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起舞」,AI进化

 

 

能清晰感受到的是,金蝶仍然在不断进化,甚至伴随着AI时代的到来,它的进化信号愈发明显。 

这些进化对应的具体动作是,把过去多年的服务模型整合成AI模型,把具体的服务“工艺”整理成流程编排能力,以及从740多万家客户服务中沉淀的实践等等作为优质语料进行模型以及应用层面的训练,以及对企业管理模式的深度思考和对应到Cosmic等AI产品层面的创新。

作者| 皮爷 

出品|产业家 

 

AI应用近20个业务场景,内部招聘比例提升120%,干部考察过程效率提升70%——这是海信集团给出的一组“AI生产力”数据。

这是一组足够“特殊”的数字。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伴随着人们对大模型理解的越发深入,企业对这个新兴事物的考校标准也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如果说之前更多的审视点在技术、参数、多模态等硬核指标,那么如今在此之外,更多了一些新的指标,即如何落地,如何服务企业。

客观来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AI大模型落地的命题里,对企业而言,其不仅需要答好如何根据自身企业管理需求选择何种大模型,更涉及到一系列包括知识库搭建、微调等等后续的AI工程。此外,针对不同场景的需求,企业还需要构建不同的AI应用以发挥效果。

换言之,这其中对应着是一连串的难题。

那么,对企业而言,是否有更开箱即用的AI落地方式和契合企业具体场景业务的AI产品,以及更深入来看,是否有产品可以帮助其从更全局的视角进行自身企业管理AI能力设计和需求满足?

在刚刚举办的金蝶云苍穹峰会(KCCS)现场,金蝶发布了一款为名Cosmic的AI产品,其定位为超级智能的 AI管理助手;同时,金蝶云·苍穹宣布重构为为新一代企业级AI平台,其核心内容包括:大模型能力平台、Cosmic Studio(AI原生应用开发平台)、Cosmic超级智能体。

而与这些产品同步的,还有如文章开篇海信集团这样的案例。从某种程度来看,金蝶的AI产品已经不仅仅是体验模式,而已然嵌入到企业场景中,成为真正的AI生产力工具。

对于金蝶,人们并不陌生。从最开始的DOS到Windows平台,从财务到ERP再到EBC、云计算,这家中国久具历史的软件企业在一个个时代浪潮中都在不断变化姿态,进化甚至重构为服务中国企业管理的新物种。

而如今,伴随着汹涌而来的AI浪潮,金蝶再次交出了一份自我突破的AI答卷。

一、“平台+应用”的企业管理AI路径

如果从全局视角来看,金蝶AI答卷的两个关键词是:平台、应用。

首先从平台来看,金蝶云·苍穹底座如今已经被重构成AI原生应用开发的平台,换言之,如果说之前的金蝶云·苍穹提供的是从底层资源层到上层应用层,基于云原生的和可组装云平台底座,那么如今,它提供的一体化的企业级AI解决方案,覆盖从模型、平台到应用嵌入到每一个固有的业务环节中,实现真正的重构。

具体而言,金蝶云·苍穹从云原生发展到以大模型为核心的AI原生底座。不仅支持金蝶自研大模型(财务、HR、开发等)适配主流的第三方大模型,配备一系列模型开发工具;同时,金蝶云·苍穹还支持精调训练和优化大模型架构,进一步提升推理性能,以满足实时性要求,从而为大模型的安全治理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支持Cosmic的深度定制和开发,金蝶云·苍穹还提供了一站式AI开发套件——CosmicStudio(AI原生应用开发平台)。Cosmic Studio涵盖了助手开发、智能体开发、应用开发、流程开发、集成开发、数据可视化开发等全方位功能,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扩展、定制和组装适应自身业务需求Cosmic的功能,实现与企业经营管理场景的深度融合。

企业基于金蝶云·苍穹可以进行灵活的AI能力编排,从模型能力的选择,到数据层面保障,以及知识库构建等等,进而搭建出适合自身的AI应用。

而在整个金蝶云·苍穹最上层,也正是本次金蝶重磅发布的超级智能AI助手管理Cosmic,具备感知、记忆、思考、行动四大能力,支持一系列包括金蝶自建的Agent能力以及企业基于Cosmic studio构建的自身Agent应用,企业也可以基于Cosmic进行集中管理和调用。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Cosmic助手,企业可以使用金蝶包括财务、人力、供应链、库存、营销、研发等全部企业管理场景的SaaS产品。“我们用了五年时间将金蝶的大中小SaaS产品以及金蝶在子公司各个行业产品统一到苍穹平台技术栈上,现在我们发布的Cosmic智能体以及后面的Agent大模型,各产品线都能够非常方便地把它嵌入应用。”金蝶中国副总裁、研发平台部总经理李帆表示。

此外,作为金蝶自研大模型,财务大模型也更向前迈了一步,升级为2.0版本。据了解,在财务垂直领域的训练,如今金蝶已经做到了万亿训练Token数,融入了更多的财务领域专业知识。此外,金蝶还将预制30多个财务领域的业务场景提示语工程,让企业可以更好地使用财务大模型等等。

客观来看,如果说金蝶过去的几十年一直的服务模型是软件形态,即基于SaaS帮助企业进行内部场景的数字化管理,那么如今,在金蝶云·苍穹和Cosmic管理助手的叠加下,金蝶搭建的是一套具备操作性和实用性的AI企业管理服务范式,在这套改变使用方式的范式中,其不仅包括过去金蝶SaaS的能力,也更可以让企业自由选用或者构建适合自身的AI模型。

二、AI新质生产力,难在哪?

如果把镜头再拉进整个AI战场,一个不难看见的焦点问题恰是:在企业内部,AI的形态到底会是怎样的?

在采访过程中,李帆向我们阐述了他的观点,在他看来,“未来AI在企业内部,会是1+N的模式,即一个企业的智慧级大脑,以及N个企业管理助手,这些助手是面向员工,也面向决策者。”

实际上,这也在成为行业内的一个共识,即伴随着AI技术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加速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内部“知识大脑”和“AI应用”的构建,以此尝试AI技术在企业内的落地。

而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与之对应的市场趋势是,越来越多的AI应用搭建平台出现,其对应的功能恰是帮助企业构建适合自身的Agent应用。

但伴随着人们的尝试,其中的挑战也更异常明显,即企业自身搭建的Agent并不具备太强的专业能力,其无法成为企业内部某个管理场景的赋能工具,尤其是在财务、人力、供应链等专业的领域,企业缺乏专业的训练语料,即使通过自身的微调也很难达到工程落地的效果。

“我们最开始使用的是LLama的开源大模型进行训练的,但投入一段时间后发现非常耗费人力成本和部门精力,整个后期微调的语料和promt需要我们自己来编写,但这块很难。”一位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告诉产业家。

实际上,这也恰是金蝶的优势。不论是此次升级的财务大模型对应的财务场景,抑或是过去金蝶多个SaaS产品对应的包括供应链、人力、营销、研发等全部企业场景,这些场景对应的数字化转型服务数据和语料都被封装到金蝶云·苍穹的大模型底座中。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金蝶所服务客户数超740万家。这些来自中大型企业、小微企业等多个不同企业类型和复杂场景的真实实践也恰构成着Cosmic背后的强大底层支撑。

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调用或者构建的Agent应用自身自带具备强大的企业管理赋能属性,其AI工程落地能力更强,也更能打开企业在AI侧的布局入口。

“这次的产品本质是对我们服务流程的一次重构,应该说,每一个应用都会形成一个智能应用,它是有数据系统和AI系统的,还有决策的分析信息。”金蝶中国执行副总裁、大型企业事业部总裁赵燕锡表示,“我们会构建成更智能的EBC数字化平台,让AI能力能够融入到企业的流程、决策和企业的方方面面之中。”

实际上,金蝶这种更具备工程落地能力的AI模式已经被验证。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包括海信集团、中国金茂、建发房产、河北联通及江苏益客等等大型客户,已经将金蝶的AI产品应用到具体的企业管理场景中。

这也恰是AI新质生产力的最佳侧写。即金蝶过去基于EBC、云计算等多种服务模式对一众中国企业的赋能加持,如今这些真实的数字化加持正在金蝶的AI底座和产品重构中,演变为大模型时代的AI企业生产力加持,帮助企业真正迈入AI时代。

三进击的中国企业管理,进化的金蝶

“大家知道中国人是比较感性的,AI是比较理性和智慧的,理性和感性加起来,我们就会形成和独创我们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在大会现场,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表示。

实际上,这也恰是当下人们对于AI在企业管理场景讨论的最内核思考。即在过去多年以SaaS软件为数字化主线的发展中,企业一直寻求的突破恰是如何基于SaaS软件或者其他数字化手段实现对企业更为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

但其中阻碍重重。这中间有软件自身的限制,也更有企业流程的制约,同时还会有企业自身组织架构和人员模式的短板影响,在这些因素的驱使下,其很难实现企业更大阶梯的跨越。

不过,在如今的AI时代,这些正在成为看得见的现实。即不论是金蝶自身构建的财务大模型,抑或是如今市面上的头部基座大模型和开源大模型,其在底层的知识沉淀里包含的是一系列企业管理的信息和新范式,这些信息和范式在SaaS时代很难完全体现到软件层面,但伴随着Cosmic等AI管理助手的出现,更科学理性的企业管理知识将可以基于新的AI模型提供给企业。

以金蝶为例,在其一体化AI服务模式变化的背后,对应不单纯是从软件服务到AI统一平台的形式变化,更多的则是在金蝶固有的强软件服务能力、强信息咨询能力之上,在企业管理信息知识和密度上的再度加持。

基于金蝶新的AI服务体系,企业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构建自身规范的企业管理模型,在这之中不仅有过往的类SaaS服务模式,也更有大模型自身带来的强知识服务。

这也是金蝶重构苍穹等底层框架的原因。“但现阶段我们还是很谨慎的,TO B和TO C的大模型服务是不同的,它的容错率很低,而且对使用者的专业性有要求,对逻辑严密性也有要求。”赵燕锡表示。

如果说在固有的软件时代,企业管理更多的是流程驱动和组织驱动,主要形态是软件服务和软件开发,那么在如今的AI大模型时代,伴随着金蝶这样的AI一体化平台的出现,企业管理则是会在Agent等AI开发模式的变化中,越发向制度化和知识化、Agent化倾斜。

这也是金蝶自身的价值所在。即作为中国企业管理领域的老兵,其在这次底层重构和AI进化背后,对应的不仅是对企业管理领域服务模式的重构,也更对应的是对企业管理理念的革新变化。而对企业而言,金蝶,也恰构成着他们在AI实现路径和企业管理模型上的变化的开始。

写在最后:

能清晰感受到的是,金蝶仍然在不断进化,甚至伴随着AI时代的到来,它的进化信号愈发明显。

这些进化对应的具体动作是,把过去多年的服务模型整合成AI模型,把具体的服务“工艺”整理成流程编排能力,以及从740多万家客户服务中沉淀的实践等等作为优质语料进行模型以及应用层面的训练,以及对企业管理模式的深度思考和对应到Cosmic等AI产品层面的创新。

但从更大的视角来看,这种进化不仅源于金蝶自身创新的基因,更源自企业对新技术赋能成长的诉求。如今各种大模型层出不穷,但在技术眼花缭乱的时代,企业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迷茫:这些技术对企业发展到底有什么用?该怎么用?怎么才能更好用?

这些是金蝶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不为创新而创新,为企业成长创新,为中国赢得全球科技竞争而创新。

也可以说,今天交卷的,是AI时代的金蝶,也是30年来初心未改的金蝶。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