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财经
节点财经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节点财经官方账号
IP属地:未知
2关注
1632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节点财经
05-07 21:06

对话蓝色光标CEO潘飞:生成式AI既是未来,更是现在

  嘉宾 / 潘 飞 对谈 / 崔大宝 出品 / 大宝访谈 4月下旬,蓝色光标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526.16亿元,同比增长43.4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6.33亿元,成为国内首家营收突破500亿的营销企业。 这份财报上,出海营销增长迅猛,蓝色光标出海广告投放收入和毛利率都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营收373.63亿元,同比增长41.69%,在总营收中占比超七成,同时毛利率的增长率也达到10%。 成立于1996年的蓝色光标,正式迈入500亿大关。蓝色光标去年此时官宣的“All in AI”企业战略也已行至一年。 在一个月前的微软中国闭门分享会,蓝色光标CEO潘飞曾经分享道:“去年我们就已经宣布了All in AI战略,到现在已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收获也非常大。AI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日常的工作,100%全员应用AI,这其中包括对员工的考核。” 当前,从业务层面看,蓝色光标在本土营销业务,以及全球化出海业务方面不断通过AI业务,改变、升级自身的商业模式; 从人事层面看,蓝色光标内部的所有岗位,都要求使用AI工具链接工作,岗位涵盖客户服务、创意、HR、财务、销售、运营等等。 在AI²战略落地一年之际,蓝色光标提出在此基础上,战略升级为“AI First”,其目标就是打造真正意义上的AI Native模式:一方面,建立纯AI作业驱动的团队,一切以AI Native为核心架构流程和驱动业务;另一方面将大胆构建AI原生营销、原生内容或者生成式营销新模式。 如今,AI对业绩的推动力也已经有了效果。节点获悉,过去一年多的实践中,蓝色光标创造了近300个真正的AI 营销案例,AI驱动的收入达到1.08亿。2024年,AI驱动的收入预计会增长5-10亿人民币,实现超常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蓝色光标的“人+AI”的工作模式已经实现100%全员覆盖,总体业务生产效率提升
对话蓝色光标CEO潘飞:生成式AI既是未来,更是现在
avatar节点财经
05-07 17:26

蓝色光标瞄准千亿,AI为何成战略胜负手?

  文 / 崔大宝 当今商业界,人工智能(AI)无疑是不可或缺的话题,更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2023刚一开年,由AI主导的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变革,就以摧枯拉朽之势,推动“AI+”成为后十几年的发展主线,并以AGI底层技术力量,塑新千行百业,改变甚至颠覆现有的竞争格局。 投射到万亿营销市场,从BATH的通用大模型到蓝色光标、分众传媒等的垂直模型、AI创作工具等,“重构”一词都占据绝对“C位”。 这其中,行业“执牛耳者”蓝色光标走在前列,并受益于宏观贝塔和微观阿尔法共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2023年“成绩单”:营业收入526.16亿元,同比增长43.44%,成为国内首家营收站上500亿关口的营销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6.33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CEO潘飞也透露了蓝色光标未来的“千亿蓝图”,即营收突破千亿。 但是,知易行难,航行在日新月异的AI时代,蓝色光标仍有几个问题要回答: 1、营收破500亿后,千亿目标如何实现? 2、如何用AI构建新的成长引擎? 3、All In AI到底能给蓝色光标带来什么? 01 目标:千亿营收靠什么? 无论是百亿,还是千亿,数字都只是表象,重要的是吃透背后的支撑力。 2023年,蓝色光标全案推广服务营收112.82亿元,同比增长73.05%;全案广告代理39.71亿元,同比增长7.55%;出海广告投放营收373.63亿元,同比增长41.69%。 不难看出,蓝色光标的基本盘一如既往地稳健,展现了穿越周期的韧性和弹性。 面向未来,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双轮驱动,为蓝色光标持续向上生长供给能量。 国内市场,基于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深厚的媒介素养和多渠道,以及“品效销”全链路,不错的ROI表现等,共同加厚蓝色光标的竞争“壁垒”,夯实根基。     这部分就不过多赘述,毕
蓝色光标瞄准千亿,AI为何成战略胜负手?
avatar节点财经
05-07 17:26

蓝色光标瞄准千亿,AI为何成战略胜负手?

  文 / 崔大宝 当今商业界,人工智能(AI)无疑是不可或缺的话题,更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2023刚一开年,由AI主导的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变革,就以摧枯拉朽之势,推动“AI+”成为后十几年的发展主线,并以AGI底层技术力量,塑新千行百业,改变甚至颠覆现有的竞争格局。 投射到万亿营销市场,从BATH的通用大模型到蓝色光标、分众传媒等的垂直模型、AI创作工具等,“重构”一词都占据绝对“C位”。 这其中,行业“执牛耳者”蓝色光标走在前列,并受益于宏观贝塔和微观阿尔法共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2023年“成绩单”:营业收入526.16亿元,同比增长43.44%,成为国内首家营收站上500亿关口的营销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6.33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CEO潘飞也透露了蓝色光标未来的“千亿蓝图”,即营收突破千亿。 但是,知易行难,航行在日新月异的AI时代,蓝色光标仍有几个问题要回答: 1、营收破500亿后,千亿目标如何实现? 2、如何用AI构建新的成长引擎? 3、All In AI到底能给蓝色光标带来什么? 01 目标:千亿营收靠什么? 无论是百亿,还是千亿,数字都只是表象,重要的是吃透背后的支撑力。 2023年,蓝色光标全案推广服务营收112.82亿元,同比增长73.05%;全案广告代理39.71亿元,同比增长7.55%;出海广告投放营收373.63亿元,同比增长41.69%。 不难看出,蓝色光标的基本盘一如既往地稳健,展现了穿越周期的韧性和弹性。 面向未来,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双轮驱动,为蓝色光标持续向上生长供给能量。 国内市场,基于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深厚的媒介素养和多渠道,以及“品效销”全链路,不错的ROI表现等,共同加厚蓝色光标的竞争“壁垒”,夯实根基。     这部分就不过多赘述,毕
蓝色光标瞄准千亿,AI为何成战略胜负手?
avatar节点财经
05-07 10:51

袁清茂掌舵汾酒两年,交出300亿成绩单

文 / 九才 在复兴山西汾酒的道路上,袁清茂迈上了极为重要的一级台阶。 近日,山西汾酒发布2023年报,去年全年其总营收为319.28亿元,同比增长21.8%;归母净利润为104.38亿元,同比增长28.93%。 关于2023年,袁清茂曾将其定位为“汾酒复兴纲领元年、杏花村汾酒特色专业镇元年、大清香时代元年”,寄予厚望。从成绩看,山西汾酒成功突破了300亿营收和100亿利润的双重门槛,已正式进入白酒“三百亿营收俱乐部”,且超20%的增长势头最为强劲。 众所周知,白酒行业近年来正处于调整期,头部效应越发明显。和山西汾酒一同突破300亿营收的,还有洋河股份和泸州老窖。但在资本市场眼中,三者却有着明显的差别。截至4月30日收盘,山西汾酒市值为3200亿元,洋河股份为1432亿元,泸州老窖为2739亿元。     在同处行业调整期的当下,山西汾酒为什么会被如此青睐?我们就从最新发布的财报谈起。 01 中高端发力,产品结构成亮点  白酒行业,得高端者得天下。 对此,袁清茂有着清醒的认识,且把产品高端化提升到了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中高端价位带的占位,就是我们必须强起来、立起来的发展线,是让不得、退不得的生存线,是不能丢、也丢不起的阵地线。” 从最新的年报看,他对中高端产品的重视取得了应有的成绩。 年报显示,2023年山西汾酒中高价酒类实现营收232.03亿元,同比增加22.56%,增长幅度超过了公司整体营收增幅。而且,中高价酒类毛利率同比增长0.11个百分点。 可以说,中高端产品已经成为山西汾酒高速增长的火车头。而且,通过渠道的精细化管理和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青花系列表现尤为突出,销售占比高达46%,实现销售额约146.74亿元,同比增长约46%,其中,百亿大单品已然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长引擎。     节点财经认
袁清茂掌舵汾酒两年,交出300亿成绩单
avatar节点财经
05-07 10:51

袁清茂掌舵汾酒两年,交出300亿成绩单

文 / 九才 在复兴山西汾酒的道路上,袁清茂迈上了极为重要的一级台阶。 近日,山西汾酒发布2023年报,去年全年其总营收为319.28亿元,同比增长21.8%;归母净利润为104.38亿元,同比增长28.93%。 关于2023年,袁清茂曾将其定位为“汾酒复兴纲领元年、杏花村汾酒特色专业镇元年、大清香时代元年”,寄予厚望。从成绩看,山西汾酒成功突破了300亿营收和100亿利润的双重门槛,已正式进入白酒“三百亿营收俱乐部”,且超20%的增长势头最为强劲。 众所周知,白酒行业近年来正处于调整期,头部效应越发明显。和山西汾酒一同突破300亿营收的,还有洋河股份和泸州老窖。但在资本市场眼中,三者却有着明显的差别。截至4月30日收盘,山西汾酒市值为3200亿元,洋河股份为1432亿元,泸州老窖为2739亿元。     在同处行业调整期的当下,山西汾酒为什么会被如此青睐?我们就从最新发布的财报谈起。 01 中高端发力,产品结构成亮点  白酒行业,得高端者得天下。 对此,袁清茂有着清醒的认识,且把产品高端化提升到了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中高端价位带的占位,就是我们必须强起来、立起来的发展线,是让不得、退不得的生存线,是不能丢、也丢不起的阵地线。” 从最新的年报看,他对中高端产品的重视取得了应有的成绩。 年报显示,2023年山西汾酒中高价酒类实现营收232.03亿元,同比增加22.56%,增长幅度超过了公司整体营收增幅。而且,中高价酒类毛利率同比增长0.11个百分点。 可以说,中高端产品已经成为山西汾酒高速增长的火车头。而且,通过渠道的精细化管理和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青花系列表现尤为突出,销售占比高达46%,实现销售额约146.74亿元,同比增长约46%,其中,百亿大单品已然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长引擎。     节点财经认
袁清茂掌舵汾酒两年,交出300亿成绩单
avatar节点财经
05-06 21:56

零食行业向「五减」进化,产品力驱动品牌穿越周期

  文 / 六金 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东大会刚刚结束,市场本来很期待在这场“投资界的春晚”里,巴菲特能为前沿科技消费做一些“背书”,结果老爷子对新能源、AI、自动驾驶等趋势直呼“看不懂”,巴菲特坚持道,还是会长期把目光放在可口可乐等公司的身上。 其实也不难理解,巴菲特在消费行业的投资,一直以来都偏向刚需的、在行业中有竞争确定性的消费品牌,例如巴菲特每年股东会时疯狂带货的喜诗糖果,还有DQ、亨氏等经典案例。 视角回到国内,巴菲特的逻辑,同样适用于目前处于消费升级换挡中的行业。例如食品行业中发展最确定、覆盖最广的品类——零食行业,最近进入了新周期。 传统零食品类下滑、零食量贩店低价冲击、消费者的“既要好吃又要健康还要便宜”的需求…… 在这个拐点下,零食赛道的玩家们需要直面几个挑战: 1.当价格内卷,零食品牌如何应对? 2.零食品牌破局同质化,如何为消费者提供价值感? 3.消费风向变了,零食行业进化方向在哪里? 01 降价不降质,零食品牌开始“上攻” 多家机构的调研都显示,零食行业由快速增量市场近年来转向微增市场。市场潜力巨大但增速放缓、玩家增多,多方挑战下,零食行业新周期里争夺消费者的杀手锏,变了。 从刚刚过去的财报季中,就不难看出,零食头部品牌们都在经历或者刚刚经历过自己的“周期底”。 想要走出周期,零食品牌正在性价比、品质之间寻找到一个最大平衡,把价格空间让给消费者、把品质要求留给自己。 去年,良品铺子率先在零食品牌中提出了“降价不降质”,旗下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达45%。但不同于量贩渠道的“价格战”,良品铺子降价的核心是“质价比”。 例如调价后的夏威夷果、松子、巴旦木等坚果产品降价幅度最高达40%;112克轻甜芒果干的价格也从16.9元降到8.9元;还有香卤铁蛋、酥脆薄饼等过亿单品,其供应商都在良品铺子指导下,通过优化生产设备、提升包装工艺等方式一
零食行业向「五减」进化,产品力驱动品牌穿越周期
avatar节点财经
05-06 21:56

零食行业向「五减」进化,产品力驱动品牌穿越周期

  文 / 六金 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东大会刚刚结束,市场本来很期待在这场“投资界的春晚”里,巴菲特能为前沿科技消费做一些“背书”,结果老爷子对新能源、AI、自动驾驶等趋势直呼“看不懂”,巴菲特坚持道,还是会长期把目光放在可口可乐等公司的身上。 其实也不难理解,巴菲特在消费行业的投资,一直以来都偏向刚需的、在行业中有竞争确定性的消费品牌,例如巴菲特每年股东会时疯狂带货的喜诗糖果,还有DQ、亨氏等经典案例。 视角回到国内,巴菲特的逻辑,同样适用于目前处于消费升级换挡中的行业。例如食品行业中发展最确定、覆盖最广的品类——零食行业,最近进入了新周期。 传统零食品类下滑、零食量贩店低价冲击、消费者的“既要好吃又要健康还要便宜”的需求…… 在这个拐点下,零食赛道的玩家们需要直面几个挑战: 1.当价格内卷,零食品牌如何应对? 2.零食品牌破局同质化,如何为消费者提供价值感? 3.消费风向变了,零食行业进化方向在哪里? 01 降价不降质,零食品牌开始“上攻” 多家机构的调研都显示,零食行业由快速增量市场近年来转向微增市场。市场潜力巨大但增速放缓、玩家增多,多方挑战下,零食行业新周期里争夺消费者的杀手锏,变了。 从刚刚过去的财报季中,就不难看出,零食头部品牌们都在经历或者刚刚经历过自己的“周期底”。 想要走出周期,零食品牌正在性价比、品质之间寻找到一个最大平衡,把价格空间让给消费者、把品质要求留给自己。 去年,良品铺子率先在零食品牌中提出了“降价不降质”,旗下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达45%。但不同于量贩渠道的“价格战”,良品铺子降价的核心是“质价比”。 例如调价后的夏威夷果、松子、巴旦木等坚果产品降价幅度最高达40%;112克轻甜芒果干的价格也从16.9元降到8.9元;还有香卤铁蛋、酥脆薄饼等过亿单品,其供应商都在良品铺子指导下,通过优化生产设备、提升包装工艺等方式一
零食行业向「五减」进化,产品力驱动品牌穿越周期

美的瞄准港股,战略选择,志在必得?

  港交所近年来的最大IPO可能要来了。 4月29日,美的集团在继去年10月24日后,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H股发行不超过10%的股份,继续冲刺A+H股两地上市,联系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美银证券。 截至4月30日收盘,美的在A股的总市值为4867亿元人民币。如果能够成功登陆港股,美的集团将实现“A+H”两地上市。而以其现在的市值,也将创下近年来的港股IPO记录。   其实,节点财经发现,如果从账面上观察,美的集团并不缺钱。截至2023年年末,其持有的货币资金余额约为816.74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达16.80%。而公司短期借款余额约为88.1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为144.58亿元。 不难发现,美的目前的现金流非常充裕。所以,美的瞄准港股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融资款,而是有更大的目标。那这个目标是什么呢? 1、资本运作高手的战略选择 还是先来看美的集团的招股书怎么说。据公告称,此次美的集团的上市募资主要将用于全球科技研发、智能制造体系的持续建设及供应链管理的升级、完善全球销售渠道和网络,提高自有品牌的海外销售以及用于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用一句话总结美的上市的主要目的,赴港上市,就是为了推进美的集团的海外业务发展,加快全球化布局。 近年来,加强海外业务发展一直是美的的核心战略之一。而利用资本运作实现海外业务扩张,则是美的推进这一战略的核心方法。   从2016年开始,美的集团先后收购了日本东芝家电业务、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CLIVET、美国著名吸尘器企业EUREKA以及机器人制造商德国(KUKA)库卡集团,资本运作已非常有经验。 就在不久前,4月18日,美的集团再次出手,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瑞士建筑供应商Arbonia AG决定接受美的子公司Midea Electronics Dutch B.V.对其气候部门的收购要约,交易作价7
美的瞄准港股,战略选择,志在必得?

金种子酒,背靠华润,寻找“赚钱密码”

  众所周知,白酒企业很赚钱,几乎碾压绝大部分行业,平均毛利率能够超过50%。而很多酒企如“茅五泸”等知名品牌,赚钱能力更是惊人。似乎,做白酒生意,想不赚钱都难。 但事实并非如此,就像再好的学校也难免有“学渣”,并非所有的酒企都有那么强的盈利能力,甚至有的酒企可以连续多年亏损,让很多人直呼看不懂。比如,已连续三年亏损的金种子酒。 好在,现在的金种子酒似乎终于看到了扭亏为盈的希望。 4月29日,金种子酒发布了2023年财报,实现营收14.69亿元,同比增长23.92%;归母净利润为-2206.9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16505.24万元,扣非净利润为-5760.6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14818.6万元。 虽然仍在亏钱,但同期金种子酒还披露了2024年一季度财报,总营收为4.19亿,归母净利润为1764万元,同比增长142.87%。 连亏三年的金种子酒,终于找到自己的“赚钱密码”了吗? 1、为什么一直亏?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看看金种子酒为什么三年来一直在亏钱。 其实,隶属“徽酒”的金种子酒虽然名气不如一线品牌,但早在1998年8月就已经在上交所上市,企业的历史底蕴并不差。其拥有“金种子”和“醉三秋”两个中国驰名商标。   在上市之初的十几年,正是白酒行业所谓的“黄金十年”,金种子酒发展的还不错。从2007年到2012年,其营收从7.88亿元增长至22.94亿元,净利润达到5.61亿元,进入“徽酒”第一梯队。 但是,随着2012年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金种子酒的业绩开始逐渐下滑。从2013年开始,金种子酒的营收开始连续出现负增长。到了2019年,金种子酒的营收为9.14亿元,净利润为-2.04亿元。这样的成绩让它成为当年18家白酒上市公司中唯一亏损的企业。 节点财经认为,金种子酒之所以在这一时期成为上市酒企的“显眼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错
金种子酒,背靠华润,寻找“赚钱密码”

年报发布后,杉杉股份进入关键期

如果要在A股做一份转型最成功企业排行榜,杉杉股份应该榜上有名。这家本来依靠“不要太潇洒”而成名的传统服装龙头,现在已成为新能源行业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当然,这并不代表杉杉股份就没有烦恼。抛开曾闹得沸沸扬扬的遗产风波不谈,刚发布的年报业绩就有些不妙,这也是90后董事长郑驹的首份年报。   (图源:企业公众号) 杉杉股份2023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营收为190.70亿元,同比下降12.13%;归母净利润7.65亿元,同比下降71.56%。今年一季度业绩仍在继续下滑,营收约为37.52亿元,同比下降15.67%;净亏损7328.18万元。 对于亏损,节点财经总结杉杉股份给出的理由:内部环境上,锂电池行业去库存,供需关系阶段性失衡、产品价格下滑等;内部环境上,公司“加速剥离非核心业务和低效资产,非核心业务亏损以及对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如此,但在内外两大原因的背后,杉杉股份什么时候可以扭转当前的局面,对投资者来说或许更有价值。 1、负极材料,供大于求 左手锂电负极材料,右手面板光电材料,这是杉杉股份的两大主营业务。根据2023年财报显示,负极材料、偏光片两大主业营收占比分别为38.1%、53.99%,合计占比超过公司总营收的九成。 所以,杉杉股份的未来发展怎么样,主要就是看这两大板块的表现。我们先来看负极材料。 杉杉股份深耕这个板块已经超过二十年。1999年,其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锂离子负极材料研发和生产企业杉杉科技;2003年又成立杉杉能源,进入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   2023年,杉杉股份的负极材料市占率占比为19%,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市占率蝉联全球第一。 负极材料是新能源汽车中锂电产业链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杉杉股份的多年付出也得到了回报。但是,随着行业的火热,资本自然也大量涌入,随之带来了产能扩张。而熟悉商
年报发布后,杉杉股份进入关键期

消费升温,分众先知

文 / 八真 2024年甫一开年,电影“春节档”即以刷新历史的火爆数据震撼市场:80.23亿元总票房、1.63亿总观影人次、393.7万总场次,均创下历史新高。这些数据,不仅代表着产业本身的繁荣与滚烫,更呈现出观众喷薄而出的消费热情。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2023年消费情绪的延亘与诠释,并给2024年博得好彩头。 大河水满小河溢。回顾过去一年,消费回暖的迹象映射在各个行业,也体现于作为经济晴雨表和风向标的分众传媒业绩上:2023年,分众营收119.04亿元,同比增长26.3%。 在节点财经看来,透视分众的财报,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宏观与微观的“窗口”。 01 消费升温分众先知  消费确实在升温中。 2023年我国GDP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2%。 普通人的体感更加明显。某饮料品牌的经销商告诉节点财经:“消费真的旺起来了,以前一天出货八、九十箱,现在一天出货三、四百箱。”店小二忙前忙后,直呼“搬不过来,根本搬不过来。”     与日消品一并成为消费“显眼包”的还有大健康和众多大牌优替类产品。前者因为大众保健观念深化,井喷式释放;后者因为更加契合时代的“心价比”,受到消费者欢迎。 更为直观的佐证是,2023年饮料类零售额增长3.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2.9%,化妆品类增长5.1%,中西药品类增长5.1%…… 由于广告行业的景气度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当大盘热起来的时候,它的触感最为前沿,也最为深刻。 根据CTR媒介智讯监测,2023年广告市场花费同比上涨6.0%,其中,电梯电视、电梯海报和影院视频广告均录得双位数增长。 遵循商业规律,每一次历史性的拐点或每一波的复苏浪潮,行业“执牛耳者”往往能基于前瞻洞察和充分准备,牢牢把
消费升温,分众先知

茅台ESG:A股老大当起「新学生」

文 / 九才 4月29日晚,茅台正式官宣换帅,张德芹被推荐为新任董事长,丁雄军卸任。 2021年8月至今,丁雄军接任董事长已近三年。在节点财经看来,他任期内最有开创性的一件事,就是推进了茅台的ESG(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 2021年7月,丁雄军上任前一个月,国际权威指数机构MSCI下调了茅台的ESG评级,当时白酒老大跌落到了最低一档的CCC级,成为全球市值排名前20的公司中,MSCI-ESG评级中最差的一家。作为A股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在当时,茅台的这个成绩属实有点尴尬。 随后,茅台发布了史上首份ESG报告。    不久前的4月3日,茅台发布《2023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也是丁雄军主政下的茅台第三份ESG报告,发展状态已得到明显改善。 近年来,ESG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词汇,ESG的强制披露时代也已到来。那么,丁雄军主政3年中,茅台在ESG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又还有哪些问题呢?我们可以先从白酒行业的ESG评价开始分析。 01 ESG评级,为什么必须做? 目前,在强制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名单中的酒企一共有11家,分别是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贡酒、水井坊、今世缘、口子窖、青岛啤酒和重庆啤酒等。    其实,在强制披露要求发布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发布了与ESG相关的报告。以茅台来说,自2009年开始就已经连续多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但是,问题在于报告中的议题偏重国内的乡村振兴、产业扶贫、公益捐赠等,更像是“好人好事故事集”,并非国际ESG评级的得分点。 这是茅台被评低分的原因之一,而大多数的中国酒企评分都不高,普遍低于国际同行。以MSCI ESG评级为例,截至今年2月28日,国内白酒企业评级均在B及B以下,有5家为最低的CCC级。 从投资价值的角度来看,在ESG投资的叙事中,烟草、酒精等行业本身
茅台ESG:A股老大当起「新学生」

透视财报,华大智造的「击球区」出现了吗?

文 / 七公 每年4月底,都是上市公司密集披露年报期。 4月25日,基因测序仪龙头华大智造(MGI)公布2023年业绩,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均有所下滑,也因此受到一些质疑。 其实,站在财务的角度,营收或利润的增减都只是表象的泛泛结果,是报表呈现的暂时性、过去时态的数据。 对市场来说,重要的是穿透肌理,真正洞悉它背后的东西,比如为何“赚少了”?基本盘有无动摇?未来的成长性怎么样?尤其还要关注高科技企业的“灵魂”—知识产权。 01  基本盘怎么样? 因为众所周知的缘由,华大智造的业绩在2020-2022年显著抬升。故而,近一年的增长速度与此前相比确实相差较大,市场进而出现了部分对公司2023年及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不及预期”的评价。 在节点财经看来,这有失公允。毕竟,短期利好不能左右长期趋势判断。 要判断华大智造的长期趋势,首先还得从基本盘说起,即基因测序仪业务。 2023年,华大智造的基因测序仪业务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速超30%,达到22.91亿元,总营收占比达78.7%。 高增主要来自两股力量的驱动:新增装机854台,同比增长41.39%,拉动仪器设备收入至8.98亿元;配套试剂耗材录得收入13.54亿元亿元,同比增长38.31%,占基因测序仪业务收入的比重接近60%。 值得注意的是,华大智造试剂耗材占比从2019年的23.71%提升至2020年的59.51%,其后便一直稳定在60%左右,对比国际基因测序设备巨头illumina(因美纳)约60-70%的水平,双方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 不难洞悉,华大智造在提供测序仪的同时,正通过耗材产生源源不断的增值收益,加速其向“卖铲人”转变,类似英伟达、高通、博世在产业链扮演的角色。 这就好比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收入蓄水池,基因测序仪器带动相关耗材齐头并进,两个进水口不停给华大智造“供水”。 而就刚刚结束的2024年第一季
透视财报,华大智造的「击球区」出现了吗?

透视财报,华大智造的「击球区」出现了吗?

文 / 七公 每年4月底,都是上市公司密集披露年报期。 4月25日,基因测序仪龙头华大智造(MGI)公布2023年业绩,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均有所下滑,也因此受到一些质疑。 其实,站在财务的角度,营收或利润的增减都只是表象的泛泛结果,是报表呈现的暂时性、过去时态的数据。 对市场来说,重要的是穿透肌理,真正洞悉它背后的东西,比如为何“赚少了”?基本盘有无动摇?未来的成长性怎么样?尤其还要关注高科技企业的“灵魂”—知识产权。 01  基本盘怎么样? 因为众所周知的缘由,华大智造的业绩在2020-2022年显著抬升。故而,近一年的增长速度与此前相比确实相差较大,市场进而出现了部分对公司2023年及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不及预期”的评价。 在节点财经看来,这有失公允。毕竟,短期利好不能左右长期趋势判断。 要判断华大智造的长期趋势,首先还得从基本盘说起,即基因测序仪业务。 2023年,华大智造的基因测序仪业务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速超30%,达到22.91亿元,总营收占比达78.7%。 高增主要来自两股力量的驱动:新增装机854台,同比增长41.39%,拉动仪器设备收入至8.98亿元;配套试剂耗材录得收入13.54亿元亿元,同比增长38.31%,占基因测序仪业务收入的比重接近60%。 值得注意的是,华大智造试剂耗材占比从2019年的23.71%提升至2020年的59.51%,其后便一直稳定在60%左右,对比国际基因测序设备巨头illumina(因美纳)约60-70%的水平,双方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 不难洞悉,华大智造在提供测序仪的同时,正通过耗材产生源源不断的增值收益,加速其向“卖铲人”转变,类似英伟达、高通、博世在产业链扮演的角色。 这就好比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收入蓄水池,基因测序仪器带动相关耗材齐头并进,两个进水口不停给华大智造“供水”。 而就刚刚结束的2024年第一季
透视财报,华大智造的「击球区」出现了吗?

德物资本丁柏然:中国软件的冰与火|节点之友

文 / 德物资本创始合伙人丁柏然 上周应节点财经的邀请,让我就中国的软件业的发展做一篇专栏,作为一个十多年经验的一级市场投资人,谈起软件业真的是一声叹息。 虽然谈不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是,我们的确需要认清一个现实,那就是在整个toB软件赛道上想获得类似过去toC互联网业务这样的超级回报,在现阶段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对软件赛道更实际的期待也许应该是保持持续的成长和相对稳定可预期的回报。 在半月前,我在网上看到两件相关的事件,一个是在我关注的微信讨论群里,有一个海归公开提问,希望大家推荐一款国内做的好的CRM产品,他的原话是:“我刚考察了一家深圳公司,产品还不错但是报价什么鬼?买2年送1年,买3年送2年。搞得像美容美发店卖卡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跑路,不敢用”。底下有一条留言,道出了整个行业的无奈,“你在硅谷呆久了不知道国内软件SaaS是多么卑微和内卷”。另一个是网上有知名的分析师同期发了一条短视频,标题是“在中国做toB生意毫无尊严可言”,视频从谈国内头部云服务厂商最近的降价开始,吐槽国内云服务这样的软件业务都开始直播卖货打折,这种过往只有卖洗发水和卖过季衣服才会搞的类似活动,说明中国的toB软件公司的客户第一没有付费能力,第二没有付费意愿。虽然网上也有吐槽这次降价是雷声大雨点小,核心的营收占比高的模块降价非常有限,但是我相信如果市场特别好,云厂商必然不会选择在这个时点进行降价促销。 01 中国的toB软件公司到底是怎么了? 为什么本土软件公司的发展普遍赶不上国外同行?国内市场上的软件上市公司普遍都规模较小,盈利能力有限。最近两年国内很多行业内的人士都有大量相关分析,很多核心要点其实基本都被说到。 我依然记得2013年-2014年我刚开始研究软件和SaaS赛道不久,发现国内SaaS领域的对比国外有巨大差距,感叹国内的下一个大的机会必然出现在软件SaaS相关领域,当时看到硅
德物资本丁柏然:中国软件的冰与火|节点之友

拆解科大讯飞年报,寻找大模型落地范式

  文 / 六金 投入大模型一年之后,科大讯飞交出了首份成绩单。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96.50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88.20亿元增长4.41%;归母净利润为6.5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5.61亿元增长17.12%。 在星火大模型的加持下,科大讯飞的很多业务都开始和模型实力挂钩,给了市场不少惊喜,不仅如此,在免费的软件应用端,也获得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 根据七麦数据,截至讯飞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当日,安卓平台讯飞星火APP累计下载量位居第二名,仅次于豆包。  01 星火大模型的落地,业务结构进入新车道   在财报发布后,中银国际、平安证券、浙商证券等多家机构均给出了科大讯飞增持评级,机构们不约而同地以大模型落地为题,可见星火大模型的应用落地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首先,在讯飞星火大模型加持下,去年,科大讯飞C端硬件GMV增长超84%,开放平台收入增速超40%。总体来看,科大讯飞的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贡献营收61.9亿元,同比增长33.4%,成为了第一大占比的业务。 市场数据显示,搭载讯飞星火的讯飞智能办公本、讯飞听见、讯飞智能录音笔等产品让智慧办公迈入全新阶段,例如科大讯飞X3系列办公本的全渠道销量同比上代产品提升50%以上;在618和双11的时候,硬件销售额同比增长125%和126%;在海外市场方面,讯飞翻译机在日韩、欧洲、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地区上市,销量同比2022年增长超200%。 C端业务扩大、G端业务收窄,这种业务模式的调整,提高了科大讯飞的财务安全性。 财报显示,科大讯飞2023年的经营性现金流为3.5亿元,其中第四季度单季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超过15亿元,为日常经营的良性发展增添健康砝码。在行业资金压力相对较大的每年第一季度,2024年一季度的经营性现金流比去年同期增加2.84亿,销售回款43.6亿
拆解科大讯飞年报,寻找大模型落地范式

拆解科大讯飞年报,寻找大模型落地范式

  文 / 六金 投入大模型一年之后,科大讯飞交出了首份成绩单。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96.50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88.20亿元增长4.41%;归母净利润为6.5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5.61亿元增长17.12%。 在星火大模型的加持下,科大讯飞的很多业务都开始和模型实力挂钩,给了市场不少惊喜,不仅如此,在免费的软件应用端,也获得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 根据七麦数据,截至讯飞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当日,安卓平台讯飞星火APP累计下载量位居第二名,仅次于豆包。  01 星火大模型的落地,业务结构进入新车道   在财报发布后,中银国际、平安证券、浙商证券等多家机构均给出了科大讯飞增持评级,机构们不约而同地以大模型落地为题,可见星火大模型的应用落地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首先,在讯飞星火大模型加持下,去年,科大讯飞C端硬件GMV增长超84%,开放平台收入增速超40%。总体来看,科大讯飞的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贡献营收61.9亿元,同比增长33.4%,成为了第一大占比的业务。 市场数据显示,搭载讯飞星火的讯飞智能办公本、讯飞听见、讯飞智能录音笔等产品让智慧办公迈入全新阶段,例如科大讯飞X3系列办公本的全渠道销量同比上代产品提升50%以上;在618和双11的时候,硬件销售额同比增长125%和126%;在海外市场方面,讯飞翻译机在日韩、欧洲、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地区上市,销量同比2022年增长超200%。 C端业务扩大、G端业务收窄,这种业务模式的调整,提高了科大讯飞的财务安全性。 财报显示,科大讯飞2023年的经营性现金流为3.5亿元,其中第四季度单季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超过15亿元,为日常经营的良性发展增添健康砝码。在行业资金压力相对较大的每年第一季度,2024年一季度的经营性现金流比去年同期增加2.84亿,销售回款43.6亿
拆解科大讯飞年报,寻找大模型落地范式

华为Pura70系列,追逐影像的纯粹之美

文 / 道哥 不开发布会直接开卖,线上一分钟售罄,线下多家店面排起长队,能创造出这一盛况的手机品牌只有一个,华为。 去年的Meta60系列已经让市场领教了华为的魅力,这一次的华为Pura 70系列,作为华为P系列重磅焕新的新作,同样带给了所有人以震撼。 要说哪一个手机产品系列最懂影像美学,华为P系列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回归过往,华为P系列的每一次迭代升级,都能够为手机影像带来一次震动。这一次全新新升级的华为Pura 70系列,则是过往十二年华为P系列积累势能的全面爆发。 01 从P到Pura,突破无止境 其实,在华为手机的产品系列中,华为P系列最开始的技术主攻方向并非影像。 过去十二年,这个系列一直在突破自己的边界。 2012年,第一代华为P系列手机华为Ascend P1发布。 彼时,华为手机还分为四个系列:D、P、G、Y,其分别对应钻石、铂金、黄金、年轻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代表了旗舰、高端、中端、入门四种定位。此后,D被Mate取代,G改为Nova,Y改为畅享。只有P系列一直延续至今,最终在这一次升级为Pura70系列。 伟大的产品,必须具有一脉相承的品质追求。华为P系列推出时的定位,就是冲击高端手机市场。 高端,就是突破,就是极致。而对于手机产品来说,还要求产品必须由内而外散发出卓尔不群的气质。 华为P系列的首款产品是Ascend P1,纤薄美观的外形一经推出,就奠定了产品的审美基调。此后,不论P系列不断迭代,优雅有质感的设计一直是其主要标签。 长期以来,在华为手机的设计语言中,产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功能性需求,更承载了每一位用户对于个性化审美和自我表达的追求。所以,P系列在诞生之初,就奠定了其在美学上的基调。 但是,华为P系列对外观美的追求只是开始,用极致的技术捕捉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和最温暖的瞬间,是更有意义的突破。 2016年,承接华为P8在夜景上的突破,
华为Pura70系列,追逐影像的纯粹之美

华为Pura70系列,追逐影像的纯粹之美

文 / 道哥 不开发布会直接开卖,线上一分钟售罄,线下多家店面排起长队,能创造出这一盛况的手机品牌只有一个,华为。 去年的Meta60系列已经让市场领教了华为的魅力,这一次的华为Pura 70系列,作为华为P系列重磅焕新的新作,同样带给了所有人以震撼。 要说哪一个手机产品系列最懂影像美学,华为P系列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回归过往,华为P系列的每一次迭代升级,都能够为手机影像带来一次震动。这一次全新新升级的华为Pura 70系列,则是过往十二年华为P系列积累势能的全面爆发。 01 从P到Pura,突破无止境 其实,在华为手机的产品系列中,华为P系列最开始的技术主攻方向并非影像。 过去十二年,这个系列一直在突破自己的边界。 2012年,第一代华为P系列手机华为Ascend P1发布。 彼时,华为手机还分为四个系列:D、P、G、Y,其分别对应钻石、铂金、黄金、年轻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代表了旗舰、高端、中端、入门四种定位。此后,D被Mate取代,G改为Nova,Y改为畅享。只有P系列一直延续至今,最终在这一次升级为Pura70系列。 伟大的产品,必须具有一脉相承的品质追求。华为P系列推出时的定位,就是冲击高端手机市场。 高端,就是突破,就是极致。而对于手机产品来说,还要求产品必须由内而外散发出卓尔不群的气质。 华为P系列的首款产品是Ascend P1,纤薄美观的外形一经推出,就奠定了产品的审美基调。此后,不论P系列不断迭代,优雅有质感的设计一直是其主要标签。 长期以来,在华为手机的设计语言中,产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功能性需求,更承载了每一位用户对于个性化审美和自我表达的追求。所以,P系列在诞生之初,就奠定了其在美学上的基调。 但是,华为P系列对外观美的追求只是开始,用极致的技术捕捉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和最温暖的瞬间,是更有意义的突破。 2016年,承接华为P8在夜景上的突破,
华为Pura70系列,追逐影像的纯粹之美

三年开出2000+店,腾讯、字节、顺为抢着投的柠檬茶到底什么味?

文 / 崔大宝 过去一年,“加盟”毫无疑问是社会的关键热词之一。 最直观的莫过于,喜茶、奈雪的茶等最早一批定位高端的茶饮品牌,也纷纷放下身段迈向加盟提速时代,喜茶门店单在2023年净增就超2300家;同时隔壁咖啡赛道也没闲着,2023年6月,直营+联营两条腿走路的瑞幸破万店,借鉴联营思路的库迪通过“全加盟”、“补贴加倍”,如今全国门店破6500家。 和明显有着开店规模天花板的直营相比,加盟通过分担租金和人力成本,大举提升了品牌的拓店速度。也有一批通过加盟模式放大规模的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等一批新潮茶饮企业,正在排队登陆港交所资本市场。 然而,随着连锁餐饮加盟市场不断壮大,加速闭店的亦不在少数,甚至一些明星餐饮项目要么经营不善,要么进入战略调整。  在资本又偏爱茶饮的背景下,节点财经注意到一个现制柠檬茶品牌柠季——成立刚满三周年,目前门店数突破2000家,计划2024年门店数突破4000家。 (柠季北京合生汇店开业当天盛况) 从柠季创始合伙人汪洁的过往对话中,节点财经发现,柠季把自身定位于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服务型公司,投入上亿资金,重金搭建供应链和数智化等企业中后台能力为加盟商赋能。 值得一提的是,柠季实现高速扩张的同时还确保加盟门店能盈利,其闭店率创行业新低。柠季究竟如何做到的? 背后有哪些逻辑可循? 是否有一套对连锁加盟行业有所借鉴参考的加盟标准?  01 门店盈利,是连锁品牌成功的标志  “挣钱不加盟,加盟不挣钱”,早已成为连锁餐饮业的一句调侃。 原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很简单:如果品牌能赚钱,为什么要分给加盟商做?如果品牌不赚钱,放开加盟谁又会做? 这一分析不无道理。 一方面,由于加盟门店多数是自雇员工,一旦在产品制作、门店服务上动作不标准,会影响品牌口碑、调性甚至是市场定位,2022年以前资本更青睐给直营品牌估值,也多是因为直营的产品创
三年开出2000+店,腾讯、字节、顺为抢着投的柠檬茶到底什么味?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