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响
深响
个人简介:全球视野,价值视角。
IP属地:未知
5关注
3199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深响
04-23 18:42

重新理解「营销技术」:如何演进?如何变革?

©️深响原创 · 作者|吕玥 营销人很慌。 自动化、模型预测、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生成式定向、AI……这些专属于科技领域的陌生名词,早已充斥在营销行业中。习惯于以艺术家思维想创意、写文案的营销人们,根本还没理解“是什么”,就得跟着热潮把新技术“用起来”,营销复杂度似乎在直线飙升。 不仅如此,当OpenAI的CEO Sam Altman讲出“AI将能完成营销人员、策略规划人员和创意专业人员95%的工作”时,营销人的生存也变得岌岌可危。你反复修改才能做出一张海报,现在只要输入一句话AI就能生成一大批素材,这种“恐怖”速度面前,任谁都难逃危机感。 营销已成为不折不扣的“技术活儿”。 空前狂热的技术浪潮,和认知行动都还没完全跟上的人们,形成了鲜明对比。兴奋、未知、犹豫、挑战,我们想要跳出这多重情绪,聚焦于最为核心的议题—— 人人都在讲技术变革,技术究竟是改变了什么? 技术越来越无所不能,还需要人来做什么? 当我们持续为技术狂热,会不会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技术到底进步在哪儿? 营销行业爱“卷”技术,其实是与生俱来的特点——自从广告从纸媒来到互联网,从早期人工投放广告位,到搜索竞价、信息流广告出现,大家用一套程序化的流程去投放,再到现在尝试融入新的AI技术,每次广告行业的创新升级其实都是技术在推动。 而这一次的特殊之处在于,AI带来的技术进步不是对某个环节、某个角色的改变,而是融入到了营销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 做内容:创意要灵活、实时生成 其实提到做内容,广告主普遍面临着一个“矛盾”局面: 一方面,谁都清楚做创意很难,它依赖个体灵感闪现,很难高频次产出;同时营销创意也和市场洞察、消费趋势理解相关,需要灵感和专业结合,这就更难批量化生产。 而另一方面,现实环境也很残酷。广告系统要求我们必须批量并且快速更新素材,这是一个得根据实时数据反馈而持续行
重新理解「营销技术」:如何演进?如何变革?
avatar深响
04-22 19:52

零门槛用AI画漫画,跨模态内容创作进入next level

©️深响原创 · 作者|何理 AI这把火,烧了一年多。现在,有AI可以帮你写PPT,有的会写歌,有的能帮公司批量生成营销素材,有的擅长“量子速读”提炼长文本。总之,几乎每个月都有AI热点出现。 各种热点背后,有两个事情值得注意: 第一,实践证明,AI落地一定是贴近已有需求,用原先无法想象的效率,完成用户想做或必须做的事;第二,已有的AI应用涉及文本、音频、图像等多种形式,但大多处于分散状态。如果它们能被整合成一个多模态一站式AI应用平台,AI落地会更加广泛。 百度文库是“跨模态+一站式“内容创作的AI原生应用代表。在Create2024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介绍了百度文库的新成果——智能漫画和智能画本功能。李彦宏表示:“百度文库的智能漫画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创作漫画的效率,降低了漫画创作的成本和门槛,可以让更多有想法、有创意的人实现自己的漫画创作梦。” 除了生成漫画和画本,用户还可以在百度文库生成研究报告、PPT、文档、思维导图,还能进行拍图生文等等。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总经理何俊杰表示:“大语言模型重新打开了文库的想象空间,它已经进化为一站式AI内容创作平台。” 创意如何轻盈落地 如何理解百度文库的新成果?我们不妨从直观的体验开始讲起。 如果你爱看漫画和小说,肯定有过这样的时刻——这部漫画剧情太精彩了,可是作者更新好慢,真想替他画下去;作品里这两人CP感好强!好想做二创;这部玄幻小说设定有意思,要是文字能变成漫画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肯定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孩子对故事里的场景和动物有些陌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有对应的绘本就简单多了。 这些需求很普遍,但在以前很难实现。大部分人没接受过绘图、分镜训练,即使能想象出精彩画面,创意也无法落地。但借助百度文库,一切都变得可行。 例如,《周
零门槛用AI画漫画,跨模态内容创作进入next level
avatar深响
04-19

Netflix不在乎会员数了?

©️深响原创 · 作者|祖杨 Netflix成为了“时间的朋友”。 两年前,Netflix(网飞)处于业绩低谷,“迫不得已”向广告业务低头,当时市场上一片质疑声。而两年后的今天,全球订阅用户数连续七个季度正增长,广告计划成了新杠杆,仍然领先其他好莱坞背景的流媒体。 今日早间,Netflix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各项指标均超预期: 实现营收93.7亿美元,同比增长14.8%,超过Netflix预期的92.4亿美元、华尔街分析师预计的92.8亿美元; 经营利润26.33亿美元,同比大增54%,经营利润率28.1%;净利润23.32亿美元,同比增长79%,净利润率24.9%; 每股收益5.28美元,同样超过Netflix预期的4.49美元,华尔街分析师预计的4.54美元; 用户数方面,本季度大增933万,超过华尔街预计的488万,如今全球订阅用户数总共2.696亿。其中广告会员数环比增长65%,保持去年三季度、四季度连续环比增长70%的态势。 而就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此刻,Netflix在财报中表示从明年一季度起将停止报告季度会员数量和ARM(月度平均单会员收入),仅公布用户数达关键里程碑的数据;与此同时,添加年度收入指引(包括年度营业利润率和自由现金流预测以及季度收入、营业收入、净收入和每股收益预测)。 管理层解释这一数据维度的变化是为了把后续经营目标放在盈利能力上,因为定价和计划的细分,单一用户增长和付费情况对业绩的指引效果也有限。 财报发布后股价微微下跌,但整体拉长来看,2024年以来Netflix股价涨幅达25.4%,超过了迪士尼和华纳兄弟。Pivotal Research Group分析师杰弗里·沃达查克(Jeffrey Wlodarczak)直言“Netflix赢得了‘流媒体战争’的胜利”。 2024年Netflix股价走势 更关注“用
Netflix不在乎会员数了?
avatar深响
04-18

为什么快递行业一直在打价格战?

©️深响原创 · 作者|肖卓 快递行业还在打价格战。 2018年,快递价格战打出了寡头格局。本以为战事会就此消停。结果2020年极兔来了,顺丰的丰网也来了,行业价格战惨烈到监管入场。2022年,好不容易缓了口气,结果2023年又开始打,一直打到现在。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3年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320.7亿件,同比增长19.4%。单票收入为9.1元/件,同比下滑4.3%。今年也延续了这样高度紧张的态势。根据东兴证券的统计,在今年1-2月的合计口径下,快递行业同城件单价同比下降8.9%,异地件单价下降14.6%。 快递业本来利润就薄,行业持续降价是出人意料的。业界总是期待行业能走出“以价换量”泥潭,转入比拼效率和服务的新阶段。但事实证明,作为增长和竞争手段的“降价”,依然有着巨大吸引力。 价格战打起来所有人都难受,为什么大家还是乐此不疲?仔细观察本轮价格战,以下几个问题是重点: 和此前的价格战相比,这一轮有何不同? 价格战中,各家快递公司都活得怎么样? 快递行业有可能摆脱价格战吗? 竞争驱动和产能适配 快递业此前的价格战有明确的主线,一是“出清”,一批规模和效率落后的企业被淘汰;二是“搅局”,新玩家极兔靠低价和收购在中国市场狂奔,最终站稳脚跟。 本次价格战,驱动力分别来自「降价抢份额」和「产能适配」。 「降价抢份额」好理解。目前中国快递业仍然处于“多强互不相让”的格局。行业龙头是中通,但中通的市场份额也只是两成出头,其余玩家之间份额差距也基本是个位数。相对均衡的竞争格局、差异化较小的产品和服务,使得快递业比其他行业更容易陷入价格战。 对于份额排名相对靠后的企业,降价是打破平衡的有力手段。这一次,降价最凶猛的是申通和韵达。 数据显示,申通2023年1月的单票收入为2.7元,此后一路下滑,最低时仅为2.10元。2023年全年,申通单票收入为2.
为什么快递行业一直在打价格战?
avatar深响
04-16

Q1剧综招商:“史冠”频出,追投不断

©️深响原创 · 作者|何文 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对于其他行业可能平平无奇,但对于剧集综艺来说,却是一个“史冠频出”“追投不断”的忙碌季节。 《繁花》品质与热度兼具,不仅位列中国全网络平台视频播放量第一,创腾讯视频站内非古装类剧集热度值最高记录,而且获得42家品牌青睐,成为腾讯视频招商史冠,创新了多种品牌营销方式,让人眼前一亮;《南来北往》获得41家品牌认可,成为爱奇艺招商史冠;由杨紫和范丞丞主演的《要久久爱》也拿下了24家品牌成为优酷招商史冠。 趋势已经很清晰了,大剧吸金效果越来越强,像《繁花》这样的孤品级剧集将吸走市场上最多的资源;腰部剧集陷入尴尬,像《乡村爱情16》《喜卷常乐城》,内容不差但缺少顶流级元素,全剧无广裸播的情况无法避免。 随着剧综招商方案的不断活络,验证后再追投的可行性打开,剧综营销将逐步摆脱“押宝式投放”的阴影,在玩法多样性、效果可验性方面持续进步。 药企凶猛,车企疯狂 品牌们在Q1扎堆投放,一方面Q1聚集了元旦、春节、情人节、3.8等关键节点,方便品牌做节点营销,另一方面,春节假期平台集中上新头部项目,品牌可以快准狠投放。今年Q1为剧综买单的品牌中,有向来就大手笔的“老朋友”,也有新兴的投放力量。 医药行业本就是广告领域的大客户,CTR2023年度广告花费行业榜单显示,保健食品、风湿骨病、医疗保健机构、呼吸系统药都品类的花费都同比增长。在今年Q1投放剧综的品牌中,药企依旧遥遥领先。原因不难理解,医药行业对功能效果、对症信息的准确性要求更高,需要用营销做好市场认知,而在当前所有的曝光渠道里,爆款剧综自带“聚光灯”效应,可以最大化聚集观众注意力。 999系是投放频率最高的药企,999感冒灵作为投放主力一口气投了《追风者》《与凤行》《南来北往》《大江大河岁月如歌》在内的22部剧集,植入方式多样,既有剧中道具产品植入,又有后期的创可贴、片头
Q1剧综招商:“史冠”频出,追投不断
avatar深响
04-15

重新理解「价格战」:伤人伤己但欲罢不能

©️深响原创 · 作者|肖卓 价格战硝烟四处弥漫。 云计算市场,阿里云此前全线降价20%,最高降幅达55%。京东云的降价紧随其后,还喊出了“随便降、比到底”口号。近期,阿里云还把价格战打到了海外,产品价格最高降幅达65%。 新能源车行业,雷军在小米汽车发布会后直言行业价格战“把我们搞蒙了”。一年多以来,车企价格战不断升温——蔚来推出最高10亿元油车置换补贴、问界新M7入门版直降2万、理想汽车宣布今年2月上市的L7 Air和L8 Air价格均下调1.8万元、岚图则在3月推出了10亿元置换补贴政策。 与此同时,电商平台比价比不停,“百亿补贴”成标配,营销素材全在强调实惠;咖啡茶饮在“9块9”的漩涡里不断沉沦;快递行业更是苦价格战久矣,然而一看数据,2023年和今年的行业单票收入仍是持续走低。 没有人喜欢价格战,但大家都口是心非。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最近说,公司“没兴趣加入价格战”,但你仍会看到星巴克在加大优惠动作;蔚来主打高端定位,高层强调过“不跟价格战”,但最后还是通过调整权益的方式被裹挟进来。 矛盾的背后,很多事情值得探讨: 价格战打起来所有人都难受,为什么还是常常出现? 公司打价格战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怎么才能赢? 总打价格战,后遗症又是什么? 价格战的四种角色:侵略者、抢跑者、主导者、被动者 人们爱打价格战,是因为它真的管用——小米汽车定价一发布就受到了全网热议;Costco开新店,总会有大量顾客排队采购;瑞幸的九块九、麦当劳的“穷鬼套餐”、早年的双11和618、前几年的直播电商,都是因为用低价吸引用户的成功案例。 在这样的背景下,每家公司都握着“价格”这把枪,他们有的试图在合适的时候扣下扳机,有的被动参与战事。处境的不同,将他们分成了四种角色:侵略者、抢跑者、主导者、被动者。 “侵略者”一般以新玩家的形象出现。他们携大量资金,以低价为武器冲击
重新理解「价格战」:伤人伤己但欲罢不能
avatar深响
04-12

爱奇艺戴莹:成功的类型剧不靠走捷径

©️深响原创 · 作者|祖杨 在分众时代做内容,类型化是一个能快速找准观众的方法,但对创作者来说,“怎么做好类型化内容”并不简单——如果局限在一个类型里讲故事,该怎么避免同质化做出新意?而如果跳出标签、把题材泛化,会不会模糊掉核心受众、因小失大? 前不久收官的《追风者》平衡好了这两点。爱奇艺又为行业提供了一条类型剧创新的路径参考。 从开播到收官《追风者》台网双爆——电视端,央视实时收视指标峰值突破2.66%(来源:酷云数据)。网络端,是爱奇艺2024年首部热度破万、且是有史以来唯一一部破万的年代剧。口碑层面,近十万人打出7.8的豆瓣评分,社交平台上也随处可见各个圈层、各个年龄的人沉迷剧情的帖子,可以说真正打破了类型壁垒、实现全民覆盖。 和常规的年代战争片不同,《追风者》将年代谍战和金融经济相结合,另辟蹊径拍经济在战争中的作用,既创新了视角、又摆脱了同质化。同时把镜头聚焦到小人物,将时代的洪流变迁和小人物的悲欢命运紧密绑定,引发了大众情感共鸣。 任何行业时间长了总会有“套路”,会有从过往经验里找捷径的路径依赖。《追风者》的难得之处在于它摒弃经验主义,用全方位的“新”讲好故事。正如爱奇艺高级副总裁、《追风者》总制片人戴莹所说,年代戏是有天花板的,只有突破“恒定值”,才有可能收到比既有预估更高的回报。 视角创新 国产剧发展了三十多年,爱情、谍战、悬疑、古装等各个题材类型基本都被拍了一遍,当题材的边界很难再拓宽,基于既有的题材类型深耕细作,便成了创新必然要走的一步。 《追风者》就是典型的在成熟赛道里找到创新视角的代表。 戴莹回忆,和《追风者》的合作过程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创作者花了六年的时间孵化,平台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迅速判断并签下项目,她看到剧本的第一眼就被其中的“差异化”和新视角吸引。 乍一看,《追风者》是一部年代谍战剧,讲述1930年代政党争斗、帮派林
爱奇艺戴莹:成功的类型剧不靠走捷径
avatar深响
04-10

微短剧迈入新周期,快手如何「快人半步」

©️深响原创 · 作者|祖杨 你很难想到,微短剧的市场体量已经接近电影行业的七成。202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超500亿,而微短剧市场规模近400亿。从2019年闯入公众视野到2023年井喷式爆发,微短剧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但在新的台阶上,挑战更多了。一方面,微短剧的上新数量越来越快,2023年上线总量超1400部,同比增长率达50%;另一方面,微短剧覆盖的题材也越来越多元,市场和行业对微短剧内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专业人士的不断入局更是直接拉高了短剧的生产门槛,成本也随之飙涨。嘉书科技创始人王小书曾对「深响」透露,2021年刚开始拍微短剧的时候十万块钱就能拍一部,后来翻倍涨到了四五十万,如今已有微短剧成本达到了百万级,按单分钟投入成本计算,和一部中等体量的长剧相当——如此来看,微短剧不再是小生意。 从一个新兴产物发展成一片红海,微短剧正变得越来越“卷”。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市场的价值已经被验证,空间仍然巨大,而“创新”则是新阶段里能脱颖而出的最重要的事。 新的增量:“微短剧+” 这里所说的创新并不单纯指剧本题材多么新鲜、制作多么精美高级、后期多么华丽夸张。毕竟我们需要区分真正的创新和无效内卷,如果只是靠砸钱、砸资源、砸人脉“卷”成本和制作,这样就很容易陷入无意义的内耗,对创新并无益处。而真正的创新是把微短剧放在整个文娱体系中,以产业联动的方式,开辟出全新的增长点。 前不久的网络视听大会上,快手提出的“微短剧+”思路正符合新阶段下创新的底层逻辑。 第一,微短剧与IP结合,从源头提升内容品质。 目前市场上很多微短剧的剧本来源比较“散”,有人在网上发帖求原创剧本,也有人在专业垂类的小说平台密集搜罗热门作品改编,但结果要么质量参差不齐,要么就是过度同质化,观众很容易审美疲劳。 而翻看快手近几年热播的微短剧,不少源自知名IP,来源丰富、质量也有保证。比
微短剧迈入新周期,快手如何「快人半步」
avatar深响
04-09

营销科学很复杂,腾讯广告想用「如翼」另辟蹊径

©️深响原创 · 作者|刘亚澜 这两年,营销人都在讲科学——各种互联网平台都在结合学界的研究,把4P、5R这些经典营销理论内化到自身的商业化产品里;数据洞察服务价值凸显,一些第三方独立数据工具甚至可以单独融资并购。 但就在营销科学被大家奉为新圭臬的同时,一些新问题衍生了出来: 一是对数据精准的过于强调,让广告投放格外依赖人群标签定向,但只盯着有限的人群分类反而把市场做“窄”了。 二是技术在单一场景里内卷,缺少全局最优解。当前信息碎片化、触点大爆炸,营销资源也五花八门,品牌资产散落各地、各种转化链路阡陌纵横,反而导致选择太多、思路混乱。 三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一些广告主向我直言,营销科学虽然理论上头头是道,但落到实际操作中却很难统一策略层和执行层。策略层期待营销科学发挥作用,执行层却明显KPI导向,缺乏耐心。 四是实时性不足。很多营销人把营销科学等同于简单的“数据看板”“汇报ppt”,忽略了市场随时变化的动态属性。营销科学变成了被动的事后归因,完全没有发挥策略指导、资源调度的“主动”作用。 当数字营销充分发展,智能营销大幕拉开,营销科学的重要性将越发凸显。今年年初腾讯广告发布了全新营销科学体系——腾讯广告如翼。上线几个月,我们逐渐理解了如翼的产品逻辑,最近我也和如翼的业务同学以及使用过如翼的广告主们进行了一些交流。它和以往的数据看板、营销科学产品有着形式上的类似,但却有着理念和效果上的不同,而正是这些不同,回答了上述疑问,也给我重新思考“营销科学”到底有什么意义带来了一些启发。 换个思路打破增长僵局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是,广告主们体感的“涨不动了”是整个互联网都面临的僵局。 从营销内部看,过去,营销技术(Martech)的不断进步给广告主带来了很多效果,但随着竞争的不断充分,竞价广告越来越卷,以至于出现ROI越来越低,停投即停效的窘境。 从营销外部看,
营销科学很复杂,腾讯广告想用「如翼」另辟蹊径
avatar深响
04-08

《创造营亚洲》,中国综艺的一次出海大冒险

©️深响原创 · 作者|吕玥 整齐划一的唱跳表演、喊着“追逐梦想”的年轻面孔、紧张的排位淘汰赛、女孩成团后的相拥而泣……在《创造营亚洲》成团夜,众多“秀粉”沉睡的记忆彻底被唤醒。 今年,阔别许久的“创造营”以更为国际化的面貌再度袭来。这档由腾讯视频海外版WeTV打造、在泰国落地制作的节目,集合中日韩、东南亚、印度等多国参赛者,讲述着女团造梦的新故事。自官宣开录以来,《创造营亚洲》在国内和海外引发了不少关注,成团夜也是将节目热度拉到顶点:成团夜当天国内互联网全平台热搜达136个,9个话题热度登顶TOP1,微博影响力榜TOP1;同时在海外,X(Twitter)和Instagram等海外社交媒体上关于节目和新团体Gen1es的讨论也还在持续。 “在泰国从来没有播出过外语占比这么高的节目,一开始合作的本地电视台满是担心。但从播出后的收视率反馈来看,他们非常满意。”腾讯视频WeTV《创造营亚洲》总制片人李凯晨告诉「深响」,节目抓住了一大批在曼谷等城市地带的年轻受众。 而相比于播出效果而言,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综艺IP节目模式首次深度出海,《创造营亚洲》在制作、运营、宣发、商业化方面都收获了大量的“本土化”经验,这些冻土开疆般的经验弥足珍贵,也将成为未来综艺出海,内容出海的新基石。 在泰国做综艺有多难? 其实《创造营亚洲》的想法早在正式开机前一年就已经在腾讯视频内部萌芽了,WeTV团队围绕这一IP详细展开了讨论——是以单一国家为主市场,还是多个国家平均分?先做男团还是先做女团?一共要多少选手更合适?整体制作模式是和本土团队合作,还是完全用国内团队?各种调研后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创造营亚洲》,先做女团、与本土团队合作、主阵地在泰国。 主阵地选在泰国不难理解。 一方面,泰国年轻人对K-pop和华语明星的热情很高,韩国偶像组合在过去多年来持续受追捧,而随着近几年华语剧集
《创造营亚洲》,中国综艺的一次出海大冒险
avatar深响
04-07

互联网大厂财报透视:广告收入齐增,营销竞争加剧

©️深响原创 · 作者|吕玥 财报季刚结束,翻看各互联网公司2023年财报,“盈利”成了大家共同的主题词。 大约两年前,互联网大厂纷纷降本增效、战略聚焦主业,如今成效显著——盈利成了核心,广告这一现金牛业务的关键性也就再次被凸显了出来,成为判断企业是否稳健的重要指标。 单看2023年第四季度,在「深响」统计的19家互联网公司中,广告收入呈正增长的达到15家,拼多多的广告收入增速高达56.9%,美团的广告收入增速也达到了41.37%。再看全年,有10家的广告收入增速都在两位数水平,增速负增长的已是个别现象。(注:由于字节跳动并未上市,没有公开准确数据,因此不在统计范围中) 具体看公司,阿里巴巴、拼多多、腾讯、京东等巨头排位相当稳定;美团、快手、B站、爱奇艺也都有不错的表现。而此前在大家印象中只是“教育公司”的网易有道,在海外广告市场上做出了一番成绩,2023年其广告收入同比大幅提升98.21%。 据CTR数据显示,2023中国广告市场整体花费增长6%,比2022年的负增长情况要好,但仍然没有回升至2021年的增长水平。而聚焦到互联网行业,2023年互联网站广告花费还下跌了2.5%。营销人普遍要面临既要投入更多找新客户,又要谨慎规划预算衡量ROI的挑战。 如此对比之下,互联网大厂们的好成绩就显得更为得来不易。 电商低价内卷,但强者恒强 过去几个季度我们都提到:不论广告行业回暖与否,离销售环节更近的电商平台始终是品牌商家们的必选项。从中关村互动营销实验室发布的《2023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看也确是如此:在互联网广告市场中,2023年电商平台以2070.06亿元的广告收入规模稳坐龙头。 拼多多正是这一领域的代表。 图源:拼多多财报 继上个季度拿出了优异成绩后,拼多多增长势头依然强,四季度在线营销服务收入达486.76亿元,同比增长56.90%,在包括
互联网大厂财报透视:广告收入齐增,营销竞争加剧
avatar深响
04-03

抱歉,70%的音乐人真要被AI替代了

©️深响原创 · 作者|祖杨 “这个AI太厉害了,它的创作水平已经超越了我们公司十多年的专业作曲水平。”小旭音乐创始人卢小旭在使用完Suno V3后感慨道。 虽然“AI颠覆影视”“AI颠覆音乐”等论断早已层出不穷,但当这一刻真正到来的时候,从业者仍然感到惊讶。 就在最近,音乐人杨樾用Suno V3创作了一首歌《Digital Dawn》,做完的那刻他百感交集,兴奋于AI真的可以替代人做音乐了,但又有些难过,脑海中浮现了很多熟悉的老音乐人身影,瞬间感觉“他们完了”——音乐的创作和表达手艺可能被颠覆,音乐行业也将要变天了。 在《Digital Dawn》引发音乐圈AI激辩的同时,更多音乐人开始思考,AI的到来给音乐人带来的是冲击还是机会?技术变革不可逆,那音乐人能用AI做什么? 卢小旭向「深响」透露,配音和低端作曲类的工作需求量正在迅速减少,过去需要几十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的内容创作,可能一个人就能完成,未来“小而精”的工作模式可能成为行业主流。而AI的出现会加剧优胜劣汰,那些短视频平台上的洗歌团队应该尽早解散。 事实上,小旭音乐的工作流已经完全整合了AI技术,各种工具的结合使用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按照正常的流程,创作一首歌先要找音乐负责人作曲和创作伴奏,当歌曲小样制作完成,再根据旋律与词格填词,接下来找到合适声线的歌手录音,最后交给录音师修音和混音。即使是专业分工明确的音乐团队,最快也需要一个星期。 而到了AI时代,创作一首歌的时间被缩短到半天甚至更少——作词用ChatGPT和网易天音;作曲编曲用Suno生成伴奏和旋律;演唱可以选用ACE进行人声替换,选择更合适、音质更佳的音色;如果还想更复杂一些生成一支MV,可以用Kaiber,想要动画风格就用Runway和Pika。 这是一场完全解放双手的“革命”——音乐创作的效率至少提高70%以上,而且已经有人走在了前
抱歉,70%的音乐人真要被AI替代了
avatar深响
04-02

重识「种草营销」:一个核心,三大要素,四步方法

©️深响原创 · 作者|吕玥 品牌真的太难了。 经历了中国市场飞速发展的几十年,消费者越来越“难满足”——追求品质感、兼顾性价比、需求个性化;与此同时,品牌身处的媒介环境也更加“严峻”——信息大爆炸、内容大爆炸,用户每天少则看到几十条、多则上百上千条广告,时间有限,信息繁多,凭什么记住你? 营销人更是难上加难。一边是企业进入谨慎周期,营销预算削减的新闻不绝于耳;另一边又是经营对增长的持续追求。品牌、效果、效率,三要素兼顾,营销人必须成为六边形战士。 更残酷的是,好不容易有一个先进的模式被跑通,瞬间就有大量跟进。就拿小红书种草来说,几年前,种草或许是个“秘密武器”,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品牌自然就撬动起了流量杠杆;但现在,种草成为了“显学”,品牌都知道种草的价值。那么这时候,我们还能如何理解、挖掘种草的方法?如何对抗熵增?如何根据自己品类产品的特点规划种草策略?又如何在一众同行者中脱颖而出? 攻克品牌难点的一大核心 品牌营销当下的难点归结起来其实也是一种供给问题。 第一,在供应端,品牌数量多、竞争激烈,重重增长指标压下来,营销就变成了关于ROI的数学题。然而关于转化的“流量游戏”无法长久已是营销行业的共识,停投就停效的例子不胜枚举;第二,在需求端,消费者则日渐“冷漠”,对品牌信息无感、很难形成品牌忠诚——既然品牌把我们当作“流量”,那我们就直接“流走”。 供需失衡,品牌难以增长。这时候思维的转换就格外重要:我们是不是应该停下来想想,品牌的营销动作眼花缭乱,为什么用户就是记不住?用户不主动,究竟是用户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从预算投入到实际转化的层层递减式漏斗,有没有可能重塑? 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的答案是「人本营销」(Human to Human),让营销回归于人,让产品和内容更好地服务于人,才能更理解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企业更有韧性的
重识「种草营销」:一个核心,三大要素,四步方法
avatar深响
04-01

2023年营收净利双增:柠萌影视的攻守之道

©️深响原创 · 作者|祖杨 经过了两年行业结构性调整之后,影视内容生产迈入了一个新周期。 去年国产剧彻底“提质减量”——云合数据显示,2023年国产剧共上新305部,同比减少10部,集数8829集,同比减少278集。质量方面,去年豆瓣8分以上剧集数量达23部,远高于2022年的6部。 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影视公司们也展开了一轮新的格局轮换:新锐力量加速崛起,通过绑定优秀导演、精品IP成为爆款制造机,在市场上高频“刷脸”;老牌影视公司们则演化出不同走向,有的缺乏布局陷入产能危机,有的扛住了压力,兼顾规模和精品率的领先,并凭借与时俱进的业务布局,逆势前行。 3月27日晚间,柠萌影视发布2023年业绩公告,各项指标都实现大幅增长。2023年营收为12.2亿元,同比提升28.4%;经调整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大增60.4%;经调整净利率18.6%,毛利率39.4%。 不得不说,这样的财务表现在当下的剧集市场足够亮眼。当影视行业走过泡沫期,柠萌如何在提质的大背景下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行业进入健康发展阶段,未来的竞争力又体现在哪儿? 长剧基本盘:原创为核、稳健增长 版权剧是柠萌的基本盘,稳定贡献收入的同时,也体现了柠萌对内容更完整、更长线的把控力。据最新业绩公告,2023年柠萌版权剧业务实现收入11.7亿元,占总营收的96%,同比增长24.3%,版权长剧营收实现稳健增长。 这样的增长其实在当下极为难得:如今在视频平台内容体系的供给结构中,自制剧、定制剧逐渐取代版权剧成为主流,像去年热播的《狂飙》《长相思第一季》背后都是由视频平台主投主控。当平台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制作能力,一些原先生产版权剧的公司选择转变为平台定制剧、承制剧的供应商。 柠萌的版权剧能在平台“提质减量”的大背景下继续成为各个视频平台和电视台青睐的对象,得益于稳定的精品制造能力。 202
2023年营收净利双增:柠萌影视的攻守之道
avatar深响
03-30

微短剧提质大势所趋:具体怎么做?

©️深响原创 · 作者|何文 微短剧是真的火了,而且越来越火。 艾媒咨询《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 更具体来说,微短剧内容走向精品、平台上新数量稳增、用户消费习惯养成。根据《2023腾讯视频微短剧年度报告》,过去一年腾讯视频微短剧上新数量较2022年增长80%,稳定的供给也让用户养成了观看与消费习惯,2023年腾讯视频微短剧用户规模突破2.3亿,较2022年提升68%,微短剧月活用户同比提升186%;2023年平台微短剧分账总金额破4亿,连续三年翻倍增长。 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已是行业共识。 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微短剧创新发展与国际传播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冯胜勇提到,微短剧要向上向好向美,做到与时代同向,与人民同心,与创新同行。要与时代同向,以带有鲜明时代精神的作品引导人,启迪人们认识时代的主流和趋向。要与人民同心,以深入人心的文艺作品鼓舞人,讲好新时代的故事必须坚持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要与创新同行,以精益求精的作品感染人,创作者唯有多学习、多经历才能做到心中有丘壑,作品成气韵。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周继红也分享到,加强精品创作,增强优质的内容供给,要精准把握全球视听格局的深刻变化,坚定文化自信,创作时代精品。提升运营水平,拓宽海外传播渠道,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推动微短剧国际传播从新兴业态向成熟业态转变。以科技创新赋能,提高国际传播效能。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主管部门的引领指导,也需要行业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王娟认为,微短剧的火热为影视剧创新提供了新的舞台,行业正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腾讯视频将坚定科技与艺术战略,为行业创新提供更多的确定性,希望未来携手更多优秀
微短剧提质大势所趋:具体怎么做?
avatar深响
03-28

用AI重构经营,需要几步?

©️深响原创 · 作者|吕玥 时至今日,品牌商家做生意越来越复杂。 激烈的存量竞争、错综的消费链路、庞杂的全域布局、散乱的触达渠道,让品牌商家在流量、成本、效率、效果等方面倍感压力。麦肯锡也曾在报告一语道破现实:经济有效地触达数字化消费者并实现可观效益,从未像今天这般具体挑战性。 在品牌商家苦寻应对之法时,“技术”成了最具确定性的突破口。 去年AI热潮席卷全球,从ChatGPT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到文生图的Midjourney、文生视频的Sora,再到agent、数字人等等,AI以惊人速度发展。我们已经能清楚看到不论是科技、互联网还是消费、电商几乎都达成了“用AI重做一遍”的共识。 然而,新技术从认知、理解到应用都有门槛,此前就有AI领域从业者告诉「深响」,即便是全球顶级奢侈品牌在面对AI技术时也非常谨慎。 显然,对绝大多数品牌商家来说,要让新技术更快展现价值,就必须要向外借力。在近日举办的2024快手磁力大会上,快手以“智能经营”主题为我们打开了思路。 理清“经营”之道 事实上“智能”概念在营销领域早已出现,当主流平台都在讲“步入智能化时代”时,一场AI技术能力大比拼就此展开,快手自然不能缺席。 纵观海内外不论是微软、谷歌、亚马逊还是国内各头部大厂,大家的行动路线基本一致:一手做大模型,一手做应用,前者做底层技术支撑,后者持续提供数据,也带动业务收入增长。 快手也是从零到一做自研,目前在AI领域的几个热门方向上都已有明确进展,技术底座日渐稳固。 去年三季度,快手开发了“快意”130亿和660亿大模型,四季度重点研发训练了1750亿规模的大模型。参数量越大,“智能涌现”可能性就越大,在各场景下通用的能力越强。快手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一笑在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自信讲出“未来半年内大模型的综合性能达到GPT4.0的水平”,快手的底气可见一斑。 快手商业
用AI重构经营,需要几步?
avatar深响
03-27

如何理解iPhone失利和国产手机的新机遇

©️深响原创 · 作者|肖卓 苹果最近有些不顺——AI热潮里,风头都被其他科技公司抢了;宣布放弃造车,引发市场猜测和担忧;Vision Pro上市后的表现难言理想;其在美国本土则遭遇了诉讼。而在种种不顺中,最麻烦的还是iPhone在中国市场的压力。 2023年,iPhone还是中国市场销冠,但到2024年情况出现急转弯。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2024年头六周苹果手机的销量下滑了24%,华为则是逆势增长了64%。 中国手机市场2024年前六周变化 图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与此同时,苹果的中国竞争者步步紧逼——他们在AI手机热潮中抢先占位、高端旗舰产品持续出新、折叠屏产品也在多轮迭代中日渐成熟。行业“一超多强”的格局,正在出现松动的迹象。 “围攻iPhone”是国产手机厂商共同书写的连载故事。最开始的时候,由于品牌高端定位和差异化路径未明晰,“切走iPhone的蛋糕”更像一个愿景。如今,在iPhone承压、AI搅局、国产手机深入高端市场、折叠屏迭代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质变”节点似乎越来越近。这次,故事的走向是否会不一样? 苹果式微 iPhone在中国市场的压力早有预兆。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苹果在中国市场的营收为208亿美元,同比下降13%,远低于分析师预计的235亿美元。今年以来,关于iPhone的种种降价举措,也侧面印证了苹果的压力。 苹果股价走势 图源:SeekingAlpha 今年1月,苹果中国罕见下调最新款iPhone15系列的官方售价,开启“迎新春限时优惠”,其中iPhone15的起售价跌穿5000元。三八大促期间,iPhone 15系列在天猫、京东的苹果官方旗舰店的售价均有明显下调,降价幅度达千元级别。 “以价换量”是手机厂商竞争时的常用举措,但对于高端品牌来说,自降身价
如何理解iPhone失利和国产手机的新机遇
avatar深响
03-27

会员人数突破6500万后,屈臣氏欲做门店细分?

©️深响原创 · 作者|何文 过去一年,美妆仍在承压。数据显示:2023年化妆品类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未跑赢社会零售大盘增幅。 而零售行业也经历了变化。低价、折扣业态席卷,无论是线上平台还是线下连锁门店,都在有意识应对环境变化作出调整。屈臣氏是值得观察的其中一例。 据屈臣氏母公司财报显示,2023年,屈臣氏中国区实现营收164.5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51.46亿元),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则录得10.4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59亿元),扣除汇率变动影响同比增长2%,EBIT息税前利润则同比增长47%。 屈臣氏2023年财报,图源:屈臣氏 此外,2023年屈臣氏还实现了同比店铺销售额增长1.8%。该指标是判断连锁零售商门店盈利能力的关键,再度实现转正则说明屈臣氏门店找到稳健的增长路径。 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已有可观规模的连锁零售,在行业整体承压的环境下,没有卷入非理性的增长竞赛,专心于理性的可持续经营,最终焕发新生机。或者更凝练地说,屈臣氏积极拥抱变化下,完成了一场“符合新趋势的新创造”。 2023年迎来体验型消费窗口期,屈臣氏围绕「体验」价值,对门店的场景、体验和店型做了一系列升级,最终实现会员数量创新高超6500万,验证了焕活零售体验的价值;其OptimO品牌创新增长中心对合作伙伴的赋能与支持,为品牌提供了多元、深度体验链接消费者,造就可持续的增长动力。来自消费者端和品牌端的积极反馈,共同造就了屈臣氏盈利稳健增长的结果。 符合「体验」新趋势的新创造,为屈臣氏带来不一样的新业态。在供给和渠道都比较充分的市场背景里,屈臣氏创造多元的体验型新业态,更能吸引消费者到店消费,也更能吸引品牌合作,尝试解决消费者和品牌的新需求,而不是在原有框架里缝缝补补。 升级第11代店铺,深耕会员「体验」 据「深响」观察,这一代年轻人可以拒绝为品牌溢价、营销溢
会员人数突破6500万后,屈臣氏欲做门店细分?
avatar深响
03-26

万店时代,量贩零食如何「借东风」?

从2017年正新鸡排开始,到华莱士、绝味鸭脖、蜜雪冰城、瑞幸,再到2023年锅圈上市,成为港股第一家“万店”品牌……“万店时代”的序幕正在拉开。 一万,这个数字本身就是极具挑战的目标,被视作新消费连锁品牌里程碑式的门槛,越来越多新消费企业将“万店”纳入发展规划。而自鸡、鸭、茶、咖相关赛道之后,量贩零食成为众多新消费中,最具潜力成就“万店”的赛道之一。 这是一条通过抓住当下市场结构性变化产生的新需求,而快速增长的赛道。简单类比,如果说处于火锅赛道的锅圈,精准把握了国内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通过提供“极致平价”以及“优质平价”的商品,成功实现上市。那么量贩零食赛道,也是通过提供具备上述特质的商品,在“审慎精明”的消费趋势下,受到中国亿万消费者的青睐。 但是,当各类新消费赛道开店速度越来越快,市场也一定越来越“卷”。在可预见的未来,如何把店开得快且开得好,才是刺激行业肾上腺素的新里程碑。如今,市场上更是出现高质量“万店”的声音,背后的产业逻辑,是谁能更快找到科学的发展模式。 近日,在快速发展的量贩零食赛道,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下称“零食很忙集团”)在喊出“万店”目标的同时,也交出了自己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用可验证单店模型,打造多方共赢生态 如果要为2023年的零售行业总结关键词,折扣化一定是其中重要的关键词:“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过阿里”“‘移山价’战火蔓延”“1688工厂火了”……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折扣业态”在国内零售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各类以“低价”为卖点的折扣店、量贩零食店大规模蔓延至全国各地。 “如雨后春笋一般铺满大街小巷”或许是量贩零食店最真实的写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量贩零食店门店数量突破2.2万家,2025年这个数值将会突破3万家。 量贩零食,简单而言是将各类零食集合在一起,通过更加灵活、更具性价比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
万店时代,量贩零食如何「借东风」?
avatar深响
03-25

成立三大业务板块满一年,宝尊迎来“收获”信号

©️深响原创 · 作者|何理 最近财报季到了,在关注一系列公司财报后,我们发现市场风向有了明显的变化。 现在,高质量发展已成共识,盈利指标得到更多重视。相比以前追求激进增长的氛围,如今市场更喜欢那些经营效率高、增长可持续性强的公司。同时,整个大消费行业也处于持续变化中——全渠道、数字化浪潮依然汹涌,叠加生成式AI这个新变量,浪潮中的每个参与者都必须贴合趋势进行迭代,才有可能拿到未来的增量。 变化之下,有些公司格外值得关注。它们积极推动转型,步子迈得大,在如今强调经营持续性的环境里,它们的转型思路和实践,会得到更加严苛的考验。 宝尊就属于这类公司。业务上,宝尊在2023年做了大转型,成立了宝尊电商、宝尊品牌管理和宝尊国际三大业务板块。从思路上看,宝尊的转型符合全渠道趋势、数字化浪潮,以及品牌对深度一站式解决方案的需求。 转型总是伴随风险。一年过去了,现在外界可以根据最新的数据和信息验证宝尊的转型成效。这场大转型究竟是还处于投入期,还是已为宝尊换来了下一个时代的船票。 三大板块,共成支撑 3月21日,宝尊电商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宝尊2023年第四季度净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9%;全年净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5%;净亏损大幅缩窄;经营现金流及自由现金流创历史新高。 综合来看,上述指标反映的情况是:宝尊兼顾了转型、增长和运营效率的优化。经营及自由现金流创新高,说明升级为“三大业务板块”模式的宝尊有了更强的自我造血能力。转型未给公司带来拖累,而是为公司带来新效益。 从三大业务板块的具体进展,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新效益”是如何出现的。 2022年底,宝尊收购Gap大中华区业务,此后“品牌管理”新业务被推到台前。这意味着宝尊将为品牌提供全渠道、全流程的管理和运营服务,业务的广度、深度、难度都明显提高。能否在商业上跑通新业务,能否把Gap中国做
成立三大业务板块满一年,宝尊迎来“收获”信号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