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
猎云网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猎云网
IP属地:未知
0关注
101粉丝
1主题
0勋章
avatar猎云网
04-24 17:22

腾讯出手,投了家创新药公司

来源:图虫 自2021年成立至今,跃赛生物背后聚集了一众明星资本。 来源:猎云精选,文/韩文静 腾讯又抛出了一笔投资。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跃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里,腾讯旗下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赫然在列。 跃赛生物是一家专注于开发新一代基于人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细胞治疗药物的企业,在研管线覆盖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 曾经有生物学家预言:“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21世纪将是细胞治疗的时代”。 自2021年成立至今,跃赛生物背后聚集了一众明星资本,包括夏尔巴投资、鼎晖VGC、昆仑资本、高瓴创投、复星医药、瑞华资本等,2022年,跃赛生物完成近2亿元的Pre-A轮融资,2024年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三亿。 跃赛生物在创立初期的天使轮就拿到高瓴的融资,更是在如今得到了腾讯的加持,这家创新药企背后的故事又有哪些? 博士创业,高瓴、腾讯都来投了 跃赛生物能够在短短3年内能拿到不菲融资,赛道的前景固然重要,但创始团队的实力更是关键。 翻开创始人陈跃军的履历,一个科研学者形象跃然纸上。 陈跃军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马兰教授。 此后,陈跃军在人多能干细胞研究的发源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接受了博士后训练,师从国际干细胞神经分化权威Su-Chun Zhang教授。 2016年,回国后的陈跃军加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团队。 经历了长期的基础研究历程,陈跃军在人多能干细胞的神经分化、神经系统疾病的干细胞治疗和人多能干细胞基因编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2021年,陈跃军创立跃赛生物,旨在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推动干细胞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陈跃军的创业可谓是恰逢其势、正当其时,那几年,干细胞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 在2021-2
腾讯出手,投了家创新药公司
avatar猎云网
04-23 15:51

朱啸虎的VC女搭档,换了“牌桌”

来源:图虫 将探索AI领域里的新机会。 来源:猎云精选,文/韩文静 面对一级市场的变化,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大喊“别下牌桌”:“只要你还在牌桌上,要改变起来很容易;现在我们就先苟着,先留在牌桌上。” 而另一边,同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的张予彤,却选择换了牌桌。 近日,据腾讯科技,张予彤近期从金沙江创投离职,原因是后续有自己个人的发展规划。最初报道称,张予彤离职后可能加入了国内AI大模型公司“月之暗面”(Moonshot AI)。 对此,猎云网向月之暗面公司方面的求证,对方予以否认表示:张予彤并没有加入“月之暗面”。 张予彤则对外称:确实后面会有更多时间去探索AI领域里的新机会,但现在她还处于一个“过渡期”,“还在基金做顾问和投后支持”。 作为金沙江创投曾经的合伙人,张予彤专注于科技与企业服务领域早期投资,主导的投资包括小红书、深鉴科技、MokaHR、黑湖制造、循环智能、极睿科技等。其中,深鉴科技在2018年被以3亿美元并购,张予彤也完成了投资生涯中的第一笔成功退出。 挥一挥衣袖,张予彤将最终去往哪里,外界还不得而知;但从她的对外回应可以确定,这位80后女投资人,即将在AI领域开启更多征程。 清华才女,曾多次出手投资 张予彤身上有很多标签:80后女高管,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生就读于斯坦福,在斯坦福创立了最早的中国基金主导的暑期创业项目…… 2011年,张予彤加入了金沙江创投,开始专注于创业和科技投资,此后她投出了多个经典项目,眼光可谓是稳准狠。 在张予彤金沙江的投资生涯中,小红书是她投出的经典案例之一。 2013年,在金沙江创投在斯坦福举办的创业比赛上,张予彤与金沙江创投的主管合伙人林仁俊,在二十多个项目中选择了毛文超的小红书。 毛文超曾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可以说与张予彤师出同门。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张予彤帮这位斯坦福的学弟调整创业方向、把握融资节奏,深度参与了小红
朱啸虎的VC女搭档,换了“牌桌”

美团“谋”变,80后少帅上位

来源:企业供图 年内组织架构调整,已射出“第四弹”。 来源:猎云精选;文/孙媛 80后王莆中,少帅身份愈发显眼。 4月18日,在美团CEO王兴发布的内部邮件中,宣布了新一轮架构调整:此前整合的美团平台、到店事业群、到家事业群和基础研发平台将合并成为“核心本地商业”板块,而出任核心本地商业CEO的就是王莆中。 同时,美团将不再设置到店事业群和到家事业群,两个事业群原下辖各部门调整为直属于“核心本地商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美团年内组织架构调整的“第四弹”。 今年2月,在到店业务腹背受敌、股价下跌之际,王兴以宣布美团6年来最重大的组织架构调整,给“谋变”射出了第一枪。 当时调整的最重要变化是,将到家与到店两大事业群,以及美团平台与基础研发两大中台部门整合,共同向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汇报,直至最新架构变化,可以看到这是对业务整合结果正式予以组织命名,并进一步明确王莆中的身份角色。 可见,美团S-team(核心管理团队)年龄最小的80后,已成为“核心本地商业”统率者,而美团在求变的路上已经越行越快。 两月“四更”架构,美团“协同作战” 上一次进行架构调整还是2017年的美团,今年这波架构调整可以说很大很快。 2017年12月美团到店事业群成立,由高级副总裁张川担任负责人。之后美团一直是到家、到店两大事业群并行:到店按照消费场景划分,聚焦团购模式;到家则将餐饮外卖、闪购等作为核心业务。 一直以来,数十万亿市场规模的本地生活都是一超多强的格局,美团“超头”地位未被撼动,2022年,美团营收更是首次突破2000亿元。 但行至2024年,本地生活的硝烟味越发浓烈,也让过去1年股价下跌过半、市值跌破4000亿港元的美团在被互联网巨头觊觎下,感觉到了腹地承压。 这里面,从2021年涉水本地生活业务的抖音给到的压力不小。 据海通国际研报数据预计,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GTV达2000亿元,约
美团“谋”变,80后少帅上位

2024,开启AI PC新纪元

来源:图虫 AI的一切才刚刚开始 。 来源:猎云精选,文/王非 AI进入2.0时代,不只是“所有应用重做一遍”,消费电子产品亦然。 春节过后,“AI手机”在首个工作日引爆网络,OPPO、荣耀、小米、三星等多家手机厂商均已下场。 与之类似的,“AI PC”也已经成为PC厂商们2024年发力的方向。目前,包括联想、惠普、三星、戴尔、荣耀等厂商均已发布AI PC产品。 其中,联想更是以“先行者”姿态,抢先在2023年底发布全球首款商务AI PC——ThinkPad X1 Carbon AI,并宣布将在2024年春天正式推出ThinkPad个人智能体。 乘着今年1月9日,10余款联想AI PC成为CES 2024焦点的火热势头,在4月18日的第十届联想创新科技大会Tech World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正式正式发布了中国市场真正意义上的AI PC系列产品。 来源:联想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是联想成立40周年。在日前举行的新财年誓师大会上,杨元庆重磅宣布引领人工智能变革是集团未来十年的新使命。在此次大会上,他再度重申联想将继续自主创新,加速转型,开创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新十年。 此次,AI PC系列产品的正式发布,恰恰也宣告着,40岁的联想,面朝新十年,迈出了颇为关键的一步。 AI PC元年来了!“真AI PC必备五大特征” IDC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传统个人电脑(PC)出货量略为优于预期、年减2.7%至6710万台。 而这,已是PC出货量连续第8个季度呈现年减,同时也创下2006年以来同期最低。尽管如此,但IDC预期零售市场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恢复。 就像AI手机承担起“复兴”大任一样,AI PC,也被委以重任。于是2024年,不只是AI手机元年,同时也是AI PC元年。 市场调查机构Canalys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将开启传统PC向AI
2024,开启AI PC新纪元

动力电池“老三”,压力来了

来源:壹图网 曾经的“行业第一”,如今只想要“全球前三”。 来源:猎云精选;文/邵延港 中创新航是一匹黑马,但再往前推到2013年,中创新航曾凭借最多的纯电汽车车型配套,也坐上过“行业第一”。 如今,中创新航最新的排名,是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第三。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数据,2023年,中创新航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为32.9GWh,占比8.49%,较去年下降0.3个百分点。 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在当前的格局中,头部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霸占了国内7成的市场份额,中创新航与头部两名的差距明显,也与之后的四五六相比存在着规模优势,也是市场上也几乎是独一档的存在。 但中创新航却有一个最大的变量——广汽。两年前,作为第一大客户的广汽开启锂电池自研,在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下,中创新航在上市的第一个月市值蒸发了200亿。 中创新航最新的目标是做全球第三,但也是中国第三,行业老三有坚定长期主义的骄傲,也有自己的无奈。 2023年全球份额提升,净利润腰斩 在行业议价权逐渐往下游倾斜时,行业内卷进一步升级。虽然去年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低,库存积压,叠加疯狂的价格战,中创新航现在还能稳住第三的位置,不过又该如何再次突围呢? 另据SNE Research的统计,中创新航去年动力电池装车量位列全球第六,全球市占率从2022年的3.6%提升至2023年的4.7%。 但中创新航2023年还是一个增收不增利的状况。2023年,中创新航营业收入为270.06亿元,同比增长32.54%;净利润为2.94亿元,同比下滑57.44%。 与2020年、2021年、2022年净利润的同比增长104.34%、2615.32%和393.92%相比,中创新航2023年的数据甚至显得有些低迷。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4009.17亿元,同比增长22.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
动力电池“老三”,压力来了

估值超300亿细分赛道龙头,要IPO了

来源:图虫 “烧钱”十年,盈利上市。 来源:猎云精选;文/孙媛 时隔两年再闯港交所,“着急上市”的喜马拉雅这次似乎底气更足了。 4月12日,国内音频市场龙头喜马拉雅带着最新招股书,又朝着港交所再次进发。这一次的最新招股书上,2023年全年喜马拉雅实现营收61.6亿元,已连续5个季度实现正向盈利。 此前,紧随“中国在线音频第一股”荔枝,喜马拉雅早在2021年5月就递表纳斯达克,4个月后却意外撤回。同年9月,喜马拉雅转战港股,直到2022年3月,喜马拉雅更新了招股说明书,主要是按照联交所上市规则要求更新数据和资料,但此后再没有下文。 算上一次主动撤回和二次失效,这已是喜马拉雅第四次冲刺上市。 作为“耳朵经济”的绝对霸主,喜马拉雅的IPO可以说是意料之中,这个背后站满了一众知名VC/PE的超级独角兽,背靠兴旺投资、挚信资本、腾讯、泛大西洋投资、普华资本、小米、阅文集团、合鲸资本、创世伙伴资本等机构,估值在2020年就达314亿元。 现如今,带着盈利成绩单再度扬帆起航,喜马拉雅又将在二级市场讲出怎样的新故事? 70后掘金“耳朵经济”,8年估值增近1257倍 谈及喜马拉雅,就不得不提其背后福建商人余建军。 从创业到IPO,从烧钱到盈利,这个70后扮演着重要的决策以及掌舵角色。 1977年,余建军出生在福建省南平市蒲城县一个普通农村,从小聪明且学习能力优越,大学便被西安交大顺利录取,也由此从农村走向了城市。 1998年,恰逢互联网兴起,正在读研的余建军也敏锐察觉到了这其中的商机,第一次创业便以一款名为“模拟中国”的软件获得了近一百万元的资金注入。再到2001年,余建军更是在25岁的年纪便有了一家年入千万的公司。 但骨子里爱折腾的余建军并不止步于此,通过结识上海证大集团的投资总监陈小雨,两人一拍即合开始逐鹿虚拟社区。当时在2021年上半年,前后尝试了40多个方向、甚至80人的团队走剩下8
估值超300亿细分赛道龙头,要IPO了

市值蒸发九成,“慢病管理第一股”喜忧参半

来源:官网截图 尚未扭亏,“向盈”待解。 来源:猎云精选;文/孙媛 上市近2年,智云健康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新成绩单。 首先就喜来看,亏损持续收窄成效显著,2023年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调整后净亏损收窄至7510万元,同比收窄77.4%。第四季度更是成为公司首个盈利季度,实现单季度扭亏为盈。 但是,业绩增速承压的“忧”也随即浮现。 虽然2023年公司收入依旧保持增长姿态,营收达36.9亿元,同比增长23.5%,但对比来看,这样的增速却为近四年最低水平。 2019年至2022年,智云健康营收分别为5.24亿元、8.39亿元、17.57亿元、29.88亿元,对应2020年-2022年其营收增速则分别为60%、109%、70%,可见近两年营收增速以年均30%+在进行放缓。 “喜忧参半”的成绩下,作为独角兽上市的智云健康也失去了曾有过的百亿市值。 2022年7月,智云健康以“慢病管理第一股”登陆港交所,以发行价30.50港元/股坐拥179.05亿港元的发行市值,现如今,智云健康股价为2.41港元/股,市值仅为14.15亿港元。 那么,距发行市值跌近92.1%的智云健康,是否被二级市场低估了呢? 市值蒸发九成,扭亏仍是关键词 成立10年的智云健康,其出身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2015年,糖尿病管理作为热门赛道,正上演着“百糖大战”,患者们甚至可以在手机里找到数百款糖尿病管理 App,都在致力于用线上的方式解决患者与医生间需要频繁沟通的问题。 彼时,一个海归学霸带着一款名为掌上糖医的App跨行踏入慢病管理,而这个人就是智云健康创始人匡明。 作为80后,匡明身上有很多人设,他是剑桥大学贾奇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也是英特尔的明星工程师,更是先后在欧洲和美国负责全球战略和新产品上市的强生“全球高层次人才”。 高科技人才掌舵+风口上的项目,自然迎来了资本的驻足。 IDG资本
市值蒸发九成,“慢病管理第一股”喜忧参半

IPO一周年,“深圳AI第一股”褪色

来源:壹图网 大模型时代,AI厂商更要学会适应。 来源:猎云精选;文/邵延港 上市一年后,云天励飞逐渐褪去了“深圳AI第一股”的高光。 2023年,云天励飞收入同比去年略降2.14%,这已是其营收第二年下滑,但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净亏损有所收窄。 上市一年来,云天励飞股价已两度跌破43.92元的发行价,公司市值也从最高时的400亿,回落至当前的100多亿。 云天励飞尽管体量上不如业内知名的“AI四小龙”,但凭借“算法芯片化”+“端云协同”的模式,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化。 不过,在大模型时代,AI成为重要的社会生产力,场景主动提高了对AI的需求,云天励飞原有的商业模式受到了怎样的挑战,云天励飞又该如何去调整呢? 股价破发,用超募资金回购 云天励飞上市满一年,其在资本市场最大的挑战,无异于大量限售股解禁。 云天励飞于2023年4月4日正式登陆科创板,据其2024年3月26日公告,云天励飞在4月8日有1.78亿股限售股份解禁上市,共涉及56名股东,包括7位股东持有的640.71万股战略配售限售股份,和50位股东持有的1.71亿股首发部分限售股。 据悉,首次解禁的股份占公司总股本50.05%,解禁市值超60亿元。受该消息影响,云天励飞在当日跌13.74%。 而在几天后,云天励飞抛出回购计划。 据云天励飞4月1日公告,公司拟于未来一年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股份回购,并将回购股份在未来适宜时机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本次回购价格不超过60元/股,回购总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 按照回购总金额上限和回购股份价格上限测算,云天励飞预计可回购股份数量不超过83.33万股,拟回购股份数量上限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23%。 值得注意的是,云天励飞此次回购计划使用的资金为一年前科创板IPO时的超募资金。 云天励飞IPO时的发行价为43.92元,募资总额为38.99亿元,原计划30亿元,这意味着云
IPO一周年,“深圳AI第一股”褪色

微创医疗市值缩水千亿,“分拆狂魔”借钱还债

来源:图虫 2024年其须偿还两笔债务,总计7.43亿美元。 来源:猎云精选,文/韩文静 “分拆狂魔”微创医疗,再次站上了风口浪尖。 在发布2023年报后,微创医疗的债务问题被摆上台面:2024年,其须偿还两笔债务,一笔是价值2.95亿美元短期银行借贷;另一笔则是要在6月前赎回4.48亿美元的可转债,两笔债务总计7.43亿美元,约人民币53.72亿元。 截至2023年末,微创医疗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10.19亿美元,偿债压力巨大。 在微创医疗债务危机的关键时刻,有投资人伸出了援手。 4月5日,微创医疗宣布:包括高瓴投资在内的部分投资机构同意向其提供1.50亿美元、5.75%年利率的可换股定期贷款融资,同时A公司(HFTY I Holdings Pte. Ltd.)额外为微创医疗提供不超过0.50亿美元的贷款,即投资机构或将提供合计不超过2亿美元的贷款,还款期限为5年。 同时,公司正与多家金融机构沟通,预计将获得超过3亿美元的信贷支持,以偿还2026年可换股债券的所有未偿还款项。 也就是说,债务高悬的微创医疗,暂且解了燃眉之急。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万事大吉。 2020年的股东大会上,微创医疗董事长常兆华喊出的“万亿市值”仍言犹在耳。 在常兆华看来,“微创医疗除生产医疗产品器械外,也是一个生产上市公司的公司。通过这种经营模式,能够实现公司的持续性增长。” 然而,周期的变化来得很快。 三年过去了,微创医疗离万亿市值的梦越来越远,除了业绩承压导致财务状况不容乐观之外,公司频繁地分拆子公司上市,也引发了投资者对于该模式的质疑,认为会“掏空”母公司。 版图不断扩容的“微创系”,市值却在缩水,截至发稿,微创医疗的市值只有120.7亿港元,仅是其巅峰时期超千亿市值的一成。2024年,微创医疗能否顺利度过危机,市场正在持续关注。 左手还债,右手发债 给如今微创医疗债务“大雷”埋下隐患的
微创医疗市值缩水千亿,“分拆狂魔”借钱还债

上市4年市值缩水99%,云集敲响退市警钟

来源:猎云网 180天宽限期后,自见分晓。 来源:猎云精选,文/王非 从创立到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云集,仅用时四年多。 上市首日,云集股价最高冲至18.2美元,收盘报14.15美元/股,较发行价上涨约28.64%,市值达30.87亿美元(约合223亿元)。 然而,在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巨头的全方位夹击中,在淘宝、抖音、快手等直播电商的高歌猛进下,努力“求生存、谋发展”的云集,终究是未能复刻拼多多的逆袭之路。 上市四年多后,云集美国存托凭证在连续30个工作日内收盘价均低于每股1美元,继而于2023年10月5日触发了退市风险警示。 180天宽限期后,云集于今年4月5日,提交转板上市申请并获批转板至纳斯达克资本市场,再次获得180天宽限期。 事实上,来到退市边缘的云集,已然开启了积极自救:发力直播、深耕“美丽”“健康”赛道。 只是,留给云集创始人兼CEO肖尚略的时间,已然不多了。 来源:云集 9年间,从创立到上市再到退市边缘 作为连续创业者,1978年出生于安徽的肖尚略拥有二十多年电商经验,曾成立“小也香水”淘宝店,创立护肤品牌“素野”。 2015年3月,肖尚略创办了云集。深信“商业=信任+连接”的他,为云集打造了基于社交+分享的会员制新模式。短短两个月后,云集APP正式上线。截至当年年底,云集月销售额突破1亿元,并以每季度100%的速度增长。 在云集平台上,用户分享商品给好友,还能赚取一份收入。凭借“赚钱”,这一“制胜法宝”,大量宝妈和学生群体,涌入平台为之“拼搏奋斗”。 然而,依靠“分享”绑定用户的同时,云集也一度深陷“传销”质疑。 2017年5月,云集就曾因存在“入门费”“拉人头”和“团队计酬”等网络传销行为被罚没958.41万元,还被监管部门列入2017浙江“红盾网剑”专项执法行动十大典型案例。 尽管如此,创立仅四年多,云集就已经和达能、欧莱雅、强生、伊利、高露洁、飞
上市4年市值缩水99%,云集敲响退市警钟

新鼎资本张驰:逆市场周期是最好规避风险方式

来源:企业供图 新鼎资本团队一直瞄准硬科技赛道,追求精品投资,重仓卡脖子行业。 来源:猎云精选;文/Joe 2015年,在科技互联网投资火热的时期,张驰创立新鼎资本,带领团队进入股权投资行业。 9年来,新鼎资本已投资90多个项目,平均项目投资超1亿元,管理200多支基金,近20个项目成功上市,包括明星企业小鹏汽车、寒武纪、亿华通、云从科技、第四范式、海光信息等,在股权投资行业名声鹊起。 被业内人士称为“啃哥”的张驰并不满足于此,新鼎资本团队一直瞄准硬科技赛道,追求精品投资,重仓卡脖子行业。 聚焦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硬科技行业,挖掘优质标的,梳理细分赛道头部企业,抓住投资机遇快速出手,同时“看好一个, 就反复多轮重仓”。 小鹏汽车、亿华通一直被认为是新鼎资本的里程碑投资。何小鹏还在阿里任职时,团队就已多次接触,看到了新能源整车行业发展机遇,在何小鹏创立小鹏汽车后不久,团队瞄准机会果断出手,并在后续合适时机退出。但张驰也透露,现阶段新能源整车和其他细分赛道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新鼎就顺势收缩新能源投资战线,把目光投向未来方向。 集成电路行业卡脖子就卡在设备和材料,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等领域的核心企业,新鼎资本几乎全部覆盖,管理的90多亿基金中,有近50亿投向了集成电路。新鼎资本关注设备、材料、设计、制造、封测等全产业链,积极寻找链上“卡脖子”环节,投资了集创北方、屹唐半导体、东方晶源、启尔机电、科益虹源、国望光学、德尔科技、博康信息、得一微电子、地平线、黑芝麻智能、华进半导体、粤芯半导体、京微齐力、京仪装备、中科智芯、长鑫存储、紫光展锐、中星微电子、合肥欣奕华、芯享科技、广东致能、鲁汶仪器、盛合晶微、中星微电子、燧原科技、托伦斯等重大项目。 张驰认为,中美贸易战释放了国内发展集成电路的紧迫需要,无论如何,集成电路必须要发展起来,所以市场还没热的
新鼎资本张驰:逆市场周期是最好规避风险方式

一家B轮公司,卖了130亿

来源:壹图网 并购退出的热潮在Biotech领域猛刮。 来源:猎云精选,文/韩文静 一笔极具标杆性的并购诞生了。 近日,丹麦药企Genmab以18亿美元(约130.24亿人民币)的高价,并购普方生物。 官网显示,普方生物是一家成立于2019年的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由赵柏腾、韩泰熙、尚晓三位博士创立,开发了一系列针对多种肿瘤靶点的ADC(抗体偶联药物)药物产品管线。 成立至今,普方生物已获得险峰旗云、高榕创投、红杉中国、礼来亚洲基金、元禾控股等数十家知名机构的投资,融资超2.4亿美元。伴随收购的完成,普方生物背后的投资机构,也将获得令人艳羡的回报。 放眼整个行业,2023年底以来,并购退出的热潮在Biotech(以研发为主的生物科技企业)领域猛刮。 去年12月,阿斯利康以12亿美元收购亘喜生物,成为首个跨国药企整体收购国内Biotech的事件;今年1月,诺华制药宣布全资收购信瑞诺医药;3月,Nuvation Bio收购葆元医药…… 在目前已披露金额的交易中,普方生物以18亿美元现金的高价居于头位,刷新了中国Biotech被收购的纪录。 随着我国在生物科技领域的不断发展,中国药企在单抗、ADC等新技术领域中的全球价值愈发突出,以普方生物为代表的本土Biotech创新成果,正在不断吸引海外药企的关注。 130亿元,国内Biotech“卖身”丹麦药企 先来看看收购案双方的背景。 官网显示,普方生物创始于美国西雅图,由赵柏腾、韩泰熙和尚晓三位在ADC领域的国际知名科学家于2018年创办。 值得一提的是,三人此前均有在生物技术公司Seagen的工作经历,要知道作为ADC先驱,Seagen曾被辉瑞以43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而引人瞩目。 2019年,普方生物开启全球化战略布局,同年12月,创始团队归国在苏州设立了研发中心,为临床前转化、临床研究及未来商业化做准备。 普方生物的迅速发展,
一家B轮公司,卖了130亿

王兴减持,李想反思

来源:理想汽车 过去两年王兴四度减持理想,累计套现超14亿港元。 来源:猎云精选,文/王非 理想遭遇MEGA滑铁卢后,王兴再度接连减持。 3月26-28日,王兴连续三天减持理想,合计套现约5.03亿港元。 至此,王兴在过去两年里,四度减持理想,累计套现约14.45亿港元。其中,仅有2023年9月算得上是“高位套现”。 值得一提的是,时值“多事之秋”,李想也在积极改变,试图带领理想“走出低谷”。 继3月21日发布全员信“反思MEGA”后,李想于4月3日再次发布全员公告,宣布开启矩阵型组织2.0升级,同时进行多个部门组织架构调整。 两年四度减持,王兴回本55% 王兴被誉为理想和李想的“关键先生”,他曾多次注资理想,一举扭转了理想彼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019年8月,理想完成5.3亿美元C轮融资,王兴个人出资2.85亿美元,美团旗下龙珠资本出资1500万美元。此后,美团更是斥资5亿美元,领投理想的D轮融资。 理想于2020年7月赴美上市时,王兴及美团作为基石投资者继续参与投资,美团认购3亿美元,王兴认购3000万美元。2020年12月,理想增发4700万ADS,王兴再次参与认购2000万美元。 至此,美团和王兴在理想上投入达11.5亿美元。其中,王兴个人投资约3.35亿美元,他作为理想的非执行董事,合计控制公司约22.87%股份。 此外,王兴也频繁为理想“摇旗呐喊”,其在社交平台上屡次为理想“带货”,并称理想上市后市值不止千亿美元。从他在社交平台上的发言来看,其对中国电动车企的发展十分看好,对理想则更为看好。 2020年7月和2021年8月,理想先后于美国纳斯达克和香港联交所上市。尽管市值尚未抵达千亿美元,投资理想,仍然给王兴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回报。 随着理想的业务逐渐走向成熟,王兴适当减持退出,也是合理选择。 王兴于2022年3月开启首轮减持理想,套现约2.11亿港元:在美股套
王兴减持,李想反思

一家百亿独角兽,陷入“卖身”风波

来源:壹图网 雷军曾投过。 来源:猎云精选,文/韩文静 站在18岁“成人礼”节点的好大夫在线,如今茫然四顾地找寻下一个方向。 日前,据健闻咨询消息,阿里健康正与好大夫在线洽谈收购事宜,双方已经就一些关键问题的谈判,取得实质性突破。 此外文中还指出,在更早之前,百度、京东健康等大厂都曾主动接触过好大夫在线这个标的,但因收购价格、双方业务融合、价值观匹配等问题而作罢。 截至发稿,阿里健康与好大夫在线均否认了上述收购的消息。 在互联网医疗的赛道上,好大夫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作为最早涉足互联网医疗的企业之一,好大夫成立次年就获得了雷军领投的300万元天使轮投资,在完成由腾讯领投的D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到13-14亿美元,约100亿人民币,跻身独角兽之列。 硬币的另一面,好大夫在线的商业化之路却走得较为克制。 当创始人王航喊出著名的“不赚取药品利润、不自建线下医院、不做医疗广告业务”三不做原则之时,作为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好大夫在线,就此“错过”互联网医疗最为赚钱的模式。 与此同时,好大夫在线在资本市场的声量也越来越弱,其最后一笔融资还停留在2017年。尽管彼时一级市场依旧火热,但此后好大夫却再没有透露过融资的动向。 如今,曾经的互联网医疗明星企业在创业18年之后,又被传出被出售的消息,不禁令人唏嘘。面向未来,王航将要带领好大夫往哪里走、怎么走,备受关注。 王航的理想主义 上个世纪90年代,王航于从河南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后又在中美史克公司工作两年。他还参与了初中同学周鸿祎创办的3721和奇虎360,前者卖给了雅虎,后者至今已两次上市。 在好大夫成立的2006年,互联网医疗刚刚萌芽。当时大众点评网风头正盛,王航和创始团队希望做一个医疗领域的“大众点评”。 当年,王航和团队骑着自行车挨个医院跑,在医院大厅抄写医生出诊信息,然后回来输入到电脑上,最后再挂到网上。成立之初,好大夫在线
一家百亿独角兽,陷入“卖身”风波

OpenAI放大招!用户无需注册即可使用ChatGPT

4月2日,OpenAI宣布,即日起用户无须注册即可开始使用ChatGPT的功能。 在最新公告中,OpenAI写道:“让ChatGPT等工具广泛可用,让人们能够体验到人工智能的好处,这是我们使命的核心。我们正在逐步推出这项技术,目的是让任何对其功能感兴趣的人都能访问人工智能。” OpenAI表示,它将从周一开始逐步推出这一功能,让18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亿用户使用ChatGPT来学习新事物、寻找创意灵感,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也有透露,用户与ChatGPT的互动数据可能会被OpenAI用于改进AI模型,以便以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由于涉及用户的隐私,如果用户不希望其数据被用于模型的改进,可以通过修改“设置”选项来关闭此功能。即使用户选择不参与数据共享,无论用户是否创建账户,他们仍然可以无障碍地使用ChatGPT服务。 自2022年底ChatGPT首次推出以来,感兴趣的用户不得不注册一个OpenAI账户。事实证明,聊天机器人很受欢迎,这使ChatGPT成为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服务之一。随后公司增加了付费订阅,以访问DALL-E 3等产品和更先进的型号。用户需要一个账户来保存和查看聊天记录、共享聊天记录以及进行语音对话。 此次开放后,虽然不需要用户登录,但拥有OpenAI账户仍然有一些额外福利,除了历史记录以外,还可以访问自定义指令。同时,人工智能语音克隆服务voice Engine和视频创作平台Sora等服务,仍然只对有限数量的用户和合作伙伴可用,不属于拥有OpenAI账户的福利。 另据数据分析公司Similarweb称,自2023年5月ChatGPT全球总访问量达到18亿次的峰值以来,这一受欢迎服务的流量增长开始放缓。 而这可能是OpenAI放开限制的原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有的互联网信息量可能不足以支撑科技巨头训练更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甚至
OpenAI放大招!用户无需注册即可使用ChatGPT

阿里云拓客,给出新思路

来源:壹图网 这次是阿里云版的“交个朋友”。 来源:猎云精选;文/邵延港 2024年,云计算产品居然出现在KOL直播间的货架上了。 经过多日的预热,3月31日晚间,在进军直播带货四周年之际,罗永浩在淘宝交个朋友直播间卖起了阿里云的云计算与服务产品。 来源:阿里云官微截图 据悉,交个朋友货架上共上架了8款阿里云产品,晚上罗永浩在直播间用了半个多小时口播了阿里云的4款热门产品,并且在交个朋友直播间,价格被罗永浩打下来了,其中有三款还标有“老罗专属价”。 通过罗永浩,阿里云更多地是想要“交个朋友”。阿里云作为中国第一大云计算服务商,已经率先打响今年的价格战,而这一市场发展的背后,是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而规模成为云厂商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尽管云计算是B端产品,但在直播间,罗永浩仍然向超过500万的网友普及云计算,为阿里云捕捉更多潜在客户。在B端与C端直播领域的隔阂之下,阿里云巧妙地用罗永浩搭了一座桥梁。 在罗永浩直播间再降价,阿里云只为“交个朋友” 线上直播带货兴起时,主要以低价吸引消费者,罗永浩首次直播卖云也不例外。 据悉,在罗永浩的阿里云专场中,直播间共上架了8款阿里云产品,罗永浩在背景板中也展示了4款重点推荐的产品云服务器ECS经济型e实例、云服务器ECS通用算力行u1实例、对象存储OSS、阿里云盘企业版CDE。 来源:罗永浩直播截图 在价格上,云服务器ECS经济型e实例售99元/年,与官网一致,而直播间的“老罗专属价”更具吸引力,通用算力型u1实例只卖168元/年,阿里云对象存储OSS和阿里云盘企业版2TB均售199元/年。其中168元包年的企业首选云服务器u1实例被有需要的用户疯抢,阿里云只得重新上架。 该次直播是交个朋友直播间首次销售阿里云服务,也是阿里云自今年2月降价动作之后又一次的优惠活动。 在今年2月29日,阿里云宣布
阿里云拓客,给出新思路

科创板上市公司内斗!两位副总状告董事长

来源:图虫 诉请解除一致行动关系。 来源:猎云精选,文/王非 又一家上市公司,高层内斗曝光。 3月23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深圳市必易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必易微),发布包括年报、“理财”等在内的多份公告。 其中,一份“诉讼和仲裁”类型的公告悄然出现,并将必易微高层内斗公开化。 相关公告称,必易微股东张波、喻辉洁向法院诉请确认解除与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谢朋村的一致行动关系。 事实上,张波、喻辉洁作为自必易微成立之初便加入公司的早期员工,后续均升任副总经理,更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 从早年间联手创业,到上市半年后即发生矛盾,再到各奔东西甚至对簿公堂,着实令外界感到意外。 来源:必易微公告 曾并肩创业,获科创板IPO,市值一度超62亿 必易微由谢朋村创立于2014年5月,根据必易微2022年提交的招股书,彼时,公司主营业务为电源管理芯片的设计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LED照明、通用电源和家电及IoT等领域。 2019-2021年,必易微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48亿、4.29亿、8.8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9.61%;净利润分别约为2159.66万、3832.28万、2.37亿元。 招股书显示,1983年8月出生的张波,研究生学历,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 必易微成立之初,张波即加入公司,历任必易微系统应用经理、系统应用总监、副总经理、董事等职。他主要负责AC-DC产品线的研发管理工作,把握技术研发方向并带领公司研发团队进行技术攻关,为“恒流电路、恒流控制器及恒流控制方法”“电源适配器及其适配控制电路和适配控制方法”“升降压型恒流驱动电路及恒流驱动方法”等专利的发明人之一。 招股书显示,张波主要负责的AC-DC产品线,在2021年于成品芯片分类中收获约2.34亿元的营收;于中测后晶圆分类中,则收获约1.24亿元;合计约3.58亿元,约占全年总营收的近半。 来源:必易微招股
科创板上市公司内斗!两位副总状告董事长

1.8亿,云天励飞买下C端落地门票

来源:图虫 溢价6倍收购的要求是完成3年业绩对赌。 来源:猎云精选;文/邵延港 虽然还没有实现盈利,但这家AI厂商还是准备斥资1.8亿并购一家初创公司。 近日,有着“深圳AI第一股”称号的云天励飞发布公告称,其将收购智能穿戴方案设计公司岍丞技术。通过收购岍丞技术股权,云天励飞拟开展智能穿戴产品的软硬件开发与技术服务业务,并且也有利于云天励飞自研 AI 大模型的应用推广。 云天励飞主要是面向具体场景提供AI解决方案,服务客户集中在G端和B端。此次收购标的岍丞技术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C端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设计服务商。按照收购目的,云天励飞在完成此次收购后,也将打开AI大模型的C端市场。 在这一轮的AI爆发中,AI厂商已经走出过往“拿着技术寻找落地场景的阶段”,进入到“在广阔的市场需求中主动将技术推广应用”的阶段。近几年,云天励飞也在主动拓展商业版图,用投资并购的手段,加速AI的场景落地,岍丞技术也只是其中一块拼图。 溢价6倍收购创企,对赌三年营收需达12.8亿 公开资料显示,岍丞技术创立至今不到6年,主要从事智能穿戴产品的软硬件开发与技术服务,属于智能耳机、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的 IDH(独立设计公司)方案商。王茜持有岍丞技术100%股权,并担任执行董事、总经理等职务,其配偶张昊在岍丞技术担任总助。 岍丞技术主要产品包括智能蓝牙耳机 PCBA、智能手表PCBA、智能音箱 PCBA、车载支架 PCBA 等 IoT 产品,主要应用于音频市场、消费类电子市场等。其产品目前主要应用在华为、荣耀、OPPO、VIVO、安克、boAt、Noise 等终端品牌的整机产品。 不过,岍丞技术这家创业公司,的确是一匹行业黑马。2023年,岍丞技术智能耳机PCBA的出货量达1036.6万套,其中真无线耳机品类为967.6万套。而根据IDC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真无线耳机市场销量为6090万台,
1.8亿,云天励飞买下C端落地门票

菜鸟归巢,阿里添翼

来源:企业供图 迎战新电商时代,阿里上阵“兄弟兵”。 来源:猎云精选;文/孙媛 菜鸟归巢,官宣落地。 3月26日,阿里发布公告,决定撤回菜鸟上市申请,并要约收购菜鸟少数股东的股权和员工已归属的股权,本次收购涉及金额达到37.5亿美元。 此举意味着继“完全分拆不再推进”的阿里云和“IPO计划暂缓”的盒马之后,基于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考,分拆上市于如今的阿里来说不再具有更多意义。 在早些时候的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坦言,不论是盒马还是菜鸟,现在没有办法通过IPO等方式反映相关业务真正的内在价值,当前管理层更聚焦集团内部不同业务的协同效应,使业务价值最大化。 此话不仅给菜鸟归巢埋下了伏笔,也透露了归则聚的目的。 在公告中,阿里表示是为“更好加强与阿里电商业务协同,以及继续支持菜鸟扩大全球物流网络投入”。未来,菜鸟将作为阿里巴巴核心业务的组成部分和电商的重要基础设施,更好加强与阿里电商业务的协同发展;阿里巴巴则将继续加大对物流领域的战略级投入,支持菜鸟全球扩张。 由此来看,菜鸟回归在谋求自身发展最大化外,最核心任务就是帮助阿里电商“打地基”。 菜鸟,阿里电商的物流基建 菜鸟,一开始就是为了服务淘宝电商而生。 2012年的双十一,淘系订单量暴涨,仅一天时间就产生了超过7800万个包裹,物流履约的巨大压力让彼时的马云开始思考寻求阿里物流短板的解法。 次年5年,阿里、银泰联合复星、富春、顺丰及三通一达出资50亿元迎来了菜鸟的呱呱落地。从股东构成不难看出,菜鸟成立之初就具备电商、科技和物流基因。 2013年初成立时,菜鸟曾被当作智慧物流的代名词,公司最开始的业务重心也是以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为主。时任菜鸟网络首席运营官的童文红曾表示,菜鸟的定位不是物流公司,是一个数据协同平台,是快递行业的“水电煤”,做的是基础设施和催化剂的作用。 当时,在核心电商业务之外阿里有三大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菜鸟就在其中承
菜鸟归巢,阿里添翼

阿里减持,以退为进

来源:企业供图 “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 来源:猎云精选;文/孙媛 阿里“瘦身”名单,又添新成员。 继开年1个月内4次减持快狗打车后,3月20日,淘宝中国计划出售3300万份小鹏汽车美国存托股(ADS),套现约3.22亿美元(约23.2亿元),不到2天时间,阿里又坐实了将出售哔哩哔哩ADR(涨跌比指标),预计将每份ADR定价在11.60美元,潜在变现3.578亿美元的消息。 也就是说,这次一周不到的时间,阿里就计划套现6.798亿美元(约48.9687亿元),并将减持对象扩大到了B站。而早在去年12月中,阿里就首次减持小鹏,当时出售的2500万份小鹏汽车美国存托股,价值约3.91亿美元(约合28.1547亿元)。 另据财报披露,阿里在2024财年的前9个月共完成了17亿美元(约122.4亿元)的非核心资产的退出,如此算来,在近15个月时间内,阿里通过减持至少套现200亿元。 事实上,阿里去年就明确集团的战略重心和优先级,聚焦电商和云计算两大核心业务。 结合着阿里均给出“主要基于自身的资本管理目标”这一回复来看,减持不是目的,而是围绕主业进行坚决取舍的手段。 向“盈”进发,阿里加速“断舍离” 就阿里加速退出这一动作来看,这些资产均可以归纳于“非核心”,且大部分有着营收或投资回报不及预期等问题。 其中,当属典型的就是被阿里拿来一减再减的快狗打车。 在上市前,阿里及关联实体(包括淘宝中国、菜鸟和投资基金Alibaba Hong Kong Entrepreneurs Fund, L.P.)在3轮股权融资中为快狗打车累计“输血”超1.52亿美元,按各期年度汇率中间价折算约为10.46亿元,合计持股14.97%。 随后在2022年至2024年2月,阿里便通过10次减持操作,累计减持1274.27万元,把持股比例降至4.88%。 持股降了10%,却只换来1000多万元,对于阿里
阿里减持,以退为进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