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财经社
雪豹财经社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雪豹财经社
IP属地:未知
0关注
364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雪豹财经社
2022-02-14

从5万亿到2万亿:抄底阿里的时机到了吗?

雪豹财经社·特约撰稿 | 巴 安封面来源 | 摄图网16个月前,2020年10月,阿里巴巴创下319美元/股的历史最高,折合成人民币,市值超5万亿。2022年情人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2月11日),阿里收盘价为122.25美元,市值约2.1万亿人民币。与最高价相比,已经跌去约62%。抄底阿里的时机到了吗?一个人的投资方式,取决于对投资这件事的认知。到目前为止,我始终相信3个基本假设: 短期而言,股价的涨跌无法预测。 长期而言,股票价格会回归公司价值。 公司价值,是由其持续创造强劲的正向现金流的能力决定的。 由于“股价的短期涨跌无法预测”,“能否抄底”这个问题,不可能有一个可靠的短期答案。但长期而言,“股票价格会回归公司价值”。因此,比抄底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目前价格下,阿里的价值被低估了吗?简单看PE(市盈率),阿里股价处于相对便宜的区间。 和历史对比,它至少在过去3年内都是最便宜的。阿里2022年1月底的PE TTM(滚动市盈率)在16倍左右,2020年底、2019年底分别是31和43。 和同业对比,亚马逊的PE是60倍左右。 但PE只是相对估值,只能说明阿里相对过去便宜,相对同业便宜。但它无法说明:阿里的业务,是否现在也就值这么多钱。目前的市场情绪,对阿里的未来盈利前景预期极度悲观。反映在股价上,阿里股价从2021年初的约227美元,下跌到2022年2月初的120美元左右。支撑这种悲观情绪的,主要是以下4个观点。 阿里的市场优势地位正在被拼多多、直播电商持续蚕食。 阿里未来缺乏新的业务增长点。 持续的监管压力(如反垄断等)将压制阿里盈利能力。 阿里作为“基础设施”,理应参照“公用事业”来估值。而公用事业的估值水平,理应偏低。 这些观点在多大程度上是对的?如果是对的,影响几何?基于事实、数据,我们逐个讨论。优势地位会被颠覆吗?老对手拼多多,以及以抖音、快手为代表
从5万亿到2万亿:抄底阿里的时机到了吗?
avatar雪豹财经社
2022-06-09

BAT和FAANG的时代翻篇儿了,谁来接棒?

作者 | 闫学功 高旭洋编辑 | 吴亦名封面来源 | 摄图网美国科技股的“图腾”要改头换面了。“FAANG时代终结在望,MANTA时代正在来临。”今年5月,知名资产管理集团GAM的明星基金经理Mark Hawtin对外抛出一份新预言。FAANG是美国五大科技公司的缩写,即Facebook、亚马逊(Amazon)、苹果(Apple)、奈飞(Netflix)和谷歌(Google)。而在新近冒出的MANTA一词中,亚马逊、苹果保持不变,微软(Microsoft)、英伟达(NVIDIA)和特斯拉(Tesla)代替了Facebook、奈飞和谷歌。美国科网巨头正经历着轮替,国内互联网行业格局的变化来得更早:“新BAT”中,字节取代了曾经的百度,阿里腾讯则守擂成功。可别小觑这几个缩写字母的组合:FAANG一度左右标普500指数的升降,BAT则勾连起一张庞大的网,在产品矩阵、流量入口和投融资等领域筑起连城堡垒。影响中美两国投资风向的科网巨头名单都出现了变化,有人掉队,有人长青。兴衰背后,有哪些异同的逻辑?新的黄金名单FAANG的起源,能够追溯到2013年。美国知名财经节目主持人Jim Cramer,以Facebook、亚马逊、奈飞、谷歌首字母为缩写组成了新词“FANG”,随后又在2017年加入了苹果,成为了FAANG。这个词被市场广泛接受,华尔街也长年跟踪五大巨头对市场的影响。在国内,BAT一词的由来,历史则更为悠久。至少在2010年以前,“远古”的PC互联网时代,百度、阿里、腾讯三家互联网巨头就已在坊间并称为“BAT”。如今,MANTA欲取FAANG而代之,新BAT也早已诞生。如前文所述,MANTA指的是微软、苹果、英伟达、特斯拉和亚马逊;新BAT的王座则由字节、阿里和腾讯坐稳。新上位的几家公司近期都有着不俗的业绩表现。英伟达2022年财年全年(截至2022年1月30日)营收2
BAT和FAANG的时代翻篇儿了,谁来接棒?
avatar雪豹财经社
2022-12-20

小米开启年底裁员;近六成网友赞成马斯克辞任推特负责人

精选头条 小米开启年底裁员:补偿N+2,多部门均有涉及 据界面新闻报道,从小米$小米集团-W(01810)$ 多个部门员工处了解到,小米近期开启了一轮裁员,补偿方案为N+2。一名小米员工反映,此次裁员规模较大。手机部、互联网部、中国部等多部门均有涉及,但部门之间裁员力度不尽相同。 其中,中国区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75%,互联网部也有团队裁员40%。本轮裁员整体力度暂未明确,据估算或达15%。此前已有消息称小米计划大规模裁员,以此减少人力成本,并预估本轮裁员人数将达到6000名,按照这一数字估算,裁员幅度则接近20%。 对此,澎湃新闻援引小米内部人士的说法称,年底裁员的事情确实有,履行合法合规的流程。补偿政策为N+2,未休完的法定年假按照双倍金额折算。该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媒体报道的裁员数量是错误的,实际上远远没有这么大的规模,该数据和不实信息来自脉脉平台上一则匿名造谣,公司已经取证开始走法律程序。” 马斯克发起“自我弹劾”,57.5%网友赞成他辞任推特负责人 入主推特不满两个月,马斯克或将辞去这家公司的CEO。 12月19日早间,马斯克发推文称:“我应该辞去推特负责人一职吗?我将遵守投票结果。”在该推文下,网友可以参与投票,选择“Yes”或“No”。这场民调于同日晚7点20分时结束,累计投票超过1750万次,其中57.5%的参与者认为他应该辞职。 马斯克在发起投票后曾补充道,“俗话说,许愿需谨慎,因为真的会实现。”按照目前发展的态势,他辞去推特CEO或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马斯克的“自我弹劾”也许只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据路透社19日报道,马斯克上个月在特拉华州一家法院表示,他将减少在推特的时间,并最终找到一位新的领导者来管理公司。 在此次民调发布之前,
小米开启年底裁员;近六成网友赞成马斯克辞任推特负责人
avatar雪豹财经社
2022-04-15

雪豹每日精选丨何小鹏称5月国内整车厂或停产;马斯克拟收购推特

精选头条又见暂停生产,何小鹏称5月中国所有的整车厂或都要停工停产4月14日晚,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个人微博发文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上海是我国汽车产业重镇。天风证券的研报显示,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几乎都在上海及周边地区设有工厂,其中规模较大的供应商有上千家,小微企业更是多达2万余家。(雪豹财经社)马斯克拟430亿美元收购推特:大股东拒绝,分析师称报价太低4月14日,推特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特斯拉CEO马斯克有意以每股54.20美元的价格收购推特100%股份,交易总金额将达430亿美元。推特大股东沙特王子Alwaleed bin Talal明确拒绝了马斯克的报价。他认为,考虑到推特的增长前景,这一报价没有接近推特的内在价值。市场情报公司Vital Knowledge创始人亚当·克里萨弗利在一份报告中称,每股54.20美元的报价“太低”。(雪豹财经社)公司新闻心腹大将出走后贾跃亭再遭削权,被FF解除执行官职务据TechCrunch报道,法拉第未来已完成了部分内部调查,该公司创始人贾跃亭被解除执行官职务。外界认为,贾跃亭不再担任行政职务且向执行董事长汇报为进一步削权。此前,FF前核心高管、资本部副总裁王佳伟已从公司离职。王佳伟不仅是贾跃亭的心腹大将、亲外甥,还是主导FF融资上市的重要人物。(雪豹财经社)余承东:如果上海不能复工复产,5月之后汽车产业将全面停产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在朋友圈发文称,如果上海不能复工复产,5月之后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汽车产业。他表示,4月中旬开始,部分企业就已经开始因上海等封闭导致供应链断供停产了。如此持续下去,产业经济损失/代价将会很大。(新浪科技)抖音测试“商城”,替代App底部导航栏“
雪豹每日精选丨何小鹏称5月国内整车厂或停产;马斯克拟收购推特
avatar雪豹财经社
2022-07-04

上市公司改名,科学还是玄学?

改名容易,改命难作者|瀚星封面来源 | 摄图网改个名字,就好像重获新生。为了取一个好名字,上市公司的高管们颇费踌躇。有的是为了追风口。6月15日,成立7年有余的映客$映客(03700)$ 正式更名为映宇宙,大张旗鼓吹响向元宇宙进军的号角。发布会期间,公司股价一度上涨近13%,当日收盘涨6.77%。有的是为了甩包袱。6月22日,主要从事三四线城市K12教育的港股上市公司天立教育,正式改名为天立国际控股$天立国际控股(01773)$ 。但资本市场并不买账。改名生效当日,公司股价下跌2.48%,并在随后的两个交易日分别下跌11.02%和2.86%。据港交所披露,截至2022年6月27日,港股年内共有106条公司名称变更公告及通告,涉及70多家上市公司。A股方面,据东方财富统计,截至6月23日,除“戴帽”“摘帽”等被动更名外,年内主动更换证券简称且已生效的上市公司有33家。改名的目的是“改命”,但在理性与狂热并存的资本市场,没人能百分之百猜中结局。战略还是玄学在投资者眼中,上市公司的名字就像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是对公司核心业务的呈现。改名可能意味着公司战略方向的重大调整。苹果$苹果(AAPL)$ 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鲜为人知的是,如今将iPhone、iPad、Mac、AppleTV等智能硬件一网打尽的苹果公司(Apple Inc.),在15年前的名字曾是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Inc
上市公司改名,科学还是玄学?
avatar雪豹财经社
2022-08-19

腾讯24年增长断片,马化腾还能靠谁单骑救主?

节流已现成效,但开源之路荆棘密布作者| 闫学功封面来源|摄图网8月初,腾讯股价跳水,跌破300港元大关,一夜回到五年前,市场还未及充分消化这一错愕,昔日股王又奉上了一份史上最差财报:公司成立24年以来,首次季度营收下滑。腾讯8月17日发布的2022年Q2财报显示,多项关键指标低于预期:营收1340亿元,同比下滑3%,系上市以来首次;净利润186亿元,同比下滑56%;非国际会计准则净利润(Non-IFRS)净利润281亿元,同比下滑17%。各板块业务也都不尽如人意: 本土游戏收入同比下降1%; 国际游戏收入同比下降1%; 网络广告收入同比下降18%; 金科及企服同比增长1%。 优等生连续几个季度交出暗淡的成绩单,腾讯业绩和股价究竟是否到底?公司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上称,“我们目前的股价被严重低估“,并表示未来几个季度会恢复收入增长。可能是这番发言给了市场信心,8月18日早盘,腾讯高开涨超4%。马化腾在财报中表示,Q2期间,腾讯主动退出非核心业务,收紧营销开支,削减运营费用,在收入承压情况下实现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环比增长。腾讯将继续提升业务效率并增加新的收入来源,包括视频号中推出信息流广告等。目前腾讯股价在300元上下,已回到5年前水平。游戏和广告业务负增长,新增长引擎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以下简称“FBS业务”)踩下刹车,投资业务则在账面上带来亏损,抛售腾讯系股份以换取资金的传闻四起。面对困境,腾讯给出的破局之道是继续降本增效,并将视频号视为新增长引擎。淡出增长视线的游戏游戏业务既是腾讯的基石,又是曾经高增长的代名词,但目前已坠入负增长曲线。二季度,增值业务依然是腾讯最大的现金牛,占比总收入54%,营收717亿元,同比微降0.4%。隶属于增值业务的游戏营收425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本土游戏收入同比下降1%至318亿元。腾讯解释称,这是由于本土市场面临一系列过渡性的挑
腾讯24年增长断片,马化腾还能靠谁单骑救主?
avatar雪豹财经社
2022-07-11

京东的流量饥渴,只有腾讯能解?

股权换流量的路还能走多远作者| 高旭洋封面来源|摄图网结束8年的联姻长跑后,京东与腾讯再续前缘。6月29日,京东与腾讯续签为期3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微信继续向京东敞开流量的大门,京东则以丰厚的对价作为回报,其中包括发行最高价值2.2亿美元的A类普通股。市场对这场规模浩大的豪门联姻报以热情。消息公布后,京东股价盘中逆势上涨近2%,高盛等多家机构给予京东买入评级。招商证券在研报中称,此次战略合作协议表明双方有意继续在多个领域合作,“市场顾虑一扫而光”。资本显然更喜欢有腾讯帮扶的京东。去年12月,腾讯对京东的持股比例从17%降至2.3%,其时京东股价一度大跌7%。但问题是,深耕电商已15个年头的京东,为何至今不愿彻底切断腾讯的流量哺喂?当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京东又能从腾讯汲取多少养分?风光与含金量流量仍然是京东在此次合作中最大的收获。依据战略合作协议,腾讯将在微信App的发现页和个人页,为京东提供显著的一级及二级访问入口。迄今为止,京东仍是唯一在微信拥有两大流量入口,也是唯一享有微信一级入口的电商平台。这对京东而言意义重大。2014年,腾讯宣布入股京东,并首次在微信和QQ为其开放一级流量入口,至今已有8年。期间,二者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过去3年,京东购买腾讯广告资源和支付处理服务的总额分别为22.2亿元、32.6亿元和50.1亿元,每年的同比增速约50%。2018年,刘强东曾披露,微信带来了京东四分之一的新用户。时至今日,微信仍然是京东重要的外部流量来源。据国金证券测算,当前京东来自微信九宫格的活跃用户约6%,来自微信小程序的GMV约10%。但随着时间推移,京东能够从腾讯手中得到的正越来越少。一方面,经过长达8年的合作,京东从微信拉新的边际效应呈递减趋势。国金证券研报显示,微信九宫格京东用户活跃度正波动下降,与两年前相比差距明显。京东还曾试图以微信一级入口的资源培育新业务京喜,但
京东的流量饥渴,只有腾讯能解?
avatar雪豹财经社
2022-05-20

股王腾讯,“鹅”入虎口

作者 | 闫学功 编辑 | 吴  歌 封面来源 | 腾讯官网 5月18日,腾讯发布2022年一季度财报:营收1354.71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1353亿元);非国际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为255.45亿元,同比下降23%。 优等生交出一份近年罕见的糟糕成绩单,市场迅速做出反应:业绩发布次日,因财报表现不及预期,加之隔夜美股暴跌引发的市场不安情绪,腾讯港股早盘跌超8%,多家国际大行纷纷降低腾讯的目标股价。 财报发布前两天,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公司的《可持续社会价值报告2021》中强调:腾讯正面临挑战,收入、利润增速放缓,公司正借机换挡发展。 单看Q1财报,各业务板块表现乏善可陈: 本土游戏收入同比下降1%; 国际游戏收入同比增长4%(去年Q4为34%); 社交网络收入同比增长1%; 网络广告收入同比下降18%; 金科及企服同比增长10%(去年Q1增速47%); 分占联营及合营公司带来63亿投资亏损。 港股“股王”腾讯,在中国农历虎年不仅没能虎虎生威,反而在市场环境和疫情等多重影响之下,颇有“鹅”入虎口之势:股价从年初至今累跌逾20%。如果与2021年2月715港元的高位相比,则已跌去逾50%。 瑞信在一份研报中提醒投资者:对于腾讯的“业务过渡年”仍需要耐心。短期内,疲弱的盈利前景将拖累其股价表现。 透过腾讯的各科成绩单,或可一窥互联网下半年行业走势。 宅家经济热渐退,游戏降温明显 包含着社交、游戏的增值业务板块依然是腾讯最大的现金牛,Q1营收727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近54%。不过从整体增长来看已开始“原地踏步”,同比微增0.4%。 其中,国际市场游戏收入同比增长4%至106亿元,而本土游戏市场收入则同比下降1%至330亿元。 本土游戏收入出现负增长,是由于未成年人监管带来的影响依然在消解,还有部分被寄予厚望的新游收入不佳等原
股王腾讯,“鹅”入虎口
avatar雪豹财经社
2022-07-21

拿什么拯救你,特斯拉增长神话

疑云未退,梦魇仍存作者 | 闫学功封面来源 | 摄图网2019年-2021年,特斯拉$特斯拉(TSLA)$ 股价三年暴涨16倍。但驶入2022年,屡创增长神话的特斯拉开始显露疲态,仅二季度的股价便跌去38%。上半年不仅未能完成交付量同比增长50%的目标,还丢掉了稳坐4年的全球电动车销冠王座。北京时间7月21日,美股周三盘后,特斯拉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营收同比上涨41.6%至169.3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净利润同比上涨98%至22.59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与上季度相比,二季度特斯拉的关键词是下降: 营收环比下降10%; 净利润环比下降32%; 汽车毛利率环比下降5%; 交付量环比下降18%。 在特斯拉发布财报之前,不少投行扎堆下调特斯拉目标股价,瑞穗从1300美元下调至1150美元,摩根士丹利从1300美元下调至1200美元。下调理由基本一致:担心零部件成本上升、汽车价格下降等因素,将限制特斯拉未来的销量和盈利能力。随着产能复苏,特斯拉6月交付量创新高,但市场对特斯拉的未来仍有担忧:本应成为产能推动器的两大新超级工厂成了金钱熔炉。内部产能爬坡困难叠加现金流承压,外部竞争对手赶超,刚刚从至暗时刻走出来的特斯拉,前方仍是一片晦暗之光。黑色的“第一次”被公认为新能源汽车头狼的特斯拉,在今年二季度迎来诸多黑色的“第一次”:两年来首次交付量环比下降,4年来首次丢掉全球电动车销冠,上市12年来股价单季最大跌幅。据财报披露,汽车业务仍是特斯拉最大的现金牛,营收146亿美元,占比86%。由于二季度交付量遭遇滑铁卢,特斯拉整体营收受到严重影响,环比下降10%至169.3亿美元,同比增长41.6%。与前几个季度的高速狂奔相比,如今的特斯拉像是被猛踩刹车。今年上半年
拿什么拯救你,特斯拉增长神话
avatar雪豹财经社
2022-12-10

理想汽车单季亏损创最高:车越卖越贵,盈利却越来越难

扩张与盈利,难以兼得作者 | 王亚骏封面来源 | 理想汽车官网新势力中曾距离盈利最近的理想汽车$理想汽车(LI)$ ,交出了一份离盈利越来越远的财报。12月9日,理想汽车发布2022年Q3业绩:净亏损急剧扩大至16.46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150万元),创下单季亏损新高;市场关心的核心指标毛利率为12.7%,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0.6个百分点。期内,营收和汽车交付量的同比增速亦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财报发布当日,理想汽车收盘跌超12%,小鹏汽车和蔚来分别跌超7%、5%。若按公司给出的Q4交付量指引推算,理想2022年的交付量约13万辆,无法达到年初规划的20万辆交付目标。不仅如此,在前三个季度累计经营亏损超35亿元的情况下,理想距离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11月初所表示的“今年告别亏损经营”亦有差距。车更贵了,毛利率却降了虽然理想在Q3的单车价格和交付量均有提升,但盈利状况却骤然恶化。Q3,理想交付了26524辆汽车,同比增速放缓至5.6%。“拖后腿”的是8月,当月仅交付4571辆。到了9月,交付量回升到万辆以上,近九成都是理想L9。理想L9是理想汽车的第二款车型,于今年6月上市,售价比首款车型理想ONE高出11万元。得益于高价新车的交付,理想在Q3的营收增速高于交付量增速。但新车带来的营收增长,并没有改善盈利状况。Q3理想的净亏损急剧扩大至16.5亿元,是去年同期的70多倍,连续第二个季度推高单季亏损额。毛利率是除了销量指引之外,市场最为关注的核心指标。Q3理想的毛利率为12.7%,远逊于过往超20%的表现,近6个季度首次不及同期的蔚来和小鹏。本季度毛利率的“意外”下滑,主要受累于理想ONE的销量下滑过快(从单月1万辆下降到不足2000辆),导致公司
理想汽车单季亏损创最高:车越卖越贵,盈利却越来越难
avatar雪豹财经社
2022-05-09

又慢又“穷”的拼多多,如何打一场输不起的仗

作者 | 陈重山编辑 | 吴  婕封面来源 | 摄图网黄峥离开一年多之后,新CEO陈磊掌舵下的拼多多新招频出,但见效颇缓。在农业和直播电商领域尚未掀起水花的拼多多,近日开始涉足即时零售,卷入“万物到家”的新战场。雪豹财经社了解到,4月28日,拼多多课堂上线同城配送功能操作手册,辅导有意愿的商家入驻。即时零售是块潜力巨大的蛋糕,但这条赛道早已硝烟弥漫。阿里、京东、美团三足鼎立,迟到的拼多多再次以搅局者的姿态出现,却面临运力欠缺、行动迟缓的尴尬现状。如今的拼多多,还能否重现7年前在阿里和京东两大巨头的“铁幕”之下撕开裂口的奇迹?即时不及时从未如此渴盼物资及时抵达的上海,成为拼多多试水即时零售的第一个试炼场。目前,拼多多即时零售已在上海地区运行,但页面入口藏得很深,App首页尚没有一级入口。据拼多多官方客服介绍,用户需主动搜索“上海48小时发货”,才能找到相关商品。据拼多多同城配送功能手册介绍,其即时零售项目未来主要在北上广深开展,支持虚拟行业以外的所有行业入驻,尤其适合水果、礼品鲜花、低温奶、定制蛋糕等行业。对于试图入局即时零售的拼多多而言,这无疑也是个不错的时机。中泰证券研报分析称,始于2008年前后的餐饮外卖的即时零售,在2019年后进入成熟发展阶段,需求场景不断丰富。2020年以来,快递及线下消费受疫情影响,又一次促进了即时零售发展。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3月,全国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同比下降3.1%和4.2%。央视新闻则报道称,3月全国停发快件的快递网点超过2000个。在这种情况下,无需跨省市、依托同城配送的即时零售获得较快发展。据美团数据,3月,美团闪购在北京、深圳、天津等城市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70%。这也让线下商家对入驻即时零售平台有强烈愿望。达达集团招股书显示,2019年,全行业中,即时零售在超市等商家中的渗透率为1.4%
又慢又“穷”的拼多多,如何打一场输不起的仗
avatar雪豹财经社
2022-03-16

海底捞新帅第一枪,没打到要害

作者| 陈重山封面来源 | 海底捞集团海底捞新掌舵人的第一枪,可能打偏了。2022年3月6日,即杨利娟任海底捞CEO的第6天,海底捞宣布开启烧烤食材外送业务。海底捞以火锅堂食为主营业务,“海底捞+烧烤”,即使是老客户也相当意外。上次海底捞试水烧烤食材外送业务是4年前,当时不到10天就“夭折”了。且外送业务仅是主业补充,助力很小。据海底捞财报,2021年上半年,外送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仅为1.72%,为3.46亿。新帅第一枪应该打向哪里?海底捞新帅杨利娟 图源:海底捞供图成败师徒制表面上看,目前海底捞面对的最大问题,是1月21日公告中预警的上市以来首次亏损:2021年净亏损约为38亿元至45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此前3年半利润的总和。海底捞在预警公告中称,亏损主要原因在于去年300余家餐厅关停及餐厅经营业绩下滑。而之所以快速关停300家店,原因在于2020年疫情期间所做的逆势扩张。疫情期间实体店批量倒闭,逆势扩张,这是一次反常的冒险。张勇对逆势扩张决策的解释是,抢占餐饮行业在疫情期间关店所让出的市场,提前卡位,等疫情结束、餐饮复苏,海底捞即可盈利。他还判断,疫情将在2021年6月结束。但至今疫情仍在反复。张勇在2021年1月已经意识到判断有误,可是等海底捞真正“及时止损”,公布关店的“啄木鸟计划”时,已是临近年底的11月。为何“止损”的正式计划足足从2021年新年,拖到了年底?张勇给出的原因是“盲目自信”。但是,为什么会信息失真、拖延决定?事实上,海底捞上下,包括店长、员工,从个人利益角度,几乎没什么人支持关店。这源自海底捞经营的重要基石——师徒制。按照师徒制的设计,海底捞门店的店长,也是师傅,不断将员工(徒弟)培养成一名名准店长。徒弟就任新开门店店长之后,师傅会获得新门店利润的提成;等“徒孙”任新店店长后,“师爷”也能获提成。图源:中国企业家据财经网2021年6月的报道,高
海底捞新帅第一枪,没打到要害
avatar雪豹财经社
2022-04-15

大厂自断“金手指”?BAT的“红杉们”何去何从

作者 | 闫学功编辑 | 李靖封面来源 | 摄图网曾经无往不利、纵横捭阖,主导中国创投界,甚至能用“半条命”投出企业半壁江山的互联网CVC(企业风险投资),在2021年纷纷折戟。从大厂们的2021年财报来看,以往为巨头们赚取千亿利润的投资业务,在互联网寒冬下纷纷成为了拖累净利,甚至导致整体亏损的源头。大厂们的经营关键词,也从往年的“投资不设限”,普遍换成了今年的“降本增效”(详见雪豹财经社《腾讯阿里和字节们如何过冬?CEO们达成罕见共识,只有这四个字》)。随之,大厂们高调的CVC也都退了一步:腾讯一年前高调推出的投资官网悄然关闭,字节更是直接裁撤了战略投资部门。更为重要的变化是,曾经以投资为抓手,横向链接、广筑高墙的巨头们,在与过去所投公司逐渐疏远。腾讯切割京东、减持Sea;阿里CEO张勇退出微博董事会,对土豆网的持股也改为“间接”。但是,在企业运营这场无限游戏中,只有低谷期没有终点线。雪豹财经社观察到,除了互联网大厂CVC投资的低潮之外,伴随而至的还有投资的艰难转型和新兴方向。它们在新背景下悄然转向的新逻辑和新航道,有更大的关注价值。大厂CVC“比惨大赏”刚刚过去的2021年Q4财报季,成了大厂们的“比惨时刻”,尤其是过去的摇钱树CVC业务。一言蔽之,仅以投资结果来看,去年四季度大部分互联网巨头的CVC业务都亏损严重。曾经连续8年登上CVC王座,被称为“国内顶级风投”的腾讯公司,在自己曾经最熟悉的领域里翻了车。虽然Q4财报显示,腾讯来自投资公司的净利润高达千亿,但这其中主要是“卖出”京东的收益,仅派息式减持京东大部分股份,便为腾讯获得了782亿元的收益。反映腾讯CVC收益的“分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业绩”,则亏损83亿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6亿元。若不算卖出京东等公司的股份收益,腾讯公司Q4净利润同比下滑了25%。另一“国内顶级风投”阿里巴巴也未能幸免。
大厂自断“金手指”?BAT的“红杉们”何去何从
avatar雪豹财经社
2022-07-19

大股东跑路?这里有一份上市公司自救指南

从伯乐到股价杀手作者| 闫学功封面来源 | 摄图网大股东减持仿佛一枚炸弹,一纸公告和几个数字,就能在二级市场掀起波澜。6月27日,腾讯大股东Prosus宣布将“有序、小幅地”减持腾讯股票。消息一出,腾讯股价当日午盘开盘跳水约5%,市值蒸发超1700亿港元。虽然腾讯此后连续10个交易日回购,但截至7月12日,腾讯股价较减持当日高点累跌15.6%。港股股王尚且如此,根基尚浅的新贵更难消解大股东减持带来的阵痛。6月30日,由于大股东们竞相“跑路”,上市仅半年的商汤科技在解禁日当天股价暴跌47%,几近腰斩。大股东投资的目标是追求财务回报,离别在所难免。如何体面分手、从容自救,才是真正考验上市公司的关键。腾讯依靠雄厚财力连续回购,商汤则管理层集体禁售以彰显信心。它们的选择,可以作为教科书吗?求生不易自己出钱回购和转求其他资本输血,是上市公司应对大股东抛售最常见的两种自救方式。上市近20年来,腾讯曾多次因大股东减持、业务调整、股价低迷等原因,大手笔出手回购,而且每次都有不错的斩获。(详见雪豹财经社《腾讯抄底腾讯,腾讯卖出“腾讯”》)2018年3月,腾讯大股东Prosus(该公司由Naspers拥有大多数股权)以405港元价格减持1.9亿股,套现769亿港元。腾讯当日股价应声下跌5.42%,连续两个交易日累跌10%。当年9月,面对接近腰斩的股价,腾讯开始了连续24个交易日的回购,共耗资近9亿港元。此次减持后,Prosus承诺3年内不再出售腾讯股票。2021年4月,恰逢互联网行业寒冬,3年之期一到,腾讯再次遭遇大股东减持,股价再次腰斩。当年8月,腾讯斥资26亿港元,连续27个交易日回购。2021年的减持,Prosus同样承诺3年之内不再出售腾讯股
大股东跑路?这里有一份上市公司自救指南
avatar雪豹财经社
2022-12-01

小鹏汽车的2022:头大如虎,尾细如蛇

曾连续四个季度稳居新势力销冠的小鹏汽车$小鹏汽车-W(09868)$ ,在Q3松开了加速的油门。11月30日,小鹏公布2022年第三季度(以下简称Q3)财报:交付量29570辆,同比增长15%;营收68.2亿元,同比增长19.3%;两者的增速均远远低于去年同期。财报发布当日,热门中概股普涨,小鹏汽车涨超47%,11月累涨63%;蔚来涨超21%,11月累涨32%;理想汽车涨超18%,11月累涨62%。与年初相比,小鹏汽车的股价仍下滑约80%。对于Q4,小鹏给出的交付指引为2万~2.1万辆,同比下滑50%~53%;营收指引为48亿元~51亿元之间,同比下滑40%~44%。四季度本应是新能源汽车冲高产量和销量的关键一季,但如今看来并未如期大增。今年1至10月,小鹏累计交付103654辆新车。若按Q4指引计算,预计全年交付量约在12万辆。而按照年初的规划,小鹏在2022年的交付目标为“达成25万辆,冲击30万辆”。意料之中的低谷小鹏在Q3的表现,在上一季度就埋下了种子。今年Q2,小鹏交付34422辆新车,连续4个季度蝉联造车新势力销冠。不过,小鹏在当季财报中给出的Q3交付指引为2.9万~3.1万辆,同比增长13.4%~20.8%。相比之下,在此之前的至少连续4个季度(2021Q3-2022Q2),小鹏的交付量增速均接近或远超三位数百分比。如昨日公布的财报所示,最终,小鹏Q3实际交付29570辆新车,处于交付指引的低位区间,没有带来任何意外的增长惊喜。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此前表示,今年11月和12月会经历产能爬坡,明年1月才会进入“很好的阶段”。交付不振直接拖累营收,而交付量和营收连续3个季度同比增速放缓,背后是小鹏在需求端遭遇挑战。华泰证券在一份研报中
小鹏汽车的2022:头大如虎,尾细如蛇
avatar雪豹财经社
2022-08-30

后滴滴时代,华为腾讯要抢谁的4000亿蛋糕?

失意的滴滴,各怀心思的科技巨头作者 | 瀚星封面来源 | 摄图网App下架一年后,滴滴的网约车市场份额从巅峰时期的九成跌至七成,强敌环伺,蓄力待发。7月,华为、腾讯各自推出基于自研地图的打车平台。同一时间,滴滴收到了80亿元罚单。一进一退之间,4000亿规模的网约车战场再次燃起一缕狼烟。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滴滴仍然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以聚合模式闯入网约车市场的巨头们,想借助流量优势瓜分滴滴的蛋糕,也没那么容易。战火重燃周六凌晨1点,北京三里屯街头,与朋友们庆祝完生日的李欣打开滴滴试图叫车,但前方等待人数超过200人。她选了所有车型,一直到早晨6点才等到排在前面的只有7人,眼看胜利在望,结果却被系统莫名其妙地取消了订单。被迫在三里屯边玩边等了一个通宵的李欣第二天听说,一位和她几乎同时离开的朋友用了高德打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叫到一辆车。出于习惯,她还是常用滴滴,但已经开始尝试用其他打车平台了。2021年7月,滴滴出行从国内应用商店下架,到今年1月,滴滴App网约车日订单量从2500万降至2000万,减少了约20%,市场份额从近九成跌至七成。今年7月下旬,滴滴又收到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80亿元的罚单,App何时上架仍是个未知数。App下架的这段时间里,滴滴不仅失去了争夺增量的途径,存量基本盘也开始动摇,格局已定的网约车市场出现一丝裂隙。敏锐的互联网巨头们抓住机会,大举反攻。7月21日,微信在九宫格的出行服务中加入了打车功能,该功能采用聚合模式,目前接入了曹操出行、阳光出行、首汽约车等多个打车平台。雪豹财经社注意到,从北京朝阳区到西城区一段约19公里的路程,微信出行服务中经济型车型的预估价为58~67元,滴滴中的特惠快车一口价为60元,快车与快的新出租预估价为59~62元。通过对比早、晚高峰,以及中午时段,多条路段的打车价格,雪豹财经社发现,在不考虑优惠活动的前提下,微信出行与滴滴
后滴滴时代,华为腾讯要抢谁的4000亿蛋糕?
avatar雪豹财经社
2022-12-05

贾跃亭的“临门一脚”,为什么踢了8年还没进?

Fast Reading FF 91的量产交付至今已跳票4次,原因各不相同,但归根到底都是缺钱。 负面消息频出的法拉第未来屡屡获得投资,谁在为它的未来买单? FF 91不断跳票的这6年,行业技术与市场格局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贾跃亭翻身的机会十分渺茫。 以下为正文: 时隔两年半,“鸽王”贾跃亭又画新饼。 11月30日,贾跃亭公开发文,宣称要把全力推动FF 91 Futurist交付作为第一目标,而法拉第未来(以下简称FF)$Faraday Future(FFIE)$ 新任全球CEO陈雪峰的走马上任,让这个目标距离实现只剩“一步之遥”。 他上一次这么说,是在2020年7月,FF 91距离交付仅剩“临门一脚”。再上一次则是2019年1月31日,贾跃亭在微信朋友圈写道,FF 91距量产只差“临门一脚”。 贾跃亭与FF 91预量产车,图源:FutureCar 自2017年1月发布首款电动车产品以来,6年过去了,FF 91仍然没能实现量产,期间跳票4次,原因各异,但本质都是缺钱。 从PPT造车、割韭菜、破产到宫斗大戏,FF自成立之初便争议不断。虽然“贾跃亭又融到钱”的消息屡屡传出,但细看每一笔融资,对FF这只吞金兽来说都不过是杯水车薪。 为梦想窒息的贾跃亭,如今被资金问题压得喘不过气。拨乱反正不易,重回正轨更难,时间拖得越久,质疑声就越大。时至今日,还有谁愿意为贾跃亭的造车梦买单? 6年放了4次鸽子 老话说“事不过三”,但贾跃亭造车绝不认输。 11月22日,FF发布Q3业绩报告,期内经营亏损8060.5万美元,净亏损1.03亿美元;截至9月30日累计亏损33.23亿美元。 与财报同时提交的还有一份监管公告,宣布“受制于各种无法控制的外部条件”,FF 91的交付预计
贾跃亭的“临门一脚”,为什么踢了8年还没进?
avatar雪豹财经社
2022-06-24

苹果、微软、谷歌不再掐架,今年要合力干一件大事

作者 | 瀚星编辑 | 张汉封面来源 | 摄图网总市值超5.39万亿美元的全球科技三巨头,罕见地放下成见、抱作一团,将枪口对准人类数字生活的虚拟守门人——密码。在5月5日的世界密码日上,苹果、微软、谷歌共同承诺,未来一年将在它们控制的所有移动、桌面和浏览器平台上建立对无密码登录的支持,以打造更安全的个人信息与互联网环境。这是一次不容小觑的联合行动。苹果占据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六成份额,谷歌开发的安卓系统覆盖了70%的全球用户,微软则是电脑操作系统领域无可撼动的霸主。三巨头联手,“杀死”密码胜利在望?罕见的统一战线无密码比密码更安全,听起来多少有些反常识。但对很多人来说,无密码这一概念并不新鲜。在PC端登录微信,就是一个简单直观的无密码场景:在PC端点开微信后,手机收到确认信息,然后通过手机认证完成登录。生活中常常用到的指纹解锁、扫脸支付等,也可以归为无密码技术范畴。事实上,习惯了自动登录和手机验证登录的用户,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自己的微信密码。在这种情况下,密码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普通用户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前,苹果、微软、谷歌已经为构建一个无密码的世界探索数年。在不久前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 2022)上,苹果公布了一项名为“Passkeys”的新技术。当用户需要使用某个网站或应用时,iPhone会收到请求,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指纹或面容ID在iPhone上进行身份验证,从而直接登录。图片来源:WWDC发布会这个过程并不复杂,而且有两个好处:一是不需要记住密码,二是整个过程在一部iPhone上就可以完成。这意味着,用户的任何私密信息都不会被第三方的网络服务器储存和泄露,安全性大大提升。正如苹果互联网技术副总裁Darin Adler所说,Passkeys不会被盗用,因为它永远不会离开你的设备。在苹果之前,微软与谷歌也早已在无密码领域
苹果、微软、谷歌不再掐架,今年要合力干一件大事
avatar雪豹财经社
2022-07-07

吹牛、碰瓷、爆粗口,大嘴CEO们冲在营销第一线

流量密码:语不惊人死不休作者| 闫学功封面来源 |摄图网理想L9是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SUV、问界M7的舒适体验超越百万豪车、格力手机不比苹果差——狂言频出的CEO们,一次又一次被送上热搜。靠金句博眼球,老板亲自冲在营销第一线,已经成为诸多公司心照不宣的流量密码。号称不花一分钱广告费的汽车圈网红鼻祖埃隆·马斯克,去年上了74次热搜。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公开表示“谁还买油车?”从中关村劳模化身为微博劳模的雷军,已发布近1.5万条微博。从董明珠、周鸿祎到余承东,多位大佬因不靠谱言论吸睛一时。社交媒体是把双刃剑,既是成本低、效果好的营销利器,也可能让企业在处处暗礁的商业海洋中面临不必要的风浪。语出惊人的大嘴CEO们,如何把握这微妙的平衡?话比车红有人半开玩笑地总结,造车新势力的金句迭代速度远超新车发布频率。不久前上市的理想汽车新车L9,就被创始人李想的豪言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理想L9是500万元内最好用的家用SUV。”李想在社交平台上如是写道,引来网友几乎一边倒的冷嘲热讽。在发布会上,他又进一步直接点名“碰瓷”劳斯莱斯库里南、奔驰GLS、迈巴赫、路虎揽胜和宝马X7,再次冲上热搜。有网友认为,这是一种明显的营销手段。“很明显他最明白产品之间的差距,但是不这么说有流量么?为了赚钱,不寒碜。”理想L9发布会上,李想直接点名对标库里南掌管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余承东,同样靠“大嘴”在手机圈和汽车圈刷足了存在感。今年3月问界M5上市时,余承东简单粗暴地算了笔账:每家店每个月销售30台,1000家华为门店就可以完成30万辆的销售目标,超越蔚小理之和。5月,他又在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表示,“问界M7的舒适性将超越所有的高端车、豪华车、MPV”,还宣称现在买油车等同于智能手机时代买老人机。此番言论,被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吐槽“有点想扔个鞋子上来”。跟余承东英雄所见略同的还有蔚来
吹牛、碰瓷、爆粗口,大嘴CEO们冲在营销第一线
avatar雪豹财经社
2022-08-01

22年镜头“卷”史,智能手机之战卷进死胡同

创新之困,蜗角之争作者| 瀚星封面来源|摄图网“单纯一个噱头”——荣耀CEO赵明近日对手机影像联名不留情面的点评,不知是否会让vivo&蔡司、OPPO&哈苏、小米$小米集团-W(01810)$ &徕卡这三对影像“伴侣”感到难堪。6年前,华为与徕卡达成合作,是国内手机与影像品牌联名的最早一例,但在当时也陷入了营销噱头的质疑。嘲讽归嘲讽,6年后,占据国内市场近一半份额的厂商们不约而同走上了影像联名的老路。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在2016年曾预测,每隔15年就会有一种旧技术被取代,智能手机也不例外。(详见雪豹财经社《智能手机大退潮,它失落的权杖将被谁拾起?》)今天,距离上一个划时代的智能手机产品iPhone 4$苹果(AAPL)$ 的发布已过去12年,手机厂商们从镜头卷到芯片、屏幕、电池,如今又卷回镜头。这背后透露着整个行业的无奈。12年没能卷出下一个iPhone 4,手机厂商不得已重新摸回老路,走入“镜头之战”的死胡同。而今,扎克伯格口中“15年创新周期”的进度条已经拉到80%,可智能手机的新未来依然是镜花水月。口是心非在手机与影像品牌联名这件事上,荣耀和小米都活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前不久的荣耀手机沟通会上,CEO赵明在谈到荣耀Magic系列缪斯之眼圆环影像设计时表示,旗舰机的设计要避免短期主义,单纯搞噱头,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段本是为了回应现场
22年镜头“卷”史,智能手机之战卷进死胡同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