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财帝
懂财帝
个人简介:在这里读懂新商业,微信公众号懂财帝(znfinance)
IP属地:未知
9关注
1558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懂财帝
03-26 20:50

百丽二度IPO:高瓴张磊的300亿赌局

百丽上市成功与否,不仅关乎自身的命运,也是高瓴资本张磊证明自身的一次机会。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百丽国际曾被视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市值一度超过1500亿港元,超过联想、阿里、万科等明星企业,是全球市值第二的鞋类公司。   这一点,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是认可的。他在《价值》一书中还专门解释,百丽国际做成了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规模顶级的零售网络,能把鞋做好的零售企业,是真正牛的零售企业。   2017年,在港交所呆了10年的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83岁的创始人邓耀感叹“百丽气数已尽”,张磊选择接盘,并称之为这是一笔“三倍回报”的交易。   但张磊想要获得回报的心情似乎有点急,2022年3月,百丽国际带着新名字——百丽时尚(以下开始简称“百丽”)提交IPO申请,以失败告终。两年后,百丽再次发起IPO冲击。   经过张磊多年的改造,百丽确实有了新面貌。营收增速线上渠道占比增加,产销速度变快等。有进步,但不多。   而更显眼的是百丽的新毛病——高达80%的负债率,远高于百丽国际时期。把上市首要目的是还债摆在台面上,投资者会愿意买单吗?   百丽上市成功与否,不仅关乎自身的命运,也是张磊证明自身的一次机会。     01|改朝换代   百丽的往日辉煌,与创始人的商业敏感性有莫大关系。   20世纪80年代,在香港鞋业闯出名堂的邓耀嗅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创立Belle(百丽)品牌,通过“香港设计—内地生产—香港销售”的模式与内地工厂开展代工业,轻松赚取近10倍的利润。   不久,邓耀察觉到内地消费潜力即将迎来爆发期,便着手在内地建立全产业链。正是在深圳蛇口寻租土地时,他与后来的“黄金搭档”盛百椒相识。1991年,百丽鞋业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盛百椒担任
百丽二度IPO:高瓴张磊的300亿赌局
avatar懂财帝
03-26 20:48

「逆行者」陆金所控股:战略转型难而正确,决胜未来韧性生长

图片 用长期主义的确定性,对抗短期的波动性。陆控陪伴小微企业长跑,顺应周期发展,聚焦提升小微企业服务质量,这也是其穿越周期的砝码。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近日,陆金所控股(HK:06623,NYSE:LU,以下简称“陆控”)公布2023年的业绩,实现营业收入约343亿元,净利润为10.34亿元,短期承压较明显。 拨开账面业绩这座“水面上的冰山”,“水面下的冰山”提供了不同的答案。 2023年,陆控为15.1万小微企业主提供了无抵押贷款服务,加大对小微经济发达的地区、重点领域行业的精准支持。 同时其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普惠金融业务质量提升,消费金融业务增势良好,并通过金融科技持续赋能客户。 围绕长期主义,陆控在业务经营与风险管理找到平衡点。   01|「逆风」转型,坚定前行   作为昔日互联网金融龙头,在市场和政策巨变之际,陆控破旧立新,朝普惠金融转型。但陆控并没有彻底否认过去,而是利用自身禀赋,走出了一条差异化道路。 转型期间,陆控吸收了平安普惠庞大的线下队伍及信贷资产,这是区别于其他互联网平台的独特之处。 资本市场更青睐偏轻的商业模式,“轻资产模式”也是互联网普惠金融的主流。但陆控选择逆流而行,加码原有优势,线上线下两条路走。 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低,金融机构很难准确评估其还款能力。即使有大数据加持,但要真正知根知底,仍离不开实地调研。陆控整合线下直销团队,以“贴地经营”的形式了解客户需求。 与互联网平台普遍采用第三方增信方式不同,即平台负责筛选和推荐借款人给金融机构,并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为借款人的债务提供担保,陆控实行100%担保模式,即通过自家的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担保服务,相当于自己承担风险。 图片 这看似背离了行业规律,其实是陆控探索多年的经验。 此前,陆控的融资增信方式较多元化,但近年复
「逆行者」陆金所控股:战略转型难而正确,决胜未来韧性生长
avatar懂财帝
03-26 20:46

「保险+科技」双引擎:众安在线2023年扭亏为盈,净利润达40.78亿元

图片 十年磨一剑,众安秉承“保险+科技”双引擎驱动战略,以用户为中心,聚焦保险主业,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懂财帝出品 3月26日,众安在线(6060.HK)发布2023年全年业绩。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众安实现财险总保费人民币295.01亿元,同比增长24.7%。 按原保险保费收入计,2023年众安稳居中国财险行业第九名,为中国前十大财险公司中增长最快的公司,在互联网财险赛道稳居市场份额第一。 2023年1月起该公司采用新的保险合同会计准则HKFRS 17,在新准则下财险保险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75.21亿元,同比增长24.2%。 2023年,该公司迎来十周年。十年磨一剑,众安秉承“保险+科技”双引擎驱动战略,以用户为中心,聚焦保险主业,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在此十年间,该公司潜心磨砺科技力、产品力、服务力和品牌力,实现了多项从0到1的突破,为保险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贡献了独一无二的众安力量。 在2023年,作为保险科技唯一入选企业,众安在线荣登《财富》杂志发布的“2023年中国500强排行榜”,彰显了市场对众安品牌和技术的认可。 长期以来,该公司坚持“有质量地可持续增长”的策略。2023年,公司的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5.2%,连续三年实现承保盈利,且优于行业平均。 该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人民币40.78亿元,其中包括一次性投资收益约人民币37.84亿元,因为众安国际自2023年8月14日起不再为公司的子公司并按权益法入账列为合营公司,剔除该笔一次性投资收益集团经调整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2.94亿元,较前一年扭亏为盈。 同时,该公司的资产质量夯实以及偿付能力充裕,获得了来自国际评级机构穆迪Baa1的评级和正面展望,以及AM Best A-的评级和稳定展望。 受益于国内经济的复苏以及全球金融行业持续数字化转型,该公司实现科技输出
「保险+科技」双引擎:众安在线2023年扭亏为盈,净利润达40.78亿元
avatar懂财帝
03-26 17:58

“保险+科技”双引擎:众安在线2023年扭亏为盈,净利润达40.78亿元

十年磨一剑,众安秉承“保险+科技”双引擎驱动战略,以用户为中心,聚焦保险主业,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懂财帝出品 3月26日,众安在线(6060.HK)发布2023年全年业绩。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众安实现财险总保费人民币295.01亿元,同比增长24.7%。 按原保险保费收入计,2023年众安稳居中国财险行业第九名,为中国前十大财险公司中增长最快的公司,在互联网财险赛道稳居市场份额第一。 2023年1月起该公司采用新的保险合同会计准则HKFRS 17,在新准则下财险保险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75.21亿元,同比增长24.2%。 2023年,该公司迎来十周年。十年磨一剑,众安秉承“保险+科技”双引擎驱动战略,以用户为中心,聚焦保险主业,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在此十年间,该公司潜心磨砺科技力、产品力、服务力和品牌力,实现了多项从0到1的突破,为保险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贡献了独一无二的众安力量。 在2023年,作为保险科技唯一入选企业,众安在线荣登《财富》杂志发布的“2023年中国500强排行榜”,彰显了市场对众安品牌和技术的认可。 长期以来,该公司坚持“有质量地可持续增长”的策略。2023年,公司的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5.2%,连续三年实现承保盈利,且优于行业平均。 该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人民币40.78亿元,其中包括一次性投资收益约人民币37.84亿元,因为众安国际自2023年8月14日起不再为公司的子公司并按权益法入账列为合营公司,剔除该笔一次性投资收益集团经调整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2.94亿元,较前一年扭亏为盈。 同时,该公司的资产质量夯实以及偿付能力充裕,获得了来自国际评级机构穆迪Baa1的评级和正面展望,以及AM Best A-的评级和稳定展望。 受益于国内经济的复苏以及全球金融行业持续数字化转型,该公司实现科技输出总收入人民币8.29亿元,同比
“保险+科技”双引擎:众安在线2023年扭亏为盈,净利润达40.78亿元
avatar懂财帝
03-26 17:58

百丽二度IPO:高瓴张磊的300亿赌局

百丽上市成功与否,不仅关乎自身的命运,也是高瓴资本张磊证明自身的一次机会。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百丽国际曾被视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市值一度超过1500亿港元,超过联想、阿里、万科等明星企业,是全球市值第二的鞋类公司。 这一点,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是认可的。他在《价值》一书中还专门解释,百丽国际做成了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规模顶级的零售网络,能把鞋做好的零售企业,是真正牛的零售企业。 2017年,在港交所呆了10年的百丽国际私有化退市,83岁的创始人邓耀感叹“百丽气数已尽”,张磊选择接盘,并称之为这是一笔“三倍回报”的交易。 但张磊想要获得回报的心情似乎有点急,2022年3月,百丽国际带着新名字——百丽时尚(以下开始简称“百丽”)提交IPO申请,以失败告终。两年后,百丽再次发起IPO冲击。 经过张磊多年的改造,百丽确实有了新面貌。营收增速线上渠道占比增加,产销速度变快等。有进步,但不多。 而更显眼的是百丽的新毛病——高达80%的负债率,远高于百丽国际时期。把上市首要目的是还债摆在台面上,投资者会愿意买单吗? 百丽上市成功与否,不仅关乎自身的命运,也是张磊证明自身的一次机会。 01|改朝换代 百丽的往日辉煌,与创始人的商业敏感性有莫大关系。 20世纪80年代,在香港鞋业闯出名堂的邓耀嗅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创立Belle(百丽)品牌,通过“香港设计—内地生产—香港销售”的模式与内地工厂开展代工业,轻松赚取近10倍的利润。 不久,邓耀察觉到内地消费潜力即将迎来爆发期,便着手在内地建立全产业链。正是在深圳蛇口寻租土地时,他与后来的“黄金搭档”盛百椒相识。1991年,百丽鞋业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盛百椒担任CEO。 随着百货商场在国内崛起,邓耀感知到一个全新销售渠道的变革机遇。抢在同行缓过神之前,百丽已占领了绝大部分百货商场渠道,在定价上有绝对话语权,标价能比同行高两三成。
百丽二度IPO:高瓴张磊的300亿赌局
avatar懂财帝
03-26 17:58

“逆行者”陆金所控股:战略转型难而正确,决胜未来韧性生长

用长期主义的确定性,对抗短期的波动性。陆控陪伴小微企业长跑,顺应周期发展,聚焦提升小微企业服务质量,这也是其穿越周期的砝码。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近日,陆金所控股(HK:06623,NYSE:LU,以下简称“陆控”)公布2023年的业绩,实现营业收入约343亿元,净利润为10.34亿元,短期承压较明显。 拨开账面业绩这座“水面上的冰山”,“水面下的冰山”提供了不同的答案。 2023年,陆控为15.1万小微企业主提供了无抵押贷款服务,加大对小微经济发达的地区、重点领域行业的精准支持。 同时其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普惠金融业务质量提升,消费金融业务增势良好,并通过金融科技持续赋能客户。 围绕长期主义,陆控在业务经营与风险管理找到平衡点。 01|“逆风”转型,坚定前行 作为昔日互联网金融龙头,在市场和政策巨变之际,陆控破旧立新,朝普惠金融转型。但陆控并没有彻底否认过去,而是利用自身禀赋,走出了一条差异化道路。 转型期间,陆控吸收了平安普惠庞大的线下队伍及信贷资产,这是区别于其他互联网平台的独特之处。 资本市场更青睐偏轻的商业模式,“轻资产模式”也是互联网普惠金融的主流。但陆控选择逆流而行,加码原有优势,线上线下两条路走。 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低,金融机构很难准确评估其还款能力。即使有大数据加持,但要真正知根知底,仍离不开实地调研。陆控整合线下直销团队,以“贴地经营”的形式了解客户需求。 与互联网平台普遍采用第三方增信方式不同,即平台负责筛选和推荐借款人给金融机构,并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为借款人的债务提供担保,陆控实行100%担保模式,即通过自家的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担保服务,相当于自己承担风险。 这看似背离了行业规律,其实是陆控探索多年的经验。 此前,陆控的融资增信方式较多元化,但近年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偿债能力,因增信费定价在增信机构手中
“逆行者”陆金所控股:战略转型难而正确,决胜未来韧性生长

盈利大幅增长:京东健康如何崛起成为「全民健康消费标杆」?

图片 长期来看,AI赛道与医疗健康消费赛道长坡厚雪,京东健康同时横跨两个赛道,或许正处于业绩和市值爆发的前夜。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在跨越盈亏平衡点后,2023年,京东健康踏着国民健康消费浪潮和AI浪潮,业绩加速放量。 营业收入达到535.3亿元,同比增长14.5%,超出市场预期,实现五年五倍增长。 京东健康的盈利能力更为亮眼。报告期内,年度盈利连续第二年实现正增长,达到21.43亿元,同比大增459.2%。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下(Non-IFRS)净利润41.4亿元,同比增长58.1%。   图片 互联网医疗亏损魔咒长期萦绕。京东健康利润翻倍增长,不仅意味着其找到了可持续的底层商业逻辑。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让更多同业和投资者看到了互联网医疗的盈利曙光。 反映在二级市场,和曾经验证了新能源汽车盈利命题的特斯拉一样,京东健康的“核心资产”属性正在凸显。 01 | 「做重」基础设施 在一个消费趋势转变,竞争高度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京东健康依然交出了优秀答卷,极为不易。 过去一年,大消费赛道承压,但健康消费强劲增长。据统计,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达2460元,增长了1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2%。 新的健康消费趋势也在不断涌现。一方面,年龄圈层被打破,95、00后等年轻群体对健康的关注正持续提升。《京东2023年度消费观察》显示,健康品类消费在26岁至35岁青年群体中占比达到35%,甚至高于中老年人。 另一方面,经历了三年公共卫生事件后,健康消费正从被动转向主动。人们更倾向于主动管理个人和家庭健康,并期望获得质量可靠、专业的健康产品和服务。 面对14亿民众澎湃的健康消费需求,京东健康躬身入局,再次成为“解题者”。 2023年,京东健康全面启动供给端改革,全球药企共同首发多款创新药,大幅提升了
盈利大幅增长:京东健康如何崛起成为「全民健康消费标杆」?

盈利大幅增长:京东健康如何崛起成为“全民健康消费标杆”?

长期来看,AI赛道与医疗健康消费赛道长坡厚雪,京东健康同时横跨两个赛道,或许正处于业绩和市值爆发的前夜。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在跨越盈亏平衡点后,2023年,京东健康踏着国民健康消费浪潮和AI浪潮,业绩加速放量。 营业收入达到535.3亿元,同比增长14.5%,超出市场预期,实现五年五倍增长。 京东健康的盈利能力更为亮眼。报告期内,年度盈利连续第二年实现正增长,达到21.43亿元,同比大增459.2%。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下(Non-IFRS)净利润41.4亿元,同比增长58.1%。 互联网医疗亏损魔咒长期萦绕。京东健康利润翻倍增长,不仅意味着其找到了可持续的底层商业逻辑。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让更多同业和投资者看到了互联网医疗的盈利曙光。 反映在二级市场,和曾经验证了新能源汽车盈利命题的特斯拉一样,京东健康的“核心资产”属性正在凸显。 01 | “做重”基础设施 在一个消费趋势转变,竞争高度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京东健康依然交出了优秀答卷,极为不易。 过去一年,大消费赛道承压,但健康消费强劲增长。据统计,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达2460元,增长了1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2%。 新的健康消费趋势也在不断涌现。一方面,年龄圈层被打破,95、00后等年轻群体对健康的关注正持续提升。《京东2023年度消费观察》显示,健康品类消费在26岁至35岁青年群体中占比达到35%,甚至高于中老年人。 另一方面,经历了三年公共卫生事件后,健康消费正从被动转向主动。人们更倾向于主动管理个人和家庭健康,并期望获得质量可靠、专业的健康产品和服务。 面对14亿民众澎湃的健康消费需求,京东健康躬身入局,再次成为“解题者”。 2023年,京东健康全面启动供给端改革,全球药企共同首发多款创新药,大幅提升了创新药可及性,也巩固了“新特药全网首发第一站”的优势。 在需求爆发
盈利大幅增长:京东健康如何崛起成为“全民健康消费标杆”?

平安健康的新征途:中国「管理式医疗」样本跃出水面

图片 平安健康已走到第10年,展现了一个关于中国「管理式医疗」未来发展蓝图的新思路,正走向「深水区」。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这几年互联网医疗风潮再起,正朝着「管理式医疗」奔赴。   2022年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明确「鼓励开展管理式医疗试点」。   「管理式医疗」是一种互惠互利于患者、医疗机构、保险等多方参与方的生态系统,更是一种健康的商业模式。但是,很多互联网医疗公司都无法落地。   「平安健康说到底是做用户服务的公司,只要做用户服务就要秉承一个基本的理念,我为谁?我是谁?我拿什么为谁?我们要以用户为先,要从打磨产品每一个细节做起,做好产品用户体验。」3月20日,平安健康CEO李斗现场接受媒体群访时直言。   在李斗看来,该公司将进一步发挥「家庭医生」与「养老管家」核心枢纽作用,以匠心打磨产品、以品质缔造口碑,力争为用户、股东、社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价值。   平安健康「管理式医疗」的推行与落地,正初步取得成果。   2023年财年,该公司营收达46.7亿元,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47.6%至3.3亿元,下半年的调整后净亏损不到6600万元,净亏损率仅为2.7%。这表明,其盈利的火种已经播下。   进一步观察,2023年经营现金流净流出2.8亿元,比2022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8.1亿减少了65%。   平安健康资深副总裁、首席财务官臧珞琦认为,「公司商业模式在被验证,相信市场的估值将匹配到公司的发展前景和真正的企业价值。」   风来潮起,平安健康正重新定义互联网医疗的价值。     01|中国「管理式医疗」样本   「平安健康持续打造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发展至今我们已经成为专业、
平安健康的新征途:中国「管理式医疗」样本跃出水面

平安健康的新征途:中国“管理式医疗”样本跃出水面

平安健康已走到第10年,展现了一个关于中国“管理式医疗”未来发展蓝图的新思路,正走向“深水区”。©️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这几年互联网医疗风潮再起,正朝着“管理式医疗”奔赴。2022年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明确“鼓励开展管理式医疗试点”。“管理式医疗”是一种互惠互利于患者、医疗机构、保险等多方参与方的生态系统,更是一种健康的商业模式。但是,很多互联网医疗公司都无法落地。“平安健康说到底是做用户服务的公司,只要做用户服务就要秉承一个基本的理念,我为谁?我是谁?我拿什么为谁?我们要以用户为先,要从打磨产品每一个细节做起,做好产品用户体验。”3月20日,平安健康CEO李斗现场接受媒体群访时直言。在李斗看来,该公司将进一步发挥“家庭医生”与“养老管家”核心枢纽作用,以匠心打磨产品、以品质缔造口碑,力争为用户、股东、社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价值。平安健康“管理式医疗”的推行与落地,正初步取得成果。2023年财年,该公司营收达46.7亿元,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47.6%至3.3亿元,下半年的调整后净亏损不到6600万元,净亏损率仅为2.7%。这表明,其盈利的火种已经播下。进一步观察,2023年经营现金流净流出2.8亿元,比2022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8.1亿减少了65%。平安健康资深副总裁、首席财务官臧珞琦认为,“公司商业模式在被验证,相信市场的估值将匹配到公司的发展前景和真正的企业价值。”风来潮起,平安健康正重新定义互联网医疗的价值。01|中国“管理式医疗”样本“平安健康持续打造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发展至今我们已经成为专业、全面、高品质、一站式医疗健康养老管理服务提供商,为客户带来省心、省时又省钱的用户价值。”李斗介绍。谈到管理式医疗,美国联合健康是绕不开的行业翘楚。保险公司与医疗服务融合,保险业务为医疗服务导流,医疗服务参与到用户的健康
平安健康的新征途:中国“管理式医疗”样本跃出水面

零售金融攻守道:平安银行韧性生长

旧引擎降速,新引擎仍在孕育。平安银行新管理层“舰队”专业、谦逊,零售变革的决心坚毅,并且已率先迈出了革新的步伐。©️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2023年,高增长了近十年的零售金融进入深度调整阶段。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中国几乎所有银行都在积极探索求变。其中,被誉为“零售新王”的平安银行率先交出年度答卷。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营环境,平安银行韧性生长。资产总额同比增长5%,达到5.59万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1%,为464.5亿元。资产不良率为1.06%,保持低位运行。平安银行推进零售金融转型,聚焦稳健型业务模式,为整个行业提供了转型范本。报告期内,其零售客户数1.25亿户,同比增长1.9%,管理零售AUM达到4.03万亿元,同比增长12.4%,零售业务营收依然占据半壁江山。2024年初,平安银行进一步深化零售金融改革,提出新十二字战略方针“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解读道,零售转型战略不会动摇。平安银行在“零售突破”阶段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现在“零售做强”要追求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升和效益的增长。与此同时,平安银行大幅强化股东回报,将分红比例提升至30%,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7.19元(含税)。颇让市场期待的首份银行零售转型成绩单,资本市场给予了正面反馈。财报发布次日,平安银行领涨银行板块。截至3月19日收盘,年内涨幅为10.76%,位居股份行前列。01|攻守道一艘资产规模万亿级的金融航母,该如何主动突破业务惯性,因时、因势调转航向?平安银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经典案例。它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背靠拥有“蛇口基因”的平安集团,天然具备变革基因。回望八年前,重资产业务式微,平安银行主动求变,依靠科技全面开启零售转型。尔后,它由“重”转“轻”,崛起成为“零售新王”,市值一度跃居股份行第二位。如今,内外部环境剧变,规模
零售金融攻守道:平安银行韧性生长

零售金融攻守道:平安银行韧性生长

图片 旧引擎降速,新引擎仍在孕育。平安银行新管理层“舰队”专业、谦逊,零售变革的决心坚毅,并且已率先迈出了革新的步伐。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2023年,高增长了近十年的零售金融进入深度调整阶段。   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中国几乎所有银行都在积极探索求变。其中,被誉为“零售新王”的平安银行率先交出年度答卷。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营环境,平安银行韧性生长。资产总额同比增长5%,达到5.59万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1%,为464.5亿元。资产不良率为1.06%,保持低位运行。   平安银行推进零售金融转型,聚焦稳健型业务模式,为整个行业提供了转型范本。   报告期内,其零售客户数1.25亿户,同比增长1.9%,管理零售AUM达到4.03万亿元,同比增长12.4%,零售业务营收依然占据半壁江山。   2024年初,平安银行进一步深化零售金融改革,提出新十二字战略方针“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   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解读道,零售转型战略不会动摇。平安银行在“零售突破”阶段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现在“零售做强”要追求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升和效益的增长。   与此同时,平安银行大幅强化股东回报,将分红比例提升至30%,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7.19元(含税)。   颇让市场期待的首份银行零售转型成绩单,资本市场给予了正面反馈。   财报发布次日,平安银行领涨银行板块。截至3月19日收盘,年内涨幅为10.76%,位居股份行前列。     01|攻守道   一艘资产规模万亿级的金融航母,该如何主动突破业务惯性,因时、因势调转航向?   平安银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经典案例。   它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
零售金融攻守道:平安银行韧性生长

华为汽车分野:问界“丰满”,智界享界傲界“骨感”

华为“四界”何时跨过盈利生命线——30万辆年交付量。 ©️懂财帝出品 · 作者|苇航‍‍‍‍‍ 问界又一次问鼎造车新势力月度销冠,展现改写竞争格局的实力。 2024年以来,华为“四界”频传好消息。华为与北汽蓝谷合作的“享界S9”即将在北京车展亮相,年底上市。和江淮汽车的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傲界”也计划年底上市。 按此进度,华为“四界”的拼图在今年就会完整。 但余承东还不能高兴得太早。智界S7失利,等享界S9、傲界加入战局之前,唯有问界能打。销量确实惊艳,但谈不上“遥遥领先”。 何况,享界S9、傲界究竟是成为另一个问界,抑或走了智界S7的老路,是个未知数。 01|同界不同命 2月,新能源车市低迷,问界依然“支棱”起来。 AITO问界全系交付新车21142辆,环比下降约1万辆,继续蝉联造车新势力月度销量冠军。 具体来看,问界M7是销售主力,去年底上市的问界M9也带来了新增量,问界销量有望继续升温。 这意味着,华为汽车业务的成功不再是昙花一现,而具有持续性、可复制性。 然而,同是“华为系”的智界S7却遭遇另一种命运。 智界S7是华为与奇瑞汽车合作的智选车品牌,去年11月上市,对标Model S。 从技术层面而言,智界S7体现了华为耕耘智能驾驶的实力,亮相初就颇受关注,很快斩获超过2万份订单。 但因奇瑞选择平衡旗下新能源序列星纪元与智界S7的竞争关系,不积极配合生产,日产量只有几十辆,交付一拖再拖,导致口碑和销量双双下滑。 处理与车企的协同关系,是余承东向来头疼的问题。但与奇瑞的合作,似乎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最新消息称,奇瑞与华为正全力推进智界S7生产交付工作,已投入更多的资源,继续深化合作。 奇瑞还把智界升级为独立事业部自主经营,将与华为生产智界S9,对标特斯拉Model Y。 智界的风波也给“享界”、“傲界”的发布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华为与北
华为汽车分野:问界“丰满”,智界享界傲界“骨感”

吉利新能源「掉队」:李书福打不过王传福?

图片 2024年,吉利新能源车销量目标约81.16万辆,比亚迪剑指400万辆,双方的差距或进一步拉大。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2024开年,被比亚迪压制了近两年的吉利汽车稍微松了一口气。1-2月,吉利汽车销量32.49万辆,领先比亚迪0.11万辆。   这是自2022年王传福抢走“汽车之王”宝座后,李书福的第一次逆袭。   但这并不值得庆贺。1-2月的销量排名,吉利已滑落至行业第四,较前两名——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均有10万辆以上的差距。而2017-2022年,吉利汽车曾经连续五年称霸。2023年,吉利汽车销量位居行业第三。   更严峻的危机是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掉队」。李书福曾先后提出两个版本的“蓝色行动计划”,但乘联会发布的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显示,吉利去年仅占据6.1%的市场份额,排在比亚迪、特斯拉、广汽埃安之后。   今年前两个月,吉利奋起直追,同时发力纯电和插电混动,其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2倍多,达到99334辆。但和比亚迪(销量322767辆)相比,吉利新能源车规模仍不足其三分之一。   李书福继续重仓加码。今年,吉利新能源车业务设定了66%的增长目标。据此粗略计算,其销量至少要达到81.16万辆。   对手虎视眈眈,王传福正面迎战,继续扩张。比亚迪打响价格战,并将2024年销量目标定在400万辆,增量接近100万辆。   如果经营目标都能实现,“旧王”吉利汽车与“新王”比亚迪之间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     01 | 吉利「掉队」,比亚迪「登顶」   “起了个大早,赶了晚集”,这是很多人对吉利新能源造车的评价。   李书福曾是全球传统汽车品牌中,最早开启新能源转型的掌门人之一。   他早在2015年就喊出“蓝色行
吉利新能源「掉队」:李书福打不过王传福?

华为汽车分野:问界「丰满」,智界享界傲界「骨感」

图片 华为「四界」何时跨过盈利生命线——30万辆年交付量。 ©️懂财帝出品 · 作者|苇航   问界又一次问鼎造车新势力月度销冠,展现改写竞争格局的实力。   2024年以来,华为“四界”频传好消息。华为与北汽蓝谷合作的“享界S9”即将在北京车展亮相,年底上市。和江淮汽车的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傲界”也计划年底上市。   按此进度,华为“四界”的拼图在今年就会完整。   但余承东还不能高兴得太早。智界S7失利,等享界S9、傲界加入战局之前,唯有问界能打。销量确实惊艳,但谈不上“遥遥领先”。   何况,享界S9、傲界究竟是成为另一个问界,抑或走了智界S7的老路,是个未知数。     01|同界不同命   2月,新能源车市低迷,问界依然“支棱”起来。   AITO问界全系交付新车21142辆,环比下降约1万辆,继续蝉联造车新势力月度销量冠军。 图片 具体来看,问界M7是销售主力,去年底上市的问界M9也带来了新增量,问界销量有望继续升温。   这意味着,华为汽车业务的成功不再是昙花一现,而具有持续性、可复制性。   然而,同是“华为系”的智界S7却遭遇另一种命运。   智界S7是华为与奇瑞汽车合作的智选车品牌,去年11月上市,对标Model S。   从技术层面而言,智界S7体现了华为耕耘智能驾驶的实力,亮相初就颇受关注,很快斩获超过2万份订单。   但因奇瑞选择平衡旗下新能源序列星纪元与智界S7的竞争关系,不积极配合生产,日产量只有几十辆,交付一拖再拖,导致口碑和销量双双下滑。   处理与车企的协同关系,是余承东向来头疼的问题。但与奇瑞的合作,似乎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最新消息称,奇瑞与华为正全力
华为汽车分野:问界「丰满」,智界享界傲界「骨感」

宁德时代两日大涨超17%:新能源行业否极泰来?

这是一场全球共享中国新能源产业崛起的资本盛宴。 ©️懂财帝出品 · 作者|苇航 盘中,“宁王”两日放量大涨超过17%。 3月11日,宁德时代(300750.sz)收涨14.46%,刷新2021年1月4日以来单日涨幅纪录。 3月12日盘中,宁德时代涨幅再度超过3%。 连续两日,新能源产业链交易活跃,超过二十支相关股票涨停。 整个资本市场震惊,到底发生了什么? 要知道,以“宁王”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公司从2021年底一路下挫,宁德时代股价从380元一路跌到140元,其他个股更是腰斩再腰斩。 持续的下跌,让很多投资人对该产业链失去了信心,而较少有人关注该行业基本面变化。 否极泰来。 聪明的投资者嗅到了机遇与未来。 懂财帝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角度去分析新能源产业链的价值。 从短期波动看,市场上有几个新的资讯。 其一,摩根士丹利的报告。 早在3月10日,懂财帝就读到摩根士丹利一份关于宁德时代的评级报告,其分析师调高宁德时代评级至“超配”,同时将其目标股价从184元上调至210元。 摩根士丹利预计,电池价格竞争将在2024年结束。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的利润可能会放缓,后几个季度会恢复增长。目前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车型销量强劲,宁德时代还计划通过新一代超级生产线大幅降低成本。 这份报告对于宁德时代的市场竞争力分析与预测翔实,较为理性,可信度较强。 其二,AI首富黄仁勋的言论。 市场流传,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AI的尽头是光伏和储能,不要只关注计算力的进步,这背后潜藏着巨大的环境代价。” 不过今日多家媒体求证,黄仁勋并没有说过“AI的尽头是光伏和储能”这句话。但是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发现,世界各国对于能源需求越来越高,每年都在大幅增长。 从中期产业链角度看,还有两份资讯很多人没关注到。 其一,市场上流传的一份机构调研报告预测称,在大力度推动新能源发展的
宁德时代两日大涨超17%:新能源行业否极泰来?

宁德时代两日大涨超17%:新能源行业否极泰来?

图片 这是一场全球共享中国新能源产业崛起的资本盛宴。 ©️懂财帝出品 · 作者|苇航 盘中,「宁王」两日放量大涨超过17%。 3月11日,宁德时代(300750.sz)收涨14.46%,刷新2021年1月4日以来单日涨幅纪录。 3月12日盘中,宁德时代涨幅再度超过3%。 连续两日,新能源产业链交易活跃,超过二十支相关股票涨停。 整个资本市场震惊,到底发生了什么? 要知道,以「宁王」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公司从2021年底一路下挫,宁德时代股价从380元一路跌到140元,其他个股更是腰斩再腰斩。 持续的下跌,让很多投资人对该产业链失去了信心,而较少有人关注该行业基本面变化。 否极泰来。 聪明的投资者嗅到了机遇与未来。 懂财帝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角度去分析新能源产业链的价值。 从短期波动看,市场上有几个新的资讯。 其一,摩根士丹利的报告。 早在3月10日,懂财帝就读到摩根士丹利一份关于宁德时代的评级报告,其分析师调高宁德时代评级至「超配」,同时将其目标股价从184元上调至210元。 摩根士丹利预计,电池价格竞争将在2024年结束。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的利润可能会放缓,后几个季度会恢复增长。目前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车型销量强劲,宁德时代还计划通过新一代超级生产线大幅降低成本。 这份报告对于宁德时代的市场竞争力分析与预测翔实,较为理性,可信度较强。 其二,AI首富黄仁勋的言论。 市场流传,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AI的尽头是光伏和储能,不要只关注计算力的进步,这背后潜藏着巨大的环境代价。」 不过今日多家媒体求证,黄仁勋并没有说过「AI的尽头是光伏和储能」这句话。但是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发现,世界各国对于能源需求越来越高,每年都在大幅增长。 从中期产业链角度看,还有两份资讯很多人没关注到。 其一,市场上流传
宁德时代两日大涨超17%:新能源行业否极泰来?

被低估的易鑫:点火新增长,汽车金融平台搭载「高马力」引擎

图片 市场短期是一台投票机,但长期是一台称重机。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过去三年,乘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复苏增长东风,易鑫集团(HK.2858,以下简称“易鑫”)实现翻倍成长。   2023年,易鑫的融资交易量为67.8万笔,同比增长22%,营业收入达到66.86亿元,同比增长28.54%,营收规模较2021年几乎翻了一倍。   盈利表现更为亮眼。去年,易鑫经调整净利润为9.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2%,利润规模较2021年翻了3倍多。 图片 基于稳健向上的业绩曲线,易鑫主动提升股东回报,拟派付末期股息每股0.03港元,占报告期内每股净利润约30%。这也是易鑫连续两年实施派息,而这次股息率接近5%(以2023年年底股价计算),妥妥跑赢当前市面的绝大部分货基的收益。 在低迷震荡的熊市之下,优秀的成绩单和分红利好消息令港股投资者为之一振。他们争相追逐易鑫的长期投资价值,财报披露次日,其股价一度涨超22%,刷新阶段新高。 而这或许是其估值走出“U型底”的开始。 相关人士透露,易鑫新能源车业务和金融科技业务将持续放量,为后市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与此同时,其锚定未来,已着手布局AI和出海等新业务。 中国领先的汽车金融交易平台——易鑫正加速升级增长引擎,或将迎来价值重估时刻。 01|踏浪新能源 易鑫业绩“三连阳”,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紧紧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红利。 2023年,利好政策不断加码,新能源汽车浪潮席卷全国。6月,财政部、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 10月,金融监管总部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扩大汽车消费,包括优化汽车贷款政策、丰富汽车金融产品供给等。 政策叠加驱动,民众的消费潜力全面释放。截至去年末,我国新能源汽车
被低估的易鑫:点火新增长,汽车金融平台搭载「高马力」引擎

瑞幸碰到了天花板?

图片 门店规模、营收都已超越星巴克,瑞幸要好好思考,如何出好牌,在利润方面赶上星巴克。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现磨咖啡业价格战的发起者会主动退出价格战,多少有些令人意外。   近期“瑞幸9.9元一杯活动缩水”的话题火上热搜,原来全场可用的9.9元优惠券,变成只有8款指定饮品可参与。   瑞幸回应“企业优惠活动调整是正常经营行为”,但在大批网友喊出“倒戈”库迪的声浪中,瑞幸还是做了小小的让步,增加了2款指定饮品。   瑞幸怨不得网友“破防”,毕竟2023年8月的二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其CEO郭谨一曾表示,决定将9.9元优惠活动常态化进行下去,至少持续两年。   观察瑞幸2023年报,9.9元活动缩水事出有因。2023年,瑞幸在中国市场的总销售额为248.6亿元(约34.5亿美元),同期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实现约227.39亿元(31.6亿美元)营收,但利润持续压缩。   从发展策略来看,踢掉创始人陆正耀的瑞幸不再像以前那么激进,而是力求稳健,对利润更敏感。 星巴克坚持不打价格战,库迪试图“杀死”瑞幸,瑞幸则是把重点放在扩张上,高线城市和下沉城市“两条腿”走路,向规模要利润。   瑞幸掉头,咖啡业迎来又一个拐点。     01|没有胜利者的游戏   “从我创业开始,但凡跟我竞争的,我每仗都打赢了。”作为瑞幸和库迪的创始人,陆正耀最擅长以低价为武器,把对手拖入价格战泥潭。   但瑞幸与库迪的鏖战,谈输赢还太早。   2023年,瑞幸咖啡营业总收入为249.03亿元,同比增长87.3%;美国会计准则(GAAP)下全年营业利润为30.26亿元,较2022年实现翻倍增长。 图片 靓丽业绩的另一面,是瑞幸“赚钱卖吆喝”的尴尬现实。  
瑞幸碰到了天花板?

金融社会价值「大航海」时代,浙商银行的新故事

图片 探路金融社会价值,浙商银行的进化样本。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如何衡量一家银行的价值? 从财务角度找答案并不难,市值、营收、利润等一系列指标都是标尺。 但评价一家银行的标准,绝不只限于经济价值,还包括其创造的社会价值,增进公众福利。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明确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向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社会责任担当要求。 2月29日,“金融社会价值提升年”系列活动之“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专题研讨会”在杭州举行,对浙商银行参与建设的县域综合金融生态模式进行了研讨,并发表了“县域综合金融生态指数(即临平指数)”。 无论建设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完成100家“浙银向善、温暖驿站”的建设,还是擎旗金融顾问制度、探索构建“浙银善标”等,浙商银行从社会责任出发开放银行服务资源,使银行不止于银行,这与“五篇大文章”的方向不谋而合。 从更高的维度来看,浙商银行聚焦客户、企业和社会责任等更加多元的需求,不但重塑了竞争力,也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重构金融服务新范式。 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席勒在其著作《金融与好的社会》中阐述,负责任的金融实践意味着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对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影响。这要求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01 | 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杭州临平区新宇村,有个当地有名的“奶奶工坊”。老板洪智浩留学回国后,在临平成立了从事荷塘种植和莲子育种的公司,因当地的劳动力以老年人为主,洪智浩便雇用了赋闲在家的老年人来完成其中的生产环节。 随着公司的发展,洪智浩想扩大产能,购入机器提高效率。但公司和法人无可抵押资产,很难申请到传统大行的融资,只有村镇银行可以给予一定额度的信用授信,且利率不低。
金融社会价值「大航海」时代,浙商银行的新故事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