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经济
看懂经济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看懂经济,让连接发生。
IP属地:北京
0关注
118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看懂经济
06-06 08:50

银行怎样更有效的培养项目经理?

图片 作者|苏文力 看懂经济专栏作家,曾供职于阳光保险、中国工商银行(TA已经入驻传播星球APP) 一家银行在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之后,项目呈爆炸式增长。可合格的项目经理就那么多,只能让一些没有太多项目管理经验的员工,顶到项目经理的岗位上,导致一些项目质量出现了问题。 项目经理是在项目管理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的,需要的就是时间。从自己和周围其他项目经理的成长经历看,这个过程有长有短。除其本人自身条件和努力程度外,还跟其上级领导的培养密切相关。 图片 培养干部是自然而然的事 很早就知道要培养人,并不是咱觉悟有多高,而是明白这么做有好处。一是增加了更多帮手,可以做有规模的事;其次是将做烦的事交给别人,自己可以去做更感兴趣的事;三是避免被现有工作锁死,可以有更多新机会。 直到读了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才明白培养干部是管理者的重要绩效任务之一。不仅仅是把自己会的教给别人,还要让其站在自己肩头,达到新的水平高度,以让组织持续发展,拥有更好的未来。 几乎每个企业都在强调培养干部,但在管理者的年度考核中,大多不会涉及培养人的相关指标,更没有清晰可衡量的具体目标。其原因或许是干部的成长状况很难被量化,无法精准衡量培养效果。 一般企业年初会下达培养干部的任务要求,然后在人力资源部门的统一组织下,完成选拔、提供学习机会、实践锻炼、导师指导、定期评估与反馈等一系列动作。对于每位管理者完成这一切的效果,却不会认真追究。 管理者们大多没接受过如何培养人的正规训练,基本都是从所遇到的领导身上传承下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逐步形成自成一套的人才培养方法,水平参差不齐。有趣的是,似乎这并不耽误人才从各处冒出来。 大多数管理者是靠平常的管理来培养干部。管理本身就是在培养人,也的确能帮助员工成长。员工在被管理中,掌握了正确的工作方法、产出结果和质量要求等,同时从领导身上观察学习管理所需的技能。 仅靠管理能让
银行怎样更有效的培养项目经理?

如今世道,需要修炼“耐心资本”

撰文|卢西亚诺·卡诺瓦 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科学普及者 什么是“看不见的大象”? “黑天鹅”比喻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事件,学名叫“肥尾效应”;“灰犀牛”则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而“看不见的大象”指那些在人类生活中显而易见却又常被忽视的问题。尽管问题(危机)已经存在,却没人说出来,就是不作为,学名叫“集体无意识”。 当前,我们需要正视“看不见的大象”,培养长远思维,方能建立起对危机的防火墙,找到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平衡点。而“耐心资本”所倡导的长期投资理念,正是建立在长远思维之上,它要求我们从长远角度思考未来的投资。 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长远思维,做出正确决策,以驯服“看不见的大象”呢? 学会以非二元方式解读世界 世界是复杂的,每一个事件、事物背后都有一个复杂系统。所谓复杂系统,有三个要素:元素、元素的相互关系以及目标。如果我们仅仅从数学的或常规二元方式的角度看待系统,可能会犯一个错误:脱离花朵整体,只是看待单独的花瓣。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讲述了一只大象来到一个印度的村庄。在那个村庄里住着一些盲人智者,他们并不认识大象。由于每个人只能摸到大象的一部分,他们对大象的认识就被局限在自己所接触到的那部分。因此,大象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把扇子、一把矛、一条蛇、一面墙,或者是一根柱子,这完全取决于他们所触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象牙、尾巴、身体还是一条腿。 这是个很好的隐喻故事,解释了系统思维或心理学中的格式塔概念,即整体总是大于部分之和。而事实是,如果你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会很难理解元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线性数学非常简单,就像通过故事将两个遥远的地点连接起来一样。然而,问题在于,生活中一个事件或一个过程通常不是线性的。只有了解其中的非线性特征,我们才能真正揭示其因果关系;只有意识到非线性,我们才能打破舒适圈,实现飞跃。换言之,通过非二元的视角,我们才能解构其不确定性
如今世道,需要修炼“耐心资本”

2023年股份银行经营指标大盘点

作者:李德立  看懂经济专栏作家,看懂经济写作营成员 2023年股份银行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贷款总额和贷款收益率表现为“两降”、“两升”:贷款收益率和营业收入同比“双降”,各家银行贷款收益率均低于去年同期,渤海银行下降最多;仅浙商银行营业收入高于去年同期,其余10家银行都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净利润和贷款总额同比“双升”,7家银行的净利润较同期提升,6家银行的贷款总量同比增幅明显:其中招商银行净利润比去年同期高87.1亿元,增量最大,浙商银行增幅10.8%,增幅最高;浙商银行贷款增速最高,达12.58%,兴业银行增量最大,达4636亿元。 贷款收益率:各家银行均低于去年同期,渤海银行下降最多 从绝对值看,平安银行贷款收益率最高,达5.43%,其余各家银行都低于5%,其中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同为4.26%,低于其他银行。从同比看,各家银行都低于去年同期,其中平安银行下降最多,达0.47%,高于其他9家银行,广发银行下降0.32%,仅次于平安银行,华夏银行下降最少,仅下降0.11%,其他8家银行较去年同期下降在0.21%到0.29%之间。 营业收入;2023年仅1家银行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10家银行低于去年水平 从总量看,股份银行2023年营业收入总额大致可以分为4组,招商银行达3319.2亿元,独居第一组;兴业银行、中信银行营业收入总额在2000亿元以上,分别达 2108.3亿元和   2059.0亿元 ;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营业收在1000亿元以上,分别是1734.3亿元、1647.0亿元、1456.9亿元和1408.2亿元,列第三组;华夏银行、广发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营业收入低于1000亿元,分别是932.1亿元、696.8亿元、637亿元和250.0亿元。 从同比看,11家银行中,仅浙商银行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高26.2亿元
2023年股份银行经营指标大盘点

“企业家”、“资本家”有时是很难剥离开的

图片 作者:李珊珊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研究员 最近有观点认为,当前我们应当将“企业家”和“资本家”区分开来,将企业家才能和精神摆在各类要素的主角位置,因为我国当下的企业家精神较资本和其它生产要素更加稀缺,对于我国实现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强国更加重要。笔者认为,虽然企业家和资本家的职能定位明确,各有侧重,但在现代市场经济金融体系,很多情况下并不容易将两个群体剥离开来,如果刻意将不同群体贴上标签,区别对待,在执行中可能造成混乱,弊大于利。 “资本家”的概念诞生于17世纪,简言之,是指资本的所有者。18世纪在欧洲产生股份公司以后,股东结构趋于分散化,这一概念覆盖的范围收缩到特定的资本所有者。在工业化早期,“资本家”是指通过雇佣经理管理生产劳动,坐享利润的群体;但在工业革命晚期之后,随着工业化复杂度的上升,这类群体已基本被市场淘汰。“资本家”往往指拥有一定规模的资本,通过资本利得,而非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获得财富升值的群体。这一概念往往带有贬低的含义。19世纪初,萨伊(Say)首次将企业家的劳动定性为将组织生产要素运用于价值创造、并在财富生产中发挥先导性和支配性作用的“生产性劳动”;并肯定了企业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他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将经济资源从较低生产率的领域转移到生产率较高和产量较高的领域”。萨伊明确了企业家和资本家的界限,有助于纠正过往社会对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低估。熊彼特(Schumpeter)高度肯定萨伊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现代企业家理论。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愿意并且能够将新想法或发明转化为成功的创新,企业家精神通过“创造性破坏”取代跨市场和行业的劣质产品,创造新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进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但现实是,即便抛开兼具企业管理者与实际控制人双重角色的群体,在现代经济金融体系,企业家和资本家两种身份重叠的概率也比较高。在工业化
“企业家”、“资本家”有时是很难剥离开的

@银行保险券商,想要用金融大模型的请通通看过来!

图片 大模型技术问世以来,就受到金融行业的广泛关注,但受算力短缺、安全合规、技术门槛等因素的影响,真正用好大模型的机构还并不多。 每家金融机构,都希望有一个即插即用、安全合规、能给业务带来价值的行业专属大模型。 现在,它来了! 为了降低金融AI大模型应用开发的难度,让金融机构能更轻松地用上合适的大模型,阿里云给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全球首个一站式金融场景开发平台“通义点金”。 图片 5月24日,以“创智变·新原力”为主题的2024阿里云金融创新峰会,在杭州召开。会上,“通义点金”迎来全面升级,实现了金融强化的RAG和Agents构建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金融场景模版及专业插件。 用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张翅的话来说:“从过去的百模大战到今天,只有少数的大模型厂商能脱颖而出。我们通过‘云’的方式,用原子化组件将小模型和大模型更好地集成起来,提供了金融级大模型应用所需的知识增强、流程工具等,降低了体系开发的门槛。” 阿里云的通义点金,已经为时代的变革做好了准备。 图片 金融与大模型融合的潜在空间 由于数据化程度高,金融行业是大模型最好的土壤。 过去一年,得益于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上的先进技术,金融行业已经在智能客服、风险管理、核保申请等场景实现了服务效率、质量的跃升。 比如,众安保险通过接入阿里云的通义大模型,在客服、理赔、还款提醒、营销等场景实现效率飞跃,每日调用超万次,显著提升客户满意度;盈米基金则通过部署通义千问,日均解决超70个投资疑问,覆盖超90%,技术应用准确率远超客服,显著优于行业标准模型。 图片 作为应用大模型的先锋,众安保险和盈米基金已经尝到甜头,但也必须承认,到目前为止,大模型对金融领域的涉足尚在浅水区,并未触及最核心的价值区域。 对此,张翅也坦言:目前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可能只是将某些业务从70分提升到85或90分,而不能一次性的
@银行保险券商,想要用金融大模型的请通通看过来!

全球降息周期蔓延至发达国家——央行降息的时机和顺序

图片 作者|戴险峰 海外宏观对冲基金经理、传播星球APP专家(TA已经入驻传播星球APP) PS:本文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意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情况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A.摘要 全球降息周期蔓延至发达国家。瑞士和瑞典分别在3月和5月降息。欧元区、英国和加拿大可能会在6月份降息。假设没有令人意外的数据,美国可能在7月份降息。市场在未来几个月因此可能会表现良好。 全球降息周期正在推进。全球降息周期由智利和巴西等新兴市场在2023年启动,然后在2024年蔓延至瑞士和瑞典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降息的潜在的驱动因素是通胀下降已经经济出现了疲软的迹象。 2023年,智利和巴西的通货膨胀率下降,经济陷入困境。他们之前提高利率的时间更早,速度更快,结果他们的货币变得过于坚挺,以致于削弱了经济的竞争力。降息似乎扭转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形势,巴西就是一例。 2024年3月,瑞士出人意料地开始降息,领先于美联储。瑞典在5月份紧随其后,表现出对欧洲央行6月份的降息很有信心。欧洲央行的官员也强烈暗示了,所以欧洲央行看来确实将在6月份降息。英国也可能在6月份降息,尽管它降息的条件不及欧洲。 美联储的决策依赖于数据,因此降息的具体时间点很不确定。市场已经开始预计美联储可能会于7月份开始降息。无论降息具体在什么时候,美联储降息的决心是确定的,也就是今年的某个时点。 因此,尽管经济数据不时出现波动,但全球降息周期正在向前推进。全球央行似乎已经对通胀下降的趋势下定了决心,因此试图找到任何理由去降息。他们只是需要通胀数据不要过于强劲。 全球降息周期可以在边际上改善全球流动性状况。这对降息国家当地资产和国际资产(比如黄金)都可能是有利的。降息的影响也可能会涉及到,美国资产也将从中受益。 市场在这种环境下可能会持续表现良好。 B.2023年,新兴市场开始降息 新兴市场引领着全球降息周期,就像2021年的加息
全球降息周期蔓延至发达国家——央行降息的时机和顺序

解答“李约瑟之谜”

图片 作者:刘元春 本文节选自中信书院文章《刘元春:未来5年是关键,必须警惕七大问题》。 “李约瑟之谜”最早出现在英国学者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他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为什么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科学和工业革命却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呢?” “李约瑟之谜”常与“钱学森之问”被联系起来讨论。2005年,钱学森在与温家宝交谈时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李约瑟之谜”与“钱学森之问”分别代表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古代科技和现代科技的关心,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新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如何充分抓住科技发展的重大机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现实问题。与之相关的一个重要挑战是解答“李约瑟之谜”,即在政府主导下能否进行有效的创新。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高铁国际竞争优势突出,光伏、风电装机容量以及储能、制氢规模居世界首位,在 5G、新能源、数字经济等先进产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诞生了华为、宁德时代、字节跳动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中国正在更多领域与发达国家展开竞争,不断提高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目前,世界的价值链分工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它是一个三角形:美国在上端,集中于研发和金融;德国和日本在中端,集中于高端制造;中国和印度在底端,集中于制造业加工和服务加工。但现在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讲,中国已经开始全面替代日本和德国,与美国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当前,中美关系仍然处于历史低点,恢复正常的经贸往来困难重重,解决“卡脖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矛盾。中国在一些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解答“李约瑟之谜”

是压力锅,但仍是金饭碗,想“逃”的银行人先静静

图片 近日,一条关于银行人的词条#银行还是令人羡慕的工作嘛上了热搜。 曾经躺着赚钱的银行时代已经去不复返,银行不再是体面又稳定的“金饭碗”,在微博关于银行的某条超话,目前已累计10W+帖子,每天都有银行的朋友在下面留言吐槽。 在金融行业的快速转型发展中,银行基层员工常常成为压力传导和风险转嫁的牺牲品。他们不仅要应对日常的工作压力,还要面对来自上层管理和社会变革的双重冲击。 如今,银行已经成为不少基层员工排队“逃离”的地方。 图片 基层的苦,来自于压力传导 压力传导的目的,是为了让员工“拧紧发条”,但目前来看似乎用错了方法。 所谓压力传导,通常做法是将任务或责任自上而下逐级传导至基层,并通过定责、履责、督责、考责、问责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责任落实链条来压紧压实。 俗话说得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银行员工对于“压力传导”一词,怕是再熟悉不过。 实际上,位处不同视角,所观之景自然各异。在总行,管理层高屋建瓴,握好指挥棒,统筹战略蓝图。但到了分行,下放到基层,感受到的却是一片混沌与资源紧缩的现状。 于是,银行之间卷规模、卷效益、卷产品,最后卷的都是员工的考核体系。 卷,千言万语总结成一句,就是:完不成各种营销指标、职场的冷暴力,以及客户的不理解等。 一位资深银行人表示,银行的经营压力和业绩指标层层传导至基层,从业人数增加,而市场空间却在缩小,员工成了压力的最终承受者。在数字化转型的潮流下,银行希望减少人力投入,但人员只能增不能减,相较于其他行业能够通过裁员应对困境,银行业还需肩负起吸纳毕业生的社会责任。 图片 基层的苦,来自于“转嫁风险” 能上岸的是“人上人”,员工就是“耗材”。 经典货币银行理论认为,银行(法人)是经营风险的,但是如果从微观角度观察,不如说银行(法人)是转嫁风险的,而承担风险的大多是银行的柜员甚至有可能是基层网点的负责人。 另一位银行工作者分享了他身边的实例
是压力锅,但仍是金饭碗,想“逃”的银行人先静静

面对信贷有效需求不足,招行用“一行一策”发动群众的力量

图片 在之前文章《信贷有效需求不足,银行能做的只有躺平?》中,我们和几位银行业人士聊了聊,搞清楚了大概的问题,但是仅有分析,总觉得不够,我们就在想,是否有行业优等生的作业可以抄? 于是,就先从招商银行开始了解。 招行还真有和其他行不一样的地方,资产业务“一行一策”名单制管理体系,这是招行与其他银行不同的点。 在其他银行,不管是国有大行,还是股份制银行,信贷政策全国层面统一的,除了区域政策有一些小的差别外,各个分行的不同,仅仅体现在审批权限额度的不一样,比如有的行有8亿元的审批权,有的行只有5亿元。如果遇到特别事项,也是分行要取得总行针对不同行业和项目的特别授权。也就是说,即便“一事一议”,也是统一政策下的特别申请。 但招商银行的“一行一策名单制”却与此不同。 “一行一策名单制”是招商银行在资产业务管理中采用的一种策略,它指的是针对不同分行或业务单元的具体情况,制定差异化的管理和发展策略。这种策略强调个性化和精准化管理,通过对各分行所在地区经济特点、市场需求、风险状况等因素的深入分析,制定相应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措施。 比如, 招商银行宁波分行通过名单制精准定位企业,为企业定制了以汇率避险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招行昆明分行设立了重大资产组织委员会,这可能是“一行一策”名单制的一部分,旨在更好地适应当地经济特点和客户需求。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针对上海的国际金融和科技创新中心定位,为科创企业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通过“股权融资场景”评估,帮助企业获得投资机构和被投企业白名单资格,实现股权和债权融资。 推行这一政策,是因为招行看到,在普遍的需求疲软之下,隐藏的是更加细分、个性化的信贷需求。解决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难题,不能简单依靠“一刀切”的传统模式,而要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去指挥”。 其核心在于,总行给予分行一定的自主决策空间,通过探索腰部客群资产组织模式,优化全行资产结构。结
面对信贷有效需求不足,招行用“一行一策”发动群众的力量

高层次的人,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图片 本文摘自《九宫格思维:四条线破解认知困局》 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应对不同的问题与挑战。即便处理这些事情的难度不一,但长时间积累下来也会形成相当严重的精神内耗。 所以,如果想要避免被多余的事情和情绪绑架,我们最需要掌握的能力就是“简化问题”而非“复杂化问题”,这也是成功的创业者身上最突出的一点。 思维框架正是一种帮助我们“简化问题”的趁手工具,能够指引我们清晰地评估情况并做出合理决策。因此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优秀且独一无二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九宫格思维。 图片 九宫格思维是什么? 九宫格思维源于TRIZ理论,也是其中最重要的观点。TRIZ理论诞生于苏联尚未解体时,苏联将之作为一项高度机密,绝不允许向西方国家泄露。1991 年苏联解体后,掌握 TRIZ 技能的专家流散到西方国家,从而给西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现在西欧国家已经有专门研究 TRIZ 的机构,市场上也出现了一项需花费数百万日元(百万人民币左右)才能获得授权的 TRIZ 软件,专业的 TRIZ 技术顾问也赚得盆满钵满。 要想了解真正的九宫格思维,可以看一下日本作家高木芳德的新书,名字就叫作《九宫格思维》。高木芳德毕业于东京大学,入职第二年就因为创造性的解决了行业难题为所任职的大型企业增添了数十亿日元的纯利润。可以说,他将九宫格思维在工作和日常生活里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那究竟什么是九宫格思维?它又有何厉害之处呢? 图片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社《九宫格思维》 如上图所示,这个 3×3 分割的图其实就是九宫格。其中的横轴为时间轴,代表着过去的事实、现在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纵轴为系统轴,若将个人或企业看为系统,那么超系统就是比企业或个人更大的环境,例如行业环境、大环境等,子系统就是比企业和个人更小的环境,例如一家公司所拥有的生产要素、资源或个人的技能、优势等。 简言之,九宫格就是: ●以纵轴
高层次的人,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利率的长期走势——两个框架

图片 作者|戴险峰 海外宏观对冲基金经理、传播星球APP专家(TA已经入驻传播星球APP) PS:本文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意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情况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A.摘要 在传统框架下,利率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因为自然利率、通货膨胀和风险溢价可能会下降。在MMT框架下,无论债务水平如何,利率都不会大幅上升,因为通胀是一个政治结果,而美联储可以将利率设定在任何水平。 有多种方法来分析利率。我重点用传统框架来分析正常情况下的利率,用MMT框架在概念上解释利率在极端情况下会如何表现。 传统框架将名义利率分解为自然利率、通胀和风险溢价部分。这些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框架,组合在一起就提供了一幅利率的长期图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利率可能会下降,因为长期增长可能会正常化到较低的水平。由于商品和服务的通货膨胀可能下降,通货膨胀可能继续下降。如果通胀下降,同时对美国国债的需求保持强劲,风险溢价可能会下降。因此,名义利率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在现代货币理论(MMT)框架下,通胀是一项政治决定,同时美联储可以将利率设定在任何水平。国会关于财政支出的政治决定会影响需求,进而影响通胀。美联储理论上可以将利率定在任何水平,甚至可以对社保基金支付极高的利率以解决其资金问题。这一框架将金融领域与实体经济区分开来。因此,由于美元是法定货币,美国政府无论规模大小,总能偿还债务。唯一的制约因素是实体经济中的通货膨胀。 在MMT框架下,无论债务规模大小,政府债务的积累均不会对利率产生直接影响。人们极度担心的高债务水平引发的利率的爆炸性上涨是不可能发生的。 这两个框架相辅相成。传统框架处理的是正常情况下的利率波动。MMT框架有助于理解利率的尾部风险——利率没有尾部风险。 B.关于利率的历史事实 几百年来,全球利率一直在向零滑落。 图片 资料来源:英格兰银行 在过去60年中,美国
利率的长期走势——两个框架

信贷有效需求不足,银行能做的只有躺平?

图片 今天,我在传播星球APP上,发了一个话题,《在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银行应如何度过寒冬?》,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看到了4月社融和M1疲软的数据。 那么银行层面,有什么可做的么? 首先收到的回复,就是“躺平”。 这多少令我有些失望。 但是,当沟通交流增加时,我发现,除了“躺平”,依然有可以改进的点。 这些点,既不是一指禅,也不是速效药,很多都是常识,可谓“大道至简”。 说白了,就是要尊重常识、尊重市场,耐心的让改变发生。 图片 躺平? “躺平,别想太多”,当我问怎么解决信贷有效需求不足时,一位总部位于北京的股份行朋友这样回复我。 “难道只能躺平么?”,我有点心有不甘。 “是的,针对绝大多数是,毕竟优质资源就那么一点”,他接着说了原因,“做,就承担风险,目前监管这么严,频繁,普惠能做,但是面临同样的问题。逾期了就受排查,扣减,所以躺平是相对好的选择”。 同样的问题,我又抛给了一位南方的银行业者。 他回复道,“现在看来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他告诉我,主要还是跟跟着政府的方向来,科创贷款、设备更新贷款等,但收益下降很明显,个别贷款甚至是亏损的了。这些贷款规模能多点,但是竞争太强烈了,根本不赚钱。 “躺平”。这个中国网络用语,最初指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即面对压力和竞争选择放弃抗争,不再努力工作或追求成功。现在它被广泛用来描述一种低欲望、低消费的生活方式。“躺平即正义“在很多年轻人眼中,既是他们自嘲戏谑的话语,也是面对内卷困境的现实选择。 现在,这个词也应用到了包括银行在内的各行各业。 “各个行业都不好,还没失业就想开点吧”,上述北京的银行工作人员说。 图片 控风险 如果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躺平”,可能有些消极,但是如果从降低风险偏好的角度去理解“躺平”,却也有道理,它指出了银行在下行周期可以做的事—— 防守。 一位资深的投资人士就表示,银行最重要的是资产负债表。所以,从银行
信贷有效需求不足,银行能做的只有躺平?

对冲4月通胀风险

图片 作者|戴险峰 海外宏观对冲基金经理、传播星球APP专家(TA已经入驻传播星球APP) PS:本文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意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情况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A.摘要 4月份的通胀风险是已知的未知,对其进行对冲可能是有必要的。 4月份以来市场对美联储的宽松政策预期进行重新定价,风险资产遭到抛售。甚至有人预期美联储要加息。这是因为1月、2月和3月的通胀数据都高于预期。 在上周四和周五,在鲍威尔的鸽派评论和良好的就业数据之后,市场反弹了。 但将于5月15日公布的4月份通胀数据可能过高也有可能正常。它有可能会如我所预料/希望的那样,而回归到通胀下降的趋势。但也有可能会超预期的高。这是一个已知的未知。 预计4月份的通胀回落是有依据的。推动第一季度通胀高于预期的季节性/滞后性因素可能会消失,而推动通胀回落的因素仍然存在。商品价格通胀可能会继续下降,因为疫情导致的供应链紧张的情况早已不复存在。油价很难大幅上涨,甚至有可能下跌。就业市场正在放缓。 但4月份的通胀仍可能出人意料地上行。这是因为单月数据都是高度不可预测的。 如果目前市场的反弹仅仅因为鲍威尔讲话和就业市场数据而持续,那么晚些时候对冲4月份的通胀风险或许是明智之举。 这是因为市场对4月份通胀的反应可能是不对称的——意外上涨造成的损害可能超过达到预期带来的好处。 如果4月份的通胀出现意外上升,市场和美联储可能会将其解读为正在形成一种趋势。对通胀下降的预期和相关的市场定价可能会消失,市场可能会抛售。鲍威尔可能会发现很难再次淡化通胀数据,美联储可能被迫更为明确地表达要打击通胀,而不仅仅是等高利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济中发挥作用。美联储或会给出暗示,市场或会对加息的可能性进行定价。波动性就会很高。 如果4月份的通胀回归到通胀下行趋势,市场可能会反弹。不过,此次反弹可能较为温和,因为它基本上是一次缓解性反弹,而这个缓
对冲4月通胀风险

《人民日报》的重磅文章中,提到了交行的一款产品~

图片 2024年5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关键一年看开局-中国经济平稳起步态势好》的署名文章,熟悉官媒话语体系的朋友们都知道,这篇文章是根据一季度经济数据写就,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公众对中国经济的信心,重要性十足。 图片 文章从“稳”和“进”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由于整体涉及宏观经济,于金融部分涉及的并不多,但是在这个不多的部分,文章还是特别点出了“五篇大文章”。 其中,特别用交通银行的案例阐述了“科技金融”的重要性。可见,在中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中,科技金融是重中之重,谁做好了科技金融,谁就摘下了皇冠上的明珠。 在“做好‘五篇大文章’,让金融活水‘转’起来的部分,《人民日报》文章中写道: “超乎想象。”从扫码到提款,只用两天,就获得750万元纯信用贷款,上海予君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张成成很开心。 传统贷款产品重资产、重抵押,科创企业轻资产、重研发,资金一直是制约予君生物发展的瓶颈。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因企施策,将企业研发水平、知识产权、科创园区等要素纳入征信考量,推出“智慧知产贷”产品,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据笔者了解,“智慧知产贷”是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推出的一项创新的线上信贷产品,专为科技型企业设计。该产品运用大数据技术,突破了传统银行依赖抵押物的贷款模式,更加注重企业的科技属性和研发能力。提供高达2000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 其实,不仅仅交行,国内目前很多银行都在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来解决科创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典型的如: 建设银行,其在建行四川省分行做试点,用九种模型输出标准服务科创型小微,详情见《普惠贷款余额过千亿,建行四川分行是怎么做到的?》。 浙商银行,用人才银行的一揽子方式解决科创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详情见《人才银行八年磨一剑,浙商银行布局科技金融》。 网商银行,通过产业链金融的思路,
《人民日报》的重磅文章中,提到了交行的一款产品~

从银行跳槽到保险,我收获了什么?

图片 作者|苏文力 看懂经济专栏作家,曾供职于阳光保险、中国工商银行(TA已经入驻传播星球APP) 在上海跟一帮多年没见的老同事相聚。很快话题就聚焦到了我当年跳槽的事情上了。大家好奇咱原本干的好好的,怎么就突然辞职了。跟现在职场人士跳槽是常态不同,那时人们基本上是一辈子为一家组织服务。 图片 决定换个环境 成功完成了行里新一代系统的开发上线后,咱在业内赢得了一些名声。不断有猎头来挖角,许诺诱人的职务和薪酬待遇。出于好奇,有选择的见了几家。了解一下自己的价格行情,增加阅历体验。不过内心并不真的想走。 一方面当时的工作环境特别好,干活非常顺,领导支持,团队给力,与业务部门的协同很默契,成就也多;再就是那段时间自己成长提高的很快,每天都过的特别充实。可几年之后,感觉日子有些沉闷,成长也没那么快了。 叔本华有一句话:“生命就是一团欲望,得不到就痛苦,得到了就无聊”,特别体现了咱的状况。当工作终于步入了正轨,自己却觉着缺乏了挑战。尝试做些突破,却被环境条件所限制,无法得偿所愿。 另一个因素也在影响自己的心态。花了很大精力培养的干部,有些刚用得顺手了,就提出要离职。又不想耽误别人前程,且自认为离开谁都行,也就统统放行。接着就是重复整个培养人过程,心里难免有些怨气。 越来越多的面对离职的情况,经历被抛弃的心理过程。终于有一天,感到厌倦了。既然不想如此被动,或许应该考虑一下主动离开的选项。从那一刻起,算是给自己发了跳槽许可证,开始认真考虑跳槽的事情了。 走另一条路的基础,是搞清楚自己真正追求的目标。咱想要的是更为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职业生涯体验。决定采取骑驴找马的策略,保持着良好的心态,等待机会的出现。期间也有一些银行来找,因不想重复过往的工作内容,就果断放弃了。 一天接到一位女士打来的电话,自称是媒体人,曾听过我的一次演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想与咱当面交换看法。本想电话中聊几句就算了,可架不
从银行跳槽到保险,我收获了什么?

央行前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消费也是一种投资!

图片 在经济学的世界里,消费和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央行调查司前司长盛松成近日在《比较》杂志撰文指出,消费其实也是一种投资!他的论文探讨了消费和投资如何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消费与投资的动态关系  传统上,人们习惯从“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但这种视角往往忽略了消费与投资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际上,投资不仅能创造就业,提升收入,还能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商品价格,刺激消费。反之,消费需求的增加也会激励企业扩大生产,促进投资。 消费与投资的良性循环  投资被视为延迟的消费——我们今天投资,是为了将来能有更好的回报。而消费,则是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为未来的生产提供动力。当消费增长时,企业的资本回报率提高,这又激发了更多的投资,形成了一个正向的循环。 国际视角 对比中美两国,我们会发现,美国经济更注重消费,而中国则长期依赖投资驱动增长。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消费的比重逐渐上升,显示出消费与投资的平衡对于经济的稳定增长至关重要。 数据说话  通过实证检验,我们发现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关系随时间而变化。在中国,近年来消费对投资的促进作用愈发明显。这表明,通过提升消费,可以有效带动投资,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政策启示  为了促进消费和投资的良性循环,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激发潜在消费、扩大有效投资、优化财政支出等。这些措施需要根据具体的经济环境和阶段来精心设计和实施。 深入分析  文章还深入探讨了消费和投资的决定因素,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作者指出,消费不仅是满足当前需求,更是推动未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键。 结论 消费与投资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增长模式应逐渐从政府引导的投资为主,转变为以消费促进投资的模式。通过理解消费与投资的相
央行前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消费也是一种投资!

浦发之变:识局、布局、破局

图片 浦发银行迎来了触底反弹! 在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承压的情况下,浦发银行在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了经营业绩的显著向好回升。 一季度,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53.28亿元;归母净利润174.21亿元,同比增长10.04%;资产总额 90,534.68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0.51%;不良贷款率1.45%,连续4年走低;拨备覆盖率为 172.84%,较上年末下降0.67%。 整体来看,经营企稳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实现了良好开局。 图片 2023年9月,张为忠成为了浦发银行的“掌舵人”,业内比较关心的是,曾在大行有近30年管理经验的张为忠是否能让浦发银行甩掉包袱、快速企稳向好? 面对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紧迫,仅仅用了两个季度,张为忠带领的新班子,向外界展现了浦发之变。 这个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 在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浦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为忠首次公开发声,强调“变化在人,而人的变化在思想”。 “唯有清醒识局、前瞻布局、精准破局,方能跑出加速度”,张为忠如是说。 图片 识局:浦发的优势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发展的前提是认清自己。在分析浦发银行的自身优势时,张为忠首先从行业竞争格局入手。 当下,国有大行竞争依托综合优势,逐渐下沉;城农商行依靠属地化精耕细作,成长迅速。 那么,股份行夹在其中,其突围的关键是什么呢? 在业绩说明会上,张为忠具体阐释了浦发银行的优势。他认为,作为股份制银行,浦发银行具有机制灵活、服务高效、创新响应快等优势。具体来说,依托三十年来的探索与沉淀,浦发银行形成了基因、区域、效率、机制、专业“五大优势”。 如果再精简下,笔者总结下来,一是敏捷,二是区位。 何为敏捷?是对政策要求、市场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是在体制机制及管理模式上相对灵活,更是在不少业务领域具有创新和领先能力。 因此,浦发银行的这种敏捷,就使得其在新兴领域发展出
浦发之变:识局、布局、破局

奇富科技,用AI大模型为金融业“开挂”

图片 在金融行业,数据是决策的核心,而技术则是实现决策的引擎。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的集大成者,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正在成为金融革新的强大推动力。 “从金融这个行业诞生以来,对技术的需求和推动,都远超人们的想象。”奇富科技首席算法科学家费浩峻如是说。因此,在去年5月份,奇富科技率先宣布推出了公司自研的金融大模型“奇富GPT”,成为国内首个金融行业通用大模型,并一路加码。奇富大模型推出半年多以来,从风险管理到客户服务,再到产品开发各个方面,大模型的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助力和支持。 奇富科技发布的2023年财报中,在大模型的推动下,增长清晰可见: 2023年全年总净收入为人民币162.9亿元,净利润达到42.85亿元。2023年的贷款便利及发放总额为人民币4758.31亿元,较2022年增加15.4%。平台服务项下贷款便利化金额为人民币2.7亿元,较2022年增长17.3%。 如果深入去看,会发现这种增长源于奇富科技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始终秉持着大模型为人所用的理念,将大模型与实际的金融场景相结合,从各个方面帮助金融工作提质提效。奇富科技作为金融科技行业的代表,以大模型为引领,采取了一系列科技创新举措,从而实现了稳健而优质的增长。 图片 业务提效的增长引擎 大模型作为一种工具,并非越“大”越好,最核心的是要帮助人工提升效率。如何在有限算力内提升模型效果,使实际业务应用更快更高效,是大模型的首要意义。 在复杂多变的金融业务场景中,必须深刻理解业务、精准利用数据、不断创新技术,才能充分释放出大模型的潜力,发挥出其对于业务的巨大价值。费浩峻曾在采访中说到:“现阶段金融大模型就是一个效率工具,必须依托具体的业务场景才能释放能效。”奇富大模型经过大半年的探索创新,金融大模型应用于实战已经初见成果。 从最直接的
奇富科技,用AI大模型为金融业“开挂”

逆势下营利双增的浙商银行,做对了什么?

图片 在逆势突围中,银行间的角力是什么? 浙商银行用一份“华丽转身、夯基垒业、进阶登高”的成绩单给出了答案。 近日浙商银行发布2023年度报告,其中营业收入637.04亿元,同比增长4.29%,归母净利润150.48亿元,同比增长10.50%,是唯一一家利润双位数增长、营收利润双增的股份制银行。 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在2023年深圳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浙商银行完成了“华丽转身、夯基垒业、进阶登高”的关键目标,如果把上面的12个字浓缩为2个字,那就是“进”和“转”。 “进”,体现在业绩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上,是浙商银行实现“华丽转身”的直接见证。 浙商银行的“进”,是资产规模之进,集团总资产迈上3万亿台阶;是经营效益之进,营收增速连续10个季度位居股份行首位,归母净利润重回两位数增长,净息差为2.01%,较行业平均高出32个BP,保持较好韧性;还是资产质量之进,不良贷款率1.44%和拨备覆盖率182.60%,连续两年保持“一降一升”,资产质量向好趋势持续巩固,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转”,体现在浙商银行转变经营方式,践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经营策略。 浙商银行的“转”,是向周期弱敏感资产的转变,是向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的转变,是聚焦客户价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 这就是浙商银行改变的原因。 图片 从最新实践看经营之转 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下,银行普遍面临转型之困。 浙商银行也意识到自身发展中的问题,一个是垒大户、行业集中度和个案集中度过高;另一个则是缺少与弱敏感资产策略相匹配的目标客户,这一部分客户抗周期性强,是银行稳定的客户来源。 浙商银行通过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经营策略,建立起自身业务的护城河,是其转变之一。 从策略落地到精耕细作,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浙商银行将该策略贯穿至战略目标、资产配置、各项业务、风控等多个维度,其经营成效从2023年报中逐步显现。 最直接的
逆势下营利双增的浙商银行,做对了什么?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流动性是如何流动的

图片 作者|戴险峰 海外宏观对冲基金经理、传播星球APP专家(TA已经入驻传播星球APP) PS:本文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意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情况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A.摘要 我想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的几个项目出发,来说明流动性在金融体系中是如何流动的。美联储使用这些项目来管理联邦基金利率。我的目标则是分析它们对流动性,从而对市场的影响。 但在此之前,我想先把地缘政治这个明显摆在面前的问题讲一下。 你不能提前对地缘政治进行交易,因为它无法预测。但你可以在事件发生后,当市场累积了大量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时,进行反向交易。这是因为地缘政治的发展不会对市场产生长期影响。这对美国市场尤其如此。 其逻辑与我2021年下半年对通胀的看法相同:“通胀将是‘暂时的’,因为美联储会对此进行保证。”我当时没有把通胀视为一个单独的过程,而是把美联储加息的因素考虑在内。我对美联储也有信心。 在当今时代,区域冲突同样不会失控。冲突是非常不可预测的,但你可以将地缘政治考量/动机和主要参与者的能力纳入这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缘政治的发展可以被视为受控的混乱。 这是基于信心而不是科学。但也有数据/先例支持。俄-乌战争就是一个例子。全球经济几乎感觉不到任何冲击。俄罗斯经济则很繁荣。 在当前形势下,如果油价上涨,做空石油可能是个好的交易策略——我上次说过,为了应对现货溢价,最好等到地缘政治事件导致油价上涨时再做空。而这个情况可能正在发生。 货币和货币创造,或者说流动性,都是抽象而令人困惑的概念。如果不使用复式记账等技术工具,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很难解释。而公众也往往对货币政策的执行产生误解。 因此,我将重点关注与美联储负债部分的一些关键项目相关的流动性变动。我要讲的是流动性的三个方面: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银行存款准备金水平,以及我所说的流动性的隐性变化,或者说,隔夜逆回购(ON RR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流动性是如何流动的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