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系”跟踪有感:尊重产业资本大佬是王道

今天的医药话题热榜,非药明生物莫属。

说实话,对于业绩预期,个人感觉还好,因为CXO的业务逻辑就在那里,增长趋势其实对比产业发展来看,倒不会太意外。

对于医药以及CXO的未来,个人仍比较乐观。只是,不得不由衷感慨,对于药明这样的“产业资本大佬”,我等还是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1)最懂资本的医药大佬

在医药江湖中,李革是一名传奇人物,他是国内CRO行业拓荒者,更是用不到10年的时间,打造起了闻名资本市场的“药明系”。

药明康德“一拆三”,拆出药明生物、合全生物,纷纷奔赴资本市场。随后分拆的药明合联也相继冲击港股市场,版图不断扩大。

也正因此,相较于科学家、企业家,在他身上,市场看到的更多身份,可能是资本大佬。

分拆,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正如万科在分拆万物云上市时所说,“孩子大了以后也想独立发展,要满足他们独立发展的想法”。

对于CXO行业来说,分拆上市对于业务的发展来说,的确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一来,CXO本身就是重资产行业,分拆上市意味着融资渠道的拓宽,能够加速资产的积累并转换为业绩;

二来,药明摊子越搞越大,在决策方面也会变得越来越笨重。分拆,意味着子公司拥有更大的自主决策权,在战略部署、业务决策方面也都会更积极,更有效率。

当然,对于公司的老股东来说,是不是一定就是好事是值得商榷的。子公司的逐步分拆,意味着老股东的权益被逐步稀释。

尤其是,你搞不清楚,药明的分拆是以资本运作为核心,还是以创造价值为核心的情况下。

2)分拆与套现

与药明分拆一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大佬们的套现。

有人统计,李革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药明康德股份已经累计套现116.13亿元;当初参与私有化的机构投资者减持更猛。

药明生物似乎也是这一轨迹。Choice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3年间,药明生物的主要股东Biologics Holdings共配售减持13次,一路从75.43%减持至13.82%,套现超700亿元。

不管是分拆还是减持,其实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我们并不需要批判。但是,当我们把药明系这两大动作结合起来,却能读出不一样的味道:分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业务,但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减持。

产业人士的灵敏度,远远超过外界人士,包括兰兰等基金经理们。过去几年,大佬们的减持,永远在行业最高点。

看看上面这张表,Biologics Holdings减持最猛的那几年,19-21年,几乎是药明生物业绩表现最好的那几年,收入、利润每年几乎都是50%以上的增长。

尤其21年业绩增长更是炸裂,公司股价也随之上涨,并在当年7月2日创下历史最高,达148港元/股,从20年12月份到21年7月初涨幅超过75%。

股价一路上涨,Biologics Holdings一路疯狂减持,仅21年配售减持获得的资金就超过300亿港元。

所以,药明系的分拆,除了发展业务的逻辑,还有另外一个剧本:

结合与时间做朋友的磊子们,不断地把优质资产估值做大,分拆上市,然后在二级市场分发给信徒们。

3)总结

马云说,阿里的文化,是用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对于药明这样的大佬来说,谁是第三不知道,但位居第一的,必然不是股东。

的确,药明系的资产都足够优质。但你要想赚到药明系以及站在它背后的机构们的钱,对手不仅仅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更包括那些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几十年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产业大佬们。

所以,麻烦股民同志们,请给予这些大佬最起码的尊重吧。

$药明生物(02269)$ $药明康德(603259)$ $药明合联(02268)$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4

  • 推荐
  • 最新
  • 骑母猪闯红灯
    ·2023-12-07

    现在的医药赛道不是最佳的布局时机

    回复
    举报
  • 布莱登森林
    ·2023-12-07

    看上去都很好,就是股票走势不好

    回复
    举报
  • 这种拆分,对企业的发展并不友好

    回复
    举报
  • 高抛低不吸
    ·2023-12-07

    药明系到底有多少企业?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