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纳入央企业绩考核!多家公司密集回应,相关概念股迎来涨停

1月24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负责人谢小兵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受相关消息影响,1月25日,中字头相关公司集体大涨。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月25日收盘,中字头央企指数涨幅达6.82%。其中,中纺标(873122.BJ)、中铁装配(300374.SZ)和中信出版(300788.SZ)分别以30%、20.03%和20.02%的涨幅位列涨幅榜前三位。截至1月26日发稿,中字头板块整体小幅上涨。其中,中铁装配20CM涨停,中国海城(002116.SZ)、中铝国际(601068.SH)、中成股份(000151.SZ)、中视传媒(600088.SH)中粮资本(002423.SZ)等公司同样收获涨停。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央企估值在制度供给力度加码的前提下有望迎来新一轮重塑。中信证券指出,未来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将有助于提高央企对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升上市央企的可投资性。

多家公司回应“市值管理”

目前,国资委只提及了把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具体的操作流程还未落定。截至1月26日,多家相关上市公司已发声回应。

中国电信(601728.SH)表示,提高央企上市公司质量是公司的长期目标,围绕上市公司质量一直在探索研究市值管理,包括上市初制定了增持计划,稳定股价预案,除了做市值管理工具之外,公司在价值创造、传播等方面持续发力。

中国移动(600941.SH)表示,在市值管理方面,公司此前已有实实在在的动作,如去年年底完成了30亿的增持,最近在回购港股。分红方面,2022年达到了67%,还向外界承诺2023年达到70%及以上。后续,公司也会非常重视市值管理这块工作,也非常重视股东的权益和回报,有利于价值实现的举措会持续开展。

另外,中国铁建(601186.SH)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市值管理,认真开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提升信息披露质量,重视股东回报,积极采取大股东增持等措施,增进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认同。

中远海控(601919.SH)表示,中远海运集团、中远海控始终高度重视实现投资者回报最大化,并通过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以及提高分红派息比例,加强市值维护。

中煤能源(601898.SH)表示,公司控股股东中国中煤和公司董事会高度重视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工作,已将信息披露工作成效纳入上市公司业绩考核,推动有关工作要求和工作举措落实落细。

中国中免(601888.SH)表示,扎实的上市公司质量是市值管理的最大底气所在。

中国化学(601117.SH)表示,公司将全面落实市值管理工作方案,深入推进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充分体现央企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

中国中车(601766.SH)表示,市值管理方面前期也有信号出来,国资委也很重视央企。之后这块工作得看具体、详细的情况,目前没有相关的大动作。

钛媒体APP注意到,除了中字头之外,华润集团旗下负责微电子业务投资、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高科技企业华润微(688396.SH)也表示,市值管理相关工作,公司长期在做,考核体系也相对比较完整。不论是回购、并购、现金分红、股权激励等方面,公司均有相关的计划,并进行了披露。未来是否会加大力度,还需要公司再进一步研讨。

多家“中字头”公司去年实现三位数增长

就市值管理的直接手段,中信证券研究部政策组指出,未来央企或可通过鼓励回购、提升现金分红比例、加强股权激励等多重路径进一步加强市值优化管理。

据了解,沪市央企一直是分红的主力军,近年来纷纷积极加大分红回购力度。其中,长江电力(600900.SH)上市以来分红金额累计达1638.7亿元。2016年,长江电力在国内上市公司中首次做出10年期高比例现金分红承诺,并写入《公司章程》。承诺“对2016年至2020年每年度的利润分配按每股不低于0.65元进行现金分红;对2021年至2025年每年度的利润分配按不低于当年实现净利润的70%进行现金分红”,并多年超承诺标准实施分红,其中2022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达到94.29%。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年,沪市共39家央国企披露回购计划,合计拟回购金额上限230.34亿元,目前6家已经完成。增持方面,96家央国企披露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上限222.07亿元;目前34家已经完成,多家央国企股东都以增持表达了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分红方面,央国企作为现金分红主力军,2020年—2022年累计分红达3.47万亿元,常年贡献全市场近八成的分红,持续以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

而从业绩上看,根据1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2023年中央企业运行成绩单显示,2023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8万亿元,利润总额2.6万亿元,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截至2023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86.6万亿元,同比增长6.4%。

在投资和研发方面,2023年,中央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5.0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研发经费投入1.1万亿元,连续两年破万亿。

从上市公司层面上看,2023年三季度报告显示,383家央企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总资产、净资产规模分别达到53万亿元、17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8.63万亿元和1.06万亿元,整体净资产收益率达7.53%。

目前,383家上市公司中已经有154家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了四成。2023年末,央企境内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达到13.5万亿元,整体市值相对处于低点。

从业绩预告上看,目前103家“中字头”企业中,共有14家披露了2023年业绩预告,其中预增达到9家,其中,中远海能(600026.SH)、中国重汽(000951.SZ)、中体产业(600158.SH)、中国动力(400482.SH)、中色股份(000758.SZ)均实现最高三位数以上同比增长。

申万宏源研报认为,考核市值或将成为新一轮央企价值重估的关键催化。2022年11月21日,易会满主席初次提出“中特估”时,A股央企PE(市盈率)、PB(市净率)分别为9.01、0.93;截至1月24日,市场持续调整后,央企整体PE、PB回到9.80、0.95,与当初基本持平,其性价比依旧凸显。

申万宏源表示,自2023年初国资委将考核体系更新为“一利五率”后,本次首次明确表示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以此为指挥棒引导上市公司“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极高的安全边际+ROE持续改善的预期+考核市值的政策催化,央企新一轮价值重估值得期待。(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于莹)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