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落实双减工作大检查,严防出现政策「空白」

近期多地对违法违规、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功利化短视化等办学行为进行重点督察,切实巩固「双减」工作成效。相关部门通过明查暗访、群众举报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重点排查整治工作,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双减」工作非一日之功,需要政府、家长、教培机构等多方配合。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强有力的监督能否助力政策落稳落实?各地的「双减」督查工作已经给出了答案。

图片

「双减」政策实施至今,校外培训虚火明显降温,培训乱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仍有一些培训机构顶风作案,教育部近期就公布了几起学科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典型案例。针对这些违规办学行为,多地相关部门通过组织专项行动、出台相应政策和明察暗访等方式监督引导双减政策落实落细。

4 月 16 日,北京「双减」专项行动启动会召开。会议指出,各区要切实履行属地责任,建立目标和责任工作清单,强化与相关部门的协同,确保「双减」政策和专项行动全面落地。市、区「双减」工作专班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督查督办,及时通报进展,层层压实责任,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能落地。持续加大违规隐形变异学科培训的查处力度,有序推进非学科类机构审批工作,切实以「管住资金」为重点强化校外培训的全流程监管,坚决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4 月 18-19 日,金华市「双减」工作督查组会同开发区教育、文旅、体育和相关街道等工作人员对开发区江南街道、三江街道所辖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随机检查。对培训机构存在的涉及消防安全、公示栏、入驻全国监管平台监管、预收费资金纳管、广告等问题,相关部门责令机构限期整改。

新疆自治区教育厅则要求各地开展校外培训「拉网式」排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与科技、文旅、体育、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全面核查辖区内所有合规校外培训机构是否存在以「托管班」「教育咨询公司」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是否存在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学科类培训等情况,并逐一建立问题台账,立查立改,确保校外培训机构规范运行,保障学生和家长权益不受侵害。

南阳市教育局近期发出警告,对扰乱正常招生秩序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对个别校外培训机构和个人虚假宣传、违规组织所谓的「小升初」选拔考试及培训进行严厉打击,严肃招生纪律,维护正常招生秩序,维护义务教育公平、公正。

从各地「双减」检查工作来看,违规隐形变异学科培训是检查工作中的重点,校外培训是主体多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活动持续的行业,因此其监管涉及多个方面的细分内容,很容易出现政策死角被违规机构利用。针对这些种类繁多、表现各异、形式多样的校外培训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应加快「双减」督察工作常态化、法治化进程。加强「双减」督导,绝不能只能是一句口号,而是应该化为实际行动,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图片

从近期开展的双减工作落实大检查中也可以看出,各地教育部、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部署双减督导工作,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双减」。从查处的违规办学行为中不难看出,「唯成绩」「唯升学」等思想催化了这些行为的发生,「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培训班正是这一思想催化下的产物,这也反映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着功利化、短视化的问题。

教育部表示,2024 年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实施「元年」,要落实 2024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体系、富有成效的中等教育体系,持续发力办强办优基础教育。首先,要以「立德树人、育人为本」为主线,强化党组织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建设健全「大思政课」体系,全面实施「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其次,必须牢记安全管理和规范办学的两大底线,明确将 2024 年定为基础教育的「规范管理年」,重点整治各类违法违规、违背教育规律以及教育功利化和短视化等不良办学行为。

那么,什么是教育功利化短视化办学行为呢?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梳理了七种典型的功利化、短视化办学行为,一是宣传、炒作、重奖高考升学率行为;二是「唯成绩」「唯升学」的教育政绩观;三是违规争抢中小学优秀生源行为;四是各种教育抢跑、提前结束课程备考行为;五是不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行为;六是在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行为;七是严重剥夺学生正常睡眠的行为。

从中可以看出,功利化、短视化办学行为都违背了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只图一时的成绩与得失,而忽略了孩子的长远发展和身体健康。功利化和短视化的办学行为不仅是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危害,也是对孩子成长的严重伤害。这些行为往往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和短期的目标,而忽略了孩子全面发展的需求和长远的利益。这种做法不仅削弱了教育的内涵和品质,还可能给孩子的心灵成长和人格塑造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影响其健康、幸福和全面发展。

整治功利化、短视化办学行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政策监管,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将功利化、短视化办学行为纳入「双减」督导的重要方面,加大惩处力度。二是思想引导,持续做好「双减」政策宣传,引导学校和家长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培养。除了知识的传授之外,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图片

2024 年是「双减」政策落地第三年,在这三年间教育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监管引导政策实施情况与效果。以「铁腕手段」强硬整治违规办学教培机构,逐步清退学科类教培课程,加快实现非学科类机构「应批尽批」。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等政策,对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培训主体、培训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将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问题查处工作纳入省、市、县和乡镇(街道)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切实推进校外培训监管法治化。这些政策的颁布将校外培训监管引入规范化、法制化,切实保障了「双减」政策的顺利实施,巩固了校外培训治理成效,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片

严格落实双减制度,有利于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效,规范校外培训办学行为,从而净化培训市场,切实减轻家长经济负担。校外培训火热的那几年,价格也被炒出了天价。有些学生家长甚至一次性购买价值 16 万元的课时,仅一个暑假就耗资 5 万元。一些培训机构抓住家长为孩子「求学心急」的心理,提出可以「走后门」,不过这里面的操作真真假假,既容易滋生腐败,也可能涉嫌诈骗。「双减」之后,这类机构被严厉打击,不过目前也出现了违规隐形变异学科培训。价格比「双减」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对此类行为的督导检查依旧不能放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双减」政策也有利于进一步凸显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推进教育公平,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资源就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优秀教育资源往往朝着经济更发达、教育水平更高的地区流动,而偏远落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则常年饱受教育资源匮乏以致优质人才紧缺,进而制约地区经济发展陷入发展怪圈之中。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很多地方也在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充分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水平差距。

「双减政策」的出台还释放了学生们的课余时间,使他们拥有更多机会放松自己,在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调节紧张疲惫的精神状态,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并不是「做题机器」,而是多样化的人才。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教育不应将人框定在「成绩」的框架中。"双减政策」的督导检查工作的落实,也让孩子们得以脱离教培机构狭小的那方天地,品味自己的辽阔人生。

双减政策的颁布,正是国家和政府看到了校外培训乱象造成的教育焦虑现象所下的一剂猛药。这不仅是对教培机构的监管与扭正,更是对中国教育发展方向的正确把握。教育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要立足长远,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社会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方针政策。而这不仅有赖于家长、学校、教培机构的多方配合,更需要政府相关部分实施常态化监管,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效,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教育的未来不仅需要政策的引导,更需要建立起严密而有效的监察督管体系。这样的体系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教育的公平和质量,同时对教育机构和从业者的行为进行监督,保障教育的公信力和可持续发展。「双减」政策的落实落细,有效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推动着未来教育走上更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