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能见度
车圈能见度
个人简介:带你看最清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IP属地:未知
0关注
32粉丝
0主题
0勋章

上汽奥迪,还未驶入安全区

图片来源:度哥 2023年4月摄于上海车展 从上汽奥迪转战林肯后,原上汽大众奥迪事业部总经理贾鸣镝迎来了自己新身份的首秀,在北京车展期间登上林肯展台,对品牌理念做了深入阐释。 而不远处的老东家上汽奥迪,同样也在努力展示自己的风采,只不过上台演讲的是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接受媒体采访的是现任上汽奥迪营销事业总经理杨嗣耀。按照祖似杰所透露的信息,今年一季度,上汽奥迪的交付量突破了1.2万辆,同比增长约430%。 这似乎会让贾鸣镝有些难堪,毕竟在他“掌舵”上汽奥迪期间,品牌发展得并不顺利。首款车型中大型轿跑A7L上市后销量遇冷,后面的中大型SUV Q6和纯电中大型SUV Q5 e-tron同样没能上量。上汽奥迪长期不温不火的销量,一度让贾鸣镝的能力备受质疑。 去年3月,杨嗣耀接棒贾鸣镝,担起“挽救”上汽奥迪的大任。如今看来,“新官”上任后,上汽奥迪确实走出了增长曲线,整个2023年和今年一季度,销量都有了大幅上升。只是,要说上汽奥迪已经迎来了“蝶变”,还为时尚早。即使在奥迪和上汽的光环下,其成绩依旧不如一些新势力。 豪门出身的上汽奥迪,还能稳住增长,达成家族的期望吗? 1 三年坎坷● 据了解,上汽奥迪项目在创立之初,就备受行业关注,得到了股东方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的高度重视。虽然中途曾遭到了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的反对,但还是于2021年4月18日顺利亮相。 当日,以“进取,进未来”为主题的上汽奥迪之夜盛大开启,带来了定位于C+级豪华性能行政座驾的全新奥迪A7L和首款豪华纯电SUV——Audi concept Shanghai。 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在现场表示:“上汽奥迪凭借股东方一流的技术实力、扎实的市场布局、丰富的品牌运营经验,一定能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出行产品和高品质的服务体验,引领中国‘新豪华’出行时代。” 时任奥迪汽车集团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
上汽奥迪,还未驶入安全区

雷军、周鸿祎吸干车展流量,“过气”车企何去何从?

图片来源:度哥 2024年4月摄于北京车展 时隔四年,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终于重启。117辆全球首发车(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30辆)、41辆概念车及278个新能源车型同台开“卷”。 本该是一场久违的皆大欢喜盛会,然而从现场情况和网络反馈看,一个绿衣人和一个红衣人似乎把这届车展变成了自己的“二人转”舞台。无论是关注度、话题度还是讨论量,都聚焦在了绿衣人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和红衣人360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身上。 《车圈能见度》在现场注意到,雷军和周鸿祎的“流量”不分伯仲,一出现就被围得水泄不通,所有人都忙着举起手机记录他们的身影。特别是在小米汽车车展首日的发布会上,雷军不管是出场还是演讲,都引得掌声雷动,笔者被挤在三里开外,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在这两人的“光芒”之下,曾经的“顶流”蔚来创始人李斌和小鹏创始人何小鹏等都有些黯然失色,热议程度不及过往,更别提那些一向低调的传统车企高管了,卖力演讲却没什么声量。 这一现象也衍生出了业界新一轮的讨论:当互联网大佬们几乎占据了车展的所有流量,传统车企们还有没有招架之力?流量又能否转化为长久的销量? 1 互联网大佬“抢流” ● 论营销和制造流量,不得不服互联网出身的大佬们,他们强大的消费者心理洞察力、前瞻性的市场视角、以及高效利用社交媒体和个人魅力的能力,都是传统车企的高管们在努力学习的。就拿本届车展来说,雷军和周鸿祎携流量入场,使得整体关注度更胜往届。 在25日的车展媒体日第一天,身穿绿色T恤的雷军早早登场,此时小米汽车的展台外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他一出现,人群中便爆发出了一片掌声。 而接下来20分钟的发布会时间里,欢呼声和掌声更是接连不断。雷军激情介绍了小米SU7的情况,并给大家汇报了当前的订单和交付进展,以及今年的交付目标、门店铺设目标等,甚至还向全球发出招贤纳士的
雷军、周鸿祎吸干车展流量,“过气”车企何去何从?

本田,也到了降价求生存的地步了?

图片来源:度哥 2023年4月摄于上海车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正在让合资品牌举步维艰。 随着中国新能源品牌将智能化推到了一个新高度,一些售价超过二十万元却不配备倒车影像的汽车似乎再也入不了国内消费者的法眼。 与此同时,由于国内乘用车年销量逐渐触碰到天花板,市场格局转变为存量竞争,各大车企厮杀程度远超过往年。有限的市场中,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还要抢走将近三成的市场份额,意味着合资品牌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受此影响,近年来知名合资品牌退出中国市场的新闻时有传出。即使是尚未退出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也在苦苦挣扎。 日本知名汽车品牌本田亦是如此。旗下奥德赛、雅阁由于较早进入中国市场,收获了不少的喜爱和口碑。然而,最近这两款车在激烈的竞争下却大幅降价,不由让人感慨,就连曾经的销量王者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也得“降价求生”。 不仅如此,消费者对于本田的新能源车型也鲜有听说,更让人担心其在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角逐中,能否站稳脚跟。 本田,是到了提升警觉的时候了。 1 明星产品陨落● 虽然这几年汽车价格战打得很凶,合资品牌也的确受到了一些波及,但是本田的奥德赛竟然能降至16.98万元,还是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目前,本田奥德赛最高降价力度达到7.3万元,入门版车型仅需16.98万元即可入手。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MPV车型之一,奥德赛凭借超低的油耗、和轿车一样的驾驶感受,累计收获近70万用户。与GL8、丰田阿尔法不同的是,本田奥德赛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商务,也是很多家庭购买MPV的首选。 令国内消费者印象最深的,相信莫过于第三、四代奥德赛。尤其第三代奥德赛于2003年推出时,车身外观做了突破性改进,车高降低至1582mm,车身更加低矮,整体更加修长,使其拥有轿车般的操控性与舒适度,外加7座的空间布局,让奥德赛在马路上的出现频率十分高。 然而,近两年来,奥德赛的月销量却逐
本田,也到了降价求生存的地步了?

配强领导班子,能否唤醒神龙?

图片来源:度哥2023年4月摄于上海车展 “一直在复苏,一直差口气”恐怕是“法系独苗”神龙汽车的真实写照,在不断下滑的销量面前,这家已经走过三十多个年头的合资车企,正处在危险的边缘。 根据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最新产销快报,神龙汽车今年一季度累计销量仅为1.95万辆,较去年同期的2.08万辆下滑了6.3%。而去年全年,其销量为8.03万辆,同比更是大降35.81%,是集团旗下合资阵营中跌幅最大的一个。 成绩退步的背后,有市场竞争加剧的因素,也有神龙汽车自身发展战略和营销模式有误的原因。旗下的标致和雪铁龙品牌一直被吐槽自命清高,没有理解中国市场的特点,在很多设计方面不会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喜好。 这些问题是留给神龙汽车高管们的难题,而就在最近,公司迎来了重大人事调整。4月9日,神龙汽车干部大会上宣布,陈彬不再兼任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职务,由宋汉明接任。同时,神龙汽车营销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旸和神龙汽车采购部部长陈珂被提名为神龙汽车副总经理。 陈彬虽然不再兼任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职务,但仍为神龙汽车总经理。据了解,陈彬自接任总经理后,曾发布了“元+”自救计划,并在2021年收到了成效。只可惜,那次回暖似乎只是“昙花一现”。 此次领导班子成员调整之后,能带领神龙汽车实现真正的复苏吗? 1 从风光到“失宠”● 资料显示,神龙汽车是1992年由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雪铁龙公司共同“牵手”兴建的。其主销品牌雪铁龙和标致,作为法国家喻户晓的汽车品牌,曾备受法国总统的青睐,代表着法国汽车文化和工业实力。 对于雪铁龙和标致这两个品牌的产品,大多数国内用户也是非常认可的,尤其是对它们的操控性深信不疑。因而,甫一进入到中国市场就收获了无数好评,成就了神龙汽车的优异成绩。 1992年,也就是神龙汽车成立的当年,其第一款轿车产
配强领导班子,能否唤醒神龙?

保时捷在华疲态渐显,终将被小米汽车“平替”?

图片 图片来源:度哥 2023年11月摄于广州车展 自从小米SU7上市后,其价格、外观、订单量等信息受到广泛关注与讨论,特别是外观,由于酷似保时捷,而被调侃为“米时捷”。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甚至此前也转发过有关“小米SU7是保时捷平替”的视频。 而现在,被小米汽车“对标”的保时捷竟然回应了。4月1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柯时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小米SU7和保时捷的相似之处,我认为或许是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 不得不说,保时捷的此番回应很有格局。毕竟小米SU7上市以来,保时捷就被不断拉出来各种比较。不少网友戏言,小米汽车或将“超越”保时捷、“吊打”特斯拉。 虽还不至于到这种程度,但保时捷目前在华的状况也确实不够理想。今年一季度,保时捷向全球客户交付了77640辆汽车,同比下降4%。其中在中国市场,1月-3月共计交付了16340辆汽车,同比大降24%。 如果再结合去年在华销量下滑15%的数据看,保时捷似乎正在被中国有钱人“抛弃”,难道有朝一日真的会被小米汽车“平替”掉吗? 1 处处被“对标”● 保时捷是德国大众汽车旗下的著名豪华汽车品牌,1931年成立于斯图加特,以生产高级跑车闻名于世界车坛,素有“跑车之王”的称号。 在全球市场,保时捷拥有广泛的粉丝和消费者,很多粉丝将保时捷经典之作911视为“梦中情车”,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不少中国粉丝。在他们的支持下,保时捷中国自2001年成立后,很快便站稳了脚跟。到2015年,中国已成长为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正因为此,保时捷常常成为国内外汽车模仿和对标的主要对象。此前最有名的,莫过于被调侃为“保时泰”的众泰汽车了。 2016年,众泰汽车曾造出了企业历史上的标杆性产品——众泰SR9,从外观上看,众泰SR9几乎与保时捷Macan无异。2017年的上海国
保时捷在华疲态渐显,终将被小米汽车“平替”?

广汽传祺面临市场挑战,能否找回过往传奇?

图片来源:度哥 2023年11月摄于广州车展 明星车型GS4之后,广汽传祺似乎还在打造下一个“传奇爆款”之路上寻寻觅觅。不仅销量未能再续辉煌,新能源转型过程中处境也愈发尴尬。 根据广汽集团(601238.SH)日前披露的最新销售数据,今年一季度,集团累计销量为40.97万辆,同比下降24.11%。其中,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和广汽埃安销量分别为11.7万辆、15.61万辆和4.8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1.74%、29.07%和37.6%。广汽乘用车则实现销量8.55万辆,同比增长2.25%。 相比较之下,主要生产销售广汽传祺的广汽乘用车,是一季度集团内销量唯一没有下滑的,本该值得庆贺。仔细观察可发现,其销量与“两田”之间仍有差距。 为了重回巅峰,广汽传祺也曾努力过,宣布顺应时代,专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然而,其推出的E8、E9和ES9三款新能源车型,在市场上的表现始终不温不火。懂车帝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三款新能源车型中卖得最好的传祺E8,销量为6805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前,广汽集团的赚钱压力不可谓不大,去年实现净利润44.29亿元,同比下降了45.08%,接近“腰斩”。而包括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在内的自主品牌,正处于需要投资扩展的阶段。 这种情况下,广汽传祺还有机会重新实现“自主品牌领航者”的愿景吗? 1 光芒日渐暗淡● 资料显示,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是广汽集团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21日,主要致力于生产销售传祺品牌整车。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用“广汽的第一个‘亲生儿子’”来形容传祺,因为虽然早年间广汽集团通过合资合作及并购重组迅速抢占了市场,丰厚了业绩,但本田和丰田这些品牌始终无法让广汽成为名正言顺的自主车企。 而对于这第一个“亲生儿子”,广汽集团自然也是寄予了厚望。在14年前广汽乘用车生产的首款传祺下线仪式上,曾庆洪就表示:“传祺将成为自主品牌的领
广汽传祺面临市场挑战,能否找回过往传奇?

销量、业绩双重承压,新“三驾马车”能否将上汽集团拉回巅峰?

图片 图片来源:度哥 2023年4月摄于上海车展 在愈发激烈的车市竞争中,即使是上汽集团这样的“巨轮”也航行得不够轻松。 4月8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600104.SH)发布产销快报。数据显示,虽然今年3月集团共销售汽车38.14万辆,同比增长了8.41%,但整个一季度,累计销量同比下滑了6.4%至83.42万辆。 其中,旗下的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表现有喜有忧。上汽大众今年一季度销量实现了9.6%的同比增长,呈现回暖之势。而上汽通用和上汽乘用车仍在滑坡中挣扎,一季度销量分别同比下滑了40.04%和17.27%。 这种情况不是短期的“失误”,而是已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车圈能见度》查询发现,自2019年开始,上汽集团的整体销量便连续5年下滑,这背后更是有4年连带着净利润也不断走低。 危机已然来临,新时代下宣称将以自主、新能源、海外市场作为新“三驾马车”拉动前行的上汽集团,还能守住自己的汽车行业“老大哥”之位吗? 1 销量、净利多年下滑● 上汽集团是国内规模领先的汽车企业,主要业务包括整车(含乘用车、商用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移动出行服务业务和汽车相关金融、保险和投资业务。 其所属主要整车企业包括智己汽车、上汽乘用车分公司、飞凡汽车、上汽大众、上汽奥迪、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通、南京依维柯、上汽轻卡、上海申沃等。 去年,面对价格竞争空前激烈、行业变革加速演进等多重挑战,上汽集团实现了整车销量502.1万辆,连续18年保持国内行业第一,新能源车和海外销量也再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112.3万辆和120.8万辆。 不过,在这个“18年第一”背后,身为中国汽车产业“老大哥”的上汽集团,早已不能高枕无忧,不仅销量连续多年下滑,就连盈利状况似乎也紧张了起来。 数据显示,2023年,上汽
销量、业绩双重承压,新“三驾马车”能否将上汽集团拉回巅峰?

强项退步、转型滞后,江铃汽车业绩增长背后有隐忧?

图片 图片来源:度哥 2023年11月摄于广州车展 曾经以商用车发展为主的江铃汽车,在提出“商乘并举”战略之后,却未能实现两个板块齐头并进,反倒商用车基本盘越发不稳固。 日前,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000550.SZ)发布2023年年报。年报显示,去年江铃汽车实现营业收入331.67亿元,同比增长10.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76亿元,同比增长61.26%。 不过,在业绩增长的背后,是江铃汽车商用车和乘用车销量此消彼长的尴尬。仔细看销量构成可以发现,去年江铃汽车SUV的销量同比增长了39.05%,卡车和皮卡销量却分别下滑了2.95%和5.11%。而这样的情况,在2022年已经上演过一次。 另外,在新能源领域,江铃汽车也面临着转型困境。财报显示,去年江铃汽车包括客车、乘用车、皮卡、货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合计销量只有4671辆,放在整个市场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难看出,业绩的增长还无法掩盖江铃汽车目前所遭遇的挑战。不久前,江铃汽车发布人事公告,衷俊华女士将接任金文辉,任江铃汽车股份公司党委书记、执行副总裁。这也意味着,江铃汽车进入了总裁熊春英与执行副总裁衷俊华两位女“掌舵者”搭班的新时代。 在新高管领导下,江铃汽车能找到“商乘并举”和新能源平衡发展的好法子吗? 1 商用车基本盘不稳● 资料显示,江铃汽车是总部位于江西南昌、主打轻型卡车的制造商,公司主要产品包括JMC品牌轻型卡车、重型卡车、皮卡、轻型客车,驭胜品牌SUV,福特品牌轻客、MPV等商用车及SUV产品。 虽然现在江铃汽车在国内汽车圈话题度不高,但在20世纪90年代,其可是江西省第一家上市公司,以及中国第一个以ADRS发行方式引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的汽车“老前辈”,影响力深远。 同时,江铃汽车还是那会轻型卡车领域的“一哥”。1997年投产的经典全顺,曾连续10年销量保持
强项退步、转型滞后,江铃汽车业绩增长背后有隐忧?

首季同比劲增143%!吉利新能源厚积薄发

众多车企在第一季度增长放缓之时,吉利汽车则拿出了让人羡慕的成绩单。4月1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公布最新销量数据:3月乘用车销量150835辆,环比增长超35%,同比增长约39%。2024年1-3月,集团累计销量突破47万,同比增长超49%。   相对于一些已公布了1-3月销量的车企,吉利汽车的表现“遥遥领先”。比亚迪(002594.SZ)1-3月销量同比上涨为13.44%;长城汽车(601633.SH)1-3月累计销量275333台,同比增长25.11%。北汽蓝谷(600733.SH)旗下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3月累计销量10122辆,同比下滑33.03%;蔚来汽车1-3月累计交付30053辆,同比下降3.18%。   《车圈能见度》还看到吉利汽车今年1-3月新能源销量更是呈现出加速态势。该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新能源销量(含吉利、领克、极氪)达到44791辆,环比增长约34%,同比增长超65%。1-3月新能源累计销量144125辆,同比增长约143%。   缘何在最卷的一年,吉利汽车能够实现首季开门红呢? 1 银河耀眼● 中高端市场新能源汽车领域,车企新品不断推出的情况下竞争更趋激烈。然而,吉利汽车重点打造的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依然耀眼。“吉利银河”3月销量为10185辆,环比增长约12%。 要实现增长,与吉利汽车一贯注重创新和追求品质密不可分。吉利银河E8凭借全球首个量产一体式发光前脸“光之涟漪”等匠心设计,连续斩获2024 iF设计大奖、2024MUSE设计奖“铂金奖”等全球重量级设计奖项;吉利银河E8还在行业内首次成功挑战20吨失控重卡夹击魔鬼碰,以实战检验吉利安全世家的“天生好底子”。   3月初,吉利银河L系列推出吉利银河L7龙腾版/L6龙腾版,实现“全系增配,价更
首季同比劲增143%!吉利新能源厚积薄发

奇瑞出手相助,观致“复活重启”?

图片 图片来源:度哥 2023年11月摄于广州车展 命运多舛的观致汽车最近有了“死灰复燃”的迹象,被爆可能会通过走出海的路线开启新生。 消息源自一份网传的观致汽车有限公司红头文件,标题为“关于配合重启观致7车型的沟通函”。函件内容显示,去年,宝能集团将观致汽车作为核心业务投入更多资源,并引入了新的战略合作方,以海外出口市场为突破口,启动了观致汽车复工复产准备工作,目前正在积极对接海外订单。 具体产品上,将以观致7为突破口,力争快速占领海外市场份额。同时,宝能集团还计划推出观致平台的纯电动车型及增程式电动车,系列新品将在未来1-2年陆续实现量产。 宝能集团还没有放弃观致汽车让人觉得有些意外,更意外的是,坊间传闻,常熟政府正在撮合奇瑞和宝能洽谈,准备和奇瑞联手,出资购买观致汽车股权。另外,也有传闻,奇瑞将出资收购观致汽车30%股权,加上现有的股权,奇瑞有望重新拿回观致汽车的话语权。 上述传闻尚未得到官方证实,如果属实,重启后的观致汽车将成为奇瑞高端化、电动化的又一“抓手”。纵观国内传统自主大厂,目前奇瑞算是在高端化、电动化两方面处境较为尴尬的一个,尚未能取得头部席位。 那么这一次,若奇瑞重新拿到观致汽车话语权,有可能实现“双赢”吗? 1 命运多舛● 提起观致汽车,大多数人的评价都是:车是好车,起点也高,可惜生不逢时,未能赶上自主品牌集体“大杀四方”的好时候。 资料显示,观致汽车创立于2007年,定位中国高档汽车品牌。其最初所属公司为奇瑞量子汽车有限公司,由奇瑞汽车跟以色列集团合资成立。之后在2011年更名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并正式采用观致汽车作为品牌名。 观致汽车的诞生对于奇瑞来说意义重大,因为那会的奇瑞汽车给人的印象大多是“低端品牌”,正急于摆脱这一形象并想实现自主品牌突围,所以观致汽车可谓承载了彼时奇瑞高端化的愿景。 为了做好观致汽车,奇瑞也是煞费苦心
奇瑞出手相助,观致“复活重启”?

价格迎欢呼、大定破五万,小米汽车稳了吗?

图片 图片来源:度哥 2024年3月26日摄于重庆渝北 持续了几个月的小米SU7价格猜想,终于在万众期待下得以揭晓。   3月28日晚,小米汽车举办发布会,正式公布首款车型小米SU7售价:标准版21.59万元,Pro版24.59万元,Max版29.99万元。   价格公布后,发布会现场一片欢呼。毕竟此前小米汽车方面做了很久的铺垫,屡次打预防针“不会是19.9万元”,如今起售价只是加了1.69万元,可以说是诚意满满。   现场,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感慨,自己造车三年来,每天都兢兢业业,最大的感受就是造车真的太难了。而他也自信认为,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是50万以内最好看、最好开、最智能的轿车。   是否如雷军所说,还得等用户们真实体验后才能知道。按照小米汽车官方公布的“战报”,小米SU7上市后4分钟大定即破10000台,7分钟破20000台,27分钟破50000台。而在二手平台上,已经有不少下定用户挂出自己的转让订单,加价不等。   只是,大定不代表最后的成交数据。有爆料称,小米汽车大定可退,员工也可以去刷大定数据。官方亦回应,定金7日内支持无理由退款。因此,现在就欢呼,还为时过早。   不可否认,“小米”“雷军”这两个关键词放在一起,小米SU7的热度是完全不用担心的,但是这才算迈出了第一步,在淘汰赛阶段姗姗来迟的小米汽车,有没有机会冲击“纯电动豪华轿车前三”仍是未知数。 1 价格引爆热搜● 科技企业跨界造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华为、百度、滴滴等都想来分一杯羹,但造车的难度比想象的要大。就拿小米汽车来说,造车口号喊了三年,才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   资料显示,小米造车始于2021年3月30日。当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
价格迎欢呼、大定破五万,小米汽车稳了吗?

主力车型即将“被砍”?雪佛兰在华遭遇外忧内困

图片 图片来源:度哥 2023年11月摄于广州车展 在国内自主品牌的围攻下,合资车在华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即使是进入中国已有90多年历史的通用汽车,当前处境都不算乐观。其旗下的百年品牌雪佛兰,更是成为了一个可能会被丢掉的“包袱”。 近日,据经济观察报援引上汽通用内部人士消息,上汽通用正在考虑对雪佛兰品牌进行战略调整,后者或将停产其在中国市场的主力车型科鲁泽和迈锐宝,原因是这些车型赚不到钱,且目前上汽通用的整体经营状况都不好。 上汽通用方面尚未对此消息进行回应,不过,雪佛兰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压力是不争的事实。去年,雪佛兰国内销量约16.9万辆,是上汽通用旗下三个品牌中销量最低的。同时该数字较2022年的20万辆也下滑不少,甚至不及以往科鲁兹一款车型的销售成绩。 而近几年,上汽通用的销量亦在“失速”,从2017年的200万辆下滑至2023年的100.1万辆,短短五六年时间,直接“腰斩”。这种情况下,上汽通用就算真的选择对雪佛兰产品线进行精简,也不会让人感到意外了。 1 大起大落 ● 资料显示,雪佛兰是通用汽车集团旗下独立运营的品牌之一,最早创立于1911年。100多年来,虽然通用汽车集团品牌不断变换,但雪佛兰一直是其旗下最大的厂牌。在美国市场,雪佛兰的地位不比福特低,号称每个美国人都曾拥有一辆雪佛兰,堪称“国民神车”。 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也就是2005年,雪佛兰算是赶上了好时候,恰逢国内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因此其从初期两款车型起步,很快便在中国市场打开了销路,在第一个5年就完成了100万辆的累计销量。 这期间,雪佛兰在2005年7月推出的两厢小车乐骋一举拿下了当年的年度风云汽车大奖;2008年底,雪佛兰将其全球战略车型科鲁兹正式引入中国市场,成为爆款明星车型,曾在国内紧凑型轿车市场取得了连续64个月销量破万辆的佳绩。 此后,雪佛兰又通过推出中高级车迈锐
主力车型即将“被砍”?雪佛兰在华遭遇外忧内困

“卷王”吉利汽车盈利攀升,手握284亿现金助推新能源转型

要量还是要利润,“卷王”吉利的回答是两者皆要。 2023年,汽车行业“卷”字当头,众多车企在血腥的市场拼杀中掏空了钱袋子,流血不止。蔚来汽车(09866.HK)在2023年创下营收新高时,归母净利润亏损却尴尬地达到了创纪录的211.47亿元。小鹏汽车(09868.HK)归母净利润亏损也达103.80亿元。昔日盈利超百亿的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006.SH)也发出了盈利预警,202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将不超过40亿元。 吉利汽车则是别样的风景。3月20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公布2023年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92亿元,同比增长21%,创历史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达53.08亿元,对比2022年撇除一次性议价收购收益后的归母净利润35.11亿元,同比大涨51%;净现金水平同比增长46%至人民币284亿元。 从财报数据可以看到,吉利汽车妥妥地实现了高质量增长,而且为2024年继续“卷”打下了坚实基础。3月20日,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说:“进入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竞争更为激烈,淘汰赛全面开始,行业将进入整合期,重新洗牌。”毕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1 全面向新 ● 新质生产力,最近是个热门词。 吉利汽车财报里,也处处可见新质生产力的内涵。2023年是吉利新能源转型升级之年,同时也是吉利持续强化“高价值口碑”的一年。一年来,公司新能源产品占比稳步提升,渗透率达29%,单月渗透率最高达40%以上。 新能源产品的稳步提升,让吉利汽车在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时也稳步向前。财报显示,吉利汽车产品结构优化、成本下降及规模效应令毛利状况改善,毛利总额同比提升31%至274亿,毛利率由2022年14.1%提升至2023年15.3%。 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结构来看,通过这几年的调整和重新定位,吉利在新能源矩阵的打造上也形
“卷王”吉利汽车盈利攀升,手握284亿现金助推新能源转型

亏损超百亿,小鹏汽车再遭“金主”阿里减持

图片来源:度哥2023年11月摄于广州车展 继去年12月遭到第二大股东阿里巴巴的“突袭”减持而股价闪崩之后,小鹏汽车日前再次被该“金主”大额减持,致使股价大跌。小鹏汽车到底怎么了? 减持发生在3月20日,当日,小鹏汽车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144文件显示,阿里巴巴旗下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计划出售3300万份小鹏汽车ADS,总价值约3.14亿美元。 很快,资本市场给出反应。3月21日,小鹏汽车港股大幅下跌,一度跌超7%,截至收盘报37.90港元/股,下跌6.54%。 而这并不是小鹏汽车首次经历这种情况。去年12月,阿里就曾出售了小鹏汽车2500万份ADS,合计约3.91亿美元,导致小鹏汽车的美股和港股都遭到了重创。 市场有这样的反应也不奇怪。阿里巴巴是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的“老东家”,自小鹏汽车成立以来,阿里便是其背后坚定的投资者,先后参与了多轮融资。也因此,阿里持续的减持被猜测,原因是否与不看好小鹏汽车的前景有关。 按照3月19日发布的最新财报,2023年,小鹏汽车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03.8亿元,毛利率持续下滑至1.5%,汽车毛利率为-1.6%,这一成绩让资方萌生退意也不是不可能。 虽然小鹏汽车方面回应称,此次减持对公司业务影响不大,但从种种迹象上看,2024年对于小鹏汽车来说,会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1 市值严重缩水 ● 资料显示,阿里巴巴与小鹏汽车的渊源颇深。2014年小鹏汽车创立之初,时任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的何小鹏,便抱着对新造车赛道的美好憧憬投资了小鹏汽车。 2017年,何小鹏从阿里离职并正式加入小鹏汽车,出任小鹏汽车董事长。同年,作为“老东家”的阿里战略入股小鹏汽车,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0.03%,成为第四大股东。 到了2020年8月,小鹏汽车在美成功上市。IPO前的招股书显示,彼时小鹏汽车管理层持股达40.9%,其中何小
亏损超百亿,小鹏汽车再遭“金主”阿里减持

宝马“翻车”,问题不止传动轴

图片来源:度哥 2023年4月摄于上海车展 不久前的2024年央视3·15晚会上,传统豪华车品牌宝马因为传动轴异响问题被“点名”,之后很快发布声明向消费者致歉。   本该是一次值得点赞的快速回应,但由于宝马方面坚持认为该现象不会影响行驶安全,也没有召回的打算,因而并没有得到广大网友的“谅解”,反倒引来吐槽声不断,逼得宝马集团官方微博不得不精选评论。   并且,在该问题曝光后,有关宝马其他方面的投诉量也加速攀升。仅车质网平台上,选择“宝马”品牌,3月15日-3月21日的投诉量就达到了39条,车主们反馈的问题除了传动轴异响之外,还有车机故障、发动机漏油、漏防冻液等。   去年上海车展的“mini冰淇淋事件”还犹在眼前,如今又遭遇品质拷问,宣传“家在中国”的宝马还能保住百年老店的招牌吗? 1 “德系品质”变味 ● 一直以来,德系汽车都以稳定的品质和卓越的性能著称,而作为德国制造的代表,包括宝马在内的BBA被认为在车辆品质上更是标准严苛,无论是材质选择、工艺制造还是装配质量,都备受称赞。   然而现在,在市场的冲击下,精工传承似乎并非完全落地。随着宝马被央视3·15“点名”,消费者们开始重新审视所谓的德系品质。   根据央视3·15晚会视频内容,多位宝马530Li车主反映,自己在行驶过程中听到车底频频传出异响,这让他们感到不安。经维修人员确认,是传动轴异响,属于质量问题。   响声同样让宝马公司和4S店如坐针毡,因为相似的问题发生已经不是小概率事件,甚至因为传动轴问题,宝马此前就启动过多轮召回。   比如,2017年6月,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召回部分进口宝马X5和X6系列汽车,共计涉及86778辆。   召回原因就是,车辆前部传动轴轴承的油封可能在长期使用后滑出
宝马“翻车”,问题不止传动轴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再起,“受伤”的蔚来能突围吗?

图片来源:度哥 2023年11月摄于广州车展 “我认为价格战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是正常的商业过程。”日前,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表示,“价格战最终还是会回归到商业本质,那就是价值创造。” 不过,在“价格战”的侵袭下,蔚来的未来难言阳光灿烂,其成长逻辑或许会有变化。按照蔚来此前发布的财报,公司亏损依旧,未能兑现李斌所说的“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的承诺。 对于蔚来而言,想要实现盈利,那么必须将销量维持在一定水平,但是要保障销量,售价又不能过高。这对于坚持“不降价”的李斌来说,似乎进入了一个无解的循环。 李斌和蔚来,是时候该转变思路了。 1 该省着花钱了 ● 对于如何应对“价格战”带来的冲击问题,李斌给出的答案是“保持定力”。而在巨亏面前,要保持定力对任何企业都挺难。 根据蔚来发布的财报数据,2023年全年,蔚来的总收入为556.2亿元,同比增长了12.9%。但同时,其亏损并未停止,去年全年归属股东的净亏损高达207亿元,同比扩大了43.50%。 算上此前的亏损,6年以来,蔚来共计亏损了866.3亿元,的确不是一个小数目。 从销量来看,2023年全年,蔚来共交付新车160038辆,同比增长30.7%。也就意味着,去年蔚来每卖出一辆车,就要亏损将近13万元。 这可能与大家对蔚来的直观感受有所差异,毕竟蔚来卖的车并不便宜,为何价格卖得高还会亏损呢? 原因在于,对比友商,蔚来是最能花钱的。造手机、造电池、造芯片、建换电站等等,每一项都需要大额的支出,这似乎也是蔚来想维持其高端品牌的调性所必须作出的付出。 就拿换电站来说,蔚来汽车建造一座二代换电站的成本约为150万~200万元。去年全年,蔚来建了1011座换电站,相当于光是在换电站的建设上,一年就花费了15亿~20亿元左右。 至于蔚来造的手机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再起,“受伤”的蔚来能突围吗?

宝马传动轴“顽疾”被央视曝光,律师为车主维权支招

图片 图片来源:315晚会截图 汽车作为“大件耐用”的消费品,历年来备受央视3·15晚会的关注。而今年的3·15,汽车品牌也没有“缺席”,被曝光“历劫”的就是传统豪华车品牌——宝马。 3月15日,2024年3·15晚会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其中曝光了“令人不安的宝马传动轴异响“问题”。根据视频内容,多位宝马530Li车主反映,自己在行驶过程中听到车底频频传出异响,这让他们感到不安。 响声同样让宝马公司和4S店如坐针毡,相似的问题发生已经不是小概率事件,甚至因为传动轴问题,宝马此前就启动过多轮召回。宝马4S店的工作人员也不避讳,但表示更换传动轴可以,退车或换车无法做到。 对于突然的“点名”,宝马中国也是迅速作出回应,3月15日晚发布声明称,“传动轴异响”问题公司此前已经进行过技术核查,确认该现象不会影响行驶安全,并可以通过维修解决,宝马承担所有相关维修费用。 此回应恐怕无法让那些受损的消费者满意,对此,《车圈能见度》咨询了相关律师,希望能给到有相似经历的消费者一个参考。 1 传动轴频频异响 ● 报道中车主李先生表示,2023年6月,其花费了45万元购买了一辆宝马530Li,新车开了没多久,就发出了一种像硬币掉在地上的金属摩擦声音。随后他将车辆开至嘉兴中悦骏宝行宝马4S店进行检查,维修人员确认是传动轴异响,属于质量问题。 虽然4S店工作人员向李先生表示,传动轴异响问题是小概率事件,他们将按照三包规定为其进行更换传动轴。但传动轴作为汽车的重要零部件,更换就相当于要动个“大手术”,这让李先生难以接受。 并且,工作人员所说的小概率事件,似乎也并不符合实际,同样的情况视频中另外两位车主也遇到了。 2023年7月,陈先生花了46.5万元购买了一辆宝马530Li汽车。当汽车在地库停车时,陈先生发现该车辆一直会发出异响。当时其并没有在意,偶然机会才在网上看到网友发
宝马传动轴“顽疾”被央视曝光,律师为车主维权支招

合资车、进口车不香了? 这些品牌质量、售后均藏“雷”

图片来源:Pixabay 伴随国内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近几年的渗透率也提升迅速。按照中汽协数据,去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已占到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6%。而反观合资车、进口车,份额却一再缩水。 这背后有自主品牌强攻的因素,也有海外品牌不爱惜“羽毛”的原因。据调查数据显示,“315”来临之际,就有众多合资车、进口车车主就虚假宣传、车身故障、不良售后等问题进行投诉,其中不乏涉及奔驰、奥迪、凯迪拉克等豪华车品牌。 像是有来自北京的奥迪A6 allroad车主李先生表示,他们北京车友会900多人和全国车友会300多人,很多都长期深陷48V电机故障的困扰中,去年“315”就曾投诉过,至今未得到满意的处理结果。 对此,《车圈能见度》联系了相关车主了解详情,并就他们所提出的质疑与诉求咨询了相关律师,以提供法律观点支持。 1 故障百出,车主苦不堪言 ● 对于汽车这类大宗商品,消费者在购买后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很有可能会遇到销售方、生产方的互相推诿,从而让自己苦不堪言。 一位来自北京的奔驰GLS 450车主刘先生,最近就被这种焦虑情绪笼罩。他向《车圈能见度》吐槽称,其于2024年1月29日下午6:00提了新车,车辆刚开出4S店门口即出现了ABS、ESP、驻车制动等制动系统故障。 “刚提车就这样(出故障),能不着急吗?”刘先生透露,当时其就询问了销售人员,对方表示按下方向盘左侧的OK键清除故障码即可。但当其后来再次跟销售反映相关问题时,销售又称是软件问题,只要升级一下系统就能解决。 可即使如此,问题依然存在。于是,2月20日,刘先生将车辆开到4S店做了详细检查,这才发现,车辆的ABS、ESP泵以及控制电路板两个硬件都出现了损坏。因此,他当即要求退车,却遭到4S店的拒绝,并被希望通过“售后”的方式来解决。 在刘先生看来,这并不是他在购
合资车、进口车不香了? 这些品牌质量、售后均藏“雷”

蔚来电池租用方案引不满:租金支付看不到“尽头”,卖车时还要打“骨折”?

图片 图片来源:度哥 2023年11月摄于广州车展 2020年,那个站在风口浪尖的蔚来,率先推出了车电分离的电池服务商业模式,即BaaS模式,试图以“新玩法”搅动市场。如今,近4年时间过去,蔚来BaaS模式的弊端与不足愈发暴露,成百上千的车主正走在艰难的维权之路上。 “利用购车立减、租金降价、卖车更保值等话术诱导我们购买,实际上买断电池也能享受所有换电服务,我们不仅支付了高额租金,卖车时估价普遍还要比买断电池车辆低10%左右,与当初宣传时完全不一致。” “说租金会随着电池成本下降而降价,置换时官方二手车会兜底,从而诱导我们选择BaaS模式。但实际是电池费用并没有下降,跟买断电池权益没什么差别,官方二手车也不收,没有合理退出机制,这就是‘’割韭菜’!” “还有一个恶心的事,蔚来BaaS方案车主额外还要交80元/月的电池保障费,而我们买车险的时候已经包含了电池的保障费,这疑似双重收费?反馈到客服和打400电话,他们都置之不理。” 这些愤慨的言论均出自蔚来BaaS方案车主之口,在与《车圈能见度》的交流过程中,他们均认为,目前国内运营的BaaS模式缺乏公平,在宣传上存在误导性表述,未全面如实披露该模式的弊端和对车主的不利影响。 而有上述困扰的蔚来车主不在少数,《车圈能见度》所加入的两个维权群人数就分别达到了500人和298人。在“315”即将到来之际,车主们希望蔚来官方能够给个说法,不要辜负他们当初的热爱与信任,我们也咨询了相关律师,为消费者保护合法利益提供参考。 1 众车主后悔选装 ● 蔚来汽车一直是一家以提供全方位、高品质服务著称的汽车公司,拥有众多“死心塌地”的车主,因而其遭到集体投诉的情况并不多见。 这一次,“罪魁祸首”在于BaaS。据了解,BaaS是蔚来在2020年8月推出的车电分离电池服务商业模式。当时的官方宣传信息显示,BaaS提供了车电分
蔚来电池租用方案引不满:租金支付看不到“尽头”,卖车时还要打“骨折”?

315|投诉量与销量“齐飞”,五菱星光“神车”路遇阻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近期,随着比亚迪秦PLUS荣耀版7.98万元起售价的发布,龙年第一波“价格战”正式开打。之后的几天,吉利帝豪、长安启源、哪吒汽车、北京现代等纷纷入局,相继宣布多款车型大降价。 而与比亚迪秦PLUS同为性价比选手的五菱,也难扛市场压力,率先跟进降价,宣布五菱星光150km进阶版插混轿车降至9.98万元,较原价10.58万元下降6000元。据悉,五菱星光是去年12月才正式上市的新车,到2月底累计销量达到了36713辆。 按理说,五菱星光有着不错的开局,车型价格的下调,也将助力其拿下更多的市场。然而,这波突然的操作同时刺痛了刚提车车主的心。在官宣降价之后,五菱星光的投诉量与销量齐飞。 车质网信息显示,近30日内,五菱星光以超过1400条投诉量,位居所有车系投诉榜第二位;同样的,在黑猫投诉汽车黑榜上,受五菱星光拖累,上汽通用五菱排在榜单第一位,投诉原因普遍为“价格变动”。 一直高喊着“为人民造车”口号的五菱汽车,这一次要如何安抚那些被其“背刺”的人民? 1 不得不跟 ● 资料显示,五菱星光是五菱汽车旗下的首款轿车,于去年10月正式亮相。当时五菱方面称,这款家轿是五菱在新能源技术领域中的最新重磅力作,搭载了五菱灵犀混动和神炼电池等先进技术。 一个月后的广州车展上,五菱星光开启预售。新车综合续航超1100km,提供70标准版和150进阶版两款配置版本,售价分别为 9.38万元及10.98万元。 接着到了去年12月6日,五菱官宣,旗下首款超A级家轿五菱星光正式上市。此时,70标准版和150进阶版两款配置的价格已经有了变化,分别降为8.88万元和10.58万元,要低于包括比亚迪秦PLUS、长安启源A05、吉利银河L6和上汽荣威D7在内的插混产品。 从售价区间和定位来看,五菱星光主要的竞争对手也就是上述群体,尤其是比亚迪秦 PLU
315|投诉量与销量“齐飞”,五菱星光“神车”路遇阻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