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响
深响
个人简介:全球视野,价值视角。
IP属地:未知
5关注
3199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深响
11:15

大模型加速商业化背后,是商汤的长线投入和集中爆发

©️深响原创 · 作者|何理 大模型这把火,烧了一年多。目前,各界对AI热情依旧,但也多了些理性。最明显的表现是,大家越来越关心大模型的商业化问题,甚至还因此引发过理想主义和务实主义的争论。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公司既追求大模型技术理想,同时兼备又快又稳的商业化步伐? 商汤就属于这类公司。在近期的发布会上,商汤推出了新升级的大模型体系——日日新5.0。在主流客观评测上,日日新5.0达到或超越了GPT-4 Turbo版本;同时,商汤发布了行业首个“云、端、边”全栈大模型产品矩阵,并请来金山办公、海通证券、小爱同学等头部客户站台,介绍合作成果。 结合公司此前的财报数据(2023年,商汤生成式AI业务收入达12亿元,同比增长200%)来看,商汤大模型的商业化已经进入快车道。理解商汤的商业化进展,其实就是在理解大模型热潮将涌向何方。 系统理解商汤的商业化进展 一年多时间,在诸多厂商的探索中,大模型商业化的逻辑越来越清晰。公司要走通大模型商业化路径,需要具备三方面的能力:大模型本身能力的出众、落地不同场景的能力和灵活贴合不同客户需求的能力。 大模型本身的能力 在行业“百模大战”的背景下,大模型已经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是否出色、各方面能力是否扎实的问题。只有表现可靠的大模型,才能得到客户和用户的青睐。 根据发布会的信息,日日新5.0主要聚集增强了知识、数学、推理及代码能力——文科方面,日日新5.0的创意写作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总结能力均大幅提升;理科方面的数理能力、代码能力及推理能力也达到业内领先水平;此外,商汤多模态大模型的图文感知能力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多模态能力也落地到产品层面,相关产品支持长图解析、文生图以及跨文档知识抽取及总结问答展示。 商汤多模态大模型在多模态大模型权威综合基准测试MMBench和多个知名多模态榜单取得领先成绩 图源:商汤 发布会
大模型加速商业化背后,是商汤的长线投入和集中爆发
avatar深响
04-29

打赢价格战的四个关键思路

©️深响原创 · 作者|肖卓 零售、快递、云计算、新能源汽车,放眼望去,各个行业都在打价格战。这个“谁打谁难受”的玩法,真的有意义吗? 答案是肯定的。虽然过程很痛苦,但回顾各行业的发展历程,你会发现价格战往往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它能塑造新的行业格局,也会让更有效率的商业模式脱颖而出。 沃尔玛靠“天天低价”崛起,直到今天仍靠性价比能力稳坐龙头。Costco的商业模式建立在会员制之上,而会员看中的正是Costco的价格竞争力;手机厂商和家电厂商在一轮轮价格战中“卷”出了物美价廉的商品,让手机和家电实现国产替代和价格亲民化;当年从网约车大战、团购大战中胜出的滴滴和美团,至今仍是各自领域的龙头。 相比控诉价格战,更要紧的问题是“找到能打赢价格战”的方法。我们回顾了零售、互联网、制造等和大众息息相关的行业的发展,试图从曾经的赢家身上提炼经验,从今天的企业动作中看到共性。 以下是打赢价格战的四个关键思路。 改造供应链、优化成本模型 对于那些产业链复杂、商业模型要素多元的行业来说,改造供应链、优化成本模型可以让公司从价格竞争中另辟蹊径。 改造供应链的做法可以是直采直销、直连产业带,或者重组销售链路。它们的共同点是简化中间环节,将释放出来的利润空间让利消费者。优化成本模型则是因势利导,找到可压缩的成本环节(如门店租金、仓储物流等)。 以沃尔玛和Costco为例,在采购上,沃尔玛和Costco都通过直采省去经销环节;在租金环节,沃尔玛早年的崛起靠的就是绕开高租金地段,集中在租金低、交通集中的美国农村郊区开店,装修上也以简洁低调为主。Costco同样偏好选址在郊区,同时倾向于拥有商场的土地和建筑双重所有权,以此减少租金成本。 图源:沃尔玛官网 仓储物流方面,沃尔玛早年就和供应商建立了数据共享关系,供应商第一时间了解沃尔玛的销售和存货情况,及时安排生产运输以降低成本;C
打赢价格战的四个关键思路
avatar深响
04-29

故事、人物、生命力:《春色寄情人》有何不同?

©️深响原创 · 作者|祖杨 爱情,人类从古到今的永恒命题。爱情剧,影视业绝对的主流品类。 这几年,爱情现实主义题材井喷,跌宕起伏的情节一个接一个,各种类型的男女主搭配也被拍了个遍。但逐渐地,爱情剧的创新陷入“套路”,观众出现审美疲劳——要么是“工业糖精”;要么是不同垂类设定与爱情主题混合,但不伦不类;要么则是刻意创新,企图用偏激博眼球。 难怪都说爱情剧难拍,既怕达不到甜点虐点,又怕用力过度。 最近,在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破27000,创萤火单元剧集热度值最高纪录的《春色寄情人》(以下简称《春色》)让人眼前一亮。乍一看,这似乎又是一部有甜有虐的爱情剧,但剧情的娓娓道来与人物鲜明的弧光,让这部作品不同于普通的爱情剧。它把人生的自我、爱情中的彼此和真实的生活与社会融合在了环环相扣的细节中,平衡了爱情剧的甜度虐度和生活与社会的议题深度,成为了一众爱情剧中格外独特的存在。 娓娓道来的故事,自然丰厚的情感 《春色》的故事主线并不复杂,性格桀骜的陈麦冬在生活遭遇变故后成为遗体整容师,他的高中同学庄洁因车祸致残,孤身在大城市打拼成为职场精英。一个四肢健全但心灵孤独,一个身体缺陷但勇敢坚强,二人在不断拉扯中逐渐互相理解与尊重,以爱治愈彼此。 其实双向救赎的爱情故事很多,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爱情的常态,而《春色》之所以给人独特的感觉,或许是因为它做到了以下三个关键点: 第一,采用小情节叙事手法,娓娓道来地推进,大量细节伏脉千里,也让人回味无穷。 比如两人多年后的“见面”,眼神态度动作,信息量巨大。庄洁通过陈麦冬头上的疤痕,一眼认出了他是她的高中同学。而这个时候有一个关键性的“闪回”:高中时的陈麦冬背着庄洁,她在背上注意到了这个疤痕,并记在心里。这样一个“疤痕”细节,便把我们带入了主角的呼吸中,让观众自己“脑补”背景信息——他和她一定有故事。 这样“闪回”式的高中时代穿插
故事、人物、生命力:《春色寄情人》有何不同?
avatar深响
04-26

技术如何变革营销业?这三个趋势你需要知道|对话百度营销

©️深响原创 · 访谈|亚澜 作者|吕玥 这是一个“理科生的时代”。 在技术的驱动下,自动化投放、智能化出价、个性化推荐,精准化触达等等都已成为了各大平台的基础能力项。随着AI大模型的爆发,技术在营销中进一步大展拳脚,从代替人力、简化系统到提效全覆盖,行业像是等来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之手”。 这也是一个“文科生的时代”。 当技术不断进步,营销平台为行业补齐技术能力,并且把技术的进步融合到商业产品中,这时候的营销人只需要理解技术工具的用法,便可以减少种种复杂的“堆基建”“无用功”,营销的钟摆又重新回到了创意与策略上。 传统的广告营销已建立起一套成熟且复杂的体系,但技术却在不断展现其创造性和变革力。变与不变之间,技术究竟会为行业带来多大的变化?目前又在改变着什么?未来又将走得多深?围绕这些问题,我们与百度商业策略产品负责人余昌远展开了一次讨论。 底层重构,生成式AI大突破 提及技术,诸如AI、大数据、大模型、算法、机器学习等专业名词便如潮水般涌来,让人深感科技进步之迅猛,但又始终难以理解基础原理和底层应用逻辑。 事实上,当下广告技术可以按照非AI和AI两个模块来划分。比如对于预算、广告库存的动态规划,就是较为传统的管理优化问题,非AI技术应用即可完成。而在业内,基本上所有和机器学习、模型相关的,都属于是AI技术应用的范畴。 从上述中你会发现:AI并不是这几年才突然降临。由于生成式AI的火热,可能有很多人是将其直接等同于AI整体。但其实,此前数字广告已经在普遍使用决策式AI,来分析用户行为、兴趣偏好等数据,制定更精准的广告投放策略,做广告效果预测等等。余昌远也提到,过去广告技术的核心主要是围绕广告投放环节的出价策略进行。 图源:中信建投证券《传媒行业年度策略报告》 如今生成式AI的爆发,其实是在过去技术已推动广告投放持续升级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的突破。
技术如何变革营销业?这三个趋势你需要知道|对话百度营销
avatar深响
04-25

商业世界变幻莫测,所谓「战略」还有什么用?|对话波士顿咨询

©️深响原创 · 作者|何理 过去三十年,战略咨询在中国市场经历了“建立认知——盲目崇拜——逐步祛魅”的全过程。之所以“祛魅”,有很大原因是商业环境的加速变化,尤其是技术的加速,这就使得任何特定产品或商业模式会更快地遭遇挑战。领先者的优势以更快的速度被瓦解,企业的寿命也会越来越短。而那些追求长期主义的“战略”,就很难在这样的变化中得到坚持与认可。 世界变幻莫测,所谓「战略」还有什么用? 最近,「深响」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亨德森智库全球主席马丁·里维斯(Martin Reeves)展开了一次对话。虽然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战略对于企业而言更多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导致一旦市场环境不好,战略就成为了最先被牺牲掉的部门。但在马丁·里维斯看来,战略对于现在的企业而言,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 “在全球各行业中,成功公司与失败公司间的绩效差距都在扩大,这意味着采取错误的战略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马丁·里维斯向「深响」坦言:“好的战略必须先发制人,在公司陷入困境前就做好战略调整。一旦公司业务受到威胁或者失去投资人的信任,再想调整战略会非常困难。” 在波士顿咨询公司亨德森智库所著的《动态商业战略》一书中,他们提到了要在变幻莫测的商业环境中生存,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准备、响应和弹性。这些要素可以通过改进预测、 分散决策、利用过剩产能来缓冲等静态措施来实现。然而若要在一个动荡的商业环境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必须采用第四种更为动态的递归方法,以确定哪些是更适合的战略,从而能够随着变化而不断发展。而“递归”通过四个部分的迭代过程来实现,即变异(variation)、 选择(selection)、 扩增(amplification) 和调制(modulation),其中以调制为核心。 一家企业的最佳选择主要取决于环境的因素,尤其是环境变化的速度
商业世界变幻莫测,所谓「战略」还有什么用?|对话波士顿咨询
avatar深响
04-24

耐克痛思DTC战略:轻视中间商,收入难增长

©️深响原创 · 作者|吕玥 DTC(Direct To Consumer,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模式)是一种直接向客户销售产品从而绕过第三方零售商、批发商或任何其他中间商的商业模式。 因为去掉了“中间商”,品牌的成本费用会更低,利润空间可以被进一步释放。也因为直面消费者,品牌自行积累更多极具价值的用户数据,可以去反哺产品设计和制作环节,让用户定位、营销做得更好。就连营销大师科特勒也曾提到DTC有诸多好处,包括消费者可以找到满足需求的产品,了解品牌;品牌可以拥有更高利润,不必用昂贵的硬广也能吸引到客户等等。 这听上去是一个“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完美模式,但随着时间的验证,DTC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近日,耐克CEO John Donahoe在接受CNBC(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的采访时直言——耐克过去多年来过度重视DTC,为了自己的商店和网站而排斥批发商的做法“太过分了”。 一些市场分析师的言辞则更狠厉,直言耐克从2020年开始的Consumer Direct Acceleration initiatives(直面消费者加速计划)就是一个错误,是使得公司倒退、在创新和产品方面落后以及让许多竞争对手削弱耐克在行业中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耐克早在2015年就开始提到了DTC,两年后正式确定为战略目标之一。在耐克积极布局的前后几年时间里,DTC也是海内外众多品牌争相引用和学习的运营策略,阿迪达斯、Under Armour、Timberland、安踏等不少传统行业品牌也将DTC视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同时在2021年,眼镜品牌Warby Parker、鞋履品牌Allbirds、服饰品牌Torrid、燕麦饮品品牌Oatly等一大批海外DTC品牌扎堆上市,跻身上市公司行列,风光无限。 从之前的人人叫好,到现在的声色俱厉,DTC画风突变。在耐克态度一百八十
耐克痛思DTC战略:轻视中间商,收入难增长
avatar深响
04-23

重新理解「营销技术」:如何演进?如何变革?

©️深响原创 · 作者|吕玥 营销人很慌。 自动化、模型预测、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生成式定向、AI……这些专属于科技领域的陌生名词,早已充斥在营销行业中。习惯于以艺术家思维想创意、写文案的营销人们,根本还没理解“是什么”,就得跟着热潮把新技术“用起来”,营销复杂度似乎在直线飙升。 不仅如此,当OpenAI的CEO Sam Altman讲出“AI将能完成营销人员、策略规划人员和创意专业人员95%的工作”时,营销人的生存也变得岌岌可危。你反复修改才能做出一张海报,现在只要输入一句话AI就能生成一大批素材,这种“恐怖”速度面前,任谁都难逃危机感。 营销已成为不折不扣的“技术活儿”。 空前狂热的技术浪潮,和认知行动都还没完全跟上的人们,形成了鲜明对比。兴奋、未知、犹豫、挑战,我们想要跳出这多重情绪,聚焦于最为核心的议题—— 人人都在讲技术变革,技术究竟是改变了什么? 技术越来越无所不能,还需要人来做什么? 当我们持续为技术狂热,会不会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技术到底进步在哪儿? 营销行业爱“卷”技术,其实是与生俱来的特点——自从广告从纸媒来到互联网,从早期人工投放广告位,到搜索竞价、信息流广告出现,大家用一套程序化的流程去投放,再到现在尝试融入新的AI技术,每次广告行业的创新升级其实都是技术在推动。 而这一次的特殊之处在于,AI带来的技术进步不是对某个环节、某个角色的改变,而是融入到了营销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 做内容:创意要灵活、实时生成 其实提到做内容,广告主普遍面临着一个“矛盾”局面: 一方面,谁都清楚做创意很难,它依赖个体灵感闪现,很难高频次产出;同时营销创意也和市场洞察、消费趋势理解相关,需要灵感和专业结合,这就更难批量化生产。 而另一方面,现实环境也很残酷。广告系统要求我们必须批量并且快速更新素材,这是一个得根据实时数据反馈而持续行
重新理解「营销技术」:如何演进?如何变革?
avatar深响
04-22

零门槛用AI画漫画,跨模态内容创作进入next level

©️深响原创 · 作者|何理 AI这把火,烧了一年多。现在,有AI可以帮你写PPT,有的会写歌,有的能帮公司批量生成营销素材,有的擅长“量子速读”提炼长文本。总之,几乎每个月都有AI热点出现。 各种热点背后,有两个事情值得注意: 第一,实践证明,AI落地一定是贴近已有需求,用原先无法想象的效率,完成用户想做或必须做的事;第二,已有的AI应用涉及文本、音频、图像等多种形式,但大多处于分散状态。如果它们能被整合成一个多模态一站式AI应用平台,AI落地会更加广泛。 百度文库是“跨模态+一站式“内容创作的AI原生应用代表。在Create2024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介绍了百度文库的新成果——智能漫画和智能画本功能。李彦宏表示:“百度文库的智能漫画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创作漫画的效率,降低了漫画创作的成本和门槛,可以让更多有想法、有创意的人实现自己的漫画创作梦。” 除了生成漫画和画本,用户还可以在百度文库生成研究报告、PPT、文档、思维导图,还能进行拍图生文等等。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总经理何俊杰表示:“大语言模型重新打开了文库的想象空间,它已经进化为一站式AI内容创作平台。” 创意如何轻盈落地 如何理解百度文库的新成果?我们不妨从直观的体验开始讲起。 如果你爱看漫画和小说,肯定有过这样的时刻——这部漫画剧情太精彩了,可是作者更新好慢,真想替他画下去;作品里这两人CP感好强!好想做二创;这部玄幻小说设定有意思,要是文字能变成漫画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肯定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孩子对故事里的场景和动物有些陌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有对应的绘本就简单多了。 这些需求很普遍,但在以前很难实现。大部分人没接受过绘图、分镜训练,即使能想象出精彩画面,创意也无法落地。但借助百度文库,一切都变得可行。 例如,《周
零门槛用AI画漫画,跨模态内容创作进入next level
avatar深响
04-19

Netflix不在乎会员数了?

©️深响原创 · 作者|祖杨 Netflix成为了“时间的朋友”。 两年前,Netflix(网飞)处于业绩低谷,“迫不得已”向广告业务低头,当时市场上一片质疑声。而两年后的今天,全球订阅用户数连续七个季度正增长,广告计划成了新杠杆,仍然领先其他好莱坞背景的流媒体。 今日早间,Netflix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各项指标均超预期: 实现营收93.7亿美元,同比增长14.8%,超过Netflix预期的92.4亿美元、华尔街分析师预计的92.8亿美元; 经营利润26.33亿美元,同比大增54%,经营利润率28.1%;净利润23.32亿美元,同比增长79%,净利润率24.9%; 每股收益5.28美元,同样超过Netflix预期的4.49美元,华尔街分析师预计的4.54美元; 用户数方面,本季度大增933万,超过华尔街预计的488万,如今全球订阅用户数总共2.696亿。其中广告会员数环比增长65%,保持去年三季度、四季度连续环比增长70%的态势。 而就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此刻,Netflix在财报中表示从明年一季度起将停止报告季度会员数量和ARM(月度平均单会员收入),仅公布用户数达关键里程碑的数据;与此同时,添加年度收入指引(包括年度营业利润率和自由现金流预测以及季度收入、营业收入、净收入和每股收益预测)。 管理层解释这一数据维度的变化是为了把后续经营目标放在盈利能力上,因为定价和计划的细分,单一用户增长和付费情况对业绩的指引效果也有限。 财报发布后股价微微下跌,但整体拉长来看,2024年以来Netflix股价涨幅达25.4%,超过了迪士尼和华纳兄弟。Pivotal Research Group分析师杰弗里·沃达查克(Jeffrey Wlodarczak)直言“Netflix赢得了‘流媒体战争’的胜利”。 2024年Netflix股价走势 更关注“用
Netflix不在乎会员数了?
avatar深响
04-18

为什么快递行业一直在打价格战?

©️深响原创 · 作者|肖卓 快递行业还在打价格战。 2018年,快递价格战打出了寡头格局。本以为战事会就此消停。结果2020年极兔来了,顺丰的丰网也来了,行业价格战惨烈到监管入场。2022年,好不容易缓了口气,结果2023年又开始打,一直打到现在。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3年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320.7亿件,同比增长19.4%。单票收入为9.1元/件,同比下滑4.3%。今年也延续了这样高度紧张的态势。根据东兴证券的统计,在今年1-2月的合计口径下,快递行业同城件单价同比下降8.9%,异地件单价下降14.6%。 快递业本来利润就薄,行业持续降价是出人意料的。业界总是期待行业能走出“以价换量”泥潭,转入比拼效率和服务的新阶段。但事实证明,作为增长和竞争手段的“降价”,依然有着巨大吸引力。 价格战打起来所有人都难受,为什么大家还是乐此不疲?仔细观察本轮价格战,以下几个问题是重点: 和此前的价格战相比,这一轮有何不同? 价格战中,各家快递公司都活得怎么样? 快递行业有可能摆脱价格战吗? 竞争驱动和产能适配 快递业此前的价格战有明确的主线,一是“出清”,一批规模和效率落后的企业被淘汰;二是“搅局”,新玩家极兔靠低价和收购在中国市场狂奔,最终站稳脚跟。 本次价格战,驱动力分别来自「降价抢份额」和「产能适配」。 「降价抢份额」好理解。目前中国快递业仍然处于“多强互不相让”的格局。行业龙头是中通,但中通的市场份额也只是两成出头,其余玩家之间份额差距也基本是个位数。相对均衡的竞争格局、差异化较小的产品和服务,使得快递业比其他行业更容易陷入价格战。 对于份额排名相对靠后的企业,降价是打破平衡的有力手段。这一次,降价最凶猛的是申通和韵达。 数据显示,申通2023年1月的单票收入为2.7元,此后一路下滑,最低时仅为2.10元。2023年全年,申通单票收入为2.
为什么快递行业一直在打价格战?
avatar深响
04-16

Q1剧综招商:“史冠”频出,追投不断

©️深响原创 · 作者|何文 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对于其他行业可能平平无奇,但对于剧集综艺来说,却是一个“史冠频出”“追投不断”的忙碌季节。 《繁花》品质与热度兼具,不仅位列中国全网络平台视频播放量第一,创腾讯视频站内非古装类剧集热度值最高记录,而且获得42家品牌青睐,成为腾讯视频招商史冠,创新了多种品牌营销方式,让人眼前一亮;《南来北往》获得41家品牌认可,成为爱奇艺招商史冠;由杨紫和范丞丞主演的《要久久爱》也拿下了24家品牌成为优酷招商史冠。 趋势已经很清晰了,大剧吸金效果越来越强,像《繁花》这样的孤品级剧集将吸走市场上最多的资源;腰部剧集陷入尴尬,像《乡村爱情16》《喜卷常乐城》,内容不差但缺少顶流级元素,全剧无广裸播的情况无法避免。 随着剧综招商方案的不断活络,验证后再追投的可行性打开,剧综营销将逐步摆脱“押宝式投放”的阴影,在玩法多样性、效果可验性方面持续进步。 药企凶猛,车企疯狂 品牌们在Q1扎堆投放,一方面Q1聚集了元旦、春节、情人节、3.8等关键节点,方便品牌做节点营销,另一方面,春节假期平台集中上新头部项目,品牌可以快准狠投放。今年Q1为剧综买单的品牌中,有向来就大手笔的“老朋友”,也有新兴的投放力量。 医药行业本就是广告领域的大客户,CTR2023年度广告花费行业榜单显示,保健食品、风湿骨病、医疗保健机构、呼吸系统药都品类的花费都同比增长。在今年Q1投放剧综的品牌中,药企依旧遥遥领先。原因不难理解,医药行业对功能效果、对症信息的准确性要求更高,需要用营销做好市场认知,而在当前所有的曝光渠道里,爆款剧综自带“聚光灯”效应,可以最大化聚集观众注意力。 999系是投放频率最高的药企,999感冒灵作为投放主力一口气投了《追风者》《与凤行》《南来北往》《大江大河岁月如歌》在内的22部剧集,植入方式多样,既有剧中道具产品植入,又有后期的创可贴、片头
Q1剧综招商:“史冠”频出,追投不断
avatar深响
04-15

重新理解「价格战」:伤人伤己但欲罢不能

©️深响原创 · 作者|肖卓 价格战硝烟四处弥漫。 云计算市场,阿里云此前全线降价20%,最高降幅达55%。京东云的降价紧随其后,还喊出了“随便降、比到底”口号。近期,阿里云还把价格战打到了海外,产品价格最高降幅达65%。 新能源车行业,雷军在小米汽车发布会后直言行业价格战“把我们搞蒙了”。一年多以来,车企价格战不断升温——蔚来推出最高10亿元油车置换补贴、问界新M7入门版直降2万、理想汽车宣布今年2月上市的L7 Air和L8 Air价格均下调1.8万元、岚图则在3月推出了10亿元置换补贴政策。 与此同时,电商平台比价比不停,“百亿补贴”成标配,营销素材全在强调实惠;咖啡茶饮在“9块9”的漩涡里不断沉沦;快递行业更是苦价格战久矣,然而一看数据,2023年和今年的行业单票收入仍是持续走低。 没有人喜欢价格战,但大家都口是心非。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最近说,公司“没兴趣加入价格战”,但你仍会看到星巴克在加大优惠动作;蔚来主打高端定位,高层强调过“不跟价格战”,但最后还是通过调整权益的方式被裹挟进来。 矛盾的背后,很多事情值得探讨: 价格战打起来所有人都难受,为什么还是常常出现? 公司打价格战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怎么才能赢? 总打价格战,后遗症又是什么? 价格战的四种角色:侵略者、抢跑者、主导者、被动者 人们爱打价格战,是因为它真的管用——小米汽车定价一发布就受到了全网热议;Costco开新店,总会有大量顾客排队采购;瑞幸的九块九、麦当劳的“穷鬼套餐”、早年的双11和618、前几年的直播电商,都是因为用低价吸引用户的成功案例。 在这样的背景下,每家公司都握着“价格”这把枪,他们有的试图在合适的时候扣下扳机,有的被动参与战事。处境的不同,将他们分成了四种角色:侵略者、抢跑者、主导者、被动者。 “侵略者”一般以新玩家的形象出现。他们携大量资金,以低价为武器冲击
重新理解「价格战」:伤人伤己但欲罢不能
avatar深响
04-12

爱奇艺戴莹:成功的类型剧不靠走捷径

©️深响原创 · 作者|祖杨 在分众时代做内容,类型化是一个能快速找准观众的方法,但对创作者来说,“怎么做好类型化内容”并不简单——如果局限在一个类型里讲故事,该怎么避免同质化做出新意?而如果跳出标签、把题材泛化,会不会模糊掉核心受众、因小失大? 前不久收官的《追风者》平衡好了这两点。爱奇艺又为行业提供了一条类型剧创新的路径参考。 从开播到收官《追风者》台网双爆——电视端,央视实时收视指标峰值突破2.66%(来源:酷云数据)。网络端,是爱奇艺2024年首部热度破万、且是有史以来唯一一部破万的年代剧。口碑层面,近十万人打出7.8的豆瓣评分,社交平台上也随处可见各个圈层、各个年龄的人沉迷剧情的帖子,可以说真正打破了类型壁垒、实现全民覆盖。 和常规的年代战争片不同,《追风者》将年代谍战和金融经济相结合,另辟蹊径拍经济在战争中的作用,既创新了视角、又摆脱了同质化。同时把镜头聚焦到小人物,将时代的洪流变迁和小人物的悲欢命运紧密绑定,引发了大众情感共鸣。 任何行业时间长了总会有“套路”,会有从过往经验里找捷径的路径依赖。《追风者》的难得之处在于它摒弃经验主义,用全方位的“新”讲好故事。正如爱奇艺高级副总裁、《追风者》总制片人戴莹所说,年代戏是有天花板的,只有突破“恒定值”,才有可能收到比既有预估更高的回报。 视角创新 国产剧发展了三十多年,爱情、谍战、悬疑、古装等各个题材类型基本都被拍了一遍,当题材的边界很难再拓宽,基于既有的题材类型深耕细作,便成了创新必然要走的一步。 《追风者》就是典型的在成熟赛道里找到创新视角的代表。 戴莹回忆,和《追风者》的合作过程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创作者花了六年的时间孵化,平台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迅速判断并签下项目,她看到剧本的第一眼就被其中的“差异化”和新视角吸引。 乍一看,《追风者》是一部年代谍战剧,讲述1930年代政党争斗、帮派林
爱奇艺戴莹:成功的类型剧不靠走捷径
avatar深响
04-10

微短剧迈入新周期,快手如何「快人半步」

©️深响原创 · 作者|祖杨 你很难想到,微短剧的市场体量已经接近电影行业的七成。202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超500亿,而微短剧市场规模近400亿。从2019年闯入公众视野到2023年井喷式爆发,微短剧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但在新的台阶上,挑战更多了。一方面,微短剧的上新数量越来越快,2023年上线总量超1400部,同比增长率达50%;另一方面,微短剧覆盖的题材也越来越多元,市场和行业对微短剧内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专业人士的不断入局更是直接拉高了短剧的生产门槛,成本也随之飙涨。嘉书科技创始人王小书曾对「深响」透露,2021年刚开始拍微短剧的时候十万块钱就能拍一部,后来翻倍涨到了四五十万,如今已有微短剧成本达到了百万级,按单分钟投入成本计算,和一部中等体量的长剧相当——如此来看,微短剧不再是小生意。 从一个新兴产物发展成一片红海,微短剧正变得越来越“卷”。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市场的价值已经被验证,空间仍然巨大,而“创新”则是新阶段里能脱颖而出的最重要的事。 新的增量:“微短剧+” 这里所说的创新并不单纯指剧本题材多么新鲜、制作多么精美高级、后期多么华丽夸张。毕竟我们需要区分真正的创新和无效内卷,如果只是靠砸钱、砸资源、砸人脉“卷”成本和制作,这样就很容易陷入无意义的内耗,对创新并无益处。而真正的创新是把微短剧放在整个文娱体系中,以产业联动的方式,开辟出全新的增长点。 前不久的网络视听大会上,快手提出的“微短剧+”思路正符合新阶段下创新的底层逻辑。 第一,微短剧与IP结合,从源头提升内容品质。 目前市场上很多微短剧的剧本来源比较“散”,有人在网上发帖求原创剧本,也有人在专业垂类的小说平台密集搜罗热门作品改编,但结果要么质量参差不齐,要么就是过度同质化,观众很容易审美疲劳。 而翻看快手近几年热播的微短剧,不少源自知名IP,来源丰富、质量也有保证。比
微短剧迈入新周期,快手如何「快人半步」
avatar深响
04-09

营销科学很复杂,腾讯广告想用「如翼」另辟蹊径

©️深响原创 · 作者|刘亚澜 这两年,营销人都在讲科学——各种互联网平台都在结合学界的研究,把4P、5R这些经典营销理论内化到自身的商业化产品里;数据洞察服务价值凸显,一些第三方独立数据工具甚至可以单独融资并购。 但就在营销科学被大家奉为新圭臬的同时,一些新问题衍生了出来: 一是对数据精准的过于强调,让广告投放格外依赖人群标签定向,但只盯着有限的人群分类反而把市场做“窄”了。 二是技术在单一场景里内卷,缺少全局最优解。当前信息碎片化、触点大爆炸,营销资源也五花八门,品牌资产散落各地、各种转化链路阡陌纵横,反而导致选择太多、思路混乱。 三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一些广告主向我直言,营销科学虽然理论上头头是道,但落到实际操作中却很难统一策略层和执行层。策略层期待营销科学发挥作用,执行层却明显KPI导向,缺乏耐心。 四是实时性不足。很多营销人把营销科学等同于简单的“数据看板”“汇报ppt”,忽略了市场随时变化的动态属性。营销科学变成了被动的事后归因,完全没有发挥策略指导、资源调度的“主动”作用。 当数字营销充分发展,智能营销大幕拉开,营销科学的重要性将越发凸显。今年年初腾讯广告发布了全新营销科学体系——腾讯广告如翼。上线几个月,我们逐渐理解了如翼的产品逻辑,最近我也和如翼的业务同学以及使用过如翼的广告主们进行了一些交流。它和以往的数据看板、营销科学产品有着形式上的类似,但却有着理念和效果上的不同,而正是这些不同,回答了上述疑问,也给我重新思考“营销科学”到底有什么意义带来了一些启发。 换个思路打破增长僵局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是,广告主们体感的“涨不动了”是整个互联网都面临的僵局。 从营销内部看,过去,营销技术(Martech)的不断进步给广告主带来了很多效果,但随着竞争的不断充分,竞价广告越来越卷,以至于出现ROI越来越低,停投即停效的窘境。 从营销外部看,
营销科学很复杂,腾讯广告想用「如翼」另辟蹊径
avatar深响
04-08

《创造营亚洲》,中国综艺的一次出海大冒险

©️深响原创 · 作者|吕玥 整齐划一的唱跳表演、喊着“追逐梦想”的年轻面孔、紧张的排位淘汰赛、女孩成团后的相拥而泣……在《创造营亚洲》成团夜,众多“秀粉”沉睡的记忆彻底被唤醒。 今年,阔别许久的“创造营”以更为国际化的面貌再度袭来。这档由腾讯视频海外版WeTV打造、在泰国落地制作的节目,集合中日韩、东南亚、印度等多国参赛者,讲述着女团造梦的新故事。自官宣开录以来,《创造营亚洲》在国内和海外引发了不少关注,成团夜也是将节目热度拉到顶点:成团夜当天国内互联网全平台热搜达136个,9个话题热度登顶TOP1,微博影响力榜TOP1;同时在海外,X(Twitter)和Instagram等海外社交媒体上关于节目和新团体Gen1es的讨论也还在持续。 “在泰国从来没有播出过外语占比这么高的节目,一开始合作的本地电视台满是担心。但从播出后的收视率反馈来看,他们非常满意。”腾讯视频WeTV《创造营亚洲》总制片人李凯晨告诉「深响」,节目抓住了一大批在曼谷等城市地带的年轻受众。 而相比于播出效果而言,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综艺IP节目模式首次深度出海,《创造营亚洲》在制作、运营、宣发、商业化方面都收获了大量的“本土化”经验,这些冻土开疆般的经验弥足珍贵,也将成为未来综艺出海,内容出海的新基石。 在泰国做综艺有多难? 其实《创造营亚洲》的想法早在正式开机前一年就已经在腾讯视频内部萌芽了,WeTV团队围绕这一IP详细展开了讨论——是以单一国家为主市场,还是多个国家平均分?先做男团还是先做女团?一共要多少选手更合适?整体制作模式是和本土团队合作,还是完全用国内团队?各种调研后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创造营亚洲》,先做女团、与本土团队合作、主阵地在泰国。 主阵地选在泰国不难理解。 一方面,泰国年轻人对K-pop和华语明星的热情很高,韩国偶像组合在过去多年来持续受追捧,而随着近几年华语剧集
《创造营亚洲》,中国综艺的一次出海大冒险
avatar深响
04-07

互联网大厂财报透视:广告收入齐增,营销竞争加剧

©️深响原创 · 作者|吕玥 财报季刚结束,翻看各互联网公司2023年财报,“盈利”成了大家共同的主题词。 大约两年前,互联网大厂纷纷降本增效、战略聚焦主业,如今成效显著——盈利成了核心,广告这一现金牛业务的关键性也就再次被凸显了出来,成为判断企业是否稳健的重要指标。 单看2023年第四季度,在「深响」统计的19家互联网公司中,广告收入呈正增长的达到15家,拼多多的广告收入增速高达56.9%,美团的广告收入增速也达到了41.37%。再看全年,有10家的广告收入增速都在两位数水平,增速负增长的已是个别现象。(注:由于字节跳动并未上市,没有公开准确数据,因此不在统计范围中) 具体看公司,阿里巴巴、拼多多、腾讯、京东等巨头排位相当稳定;美团、快手、B站、爱奇艺也都有不错的表现。而此前在大家印象中只是“教育公司”的网易有道,在海外广告市场上做出了一番成绩,2023年其广告收入同比大幅提升98.21%。 据CTR数据显示,2023中国广告市场整体花费增长6%,比2022年的负增长情况要好,但仍然没有回升至2021年的增长水平。而聚焦到互联网行业,2023年互联网站广告花费还下跌了2.5%。营销人普遍要面临既要投入更多找新客户,又要谨慎规划预算衡量ROI的挑战。 如此对比之下,互联网大厂们的好成绩就显得更为得来不易。 电商低价内卷,但强者恒强 过去几个季度我们都提到:不论广告行业回暖与否,离销售环节更近的电商平台始终是品牌商家们的必选项。从中关村互动营销实验室发布的《2023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看也确是如此:在互联网广告市场中,2023年电商平台以2070.06亿元的广告收入规模稳坐龙头。 拼多多正是这一领域的代表。 图源:拼多多财报 继上个季度拿出了优异成绩后,拼多多增长势头依然强,四季度在线营销服务收入达486.76亿元,同比增长56.90%,在包括
互联网大厂财报透视:广告收入齐增,营销竞争加剧
avatar深响
04-03

抱歉,70%的音乐人真要被AI替代了

©️深响原创 · 作者|祖杨 “这个AI太厉害了,它的创作水平已经超越了我们公司十多年的专业作曲水平。”小旭音乐创始人卢小旭在使用完Suno V3后感慨道。 虽然“AI颠覆影视”“AI颠覆音乐”等论断早已层出不穷,但当这一刻真正到来的时候,从业者仍然感到惊讶。 就在最近,音乐人杨樾用Suno V3创作了一首歌《Digital Dawn》,做完的那刻他百感交集,兴奋于AI真的可以替代人做音乐了,但又有些难过,脑海中浮现了很多熟悉的老音乐人身影,瞬间感觉“他们完了”——音乐的创作和表达手艺可能被颠覆,音乐行业也将要变天了。 在《Digital Dawn》引发音乐圈AI激辩的同时,更多音乐人开始思考,AI的到来给音乐人带来的是冲击还是机会?技术变革不可逆,那音乐人能用AI做什么? 卢小旭向「深响」透露,配音和低端作曲类的工作需求量正在迅速减少,过去需要几十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的内容创作,可能一个人就能完成,未来“小而精”的工作模式可能成为行业主流。而AI的出现会加剧优胜劣汰,那些短视频平台上的洗歌团队应该尽早解散。 事实上,小旭音乐的工作流已经完全整合了AI技术,各种工具的结合使用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按照正常的流程,创作一首歌先要找音乐负责人作曲和创作伴奏,当歌曲小样制作完成,再根据旋律与词格填词,接下来找到合适声线的歌手录音,最后交给录音师修音和混音。即使是专业分工明确的音乐团队,最快也需要一个星期。 而到了AI时代,创作一首歌的时间被缩短到半天甚至更少——作词用ChatGPT和网易天音;作曲编曲用Suno生成伴奏和旋律;演唱可以选用ACE进行人声替换,选择更合适、音质更佳的音色;如果还想更复杂一些生成一支MV,可以用Kaiber,想要动画风格就用Runway和Pika。 这是一场完全解放双手的“革命”——音乐创作的效率至少提高70%以上,而且已经有人走在了前
抱歉,70%的音乐人真要被AI替代了
avatar深响
04-02

重识「种草营销」:一个核心,三大要素,四步方法

©️深响原创 · 作者|吕玥 品牌真的太难了。 经历了中国市场飞速发展的几十年,消费者越来越“难满足”——追求品质感、兼顾性价比、需求个性化;与此同时,品牌身处的媒介环境也更加“严峻”——信息大爆炸、内容大爆炸,用户每天少则看到几十条、多则上百上千条广告,时间有限,信息繁多,凭什么记住你? 营销人更是难上加难。一边是企业进入谨慎周期,营销预算削减的新闻不绝于耳;另一边又是经营对增长的持续追求。品牌、效果、效率,三要素兼顾,营销人必须成为六边形战士。 更残酷的是,好不容易有一个先进的模式被跑通,瞬间就有大量跟进。就拿小红书种草来说,几年前,种草或许是个“秘密武器”,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品牌自然就撬动起了流量杠杆;但现在,种草成为了“显学”,品牌都知道种草的价值。那么这时候,我们还能如何理解、挖掘种草的方法?如何对抗熵增?如何根据自己品类产品的特点规划种草策略?又如何在一众同行者中脱颖而出? 攻克品牌难点的一大核心 品牌营销当下的难点归结起来其实也是一种供给问题。 第一,在供应端,品牌数量多、竞争激烈,重重增长指标压下来,营销就变成了关于ROI的数学题。然而关于转化的“流量游戏”无法长久已是营销行业的共识,停投就停效的例子不胜枚举;第二,在需求端,消费者则日渐“冷漠”,对品牌信息无感、很难形成品牌忠诚——既然品牌把我们当作“流量”,那我们就直接“流走”。 供需失衡,品牌难以增长。这时候思维的转换就格外重要:我们是不是应该停下来想想,品牌的营销动作眼花缭乱,为什么用户就是记不住?用户不主动,究竟是用户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从预算投入到实际转化的层层递减式漏斗,有没有可能重塑? 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的答案是「人本营销」(Human to Human),让营销回归于人,让产品和内容更好地服务于人,才能更理解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企业更有韧性的
重识「种草营销」:一个核心,三大要素,四步方法
avatar深响
04-01

2023年营收净利双增:柠萌影视的攻守之道

©️深响原创 · 作者|祖杨 经过了两年行业结构性调整之后,影视内容生产迈入了一个新周期。 去年国产剧彻底“提质减量”——云合数据显示,2023年国产剧共上新305部,同比减少10部,集数8829集,同比减少278集。质量方面,去年豆瓣8分以上剧集数量达23部,远高于2022年的6部。 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影视公司们也展开了一轮新的格局轮换:新锐力量加速崛起,通过绑定优秀导演、精品IP成为爆款制造机,在市场上高频“刷脸”;老牌影视公司们则演化出不同走向,有的缺乏布局陷入产能危机,有的扛住了压力,兼顾规模和精品率的领先,并凭借与时俱进的业务布局,逆势前行。 3月27日晚间,柠萌影视发布2023年业绩公告,各项指标都实现大幅增长。2023年营收为12.2亿元,同比提升28.4%;经调整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大增60.4%;经调整净利率18.6%,毛利率39.4%。 不得不说,这样的财务表现在当下的剧集市场足够亮眼。当影视行业走过泡沫期,柠萌如何在提质的大背景下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行业进入健康发展阶段,未来的竞争力又体现在哪儿? 长剧基本盘:原创为核、稳健增长 版权剧是柠萌的基本盘,稳定贡献收入的同时,也体现了柠萌对内容更完整、更长线的把控力。据最新业绩公告,2023年柠萌版权剧业务实现收入11.7亿元,占总营收的96%,同比增长24.3%,版权长剧营收实现稳健增长。 这样的增长其实在当下极为难得:如今在视频平台内容体系的供给结构中,自制剧、定制剧逐渐取代版权剧成为主流,像去年热播的《狂飙》《长相思第一季》背后都是由视频平台主投主控。当平台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制作能力,一些原先生产版权剧的公司选择转变为平台定制剧、承制剧的供应商。 柠萌的版权剧能在平台“提质减量”的大背景下继续成为各个视频平台和电视台青睐的对象,得益于稳定的精品制造能力。 202
2023年营收净利双增:柠萌影视的攻守之道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