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瑾财经
智瑾财经
个人简介:分析、有趣、见解!
IP属地:未知
0关注
490粉丝
0主题
0勋章

即时配送的新一轮“赛点”

作者 l 大钊 2023年,国内经济复苏的态势明显,尤其是消费领域增速更加显著,即时配送订单的增长可以从侧面证明消费信心的恢复。 美团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美团即时配送订单数增长24%达219亿笔。美团闪购全年订单增速同比超过40%。 顺丰同城发布的财报也显示,2023年全年公司收入123.87亿,同比增长21.1%,总单量同比增长超三成;全年毛利同比大增近1倍。 另一方面,政策也给了足够的支持。今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即时配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提升即时配送行业发展水平和支撑带动能力,即时配送再次被广泛关注。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近期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指出,预计2026年,即时配送规模将达到万亿元。 在这个万亿市场机会中,从外卖餐饮到商超货品,再到个人物品等,都可通过这种方式快速到达消费者手里。据沙利文报告统计,2023年中国即配行业订单规模达到约408.8亿单,同比增长22.8%,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13.1亿单,未来5年保持年均14.7%的两位数增长。 在“万物到家”的新消费趋势下,从竞争走向竞合正成为即时配送发展的趋势。 群狼环伺的现实环境 刚刚结束的2023年,即时配送赛道热闹异常。 去年3月,淘宝网发布关于新增《淘宝网“小时达”服务规范》的通知显示,淘宝网拟新增“小时达”服务规范。 9月,京东到家发布2024年战略,其中提到,将聚焦全品类、小时达、平台化,3年内京东小时达服务的用户规模增长超50%。 去年11月,快手也进入即时配送领域,平台上的本地生活/团购订单支持部分肯德基和海底捞商品外卖/外送,个别小商家也会有员工配送。 同在11月,高德开展名为“高德秒送”的快送业务,仅在北京、武汉、杭州三地开展。 更早前,抖音退出“团购配送”项目,又在抖音App商城开放“小时达”独立入口,更是申请
即时配送的新一轮“赛点”

透视民生银行2023年财报:业绩原地踏步,天价罚单不少,高管“大换血”

作为一家与民营企业“同根同源”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996年成立的民生银行(SH:600016、HK:01988)在发展的过程中优化经营管理模式,将业务重点聚焦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成为了名噪一时的“小微之王”。 在行业承压的影响下,民生银行逐渐呈现“掉队”趋势。过去的一年中,该行业持续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力求“轻装前行”。但就2023年财报来看,民生银行的经营效益疲态犹存,资产健康程度隐忧仍显,风险合规管理问题频出。 而在不久前,民生银行更是发布多则公告,宣布高管阵容的变动。新任掌门人的“空降”和管理层的“大换血”,又将对其产生何种影响?能否帮助其再现昔日辉煌? 一、净息差骤降,业绩成长性不佳 财报显示,民生银行于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408.17亿元,较2022年的1424.76亿元下降1.16%。这一成绩在9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处于中下游水平,收入规模仅高于华夏银行和浙商银行,且营收的成长性均不及前两者。 2023年,民生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024.31亿元,同比下降4.68%,是导致该行收入下行的主要原因。不过,该行的非利息净收入由2022年的350.13亿元增长9.63%至383.8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亦提升至27.26%。 另外,民生银行的归母净利润自2020年出现断崖式下跌,由538.19亿元降低36.25%至343.09亿元后,便一直内小幅波动。2023年,该行的归母净利润为359.86亿元,同比微增1.57%,但增速较2022年的2.65%有所放缓。 再看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净利差和净息差,民生银行的上述两项指标均较2022年同期下滑0.14个百分点,分别来到1.37%和1.46%。与此同时,该行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为0.48%,较2022年同期收窄0.02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平安银行、招商银行2023年的净息差分别为2.38%和2.15%,而利
透视民生银行2023年财报:业绩原地踏步,天价罚单不少,高管“大换血”

快手收购小贷公司完成股权变更 欢聚小贷更名为快手小贷

金融虎讯 4月19日消息,据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广州欢聚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全资股东由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快手旗下北京云掣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名称变更为广州快手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同时主要人员也均发生变更。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注册资本5亿人民币,经营范围为小额贷款业务。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广州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批复,同意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将持有广州欢聚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的100%股权转让给北京云掣科技有限公司,意味着快手通过收购成功拿下网络小贷牌照。 据此前了解,2024年3月24日,广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更新一则小贷公司股权变更批复。据公告显示,同意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将持有广州欢聚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的100%股权转让给北京云掣科技有限公司。 转让后,北京云掣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广州欢聚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的100%股权,成为广州欢聚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的主发起人,而北京云掣科技有限公司为快手关联公司。 工商信息显示,北京云掣科技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为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后者的法定代表人为快手联合创始人杨远熙。快手即为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随着监管正式公告,也意味着通过收购方式,快手间接拿下了一张网络小贷牌照。为其金融业务拓展与流量变现奠定了基础。2023年财报显示,快手全年总收入达1134.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首次超百亿。电商业务成为快手重要的增长点,四季度GMV同比增长29.3%,达到4039亿元。 来源:金融虎网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快手收购小贷公司完成股权变更 欢聚小贷更名为快手小贷

阿维塔的危与机:2023年亏损金额飙升,销量不稳,内部“刮骨疗毒”

4月17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SZ:000625,下称“长安汽车”)对外公布了2023年年度报告。财报显示,长安汽车2023年实现收入1513.98亿元,同比增长24.78%;实现净利润113.27亿元,同比增长45.25%。 销量方面,长安汽车2023年全年销量为255.3万辆,同比增长8.8%;自主品牌新能源全年销售47.4万辆,同比增长74.8%。单就过去一年取得的规模效益而言,长安汽车无疑向外界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业绩答卷。 虽然长安汽车在财报中强调其坚持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两端发力、共存共进”的经营策略,但被寄予厚望的阿维塔科技(简称“阿维塔”)却仍处在“烧钱”的泥潭中,销量的小幅提振尚不足以弥合其亏损持续扩大的局面。 面对业内竞争愈发剑拔弩张的“抢位淘汰赛”,阿维塔启动了内部销售制度考核的改革,近期又迎来了宏观政策的利好。站在发展新起点上,阿维塔能否抢抓机遇,在变革中取得新能源市场的话语权,实现换挡突围? 一、亏损额度再上涨,月销量仍不稳定 根据长安汽车披露的数据,阿维塔2023年实现营收56.43亿元,较2022年的2833.67万元有了大幅增长。截至目前,阿维塔仍处于亏损状态,且净亏损由2022年的20.15亿元进一步扩大83.22%至2023年的36.93亿元。 继续往前追溯,阿维塔2020年和2021年的净亏损分别约为1.50亿元和2.09亿元,这也意味着仅在四年的时间里,该品牌已累亏约80亿元。诚然,汽车品牌“失血”面世是业内常态,但持续消耗对于阿维塔而言仍是不小的掣肘。 对于持续大额亏损,长安汽车在财报中依旧采用了与此前如出一辙的解释,称阿维塔品牌处于战略投入期,在产品研发、品牌推广、渠道打造、技术人才引进等方面资源投入较大,最终导致亏损。 再将目光聚焦到阿维塔的销量表现,该品牌2023年的实际销量为2.7万辆,据10万辆的销量目标相
阿维塔的危与机:2023年亏损金额飙升,销量不稳,内部“刮骨疗毒”

旗下女技师提供“前列腺保养”服务的东郊到家拟赴港IPO

邀请乒乓球世界冠军张莹莹代言,拥有2万上门按摩女技师的东郊到家拟赴港IPO,冲击“上门按摩第一股”。 消息源于东郊到家创始人汤帆在重庆首届O2O行业发展大会上的发言。汤帆表示,截至2023年底,东郊到家完成了部分IPO的规划实施及合规准备工作,并称东郊委托的上市中介机构是第一梯队的品牌与团队,为IPO准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月17日,南风窗旗下盐财经记者致电汤帆,对方表示,东郊到家IPO确实正在推进中,未来计划在香港上市。 东郊到家官网披露,东郊到家隶属于重庆聚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上门推拿O2O服务平台,提供专业、正规、安全、便捷的24小时上门推拿服务。2019年至今,东郊到家平台用户由不足10万人,增长到超700万人;四年时间完成从1到22个城市,28个运营中心服务网络布局,全国近20000名认证技师。 据橡果商业评论报道,东郊到家只招女技师,不招男技师,一般不收零基础的女生,但如果年轻、漂亮、情商高,平台也会收。之所要求经验、年轻漂亮,主要还是工资高。东郊到家员工透露,一个20岁的女孩,情商高回头客很多,一个月能做到6万多,平台抽成后到手还有4万多。 新经济IPO注意到,东郊到家快速扩张背后,离不开品牌广告的投放。据野马财经报道,东郊到家与分众、目标、城市纵横三大电梯媒体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电梯屏幕、高铁靠背、出租车广告位等多地铺设广告。 2022年3月,东郊到家正式签约世界乒乓球冠军张莹莹为平台代言人。 图片截自东郊到家微信小程序。 在密集投放品牌广告的带动下,东郊到家的营收一路高歌。投融资平台“鲸准”APP显示,东郊到家本轮在融金额5000万元(战略投资),本轮投前估值35亿元。2024年营收预估38亿元,2025年营收预估65亿元。 然而,作为全国最大的上门按摩平台之一,东郊到家也是媒体重点报道的对象。据海博TV(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旗下客户
旗下女技师提供“前列腺保养”服务的东郊到家拟赴港IPO

消费金融,是否堪当商业银行下一个风口?

近几年,消费金融在商业银行各业务板块之中发展势头很猛,然而,繁华之下是否潜伏了危机? 从宏观角度看,消费金融无疑符合大政方针,国内迅速膨胀的消费金融信贷规模,似乎也印证了消费领域确实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微观上看,对于同时面临获客难、资产荒、息差收窄等多方压力的商业银行来说,消费金融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解决“燃眉之急”,一是增强盈利能力(扩大资负息差),二是实现快速拓客(开拓展业区域和下沉客群)。 2022年起,在整体经济和消费市场承压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规模逆势增长。根据人民银行公示数据,到2023年底,中国个人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余额为19.77万亿元,同比增长9.4%。新增1.70万亿元。 消费金融是否堪当商业银行下一个业务风口?宁波银行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押宝消金板块,宁波银行的得失 2021年12月,宁波银行通过竞拍获得了原华融消金的70%股权;2022年5月,受让中国华融持有的公司全部股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2022年7月,受让新安资产持有的公司全部股权,股权占比增至76.67%。 宁波银行2023年财报显示,银行母公司对宁银消金的注册资本从11.9亿元提升至46.9亿元,投入不可谓不大,从整个宁波银行的层面看,消费贷也在举起大旗。 截至2023年末,宁波银行个人贷款和垫款总额5071.9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64%;消费贷规模较上年末增加约776亿元。尤其该行零售贷款四季度新增332.6亿元,同比多增156亿。从存量结构看,该行个人消费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已经上行至25.6%,2023年的增长势头尤其强劲。 从资产投放平均利率上看,个人贷款平均利率虽有下降,但仍然维持在6%以上,显著优于对公贷款。理论上讲,个人业务对营收及利润的贡献应该有所上升。 但是,从营业收入和利润总和上看,2023年,宁波银行个人业
消费金融,是否堪当商业银行下一个风口?

“会员权益”风靡消金,省呗出售“高通过率”权益映射会员卡乱象

会员卡种类繁多,权益夸大 “315晚会”让信贷行业“礼品卡模式”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引发了行业中关于“贷款+权益”模式的危机感。 315晚会播出后,多家消费金融、银行机构一夜之间下线了部分权益类资产渠道的产品合作。 “互贷新规”对消费金融公司的年化利率要求压降到24%的上限以后,消费金融行业从增量转向存量市场中艰难挣扎。 据海右财经了解,为了寻求新的收入渠道,权益包、会员制一度成了助贷机构密集布局的方向,成为一些机构的重要收入之一。 在资产极度缺乏的助贷市场,除了头部少数几家助贷机构外,几乎大多数助贷平台都有不同类型的会员权益包,然而,海右财经发现,会员权益服务存在会员权益夸大、种类多、退费难等现象。 以“省呗”App的会员权益类产品为例,目前行业中的会员权益类产品呈现出花样繁多、名目复杂的特点,在会员权益产品的功能上,充分利用金融消费者急切的借款心理,引导其进行消费。 省呗App显示,除了分别为199元和328元的省呗VIP半年卡/年卡,省呗会员种类包括全能卡、VIP加速卡、省钱卡月卡、乐享卡等多个会员产品。 点击省呗App首页的“提额助手”入口,即可进入“省钱卡月卡”开通页面,价格为39.9元,默认自动续费,但进入后发现实际权益包括话费券、各类影音会员代金券、电商折扣券等,内容与授信、提额等金融并无关联。 另外,进入“全能卡”开通页面可以看到,“全能卡”分为尊享月卡和普通月卡,费用分别为99元和69元,并表示“开通包回本”。不同点在于借款被拒的最高赔款不同,分别为10000元和5000元,以及一些影音折扣权益。 省呗App“贷款加速特权”入口对应了“VIP加速卡”开通页面,页面显示“审核可加速至80%,超越97%用户”,除审核加速权益,还包括5折影音娱乐、健身等。 “拿钱特权” 入口内为“拿钱卡”开通页面,页面显示100%拿钱特权,价格为49.9元,默认连续包月。享有
“会员权益”风靡消金,省呗出售“高通过率”权益映射会员卡乱象

两年亏损超6亿,雍禾医疗“头皮发麻”

"患者越来越多,雍禾医疗亏损额也不断扩大" 走出疫情阴霾后,雍禾医疗并未如预料般扭亏为盈。 图源:雍禾医疗2023年财报 2024年3月28日,雍禾医疗披露2023年财报,营收17.77亿元,同比增长25.8%;亏损5.47亿元,同比扩大超5倍,近两年合计亏损超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雍禾医疗身陷亏损泥潭,并非公司市场影响力下滑所致。财报显示,2023年,雍禾医疗植发手术患者数为6.11万人,同比增长55.6%。 越来越多患者选择雍禾医疗的背景下,其却亏损不断,很大程度上说明,雍禾医疗难以实现规模效应,业务模式存在固有顽疾。 市场需求飞速增长,雍禾医疗趁势登陆资本市场 尽管只是医疗美容的细分领域之一,但随着脱发人群规模逐渐扩大,并且植发费用颇高,雍禾医疗聚焦的植发医疗业务逐渐彰显巨大的商业价值。 2022年初,国家卫健委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超2.5亿人有脱发困扰,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且近些年脱发群体呈年轻化趋势”,占比最大的为26岁到30岁青年,高达41.9%。 脱发人群增长催生出的海量毛发医疗需求,也推动相关产业成长。弗若斯特沙利文披露的数据显示,预计2030年,中国毛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1381亿元,2020年-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2.3%。 虽然在“美容经济”的推动下,诸多医美产业都在飞速发展,但与大部分产品化的医美产品只能平价化发展不同,由于极度依赖医生实操,并且操作极为繁琐,植发的客单价非常高。 据悉,目前植发普遍采用自体毛囊移植方法,单个毛囊的价格约为10-12元,一平方厘米头皮可移植45个毛囊单位。按此测算,同等面积下,植发的价格,甚至高于一线城市的房价。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雍禾医疗植发医疗服务客单价分别为2.61万元、2.78万元以及2.79万元,毛利率分别为75.2%、72.6%和74.6%。由于利润空间较高,并且植
两年亏损超6亿,雍禾医疗“头皮发麻”

业绩扭转而下,旗下公司股权被冻结,张玉良掌舵的绿地控股怎么了?

曾经力超万达,碾压各大房企的地产“一哥”—绿地控股(600606.SH),日子过得尤为艰难。 一方面,近期绿地控股披露的2023年业绩预告极为糟糕,出现了巨额亏损。预告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绿地控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0亿元到-70亿元,与上年同期盈利10.10亿元相比,将出现巨亏。预计归母扣非损益后的净利润则为-94亿元到-74 亿元,而2022年这一数值是盈利18.52亿元。 另一方面,绿地控股在资本市场表现也极其动荡,股价持续低迷。截止4月12日收盘,其股价报收1.77元/股,创近15年来新低。按此计算,该公司的总市值仅约为249亿元。 顶着内外压力,绿地控股近期又陷入了“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的境遇。 据天眼查经营风险信息显示,4月8日,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增2则欠税公告,欠税税种为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欠税余额分别为71.5万余元、742.7万余元。且该公司现存多条被执行人及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9.1亿元。 当然,如今用房地产将绿地控股进行挂钩,是有失偏颇的。毕竟早在2021年11月份之时,绿地已经做出了逃离地产行业的选择,将公司所属行业类别已由“房地产业”变更为“土木工程建筑业”,试图转换赛道寻求新增长。 但从如今面临着巨额债务压力,以及盈利能力堪忧的现实情况下,“换马甲”求生的绿地控股,接下来所要做的事情仍有很多很多。 一、多元化转型受阻,业绩掉头而下 据最新的2023年三季报显示,绿地控股的股权结构中,以张玉良管理层为首的员工持股方代表——上海格林兰持股比例为25.88%,代表上海国资委的上海地产与上海城投合计持股46.37%,剩余社会资本合计持有27.75%股份。上述股东中没有任何一个股东能够单独对公司形成控制关系,该公司无控股股东。 可以说,绿地控股是有国企光环来加身的。但实际上,通过2020年的第二次混改,绿
业绩扭转而下,旗下公司股权被冻结,张玉良掌舵的绿地控股怎么了?

估值300亿的喜马拉雅靠“降本增效”扭亏,四闯IPO能成功吗?

时隔两年,喜马拉雅再闯港交所。4月12日,喜马拉雅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继续推进港交所主板上市进程,高盛、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 新经济IPO注意到,这已是喜马拉雅第四次冲击IPO。最早在2021年5月,喜马拉雅意图在纳斯达克上市,4个月后撤回了美股IPO申请;同年9月,其于港交所重新提交IPO申请, 6个月后招股书失效;2022年3月,喜马拉雅在港交所更新招股书,目前也已显示失效。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按照2023年的移动端总收听时长和在线音频总收入,喜马拉雅APP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音频平台。 招股书披露,喜马拉雅已成为用户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灼识咨询的调研显示,喜马拉雅是用户首选的在线音频平台。2023年,喜马拉雅的平均月活跃用户达到3.026亿,包括1.330亿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和1.696亿通过物联网及其他第三方平台收听音频内容的平均月活跃用户。 喜马拉雅的收入主要由订阅、广告、直播和其他创新产品及服务构成,2023年分别产生31.89亿元、6.94亿元、11.34亿元和4.18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51.7%、23.1%、18.4%和6.8%。 订阅:我们的订阅收入包括会员订阅及付费点播收听服务。 广告:我们来源于广告的收入主要为展示广告、音频广告及品牌推广活动。 直播:我们直播服务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销售消耗性虚拟礼物及物品。 其他创新产品及服务:我们来源于其他各种渠道的收入包括销售自行研发 的物联网设备、IP衍生文创产品、定制音频服务、电子商务及音频转文字 (其使我们能够将受欢迎的专辑转换为出版书籍)。 2019-2021年,喜马拉雅分别实现营收26.77亿元、40.50亿元和58.6亿元,对应的经调整收益(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7.48亿元、-5.39亿元及-7.59亿元,三年累计净亏损超20亿元。 2022-2023
估值300亿的喜马拉雅靠“降本增效”扭亏,四闯IPO能成功吗?

极氪陷入维权怪圈

前不久,在2024南京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上,一辆极氪X展示车辆突然启动,撞向比亚迪展台,并致多人受伤,现场一片混乱。 针对此次意外事件,极氪官方发布《关于南京某车展车辆意外事件的情况说明》。《说明》表示,“3月24日,在南京某车展上,一辆极氪X展车在用户体验时意外启动,造成现场5名观众受伤,相邻展台车辆受损。” “经自查确认,因参展车辆管理失误,展车未按规定开启展车模式,处于驻车舒享模式且汽车钥匙在有效使用范围内。目前极氪已紧急在全国范围内开启展车自查,避免类似风险。” 车展意外事件让极氪再度被外界审视,事实上极氪早已成为车圈舆论场的常客。今年3月,极氪就因 “极氪007大范围交付延迟”的问题,登上了微博热搜。而去年的“百名极氪001车主联名声明”事件,更是将极氪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成立三年以来,这个本该背负着吉利集团新能源产业布局希望的品牌,却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屡屡陷入消费者维权怪圈,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受到影响。 在这些事件背后,极氪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维权背后,复杂的供应链 今年3月上旬,有媒体消息称,消费者选购极氪007型号新能源汽车,支付定金后,却遇到延迟交车,不退定金的问题。且遭遇该问题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有消费者反映,自己在去年底订购的极氪007,并支付了5000元定金,极氪销售人员称年前提车,但直到春节后却变故频发。对于交付究竟卡在哪一步,与消费者对接的工作人员说法模糊,只回复“在等公司通知,有消息会第一时间告知”。 不少消费者怀疑,导致迟迟无法交车的原因,是该车型在进入地标目录环节出现了问题。有消费者向市民服务热线投诉后,得到工作人员反馈称,厂商目前还没有提交车辆信息确认,大概率意味着地标目录还未能通过。 按照极氪的购车流程,消费者先支付5000元定金,然后车辆安排生产,生产完成便可支付尾款,待车辆合格证通过后,可以申请上牌额度,通过后即
极氪陷入维权怪圈

东岸科技将赴港IPO,冲刺催收第一股

「镭射财经」独家获悉,东岸科技即将开启IPO,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上市的为公司科技板块,拟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不良资产管理数字化创新。 今年3月,东岸科技董事长朱铁成、副总裁戴浙军就曾走访香港投资推广署和香港交易所,就东岸科技的科技板块上市筹备工作进行交流。相比合规风险更高的催收业务,东岸科技依托科技业务上市,上市阻力可能更小、估值空间更大。 如果本次IPO闯关成功,东岸科技也就有望成为催收概念第一股。毕竟,此前计划上市的永雄已经倒下,承信科技虽然也已递交招股书,但催收业务占比过重,上市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年轻的东岸科技反而更有希望。东岸科技成立于2018年,原名为东岸资产,主要业务为个贷不良资产清收,而后随着业务重心向科技方向调整,品牌名变更为东岸数科、东岸科技。 据海右财经报道,原东岸资产由李云与朱铁骑共同创办(朱铁骑持股67%,李云持股33%),李云负责催收等业务,朱铁骑负责不良资产收购。后经数轮股权调整,李云退出,朱铁骑的哥哥朱铁成加入,两兄弟成为东岸科技的实控人。 李云退出东岸后,拿了一笔“分家费”,创办万村联网继续从事催收等业务,而后又入股浙商资产旗下个人不良资产综合服务平台大熵科技,进军不良资产收购转让赛道。去年,捷信170亿不良资产包的处置权,就落到了李云手中。 与李云偏重不良资产处置的策略不同,朱铁成、朱铁骑两兄弟则带领东岸科技走向更宏大的金融科技叙事。 历经互联网金融爆发、P2P整顿退潮、三年市场调整,个贷不良规模不断扩容,给身处个贷不良处置末端的东岸科技带来巨大机遇。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4.4万亿元,不良贷款余额3.2万亿元。银行不良贷款多年持续增长,其中以消费贷为底层资产的个贷不良规模更是逐渐扩大,加之非银机构、互联网金融、小贷公司等经营主体,广义个贷不良市场规模可达万亿左右规模。
东岸科技将赴港IPO,冲刺催收第一股

再降!除这俩人,九江银行高管年薪都不到100万了

受市场利率下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等因素影响,不少银行业绩承压。与此同时,银行高管的薪资也受到更多关注。 随着越来越多上市行业绩的披露,柒财经注意到,江西省第一家、全国第二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地级市城商行九江银行,董监高等去年“集体降薪”,年薪大多降至百万元以下。 降薪背后,是九江银行净利润的连续下滑,去年该业绩指标同比腰斩至7.45亿元。与此同时,不良贷款率的攀升,拨备覆盖率及资本充足率下滑,均令九江银行承压。 另柒财经注意到,去年,包括工行、建行、招商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高管年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 01 业绩疲软,净利腰斩 日前,九江银行2023年业绩出炉。与业绩一同披露的,还有该行董监高等一众领导班子2023年的薪资情况。 财报显示,2023年,九江银行董监高人员酬金合计1526.2万元,同比减少9.18%。除零售银行总监齐永文和首席信息官程中两人的年薪还在百万以上外,其他均降至百万以下。 对比九江银行2022年财报,其中,掌舵者(行长)肖璟的年薪从2022年的117.3万元降至去年的97.3万元,降幅超20%。 副行长谢海洋、行长助理黄朝阳、行长助理许操、行长助理王远昕、总审计师李国全的年薪分别为80.7万元、97.6万元、87万元、99.5万元、97.1万元,较2022年同期分别减少26.17%、9.6%、13.43%、7.18%及7.43%。 执行董事中,新任董事长周时辛年薪61.2万元,袁德磊年薪从109.4万元降至80.6万元,于2023年6月卸任的潘明年薪则从118.2万元降至97.7万元。 实际上,上述大部分高管2022年的年薪较2021年已经大幅下降。如肖璟2021年的年薪为173.1万元,谢海洋的年薪为184.6万元,黄朝阳的年薪为121.2万元。 而这背后,是九江银行业绩难掩之颓势。2023年,该行实现营收103.58亿元,同比减少4
再降!除这俩人,九江银行高管年薪都不到100万了

年利率36%的贷款背后,没有一朵“白莲花”

继商业银行、持牌消金之后,网络小贷也被窗口指导,将贷款利率上限控制在24%以内。最近,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下发的《福建省小额贷款公司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小额贷款公司存在14类情况的,年度考核评价结果为不合格,其中包括“单笔贷款年化综合费率超过24%”。 持牌金融机构的贷款年利率被限制在24%以内,但助贷机构的贷款年利率却依然高达36%。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助贷平台背后的真正贷款人都是商业银行、持牌消金等正规金融机构。 开甲财经注意到,“58快借”在腾讯视频APP投放的借钱广告显示,本平台综合年化利率(单利)7.2%-36%之间。进入58好借小程序页面显示:本服务由小花钱包为您提供资金支持,您账户预估可借额度48000元,日利率0.1%(年化利率36%),实际以审批为准。 小编提交资料并尝试申请借款,最终获得18000元额度。点击“去借钱”,借出18000元,借12个月,还款计划为每月还1808.11元,年利率(单利)为35.99%,借款服务方为小花钱包。 根据页面披露的《小花钱包借款相关协议》显示,小花钱包合作资方包括三湘银行、海尔消金、中关村银行、欢太金融、欢太信托、亲家XX、小米消金等。 一、三湘银行相关协议显示:贷款由湖南三湘银行提供,担保服务由陕西大秦丝路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简称“大秦担保”)、河北汇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简称“汇盛担保”)提供。 二、中关村银行相关协议中出现欢太中关村个人借款合同、欢太中关村委托担保合同。根据合同披露,担保服务由重庆欧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服务。 三、欢太金融相关协议中出现欢太联合贷个人借款合同、欢太联合贷个人委托担保合同显示:贷款服务由新网银行或与其他金融机构共同提供,担保服务由深圳市中智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简称“中智担保”)提供。 四、欢太信托相关协议中出现国民信托贷款合同(天泽11-1、天泽11-3、天泽1
年利率36%的贷款背后,没有一朵“白莲花”

菜鸟IPO折戟背后:估值大幅下降,阿里巴巴为“分拆之痛”买单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下称“阿里巴巴”或“阿里”)发布公告,称其物流子公司菜鸟(同菜鸟物流、菜鸟网络)撤回在港交所的首次公开发行及上市申请,并计划收购菜鸟少数股东的股权和员工已归属的股权,总对价最高为37.5亿美元。 阿里巴巴在公告中表示,该公司计划调整菜鸟的部分业务,以更好地实现与淘天集团和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的战略协同,并支持菜鸟对其全球网络进行长期战略拓展。 虽然阿里巴巴方面称“对菜鸟的这一策略调整,与阿里的战略重点一致”,但作为资产重组计划下仅存的上市“独苗”,临门一脚之际却选择撤回IPO申请,难免让业界对菜鸟的未来规划、战略定位产生诸多猜测。 体系如此庞大的菜鸟,上市进程为何中途折戟?阿里巴巴的股权回购计划在下什么棋?行快递业新规之下,菜鸟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一、估值大幅缩水,阿里巴巴态度扭转直下 将时钟拨回至一年前,时任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即董事长)兼CEO的张勇曾对外宣布,阿里将启动“1+6+N”变革。即在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 在这之后,阿里巴巴又宣布了一项资产重组计划,分拆旗下云智能集团,并推动电商物流公司菜鸟、新零售商超盒马的独立上市。其中,于2023年9月26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菜鸟打响了阿里巴巴分拆的“第一枪”。 然而,阿里系独立分拆的道路并不顺利。在云智能集团、盒马的上市计划均因“市场不及预期”被叫停后,菜鸟成为了阿里巴巴上市子公司的“独苗”。彼时,阿里巴巴曾表示,单独上市更能体现菜鸟作为阿里重要业务的价值。 在市场端,业界也对菜鸟上市一事多持乐观态度。有媒体曾报道称,菜鸟上市将是2024年亚洲最热门的IPO计划之一。在经历了艰难的2023年之后,亚洲IPO可能会得到提振,因为香港预计今年的大型中资交易将逐步回归。 不久后,阿里巴巴对菜鸟上市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阿里发布
菜鸟IPO折戟背后:估值大幅下降,阿里巴巴为“分拆之痛”买单

2023年股份行理财子规模逆势增长占前三,农银、建信净利润腰斩

随着银行年报陆续披露,各家理财子公司经营情况也浮出水面。 2023年,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的格局发生变化,六大国有行理财子规模大面积缩水,股份行理财子逆势崛起占据管理规模前三。 股份理财子规模逆势上升占领前三 目前披露2023年理财子业绩的的有14家银行,包括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外,还有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等6家股份行理财子,1家城商行理财子,1家农商行理财子。 从产品规模来看,2023年管理规模前三的理财公司均为股份行理财公司,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管理规模依次为2.55万亿元、2.26万亿元和1.67万亿元。 这三家规模靠前的理财子在代销上发力较多。以兴银理财为例,2023年末其通过行外渠道销售的理财保有规模达到8695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70.32%,占比38.39%。信银理财也在披露了累计与127家代销合作机构开展理财产品代理销售业务。 不过,六大行理财子公司普遍出现下滑,其中农银理财、建信理财、工银理财和中银理财家理财子公司的产品规模分别为1.58万亿元、1.5万亿元、1.6万亿元和1.55万亿元,同比下降10.61%、21.55%、8.78%、6.05%。而中邮理财实现增长7.7%,交银理财管理规模较2022年末增长13.45%。 多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规模却逆势上升,光大理财、华夏理财、平安理财、浦银理财和信银理财管理规模增长超两位数。 其中,平安理财规模达1.01万亿元,增长14.2%;光大理财规模为1.31万亿,同比增长10.73%;兴银理财规模达到2.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8%;民生理财自主发行及受托管理的理财产品总规模为8684.74亿元,同比微降1.75%。 分析人士认为,国有大行理财公司对母行的渠道依赖性更重,股份行理财公司被迫进行渠道扩张,后者的增长性更强。在利率走低、资产荒的环境下,单纯依靠母行渠道,在竞争中往往会
2023年股份行理财子规模逆势增长占前三,农银、建信净利润腰斩

宁银消金2023年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677%:曾多次调整高管名单

日前,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金融虎网注意到,截至2023年末,宁银消金总资产456.71亿元,净资产48.69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2.02亿元。 具体来看,宁银消费金融总资产达到456.71亿元,同比增长462.96%;其中,贷款余额达到421亿元,同比增长486%。实现营收18.02亿元,同比增长193.96%;实现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676.92%。 此外,宁波银行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5.85亿元,同比增长6.4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5.35亿元,同比增长10.66%;实现非利息收入206.78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33.58%。 具体来看,截至2023年末,公司资产总额27116.62亿元,比年初增长14.60%;各项存款15,662.98亿元,比年初增长20.76%;各项贷款12,527.18亿元,比年初增长19.76%。截至2023年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94.99亿元,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461.04%。 据此前了解,2023年以来,宁银消金多次调整高管名单。根据监管批复,已核准许建明的宁银消费金融副总裁、赵云龙任总裁助理的任职资格。同年7月23日,宁银消金新增3名董事,分别为黄漂、张学立和杨树。 据了解,杨树、黄漂此前均为宁波银行高管,黄漂同时是宁银理财的董事之一。2023年3月,杨树、张学立、黄漂三人宁银消金董事任职资格得到银保监核准。 公开资料显示,宁银消费金融的前身为"华融消费金融",宁波银行于2022年8月全面承接,并于2023年1月19日在宁波新址开业。继2022年下半年成功扭亏为盈后,宁银消金在2023上半年再度实现利润大增。自宁波银行于接手这张“消金”牌照后,宁银消金已充分展露出其”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22年末,公司贷款余额71.83亿元,同比增长11.26%
宁银消金2023年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677%:曾多次调整高管名单

10万亿兴业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之殇:不良率3.93%,逾期率6.75%

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总资产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62%至10.16万亿元;存款、贷款双双突破5万亿元至5.14万亿元、5.46万亿元。2023年全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108.31亿元,同比减少5.19%;实现归母净利润771.16亿元,同比减少15.61%。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84.91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03 亿元;不良贷款率1.07%,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共计提减值611.78亿元,2023年末拨贷比为2.63%,较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45.21%,较上年末上升8.77个百分点。 虽然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增速均出现了下滑,但总资产突破10万亿更具标志性意义。新经济IPO注意到,兴业银行是全国第8家总资产突破10万亿的银行,也是继招商银行之后,第二家总资产突破10万亿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注:截至2023年末,总资产突破10万亿的8家银行:工商银行44.70万亿,农业银行39.87万亿,建设银行38.32万亿,中国银行32.43万亿,邮储银行15.73万亿,交通银行14.06万亿,招商银行11.03万亿,兴业银行10.16万亿。 总资产突破10万亿背后,兴业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却还在“高高的山岗”。 兴业银行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信用卡风险高位回落”,不良贷款率 3.93%,较上年末不良贷款率下降0.08个百分点,逾期率6.75%,较上年末下降0.59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风险高位回落的代价是业务收缩。根据财报,2023年,兴业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减少了511.39亿元,与此同时信用卡贷款占个人贷款比例也下降了2.62%。 图片截自兴业银行2023年年度报告。 翻开兴业银行近年报告发现,2023年是该行信用卡贷款余额近5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也是该
10万亿兴业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之殇:不良率3.93%,逾期率6.75%

榨干最后一滴血!先锋系“余孽”闪电借款疑将用户卖给玄学平台

沉寂近四年的掌众金服又有了新动作。开甲财经注意到,掌众金服旗下“闪电借款”在完成催收工作后,将官方微信公众号粉丝迁给了玄学平台“小南斗”。 4月4日,微信公众号小南斗发布《关于粉丝迁移至本公众号的说明》显示:你之前关注的公众号“闪电借款”已将全部业务、功能转移至本公众号,旧账号名称:闪电借款,旧账号主体:北京掌众科技有限公司;新账号名称:小南斗,新账号主体:石家庄师随科技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闪电借款是掌众科技旗下的现金借款产品,而小南斗是师随科技旗下的一款综合玄学APP,两个行业风牛马不相及。由此推测,掌众科技是将旗下微信公公众号“闪电借款”粉丝卖给了风头正盛的小南斗。根据小南斗公众号介绍,平台提供八字排盘、万年历、六爻、紫微斗数排盘、学习课程等国学功能,现已有全球用户几十万。 公开资料显示,掌众科技成立于2014年,由钱袋宝联合创始人张敬华创立,旗下有掌众金服、掌众财富,以及出海现金贷产品Dana Ruplah(印尼)、iDong(印尼)、PondoPeso(菲律宾)。2016年11月,“先锋系”网信集团旗下子公司以8亿元收购掌众科技48%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其中,掌众金服主营大额分期平台“掌e贷”、分期商城“掌buy商城”、消费分期产品“闪电分期”、短期借款产品“闪电借款”、金融超市“闪电贷”。据媒体报道,2020年5月14日,掌众金服北京职场遭遇警方上门,数十人被带走调查。 掌众财富主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P2P)业务。2019年10月10日,掌众财富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清退P2P业务,出借人债权已于公告之日全部提前清偿。 公开资料显示,掌众金服曾是中新控股旗下营收最大的业务。 2017年,中新控股的营业额达到了48.05亿,剧增346.7%,净利润也暴涨221%至10.98亿。对此,中新控股表示,业绩增长主要来自掌众金服强劲交易量的推动,以及第三方支
榨干最后一滴血!先锋系“余孽”闪电借款疑将用户卖给玄学平台

51信用卡露营业务翻倍增长,助贷仍为核心业务收入

近日,51信用卡披露了其2023全年业绩情况。 财报显示,2023年,51信用卡实现营收2.17亿元,同比下降45.1%;净亏损310万元,较2022年9760万元的亏损收窄了96.8%。 从51信用卡历年业绩来看,2019年,受到合规方面的压力,51信用卡决心转型,但从此进入连年亏损状态。 2019至2022年,51信用卡分别实现营收20.45亿元、2.74亿元、4.4亿元、3.96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11.11亿元、-17.16亿元、-2.61亿元、-0.97亿元。 2023年,51信用卡业绩开始有所好转,逐渐趋近盈利。 去年51信用卡的一项主营业务——露营业务实现较快增长,2023年6月末的财报显示,露营业务在运营一年之后,2023上半年该板块实现营收1850.5万元,占总收入比重达13.4%。 2023全年,51信用卡露营业务实现营收3394万元,占总收入比重达到15.6%,同比增长206.8%。 51信用卡虽在逐渐收缩助贷业务,但助贷仍是其核心业务。2023年,51信用卡实现助贷业务收入7022万元,同比减少38.3%,占总收入比重从2022年28.8%提升至32.3%。 51信用卡另还提供SaaS业务。主要由小蓝本业务和智慧零售业务以及银行运营管理业务组成。 小蓝本是一家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平台;智能零售业务向企业提供交易支付等服务;银行运营管理业务主要通过向银行等提供运营管理服务。 该业务2023年实现收入5780万元,同比增长13.2%,占总收入比重增长13.7个百分点至26.6%。 2023年,曾在2022年成为51信用卡收入“顶梁柱”的支付业务收入变为0,主要由于2023年1月,51信用卡终止综合入账旗下的首惠开桌及附属公司。 首惠开桌是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北京雅酷时空信息交换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酷时空”)的唯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100%。 此
51信用卡露营业务翻倍增长,助贷仍为核心业务收入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