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观察
市值观察
个人简介:聚焦上市公司市值与价值。
IP属地:陕西
0关注
2380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市值观察
05-04 16:35

青年强则产业强,安慕希携中国青年学者闪耀世界

  作者:许佳慧,编辑:小市妹   青年才是未来,青年才能创造更大的未来。   【欧洲峰会研学记】   2024年4月底,荷兰海牙。   第12届欧洲微生物及益生菌研发与商业合作峰会,在此举行。   这场微生物及益生菌的顶尖峰会,不但在欧洲业界排名TOP 1,更因聚集了来自全球的顶级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备受瞩目。   作为中国益生菌领域的佼佼者,国民酸奶品牌安慕希,不但被力邀参与这场盛会,更向全世界的顶尖专家展现了其最前沿的科技成果——   “安慕希常温活性益生菌酸奶”。   这款足以令消费者尖叫的产品,由此成为大会官方指定酸奶,在现场迅速征服了与会专家挑剔的味蕾。   肠道微生态领域学术专家Erwin Gerard Zoetendal博士、Novonesis专家Lars Bredmose先生等多位学者,针对安慕希的应用突破展开了讨论,认为该技术在未来前景广阔。   伊利欧洲创新中心总监Gerrit Smit博士发表了精彩演讲,详细介绍了安慕希5年筹备、2年研究、上百次创新试验,最终攻克技术难点的过程。   在展现安慕希最新科技的同时,“荷兰峰会”还成就了一场中国青年学者海外研学之旅。   由安慕希招募的中国益生菌领域的青年学者、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系博士生石韶琦,得以参与这场顶级学术盛会。   而当来自中国的前沿创新科技,与身穿马面裙的中国青年学者在峰会上同步亮相,一时间,文化、时尚与科技的力量,在此交相辉映。   这不仅在文化交流层面,传递出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更从科研交流层面,彰显出安慕希携益生菌新品惊艳峰会,展现出中国乳业顶尖的科研实力。   之后,石韶琦又得以访问安慕希益生菌的供应商,即有着百年历史的、全世界最大的益生菌企业——科汉森。   这场青年科学之旅,不但搭建起一座中国青年学者与欧洲名企、名校沟通的新桥梁,更创新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成为校企
青年强则产业强,安慕希携中国青年学者闪耀世界

养元饮品,倒退了十年

作者:小李飞刀,编辑:小市妹 在2005年,姚奎章接手养元,并在短短十年内带领公司收入破90亿,一手缔造了植物蛋白市场难以复刻的营销传奇。然而,2015年巅峰之后,营收在2020年被腰斩,2023年回升至61.6亿。最新归母净利润仅14.67亿,较2018年高峰暴跌48.3%,其盈利规模已回到了十年前。 有人说,养元的没落有其必然性。因为姚奎章选择了一门无法躺赢的生意,佛系躺平,不败挺难的。 【无法躺赢的生意】 多年前,西唯怡,东银鹭,南椰树,北露露,霸占着植物蛋白市场的江山,市场格局稳固,似乎不会给养元留下什么机会。 但植物蛋白市场是有裂缝的,因为它不像高端白酒赛道依靠前期打江山稳固品牌形象后可以一路躺赢,需要实打实捕捉消费者需求变化,不断研发推新品,才能维系原有的业务基本盘。 高端白酒解决的是人们的社交需求,调味品解决的是人们的实用性需求,而植物蛋白作为一种休闲饮品,解决的是休闲需求。正因如此,前两者对于品牌忠诚度较高,消费频次也高,而后者需求变化较快,需要新品不断刺激消费者。 从商业模式优劣上看,养元所在的休闲饮品赛道处于整个食品饮料最底层,远远比不上白酒、啤酒、调味品等众多赛道。这意味着植物蛋白市场存在市场格局重组机会,养元也是依靠这样的生意模式裂缝杀出一些血路来的。 ▲食品饮料商业模式优劣金字塔 这是一把双刃剑。等养元跑不动的时候,新晋品牌又会杀出重围,重复着过去的周期轮回。 植物蛋白商业模式决定了难以拥有长生命周期的产品。当然,消费者对于核桃乳的需求也不会是永续的,前期会有产品入市红利期,随着时间的演绎,相对容易触及行业天花板。 据共研网,2018年核桃乳行业规模超过80亿元,2019年增加至120亿元。后来,疫情爆发冲击家庭聚会、走亲访友消费场景,核桃乳市场在2021年一度暴跌至60多亿元。后有所恢复,但远远不及2015年巅峰。 拆分看,2022年核桃乳需求量
养元饮品,倒退了十年

盈利拾级而上,水井坊迎来战略收获期

作者:文雨,编辑:小市妹 4月26日,水井坊发布财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53亿元,同比增长6%;归母净利润12.69亿元,同比增长4.36%。 以历史的视角对现实做长距离观察,2023年很可能会是水井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在白酒行业振荡调整期,公司不仅保持住了战略定力,成功熨平周期波动,也为将来更进一步的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布局与准备。 【营收增速逐季拉升,长期战略稳步展开】 解剖水井坊2023年的财报,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整体呈现拾级而上的态势。 去年一季度,公司主动进行去库存调整,以此来稳定价值链,二季度开始业绩恢复增长,到三、四季度则逐步升温。数据显示,2023年Q3水井坊收入同比增速超20%,Q4收入同比增速则超50%,而且这种良性的增长势头现在依然在延续。今年一季度,水井坊实现营业收入9.33亿元,同比增长9.38%,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增长16.82%。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水井坊2023年的净现比是136.6%,可见公司过去一段时间利润表修复的含金量是比较高的。 稳健增长并非唾手可得,尤其是在一个相对比较振荡的大环境中,水井坊能取得这殊为不易的成绩,与公司对长期战略一以贯之的坚守与执行有直接关系。这个长期战略可以简要概括为全面把握、重点突出,在“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同时发力。 渠道层面,“广度”体现为多渠道协同并举,“深度”则体现为聚焦核心市场、核心场景、核心客户。 2023年,水井坊一边拓展门店提高铺市率,一边加大对团购、电商等渠道的开辟,以井台为例,团购已覆盖超30个重点城市,可追踪团购企业已累计上千家。与此同时,水井坊还有重点的在核心城市深入扎根、精耕细作,采用“一客一策”的措施进一步深化与经销商的合作,通过优化厂商角色分工,建立了一个高效互利的厂商利益共同体,以此来稳固公司的根据地与基本盘。在具体场景上同样有突出的抓手,比如公司去年提
盈利拾级而上,水井坊迎来战略收获期

爱奇艺赚钱了,但没有上岸

作者:文雨,编辑:小市妹 2023年营收319亿,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高达19.3亿,在连续亏损十余年后首次真正实现盈利,而且是大赚一笔。 爱奇艺交出了历史最佳财报,但华尔街对此却似乎并不感冒,财报发布后的第一时间,公司股价短暂走高,随即便转入下跌。资本市场永远是对的,扭亏为盈并不意味着爱奇艺已经上岸。 恰恰相反,新的烦恼已经找上门了。 【从B端到C端】 爱奇艺的业务由会员收入、在线广告、内容发行、其他收入等四部分组成,其中会员收入和广告收入是两大核心。 2019年以前,广告业务是爱奇艺最为倚重的一项收入来源,会员收入次之。此后公司业务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会员收入快速增长,广告收入则每况愈下,到现在两者地位已完全互换。2023年,爱奇艺会员服务收入达203.4亿,占营收的63.7%,广告收入则降至62.2亿,仅占营收的19.5%(2015年两项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63.9%和18.7%)。 众所周知,长视频平台的广告业务与会员业务是直接冲突的,在某一时期内只能二选其一,当爱奇艺从过去赚B端品牌商的钱转变为赚C端用户的钱,整个估值逻辑也就完全变了,而且是变的更容易量化和线性外推了。 在C端扩大营收盘子有且仅有两条路径,一是提升会员数量,二是提高会员单价。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两条路现在来看都是比较难走的。 会员数量层面,每个国家愿意花钱看视频的人是有上限的,达到这个瓶颈后再往上突破是比较难的,特别是当一个国家的总人口已不再上升甚至开始下降。通过梳理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芒果等各个平台多年来的会员数据,1亿-1.2亿会员这个体量基本就是中国长视频平台的天花板了,已经多年没有大的跃迁,甚至还在往下掉。 比如,腾讯视频2020年的付费会员数是1.23亿,2023年则降至1.17亿,爱奇艺2020年的订阅会员是1.017亿,2023年降至1.011亿。在没有颠覆性的变量出现之前,今
爱奇艺赚钱了,但没有上岸

中国汽车出海:长城汽车有争先,更有滔滔不绝

作者:赛文,编辑:小市妹 2023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道分水岭。这一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第一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国金证券汽车首席陈传红做出一个明确判断:出海,将成为未来10年汽车产业的下一个爆发点。 而在其中,长城汽车将成为一股绝对不可忽视的力量。 【因地制宜,出海再提速】 2023年,长城汽车海外年销售31.40万辆,同比增长82.37%,占比超过公司全部销量的四分之一,创历史新高。分地区来看,国外营收531.14亿元,同比增长101.53%,在全年营收中的比重超过30%,成为公司增长的助推器。 值得注意的是,长城汽车不仅海外销量增速跑赢大盘,在海外销量上还超越比亚迪、东风汽车集团等一众明星车企。 这背后,既有品牌战略的领先布局,又有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制胜之道。 一方面,在中国有根的同时,早在1997年,长城汽车就开始在海外扎根,至今已有接近30年的时间。2022年,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向全球合作伙伴传递了GWM全球化品牌战略。长城汽车副总裁史青科在采访中阐述,“ONE GWM”可以让长城汽车品牌全球传播更加广泛,全球资源更加聚焦,全球触点更加高效,全球形象更加统一。长城汽车在海外聚焦以一个GWM品牌为核心,打造以GWM母品牌统领品类的聚合渠道,不断强化品牌认知,占位主品类、主风格、主价格、主级别的四主航道,着力打造全球明星大单品,提升单车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2023年,聚焦“ONE GWM”品牌战略,长城汽车5大品牌共同发力。哈弗旗下车型升级了长城Hi4智能电混四驱系统以及智能体验;魏牌旗下车型更是以出色的可靠性,顺利通过多项严苛测试,在用户心中树立起了高安全形象。 其中,长城旗下高端车型坦克SUV密集出海,实现了3月海外销售4,706辆,同比增长715.60%,1-3月海外销售10,451辆,同比增长超11倍的亮眼业绩。继前期在泰国,中东沙特、阿联酋、
中国汽车出海:长城汽车有争先,更有滔滔不绝

一季度利润增长30%,迎驾贡酒的百亿梦有戏了?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4月25日晚,迎驾贡酒发布了年度业绩报告,2023年营业收入约67.2亿元,同比增加22.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2.88亿元,同比增加34.17%;与此同时,公司也披露了一季报,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约23.25亿元,同比增加21.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13亿元,同比增加30.43%; 迎驾贡酒作为徽酒老二,是近年来冲出的一匹黑马。 自2017年后,在迎驾贡酒2024年誓师动员大会上,总经理杨照兵再次提出了冲击百亿的目标:“2024年是迎驾贡酒销售公司冲击百亿至关重要的一年。” 尽管迎驾贡酒业绩可圈可点,但作为区域二线白酒品牌,能否延续高增长仍然要打一个问号。 回看迎驾贡酒的发展历程,与近年来的黑马姿态不同的是,早在2016年至2020年的行业复苏期却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乏力态势,4年间营业收入规模仅从30.38亿增长到了34.52亿,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升级背景下一线头部品牌的扩张行情,彼时以中低端品牌为主的迎驾贡酒则与行情失之交臂。 迎驾贡酒真正的爆发节点是在2021年,以洞藏系列为主的中高端产品放量使其业绩快速增长,并在2022年营收和净利润水平均超过了口子窖,坐上徽酒第二把交椅,仅次于龙头古井贡酒。 与此同时,迎驾贡酒的股价也迎来了一波大涨。据Wind数据显示,2021年在白酒板块只上涨了13.01%的情况下,迎驾贡酒涨幅却高达102.21%,大幅跑赢了板块。 不仅如此,2022和2023年迎驾贡酒的业绩表现同样不俗。虽然迎驾贡酒增长的势头很猛,但省内老二的地位仍然没有站稳。一方面与口子窖的业绩规模并没有明显拉大。 更为关键的是,推动迎驾贡酒业绩增长的两大因素,涨价和省内价格带的消费升级也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说2022年是行业分化之年,一线头部白酒品牌的业绩增速尚且能够撑
一季度利润增长30%,迎驾贡酒的百亿梦有戏了?

解构老板电器的2023,寻找中国厨电的增量与新机

作者:文雨,编辑:小市妹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这或许是2023年中国厨电产业最真实的写照。 一方面,存量市场还在继续,竞争烈度仍在升级,中小品牌正群体性隐入尘烟;另一方面,厨电依然是五大家庭消费场景中最有想象力的那个,3000亿远期空间的长逻辑从未被短期变化所改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伴随大量长尾品牌淘汰出局的,是头部品牌重新创设未来。平静的水面下,波澜已经涌起。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 没有大起大落,维持区间窄幅波动,这是2018年以来厨电市场一以贯之的主基调,2023年这一趋势依然在延续。 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厨卫大盘零售量8733万台,同比微增0.8%,零售额1670亿元,同比增长5.3%。 然而,存量博弈的结果却并非集体承压,而是两极分化愈演愈烈,是“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据老板电器最新财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2.02亿元,同比增长9.06%,归母净利润17.33亿元,同比增长10.20%,增速近乎于厨电整体大盘的一倍。与此同时,老板电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92亿元,同比增长22.99%,净现比为138%,可见公司去年利润表的质量也是比较高的。 如果把时间拉长,头部公司这种穿越周期的能力体现的则更加明显。比如,即便在厨电调整最剧烈的2017-2020年,整个行业一度陷入负增长,但老板电器的营收、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却依然分别达到5.02%和4.36%。 具体到各细分品类,多年以来一直延续老板电器和方太双雄并立的局面,其中老板电器始终毫无悬念的稳坐“铁王座”。 以厨电核心单品油烟机为例,2023年,老板电器和方太在线上市场的市占率分别为24.73%和20.88%,同比分别提升2.51pct和0.82pct,线下市场老板电器和方太的市占率则分别为30.97%、29.71%;再比如燃气灶,以零售
解构老板电器的2023,寻找中国厨电的增量与新机

一季度巨亏近40亿,锂业巨头们的苦日子要来了?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锂业巨头天齐锂业的苦日子来了。 4月23日晚,天齐锂业公告,预计第一季度净亏损36亿元-43亿元,而去年同期,公司还实现了48.75亿元的净利润。 对于亏损原因,天齐锂业称,一是受锂产品市场波动的影响,公司锂产品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锂产品毛利大幅下降。二是公司重要的联营公司SQM第一季度业绩预计将同比大幅下降,由于税务裁决可能导致SQM2024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减少约11亿美元,因此公司在本报告期确认的对该联营公司的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市场上有声音,目前碳酸锂库存有所下降,价格逼近成本线,叠加未来产能增速放缓,碳酸锂市场底部或已显现。 复盘这一轮锂的“疯牛”市,供需失衡与周期错配是最根本的原因。 2015年之前,全球锂价基本维持在4万元/吨左右。随后新能源车放量,锂需求大增,推动价格大幅走高,进而带动Pilbara、Altura等主要锂矿扩产。 2018年,供给的提升再一次把锂价打回十年前,致使很大高成本矿山被迫退出牌桌。其中Bald Hill破产,Wodgina被雅宝收购,随后停产维护,Altura也被Pilbara收购。 就在锂供给不断收缩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却迎来大爆发,整个产业链的扩张热情被彻底点燃,特别是在中国。2020年,国内正极材料出货量只有50万吨,但是到了2021年,这一数据直接飙升到111万吨,产能更是高达170万吨。 然而,中游制造和上游矿山的扩产周期却并不同步。 国际能源署曾做过统计,澳大利亚的锂辉石矿山从发现到投产大约需要4年的时间,南美盐湖则需要7年。相比之下,正极材料的产能建设周期非常短,仅需1年左右。 2021年,碳酸锂涨价幅度高达430%以上。进入2022年,局面进一步失控,碳酸锂价格从年初的28万/吨最高涨至近60万/吨。 至此,整个市场已彻底陷入非理性的狂飙,这种疯狂已不再完全是由供需错配所驱动
一季度巨亏近40亿,锂业巨头们的苦日子要来了?

面对股票市场波动,为何养老FOF基金成了香饽饽?

作者:徐风,编辑:小市妹 在国内主流基金类别中,FOF基金相对“小众”,被称为基金中的基金,通过构建一篮子基金间接持有股票、债券等资产,从而降低基金投资门槛和风险,主打的就是风险收益比。 在FOF基金中,按照基金定位不同主要分为养老FOF基金和普通FOF基金,其中养老FOF基金顾名思义,专为养老投资设计,力图在更长周期中追求稳健收益。目前已占据我国公募FOF市场半壁江山。 近年来,股票市场波动明显加大,以养老FOF基金为代表的稳健型基金表现可圈可点。随着基金一季报相继出炉,包括中欧基金、交银基金等管理的多只养老FOF基金均获得不错收益。 在对养老FOF基金布局上,基金大咖又有哪些投资秘籍? 【中欧基金邓达:聚焦长期超额收益的稳健派】 相对于权益类基金,养老FOF基金由于基金定位、预期收益以及基金操盘风格的不同,最终的收益率表现也大相径庭。 FOF基金的投资标的虽然建立在基金之上,但面对海量基金,投资难度并不亚于其他权益类基金。尤其是在近年来股票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之下,基金净值增长能否稳健更考验基金经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 在这方面,中欧基金邓达就是典型的积极稳健型选手,在追求收益稳健增值的同时力图实现超额收益。近年来在管基金净值表现抢眼。 以中欧预见养老2025一年持有A为例,据基金一季报显示,过去三年间净值增长了5.26%,明显跑赢业绩比较基准-1.11%的收益率。同时据Wind数据,截至4月22日,基金年内回报率为2.3%,高于目标日期型FOF基金的平均收益率。 此外,邓达管理的中欧预见养老2040三年持有也表现不俗。截至4月22日,基金开年以来实现收益率2.61%,在同类191家基金中排名4位。 在操作策略上,邓达作为从业超11年的资深投资干将,通过对经济周期、经济指标、货币政策等因素的综合研判,从而进行资产的灵活配置。 举例来说,中欧预见养老202
面对股票市场波动,为何养老FOF基金成了香饽饽?

科大讯飞,迅速运转的AI商业飞轮

作者:云潭,编辑:小市妹 “ChatGPT诞生的意义,不亚于互联网”——比尔·盖茨。 2022年11月30日,OpenAI发布生成式AI模型,如同一道闪电,在全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AI新技术革命。 大洋彼岸,迎着汹涌澎湃的AI浪潮,科大讯飞面对极限施压,推出星火大模型,并迅速迭代升级,不仅全面逼近GPT-4 Turbo的最新水平,商业化落地更是如火如荼。 伴随着去年第四季度的爆发,科大讯飞业绩短暂蛰伏后,经营质量肉眼可见地好转,如此之快便进入收获期更是超出市场预期。 面向AI的星辰大海,科大讯飞已经进入新技术升级与产业化良性互动的轨道中,为更长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V型反转】 2023年是科大讯飞创业24年以来里程碑的一年。 为打开通用AI的大门,科大讯飞推出了讯飞星火大模型,并在年内四次迭代。当年5月,星火大模型V1.0版本发布,一个月后V1.5版本问世,8月15日推出V2.0版本;10月24日发布的V3.0版本,七大能力持续提升,全面比肩ChatGPT,并实现了中文超越,英文相当的能力。 快速迭代升级使得讯飞星火更加智慧,迅速跻身AI大模型第一梯队,并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不过,由于大模型需要巨大的算力资源,加上芯片价格飙升,即便是OpenAI也要承受巨额亏损。 在遭遇美国极限施压等内外压力下,科大讯飞仍能保持战略定力,一方面,对星火大模型、国产替代等方面坚定投入。 过去一年,公司在研发投入上砸下38.4亿元,同比增长14.36%,占营收的比重达19.53%,较2022年提升1.7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科大讯飞快速进行产业化落地,并换来了实打实的收益,AI之梦绝非遥不可及的商业幻想。 2023年,科大讯飞业务结构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讯飞星火加持的C端硬件GMV增长超84%,开放平台收入增速超40%;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贡献营收61.9亿元,同比增长33.4%,成为公司第
科大讯飞,迅速运转的AI商业飞轮

九号公司:一季度短交通和机器人业务表现亮眼,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675.34%至1.36亿元

  4月24日,九号公司(689009.SH)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一季度九号公司营收实现25.62亿元,同比增长54.1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675.34%,且得益于智能电动两轮车、全地形车、智能割草机器人等产品毛利率持续提升,带动公司毛利率同比增长2.26个百分点至30.48%,经营质量稳步增强。   【培育业务加速成长,助力公司经营提质增效】   报告期内,九号公司短交通和机器人业务培育能力持续得到验证,均实现快速增长。其中,公司智能电动两轮车延续了去年高增长态势,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单季度销量41.69万台,同比增长126%,并于报告期内突破电动两轮车国内累计出货量300万台大关。期间,公司还发布了续航更长,搭载RideyFUN AIR智驾系统,革新人机交互体验的新品电自——九号电动远行者F2z和九号电动远航者Mz MIX,并同步推出被称为电动两轮车铅酸电池天花板的RideyPOWER智能铅酸系统,同体积铅酸电池续航提升15%,且储能寿命更长,支持三年质保原品换新。 ​ ▲图:九号电动远行者F2z   在全地形车领域,得益于对国际市场的不断拓展、对用户需求的全面覆盖以及强大的产品能力,公司全地形车业务营收进入快速增长期,收入同比增长超90%至2.15亿元。而在电动滑板车、电动平衡车等优势业务领域发展依旧稳健,其中自主品牌零售电动滑板车实现销量15.17万台,同比增长超20%,实现销售收入3.03亿元,全新发布的九号电动滑板车F2升级版和E2 Plus升级版也在持续完善产品序列。   机器人方面,公司Navimow智能割草机器人同样迎来高增,实现销量3.31万台,直逼去年全年的3.68万台,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2.67倍,并成为全球首个用户激活量超3万台的无埋线割草机品牌
九号公司:一季度短交通和机器人业务表现亮眼,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675.34%至1.36亿元

茶百道成功登陆港交所,一度大跌近40%,市值蒸发约70亿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4月23日,茶百道在港交所上市,首日即破发。 公司股票发行价为17.5港元/股,一度跌幅达到38.29%,截至当日收盘,股价12.8港元,收跌26.86%,市值蒸发约70亿元。 作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新茶饮品牌之一,茶百道的业绩表现亮眼,颇受资本厚爱,但是在食品安全、加盟店管理、供应链稳定等方面,其也藏着诸多隐患,未来成长之路仍存较大变数。 成立于2008年的茶百道,堪称新茶饮的老玩家,但直到2017年,公司的门店还只有180家,远远不及后成立的一些新品牌。 茶百道真正崛起,是在三年疫情期间。趁着新茶饮逐渐破圈的契机,借助社交媒体和线上交易,有着较长时间行业积累的茶百道迅速上位。 2020-2022年,茶百道分别新增门店数量为1485家、2844家、1817家,成为门店增长最快的新茶饮品牌之一。截至2024年2月18日,茶百道在中国共有7927家门店,实现了中国所有省份及各线级城市的全覆盖。 伴随着门店的扩张,茶百道的业绩水涨船高。 2020-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0.80亿元、36.44亿元、42.32亿元,同期净利润2.38亿元、7.79亿元、9.65亿元,营收和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都超过95%,业绩成长性在行业内可谓一骑绝尘。 根据最近更新的招股书,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57.04亿元,同比增长34.8%;净利润11.51亿元,同比增长19.27%,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6.6%提至6.8%,行业排名第三,仅次于蜜雪冰城和古茗。 在众多新茶饮品牌中脱颖而出的茶百道,是最近两年最受资本关注的公司之一。 2023年6月,茶百道开启了创立十余年来第一笔公开融资,融资金额一共9.7亿元,是新茶饮企业近年来规模最大的融资之一。投资方包括TowerQuality、正心谷、新希望、番茄资本、中金公司等。 此次融资完成后,茶百道估值
茶百道成功登陆港交所,一度大跌近40%,市值蒸发约70亿

厚植文化软实力,中国企业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文雨,编辑:小市妹 20世纪70年代,被誉为近代以来最伟大历史学家的汤因比曾与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进行了一场题为“展望二十一世纪”的对话。在这次经典的对谈过程中,池田大作向汤因比发问: “您认为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和民族将最终引领世界?” 后者脱口而出:“中国。” 当时的美国如日中天,日本冉冉升起,中国则根本算不上强大,人们对汤因比的答案大多不以为然。半个世纪后再回头看,汤因比不愧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其眼界与认知均具有极强的洞察力与穿透力。 时至今日,当我们再去探究汤因比当年下判断的依据,他真正看重的其实是中国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看不见,摸不着,但最根本,是决定国运兴衰与沉浮的最终因。过去中国飞速崛起,离不开文化内核的强力支撑,现在中国走向世界,同样也离不开文化的开疆拓土与远播四方。 【认识中国,理解中国】 1935年,著名作家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在美国出版,该书越过语言隔膜,第一次向全世界系统讲述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气质,成为西方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 近百年之后,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依旧是国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一方面,中国已经并且仍将继续全方位走出去,时下产业界出海更是一浪高过一浪。而经济发展的第一步就是文化交流,这关乎经济效率,更关乎合作前途,中国要了解当地文化,当地也要了解中国文化,在融合中才能共谋发展。 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异军突起多少会有一些茫然。我们必须要做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回答,阐述中国的来路与前路,在国际上建构一套属于我们的话语和叙事体系。 基于此,文化传播的高度和深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国家层面更是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为重大战略目标。 早在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便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 到2025年
厚植文化软实力,中国企业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讯飞星火大模型走入聚光灯下,科大讯飞筑牢安全“防火墙”

  近日,国金证券、华金证券等证券公司在对国内AI龙头企业科大讯飞(SZ:002230)进行研究后,不约而同地给出了“买入”评级,一致认为其整体保持了良性的经营状态,且在科技助推核心能力实现进一步突破的情况下,业绩预计将持续向好。   我们在透视科大讯飞的2023年年报及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后得知,该公司不仅在过去的一年中推动了多项核心技术落地,稳居中国大模型第一梯队的领先水平,在持续夯实经营质量的情况下,业绩表现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解放生产力,释放想象力”的战略下,科大讯飞点燃了引领人工智能行业与市场变革的星星之火,如今正以燎原之势释放发展动能。   一、持续研发投入,大模型迎井喷期   2023年5月6日,科大讯飞对外发布讯飞星火大模型(下称“讯飞星火”),围绕“1+N”整体布局,基于通用认知智能大模型底座,赋能教育、医疗、汽车、办公、工业、智能硬件等行业领域,并形成了独具优势的行业专业模型。   发布至今,讯飞星火已完成了4轮升级迭代,并面向全民开放,将技术普惠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经中国信通院组织的可信AI大模型标准符合性验证,讯飞星火获得4+级最高评分,在国内可测的大模型中处于领先水平。   科大讯飞2023年的研发费用为34.81亿元,同比增长11.89%。其中,投向星火大模型的费用规模便超20亿,足以洞见科大讯飞的研发定力与魄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高强度投入的背景下,科大讯飞仍然实现了业绩的正向增长。该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96.50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88.20亿元增长4.41%;归母净利润为6.5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5.61亿元增长17.12%。 ​  2024年第一季度,科大讯飞的营业收入为36.4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28.88亿元增长26.27%。虽然归母净利润同比有所收窄,但主要原因系该公司积极抢
讯飞星火大模型走入聚光灯下,科大讯飞筑牢安全“防火墙”

1万美元就能买到,人形机器人的时代来了?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4月23日,迈赫股份、丰立智能、鸣志电器、昊志机电、通力科技、步科股份、巨能股份等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纷纷大涨。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在CadenceLIVE Silicon Valley 2024大会期间,黄仁勋在对话中提到,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可能比人们预期的要低很多。“你可以买到1万~2万美元的汽车,为什么不能有1万~2万美元的人形机器人?机器人很可能在一个为人类设计的环境中,表现得比人类更灵活、更多功能。” 前段时间,工信部印发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其中提出,推动实施人形机器人创新工程,围绕专用软件、核心部组件、整机及应用示范等重点任务加大投入。发挥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带动作用,引导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积极参与。用好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支持领军企业上市融资,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组织人形机器人大赛、展会等活动,激发各界创新活力。 机器人赛道,已经越来越挤了。 据BusinessKorea报道,三星电子最近开始制定进军机器人市场的战略。2023年3月,三星给本土机器人厂商Rainbow Robotics投资了超过3亿人民币,这家公司旗下的机器人HUBO,是韩国第一台两足步行机器人。 从波士顿动力、本田到特斯拉,再到OpenAI、微软,随着生成式AI时代的到来,一场关于机器人的新角逐,就这样开始了。 人形机器人并非是新事物,1973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就带领团队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真人大小的人形智能机器人——WABOT-1。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商业化依然遥遥无期,究其根源,性能和成本是核心阻力。 机器人由运动模块、传感模块和人工智能模块三个关键技术模块组成。对于一般的传统机器人来说,只需要其中一种技术往往就能具备使用价值。比如,工业机器人主要侧重于运动控制技术,扫地机器人则侧重于导航传感技术。 人形机器人则不然,它必须
1万美元就能买到,人形机器人的时代来了?

角逐大财富时代:私行分化,谁主沉浮?

作者:云潭,编辑:小市妹 如果说财富管理是银行业务板块中“皇冠上的明珠”,那么新兴的私人银行业务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但随着宏观经济波动加大,行业竞争加剧,客户需求愈发多样化,分化大时代来临。走过万象竞发的红利时代,如今有人乘风破浪,有人急流勇退。 仅仅成立10年多的平安私行,却能以后进者身份,跑出黑马姿态,跻身第一梯队,平安私行乘风破浪的底气何在? 【分化中的新王者】 走过前些年的突飞猛进,私人银行业务正回归理性和本质。 近年来,由于净息差继续收窄,银行减费让利,宏观经济调整,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均出现下滑,叠加财富管理业务的拖累,中间业务继续承压。 大盘调整,私人银行业务也出现分化迹象。一些银行私行规模增速下滑,但平安银行却保持一定增速。 ▲主要银行私行管理规模情况,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早在2019年开始,平安私行增速就持续领先行业,即便行业进入调整期,平安私行依然展现出不俗的增长势头。 到2023年末,平安私行客户AUM余额达到1.9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8.2%,增速比上一年提升近3个百分点;私行客户9.02万户,同比增长12%,两项指标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而且在这一年,其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达到65.84亿元。 平安银行私人银行AUM是2019年披露该数据以来的2.6倍,客户数是2018年的三倍多。 而且平安私行不仅有速度,更有质量。 相比总AUM和客户数,户均AUM是衡量私行业务含金量的核心指标,相当于估值指标中的每股收益。 平安银行的户均AUM高达2124万元,中报对比来看,是唯二超过高于2000万元的银行私行。 户均AUM几乎是很多国有大型银行的两倍,且仍能保持高速增长,显示出其对超高净值客户的吸引力。 而且,私行AUM占该行零售AUM(4.03万亿)的48%,近乎半壁江山,占比超过招商银行,在国内处于独一档。足以看出,私行业务已
角逐大财富时代:私行分化,谁主沉浮?

扭亏为盈,欧菲光活过来了?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一切总会过去,一切总会到来。” 蔡荣军一直企盼的春天,似乎来了。 4月19日晚,欧菲光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68.62亿元,同比增长13.73%;归母净利润7690.5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被苹果踢出“果链”后,欧菲光的下一个大客户是谁,曾有报道称,欧菲光获得了华为Mate 60系列后置摄像头、前置摄像头和指纹模组绝大部分订单 对于向华为手机的供货情况,由于保密协议的原因,蔡荣军并未正面回应,而是说道:“倔强的活着。”貌似云淡风轻,实则有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从公司增加产线,厂区大量招工,以及专业机构的调研来看,欧菲光主供华为基本坐实。 和华为一样,蔡荣军也期待一场U型反转。 2023年4月23日,蔡荣军指出,经历了2022年的最低谷,2023年公司已经筑底企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吹响“反攻号角”。 绑定华为,欧菲光“起死回生”,也侧面印证了其技术实力。而且,由于美国科技打压,华为手机采用国内供应链,相关的业绩提升也将具备较强的持续性。 在镜头方面,欧菲深度参与华为6P-7P高端镜头项目,下一代的7P产品已对华为送样。因此明年的新品,欧菲光模组大概率还是主供。 而且,由于消费电子处于周期调整期,零部件供应商大幅洗牌,竞争力较弱的企业退出后,头部企业的地位会更加稳固。 另外,下游需求火爆,镜头等模组短期供应不足,供应商也出现涨价的情况。有分析报告指出,目前,华为Mate 60系列的屏下光学指纹模组供应商的相关产品已提价15%至20%,部分型号甚至提价30%。 量价双生,欧菲光的反转几率大增。资本市场已经率先反应,此前公司股价连续六天涨停,市值直接暴涨了150亿。 在被苹果踢出局后,欧菲光业绩一落千丈。 加之2020年以来,公司大客户华为因美国打压,手机业务跌入低谷。2021年,华为出
扭亏为盈,欧菲光活过来了?

三年亏60亿后,这只超级大白马完成超级大反转!

​   作者:大师兄,编辑:小市妹   连亏三年后,A股超级大白马,终于重新回到上升轨道。   【王者归来】   疫情三年,中国航空业遭遇严重冲击,以国际客流为主的上海机场无疑是受冲击最大的一家。出境游客锐减导致公司最为倚重的,免税店租金收入断崖式下降,2020-2022年,上海机场年度营收几近腰斩,合计亏损接近60亿元,业绩下降幅度远超过白云和深圳等一线城市机场。   疫后重启第一年,国内航空业逐渐复苏。   2023年,中国民航国内航线完成12.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4.8%;国际航线完成473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84.6%。   上海机场也迎来了困境反转。   近日,上海机场公布2023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超110.47亿元,同比增长101.57%,创下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超9.34亿元,顺利实现扭亏为盈。 ▲来源:同花顺   过去很多年,上海机场旗下运营的只有浦东机场,单这一家机场,其实还不足以实现当下的业绩。   2023年,浦东机场旅客吞吐量5448万人次,是2022年的近4倍之多,但是相比2019年下降了28%。由于国际旅客远不及疫情前,浦东机场免税业务虽然同比增长近4倍,但是还不到疫情前的一半。   上海机场能够重回营收巅峰,还得归功于2年多之前的资产重组。   2021年6月,上海机场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上海机场集团持有的虹桥机场公司100%股权、物流公司100%股权和浦东机场第四跑道。   按照2019年的数据,浦东机场旅客吞吐量7609.7万人次,全国排名第二,虹桥机场旅客吞吐量4563万人次,在全国机场中排名第8。至此,上海机场不再专指浦东机场,而是成为整个上海市机场的代表,同时也成为A股第一家拥有两大超级机场的上市公司。   2023年,虹桥机场公司实现营收31.51亿元,净利润2.57亿元;机场物流公司实现营收17.
三年亏60亿后,这只超级大白马完成超级大反转!

“内卷”之下坚持创新引领,明阳金风领军“海陆”风电市场

​  4月19日,中国风能专业委员会公布2023年国内风机厂商装机统计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新增装机14187台,容量7937万千瓦,同比增长59.3%;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7219万千瓦,占全部新增装机容量的91%,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718.3万千瓦,占全部新增装机容量的9%。其中,金风科技以1512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领跑陆上风电装机第一,明阳智能以294.1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海上风电的领军地位。以金风、明阳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企业在陆上、海上的先进技术已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能。在风电行业普遍陷入内卷和低价的大环境下,两大风电巨头依旧坚持创新和科技引领,这将对中国风电行业乃至世界风电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当前,大兆瓦技术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密码。要实现更大程度地利用风能,提高风机大型化是必然趋势。采用大兆瓦机组,不仅可以有效节约用海面积,也减少了设备、运输、施工的成本,能有效提高项目开发的整体经济性。   在陆上风电方面,风电龙头企业金风科技打造单机容量覆盖8.X-11.X兆瓦的风电机组,覆盖中高风速市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金风科技在其3月份发布的《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称,截至2023年,金风科技在全球已经累积装机超过114GW,占有全球市场份额的13.9%,全球排名蝉联第一。在国内方面,金风的龙头地位一直无人撼动,2023年金风在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15.67GW,连续十三年全国排名第一。   今年2月,金风科技新一代V17陆上旗舰平台“再添一员”,单机容量覆盖8.X-11.X兆瓦的风电机组落地甘肃。这是金风科技响应市场需求打造的大兆瓦陆上产品,全面覆盖中高风速市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自推出后,该产品广受市场青睐,已在新疆、内蒙、河北、吉林等区域斩获批量市场订单。   
“内卷”之下坚持创新引领,明阳金风领军“海陆”风电市场

融了超1000亿,分红只有100多亿的杭州银行,又被罚了

作者:徐风,编辑:小市妹 自年初被罚了200多万后,杭州银行最近又被罚了。 据监管层公布的处罚信息显示,杭州银行舟山分行因与融资租赁公司合作的业务管理不审慎、个贷管理不审慎、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项目建设三项条款共计被罚100万。此外,对相关责任人徐丰也给予了警告处理。 作为上市城商行“优等生”,杭州银行近年来虽然频频被爆出违规事件,但这还不是它最大问题。上市以来,其多次大手笔融资累计超过1000亿,分红却只有100来亿,以及不良风险较高,更饱受市场争议。 【违规事件频现】 杭州银行本次被罚,最受关注的是与融资租赁公司合作不审慎,这也是公司首次因为该事项被处罚。 鉴于近年来融资租赁类公司频繁违规,诸如租赁物不符合监管要求、售后回租业务管理不当以及信贷资金违规进入地产领域等,监管层对业务监管不断收紧。 2022年11月,在监管层发布的关于加强金融租赁公司业务监管的文件中,要求强化租赁物管理、控制业务规模并开展合规性专项检查等;2023年10月,又发布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提出了强化公司内控管理、优化租赁业务结构,建立租赁物负面清单等。 虽然此次杭州银行被罚没有披露具体缘由,但在收紧的监管环境下,说明其业务仍然没有调整到位。 需要注意的是,包括本次处罚在内,近3年杭州银行舟山分行每年都有被罚的记录。 2022年初,舟山分行因个人贷款管理不审慎,信贷资金挪用于购房、个人贷款管理不审慎,信贷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等被罚了85万;2023年11月,又因未按规定报送财务会计报告资料被罚没12万。 杭州银行在本次被罚之前,2024年初还因多项债券承销违规被罚了210万。具体包括债券承销业务与债券交易/投资业务间的防火墙建设不到位、余额包销业务未严格执行统一授信要求、包销余券处置超期限等6项违规。 债券承销业务作为投行的重点业务之一,在近年来行业息差业务承压的背景下,企业开始纷纷向轻资产
融了超1000亿,分红只有100多亿的杭州银行,又被罚了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