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并购:企业赴美上市新途径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基于高新技术而衍生的创业公司寻求上市融资,但就目前来看,少数敢于走向IPO的创业公司,表现却难以让人满意。

以阅后即焚为特色的社交软件Snapchat母公司Snap在2017年3月登陆美股市场后,就早已经破发了,送餐服务公司Blue Apron自从2017年6月上市以来,股价更是惨遭“腰斩”。市场研究机构Pitchbook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美国风投项目数量和美国风投项目退出数量的比例达到11.3倍,2017年上半年有3917个风险投资项目,但只有348个项目实现了退出。如果这样的状况持续,那么美国风投行业将会经历2010年以来最低的退出水平。

虽然,大部分创业公司也在积极寻求股权融资,但长期依赖融资来“续命”,并不能长远解决任何问题。初创公司在走过野蛮增长期之后,终归还是希望能通过上市来分到一杯羹。

据海外媒体报道,一些硅谷的创业者将目光投向了本用于调整公司结构、分摊项目风险的“特殊目的实体”(SPV),并设立了“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SPAC),使这些创业型的高科技公司通过与SPAC并购完成上市融资。

一家名叫“社会资本”的风险投资公司,计划于9月中旬在纽交所上市。根据公司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申报材料,“社会资本”上市目的是从公开市场上募集至少5亿美元资金,这笔资金到手之后,这家自称SPAC的“社会资本”公司会与不下150家估值超10亿美元美国科技公司洽谈,寻求购入其中一些独角兽企业的股票,成为公司的股东。而“社会资本”公司在公开市场上交易的股票价格,则根据市场对于这些被投资的独角兽企业的预期和需求而波动。

这样一来,被投资企业可以绕过传统公开上市的种种门槛和麻烦,直接通过与SPAC“社会资本”公司合并获得来自公开市场的融资。而SPAC实际上就成了公开市场投资者对这家被投资的私有企业进行交易的“容器”。此外,被投资企业自身还可以绕过经营IPO业务的银行,省去大笔承销成本。

其实自金融危机之后,海外投资者大多不再敢涉足SPAC领域。但自2015年以来,又开始有数以亿计的资金涌向市场上仅存的几家SPAC,并大举收购消费品、科技和化工领域的中小型企业。

那SPAC有什么优势呢?

1、与IPO比:

时间短:与IPO相比的一半,只需半年到一年;成本低:SPAC发起人不领取公司的薪水,且无需要支付承销费用,开支主要用于合并程序中涉及的服务费用。因 SPAC融资金额确定,目标企业运营状况良好估值便会走高;成功率高,股东大会表决同意收购,就不存在其他原因导致的上市失败SPAC上市能绕过SEC对于IPO的审核。此前,美国政府关门,也不影响SPAC上市的正常运作。

2、与借壳上市比:

SPAC上市没有借壳上市必须出的买壳费用,更不用给可股东留下10%到25%的股权,只需给发起人留下3000万至2亿美元不等的换股权。借壳上市的多数公司难以融到资金,SPAC上市的企业可以实现上市融资的双重目的;此外,借壳上市的公司股票交易量低,SPAC上市的公司和IPO的股票交易量相差无几;

而SPAC公司是完全干净、只有现金的大财主,没有借壳上市可能存在的负债、诉讼风险;而且,SPAC上市能直接登陆纽交所、纳斯达克主板。

3、与私募比:

私募的资金有5年到9年不等锁定期,流动性较差,而SPAC上市则可自由交易,与股票一样。私募管理资本的责任在普通合伙人身上,而SPAC则多是华尔街多年的从业人员。私募投入金额不管多少,每年要支付约两个点的管理费。有利润后,还要抽取20%。而SPAC管理团队不收取任何报酬。

# 新手小课堂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