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黄峥提前发出了致股东信,宣布辞任董事长,并且表明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将会重回科学研究。


图片

这个新闻让整个市场颇有些莫名惊诧。黄峥还非常年轻,才41岁,而拼多多正在如日中天之时:2020年第四季度营收265.5亿元,同比增长146%;年活跃用户7.88亿,超过阿里巴巴的7.79亿,正式加冕中国电商之王。

我从来不掩饰我对拼多多的欣赏,以及对它的前景的乐观。

整个世界的经济形态,从2008年之后,已经在逐渐的调整之中。全球化放缓乃至暂时的停滞,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从全面的外向型经济,开始强调内循环,也已经是一个必然。

21世纪头十年里那种以为整个世界会继续向前狂飙突进的势头早已衰弱,人们重新认知到,无限增长只是黄粱一梦而已。

因而,在消费侧,重新回到理性和节俭,再次成为共识。而中国50%以上的人口月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事实,更加让人们理解到,价廉物美,才是消费市场的真正本质。

而拼多多的崛起,恰逢其时地因应了这样的认知。它在3年之内从零到上市,是回归市场本质的必由之路。

然而,作为一个做新闻出身的媒体人,我从来不认为,一个商业公司最大的价值,是它的市值,也不是他的营收,甚至,并不是它的用户规模。

我对拼多多的欣赏,一直专注在两点:

其一,分布式网络。互联网的发展,从web1.0时代进展到web2.0,它的核心内涵,就是从中心式结构向分布式结构的疏散。

这种结构变化,才是互联网所带来的内在革命。从贵族到平民,从精英到民众,从控制到失控。分布式使以往世界一直以来的中心控制,到每个人都拥有了一个控制甚或主宰的可能性。

人人都以为,拼多多的成功是因为它的便宜,但是我认为,是分布式网络真正地成就了拼多多。它把一个构想,变成了商业实践。

其二,改变了产品流通的方法。在以往的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包括电商模式中,中介依然是普遍性的存在。一个农产品的生产者,必须通过层层的商业中介,才能最后到达消费者。但是拼多多的模式,使任何一个农民,都能够便捷地实现从田地到餐桌的流程。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流通结构变迁,才是真正打破价格魔咒的方法。我们有时候简直无法理解拼多多上的商品价格为何能够如此之低,而商家依然有利润可赚,恰恰在于去除了中介利润,农民在成本价之上的略微浮动,便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而拼多多上规模化的用户,保证了他们对利润的充足控制。

一个商业机构的真正价值,从来都不是它能够产生多少利润,创造多少就业,获得多少用户,而在于它是否能够真正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以及最根本的,生活方式。

但是,很遗憾地。这也不是它们的终极价值。

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学者保罗·克鲁格曼认为,人类的经济史的真正转变,是从18世纪开始的。

从那之后,有多少曾经伟大的公司?洛克菲勒、卡耐基、罗斯柴尔德……但是,江山带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年之后,50年之后,拼多多还会是那个时代伟大的公司吗?恐怕未必。

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伟大的人、产品、公司。在技术变化极其剧烈的时代,没有一个公司能够永恒伟大。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