫一直持续下去,乃至随着消费场景的转换,新的饮品持续不断的出现,其市场份额逐渐萎缩,并不是没有可能。

毕竟,作为传统的消费品白酒,其市场的消费总量也在逐年萎缩;各上市公司的啤酒消量近些年也在稳中有降;国内红酒则因为进口替代的原因,而开始无人问津。

消费风向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尤其是这样一类小众化的饮品。

王老吉和加多宝大战的时候,成就了凉茶的风靡一时,以至于国人齐呼,凉茶将作为中国的代表性饮料,成就类似于可乐在世界的地位。

后来的事态大家自然都是看到了,虽然国人的热情成了泡影,但是凉茶也是实实在在风光了两年,给白云山和王老吉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如果有一天某种契机使得世人的风气吹向了预调鸡尾酒,毫无疑问,如乌龟般坚定目标前行的百润股份,将当仁不让地享受这个时间或短或长的红利。

就看这00后开始的小鲜肉们口味的变幻了。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