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8.3万份举报,行政处罚却为0!拼多多的权力圈揭秘

黄峥已经消失3年了。

2021年3月17号,黄峥一纸致股东信宣布从拼多多退休,去做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他说小时候曾经想成为科学家,现在成不了科学家,但也许有机会成为未来伟大的科学家的助理。

三年过去,没有人知道黄峥离伟大科学家的助理还有多远,但他离首富只剩下一步之遥。

在最新的胡润富豪榜上,黄峥从以3850亿元个人财富位居第二,仅次于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当天最热门的话题是:#黄峥成为去年中国财富增长最多的企业家#。更引人注目的是,黄峥去年财富增长了71%,而榜单上绝大多数富豪的增速是负数。

当然了,没有人相信黄峥真的从拼多多抽身而退。

黄峥手握拼多多26.5%的股份,是中国海外上市互联网公司中占股比例最高的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力不言而喻。在这个数字上,马云是4.3%,马化腾是8.4%,刘强东是12.7%。

拼多多的员工似乎也不相信,脉脉上一名员工评价黄峥退出后的拼多多“萧规曹随”,“完全贯彻黄峥的意志。”  

这让退休更像是为了实施隐身法的一个烟雾弹。但无论如何,人们再也看不到他任何动静乃至只言片语,甚至连个人公众号都删除了。有传言说黄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人工智能博士,该校一名中国留学生扒遍了内网之后说:查无此人。

01

从某种意义上说,拼多多这家公司与黄峥一样,既耀眼,又神秘。

作为一个后起之秀,拼多多在被阿里、京东瓜分的电商市场上迅速撕开一个口子,并在去年超越阿里成为市值最高的中国电商公司,成为最耀眼的明星,但没有人真正了解这家公司。

在拼多多内部,员工们使用假名,对其他团队知之甚少,员工离职就相当于从彼此的世界中消失。除非工作上有必需的交集,否则员工对公司另一名同事的了解,比他对黄浦江边一名闲逛的路人的了解差不多,也就是毫无了解。

外界就更不用说了。

华尔街的分析师们着迷于这家公司的神奇表现,随后发现他们几乎找不到有效材料来深入了解它,即使在财报分析师会议上发问,也同样得不到什么有实际意义的答复,更何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拼多多根本没有CFO,财务副总裁则频频更换。

英国《金融时报》把拼多多称作“一个谜”[1]。它在报道中问:当比较员工水平和研究支出时,为什么拼多多看起来像规模小得多的同行?为什么资产负债表指标与收入的变化速度不同?一家市值2000亿美元的公司为何只拥有价值不到1.5亿美元的硬资产?上百亿的农业投资投了什么? 

不管是在采访中还是报道发布后,这些问题都未得到回答,但这篇文章与近3年的黄峥一样,在中文互联网上消失了。通常海外主流媒体有关中国公司的任何报道,都会被饥渴的中文自媒体一拥而上到处转载和二创,这次也一样,但最后这些内容都不见了。

这充分说明,低调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性格。对于拼多多的这个能力,有一批前拼多多员工印象非常深刻。

2024年2月,十几名拼多多前员工公开维权,称由于拼多多滥用竞业禁止协议,自己被天价索赔合计千万余元竞业违约金[2]。

他们在抖音、小红书、微博、脉脉上发布维权信息,然后发现有的内容被迅速删除,有的账号直接被封禁。

这些员工也不知道拼多多怎么拥有如此强大的低调能力。直到他们反复搜索发现,拼多多的几位现任中高层,似乎和众多媒体、舆论机构有着难以想象的深度关联。

所以,这些维权的前员工们完全不必因为没搞出什么动静而妄自菲薄,毕竟声音也不是谁都能发出来的。

在他们之前,郑渊洁、吴晓波、任泽平,这些舆论场的超级大V也都先后公开控诉过拼多多,最后也都没有改变任何东西。

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素来以职场吐槽和员工杂谈闻名的“脉脉”等职场社区上,几乎见不到吐槽拼多多的帖子。

有用户发出疑问,“PDD工作氛围这么好啊?”一个匿名用户回答说:因为PDD会追踪发帖员工,谁敢乱发基本就可以走人了。

02

跟外界的普通人相比,拼多多的前员工们毕竟更熟悉自家公司,因此也挖出了更多东西。

比如说,他们公开出来的一份上海市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告知书显示,2022年该局收到对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拼多多)的举报件共计82782件,对该公司做出的行政处罚的案件数量是:0。

他们进而发现,多位监管部门负责人都在离开原单位不久后即在拼多多任职高管。

根据规定,官员离职后至少两年内不得加入其监管范围内的公司。

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的举报通常和交易纠纷有关,0处罚的结果,说明拼多多能控制的不仅仅是舆论。

拼多多还有一个被网友广为流传的外号叫“长宁必胜客”,这个外号脱胎于早年腾讯的“南山必胜客”,意思是只要是涉及拼多多的法律诉讼,都会被拼多多基于管辖权要求在上海长宁区审理,而只要在长宁区审理,拼多多基本都能赢。

特别巧的是,前员工们在原执法系统里,和拼多多高管里面也找到了不少重名的人。

比如说,拼多多有两名叫王坚、胡起达的高管。 

这些员工找到的这种“巧合”还有不少,并且没有人知道还有没有更多。当然了,你说这跟它的超级控制力有没有关系?你可以猜,但是没有依据可不能乱说。

03

孟晚舟应美国要求被扣加拿大的第二年,中美关系愈发紧张,阿里巴巴、京东、网易、百度等数十家主要在美中概上市公司纷纷回港二次上市。

形势重压之下,拼多多也传出了即将回港的消息。几个月之后,压力悄然翻篇。拼多多成为中概股里唯一一个未回港上市的主要公司,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大明王朝1566》里面说,有些事不上秤没四两重,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

哪怕是一件全世界众所周知的事,拼多多也有能力不必上秤。

2023年3月,由于发现拼多多APP存在“恶意软件”问题,谷歌以安全为由在其应用商店里下架了拼多多APP。随后,卡巴斯基实验室的安全研究人员证实拼多多 App 包含恶意代码,可以使其利用系统软件漏洞安装后门,并获得对用户数据和通知的未授权访问。 

用户量如此巨大的APP居然出现恶意行为,这在海外掀起轩然大波。

但在国内,很多提及此事的网帖不出意外地消失了。事件也没有引起任何一个管理部门的关注或发声,甚至在工信部一个常态公开通报的《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名单里,也没有出现拼多多的名字。

脉脉上有匿名的拼多多员工称,公司在2020年组建了约100人的团队,致力于挖掘安卓手机漏洞,这个团队在事件曝光后被解散,但保留了20名核心骨干继续挖掘漏洞。

几名中层官员的加入,似乎已不足以解释发生在拼多多身上的这些神奇现象。在网上流传的一份对拼多多前中层的访谈[3]中,这名中层说:

“多多有一个员工很有背景,2019年多多突然之间具备了几项奇特的能力。(他)比各省委书记更能靠近权力中心的信息,比如2022 年之后,有各种各样的省委书记出来发声,过去3年搞了多少供销社等等,这个事情在2019 年Colin(黄峥)就做了,直接跟供销总社联合发声。在中美关系闹得那么僵的时候,所有的公司包括京东阿里全部回到港股上市,但是Colin(黄峥)就可以拿到底牌,过几个月这个事情就过去了。”

拼多多的神奇也延续到了海外。

TEMU在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2022年突然在美国上线,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然后经过大手笔投放包括超级碗在内的大量广告引流,TEMU依靠和拼多多一样的低质低价和高额补贴,迅速攻占了北美市场。

TEMU似乎并不担心在美经营的知识产权风险,也不担心政治风险。在TikTok遭到美国政界的围追堵截,甚至被迫出售时,TEMU始终安然无事,依然在超级碗大手笔投出广告。

TEMU在美国组建了由大量律师和前政府官员组成的游说团队,而拼多多独立董事中有一位是新加坡前贸工部长、外交部长杨荣文,据估计也在利用其影响力和社会网络,协助拼多多渡过风险。 

04

很难预料拼多多在美国能否复制在中国的神奇。毕竟中国企业在美国的营商环境不断恶化,即使邀请了新加坡人周受资担任CEO的TikTok,也深陷被美当局强迫出售的政治困局。

但其强大在中国已是铁一般的事实,并已深刻改变了中国互联网产业,尤其是电商行业的发展逻辑。淘宝、京东、抖音都在学习它,低价出现在每一个电商公司高管的口中,仅退款成了电商服务的标配。

谁也不在意用户向市场监管局提交的8万多份举报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就像谁也不会在意有多少无力内卷的商家退出了平台,有几个被天价索赔的员工在控诉什么。

反正他们的声音不会被听见。反正就算你不玩,也有的是人挤破头要加入这个残酷的游戏。

这就像一个强大而坚硬的黑盒子。

它是如此强大,以致于你无法忽视它的存在,任何忽视都会让你自己被边缘化;但它又是如此坚硬,你无法打破它,投身其中的结果则只能是被其同化吞噬。

至于有多少快递员送出更多的包裹,却换来更少的收入;有多少工厂因为价格内卷,不得不停止追求高端产能,用最低标准的生产来降低成本。

这不是黑盒要考虑的事。在黑盒以外,时代的洪流向前向下,滚滚展开。

[1] 英国金融时报:《TEMU背后这家中国电商巨头的神秘崛起》

[2] 文中涉及维权员工提供的相关信息,见于微博账号“码代码的喵2018”、“展现自我-2”、“草娃故事”等。

[3] 乎西商业评论:《拼多多专家内部会议:所有利润归平台,不希望商家保持高额利润》

(本文转载自灵猫财经,原标题:拼多多,最耀眼的黑盒子)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