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道
适道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根据二级市场投资现象反推一级市场投资逻辑。
IP属地:云南
5关注
5489粉丝
1主题
0勋章
avatar适道
04-26 13:34

F1落幕,赛车模拟崛起:VR如何助力赛车模拟器成为下一个千亿级市场?

随着引擎的轰鸣声渐行渐远,F1方程式赛车在上海的赛道上划下了圆满的句号,终点线上也终于等来第一位中国车手——周冠宇。4月21日,周冠宇在上海F1中国大奖赛正赛中获得第14名,成为F1历史第一位在中国站完赛的中国车手。 F1,全称Formula One,一级方程式赛车。放眼全球运动赛事,它是与世界杯、奥运会齐名的三大体育盛会之一。 但赛车也同样是一项很难“普及”的运动。 在赛车界,有一种说法:F1车手是比宇航员还稀有的职业。全球共有10支F1车队,每支车队配备2名正式车手,1名预备车手。F1赛车的门槛之高,让绝大多数怀揣赛车梦的爱好者只能望而却步。 “目前中国的方程式赛车手凤毛麟角,很大程度上源于这项运动非常考验天赋,并且花费巨大,大多数人没有机会接触到赛车运动。”现场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能否有一种方式,让更多普通人接触并体验到F1赛车的魅力和挑战? 赛车模拟器应运而生。 赛车模拟器是模拟驾驶赛车的专用游戏设备或软体系统。它通常由方向盘、踏板和显示器组成,为使用者提供逼真的驾驶体验。赛车模拟器可用于娱乐、专业驾驶员培训和竞技电子竞技赛车。 也就是说,坐进赛车模拟器,你也可以成为周冠宇。 01 赛车模拟器:拥有和F1赛车手一样的体验 在F1中国大奖赛上海国际赛车场的互动体验区,记者观察到赛车模拟器前排起了长龙,车迷们正通过不同类型的模拟器体验着置身真实赛道的快感。 有体验曲面带鱼屏和模拟器结合的技术。 “在哪儿加速、刹车,以什么速度入弯、出弯以及过弯时如何走线等等,要在真实的赛车场中体会这些,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还是太过遥远。赛车模拟器让我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到这些技巧。”一名F1发烧友在互动体验区说。 图片来源:F1现场体验区 还有体验VR和模拟器结合的技术。 “通过VR头显与赛车模拟器的结合,我可以感觉到自己的视野都是坐在赛车里面,而VR没有出现之前都
F1落幕,赛车模拟崛起:VR如何助力赛车模拟器成为下一个千亿级市场?
avatar适道
04-22

Google之忧起于萧墙之内,AI先行者为何掉队?

引言 2022年末,ChatGPT惊艳了世人,留下了急火攻心的“AI先行者”Google。 在随后的数月内测中,Google不同部门推出多个模型,但没有一个能对打GPT-4 。迫不得已,Google决定卧薪尝胆,重新梳理内部混乱的项目。只是截止目前,Google仍未能如愿,甚至被GPT-4 “套壳者”、老黄的“心头好”Perplexity AI 威胁到搜索老本行。 笑话1.0——“说谎成性”Bard 2023年2月,Google推出聊天机器人Bard充当“救火队”。然而,在官宣视频中,Bard错将智利甚大望远镜拍摄的照片“怼”在美国JWST太空望远镜的头上。翌日,Google股价暴跌9%,市值缩水千亿美元。 笑话2.0——“全员皆黑”Gemini 2023年12月,Google推出号称全面超越GPT-4的Gemini。几个月后大家发现,该模型其他方面普通,但“政治觉悟”一马当先,比如让华盛顿穿上迷人棕色皮肤;让马斯克变身宋小宝;连香草布丁也变成了巧克力布丁(巧克力爱好者狂喜……但即便如此“正确”的Gemini,却不认识Google的创始人。 笑话3.0——“AI汪峰”Gemini 1.5 Pro 2024年2月,Google再接再厉,发布Gemini 1.5 Pro。该全新MoE模型被称为“更大、更快、更强”,最高支持1000万上下文。然而,科技媒体们的稿子还没写完,Sora就华丽登场了。 如果非要说Google实力不佳,那是不可能的。毕竟归根结底,GPT系列还是Transformer架构的“套壳”,而Google正是Transformer的“原创”。 为何Google“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俗话说“这样大族人家,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虽然Google谈不上溃败,但其“三败OpenAI”的战绩同样主要归结于内因。 近期,FT发布文章How Goo
Google之忧起于萧墙之内,AI先行者为何掉队?
avatar适道
04-19

蔚赫信息与吉大汽车战略携手,首届硬件在环(HiL)技术论坛圆满落幕

2024年4月16日,吉林大学南岭校区迎来了一场产学研的盛会。上海蔚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蔚赫信息)与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吉大汽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入了全新阶段。此次合作旨在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力,加速高校成果转化,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 吉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冯正玉,蔚赫信息创始人、董事长辛志鹏等领导嘉宾出席签约仪式,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双方将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及产教融合基地,设立优秀教师奖励项目,推动汽车工程领域的科研创新和技术进步。 吉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冯正玉,蔚赫信息创始人、董事长辛志鹏以及其他校方代表合影 首先,吉大汽车院长高镇海对校领导、蔚赫信息一行及特邀嘉宾的到来以及长期以来对学院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吉大汽车副院长朱冰与蔚赫信息首席运营官徐磊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吉大汽车-蔚赫信息战略签约仪式 01 吉大蔚赫联合实验室揭牌,千万级捐赠助力吉林大学发展 蔚赫信息向吉林大学捐赠了价值高达1120万元的款项及设备。其中120万元用于支持汽车工程学院院史馆建设和优秀青年教师奖励项目,另外价值千万的试验管理软件和数据融合云平台用于学校教学研究。这一慷慨之举将有力推动吉大汽车的建设与发展。 吉林大学校友和基金工作办公室主任康永刚接受捐赠 吉大汽车副院长王忠恕与蔚赫信息副总经理虢华共同为吉大蔚赫联合试验室揭牌,并为获得“蔚赫”优秀青年教师奖的两位教师颁发荣誉证书。这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将共同开展科研创新和技术研发工作。 吉大蔚赫联合试验室揭牌 吉大汽车院长高镇海为蔚赫信息创始人、董事长辛志鹏颁发学院兼职教授聘书。辛志鹏在致辞中对学校及学院给予蔚赫信息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并对学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高度赞扬。 兼职教授聘任仪式 战略签约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由吉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冯正
蔚赫信息与吉大汽车战略携手,首届硬件在环(HiL)技术论坛圆满落幕
avatar适道
04-16

独角兽清洗计划,IPO上市远低于20%

引言 今年3月,“美版贴吧”Reddit登陆纽交所,开盘市值54亿美元,首秀日飙升48%,市值80亿美元;但截止发稿前日(4月14日),Reddit股价约42美元,市值回归67.2亿美元。 要知道,2021年底Reddit首次准备上市时,估值高达150亿美金。如今缩水近六成。  另一家“史上最惨IPO”是Instacart。去年9月,该在线杂货配送平台敲钟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市值93亿美元,相较于两年前估值390亿美元,缩水近七成。  然而,不是所有公司都被“高估”。今年3月,“小英伟达”Astera Labs上市,其IPO目标估值约45亿美元,截至发稿前日(4月14日),Astera Labs股价约为73美元,市值约为110亿美元。  去年9月,芯片公司ARM以545亿美元估值登陆纳斯达克,首日涨超25%,市值达650亿美元,救了孙正义一命。截至发稿前日(4月14日),ARM股价约为126美元,市值约为1299亿美元。  尽管Reddit、Instacart的颜面没有保住,但它们已经是独角兽中的佼佼者,毕竟还有大批“零利率独角兽”生死难料。 PitchBook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有400多家独角兽公司没能筹集到新一轮资金,其中约94%的科技独角兽公司没有盈利能力。  “独角兽”概念的发明者Aileen Lee则表示:目前93%独角兽是Papercorns——一级市场给了估值,二级市场无法变现。预计2024年会出现独角兽灭绝季。在挤干市场水分后,美国的独角兽数量会稳定在350家更健康的公司(占目前65%)。  近日,Accel合伙人Rich Wong与Morgan Stanley面向科技公司的可转换债券业务负责人Diana Doyle接受了The Information的采访。  Doyle
独角兽清洗计划,IPO上市远低于20%
avatar适道
04-11

顶级VC“保姆级”教程:AI ToB服务的定价策略

引言 上周,适道分享了风投机构a16z报告——AI ToB的16大趋势,并得出结论:B端既是初创企业的“生路”也是“胜路”。大企业不太可能将私密数据分享给巨头,而是倾向于找“中间商”。因此,初创企业的“数据飞轮”有机会转起来——在垂直领域积累优质数据,逐渐构建技术壁垒。  虽然ToB大方向已经挑明,但对于“缺钱、缺算力”的小型初创企业而言,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才刚刚开始。  困扰的创始人包括但不限于“如何让AI方案切准具体场景难题?”“如果能切准,由此产生的高成本是我承担,还是转嫁给客户?”“如果转嫁给客户,他们到底愿意花多少钱?哪些愿意花更多钱”“我的AI功能到底能做到多优秀,可以卖高价”........从而形成一个问题闭环。  以上问题的核心是成本。毕竟不具备可观的规模经济,利润要额外扣除算力、Token调用等费用。也不是每项AI服务都能“一发入魂”,让创始人立即看到真正的钱。  因此,基于自身融资情况、产品功能采取恰当的定价方案,不至于因裹足不前而奄奄一息,也不至于因烧钱太快而轰然倒塌,这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  作为AI ToB系列的第二篇报告,a16z发布了《Pricing and Packaging Your B2B or Prosumer Generative AI Feature》(如何为你的AI toB/ to产消者的产品定价),非常详细地向创始人介绍了当前GenAI产品的定价策略。文章指出,我们正处于GenAI早期阶段,在采纳曲线和成本稳定之前,不会出现“一劳永逸”的定价方案。适道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对文章进行了编译,请安心食用。   01 思考:早期使用、客户角色、产品愿景 开始之前,创始人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1、产品的GenAI功能可提供多少价值?为谁提供价值? 2、提供该功能的成本是
顶级VC“保姆级”教程:AI ToB服务的定价策略
avatar适道
04-07

与70 位企业高层交流后,我们整理出AI ToB领域大趋势

引言 过去一年,我们看到了GenAI(生成式AI)在ToC领域大放异彩,创造了超10亿美元的消费规模。相较之下,ToB领域还停留在由FOMO推动的1.0阶段,应用场景稀少,主要用例体现在ChatGPT的“套壳”产品们。  如今C端渐凉,盈利堪忧。如果说Anthropic、OpenAI的低毛利是浇了盆凉水,那么Inflection被微软“生吞活剥”基本宣告C端重磅产品“聊天机器人”暂别初创企业。而且C端的数据基本握在巨头手中,小型初创企业就算解决了“钱荒”,还要经历新一轮“数据荒”,挑战巨头难如登天。  而B端既是“生路”也是“胜路”。首先,尽管庞大的数据由大企业掌管,但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能力搭建AI团队。其次,出于竞争关系,大企业不太可能将私密数据分享给巨头,而会倾向于找小企业做“中间商”。基于此,小型初创企业“数据飞轮”可以转起来——在垂直领域积累优质数据,逐渐构建技术壁垒。  著名风投机构a16z花了几个月时间,与财富 500强企业和顶尖企业的领导者进行深入交流,调查了超过 70 位企业决策者,以探究他们对GenAI的使用、采购和预算安排。  结果非常惊人——在过去六个月中,这些企业对GenAI的资源投入和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  企业将购买GenAI服务的预算增加 2-5 倍,推进更多生产级应用; 企业倾向采购多个模型落地不同应用场景,并且愈加青睐开源模型; 企业将优先落地内部应用,并对涉及敏感数据的外部应用持谨慎态度; a16z结论:尽管有人质疑GenAI在B端的普及性和盈利能力,但进入2024 年,我们预见B端企业市场的AI规模将呈现指数级增长。 如果AI 初创公司能够深入了解客户的预算、关注点和路线图,为企业制定以 AI 为中心的战略计划,预见企业的痛点,同时从“服务至上”转向“构建可扩展产品”,就能成为新浪潮中
与70 位企业高层交流后,我们整理出AI ToB领域大趋势
avatar适道
03-30

AI迎来Uber时刻,初创公司如何构筑新护城河?

引言 最近,一篇题为AI Has an Uber Problem(The Information)的文章引人深思。 作者Tim O'Reilly指出:当初Uber和Lyft利用丰厚的风投资金补贴车费,赶走了竞争对手。如今OpenAI等财大气粗的AI初创企业,正在重复这种Uber模式。 在国内,我们常说滴滴是“虚假垄断”——下架18个月,归来仍是王者&成立至今,累计亏损超千亿元。 当Facebook们已经凭借网络效应抢先一步成为“赢家”时,同样具备网络效应的滴滴们却还在持续烧钱,而且只能烧钱。 网约车行业的网络效应像是一种“诅咒”。 首先,从A到B的出行服务过于标准化,乘客奔着解决出行需求而来,司机也在同时切换几个平台。其次,在出行服务上放大社交功能,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例如滴滴的顺风车业务。 因此,即便做到了“垄断”,滴滴也没有定价权。如果想提高客单价,取消补贴来增加毛利,且不说虎视眈眈的高德们,就连城市出租车系统也会分一杯羹。 为何说OpenAI迎来了Uber时刻?在文章中,作者Tim O'Reilly其实主要是想批判一种“堵死市场公平竞争”的现象。 但我们不妨将OpenAI们的困境与Uber们进行一个类比。 硅谷知名投资人Chris Dixon曾说“因工具而来,为网络而留”。这句话,Uber们没有完全做到,OpenAI们只做到了前半部分。 虽然技术壁垒远比Uber深厚,大模型玩家没有表现出捆绑用户的能力。Similarweb 数据显示:2023年5月—2024年1月,其中的5个月内,ChatGPT总访问量都在下降;去年11月惊艳亮相的GPT Store也没有什么水花,绝大多数聊天机器人,每天只能吸引到 1-2 个用户。 大胆想象一下,现在Claude 3已经开始“田忌赛马”定价策略,下一步该不会又是熟悉的价格战? 其次,AI时代的网络效应是“
AI迎来Uber时刻,初创公司如何构筑新护城河?
avatar适道
03-29

和气东来 健入家境 | 北京和睦家中西医结合医院重装开业

春分之时,和睦家医疗在东城的第一家综合性医院——北京和睦家中西医结合医院重装开业,这标志着和睦家京津地区综合性高品质医疗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全新升级。新院区不仅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更为京津地区的医疗服务注入新活力。 (由左至右)北京和睦家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刘灼,和睦家医疗京津区域与深圳总经理、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新风天域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和睦家医疗首席执行官吴启楠,新风天域临床战略委员会主席梁智鸿,新风天域首席运营官曾瀛,新风天域首席财务官原太生 新院区启幕仪式上,和睦家医疗京津区域与深圳总经理、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表示:“有着创新发展和用心关爱基因的和睦家,喜欢不按常理出牌,面对医疗环境的不断变化,始终坚持探索新的服务和诊疗模式。作为和睦家医疗深化北京医疗布局重要成果的北京和睦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就是秉承融合创新理念所成立的一所综合医院,并设立多个特色专科,以满足北京地区不同人群的更多健康需求。” 和睦家医疗京津区域与深圳总经理 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 盘仲莹 立足东城,触手可及的综合医疗服务体系服务北京全城 北京和睦家中西医结合医院位于首都核心区长安街沿线的东单西总布胡同,是按照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医院认证体系标准建设的二级综合性医院,医院建筑面积更大,能够提供更综合、更全面的就医服务,服务范围辐射至北京全城。 新院区软硬实力兼备,配备更优的医疗设备,汇聚众多国内外不同学科医生,设有院士工作室、专科医生平台等,构建起接轨国际医疗标准的多方位综合医疗服务体系。 北京和睦家中西医结合医院 至此,和睦家医疗在京津地区已经拥有 5 家医院、4 家门诊部、6 家诊所、1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及 1 家心理咨询机构,形成「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诊所网络+互联网医院」的全方位医疗系统。患者能够在系统内以更快的速度、更近的距离获得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分级诊疗
和气东来 健入家境 | 北京和睦家中西医结合医院重装开业
avatar适道
03-27

二氧化碳储能,会成为储能界的“秘密武器”吗?

引言 在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高频词,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 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是生产力“质的跃迁”。 回望人类生产方式的演进史,从狩猎时代到农耕时代,从机械化、电气化再到信息化的三次工业革命,能源转型均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球电力行业处于从“化石能源”转型为“可再生能源”的关键时期。然而,新的挑战出现了——以“风电和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其发电的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对现有发电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结构性压力。 一种同时满足“大容量、长时间”的新型储能技术迫在眉睫。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振涛表示:“二氧化碳压缩储能和空气压缩储能,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电并网的最佳新型储能技术之一,建议给予新型长时物理储能技术非歧视性政策,真正做到以实际行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张振涛提及的“二氧化碳储能”是何种技术?又该如何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 会成为储能界的“秘密武器”吗? 01 新型长时储能技术登上舞台 1746年,荷兰莱顿大学的马森布罗克教授用两片金属箔和一块玻璃组成了一个电容器,这就是人类最早的储电装置——“莱顿瓶”。彼时的“莱顿瓶”只能存放“有限”电荷;今天,人们开始寻找一个能够储存巨量电能的“莱顿瓶”。 首先进入大众视线的是风电、光伏储能。多年来,我国风电、光伏的装机总量快速增长,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由于风光发电不稳定,以及风光发电曲线与电力消费曲线的差异,导致调峰难度越来越大,进而影响风光消纳。 从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略窥一二。据《中国能源报》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7月,一年之内,山西、陕西、安徽、江西、河北等地陆续公布最新风光项目废止名单,拟废止的项目总装机规模已超过1000万千瓦。 一方面是能源不够用;另一方面是“一哄而上”的产能“过剩”……这背后的
二氧化碳储能,会成为储能界的“秘密武器”吗?
avatar适道
03-26

UE5大作上线即登顶多地畅销榜,娱美德不止于“传奇”

最近,一款新游在全球多个地区的iOS免费榜和畅销榜崭露头角,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刚上线就能在全球有如此势头的游戏,实属少见。 据了解,这款游戏正是由韩国大厂娱美德研发,采用虚幻5引擎打造的多端MMORPG《夜鸦》的国际版。在去年的韩国市场上,《夜鸦》的表现可谓是让人眼前一亮,一经上线便屡屡创下了多个让市场瞩目的佳绩。 本以为主要面向本土市场的韩系MMO可能难以在全球推动,但如今《夜鸦》国际版却逐渐显现强大的全球影响力。我想,无论是产品还是厂商,都是一次值得参考的案例。 01 上下限双高,让《夜鸦》在全球也能站稳脚跟 2023年无疑是游戏大年,海内外涌现众多佳作,如果要做一个年度杰出游戏盘点,那么《夜鸦》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一款。去年4月,《夜鸦》在韩国一经推出便登顶了iOS与Google Play畅销榜。其手游版发布首周的预估收入就超过了3100万人民币,首月流水突破1亿美金。且《夜鸦》在PC平台还有相当一部分收入未能被统计,可见产品表现之强劲。 不过,本土受众加上大厂的加持,取得如此开局或许不难预料,但《夜鸦》并非如许多产品一样昙花一现,反而在韩国iOS畅销榜上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 根据Sensor Tower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下半年手游收入榜单中《夜鸦》就位居第二,并创下GooglePlay2023年全球收入榜第17名。在《夜鸦》的影响下,娱美德去年第二季度实现了1592.79亿韩元的营收,被外界称为“有史以来最高季度收入”的财报。 如今,来到国际市场《夜鸦》也不遑多让,在多个市场崭露头角。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夜鸦》国际版曾一度登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泰国、菲律宾等地区的iOS畅销榜TOP1,并在100个国家内跻身前44名。据了解,游戏的最高同时在线用户数达到了31万,而服务器数量也在一天之内从24个激增至54个。这些亮眼的数据充分展示了《夜鸦》在国际市场上的巨大
UE5大作上线即登顶多地畅销榜,娱美德不止于“传奇”
avatar适道
03-21

Inflection创始人“跑路”,是to C做不下去吗?

引言 3月19日,Inflection AI官方发文宣布,公司三位联合创始人中的两位Mustafa Suleyman和Karén Simonyan将加入“金主爸爸”微软,成立一个名为Microsoft AI的新组织;第三位联合创始人,即LinkedIn创始人兼执行董事会主席Reid Hoffman将继续留在Inflection董事会,担任“空壳侠”。 消息很是炸裂,却有点似曾相识——去年11月,微软的另一个”儿子”OpenAI差点也经历这般命运。不同的是,彼时的OpenAI陷入“内乱”,微软及时伸出的大手仿佛能救Sam Altman团队于水火之中。 但这次一切都风平浪静,目前尚无媒体爆出Inflection有“内乱”迹象。甚至在两周前,Inflection还推出了号称性能匹敌GPT-4的大模型Inflection-2.5,且训练计算量只用了GPT-4的40%。 Inflection是当今最著名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之一,成立于2022年。公司的使命是“让人人都能拥有个人AI”。相较于高IQ“生产力工具”ChatGPT,Inflection的主要产品Pi聊天机器人,更像是一个高EQ “陪伴朋友”。 去年5月,Inflection正式发布Pi ,6月就筹集了13亿美元——由微软、Reid Hoffman、Bill Gates、Eric Emerson Schmidt和英伟达领投,这是当时AI领域金额最大的融资,甚至盖过了此前OpenAI的11亿美元。 来源:适道与Pi的聊天录屏 如今9个月后,为何已经是最大金主的微软还要将Inflection“生吞活剥”?为何创始人Mustafa Suleyman甘愿成为OpenAI对手中的第一个逃兵? 01 Inflection实则为“金蝉脱壳”? 一般而言,连创始人都甘愿抛下的公司就算不是穷途末路,也是前路渺茫。 但Inflection不存在以
Inflection创始人“跑路”,是to C做不下去吗?
avatar适道
03-18

把握1%的力量,红杉美国合伙人给出创业者“增长锦囊”

引言 “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尔认为:投资有四个维度——回报、风险、成本、时间。 前三个是空间性维度:“回报”和“风险”相伴而行;较低的“成本”使投资者可能获得较高“回报”,而不必承担过多“风险”,或者保持“回报”不变的同时降低“风险”。 时间维度则是一种质变“魔法”:随着时间流逝,总回报会成倍增长,波动性风险得以缓解,但也可能放大成本负担。 正如博格尔“推崇者”巴菲特在《滚雪球》中描述的:“很湿的雪,就是复利;很长的坡,就是时间。很湿的雪加上很长的坡,就能滚成巨大的雪球,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再微小的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为你带来丰厚的回报。 那么对于创业者而言,复利的力量又如何体现? Alfred Lin(林君叡)是美国红杉的合伙人。他在Forbes评选的2021 The Midas List“点石成金”投资人榜单上,以代表作Airbnb名列榜首,力压当年携“字节跳动”上榜的沈南鹏;2022年位列第七。 在加入美国红杉前,Alfred Lin是一名连续创业者,并先后在LinkExhange(在线广告)、Zappos(在线鞋服零售)以及 Venture Frogs(孵化器) 担任要职,前两家先后以 2.65 亿美元和 12 亿美元卖给微软和Amazon 。 从去年10月起,Alfred Lin在博客上分享自己对创业和投资的观察与思考,并将其命名为“Outlier’s Path”(非凡之路),旨在帮助创始人解决一些“关键时刻”,其中包括一些根本性原则。他认为,创业者每天在运营的事项中持续1%的改进,最终会带来巨大的提升。适道对Alfred Lin目前发表的博客内容进行节选和简单编译,以供大家参考。   01 系好安全带,开启你的传奇创业之路 作为一名公司运营者,我在 LinkExchange、Tellme Networks 和 Zappos 工作了十多年,之后
把握1%的力量,红杉美国合伙人给出创业者“增长锦囊”
avatar适道
03-15

携数千万美元入局,这家韩国大厂持续看好并加码中国游戏业

韩国游戏大厂娱美德在近期宣布,该公司正式启动面向中国游戏研发团队的投资业务。 据了解,娱美德自去年起与国际知名投资机构Finewill Capital达成合作,在新加坡设立了面向中国和全球研发团队的游戏专项基金Fine Vision Fund。基金的首期规模达数千万美元,目前已完成涵盖MMORPG、回合制战棋、体育、策略模拟、休闲竞技多类型的开发和发行项目的投资。 目前,娱美德已在官方公众号平台(微信号:wemadechina)公开联络方式,诚邀各方研发团队沟通接洽。娱美德同时强调,FineVision并不对游戏的品类和规模作出限制,只要产品具备市场潜力且符合未来市场发展趋势,都将会成为评估的对象。 在国内玩家与开发者的印象中,娱美德这家公司过往主要依托于《传奇》IP发展。但GameLook关注到,这家韩国大厂的业务在近年事实上已经大步迈进,呈现出多元化并进的趋势。 比如,娱美德曾在去年推出原创IP的虚幻5 MMO产品《夜鸦》。凭借出色的3D开发水准,这款产品在韩国市场迅速登顶iOS/安卓双端畅销榜,上市7个月实现超2000亿韩元(约合10.82亿人民币)的收入,在MMO市场高度内卷的韩国强力突围,成为去年最大爆款之一。 夜鸦 此外,娱美德近年深耕Web 3.0领域,旗下运营的WEMIX PLAY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Web3.0游戏平台,目前已经有近70款产品在线上运营,每日平均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了30万,发展得有声有色。 在各项新业务的同步推进下,娱美德近年的财报表现实现持续进化。2023年,娱美德公司录得销售收入6071亿韩元,较上年同比猛增31%,并连续三年打破公司历史记录。 冲破6000亿营收关口后,娱美德将跻身“万亿韩元俱乐部”作为2024全年的经营目标。展望未来,这家公司在最新的业绩指引中将中国市场与扩大新游戏上线、Web3.0业务并列,作为公司未来的三大核心
携数千万美元入局,这家韩国大厂持续看好并加码中国游戏业
avatar适道
03-15

Figure 01视频被质疑“注水”?看看创始人怎么说

引言 2023年3月,一家仅创立几个月的机器人公司号称要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上可行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并放出了几张PPT。 接下来的一年中,这家名为Figure的公司经历了——被质疑“碰瓷波士顿动力”——创纪录地迈出人形机器人“动态双足行走”第一步——半个硅谷科技圈下注, 融资高达6.75 亿美元,估值猛涨至26亿美元。 本周三,仅在B轮融资完成后的13天,这位“当红炸子鸡”放出了Figure 01的最新视频。 虽然只用到了一个“端到端”神经网络,但Figure 01却可以在你想要食物时,贴心地递上苹果而不是盘子;还能一边回答你的问题,一边对物品进行分类——将垃圾收拾进框子里、将杯子和盘子归置放在沥水架上。而且!它甚至能回答你餐具沥干水分的大致时间。 有人说,Figure只用了1年时间,就走完了波士顿动力20多年的路。于是,压力给到了波士顿动力,让我们回到实验室,再扒一些女团舞吧(bushi)。 话说回来,Figure 01的最新视频有没有一丝丝“注水”的可能性?难道传说中“世界上第一个具身智能”机器人真的来了?! Figure创始人Brett Adcock特意在X上强调,视频是以1.0倍速度拍摄并连续拍摄的,机器人是在完全自主的情况下进行的行为,没有远程操作。 言外之意就是“无剪辑,无加速,一镜到底”。 然而,适道和一些相关领域投资人交流时,获得了另一条思路:有没有一种可能——Figure 01的完美表现是“试”出来的。 例如在测试阶段,当你说“我饿了”并指向“苹果和碗”,Figure 01会递给你碗;当你指着“梨子和盘子”,Figure 01会递给你盘子。可能试了一大通后,得出面对“苹果和盘子”组合,Figure 01的表现是最好的。 但在适道看来,与其说这是“注水”,不如说这正是Figure神速进化的技术秘籍——“端到端”技术黑盒。   01 Figu
Figure 01视频被质疑“注水”?看看创始人怎么说
avatar适道
03-11

鸟山明笔下的“神车”变为现实,有一项关键技术必不可少

这期视频其实在一个月之前就已经开始策划,当时想要科普HiL技术,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七龙珠》里的那辆小黄车后来被本田种草,成为N-van原型。没想到视频刚准备发布,就看到了鸟山明先生辞世的新闻… 因此,这不仅仅是一条科普视频,更是一条致敬视频。 一辆汽车,从鸟山明的笔下到量产上路,要经历多少测试?这不仅是一次工程技术的演进之旅,更是一场硬件在环(HiL)技术的魔法表演。 MiL、SiL、HiL有什么区别? HiL市场规模怎么算? HiL界的四大天王都有谁? 为什么新能源的下半场要看HiL?
鸟山明笔下的“神车”变为现实,有一项关键技术必不可少
avatar适道
03-11

让马斯克嫉妒的男人,OpenAI“第一投资人”:AI硬件是“伪命题”

引言 最近,马斯克怒写46页诉状,将OpenAI及 Sam Altman 告上法庭,并要求OpenAI恢复开源状态。对此,OpenAI“第一投资人”,被称为全球科技“投资之王”的Vinod Khosla表示,马斯克是典型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虽然Vinod Khosla有句名言:“一个方案有90%的机率失败不是问题,只要还有10%的机会获得100倍的收益”。 然而,他本人的投资眼光却可谓毒辣。1990年代,Khosla投资了瞻博网络,并建议其开发一种“互联网路由器,而不是当时更常见的普通路由器”。据《华尔街日报》报道,Kleiner Perkins对瞻博网络的300万美元投资为他带来了70亿美元的收益。 2019年,当OpenAI从一家非营利研究组织转变为“有盈利上限”公司,Khosla大胆地迈出了第一步,其创立的投资机构Khosla Ventures在种子轮向OpenAI投出高达5000万美元。该金额是Khosla Ventures成立十五年来任何一笔投资规模的两倍。 至少从10年前开始,Khosla就坚信,AI将彻底改变世界。他认为:未来20年,AI有可能在80%的人类角色中承担80%的工作量,并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上周,Khosla分享了自己对AI 交互与革命的最新洞察《How AI Will Change Our Relationship With Computers》(The Information)。这位科技“投资之王”表示:“AI硬件” (AI hardware) 和“小工具”(gadgets)等术语更像是一种“误用”。不妨抛开“设备”的局限,讨论在人机交互变革的大背景下,将会发生哪些根本性变化?适道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对文章进行了简译和补充改写。 01 语音主导界面,软件将学习人类 第一个根本性变化——低延迟语音将成为人机交互的主导界面。 想象一下,
让马斯克嫉妒的男人,OpenAI“第一投资人”:AI硬件是“伪命题”
avatar适道
03-07

别跟马斯克扯头花了!“叛徒”Anthropic解决了困扰OpenAI的难题

引言 2024年LLM竞赛正式拉开,被称为OpenAI“最强竞争对手”的大模型公司Anthropic带着Claude 3系列闪亮登场。而它的对手们,一个正和马斯克“扯头花”;另一个因为Gemini政治过分正确而焦头烂额。 一时间,“全面碾压GPT-4”“全球最强模型易主”等字眼铺满屏幕,似乎一年前由OpenAI开辟的盛世终于转交给了Anthropic。 别忘了,GPT-4已经是一年前的产物,GPT-5还在路上;谷歌也不是Anthropic的“对手”,是其背后第二大“金主爸爸”。有消息称,去年12月,谷歌对Anthropic的投资扩大到了20亿美元。 而在这场“你追我赶”的游戏中,还有微软“小儿子”Mistral AI已经发布的Mistral Large,以及被Meta列为2024年重点任务的Llama 3等等。只不过,无论是Mistral AI还是Meta目前都是被GPT-4压着打,只有“脱胎”于OpenAI的Anthropic拿出了可以与之一战的“杀器”。 这也表明了,暂时的排名只是先来后到,今年的LLMs将全面开花,。因此,铺天盖地的“Open AI被追平比分”仅仅是Anthropic新品发布的一个噱头,重点应该放在人工智能公司选择的商业化路径上——当Inflection、Character.AI,甚至OpenAI等公司进一步探向to C消费者用例时,Anthropic却一头扎向了to B。这条思路在其刚刚发布的Claude 3系列的突出性能、定价策略上均有所体现。 一、“田忌赛马”式定价,瞄准to B领域 Claude 3系列包含三个模型——Opus、Sonnet、Haiku,性能从高到低。 根据Anthropic公布的技术报告,Opus在知识测试MMLU、推理测试 GPQA、基础数学测试 GSM8K 等一系列基准测试中,均优于GPT-4。Sonnet的性能与GPT
别跟马斯克扯头花了!“叛徒”Anthropic解决了困扰OpenAI的难题
avatar适道
03-04

和硅谷大佬聊完后,我终于明白苹果“不造车”的真相

引言 最近一周,科技圈最炸裂的新闻想必是“苹果放弃造车”。一时间,诸如“十年豪赌”“苹果梦碎”“壮士扼腕”“被迫All in AI”等让人唏嘘不已的标题映入眼帘。再加上去年以来,苹果在AI研发项目的疑似迟缓,一众看客不由地联想:苹果这是开始走向下坡路了? 不得不说,贫穷限制了自媒体的想象力(狗头保命)。2月2日,美股盘后发布2024 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本季度苹果公司实现营收 1196 亿美元,毛利率 45.9%,其中软件毛利率继续站稳在70%以上的水位;硬件端的毛利率也高达39.4%。 另有数据显示,2023财年全年,苹果总净销售额为3832.85亿美元,同比下降3%;净利润为969.95亿美元,同比下降3%。 就算营收下降,苹果一年也净赚近1000亿美元,每年要花掉200多亿美元研发费用。以苹果造车项目Project Titan每年烧10亿美元来算,对其他厂商而言的“窒息式造车”“烧钱黑洞”,对苹果只是”富人家里的一只羊”。你们都想看我楼塌了,我偏偏越盖越高,气不气人。 总之,没钱绝不是苹果放弃造车的真正原因,什么才是真正原因呢?周末,适道有幸与一位身份神秘、在硅谷享有盛誉的投资人大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佬,给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观点:苹果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下定决心进入汽车制造领域。 “苹果的策略更多地是一种战术幌子,是为了探索和扩展其技术边界,同时检验市场对于苹果品牌扩展到全新领域的反应。通过这种方式,苹果不仅成功引发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讨论,还加强了其作为创新领导者的形象,而无需真正承担进入汽车制造业的巨大风险和投资。”这名投资人表示。   一、Apple Car是“真正的奢侈品” iPhone被称为“肾机”最先来源于2012年的新闻,有一个高中生为了买新款iPhone4s,在黑市将自己的一颗肾卖了2万人民币。 现在来看,2万元不仅能买i
和硅谷大佬聊完后,我终于明白苹果“不造车”的真相
avatar适道
02-28

寻找下一个爆款应用,硅谷投资人的AI使用指南

引言 对于人工智能,很多人其实保留一种割裂感:网上铺天盖地的Sora改变世界,现实中发个邮件还要自己动手。 尽管我们处在AI时代的入口,但对于将这项技术无缝融入生活仍然无所适从。 无论是大模型,还是其他各种模型,目前当务之急都是找到商业化落地的场景,合理地进行产品化。 基于此,退一步看,当前AIGC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哪些实际改变?再聚焦一点,处于AI风暴中心的硅谷投资人、创始人、高管正在如何使用AI? 近期,The Information发布了一篇文章《The Ultimate Insiders’ Guide to AI: How Founders, Investors and Executives Really Use the Technology》,作者采访了十几位硅谷创始人、投资人和高管,发现他们将AI当作在线家教、家居规划师、个人造型师、旅游规划师,甚至还有人用AI作曲。 根据采访,我们能够总结投资人的AI采用偏好,尝试预测下一爆款AI应用的方向所在。一方面,投资人更青睐自己熟悉的领域;另一方面,国内大模型尚未触及之处,垂直模型可以先行。因为原文信息繁多,适道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对访谈内容进行了归纳、简译和改写,原文如下。   一、一起头脑风暴,成为“最佳助理” 内部人士的使用诀窍 Joanne Jang,OpenAI模型行为产品主管 每当想拖延工作,我就会坐在车里,用ChatGPT语音模式与它对话,进行头脑风暴,讨论我要写的东西。 举个例子,我对ChatGPT说“我要写一份替补成员的工作描述”,ChatGPT会提示我,比如“告诉我关于你的团队。”接下来,我会对着它喋喋不休,要求它重新考虑某些元素。一起讨论后,我会要求ChatGPT总结以上对话,这将成为“写一份工作描述”的开始。而我要做的只是开车和回答问题。 在旅行中,我会上传非英语菜单、超市标志的
寻找下一个爆款应用,硅谷投资人的AI使用指南
avatar适道
02-26

大模型追不上了?不妨尝试把主战场放在垂直模型

引言 这两天,Sora横空出世让字节也跟着上了热搜。有传言称,字节跳动在Sora引爆文生视频赛道之前,已经研发“中文版Sora”:一款名为Boximator的创新性视频模型。紧接着,字节快速辟谣,积极否认。 从阴谋论角度来看,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字节在蹭Sora的热度。说句扎心的话,这个谣言不辟也罢。毕竟字节的“套壳”尴尬还历历在目:2023年12月,外媒The Verge曝出字节正在秘密研发一个被称为“种子计划”(Project Seed)的AI大模型项目。据称该项目在训练和评估模型等多个研发阶段调用了OpenAI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并使用ChatGPT输出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 虽然数据“套壳”并不少见,但也传递出了一个信息:独角兽排名压过OpenAI的字节在大模型上尚有如此表现,国内初创企业可以暂别大模型了。 算力、数据、钱,哪个都缺。这不是死磕不死磕的态度问题,是磕死也磕不动的现实问题。但AI创业又是大势所趋,如果不想“套壳”,可以看看垂直模型。 在OpenAI畅通无阻的大洋彼岸,垂直模型也一直备受关注。PitchBook 最新数据,2023年691笔AIGC交易投资额达到创纪录的291亿美元,比2022年增长了268.4%。报告显示:虽然投资者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以OpenAI和Anthropic为代表的大模型提供者。但随着市场成熟,注意力正转向特定行业垂直领域的应用——垂直模型。 硅谷的顶级风投Greylock也注意到一些以垂直服务为重点的初创公司,正在跳出传统的 SaaS 思维。这些公司采用了嵌入支付(例如 Toast 和 Shopify)、广告(例如Pepper 和 Provi )以及 B2B 市场(例如 Faire 和 Novi)等战略。人工智能将加速这种转变。 对此,Greylock指出:“现在是 AI 垂直软件最好的时代”。   一、范式转变
大模型追不上了?不妨尝试把主战场放在垂直模型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