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智车
数读智车
个人简介:数据为尺度解析新能源-汽车
IP属地:未知
9关注
46粉丝
0主题
0勋章

那些清零的P2P平台,悄悄赚了80亿

        2020年,在《财经》年会上,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表示,P2P网贷机构已经完全归零。巅峰期,全国有将近5000家平台,如果以2016年网贷“824新规”为界,从5000到0只用了4年。   不过,所谓归零,并不意味着所有平台都退出历史舞台,相反,陆金所、拍拍贷、宜人贷、你我贷、小赢科技都顺利完成了转型,化身助贷平台,继续开展业务。   三年后,这些平台不但平稳运转,而且赚得盆满钵满。   助贷是一种怎样的商业模式?数读商业归纳整理了简普科技、奇富科技、信也科技、陆金所控股、小赢科技、嘉银科技、宜人金科7家有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尽可能全面地呈现助贷商业模式。   这是数析商业模式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我们希望尽可能清晰地剖析细分行业的模式,为读者提供一些信息增量。如果您对部分行业有更深入了解,欢迎跟我们交流探讨,我们非常愿意把您的观察和思考分享出来。   商业模式   多数助贷机构诞生于P2P发展的高峰期。P2P平台负责撮合交易,积累了一定的风控能力,随着行业出清,P2P平台能够沉淀下来的便是风控技术和借款人,于是,拍拍贷更名信也科技、小赢理财变为小赢科技、你我贷更名嘉银金科、宜人贷变为宜人金科,P2P丝滑地转型到助贷。   形成原因:商业就是把自己的东西卖给有需要的人或者公司。助贷卖的是技术、风控和流量,客户是持牌金融机构,目标群体是具有贷款需求的个人和企业。   这种商业模式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供需错位。有相当一批信用白户得不到足够的授信额度。持牌金融机构中,优质借款人更愿意选择利率更低的大机构;小机构要么缺少渠道获得借款人、要么风控不足以覆盖信用白户,因此乐意选择助贷机构做一层风险隔离。   助贷服务的内容主要是:获取借款人、初步
那些清零的P2P平台,悄悄赚了80亿

新潮能源338亿境外资产控制权变更迷局,刘氏兄弟与股东的恩怨情仇

        4月,乘联会发布车市数据显示,4月1-14日,乘用车市场零售51.6万辆,新能源车市场零售26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历史性突破50%,超越燃油车。   C端消费的改变是B端生产的预兆。传统化石能源的转型已经进入关键的窗口期。   日前,新潮能源第十大股东深圳宏语的负责人吴瑞举报称,新潮能源的境外油气资产被悄然转移。4月18日,新潮能源回应称,程序合法合规,上市公司实际掌握海外资产的处置、管理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权。   这起事件,让本就还没完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潮能源再生变故,坐失关键机遇。   资产控制权变更谜团   新潮能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1996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后的新潮能源成功上市,是国内非常早的一批上市公司。   1999年,新潮能源进行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组建五家分公司,主业确立为铸造化工、建筑安装等。到2004年4月,新潮能源更换赛道,收购烟台大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99%的股权,进军房地产业务。这段时间恰逢中国房地产大发展阶段,新潮能源却没能在此后10年间有太大作为。   2014年,新潮能源再度更换方向, 处置旗下房地产公司,进军油气产业。此后几年间,先后收购了美国得克萨斯州Crosby县的常规油田,以及Howard和Borden县的页岩油气资产;2021年,新潮能源进一步完成对美国得克萨斯州Howard县Grenadier页岩资产油气的收购。持续的收购,新潮能源业绩水涨船高,2022年营收达到93.57亿,而在转型初期的2015年,其全年营收只有4.3亿。   由于连续收购境外资产,新潮能源对架构进行了调整。在国内,其通过烟台扬帆、鼎亮汇通和浙江犇宝控制美国子公司Xinchao US Holdings
新潮能源338亿境外资产控制权变更迷局,刘氏兄弟与股东的恩怨情仇

小米卖爆、理想翻车……激情澎湃的3月新能源车市

      这可能是车市最热闹的一个月,也可能是接下来更热闹的开始。   开年以来的车市,几乎都围绕着两只“鲶鱼”来运转。小米正式发布第一款车型Su 7,从去年12月热度一直贯穿一季度。问界在1月反超理想后,华为车BU众星捧月。   两只“鲶鱼”引发了整个车市的改变,卷价格、卷服务、卷技术、卷出海,“鲶鱼效应”凸显。   在红海的绞杀中,有的覆灭,有的陷入挣扎,最终剩下来的,都将会成为全球市场的鲶鱼。   价格战加速洗牌   由于农历新年的缘故,二月份销量普遍滑坡,因此,多数车企在一季度的销量出现了回落。按照开年设置的目标看,多数车企一季度的进展落后于进度。   目前进展良好的是比亚迪、岚图、阿维塔,进展较慢的是小鹏、哪吒、深蓝、埃安。不过,埃安主要是设置的目标高达80万台,实现难度较大。     去年,尚且有不少月销不足5000的品牌披露了销售数据,经过一年间的大浪淘沙后,月销低的车企逐步淡出主流,车企内部销量低迷的品牌逐渐被边缘化。   目前,已经公布销量的13家车企,月销量的中位数为27940台,比去年同期的13156台增加了14784台。13家车企中,新能源业务环比都有明显增长,也只有埃安、哪吒和北汽蓝谷出现了同比下滑。行业β增长的特征显著。     新能源汽车正在快速抢占燃油车的市场份额。3月初,乘联会秘书长撰文表示,新能源车独自降价蚕食燃油车市场局面形成。比亚迪早在二月就喊出了“电比油低”的口号。   今年以来,锂矿价格持续下跌、车企内部的组织管理改革进一步优化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这让新能源车获得了更多价格空间。   从2月开启的价格战一直延续到3月。问界 M5 系列车型推出限时购车优惠,最高赠送 5
小米卖爆、理想翻车……激情澎湃的3月新能源车市

数读小米汽车:疯狂生长的两年半

     图片为AI生成,非小米Su7 练习时长两年半,小米Su7终于要在今天正式开售。   这家集万千目光于一身的企业,从第一天宣布造车起,就被复杂的情绪包围。米粉期待无比,看客冷嘲热讽,厂商严阵以待,媒体视为流量密码。   小米是复杂的结合体,任何观点,都能从小米身上找到自己的论据。抛开主观情绪,这家正式成立两年半的车企,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又有哪些优势和挑战?   我们接下来用一篇文章,介绍这家从成立初就站在聚光灯下的车企。   发展历史       小米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非常简单,最早2014年有消息传出小米要下场造车,不过后来被雷军否认。直到2021年3月,雷军正式宣布造车。9月1日,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到现在满打满算只有3年。   虽然起步时间晚,但小米汽车的速度相当惊人,进展几乎是以月为单位进行。   2021年3月,雷军宣布造车,计划投资100亿。8月,小米斥资约7737万美元收购自动驾驶公司DeepMotion Tech Limited(深动科技)。   9月,小米汽车注册成立,公布了汽车团队的核心成员。   10月,雷军宣布预计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现在来看,小米的确没有食言。   11月,小米汽车工厂落户北京经开区,分两期建设,规划年产能30万台,一期15万辆,2024年下线量产。   2022年初,小米研发团队就超过了千人,7月,小米汽车就开始上路测试。8月,小米敲定了电池方案——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和比亚迪刀片电池。   进入2023年,小米研发团队超过2000人。8月,小米已经完成了小批量的试生产。要知道,直到9月,小米汽车一期工厂主体才完工,小米几乎是一边盖厂一边生产。 &
数读小米汽车:疯狂生长的两年半

在线旅游平台, “黄金周”过半

    摘要:大火收汁   过去一年,是属于线下演出和旅游的一年。淄博烧烤、特种兵旅游、五月天演唱会风波、哈尔滨小土豆……热闹非凡。   在线旅游平台(OTA)也因此呈现了久违的喧嚣。随着业绩的相继披露,强势复苏的信号明显。   目前披露业绩的OTA平台主要是携程、同程和途牛,这三家平台恰好可以代表头部、腰部和尾部。结合三家财报,我们梳理分析一下OTA平台在2023年的发展状态,以及2024年可能会面临的形势。   业绩暴涨,抓紧赚钱   整体看,随着旅游业的复苏,OTA平台普遍实现了业绩的暴涨。   携程全年实现营收445.1亿元,同比增长122%。同程全年营收119亿元,同比增长81%,途牛由于基数小,4.4亿的营收同比实现了140.3%的增速。其实不止这三家,美团在财报中提到,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超过100%,意味着这部分营收的增速不低。   四家平台,有三家翻番式增长,与此前三年低迷而又震荡的情况相比,有很大改善。   对比2019年,携程2023年的营收增长了25%,近4年复合增长率5.7%。同程增长了61%,近四年复合增长率12.6%,虽然复合增速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增速水平,但至少已经实现了正增长。     业绩膨胀的同时,三家平台在2023年抓紧一切机会赚钱。携程的净利润99.2亿,历史新高。同程净利润同样创造历史新高的15.5亿元,同比大幅度扭亏为盈。这个利润水平甚至比最好的2019年还增长了1.25倍。   途牛虽然没有成功盈利,但亏损依然大幅度收窄,创造了10年以来最小的亏损。     2023年是旅游市场极为火爆的一年,据文旅部数据显示及测算,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同比增长93.3
在线旅游平台, “黄金周”过半

西贝贾国龙,第八次梦碎

  相信不少人已经观察到,身边的“贾国龙中国堡”,去年刚刚开门营业,今年就悄然间改了装修,换了名字,取而代之的是“贾国龙·小锅牛肉”。 西贝掌门人贾国龙的汉堡梦,再一次破灭了。 中国堡失败 2022年11月,贾国龙在北京开出了第一家空气馍店,并以自己名字命名为贾国龙空气馍。 字里行间透漏着这名餐饮大佬的野心,行动上也确实如此。5个月后,贾国龙将空气馍更名为一个更霸气的名字——贾国龙中国堡,开始一路狂奔。 在去年这个消费疲软的大背景下,贾国龙中国堡逆势开店。不到1年间,贾国龙中国堡位于北京的门店数量已经达到53家。新开门店数量甚至一度超越主品牌西贝莜面村。按照彼时规划,贾国龙中国堡全国门店要快速做到300至500家。 北京烤鸭堡、嫩蛋外婆菜堡、爆炒黄牛肉堡、酒焖红烧肉堡......中式特色菜与汉堡的差异化组合,吸引了很多愿意尝新的消费者。 作为深耕餐饮连锁多年的知名企业家,贾国龙又一次在市场打出了水花。 然而,进入2024年,贾国龙空气堡突然急转直下。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贾国龙中国堡历史在营门店53家,均位于北京,现已无在营门店。细算下来,贾国龙中国堡的品牌周期不足1年,就某些门店来看,存续时间或许在半年左右。 贾国龙再次导演一次虎头蛇尾,但熟知贾国龙人只道这是他的常规操作。 自2016年至今,贾国龙已先后推出了9个副线品牌: 西贝燕麦面:2016年推出,当年宣布暂停 麦香村:2017年推出,当年宣布暂停 满满元气枣糕:2017年推出,曾获经纬中国300万美元融资,官网已无该品牌 超级肉夹馍:2018年推出,2020年暂停 酸奶屋:2019年推出,2021年悄悄停业 弓长张:2020年推出,未如期开业 贾国龙·功夫菜:2020年推出,被临时叫停,目前西贝尚有“功夫菜”这一品牌 贾国龙·中国堡:2022年推出,2024年一线城市门店关闭 贾国龙·小锅牛肉:2023
西贝贾国龙,第八次梦碎

流媒体2024:降本,短剧,盯紧AI

          12年前,优酷与土豆的一纸公告,让行业掀起震动。根据当时的数据,优酷土豆月度用户规模突破4亿,毫无疑问的行业第一。   然而时过境迁,在阿里最新的财报中,优酷几乎没有提及,只是在解释经营利润下滑时提到“优酷商誉减值”“优酷亏损增加”。   优酷的偃旗息鼓,长视频格局也已尘埃落定。   年轻人不爱买会员   会员增长乏力是长视频目前面临的显著困境。   2023年Q4,爱奇艺日均总订阅会员数1.003亿,比同期1.116亿和Q3的1.075亿都有所下滑。回顾爱奇艺近8个季度订阅会员数据,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这意味着爱奇艺的会员数已经明显增长乏力。   这不是爱奇艺一家的现象,作为目前长视频的老大,腾讯视频的付费会员数也保持平缓,几乎都在1.1-1.2亿之间浮动。阿里没有公布优酷的付费会员数,但考虑到目前优酷的状态,想必也不会比腾讯和爱奇艺好到哪去。     即便在全球范围内,2021年到2023年,奈飞平均付费会员数从2.11亿增加到2.41亿,复合增长率不到7%。   短视频冲击下用户不爱买会员了,是整个长视频面对的问题。   在这样不利的背景下,优爱腾的业绩反而并不差。腾讯没有公布最新一季财报,在三季报中,腾讯提到长视频平台服务费收入增长,给社交网络收入增长带来正向作用。去年4个季度,阿里在前三个季度都提到了优酷订阅收入实现增长。   爱奇艺则是交出了非常亮眼的业绩报告。2023年度营收319亿元,同比增长10%,虽然增速不算快,可这也是2020年以来增速最快的年度。利润水平尤其亮眼,流媒体平台一直以来都被诟病亏损严重,去年四个季度,爱奇艺均实现了正向盈利,最终促使全年净利润19亿,大幅扭亏为
流媒体2024:降本,短剧,盯紧AI

钟薛高“跳水”,营销主导型企业山雨欲来

          2022年,职业打假人王海做了一个复刻版“钟薛高”,一根18元的钟薛高估算成本只有1.32元。   毛利率约93%,超过茅台,高到让人很难相信这是真的。   可随着最近钟薛高售价降到2.5元,王海估算的成本变得越来越可信。   败走“高端”   种种迹象表明,钟薛高的“高端”之路要走到尽头了。   钟薛高的降价从去年就已经开始了。   当时在一些线下店铺,经典系列降到了4.99元,而现在在钟薛高旗舰店内售价平均还是11.9元。   在拼多多,钟薛高出现了特价清仓的店铺,10支售价50元,与零售店促销价格相当。   而有网友晒图显示,在今年2月中旬购买的钟薛高,买10支送10支低价位雪糕,一共55元,相当于每支2.75元,已经逼近如今的2.5元。     在前几年,钟薛高的价格动辄几十元一支,甚至“粉钻”雪糕高达66元。如今,均价大幅度跳水,已经不是季节、临期、促销所能解释,更符合逻辑的原因就是产品销路不畅。   钟薛高正处在非常麻烦的境地。   自去年8月11日和8月22日后,钟薛高社媒停更至今。据报道,钟薛高方面人士表示,“并没有更新的规定时间,我们不是按照日更或者周更来更的。”但半年不更新非比寻常。   去年11月,“钟薛高被爆欠薪”等词条在各大社交平台出现,钟薛高模糊回应表示,公司正在积极解决相关纠纷,目前运营一切正常。   但最新披露的消息表明,钟薛高的运营可能并不正常。今年2月,钟薛高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81.81万元,执行法院为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同月,钟薛高还收到了广东方胜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的起诉,要求支付欠款4.26万元。  
钟薛高“跳水”,营销主导型企业山雨欲来

阿里、京东,艰难的平台期

过去8个季度,阿里有7个季度营收增速没达到两位数,期间还出现了一次同比下滑。 京东也没有好到哪去,连续5个季度增速个位数。 已经霸榜十多年的电商老大、老二正处在艰难的平台期,等待着后来者的猛烈挑战。 四平八稳 平台期的一大特点是波动小。 总结最近一年半的业绩状况,阿里京东整体都处于平稳的走势。 截至2023年末的季度,京东首次单季度营收破3000亿,阿里首次站上2600亿,虽然都是创新高的表现,但增速四平八稳,京东增长3.6%,阿里增长5.1%。 这基本上就是京东和阿里发展现状的缩影,过去6个季度,阿里和京东的营收增速基本就围绕在5%的上下波动。 这里的平稳,不只是营收增速的平稳,还有各项业绩指标的平稳。 毛利率,由于自营占很大比重,京东的营收高、毛利率低,本季度为14.2%。过去6个季度基本都在14.1%-15.6%之间变化,波动幅度只有1.5个百分点,这样的波动率甚至比茅台还要小。阿里最新季度的毛利率40%,创造了新高,相比于京东,阿里毛利率变动大一些,但波动幅度也只有6-7个百分点。 截至期末的短期偿债压力指标,京东的流动比率基本稳定在1.2-1.4倍之间。阿里则是1.7倍-1.9倍之间。资产负债率同样如此,京东基本在50%-54%之间,阿里维持在35%-37%之间。平稳到几乎是一条直线。 连费用开支都趋于平稳,近6个季度,京东的研发费用率稳定在1.4-1.7%之间;阿里则是4.5%-7.3%之间波动。营销费用率上,京东维持在3.1%-4.3%;阿里维持在10.8%-13%。行政费用率,京东为0.8%-1.2%,阿里则是3.1%-6.2%。 总结来说,这两家巨头,在最近两年几乎没什么波动,维持着缓慢增长。作为电商的老大老二,给出的感觉是电商发展似乎停滞了。 不进则退 停滞的当然不是电商,而是这两家巨头。 去年三个季度,拼多多营收分别增长58.18%、66.
阿里、京东,艰难的平台期

高合汽车丁磊,被贾跃亭忽悠“瘸了”

  贾跃亭从来没有像这一次这样说话算话。   今年2月,贾跃亭在朋友圈怒喷高合汽车,称其为“行业的耻辱”。短短几天后,FF迅速行动,就丁磊和高合汽车涉嫌盗窃和侵犯FF知识产权、技术数据和商业机密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提起诉讼。   贾跃亭发朋友圈怒喷丁磊,直言其拿着3000多万的收入,蓄谋和实施盗窃FF的知识产权、技术数据和商业机密。言辞激烈,看起来十分窒息。   贾跃亭的突然发难,正可谓破鼓万人捶。   对此,高合和丁磊都做出了回应,丁磊甚至表示会起诉贾跃亭侵犯名誉权。但眼下的高合恐怕没有时间理会这些口水仗。2月22日,丁磊透露高合最多只剩三个月的窗口期。   这家2017年就已注册成立的公司,如何走到这般境地?   发展历史   高合汽车隶属于华人运通,丁磊在2017年8月创立。华人运通以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三智”为战略布局,业务涵盖五个板块,智能汽车的开发与制造;车辆、充电网络及能源的共享;车联网IoV及自动驾驶技术;支持智捷交通的延伸;参与智慧城市的开发。   需要看到的是,华人运通法人创立时间已经不算早,多数造车新势力普遍在2014-2015年间成立,到2017年华人运通创立,蔚来、小鹏都已经有了第一款车。   2018年10月,多数新势力已经有了自己的第一款车型。华人运通才刚刚发布企业战略,这一阶段其主要工作还是其他板块,是为造车做准备工作。包括:   算力准备:华人运通技术有限公司与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上海超算科技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建设“华人运通-上海超算技术研发分中心”。   动力准备:成立同济大学-华人运通“新能源动力联合实验室” 车身材料准备:与美国陶氏化学合作,将高强度、轻量化、环保材料应用到量产车   自
高合汽车丁磊,被贾跃亭忽悠“瘸了”

魅族,吉利的“华为”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2015年,IDC披露的一份详细的手机出货量报告。 这份报告中,魅族成为最亮眼的厂商。只用了一个多季度就超越了2014全年的销量。当年三季度,魅族出货797万部,冲到第7位,只比OPPO和vivo少了约1.5个百分点。 这是魅族最后的荣光,随后掉头向下,2022年卖身吉利旗下星纪时代。 此间多年,魅族的每一部新机都被戏称“收棺之作”。上个月,魅族突然宣布“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在很多“煤油”看来,喊了多年的“收棺”似乎成为现实,纷纷开始伤感。 然而,这种伤感还没来得及消退,魅族就在2月29日发布了魅族21 PRO,号称智能手机时代的句号,AI时代的开始。 看起来,手机还会继续发,只不过人为划了一条“AI分水岭”。 智能手机讲不出新故事 为了表示隆重,魅族本次发布会请到了当年“三剑客”的两位——李楠和杨颜,来了一波“回忆杀”。 杨颜操刀了魅族所有软件产品的核心设计,其中就包括Flyme OS。李楠则是推起魅族最后荣光的关键人物,作为当初魅蓝事业部的总裁,他从0到1做起了魅蓝品牌,并搭建了全新的营销方针和线下销售渠道。魅蓝手机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Counterpoint数据显示,魅族在2015年出货量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品牌,增速达到300%。魅蓝的强势表现让魅族看到了从小而美到大而全的机会。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然而,魅族终究没能成为又一个小米。2016年,魅蓝试图乘胜追击,先后发了14款新品,却没能让销量站上新台阶。业绩好时,外界看到的全是优点,业绩差时看到的全是问题,当低端手机无法提振销量,拖累业绩的问题就格外刺眼。天音控股投资魅族时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魅族的资产负债率达到123%,亏损超过10亿元。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2017年,两度闭关的黄章再次出山,号称要亲自打造梦想机,缩减产品线并大幅裁员。
魅族,吉利的“华为”

支付宝集五福,阿里无法控制的熵增

按照热力学中的“熵增定律”,一个孤立系统,如果没有外部做功,系统的总混乱度(熵)总是趋于增加。“熵增定律”后来被广泛用于商业中,成为管理学中被广泛使用的定律。 彼得·德鲁克说:“管理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对抗熵增”。 在阿里身上,这种熵增的对抗,总是显得容易失控,这在支付宝集五福上越来越明显。 讲不清的玩法 2016年初,集五福玩法首度推出。当时的玩法很简单,加好友得福卡,春晚期间通过“咻一咻”得福卡。 时过境迁,集五福成为当初“红包大战”中最成功的产品,能够延续9年把品牌留存下来,支付宝集五福可以说是唯一。 但这9年间,集五福活动的玩法持续增加,如今恐怕得拿着说明书才能弄清楚。 先说时间跨度,以往通常是年前10天左右到大年三十。今年集五福只是“五福节”的一部分,承接年前的年货节和年后的活动。 再说福卡,9年来,支付宝一直在做加法。从最初的五福,到如今“沾沾卡”“万能福”“天天福”“品牌福”“五福同享”,在天天福卡上还延伸出12个“口令”。 福卡解锁方式也越来越复杂,早期集完五福即可等待奖金到账,沾沾卡和万能卡只是协助集福,到后来推出的生肖卡每天抽奖,并且需要邀请好友解锁。 今年,品牌福需要好友解锁,天天福需要每天看视频或者玩游戏再获得“口令”才能有机会中6.16元的奖。这两种解锁方式各可以得到6个口令,等待晚上8点半直播抽奖。不是说每看一个视频、玩一次游戏就能保证得到口令。即便中奖了,也需要在5天内花掉,否则就会失效。 再说玩法,最初集五福只有两种玩法,随后支付宝每年都会增加1-2个新玩法,发展到现在已经至少17种集福方法。看视频、找福字、蚂蚁森林、蚂蚁农场、蚂蚁庄园、神奇海洋、品牌商小程序、五福小福星……在目力可及的范围内,都有得福卡的方式。集齐福卡的难度直线下降,从2017年开始,人均分配的金额就再也没超过2元钱,虽然是随机分配金额,但在2亿多人里得最高金额的红
支付宝集五福,阿里无法控制的熵增

“狂飙”的Temu,挣扎的中小卖家

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出海蔚然成风。从Tik Tok到电商“出海四小龙”,再到年末短剧,中国企业成为全球市场的“鲶鱼”。这其中,拼多多推出的Temu成为鲶鱼中的鲶鱼。   1月底,胡润发布《2023胡润世界500强》,凭借Temu在全球市场的表现,拼多多排名冲到了第63位,排名上升147位。年中,拼多多市值还曾一度超越阿里巴巴。   如同当初拼多多的横空出世,过去一年,Temu让海外市场见识到了“砍一刀”的威力。   亚马逊如临大敌   Temu的表现是现象级的。   2022年9月在美国上线,不久后就在购物应用排行榜上霸榜数月,超越电商巨头亚马逊和老牌快时尚品牌SHEIN。至今,Temu已经成为美国第二受欢迎的电商App,仅次于亚马逊。   直接入侵亚马逊大本营,Temu引发了亚马逊的警惕。先是发布“产业带启航十条” 扶持计划,推动中国品牌成为“世界的品牌”。随后,亚马逊自掏腰包,推出折扣补贴,这被认为是亚马逊版的“百亿补贴”。外媒给予Temu以“Sweeping the Internet(横扫全网)”的名号。   Temu的成功不只是在美国市场,目前,Temu已经在海外开拓了47 个站点,覆盖北美、 欧洲、东南亚、中东、非洲、日韩等地区。   2023年1-11月,Temu的GMV约为160亿美元。2023 年11月的MAU达1.5 亿人,环比增长9.6%,已接近SHEIN的用户水平,后者已经有15年发展历史。而在用户单日时长方面,Temu达到了837秒/天,超过了亚马逊(数据源:SensorTower)。   Temu在全球市场大获成功的原因也很简单——薄利多销。Temu意为“Team Up,Price Down”,买得人越多,价格越低,也就是拼团模式。50个发带1.17美元、10双
“狂飙”的Temu,挣扎的中小卖家

人均月薪6万,俞敏洪亡羊补牢

  东方甄选公布了中期业绩。6-11月,东方甄选营收28亿,同比增长34%;利润2.49亿,同比下滑57%。   “增收不增利”,股价两天跌超15%,创年内新低。   这会是常态,俞敏洪在电话会上透露,“小作文”风波后,东方甄选所有主播的薪资都有所调整,“会使我们的利润下降一点”。   但随即他又说,“只要公司做大了,这就不是个事儿。”   可以看出,东方甄选的主要目标是规模而不是利润。   董宇辉“秒杀”罗永浩   要规模,说到底就是继续做大直播电商。   自营产品和直播电商业务中期创造营收24.1亿,同比增37%,占总营收的86%,这项业务在经历了早期的爆发,本财季增速开始平缓,但仍然是东方甄选增速最快的部分。大学教育和机构客户分别增长23.9%和6.2%,剥离给新东方垂直经营是合适的选择。   对比另一家上市的直播电商“交个朋友”,东方甄选的直播业务高出了后者一个数量级。去年上半年,交个朋友直播电商业务只有3.9亿,相当于新东方的零头。根据财报,从2019年至去年6月,交个朋友GMV(交易额)刚刚过50亿元,而东方甄选在抖音半年的GMV就达到57亿。     可以说,董宇辉“秒杀”罗永浩。   为了维持这样的优势和增速,东方甄选还在持续扩充团队。目前,直播及自营团队扩充到了1587人,比年初增加了484人。   人员的增加摊薄了人效,粗略测算,东方甄选在这一报告期,直播团队人均创造收入超过152万元,而在22年11月-5月则为193万元。   人员增加,会增加成本。东方甄选销售及营销开支5.6亿,同比增加146%。主要是由于员工成本增加。行政开支1.4亿元,同比增加130%,由于股份薪金开支增加。研发开支7550万元,同比增加
人均月薪6万,俞敏洪亡羊补牢

美团暴跌,虚无的隐忧

  前三季度营收2030亿元,相当于2022年全年;净利润116亿,大概率是创立以来最好的年度利润表现。   讲道理,这样的业绩没有太多可挑剔的。可在美团这里,过去一年实实在在跌了53%,而且是连续第三个年度大幅下跌。   开年三个周,美团再跌20%,距离历史新低已不再遥远。   美团何以至此?   纵览最近三年美团的股价下跌,几乎每一年都经历两次暴击。   在这个过程中掺杂着王慧文离岗,核心高管郭庆离职。上周,“外卖平台给骑手大量规划逆行送餐路线”的新闻冲上热搜,美团单日跌7%,本周,美团又传出裁员的消息,股价创4年半以来新低。   回顾这一系列导致大跌的事件,可以明确美团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硬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下,平台模式不符合政策期待。美团几乎没有涉足什么硬核创新。   二、美团的商业模式中,追求效率、成本、服务体验与保障外卖员权益存在对立关系。社保事件、逆行路线事件表明,美团为了效率,总会有所“牺牲”,但这愈发不符合社会层面的政治正确。   三、美团的“圈地”模式,越来越无法被市场接受。资本寒冬下,市场对利润更加敏感,美团长久以来奉行的烧钱抢份额模式,让资本产生担忧。去年三季度,应对抖音让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利润率下滑了2.6个百分点,新业务的亏损率为27.2%。   四、竞争对手的入局,市场担忧美团的护城河不够牢靠。互联网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美团的对手也都是大浪淘沙剩下的巨头。除了防范抖音,美团还在各条战线上厮杀,与携程、飞猪、同程争夺机酒、旅游,与滴滴、哈罗争夺出行,与饿了么争夺外卖,与京东、盒马、山姆等争夺的本地生活。   给美团做一个资本市场的画像,社会价值有争议,平台模式缺少硬核属性,还要跟各个平台“打架”,新业务拓荒难度大,当前低
美团暴跌,虚无的隐忧
avatar数读智车
2023-05-31

数读图森未来:自动驾驶第一股的“月亮与六便士”

5月5日,自动驾驶公司图森未来,因为没有按规定时间披露年报,收到退市通知。   这家公司曾经贵为“自动驾驶第一股”,在2021年,市值曾超过千亿人民币。   短短不到两年间,图森未来为何突然从天空坠落?   结论:   1.      精英创始团队让图森未来前期研发成果显著 2.      A、B股制保证创始团队绝对控股,但创始人陈默和侯晓迪股权过于平等 3.      上市前10轮融资、股东包含知名公司和资本,是深受追捧的明星股 4.      具备了一定的变现能力,特别在美国拿到UPS等订单 5.      公司的营收规模还远远不够,亏损规模远超营收,经营压力巨大 6.      外部环境走低后,图森未来的问题在去年下半年集中爆发 7.      侯晓迪出走,吕程成为CEO,图森未来进入守势 8.      图森中国受波及较小,成为最有价值的部分 9.      动荡的背后,自动驾驶货车市场验证还很漫长,在此期间将始终面临生存问题   1.      发展历史 图森未来成立于2015年,主要是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与应用,面向全球提供无人驾驶卡车货运服务。   公司的前身叫图森互联,总部设在美国圣地亚哥。   最
数读图森未来:自动驾驶第一股的“月亮与六便士”
avatar数读智车
2023-05-13

数解理想一季报:到底“抠门”到什么程度?

上周,理想汽车CEO李想连发几条微博,讨论了汽车品牌营销费用的问题。 直言“几万元的费用我都要审批,避免乱花钱”。 李想并不是突发奇想,一直以来,理想都有着“抠门”的标签。 从最新发布的一季报看,理想真的抠门吗? 8.8% 纵观一季度的费用数据,理想不但抠门,而且是越来越抠门。 Q1,理想的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为16.5亿元,同比增长36.8%,环比增长0.9%。看似是增长了,但理想的营收增幅更大。一季度同比大幅增长96.5%,环比也增长了增长6.4%。 营收增速快于费用增速,这直接导致了销售及管理费用率的整体减少。 按照测算,理想的销售及管理费用率为8.8%。 在过去几年间,理想的这项指标处于波动状态,但始终没有低于10%,而如今,这已经是连续第二个季度低于10%。 考虑到理想将销售和管理费用统计到了一起,实际的销售费用更低,而用在媒体、广告上的费用自然更低。李想在微博中透露,其品牌市场费用率是0.6%,包含了品牌所有的公关、活动、广告、车展、发布会、车主运营等。 理想的抠门,并不只有这一项费用,研发费用为18.5亿元同比增长34.8%,环比下滑10.5%。 研发费用率降到9.8%,两年来首次跌破10%。由于理想并未披露研发费用资本化的金额,按照这个比例测算的费用率,已经是近几年来的最低水平。 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普遍遭遇挫折的大背景下,理想的费用开支控制得确实很成功。 特别是跟新势力对比,理想配得上最抠门的称号。 按照可比口径,2022年全年,理想的销售及管理费用率为12.5%;研发费用率为15%,低于蔚来、小鹏、零跑。 一季报度的费用率更低,比零跑甚至低了31个百分点。 但特别并不代表着特殊。理想只是在新势力中有突出表现,相比传统车企,理想这两项数据并不算低。 为具备可比性,将传统车企的销售和管理费用加和测算,今年一季度
数解理想一季报:到底“抠门”到什么程度?
avatar数读智车
2023-05-07

数解新能源汽车4月销量:逆水行舟,行慢则退

今年一季度,特斯拉以及燃油车的降价潮袭来,不少国产新能源车企都遭遇了“开门黑”,在为2025年争取门票的关键一年,这场冲击加速了新能源车企的分化。 进入5月,新能源厂商相继公布了4月销量。经历了一季度的洗礼,4月厂商们过得如何? 9家车企连涨3个月 目前已经公布销量的18家新能源车企,整体趋势是向上的。 按照同比的口径,18家车企中有11家可以同期比较,其中,只有小鹏、零跑和赛力斯汽车(以问界系列为主)出现了同比下滑,另外8家均同比上涨。其中,理想汽车同比增速最快,高达516.3%。另外有埃安同比增速301.6%;极氪同比增长279.1%;岚图同比增长210%;北汽蓝谷(极狐)同比增长136.4%。 由于去年上半年遭遇了供应链困境、原材料上涨等问题,今年以来上述问题已经缓解,因此,本月出现同比上涨并不意外。 而按照环比看,18家车企中17家可以环比,其中,连续3个月上涨的有9家;连续2个月上涨的有1家。环比增长最快的是零跑汽车,环比增长41.4%。此外,合创汽车环比增长35.3%;理想汽车环比增长23.3%;极氪环比增长21.6%。 环比下滑的只有创维、深蓝、赛力斯汽车、smart、蔚来和北汽蓝谷。北汽蓝谷环比下滑53.7%,是环比下滑幅度最大的车企。蔚来次之,环比下滑35.8%。smart环比下滑25.7%;赛力斯汽车环比下滑19.7%。 4月,17家车企销量的中位数为7079,3月份的中位数是7002辆,销量的平均数为21164辆,3月则是20970辆。同比、环比均有上涨,虽然涨幅不大。 这是一个相对积极的信号,年初的冲击波影响还在,但国产厂商展现了非常强的韧性。 韧性或许也与行业整体的增长有关系,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1-16日,新能源车市场零售22.3万辆,同比增长89%,同比增速超过乘用车市场的整体增速。处在增长期的新能源市场,可谓水涨船高。
数解新能源汽车4月销量:逆水行舟,行慢则退
avatar数读智车
2023-04-30

数解赛力斯财报:华为还有“药效”吗?

3月到4月,问界到底姓“华为”还是姓“赛力斯”牵动了无数人的目光。   无数阵喧嚣过后,似乎姓不姓华为也不重要了,华为给赛力斯和问界带来的“药效”似乎过了。   104% VS -0.79%   去年3月,问界M5启动交付,8月M7开始交付,10月M5 EV版开启交付,问界系列产品成为赛力斯的王牌。这一年,问界也的确让赛力斯水涨船高。   2022年,问界交付了76180辆,有4个月交付量过万,是非常有竞争力的车型。由于M5和M7都是超过20万的车型,并且有3个月交付量占赛力斯总销量的近一半,也推动赛力斯集团业绩不断高涨。     但今年以来,问界的交付突然遇到挫折,原本这并不是问界一家的问题,多数车型都遭遇了疲软,可问界在此后两个月继续低迷,一季度,问界(官方公告称之为赛力斯汽车)的累计销量只有11659辆。   所以可以看到一个很两极分化的现象,2022年的业绩与今年Q1的业绩甚至都不像是一家公司。   赛力斯全年营收341.05亿元,同比大增104%。这是赛力斯首次营收突破300亿,增速也是上市以来的最快增速。一季度营收只有50.91亿元,同比下降0.79%,环比降了53.64%。   毛利率在2022年上升到11.32%,一季度又回落到8.8%。   ASP原本节节攀升至4季度的15.69万元,一季度又降至12.14万元。     去年股价一度创造了历史新高的90.5元,今年又创造了一年来的新低28.61元,抹平涨幅。   这一切都跟销量密切相关,可为什么原本月销过万的问界,销量突然不行了?   3.3万-3.5万   M5和M7的起售价分别为28.86万元和31.98万元,价格段和车型与特斯拉直接对标,
数解赛力斯财报:华为还有“药效”吗?
avatar数读智车
2023-04-27

数读埃安:比海更宽广的,是广汽的肩膀

3月,在比亚迪、特斯拉继续一路高歌的同时,第二梯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广汽埃安单月销量破4万,在乘联会公布的车型销量中,Aion S和Y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 今年上海车展,业界关注已久的Hyper GT亮相,此前普遍认为定价在30万左右,最终定价21.99万,又搅动了一池浑水。 激战正酣的新能源汽车,为何斜刺里杀出个广汽埃安? 先说结论 1. 广汽埃安含着金汤匙出生,承接广汽最优质资源 2. 管理层股权集中,具备绝对话语权 3. 核心技术市场差异化明显,具备较强竞争力 4. 产品销量持续爬坡,发展态势良好 5. 目前主力车型价格15万元左右,ASP爬坡艰难 6. 更高价位的车型销量表现一般,高端化遇阻 7. 上海车展发布的Hyper GT是打破屏障的关键 8. GT车型定价非常激进,后市表现值得期待 1.  发展历史及团队 广汽埃安是广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成立之初名为广汽新能源有限公司,2020 年更名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2021年埃安启动混改,完成了资产重组、股权激励,引入了员工持股平台及产投爱安基金、中国诚通、南方电网三家战略投资者。 2022年,埃安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在10月完成A轮融资,引入53名战略投资者,融资总额182.94亿元。 按照计划,2023年底埃安会启动上市。 由于脱胎于广汽集团,埃安的团队均是广汽集团的骨干。 董事长冯兴亚从2004年起就在广汽任职,先后在广汽丰田、广汽三菱、广汽菲克等品牌任职管理层。 总经理古惠南从事汽车行业 34 年,担任广州标致、东风本田发动机厂、广汽丰田核心技术骨干,有14项发明专利,成功操盘广汽传祺GS4等多个爆款车型。发动机、整车、智能网联技术专家。 4位VP也都在汽车行业拥有丰富的经验,智造 VP 郑纯麒从事汽车行业 29 年,先后在法资、
数读埃安:比海更宽广的,是广汽的肩膀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