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投资,若命运是最烂的编剧,就做最好的演员。

强大的对手,让我们强大

疫情下,大家都很难,上海最难。有汽车行业从业者甚至感叹,居家办公易,上网买菜难。上海大众已有8000+员工睡在工厂,都难以赶上正常的生产节奏。更别说停工状态下的上海$特斯拉(TSLA)$ 了。$理想汽车(LI)$ 与$蔚来(NIO)$ 都延迟了新车的发布。

汽车业似曾相识的困境美国也出现过。2021年,芯片半导体的订购与交付,竟拉到创纪录的22周。全球汽车制造商因此减产了770万辆汽车,也就是减少了2100亿美元的收入。

病毒与我们共存了数万年,人类不会被病毒打垮,但应对,需要时间。

疫情,俄乌冲突,全球缺芯,看似不相关的几件事

背后竟有相同的逻辑:效率VS安全。

欧洲为例,20年前,30%的德国电能是靠核能来供给的。但为了环境与气候,2020,德国核电份额从30%下调到11%,同时还限制本国石油天然气生产,逐渐形成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目前,欧洲30%+的石油,45%的天然气,和近50%的煤炭从俄罗斯进口。在俄乌冲突背景下,欧美显得有点尴尬。如果不制裁能源,伤不到痛处,如果强制制裁能源,先伤到欧洲。

相爱容易,因为五官;相处不易,因为三观。

2019年之前,一颗顶尖芯片,可能由美国设计、中国台湾生产、马来西亚封装,制造它的光刻机由荷兰生产,显影液来自日本。全球化,是资本逐利的必然结果。但现在,本土制造趋势正在兴起。连芯片这种周期性行业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产能将过剩。$台积电(TSM)$ 宣布3年内投入1000亿美元用于扩产,三星计划在2026年前把产能提高到现在的三倍,$中芯国际(00981)$ 计划建设3座先进制程晶圆厂。全球13家半导体制造头部企业,2021年的支出比2020年增加了60%,2022年还要再增长52%。政府方面,拜登政府在《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中提出,计划拨出520亿美元来补贴和投资芯片行业。欧盟也公布了《芯片法案(草案)》,计划投入430亿欧元,布局自己的芯片产业链。芯片产业链,正在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优先。基于这个逻辑,我对芯片国产化的前景乐观,因为这不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别无选择。

面对汹涌而来的逆全球化,抱怨没有意义。重点是怎么看:我始终是乐观派,人类之所以能进步,总是因为下一代不怎么听上一代的话。转回本土化,表面看,成本高了,但是把风险损失考虑进去,期望总收益还是更优。怎么办:如果命运是最烂的编剧,那就做最好的演员。投资,单独拎出供应链安全维度,用底线思维思考标的供应链,或它是否在关键节点上保障别人的供应链。

全网同名:证悟君


# A港大反攻,你抄底了吗?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