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
斑马消费
个人简介:寻找泛消费领域的斑马企业
IP属地:未知
3关注
552粉丝
0主题
0勋章

农夫山泉奇袭怡宝

斑马消费 陈晓京 在华润饮料冲击上市的当口,农夫山泉突然传出进军纯净水市场的消息。这不是给怡宝上眼药吗? 过去,这两个瓶装水巨头虽在终端厮杀,但一个专注于天然水,一个潜心纯净水,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坐大。 时隔24年,农夫山泉携“绿瓶”杀入怡宝的腹地,华润饮料能扛得住突然到来的巨大冲击吗? 瓶装水鼻祖 日前,怡宝母公司华润饮料(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润饮料)递表联交所,传闻已久的上市传闻终于坐实。借此,外界得以一窥这瓶纯净水的虚实。 过去30多年里,怡宝以小绿瓶的形象,风靡大江南北。鲜有人知的是,怡宝正是我国第一瓶瓶装水。 这还得从“中国包装水之父”周敬良说起。1990年,已经成立6年的中国龙环有限公司(怡宝中国前身)主要经营刺梨饮料。时任总经理周敬良,决定将香港流行的瓶装水产品引入深圳市场,生产出内地市场第一瓶瓶装蒸馏水,还注册了怡宝商标。 不过,这瓶水并未在市场激起涟漪。1991年底,万科获得中国龙环51%股权进行人事大换血。公司引进设备生产纯净水,依然卖得不温不火。 1996年,万科业务调整聚焦地产,怡宝成为第一个被剥离的业务,华润系接盘成为新的主人。这瓶纯净水的命运之门由此打开。 那时,周敬良离开中国龙环已有4年,他在深圳推出景田纯净水,后来涉足天然矿泉水领域,推出百岁山品牌。 怡宝历经两次易主之后,步伐虽然稳健,但很长一段时期里,止步于纯净水产品。 据灼识咨询数据,2012年至2023年,怡宝连续12年在国内饮用纯净水市场排名领先。2023年,怡宝饮用纯净水卖出146亿瓶,零售额395亿元,市场份额32.7%,稳坐这一细分领域头把交椅。 与一哥存在差距 从收入规模来看,华润饮料逊色于后起之秀农夫山泉(09633.HK)。近年来的业绩表现,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 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3.40亿元、126.23亿元和135.15亿元,年内利润
农夫山泉奇袭怡宝
avatar斑马消费
04-24 08:17

魔芋丝火了,一致魔芋没有

斑马消费 沈庹 没有想到,毫不起眼的魔芋,有朝一日会成为大众零食。魔芋丝、魔芋爽、素毛肚以及魔芋晶球等等,花样繁多。 这个生长于西南的小众食材,经过“辣条大王”卫龙的培育,晋级成当下网红般的存在。 卫龙之后,盐津铺子、劲仔食品等零食企业,甚至连蜜雪冰城都投入到火热的魔芋爽战场。 “魔芋大王”、“中国魔芋第一股”一致魔芋,作为魔芋原料厂商,本应有更强的市场敏感性。但该公司后知后觉,没能抓住魔芋爽的风口。只能靠新茶饮中的小料“波波脆”,给自己扳回一局。   盯上魔芋爽 魔芋又名蒟蒻,主要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属于小众食材。长期以来,食用方式主要为粗加工的魔芋豆腐。 上世纪90年代,重庆三九火锅底料厂在推出周君记火锅底料的同时,推出了火锅魔芋爽产品。 多年后,魔芋以小袋零食的形态,出现在休闲食品中,也是在吃火锅时得到启发。 2009年,卫龙美味(09985.HK)研发人员在四川吃火锅时,偶然发现一道魔芋豆腐在火锅里煮后,口感Q弹爽滑。魔芋能做成豆腐,能不能做成零食? 从滑滑的魔芋块,做成小包装的零食并不容易。技术上需要脱水、急冻、蒸煮等复杂工序,才能得到一包又脆又弹的魔芋爽。 2014年7月,卫龙美味推出魔芋爽产品,并拿到弗若斯特沙利文颁发的首创者证书。当时,在大单品辣条火爆的背景下,魔芋爽的存在感并不强。 魔芋行业的真正转折,发生在2020年。当年,全国魔芋整体市场规模突破400亿元,2010年至2020年复合增长率约26%。 2020年,魔芋行业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魔芋即食食品团体标准出台,魔芋爽由单品升级为品类。 魔芋热度迅速窜高。盯上魔芋爽的企业和品牌,能一次性拉一个长长的名单,市面上可见的零食品牌,卫龙美味、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来伊份以百草味等等,就连“雪王”蜜雪冰城,都推出了类似产品。 2023年10月,魔芋零食的热度再度蹿升。卫龙升级全新魔芋零食“小魔女”素毛
魔芋丝火了,一致魔芋没有
avatar斑马消费
04-24 08:09

万辰集团透了量贩零食的底

斑马消费 任建新 这两年,量贩零食赛道火成那样,真就那么赚钱吗? 4月23日,唯一的量贩零食上市公司万辰集团披露了2023年度报告,透露了量贩零食行业的底。 读完万辰集团的年报,对这个行业总结起来,就是这么几句话:扩张的确很猛;利润确实很薄;竞争相当激烈。 在量贩零食看得见、看不见的战场,都硝烟弥漫。2024,必是刺刀见红的一年。   扩张很猛 万辰集团原名万辰生物,公司原主营业务是种蘑菇、卖蘑菇,金针菇、真姬菇等品类做得还不错。公司借此,于2021年4月,登陆创业板。 中国人口众多,对食用菌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奈何行业参与者太多,总体呈现出小而散的局面,集中度极低,导致行业头部企业也很难做出很大的规模。 而且,因为食用菌与蔬菜之间有很强的替代关系,即便工厂化的食用菌种植,解决了地域和气候的问题,但无法改变消费的细节性变动。每年的晚春至早秋,绿色蔬菜市场供应量充足,就成了食用菌的销售淡季。 上市当年,万辰生物就因食用菌价格下跌、原材料价格上涨,遭遇业绩滑铁卢,归母净利润大降75.61%。 在万辰生物之前,已有星河生物、众兴菌业多家食用菌企业A股上市,均因成长性不足,业绩不稳,难以收获市场关注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万辰生物谋求转型,快速踏入量贩零食行业。既是因为看到了行业的风口,更重要的是,控股股东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零食工坊,积累了一些行业经验。 2022年8月,万辰生物正式涉足量贩零食行业,次年,更名万辰集团(300972.SZ),走完转型后的第一个完成财政年度。 站在了风口上,的确能够起飞。 截止2023年末,公司旗下量贩零食门店已达4726家,跻身量贩零食行业头部阵营。据其官网披露,到今年4月,门店数量已增至5200+。 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94亿元,同比增长1592.03%,其中的87.59亿元由量贩零食业务贡献,收入同比增长13057.81%。今
万辰集团透了量贩零食的底
avatar斑马消费
04-23 11:37

传统超市,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斑马消费 徐霁 上海城市超市与湖北富迪超市的停业,再度给零售行业敲响警钟。新一轮的连锁超市淘汰名单,或许会以深耕区域市场的服务型零售品牌为主。 中国连锁超市行业经过30余年的发展,行业热点从大卖场到生鲜超市,再到近年的会员店和折扣店,迭代速度在加快,一直在打淘汰赛。 未来的消费市场,需要什么样的零售业?为此,行业不断在探索。京东也早就总结出来了——多、快、好、省。 盒马等商家对供应链的布局,以更好的产品来做大自有品牌占比;朴朴、小象超市等前置仓玩家,对极致配送效率的追求;这几年行业最热的折扣店、量贩零食店,总能用价格来给人以惊喜。无非,都是在抓这几个核心点。 谁能成为下一代的“零售之光”?   新一轮超市倒闭潮? 4月16日,讲究精致生活的上海市民们突然发现,他们经常来购物的上海城市超市(CITY SHOP),突然宣布停业。 公开信息显示,城市超市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以经营世界各地风味美食享誉上海”。由于定位于高端进口精品超市,旗下门店商城店、金桥店、联洋店和天山店等,都位于上海的“高档住宅区”。 2008年,上海城市超市走出上海,在亮马桥开出北京首店,2013年北京侨福芳草地店开业。不过,这两家门店并未维持太久,后来仍然只有上海的9家门店。 一份落款4月15日的告知书显示,“近年来上海城超经营举步维艰,尽管采取了多种自救手段仍然难以为继!现公司决议解散,从4月16日起停止所有门店经营”。短短几天,其官网已经显示“403 Forbidden”。 2018年底,城市超市打浦桥日月光店曾与业主方发生纠纷,正常营业一度受阻。事件解决后,2019年新年首日,上海城市超市高调发文宣称,“凭着这三宝,城超一定能再活500年”,吸引了更多上海人的关注。这里的三宝,分别指十年不变明星烤鸡、资深网红芝麻蛋卷、低热主食拉发饼。 没想到,仅仅过去了5年,上海人快速抛弃了这些爆红单品
传统超市,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avatar斑马消费
04-23 11:26

库迪抄了新茶饮的底

斑马消费 陈晓京 拥挤异常的新茶饮赛道,还能不能容下新玩家? 19日,上演“复仇”戏码的库迪咖啡化身“搅局者”,为沉寂已久的新茶饮市场带来了9.9的新冲击,九块九真茶真奶不限量,让本就卷成一片的茶饮市场,闻到了更加浓烈的硝烟味。 延续咖啡战场的平价打法,库迪咖啡入局新茶饮,可谓是精准踩中了年轻人早C晚T(早咖晚茶)的生活方式。此举不仅为市场格局带来了新变量,也让市场的目光锁定平价新茶饮的市场空白。随着高价茶饮的价格持续下探,这一空白地带将成为寻求茶饮市场增量的新蓝海。 面对这一新机遇,库迪咖啡的强势入局不失为一场抄底行为。然而,茶饮市场巨头林立,库迪咖啡能否顺利突围,尚需时间证明。 库迪入局卷茶饮 逛街的时候,随手买一杯奶茶,已成很多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新茶饮品牌们比邻开店,贴身肉搏的“战场”随处可见。 有一组数据非常惊人。当前,全国共有超过160个新茶饮品牌,已开出超过50万家门店,且各大品牌仍在持续跑马圈地。品牌埋头扩张的背后,是新茶饮赛道的高成长性。 机构预测,中国人均现制茶饮年消费量,将从2022年的约9杯提升至2028年的约26杯,有望带动行业终端零售额从1680亿元增至5319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高达21.2%。 经过短短数年的发展,中国新茶饮品牌已进入万店时代,蜜雪冰城门店突破3万家,行业老二古茗也已无限接近1万家。 即便如此,整个新茶饮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仍然不高,以门店数量口径计算,CR5不到10%。这就意味着,竞争还将持续,只要坐在牌桌上,就有机会。 过去,新茶饮行业用产品价格明确区分品牌层级。喜茶、奈雪的茶代表高端(20元以上);蜜雪冰城主打下沉(2-8元);除此之外,几乎所有叫得上名字的品牌,都在10-20元的中端价格带上厮杀。价高质好,价低质次,几乎是茶饮市场的普遍认知。 这一消费结构的定型,也让茶饮消费进入短期的存量阶段,向中间价格
库迪抄了新茶饮的底
avatar斑马消费
04-22 21:42

除了高速增长,头部商家还在得物收获了什么?

文/亿邦动力 靳舒乔 珠宝品牌周大生2022年一季报数据显示,2021年周大生营收91.55亿元,门店突破4500家,遂加快线上渠道布局。一次跟得物官方交流,感觉这款App上的年轻人非常活跃,很契合线上发展需求。那时,得物App更名一年有余,正打造新一代潮流网购社区,堪称“当红辣子鸡”。 2023年七夕,周大生一条手链在得物卖爆,将单日销售额推向全年峰值。2023年,周大生在得物的GMV增长速度领跑品牌入驻的所有平台。你可能不会想到,运营如此体量生意的团队,目前竟然只有3个人。2024年,他们在得物的GMV目标是再实现260%的超高速增长。 品牌商家在得物狂飙,周大生并非孤例。亿邦动力曾披露,去年得物GMV及细分行业均呈现强劲增长,背后是一批商家在得物迅速崛起,闷声赚钱;在早期就选择拥抱得物的国内外品牌,无疑成了最大受益者之一。(参考:《在巨头的夹缝里,他们选择在得物悄悄省心赚钱》) 得物采用独特的一品多商模式,即以商品而非店铺为核心,一款商品可同时由品牌官方、经销商/代理商等供应,因此鞋服、箱包、美妆、珠宝、配饰和3C家电等增长较快类目的头部,总体销售可能更为惊人。 更高的客单价,更低的退货率,动辄数倍的高增长,以及可观的确定性利润,正在吸引品牌涌入得物,不少甚至组建专门团队。不过在瑞望电商CEO谢公瑾看来,仅仅是快速增长的销售数据,还不足以让这些品牌和经销商狠下决心,躬身入得物。 对这些决策者来说,入驻任何一家新兴平台,都不是简单拍脑袋的决策过程。“他们需要弄清楚在未来的增长战略里面,得物的定位和价值是什么。”谢公瑾告诉亿邦动力。所谓,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01.“几乎每个商家都超额完成目标” 谢公瑾深耕电商十五年,早年供职于宝尊电商和耐克等,2019年创办瑞望电商。该公司目前是得物官方战略合作伙伴,为头部及超头品牌提供网店托管、代运营、投放和内容营销等。 瑞望电
除了高速增长,头部商家还在得物收获了什么?
avatar斑马消费
04-22 19:41

“吊牌之王”南极电商转身

斑马消费 陈碧婷 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商业模式。这不,曾经因卖吊牌而名声大噪的南极人,又开始亲自卖货了。 2008年,遭遇业务危机的南极人,从一家保暖内衣品牌,转型品牌授权,凭借这种一本万利的商业模式,成长为A股的“吊牌之王”。 然而,随着电商红利消退,吊牌模式被市场祛魅,南极电商的品牌授权业务遭遇连年下滑的压力,收购多品牌开展模式复制也无济于事。 于是,南极电商开始了转身回归,重启自营零售业务,推出南极人品牌的男装、女装、内衣等产品。 关键是,这个老牌国民品牌,挣了十几年的快钱,能否重新以年轻化姿态和自营产品,赢回大家的青睐?   吊牌之王 与三羊牌一样,南极人品牌,也诞生于那个《繁花》式的时代。 1998年,张玉祥创立内衣品牌南极人,借助密集的广告投放,成为中国保暖内衣第一品牌。在那些寒冷的冬天,穿一套南极人保暖内衣,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只是奢望。 不过,没过几年,鞋服行业进入产业逆周期,内衣行业竞争加剧,南极人、俞兆林、恒源祥、北极绒等多个品牌同台竞技,价格战愈演愈烈,好日子宣告结束。 无奈之下,南极人在2008年开始转型品牌授权模式:关闭自营工厂,授权合作工厂生产;签约合作经销商,授权它们销售“南极人”品牌的商品。这一商业模式,俗称“卖吊牌”。 借助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南极人以品牌综合服务公司的身份,2015年借壳新民科技上市,变身为南极电商(002127.SZ)。 南极人在吊牌江湖,拥有60多个产品品类,10万余个SKU,产品不止传统的内衣、内裤、袜子,还有榨汁机、电风扇、按摩仪等小家电,甚至还有网红食品螺蛳粉等,几乎无所不包。高峰期,身边聚拢了上千家供应商、上万家经销商和上万家网店,完成数百亿元的GMV。 这种一本万利的商业模式,让公司拥有超强的盈利能力,核心业务毛利率常年超过90%,高峰期甚至一度逼近95%。2019年业绩巅峰,南极电商以不到40亿元营收
“吊牌之王”南极电商转身

牛奶和啤酒,养不活品渥食品

斑马消费 陈晓京 万里迢迢将国外食品运回国内销售,品渥食品再次尝到了生意难做的滋味。 2023年,公司旗下乳品、啤酒等五大系列产品收入全线下降,因此遭遇上市以来首次亏损,躺赚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公司认为,国外采购成本、海运成本上升,以及运力不稳定,还有国内液体奶市场复苏偏弱和竞争加剧等,对公司业绩产生了较大影响。 品渥食品并不希望和乳业巨头们硬碰硬,寄希望于正在推动的奶酪业务,能成为新的增长点。 由盈转亏 56岁的品渥食品创始人王牧,应该最能体会到做进口食品生意的艰难。2021年和2022年还只是业绩下滑,去年,干脆直接崩了。 4月17日晚间,品渥食品(300892.SZ)披露2023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1.23亿元,同比下降27%,归母净利润亏损7337.08万元,同比下降754.87%,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去年,公司旗下乳品、啤酒、粮油、谷物及综合食品系列收入全线下降,分别同比下降25.86%、34.09%、24.87%、46.52%和14.99%。同期,各业务毛利率分别较上年减少7.71、7.27、12.39、12.84和9.68个百分点。 公司不赚钱,经销商们的日子也不好过,纷纷离品渥而去。当年,公司经销商减少135家,年底仅余495家。 2023年,公司经营上为数不多的亮点,是线上自营渠道订单均价提升了23.54%至66.49元,但是,订单数、客户数量明显下行。   核心萎缩 品渥食品不生产商品,只是进口商品的搬运工。只不过,是将国外的相关产品打上自己的品牌,拿到国内来销售。 2012年,品渥创立牛奶品牌德亚,次年推出啤酒品牌瓦伦丁。后来,陆续上线谷物品牌亨利、橄榄油品牌品利等。 目前,能撑起公司大梁的,还只有德亚和瓦伦丁。 品渥能将牛奶和啤酒两个品类做出一定规模,既有公司自己的努力,更是特殊时期的结果。 如今,这两个品类,正在面临国内品牌和产业
牛奶和啤酒,养不活品渥食品

三只松鼠你学得会吗?

斑马消费 任建新 91.83%、60.80%、71.93%。 这是三只松鼠在今年取得的成绩,分别对应公司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以及最近两个月的股价涨幅。 随着“高端性价比”战略的稳步推进,最近三个季度,三只松鼠已连续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双大幅增长。 今年,三只松鼠已确定明确年度目标——重回百亿,在全中做强。Q1的36.46亿元营收,已为全年目标的实现,打下了一个扎实的底子。 松鼠全面回归 2012年,依靠一根网线,几个电商平台开店,短短几年间,三只松鼠就向全国用户卖出了上百亿零食。那时候,三只松鼠就是淘宝上最靓的“鼠”。 2019年,无疑是三只松鼠最风光的时候。公司创立7年之际,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国民零食第一股”。同一年,公司年营收破百亿,在国内休闲零食领域“遥遥领先”。 然而,上市次年,公司就开始出现下滑趋势,2022年,更是走入谷底。 不过,从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公司营收规模开始止跌回升,业绩同步大幅回暖。当年Q3、Q4,公司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8.56%和29.18%,两个季度合计贡献增量超10亿元。全年营收与上年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69.85%。 今年,三只松鼠表现出了更加强劲的增长势头。16日晚间,公司披露2024年一季报,当期实现营业收入36.46亿元、归母净利润3.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1.83%和60.80%。 连续3个季度的营收、利润双双大幅增长;公司向上增长的趋势,投资者也有明显的感知,今年2-4月,短短两个月时间,公司股价上涨超过70%。 三只松鼠业绩的大增,是公司对休闲零食行业和市场变化深刻认知,并及时作出战略调整的结果。 17日,三只松鼠创始人兼CEO章燎原,在第十七届中国坚果果干食品展发表了主旨演讲,他的观点得到了与会者的共鸣。 三年的特殊外部环境过后,所有行业都在巴望着刺激性、报复性消费的到来。但报复性消费没有
三只松鼠你学得会吗?

承德露露,难分南北

斑马消费 沈庹 在热火朝天的植物蛋白饮料领域,承德露露有很多的选择,也有很大的无奈。 偏居北方一隅,公司却靠一罐杏仁露,成为细分领域的绝对霸主。围绕承德当地野山杏资源,公司先后推出或储备了杏仁奶、杏仁咖啡、杏仁固体饮料,并试图用水系列产品平抑销售的淡旺季。 2023年,公司营收规模距离30亿只差临门一脚,杏仁露销量也重回正轨。 尽管,去年承德露露已在浙江落子,但南北露露的争斗、对前高管天价索赔诉讼,仍如鲠在喉,南北露露大一统的一天,短时间内,还无法到来。   杏仁露创新高 4月16日晚间,承德露露披露2023年报,实现营业收入29.55亿元,归母净利润6.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6%和6.02%。同日,公司披露2024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12.27亿元,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3%和3.04%。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元(含税),预计现金分红金额4.11亿元。 大手笔分红,主要来自其拳头产品杏仁露树立的自信。去年,承德露露杏仁露产品销售量较上年增长13.58%至29.65万吨,实现营业收入28.62亿元,创历史新高。 自2003年开始,露露杏仁露就由影视明星许晴形象代言,广告频繁出现在央视,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 鲜有人知的是,1975年,杏仁露在河北承德上市,开创了国内植物蛋白饮料之先河。依托当地野山杏资源优势,承德露露当仁不让地成为杏仁饮料细分领域的扛把子,于1997年登陆资本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一款产品卖了数十年,加之植物蛋白饮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露露杏仁露已逐渐现出增长瓶颈。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2年,承德露露杏仁露营业收入分别为24.72亿元、26.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84%和6.44%。2023年,增速略有提升,也只有8.32%。同期,产品毛利率分别为47.1%、45.24%和42.09%
承德露露,难分南北

北半马的兔子,撞倒了特步?

斑马消费 陈晓京 何杰的北半马冠军,究竟是“保送”,还是“兔子”太顶尖导致的乌龙?时隔多日,互联网上质疑之声仍然不断。 作为赛事的赞助商、何杰的签约方,特步也因此陷入舆论的漩涡中。受此影响,特步国际股价15日、16日连续两天大跌,累计跌幅超过8%,市值蒸发超10亿港元。 是冤是屈、该捧该踩,等到北半马组委会的调查结果公布之时,一切自会真相大白。 如果,最终结果真是资本操纵体育比赛,特步的确应该受到舆论抨击。如若只是一起乌龙事件,特步品牌抢先布局路跑赛道,逆势崛起的故事,还真值得学习。   争议北半马 虽然,2024北京半程马拉松已落幕多日,但在互联网上的热度始终不减。争议的焦点,集中于男子组冠军何杰,是否为“保送”。 从视频记录来看,3名外籍黑人选手和何杰,一直处于第一集团,比赛的过程中,互相还有言语和肢体上的交流。 在终点之前,3名外籍黑人选手给何杰“让道”,最终,何杰以1小时03分44秒的成绩夺冠,3名外籍选手,落后何杰1秒撞线。 如果以非专业运动员和跑者的视角来看,何杰的这个冠军,的确来得有点匪夷所思。 这几天,陆续有专业人士加入这一场讨论中。另一种声音认为,3名外籍选手的表现,更像是顶尖级的配速员。 每一场马拉松比赛中,都会有配速员,俗称“兔子”。他们的作用是,帮助参赛选手们保持节奏,提高成绩,提升比赛的完成度。 兔子,又分为“官兔”和“私兔”。顾名思义,“官兔”就是赛事组委会统一遴选的配速员,统一着装和标识。这次,北半马就有49名“官兔”全程陪跑。 何杰是当今“中国马拉松第一人”。在3月24日举行的无锡马拉松男子组比赛中,他以2小时06分57秒完赛,刷新个人最好成绩,连续两年打破全国纪录。 需要注意的是,何杰的这一成绩,在无锡马拉松男子组比赛中也只能排到第四,与前三名的外籍选手,仍存在一定差距。 北半马是何杰第一次公开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从历史数据来看
北半马的兔子,撞倒了特步?

红蜻蜓缩着翅膀起飞

斑马消费 陈碧婷 传统鞋履市场危机重重,各大鞋企冷暖自知,老牌鞋企红蜻蜓去年成功扭亏,也许值得回味一番。 红蜻蜓是中国鞋都温州的明星企业,早年跑马圈地,走向全国。高峰时期,门店超过4000家,2015年登陆资本市场。 可好日子没过几天。自2018年起,公司营收、业绩连续5年负增长。随着公司收缩战略逐步落地,终于熬过漫长的调整期。 红蜻蜓的危机,真的解除了吗?规模庞大的鞋履市场品牌林立、内卷不已,它又该如何借助数字化和年轻化转型重续辉煌?   艰难熬过低谷 70后、80后们,对红蜻蜓皮鞋应该记忆犹新。20多年前,出门穿上一双红蜻蜓上街,也是身份的象征。 在那个时代,与红蜻蜓比翼齐飞的,还有奥康、意尔康以及森达等品牌,它们均来自“中国鞋都”温州。 因朴素且寓意深远的红蜻蜓标识,在婚礼、商务等场景,这双皮鞋有着极高的出勤率。 鲜有人知的是,创立红蜻蜓之前,钱金波先是跟着姐夫做油漆学徒,后来又跟另一位姐夫学木工。1995年,31岁的钱金波,掏出全部身家,正式创立红蜻蜓品牌。 伴随国产鞋履产品逐步下沉,红蜻蜓构建庞大的销售网络,赚得盆满钵丰。 以它及ST奥康(603001.SH)为代表的温州鞋企,成为国内鞋履行业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 2015年, 红蜻蜓正式登陆A股主板,成为继奥康国际之后,温州第二家上市鞋履制造企业。 上市之后,公司加速跑马圈地,收入规模不断增长。2017年,站上历史的业绩高点,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32.45亿元、3.82亿元。 但很快,红蜻蜓(603116.SH)就不再“红”了。自2018年起,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连续5年双双负增长,直到去年才得以遏制。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69亿元,同比增长9.65%;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为5194.78万元;扣非净利润1766.98万元。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2元(含税),合计派发1.
红蜻蜓缩着翅膀起飞

电瓶车高端化,暂时无解

斑马消费 范建 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一轮比一轮汹涌。微缩版新能源——两轮电动车市场,也正在上演类似故事。 去年,两轮电动车市场双雄,雅迪控股销售量、收入、利润全面增长;而爱玛科技,核心产品销量下滑,收入、净利润微增,陷入业务瓶颈。 分析后发现,本来就走性价比路线的雅迪,2023年继续打价格战;原本相对高端的爱玛,守住价格体系,却丢失了销量增长。 这背后的行业性原因是,两轮电动车市场的高端化,暂时失败了,行业退回到内卷旋涡,卷颜值、卷性能、卷科技,最终还是要卷价格。 像摩托车和新能源汽车一样,出海,能否成为两轮电动车市场,新的增长点?   业绩分化 4月16日,电动车龙头爱玛科技(603529.SH)交出了2023年成绩单。 去年,爱玛总销量1074.15万辆,同比下降0.29%。其中,电动三轮车销量增长超六成;核心业务两轮电动车下降2.06%,少卖了超过20万辆。 2023年,爱玛科技营业收入210.36亿元,同比增长1.12%。得益于电动三轮车业务的盈利能力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微增0.16%个百分点。不过,由于公司各项费用全面提升,最终录得扣非净利润17.64亿元,同比下降1.83%;归母净利润18.81亿元,微增0.41%。 爱玛科技2021年A股上市,次年迎来大跃升,销量增长超过25%,收入增长35%、净利润提升182%。 爱玛科技董事长、总经理张剑在《致股东的信》结尾写到:乐观者赢得未来、悲观者赢得当下,我们兼具乐观心态与悲观心态。 经济形势影响下的消费趋势变化,两轮电动车新国标的深入推进,以及愈演愈烈的行业竞争,时刻影响着行业发展趋势。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市场竞争从大卷小,演变成了大卷大、快卷慢。 只是没想到,行业分化会如此快地蔓延至头部阵营。连两轮电动车行业的老二爱玛科技,也陷入了增长瓶颈。 与爱玛科技相比,行业老大雅迪控股,在20
电瓶车高端化,暂时无解

跟出一个百亿东鹏特饮

斑马消费 沈庹 在昨日诡秘的A股,东鹏饮料仍能收获一个大涨,是市场对其业绩的嘉奖。 早年,东鹏饮料以模仿华彬红牛产品起家,踩中了中外红牛纷争的时间窗口迅速崛起,大单品东鹏特饮年收入规模已破百亿元。 问题也同样存在。公司长期倚重跟随战略,市面上哪种产品火爆,就立马跟进,无糖茶、电解质饮料,乃至鸡尾酒等相继推出。但暂无一做强做大,难以达到自身在能量饮料市场的高度。 仿出百亿大单品 在中国能量饮料领域,东鹏饮料是一个后来者,凭借一瓶东鹏特饮,成为能量饮料领域不可忽视的小巨头。 4月14日晚间,东鹏饮料(605499.SH)披露2023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63亿元、归母净利润20.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42%和41.60%。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25元(含税),合计现金股利10亿元。 受该消息刺激,即便昨日A股诡秘异常,东鹏饮料仍大涨4.45%。 东鹏特饮是公司的绝对核心,2023年收入突破百亿,达到103.36亿元,其在公司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为91.77%。 将一款模仿的产品,做成一个百亿级大单品,东鹏饮料老板林木勤,将“copy”发挥到了极致。 15年前,东鹏特饮推向市场,与华彬红牛产品配方、包装,甚至广告宣传语等都高度类似。即便如此,在强势的红牛面前,东鹏特饮也只能长期偏居于广东一隅。直到2016年,对手送来重大机遇。 彼时,华彬红牛陷入商标纠纷,中外红牛之争火药味十足,华彬红牛渠道和投放大受影响,铁板一块的能量饮料市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窗口期。 华彬红牛市占率由2016年的71.3%一路降至2022年的55.2%。同期,东鹏饮料大力加码渠道、产品和投放,市占率由8.8%猛增至26.6%。 在这个黄金窗口期,东鹏特饮以产品极致高性价比,俘获了司机、快递等一大批蓝领人群,成为华彬红牛产品的平替。2023年,东鹏特饮销售量实现238.46万吨,同比增长28.24%
跟出一个百亿东鹏特饮

泉阳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斑马消费 陈晓京 旺季来临,瓶装水市场大战在即。大家不应该只关注港股快消龙头农夫山泉,其实,A股矿泉水股泉阳泉,也值得咂摸咂摸。 中国林业第一股吉林森工,以立足长白山水源地为产业基础,培育出了矿泉水品牌泉阳泉,2017年公司完成重组,成为A股矿泉水第一股。 2023年,泉阳泉矿泉水销量突破100万吨,收入8亿元,净利润超过1亿元,让大家再度领略了卖水人的实力。 可因另外两块业务的拖累以及商誉减值,泉阳泉2023年整体亏损4.57亿元,2024年Q1继续亏损。 如何消除其他业务对泉阳泉的拖累?看起来很美的瓶装水市场中,巨头林立、层层内卷,泉阳泉能否借助资本助力跻身头部?能否通过这些挑战,决定着这家公司能够企及的高度。   转身 一二级市场的投资人们,对东北市场充满了PTSD,于是便总结出了那句流传多年的,投资不过山海关。 消费市场更是如此。偌大的中国市场,各大细分行业,消费白马数不胜数,东北几乎没有。 所以,市场对于来自吉林的矿泉水公司泉阳泉(600189.SH),自然会高看一眼。 这家公司原名不叫泉阳泉,而是吉林森工。资料显示,拥有国资背景的吉林森工集团,是我国四大森工集团、全国制造业500强以及吉林省十大企业之一,辖区位于长白山林区。 1998年10月,吉林森工上市,成为中国林业第一股。当时,公司旗下产品包括木材、刨花板等。上市前后,其营业收入三四个亿,净利润近亿元。 可没过多少年,公司便陷入了收入规模暴降、扣非净利亏损的窘境,长期靠非经常性损益保壳。 业绩表现不佳,业务缺乏想象空间,市值长期低迷,公司长期在资本市场上处于边缘地位。 这种状况,到2016年,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当年12月,吉林森工发布公告称,拟发行股份,向森工集团、睿德嘉信、泉阳林业局收购泉阳泉饮品大部分股权,标的公司估值11.72亿元。 原来,当地在长白山发现了泉阳泉、峡谷泉、仙人泉等5处水
泉阳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贝因美内外都难

斑马消费 陈晓京 因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债务再度易主,贝因美股吧里又是一片沸沸扬扬。 在长达4年多的时间里,贝因美集团没有对这笔债务进行偿还或展期,以至于多次易主。特别是第二任债主长城国融,甚至不惜损失近亿元,也要将债权公开拍卖,以落袋为安。 近几年,奶粉行业进入调整期,也正是贝因美的发展低谷。公司核心业务一年不如一年,“奶粉第一股”的光环黯然失色。 重回奶粉第一梯队,大概率是无望了。作为创始人和实控人,谢宏又将如何带领企业走出低谷?   债权两度易主 沉寂许久的贝因美(002570.SZ),日前因控股股东一笔债务被转手,再次引起中小投资者的关注。 上周五,公司公告称,贝因美集团及其实控人谢宏,收到关联方长城国融债权转让通知,已对一笔3.42亿元的债权完成拍卖。 说起来,这笔债务由来已久。 2018年12月,贝因美集团向中航信托质押所持4800万股贝因美股票,获得约2.33亿元借款,质押期限为2018年12月11日至2022年1月10日。为此,谢宏及贝因美集团法定代表人袁芳提供连带担保。 不过,这笔借款并未如期归还。2022年4月,中航信托将这笔债权转让给长城国融。 长城国融可没那么大的耐心。因贝因美集团未能履行偿还义务,向杭州中院申请强制执行,并在去年1月被立案,执行标的3.16亿元及利息等。 2023年12月7日,长城国融将这笔3.42亿元的债权通过京东平台公开拍卖,宁波维贝以约2.33亿元拍得。4月9日,长城国融向贝因美集团、谢宏及其关联方出具了《债权转让通知书》,宣布债权再次易主。 上述案件还需杭州中院执行裁定。一旦执行,将涉及贝因美集团所持上市公司53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1%)。除上述股份外,该集团还持有贝因美11.82%股份,已近全部被质押或冻结。 在这样的窘境之下,贝因美集团仍表示,已做好了股价波动的应对准备,不会出现控制权变更的风险。 贝因
贝因美内外都难

喜马拉雅,独孤求败?

斑马消费 任建新 4月12日,喜马拉雅更新港股招股书,继续冲击在线音频第一股。 算上第三方平台,平均每月有3亿用户在线听喜马拉雅的音频内容;去年占据了中国所有在线音频平台收听总时长的60%以上。公司已经在2023年实现了全面盈利。 然而,通过削减成本和费用提升盈利能力背后,喜马拉雅在运营端已经出现了增长压力,用户增速下滑、活跃度下降、付费率走低。 在线音频市场中,喜马拉雅确实没有对手。它的对手,主要是自己。如何平衡增长与盈利?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一旦存量时代降临,它又能如何深化用户服务?   没有对手 1998年,那是互联网行业的春天。上线没几个月的网易,已经开始稳定下来;搜狐、腾讯、新浪在同一时期纷纷创立。 也是在这一年,刚进入西安交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余建军,在老师的鼓励下,拉着几个同学开始互联网创业。 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余建军也算是有所斩获,成为连续创业者中的佼佼者。2006年,他创立了世界首个街景地图项目之一的City8.com,后被百度收购。 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余建军收获了自己最重要的合伙人陈小雨(陈宇昕)。陈此前在上海证大集团担任投资总监,帮余拿下了“证大系”戴志康的投资。 后来,余、陈二人看中了在线音频市场,开始筹备新项目。由于新公司在证大旗下的喜马拉雅中心办公,也拿到了戴志康的天使投资,于是便被命名为喜马拉雅。 那是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每一个传统行业都值得被重做一遍。2013年上线的喜马拉雅,先后引入腾讯、阅文、百度、小米、好未来等战略投资,开启狂奔。 2017年涉足直播及硬件业务;2018年推出喜马拉雅儿童版,以及针对企业培训的轻学堂;2019年上线主要针对下沉市场的极速版;2021年推出文本转音频,两年后发布音频AI。 到现在,喜马拉雅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在线音频平台,与抖音、快手一样,本质上都是内容平台,只是形式不同。 通过率先于在线音
喜马拉雅,独孤求败?

八连板!莱绅通灵何以成妖?

斑马消费 范建 简直就是疯了。 劝不了、扯不住,连续预警也不管用,亏损上市公司莱绅通灵的股价,就是一个劲往上窜,已连续拉出8个涨停板,10个交易日股价翻倍。 是因为最近的黄金概念吗?这也太过牵强。莱绅通灵与这个概念没有太大的关系,公司主营业务是销售钻石等镶嵌饰品,素金和黄金产品的收入微乎其微。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公司的重要股东,目前正在减持。这么多人争抢着要帮忙抬轿,人家想不收割一把都难。   疯狂八连板 上一次,莱绅通灵(603900.SH)的股价上演如此疯狂的一幕,还是八年前刚刚上市那会儿。那时,它还叫“通灵珠宝”,为沪市珠宝第一股。有知名度、有话题,还有一个善于炒作的老板沈东军。当然,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其他同行,公司拥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然而,经历了内斗、换防之后,莱绅通灵元气大伤,早已不复当年之勇。 特别是今年2月,受业绩预亏消息的影响,公司股价一路下跌,并在2月8日,触及3.37元/股的历史最低点。之后长达一个多月时间里,股价虽有所回升,但总体仍在底部艰难徘徊。 3月29日,莱绅通灵股价突然快速拉升,当天以涨停收盘。 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偶尔来这么一次大涨,怎么都能给它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可接下来几天,莱绅通灵的股价走势,谁也无法给到一个理性的答案。 3月29日-4月10日,莱绅通灵已连续拉出了7个涨停板,10个交易日股价翻倍。期间涨幅与同期上证指数、黄金珠宝行业存在巨大偏差。 期间,上市公司多次公告预警,提示公司业绩亏损,目前股价涨幅与业绩不匹配,存在炒作的风险。且明确,近期没有筹划任何资本运作事项。 可是,任何劝说都已抵挡不住莱绅通灵股价暴涨的脚步。4月11日,仍以涨停开盘。盘中,一度短暂打开涨停,随即,又被巨量买盘封死在涨停板上。当日,收于9.93元/股,总市值34.27亿元。   非黄金概念股 如果非要给莱绅通灵的这一波大涨找一个理由,
八连板!莱绅通灵何以成妖?

茅台下跌的锅,巽风背不动

斑马消费 杨伟 茅台酒和贵州茅台(600519.SH)股票的投资者们,煎熬了好几天。 从上周二开始,茅台股价连日下跌。昨日开盘亦大跌,尾盘拉升后,最终平盘。6个交易日下来,累计跌幅超过4%,市值蒸发921亿元。 作为A股股王,市值超过2万亿元的超级权重股,这种钝刀割肉的刺痛感,已经好久不曾有过了。 部分贵州茅台的投资者们,定会对此感到诧异。贵州茅台前几天披露的成绩单,明明非常优秀。 2023年,酒王营业收入1476.94亿元,归母净利润747.3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01%和19.16%,继续在白酒行业领跑。 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563亿元,同比增长9.7%;实现利润总额2328亿元,同比增长7.5%。 茅台酒作为中国高端白酒市场的核心大单品,虽产能受限,收入增速仍然高达17.39%。全球唯一千亿级酒类大单品,地位持续巩固。 系列酒,作为贵州茅台近年着力培养的增长点,更是可圈可点。茅台王子酒单品营收超40亿元,汉酱、贵州大曲、赖茅单品营收分别超10亿元。系列酒营业收入206.30亿元,增长近三成。 二级市场承压,主要原因,其实来自近日茅台酒批发价格的下跌。 近几年,茅台酒的批发价格相对稳定,当年批次、散装茅台的价格在2700元上下。今日酒价数据显示,从4月6日开始,其价格连日下跌,4月10日跌至2505元,5天时间单瓶跌了130元。 一位白酒回收商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是暴跌,不止是因为淡季”。 昨日,茅台酒价格略微回升至2530元,或许,这正是贵州茅台股价走稳的直接原因。只是不知道,接下来的价格走势会如何。 茅台相关人士、行业专家、媒体,都将此次酒、股双跌的矛头,指向了巽风茅台375。 2023年初,巽风数字世界上线,这是一家由茅台集团旗下茅台文旅控股,与网易集团旗下网易好物合作的,以“数字藏品”为概念的电商平台。 近几年,为了加强对销售
茅台下跌的锅,巽风背不动

仲景食品还有香菇酱大战要打

斑马消费 沈庹 在香菇酱细分赛道上,作为品类开创者的仲景食品,远没到高枕无忧的时候。 同行们纷纷入局,2023年的增长不及预期,香菇酱年入10亿的远期目标,仍遥遥无期。 好在,公司已打造出了年入过亿的上海葱油。可是,人红是非多,一大批仿冒上海葱油已从四面八方赶来。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山寨问题,势必影响今后的市场拓展。 如今,孙锋一人执掌宛西制药、飞龙股份和仲景食品3家企业,横跨医药、汽配和食品三大产业,挑战不可谓不大。 所以,正如他自己所说,“不敢有丝毫懈怠”。   业绩大增 近两天,仲景食品(300908.SZ)万余名股东,心情跌宕起伏。 4月8日晚间,公司披露2023年报,次日开盘即大跌,全天跌幅达3.19%。昨日开盘延续跌势,盘中最高跌幅1.85%,收盘前有所拉升,收盘仍微跌0.14%,收报于41.54元,总市值41.54亿元。 事实上,仲景食品年度业绩表现不错,为何股价反向跑?不少投资者摸不着头脑。 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4亿元、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7%和36.72%。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同时每10股转增4.6股。 调味食品、调味配料两大板块的增长,是公司业绩大增的主要因素。 2023年,调味食品、调味配料销量分别为18206.35吨、3586.39吨,实现营业收入5.58亿元和4.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96%和5.71%。 收入增长的同时,盈利水平也有较大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达41.59%,同比增加4.71个百分点。 费用支出上,公司当花不省,当省不花。为打开线上渠道,市场推广费用大增112.24%至5395.56万元。与此同时,大幅削减广告宣传费用,较上年大降68.96%,减支3040.79万元,仅央视广告投放就减少了2549.43万元。 销售费用的压缩,也引发了经销渠道的疲软。去年,公司
仲景食品还有香菇酱大战要打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