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的另一面 | 定位雷同合作乏力

机器人产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近年来成为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发力点。

数年来,全国兴起建设机器人产业园区的热潮,这些专业园区成为各地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方式。日前,由独立第三方城市大数据分析机构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联合经观城市与政府事务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显示,全国机器人产业园的全国总数达到了68家,甚至连河北固安和香河这样的县级区域也建设了各自的机器人产业园区。

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地区,是机器人产业园集聚之地。在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被赋予了助力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期望。

京津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特点

目前,依托三大城市群,全国已经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机器人产业聚集区。

其中,长三角地区依托雄厚的制造业基础配套和巨大的市场,打造出完备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条。珠三角地区依托政策加持、资本雄厚和先进的技术,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业链初步形成。京津冀地区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较为特殊——这里机器人产业规模并非国内最大,但质量与附加值较高。

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雷达图 来源 |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电子学会统计数据显示,由于三地产业发展差异巨大,所以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和产业聚集方面表现不佳。

在产业规模效益方面,京津冀地区机器人的总体销售额在2017年为54.2亿元,在三大机器人产业聚集区中仅处于中游水平,但产业平均利润率为16%,仅次于制造业传统强地长三角地区。在产业结构方面,京津冀地区机器人本体研发及生产企业占比相比于全国其他区域并不占优势,但机器人相关高端产品收入占比位居全国第一,在产业发展综合情况方面表现较好。这与京津冀地区以北京为基础的技术研发能力、人才集聚度和金融活跃度关系密切。

北京一直是全国科技人才高地,在三地融合发展的政策号召下,为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高端人才资源。在科研机构方面,京津冀地区机器人科研机构总数达25家以上,在智能机器人研发、本体控制与核心零部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时,三地纷纷积极筹建特色机器人产业园区与创新基地,力图重点培育孵化前瞻布局的创业公司,目前京津冀地区拥有机器人企业577家。

机器人企业的培育和发展高度依赖资本支撑。相关分析报告指出,京津冀地区平均金融增加值占比位居全国第一,金融环境优良,资本活跃程度较高,尤其以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对初创机器人企业的股权投资为主,技术、产业与资本联动高度耦合,能够助推技术转化快速推进。

目前,京津冀三地北在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已逐步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关系。从发展阶段上看,北京市机器人产业横跨感知机器人阶段和智能机器人阶段,河北省和天津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则在智能机器人阶段开始起步。

具体而言,北京在服务机器人发展规模和相关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全国领先,在人形机器人、操作系统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已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智能机器人创新链;天津以天津机器人产业园和滨海机器人产业园为核心,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水下特种机器人;河北以发展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为主,重点打造若干特色产业基地及园区,河北唐山已成为金属焊接、矿用探险等行业机器人研发中心。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各自发挥技术优势与产业专长,北京重点布局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体系和生态环境,天津围绕机器人整机及配套零部件生产集群方面展开重点建设,河北在系统集成及特种机器人领域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企业,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日益显著。

9家机器人产业园成为核心

京津冀地区共有机器人产业园9家,北京1家、河北6家、天津2家。这些机器人产业园成为京津冀机器人资源的最重要聚集地。

北京在制造业疏解的大势下,主要定位是依托科技和政治优势,打造智能机器人领域技术创新高地。北京的目标是,到2020年,掌握一批国际前沿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研制一批关键零部件,形成完善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体系,支撑北京智能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在园区方面,北京在城市空间利用上独辟蹊径,充分利用老旧厂房资源即城市更新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亦庄是北京机器人产业的重要聚集区,目前已有一百多家机器人企业在这里落户。位于亦庄的亦创智能机器人创新园是北京唯一家专业机器人园区,这里由昔日的北人牌印刷设备制造厂房变身而来。园区发挥京津冀区位优势,依托首都功能定位需要,形成全球性机器人研发设计以及集成创新中心、全球性机器人展示交流和技术交易中心、全国性机器人系统集成总部基地和工程示范应用中心三大支撑。此外,该园区还成为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举办地。

天津依托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业基础和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功能,机器人主推先进制造。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机器人零部件、机器人用先进材料与加工技术等。

目前,天津以机器人作为主营业务企业100多家,产品门类齐全,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形成整机规模约30亿元,考虑相关软件、零部件及系统集成应用整体产业规模约100亿元。

在园区方面,天津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天津机器人产业园和滨海机器人产业园两个专业机器人产业园,天津临港智能装备产业园也将机器人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方向。位于武清区的天津机器人产业园区坚持以机器人产业为主导产业,规划出1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11万平方米的科技产业化中心和1.2万平方米的孵化器。滨海新区作为天津智能制造产业的主要承载区,该区的滨海机器人产业园已有深之蓝水下机器人、一飞智控无人机等为代表的平台级企业。

此外,总部位于滨海新区的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引进北京金融服务平台、数据中心机构以及科技企业、高端人才,截止到2019年1月下旬,已经吸引来自北京的240家企业落户。园区的深之蓝公司,目前就已自主研发了多款水下机器人,合计申请专利150余项。

河北机器人依托重要工业城市的产业基础和京津地区的机器人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园区方面,河北的6家机器人产业园则分布在石家庄、唐山、廊坊、沧州、衡水五地,以唐山和廊坊两地园区最有代表性。

唐山机器人产业园入驻企业包括唐松下、开元等20多家机器人企业,已有专用焊接机器人、中厚板焊接机器人、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管道探伤机器人等多个产品具备产业化条件,为国家火炬计划机器人产业基地。该园区所在的唐山高新区是河北省6个产业集群试点之一,生产的焊接机器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矿用抢险机器人已率先实现了量产填补国内空白,产业规模已达到20亿元,主要技术指标国内领先,建成富有特色的机器人产业基地。

香河机器人产业园和廊坊固安机器人产业园都位于紧邻北京的河北廊坊,都是由华夏幸福投资建设,正在成为承接北京资源推动区域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廊坊香河机器人产业园入驻企业有太库科技、德国尼玛克、汇天威、伊贝格、北京柏惠维康医疗、星和喷涂机器人、飞机机器人、欧普光学等各类企业近40家。廊坊固安机器人产业园则聚集了20余家企业。

三地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的隐忧

尽管京津冀三地在机器人领域初步形成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关系,但总体而言还存在如下几点隐忧。

首先是京津冀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水平不平衡。

北京市作为三地机器人技术最早的发源地,其专利技术资源优势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专利的拥有数量占三地专利总量的七成,同时专利的构成涵盖机器人主要部件(机器手)、控制系统和操纵系统三大核心板块;天津市和河北省则反映出了制造产业的特征,在机器手和焊接两大方面发展迅速,同时在医疗手术器械、康复设备、工业服务机器人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特色。

其次是京津冀机器人产业技术区域间转移转化薄弱。

从技术领域上看,三地在机器人产业发展有很多共性的领域,如机器手、机器人控制系统或调节系统、机器人驱动系统、焊接机器人机器控制系统等,但从区域合作上看,京津冀主要集中在自身区域的合作和面向江苏、成都、山东等省市的合作,京津、京冀合作不足,津冀合作乏力,特别是北京技术溢出、京津两地享受的资源红利明显处于劣势。

最后,产业园发展定位雷同,产业复制痕迹明显。

三地的机器人产业园,特别是天津和河北在政策引导和机器人产业园建设规划上功能类似、技术路线相近。此外,园区建设规划产能和产值预计虚高,没有客观分析所在区域的优势、劣势和实际需求。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