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IPO
直通IPO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汇聚美港股、科创板、创业板等热门科技上市动态。
IP属地:未知
0关注
142粉丝
1主题
0勋章
avatar直通IPO
04-24 14:09

刚刚,港交所迎来AIGC第一股,市值近45亿港元

来源:出门问问 全球发售净筹约2.67亿港元。 来源:直通IPO,文/王非。 AIGC第一股,正式诞生! 4月24日,出门问问有限公司(下称:出门问问),正式登陆香港交易所主板。 出门问问上市首日破发,低开超21%,报2.98港元/股,市值44.45亿港元。截至发稿,出门问问报3.08港元/股,市值45.94亿港元。 来源:百度截图 据悉,出门问问全球发售8456.8万股股份,国际发售和公开发售各占一半。其中,公开发售获117.39倍认购。最终发售价每股3.8港元,全球发售净筹约2.67亿港元。 此次发行,中关村国际有限公司和南京经开聚智科创投资合伙企业作为基石投资者,分别获分配844.1万股、1648.4万股。前者隶属于中关村发展集团,后者的最终受益人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财政局。 值得一提的是,出门问问还创下了港股2023年至今,规模4000万美元以上发行超百倍的认购记录,一手中签率更是仅有2%。 创业十二年,在前谷歌科学家李志飞的带领下,出门问问历经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智能硬件为代表的AIoT时代,并在生成式AI浪潮到来前提前布局AIGC,成为中国大模型公司中率先实现盈利、最早登陆资本市场的公司。 伴随出门问问成功上市,SIG海纳亚洲、红杉资本、谷歌、歌尔股份、真格基⾦等一众知名机构,也将迎来收获期,并有望得到丰厚回报。 跨越十二年行业周期,李志飞:开启新征程 出门问问创始人兼CEO李志飞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前谷歌总部科学家、自然语言处理专家,在人工智能行业有着数十年的积累。 2012年,李志飞回国创业之初,选择以语音交互技术为核心,发力语音搜索软件,从0到1开发声音信号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垂直搜索,是中国最早切入该领域的团队,该软件便是AI CoPilot的雏形。 此后,基于端到端语音AI系统,出门问问还发布了具有语音助手和软硬件结合功能的智
刚刚,港交所迎来AIGC第一股,市值近45亿港元

硅谷海归创业,谋划一个光伏IPO

来源:猎云网 曾作为“中国跟踪支架第一股”登陆新三板。 来源:直通IPO;文/邵延港 光伏产业链中,又一家公司启动IPO。 近日,据证监会官网信息,苏州聚晟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晟科技”)启动辅导备案,并获江苏证监局受理,辅导机构为国泰君安。 据了解,聚晟科技创立于2012年,坐落于江苏张家港,主要从事光伏智能跟踪支架系统的研发与制造,且自主研发了从电源模块到通信模块等的全套电控系统。 聚晟科技曾于2016年1月20日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成中国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专业从事太阳能跟踪支架业务的公司,也被市场称为“中国跟踪支架第一股”。2020年7月23日,聚晟科技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摘牌,如今正式启动IPO进程。 硅谷海归创业,持股比例不足15% 聚晟科技的12年成长史,也离不开12年前从硅谷回国创业的创始人彭程。 2000年,从北大物理系毕业的彭程,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深造,在大学里做了5年的助理研究员。离开大学后,彭程就去了硅谷,先后就职于硅谷半导体设备研发商KLA-Tencor、太阳能公司Optony和软件公司ESI。 直到2012年,彭程选择回国创业,经过一系列考察,35岁那年,彭程在张家港创立聚晟科技。 不过,创业过程比预想要艰难。 据聚晟科技新三板公开转让说明书,聚晟科技最初由彭程个人出资,随后进来的合伙人在一年后转让股权离开。2014年,公司发展遇到瓶颈,资金几乎耗光,而市场却还没打开。 此时,张家港市委人才办为其提供了200万天使基金和政府担保贷款,延续了生存的机会。这也是聚晟科技成长历程中的首次增资。 2016年1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同意聚晟科技在新三板挂牌,同年2月,正式挂牌,成为中国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专业从事太阳能跟踪支架业务的公司。 据聚晟科技此前公开信息,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
硅谷海归创业,谋划一个光伏IPO

刚刚,港股年内募资最大IPO来了

来源:猎云网 夫妻做奶茶,身家157亿元。 来源:直通IPO;文/孙媛 今年港交所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募股来了。 4月23日,现制茶饮企业茶百道 $茶百道(02555)$ 正式登陆港交所,发行价为17.5港元/股,开盘价为15.74港元/股,较发行价下跌10%,随后股价呈现下滑态势,截至11:15,其股价为11.26港元/股,较发行价跌近35.66%,市值为166.38亿港元(约合153.83亿元)。 来源:茶百道招股书截图 而这样的首发表现,其实此前也有所端倪。 据AiPO数据显示,4月15日、16日两天,茶百道均未足额认购,两天时间仅募得1.52亿元。2年多前,“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登陆港交所首日,也是上市即破发,收盘较发行价下跌近14%。 不过即便如此,以茶百道募资规模看,依然是今年以来香港市场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募股。 LiveReport大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今年港股IPO的累计募资规模为47.32亿港元,其中速腾聚创以10.59亿港元募资额位列首位,按茶百道公告,公司全球发售1.48亿股,最终发售价每股股份17.50港元,所得款项净额24.63亿港元,已超出速腾聚创,为一季度港股IPO总募资规模的近一半。 据招股书显示,2023年茶百道一共卖出10.16亿杯奶茶,门店总零售额达169亿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23年零售额计,茶百道在中国现制茶饮店市场中排名第三,市场份额达6.8%。 事实上,论在茶饮界的知名度,茶百道既不如3万多家门店的蜜雪冰城,也不敌喜茶、霸王茶姬、茶颜悦色等网红品牌,但是在蜜雪冰城、古茗和沪上阿姨都把上市目的地选择在港交所,以及霸王茶姬被曝赴美上市的奶茶扎堆IPO的大势之下,茶百道却在IPO博得头筹,可谓速度惊人。 而茶百道在新式茶饮的上市超跑之路,
刚刚,港股年内募资最大IPO来了

腾讯京东押注,将收获一个港股IPO

来源:猎云网 2023年收入近5亿,经调利润超1亿元。 来源:直通IPO,文/王非。 一家二手车交易服务提供商,即将登陆港股。 距2023年6月递交招股书不到十个月,近日,汽车街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汽车街)通过港交所聆讯,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就2022年的交易量16万辆而言,汽车街已然是全国最大的二手车交易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约为12.6%。 而在创办汽车街之前,现年62岁的杨爱华已在汽车行业拥有超过30年的经验,并成功带出过一家港股上市公司。 凭借于此,汽车街曾在2019年,获得腾讯和京东联手的A轮投资。 换言之,伴随汽车街成功登陆港股,腾讯和京东,也将再度携手收获一个IPO。 三兄弟撑起半边天,腾讯京东等押注 汽车街成立于2014年,由汽车交易及二手车拍卖领先平台美国Cox Automotive旗下的美瀚、润华投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引领下的核心百强经销商集团等共同发起并出资成立。 来源:汽车街 作为汽车街的创始人兼执行董事,现年62岁的杨爱华,在中国汽车行业拥有超过30年的经验。他于1999年创办的宝信汽车,已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 此次创办汽车街,杨爱华身为兄长,接连拉来两个弟弟杨汉松、杨泽华“帮忙”。2019年,已经成为汽车街股东之一的杨汉松,将2500万股股份转让予兄弟杨泽华。 IPO前,杨爱华、杨汉松和杨泽华三兄弟分别持有汽车街12.23%、6.11%、4.28%股份。 而在照顾兄弟之外,杨爱华还设立了家族信托,以家族信托的形式持有汽车街的股份,信托的委托人为杨爱华,受益人为杨爱华的子女。 目前,杨爱华的女儿Yang Chuyu也已进入汽车街担任非执行董事。 凭借着丰富的经验,以及成功带出一家上市公司的亮眼战绩。汽车街成立至今,已获得多轮融资。 2019年8月,腾讯与京东,携手完成了对汽车街1500万美元的A轮投资;2022年8月,汽车街
腾讯京东押注,将收获一个港股IPO

“豪气”!上市仅两月,这家公司分红近5亿

来源:图虫 对于上市首年大比例分红,诺瓦星云表示,公司业绩指标符合实施高送转方案的相关规定。 来源:直通IPO,文/韩文静 昨天,一场高达5亿元的“大手笔”分红在A股市场上演。 4月17日晚,诺瓦星云发布年报,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6.96%,基本每股收益15.76元。 同日,诺瓦星云公告:以总股本5136.0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97.0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4.98亿元,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8.00股,不送红股。 分红派发后,两位大股东也将拿到丰厚的回报。 根据最新的持股数据,截至2月8日,袁胜春和宗靖国分别持有1185.45万股和785.5万股公司股份,持股比例分别为23.08%和15.29%。经计算,二人可各获约1.15亿元和7619万元现金分红,合计约1.9亿元。 诺瓦星云的两位创始人袁胜春、宗靖国,均为学者出身,均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袁胜春是物理电子学硕士,宗靖国拿到光学工程专业博士,两人都在母校担任过副教授,并在2008年创立诺瓦星云。 要知道,本次大笔分红,据诺瓦星云仅登陆资本市场两个月的时间。 诺瓦星云总部位于西安,拥有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诺瓦云服务平台、专业的逐点校正软件、完善的LED显示控制软硬件解决方案、视频解决方案,主要客户包括利亚德、洲明科技、艾比森、强力巨彩、联建光电等 LED 行业头部企业和海威视、大华股份等安防行业龙头。 2月8日,诺瓦星云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价126.89元/股,首日股价涨幅达到202.62%,收盘价报384.00元/股。 对于上市首年大比例分红,诺瓦星云表示,公司业绩指标符合实施高送转方案的相关规定。 具体来看,2021年至2023年,公司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5.49元、8元、15.76元,均高于1元;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
“豪气”!上市仅两月,这家公司分红近5亿

合肥芯片公司撤回科创板IPO,近四成利润来自减税和补助

来源:官网截图 净利润中超四成依赖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 来源:直通IPO 4月17日,据上交所官网信息,合肥芯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谷微”),于日前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上交所终止其科创板上市审核。 来源:上交所官网截图 芯谷微科创板IPO申请于2023年5月5日获受理,已完成一轮问询回复此次IPO拟募资8.5亿元,用于微波芯片项目扩产及研发等。 芯谷微创立于2014年,专注于半导体微波毫米波芯片、微波模块和T/R组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向市场提供基于GaAs、GaN化合物半导体工艺的系列产品,并围绕相关产品提供技术开发服务。 公司产品和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子对抗、精确制导、雷达探测、军用通信等国防军工领域,并通过不断的研发创新,逐步向仪器仪表、医疗设备、卫星互联网、5G毫米波通信等民用领域拓展。 芯谷微落地合肥,获得了大量合肥地方的支持。据悉,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地方资本皆在早期对公司发展做出了相关扶持。 创始人刘家兵曾公开表示,合肥高新区为芯谷微成立专班,以及专项资金支持和融资补助,在IPO阶段,合肥也率先为芯谷微提供信用信息报告,节约取得合规证明的时间。 业务方面,芯谷微与已经上市同行业公司相比,其营收规模相对较小。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芯谷微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6440.84万元、9958.21万元、1.49亿元;同期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04.15万元、3209.85万元、4728.33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芯谷微净利润还依赖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2020年、2021年、2022年,芯谷微计入当期政府补助的金额分别为958.02万元、1023.88万元和1074.68万元,占同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2.36%、24.04%和18.59%;税收优惠金额分别为383.81万元
合肥芯片公司撤回科创板IPO,近四成利润来自减税和补助

苏州跑出一个减肥药IPO,估值超40亿

来源:图虫 GLP-1药物虽火,但国内外竞争也十分激烈。 来源:直通IPO,文/韩文静 “减肥神药”带来的影响越发势不可挡。 前不久,派格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派格生物”)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是独家保荐人。 虽然派格生物专注于慢性病创新疗法,但它留给外界重要印象却是减肥药。派格生物最有望商业化的产品PB-119,是GLP-1受体激动剂,用于减重领域。 自成立以来,派格生物尚未有产品实现商业化,至今公司收入为零,不过这丝毫没有抵挡住资本的热情。据不完全统计,派格生物共完成9轮融资,累计从联想之星、君联资本、云锋基金、元生创投、建银国际等手中拿到超过13亿元,估值也超4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派格生物于2021年8月向科创板提交过IPO申请,于2022年4月撤回申请。进入2024年,尚未盈利的派格生物转战港股,寻求上市机会。 科创板“遇挫”后转战港股 成立以来VC云集,并屡次冲击资本市场。这一切,都离不开派格生物背后的掌舵人——徐敏。 徐敏是医学出身。1986年9月,徐敏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后,两年内曾留任湘雅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担任眼科医生,从事临床工作。 后来,徐敏赴美深造,1995年5月至1997年4月,任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Molecular Recognition Center博士后,从事蛋白质结构研究。 直到2008年,徐敏正式走向创业道路,成立了派格生物。 根据招股书,派格生物是一家专注于自主研究及开发慢性病创新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重点关注代谢紊乱领域。 发展至今,派格生物旗下共有6款在研药物,其中有4条管线与GLP-1类药物相关,适应症几乎都是针对肥胖、超重、糖尿病等领域。 派格生物的身后,更是云集一众VC/PE:君联资本、元禾控股、凯风创投、联想之星、云锋基金、盈科资本、泰格医药、天士力、前海母基金……2023
苏州跑出一个减肥药IPO,估值超40亿

董事长夫人“闯祸”!超600亿市值中科曙光收监管函

来源:图虫 截至公告披露日,张蒂华女士已将本次短线交易所得收益全额上交至公司。 来源:直通IPO,文/王非 董事长夫人闯祸了! 4月11日,上交所亦下发关于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科曙光)董事亲属短线交易事项的监管工作函,就公司董事亲属短线交易事项明确监管要求。 当日晚间,中科曙光发布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长李国杰出具的《关于亲属短线交易的情况说明及致歉函》,获悉李国杰的配偶张蒂华于2023年3月3日至2024年3月14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买卖公司股票,上述交易构成短线交易。 来源:中科曙光公告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33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董监高或其亲属以及持股5%以上股东涉嫌短线交易的情形。 经核查,张蒂华女士在上述时间内累计买入中科曙光股票334.33万股(141笔),累计成交金额合计约1.54亿元;累计卖出公司股票约334.26万股,累计成交金额合计约1.54亿元;扣除交易佣金、印花税等税费后累计收益58.98万元。 截至公告日,张蒂华女士尚持有中科曙光股票700股。 按照相关规定,张蒂华女士上述交易构成短线交易,所获收益及后续收益应归中科曙光所有。截至公告披露日,张蒂华女士已将本次短线交易所得收益全额上交至公司。 中科曙光在公告中表示,张蒂华女士未能正确理解短线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存在主观故意违规情况。其交易期间未征询李国杰先生意见,亦未告知上述交易行为,系个人根据证券市场已公开的信息并基于个人判断而独立作出的投资行为,李国杰先生不知悉其证券账户交易情况,不存在因获悉内幕信息而交易公司股票的情形,亦不存在利用内幕信息谋求利益的目的。 今日上午,中科曙光方面向《华夏时报》进一步回应称,张蒂华炒股使用的是本人账户,其年事较高,身体状况不佳,子女也不在身边,日常将炒股作为个人生活喜好。公司将以此为鉴,加强核查董监高及近亲属持股情况,避
董事长夫人“闯祸”!超600亿市值中科曙光收监管函

开盘暴涨177%,雷军今年第二个IPO来了

来源:图虫 VC小米“赚”了2.3亿。 来源:直通IPO;文/孙媛 今天,小米收获了2024年第二个IPO。 4月11日,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公司灿芯股份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发行价为19.86元/股,开盘价为55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77%,开盘后股价最高冲至56.88元/股。截至午间休市,股价为51.74元/股,市值为62.09亿元,较发行价市值翻了1.59倍。 来源:腾讯自选股截图 本次上市,灿芯股份发行数量为3000万股,募资总额约为5.96亿元。从今日的股价表现来看,算是为灿芯股份此前2年冲刺科创板的征途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据招股书显示,灿芯股份主营业务聚焦于客户提供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公司芯片量产业务,为客户完成芯片定制及验证后,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对应产品的芯片量产服务,现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网络通信、智慧城市、高性能计算等行业。 根据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报告显示,2021年度灿芯占全球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市场份额的4.9%,位居全球第五位、国内第二位。 而灿芯股份的故事,还得追溯到2008年。 彼时,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仅半年的灿芯股份,出生即不凡。 时任灿芯股份CEO的职春星也曾直白表示,灿芯并非从零开始创业,而是一家有实力的新公司。 当时,灿芯不仅与国内知名半导体设计公司合作,让双方首个合作芯片在短时间内成功流片,而且还和国内另一家知名半导体公司签订了90nm芯片的设计合同,同时也很快成功实现65nm芯片的设计和流片。 此后便是三年又三年的一个个里程碑的突破。 2011年,灿芯在40nm工艺上完成了基于ARM架构的应用处理器主芯片加基带芯片(AP+BP)的芯片定制服务,并成功实现量产。2014年,灿芯又在28nm工艺节点实现了智能移动终端主芯片的成功定制,并被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 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灿芯
开盘暴涨177%,雷军今年第二个IPO来了

腾讯大股东2023年减持600亿港元

来源:图虫 每年减持近2亿股。 来源:直通IPO 4月8日晚间,腾讯发布完整版2023年年报披露最新持股情况,财报披露,截至2023年末,南非大股东Naspers Limited 透过其非全资附属公司Prosus N.V. 控制的MIH Internet Holdings B.V. 持有腾讯23.67亿股,持股比例为24.96%。 此前就有监管文件显示,南非Naspers集团荷兰子公司Prosus继续实施回购计划,于2023年12月7日出售51.35万股腾讯普通股,使其对腾讯的持股比例降至24.99%。 另据2022年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南非大股东Naspers Limited透过其非全资附属公司Prosus N.V. 控制的MIH Internet Holdings B.V. 持有腾讯25.77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26.93%。 这意味着Naspers Limited持股数量一年减少约2.1亿股,若按每股300港元计算,减持金额约600亿港元。 不过如果再往前看,追溯到2021年数据,就会发现,2022年南非大股东全年也减持了1.92亿股,把持股比例从28.82%降低了1.89%,而到2023年,则可以说是一降再降。 不过对此,腾讯也持续在进行回购计划,来抵消其减持压力。 腾讯方面更是表示,腾讯最近两年持续强有力的回购不仅是对投资者负责任的回馈,更是代表了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和未来前景的信心。 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年腾讯回购的金额分别为26亿港元、338亿港元、494亿港元,其中,2023年全年,腾讯合计回购1.52亿股股份,超过去十年回购金额总和,与大股东减持的数量几乎可以相提并论。 在2023年业绩报告中,腾讯表示,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度的股息每股3.4港元(约等于3320亿港元),增长42%,并计划将腾讯股份回购规模至少
腾讯大股东2023年减持600亿港元

三度“折戟”A股后,毛戈平瞄向港交所

来源:官网截图 国货彩妆大佬“弃A转港”。 来源:猎云网;文/孙媛 4月8日,毛戈平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毛戈平)递表港交所申请主板IPO,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公开资料显示,毛戈平主要从事MAOGEPING与至爱终生两大品牌彩妆、护肤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化妆技能培训业务。此前,毛戈平曾先后数次申请在上交所上市。 其IPO之路最早可追溯到2016年底,不过递交招股书之后,毛戈平的上市计划就被搁浅。再映入媒体眼帘,已是5年后。2021年10月,毛戈平首发上市申请获得通过,此后又是没有结果的漫长等待。 2023年3月,毛戈平更新了招股说明书,拟募资11.21亿元,并披露了近几年的业绩状况。几经坎坷,随后随着毛戈平沪市主板IPO终止,公司的募资愿景也宣布破灭。 值得注意的是,业界认为,此前毛戈平上市之路的阻滞,或许受其大股东九鼎系的“暴雷”影响。 天眼查App显示,毛戈平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曾于2010年和2015年完成两轮融资,融资金额合计6450万元,其中均有九鼎投资的身影。 2018年,九鼎集团发布公告称,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遭证监会立案调查。2021年,九鼎集团时任董事长吴刚因其相关行为涉嫌违反基金相关法律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023年,九鼎投资公告称,中国证监会对公司实际控制人吴刚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市场禁入决定书》,对吴刚处以100万元罚款并采取5年市场禁入措施。 自2021年以来,至少有包括毛戈平在内的5家九鼎系持股企业的IPO进程受阻。 除了受投资方牵连,毛戈平公司过低的研发投入,也成为其短板之一。 此前招股书披露,2020年至2022年,毛戈平研发费用分别为1067.04万元、1370.3万元和1456.2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21%、0.96%和0.87%,低于行业每年超2.3%的平均值。相较之下,毛戈平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依
三度“折戟”A股后,毛戈平瞄向港交所

清华同门师兄弟,撑起一个IPO

来源:SmartX官网 三人的专业正好覆盖了超融合和企业云的方向。 来源:直通IPO;文/邵延港 从硅谷到中关村,清华学霸徐文豪回国创业10年后,终于要收获自己的IPO了。 近日,北京志凌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志凌海纳”)的科创板上市辅导备案获北京证监局受理,辅导机构为国泰君安。不过,相较于企业名称,公司英文名“SmartX”更为业界熟知。 因为相信“真正云计算创业是在中国”,徐文豪回国后,联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性能计算研究所的师兄弟王弘毅和张凯,一同创业。 据悉,SmartX创立于2013年, 初始团队是一群计算机系统研发工程师和架构师。由于创业时,市面上无法找到优秀的商用分布式系统,开源分布式系统又存在着严重弊端,徐文豪等人决定,通过自主研发而非开源打造分布式块存储。 创业第二年,SmartX做出了第一款软件定义分布式块存储产品,并且打破了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垄断。根据IDC 发布2023年Q3《中国软件定义存储(SDS)及超融合存储系统(HCI)市场季度跟踪报告》,在超融合软件排行中,SmartX 以 19.4% 的市场份额占比排行第一。 创业至今,SmartX凭借在国内超融合软件赛道的先发优势,多次获得资本加持,成立至今已完成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联想创投、经纬创投、高榕资本等。 海归联手清华校友,杀进超融合市场 徐文豪是一位学霸,拥有清华大学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双硕士学位,师从著名计算机科学家、Xen发明人安德鲁·沃菲尔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后,徐文豪就去了硅谷工作,曾就职于Nimbula和VMware。 在回国前一年,当时徐文豪就职的企业云服务商Nimbula正在寻求融资,恰好联想设立的投资机构来到硅谷考察。联想创投负责人,向Nimbula几位高管询问几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对方高管都没回答上来。恰好作为技术人员的徐文豪出现了,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
清华同门师兄弟,撑起一个IPO

温商跑出一个IPO,深创投红杉都投了

来源:猎云网 一年卖出87亿元。 来源:直通IPO;文/孙媛 最近,卖家居的跨境电商很是热闹。 去年底,先是杭州临平的杰西亚家居科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近日,来自深圳的傲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傲基科技)就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而去年6月,三闯创业板的致欧科技更是率先成功敲钟,给赛道注入一剂强心针。 而这次递表港交所的傲基科技成立于2010年,专注于提供高质量家具家居类产品的品牌运营商及出口物流服务,主要通过亚马逊、沃尔玛、Wayfair等美国及欧洲等海外市场的第三方电商平台向消费者提供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傲基科技的IPO首秀。 早在2015年11月,傲基科技就以“出口电商第一股”在新三板挂牌,2019年4月便进行了摘牌,随后不到5个月时间,公司就开始向上交所冲刺科创板,次年便进行了撤回。2021年5月公司又朝着创业板进发,但随后同月便以撤销告终。 而此次,紧随致欧科技上市,二闯A股未果、首战港交所的傲基科技又能否成功再创IPO呢? 70后温商跨境卖家居,深创投红杉跑来投 傲基科技,得从一个温州小伙掘金跨境电商谈起。 1979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陆海传是德国曼海姆大学经济工程学硕士,偶然的购物经历让他接触到了eBay。 当时将国内的产品批量往国外销售,一年可以产生十几万的收入让骨子里具备温州商人血脉的陆海传,敏锐地嗅到了电商的发展潜力。 2004年硕士毕业时,他就已经雇用了六名德国员工帮其打理网店运营、客服和打包发货等工作,2005年在德国成立了傲基国际;经营了3年以后,陆海传的eBay主账号成功跻身到eBay德国站TOP10大卖家前列。 当傲基业务越来越多时,陆海传为了获得跨境电商平台的“金钥匙”,选择了回国创业。 2009年,傲基在深圳组建团队,取得eBay中国区年销售额第一名的佳绩;次年,便在深圳华南城正式注册成立,开始将重心转向自有平台,并上
温商跑出一个IPO,深创投红杉都投了

出门问问通过港交所聆讯,“AIGC第⼀股”来了!

来源:图虫 经调净利润连续两年为正。 来源:直通IPO,文/王非 港股“AIGC第一股”,稳了。 递表10个月后,出⻔问问(Mobvoi Inc.)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并于4月2日披露聆讯后资料集,即将于主板挂牌上市。 此前,有消息称出门问问计划筹资规模或达2-3亿美元。 招股书显示,本次IPO募资净额将用于持续提高建模技术,以进行模型训练,通过在未来数年引进世界领先的技术和人才,对底层基础模型进行垂直优化,并改进解决方案的现有程序算法;用于解决方案开发及营销;将分配至用于寻求战略联盟、投资及收购,以实施解决方案发展的长期增长策略等。 AI科学家带队“由硬转软”,获SIG谷歌红杉押注 李志⻜是美国约翰霍普⾦斯⼤学计算机系博⼠,前谷歌总部科学家,⾃然语⾔处理及⼈⼯智能专家,世界主流机器翻译开源软件Joshua主要开发者。 2012年,李志飞归国创办了出⻔问问,正式踏上创业旅程。 来源:出门问问 事实上,出门问问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创业之初,公司基于其端到端语音AI系统,发布了具有语音助手和软硬件结合功能的智能设备TicWatch,并推出消费型AIoT解决⽅案业务。 截至目前,出门问问的智能硬件产品已经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量超过240万件智能设备。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经过多年发展,出门问问也逐步将自身打造为⼀家以⽣成式AI与语⾳交互技术为核⼼业务的⼈⼯智能公司,致⼒于为包括全球内容创作者、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AI CoPilot解决⽅案,包括AIGC解决⽅案、AI企业解决⽅案、智能设备及配件等。 其中,智能设备及硬件业务,自2021年开始的营收占比达85.0%,急剧“萎缩”至2023年32.3%,逐步“由硬转软”。 在⼤模型浪潮席卷全球之前,李志⻜已率领团队研发中⽂⼤模型,是较早引领中国⼤模型热潮的领袖专家,且持续探索AGI及商业化落地。 12年创业之路上
出门问问通过港交所聆讯,“AIGC第⼀股”来了!

排队近两年,捷氢科技分拆至科创板IPO计划终止

来源:捷氢科技官微 10.6亿融资计划搁浅。 排队近两年,上汽集团旗下氢燃料电池子公司捷氢科技申请终止科创板IPO。 4月1日,上交所官网信息显示,因捷氢科技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相关规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据悉,捷氢科技科创板IPO于2022年6月28日获受理,2022年7月23日完成一轮问询,之后三次更新财务资料,IPO进程却再无进展。 来源:上交所官网截图 据上汽集团3月29日关于捷氢科技终止IPO公告,基于目前市场环境等因素考虑,为统筹安排捷氢科技资本运作规划,经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及审慎论证后,公司决定终止捷氢科技分拆至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并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 此次捷氢科技分拆至科创板上市,其原计划募资10.6亿元,准备投向燃料电池生产建设项目、燃料电池新产品产线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随着IPO终止,募资计划随之暂停。 据了解,捷氢科技设立于2018年6月,专注于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工程技术服务。在IPO前,捷氢科技进行了3次股权转让和2次增资,股东结构中包括上汽集团、混改基金、君正科技、安亭实业、信贞添盈、启汇润金、国开制造、先进制造、凯辉基金等。 其中,上汽集团直接持有捷氢科技4.62%的股份,并通过动力新科、常州创发间接持股,合计持有捷氢科技68.31%的股份,为捷氢科技间接控股股东之一。按照此次10.6亿元的募资额,捷氢科技的发行市值达106亿元。 财务方面,据招股书及问询函回复,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捷氢科技收入分别为2.48亿元、5.87亿元、4.74亿元及4887.32万元。捷氢科技称,近年来,公司主营业务结构发生一定变化,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及分总成产品收入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72.68%、82.78%、74.97%和 88.16%
排队近两年,捷氢科技分拆至科创板IPO计划终止

募资650亿,A股历史第四大IPO,终止!

来源:官网截图 先正达已两次主动撤回A股上市申请。 3月29日,上交所官网更新信息显示,因先正达及其保荐人日前想上交所提交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有关规定,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来源:上交所官网截图 据悉,2023年5月9日,先正达上交所主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在2023年6月16日过会,并因650亿元的募资额,排在A股历史上第四大IPO而备受市场关注。 此外,在先正达此次撤回主板上市前,曾于2021年6月申请科创板IPO,成为科创板最大IPO,但在2023年5月选择撤回上市申请,转而申请主板上市。至此,先正达已两次主动撤回A股上市申请。 对于撤回科创板IPO,先正达称:主板定位突出大盘蓝筹特色,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公司认为,作为全球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先正达更适合在全面注册制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同时将有助于接触到更多元的投资者,也对公司长期价值有利。 先正达在2019年注册于上海,主要由瑞士先正达、安道麦及中化集团农业业务组成: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以430亿美元收购世界第一大植保公司、第三大种子公司——瑞士先正达之后经过一系列整合,中国中化旗下农业相关公司,包括扬农化工、荃银高科、安道麦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都陆续转让到先正达旗下。 招股书显示,国务院国资委为先正达的实际控制人。本次发行前,中国化工农化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先正达99.1%%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同时中国化工农化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麦道农化持有先正达0.9%股份。 如今,先正达由先正达植保、先正达种子、先正达集团中国和安道麦四个业务单元构成,拥有丰富的产品及业务组合,涵盖植物保护、种子、作物营养以及现代农业服务。 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先正达实现营收分别为1817.51亿、2248.45亿及1220.04亿元;归母净
募资650亿,A股历史第四大IPO,终止!

“医疗AI第一股”鹰瞳科技的增长秘密

来源:图虫 2023年营收增长至2.039亿元,同比增长79.5%。 来源:直通IPO,文/韩文静 AI依然是最炙手可热的故事。 过去的一年中,大模型的发展,让人们看到AI在医学中的应用潜力,围绕患者问诊、医院管理、医学影像等多方面的AI大模型产品,不断在市场涌现。 其中,医学影像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最有可能落地的领域之一。根据全球医疗市场研究公司 Maximize Market Research 的数据,医疗成像领域的人工智能市场,将在2029年增至275.2亿美元。 具体到更细分的视网膜影像AI,这条赛道被谷歌、IBM等国际互联网巨头,早早抢滩布局;在国内,专注视网膜影像AI的鹰瞳科技也拔得头筹,早在2021年成功登陆港交所。 “医疗不是第一批,是第零批。”鹰瞳科技创始人张大磊,在回应医疗会不会是GPT第一批落地的产业时,表达了对于医疗AI的厚望。 3月27日,鹰瞳科技发布2023年财报,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增长至2.039亿元,同比增长79.5%。公司持续提高盈利能力,实现毛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24%;毛利率提升12.2个百分点,达到61.3%,实现营收和毛利率双增长。 在广阔的AI应用领域,鹰瞳科技成立之初就聚焦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踩在行业之前先一步注意到了AI的潜力。 2023年,公司的业务能力稳步提升、商业化持续提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医疗AI市场的现状。面向未来,鹰瞳科技是否能给行业带来新的启示? AI浪潮来袭,驶入变现快车道 鹰瞳科技成立于2015年,聚焦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识别领域。 “眼底一张照,慢病早知道”,借助AI的力量,鹰瞳科技通过便携式眼底相机,就能检查出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眼部的数十种疾病和健康风险。 凭借眼底相机这个医疗神话故事,鹰瞳科技备受资本追捧。2021年11月5日,鹰瞳医疗在港交所上市
“医疗AI第一股”鹰瞳科技的增长秘密

红杉启明投的独角兽要上市了,估值80亿

来源:壹图网 已拥有及运营三家社会办综合医疗机构。 来源:直通IPO,文/韩文静 港交所即将迎来一家医疗新贵。 3月27日,树兰医疗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为其联席保荐人。 根据招股书,树兰医疗是一家集健康医疗服务、医学科研、医学教育为一体的中国领先的社会办医疗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树兰医疗已拥有及运营三家社会办综合医疗机构,并已向中国17家综合医院提供医院管理服务。 这家医疗巨头背后,站着两位声名斐然的院士。2013年,郑树森、李兰娟夫妻在浙江杭州,共同创办树兰医疗。 公开资料显示,李兰娟出生于1947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郑树森出生于1950年,肝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浙江大学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树兰医疗成立后,李兰娟曾长期担任公司董事长,郑树森担任董事。直到2020年12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后,李兰娟才卸任董事长一职,并退出了董事会。之后,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由两位院士之子郑杰担任。 作为综合性医疗集团,树兰医疗的业务主要包括健康医疗服务、医院管理服务和健康医疗相关服务。 2015年,树兰医疗开始旗舰医院树兰(杭州)医院的运营。2021年及2022年,公司分别开始树兰(安吉)医院和树兰(衢州)医院的运营。 基于在自营医院中积累的医疗资源,树兰医疗于2015年开始为公司的合作医院提供科室综合管理服务;此外,树兰医疗也发展了健康医疗相关服务,其中包括数字医疗平台服务、医疗检验服务、临床试验服务和供应链服务。 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树兰医疗的收入为15.478亿元、17.776亿元、18.844亿元。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于2021
红杉启明投的独角兽要上市了,估值80亿

杭州,又跑出一个浙大系IPO,市值95亿

来源:图虫 杭州又一独角兽IPO了。 来源:直通IPO;文/孙媛 今天,杭州又诞生一个IPO,还是来自浙大系。 3月28日,国内数字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连连数字成功登陆港交所,发行价为10.22元/股,开盘价为9.8港元/股,开盘后股价有所下滑,截至10:00,股价为9.62港元/股,较发行价下跌5.8%,市值为103.81亿港元(约95亿元)。 来源:腾讯自选股截图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连连数字是中国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广泛支付解决方案的数字科技公司之一,按2022年的TPV(数字支付服务总支付额)计,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独立数字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9.1%。 在IPO前,连连数字曾驰骋一级市场,背靠光大投资、红杉中国、中金资本、泰康保险等机构,在一级市场累计融资超41亿元,估值更是从2018年的40亿元增长了近266%至2020年的150亿元。 而这家杭州独角兽企业背后,掌舵者是现年57岁的“浙大IT男”章征宇 2009年,恰逢智能手机在国内大面普及,章征宇看到了电信业务市场的发展潜力,随即二次创业成立连连数字。 2年后,公司便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移动及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证,进军第三方支付业务,并于2013年推出商户移动支付服务,成为首批进入跨境电商支付市场的企业之一。 2016年起,一直聚焦国内业务的连连数字开启全球扩张之路,在香港设立第一家海外办事处。随后,公司和美国运通成立了合资公司连通,并进入英国、爱尔兰、巴西等国,彻底打开全球化大门。 时至今日,作为一家非银行支付机构,连连数字建立了由64项支付牌照及相关资质组成的全球牌照布局,为客户在全球及区域性电商平台开展贸易活动提供服务,范围覆盖超过100个国家及地区并支持使用超过130种货币进行交易。 截至2023年9月30日,连连数字为全球各行业(包括电商、服务业及制造业)累计超过320万家商户及企业提供
杭州,又跑出一个浙大系IPO,市值95亿

估值超600亿超级独角兽,地平线要IPO了

来源:猎云网 8年融资11轮,如今账面还有100多亿。 来源:直通IPO;文/邵延港 自动驾驶赛道超级独角兽终于要IPO了。 3月26日,智能驾驶科技服务商地平线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正式启动港股IPO,高盛、 摩根士丹利和中信建投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而最近几年,已经多次传出地平线要上市的消息。早在2021年6月,有消息称地平线将赴美上市,2022年8月,又有消息称地平线在考虑港股IPO。2023年底,地平线上市传闻又起,如今才终于尘埃落定。 地平线成立于2015年,彼时还是中国唯一一家做AI人工智能芯片的公司。地平线的成长,也可以看作是创始人余凯从科学家到创业者的转变。在2020年之前,自动驾驶的商业化一直进度缓慢,这也是地平线沉默的五年。 2021年之后,地平线终于看到曙光,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终于开始大规模量产,地平线也是首家前装量产的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中国公司。仅在2023年,地平线获得了超过100款新车型定点,截至目前地平线处理硬件的累计交付量已超过500万。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中国OEM的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装机量计算,地平线为中国本土OEM的第二大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2023年的市场份额为21.3%,也是中国前五大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唯一一家中国企业。 芯片、自动驾驶,每一个都具备超高的吸金属性。地平线最近三年的研发投入不断增长,仅去年一年的研发开支就接近24亿元。在对接资本历程中,地平线已经完成11轮融资,D轮融资后的估值超过87亿美元,坐实了行业超级独角兽的称号。 如今,地平线冲刺港股市场,能为自动驾驶产业提振多少士气呢? “百度系”出身,科学家变身创业者 中国自动驾驶产业中,“百度系”一直是避不开的话题。离开百度创业的自动驾驶大佬几乎占据行业的大半江山,包括小马智行的彭军、文远知行的韩旭、千挂科技的陶吉
估值超600亿超级独角兽,地平线要IPO了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