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财经
钛财经
个人简介:有钛度的财经新媒体——用独特视角探察产业变幻。
IP属地:未知
0关注
55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钛财经
2023-10-04

联名“成瘾”的茅台,是在过度消耗品牌力?

作者|闪电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茅台联名引发的行业“狂喜大地震”,余波仍在持续。 尤其是对于营销行业而言,茅台联名所制造的巨大传播声量、覆盖的广阔人群、达成的真实销售成果等,无疑在一遍又一遍地刷新认知。与当年“脑白金”以洗脑播放占领无数消费者心智不同,茅台似乎只要祭出联名这一大招,瞬间就能让合作企业直接“起飞”! 这样的魔力,不仅是其他白酒品牌难以达到的,甚至是几乎所有公众熟悉的品牌都很难实现的。茅台通过联名这根“魔法棒”散发出的魔力,让太多企业“挤破头”也想要与其合作。而对茅台来说,真的需要这么多联名吗?已经联名“成瘾”的茅台,又是否在过度消耗自身的品牌力呢? 联名“成瘾”,背后的巨大利益 联名,是品牌营销中打造传播声量的重要一环。当联名与目标人群的高度契合,在与品牌或产品巧妙结合的基础上,更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也有可能产生巨大利益。 很直观的一个例子,就是“茅台+瑞幸”。 一个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白酒品牌,另外一个是以平价美味被年轻消费者所熟知的咖啡品牌。二者原来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但却通过各自最大的特色标签——“酱香”和“拿铁”,上演了一场风靡全民的营销盛事。 从实打实的销量上看,仅上线短短一天时间,酱香拿铁便卖出超542万杯,单品销售额超1亿元,刷新单品销售纪录。随后的销量,也足以让两大企业为之满意。 而从销售态势上看,在刚上市的头几天,瑞幸咖啡APP上显示一些门店的酱香拿铁要排队两小时。在线下,一些门店里来买酱香拿铁的人排起了长龙。甚至还有的门店卖完最后几杯酱香拿铁,就直接打烊!简单来说,瑞幸门店原材料备货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消费者下单的手速。 而在传播层面,火爆程度更是远超所有人的预期和想象。在酱香拿铁上市当天,多个“瑞幸联名茅台”、“酱香拿铁”的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其中,“瑞幸回应喝茅台联名咖啡能否开车”还迅速登上了热搜第一,阅读量超2.1亿
联名“成瘾”的茅台,是在过度消耗品牌力?
avatar钛财经
2023-09-10

稚晖君大动作引深思:人形机器人将成AI终极载体?

作者|Pan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对“天才少年”稚晖君(本名“彭志辉”,以下简称“稚晖君”)的了解,源于他在b站上发布海量自研机器人的相关视频。如,《我把自行车做成了自动驾驶!》《我造了一台钢铁侠的机械臂!》……这些视频的点击量动辄数百万,且质量极高,因此稚晖君也被粉丝称为“野生钢铁侠”。 而稚晖君再次亮相,并轰动舆论、登上热门话题榜,则是他自华为出走仅半年时间左右,就成功创业并带来团队的首个产品——人形机器人远征A1。值得注意的是,有消息称稚晖君联合创始的初创公司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元新创”)已完成多轮融资。 据相关人士透露,智元新创的估值达十几亿美金。虽然这一消息尚未得到确认,但新增股东里已经出现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巨头。从本质上看,这家初创公司以黑马之姿横空出世,固然有稚晖君的光环在,但也与人形机器人本身的巨大发展潜力有直接关系。 从发展趋势看,落地越来越近、实际价值越来越高的人形机器人正迎来自己的曙光。尤其是在大热的AI赋能下,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终极载体,前景一片光明。 人形机器人大爆发,落地或近在眼前 由稚晖君担任联合创始人的智元新创,是当下科技圈内的明星企业。 成立于2023年2月27日的智元新创,满打满算至今也不过半年之久。但其迅猛发展势头和毫无波折的成长历程,让很多初创企业羡慕,甚至“吃上了柠檬”。因为智元新创在当下融资寒冬的大环境中,以让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完成多轮融资! 天眼查显示,今年3月高瓴创投、奇绩创坛一起参与智元新创的天使轮融资。4月初,智元新创又完成A轮融资。同月月末,智元新创再度完成A+轮融资。而在4个月后,智元新创的A++轮融资,又博得业界的关注。智元新创不仅融资速度超快,且都是业内知名投资机构前来“捧场”。 难道说,顺风顺水的融资过程,仅仅是因为稚晖君的个人魅力备受投资机构青睐?显然不完全是。喜欢押宝未来与热点
稚晖君大动作引深思:人形机器人将成AI终极载体?
avatar钛财经
2023-08-13

降价受同行非议,零跑汽车“割肉”换量值不值?

作者|闪电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今年以来,“价格战”成为了汽车市场的主旋律。从合资车企到自主车企再到新能源车企,降价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而此前曾命悬一线的零跑汽车,从今年3月初发动价格战以来,销量开始回暖,6月份,卖出了1.3万台,创下历史新高。 零跑降价为了续命 在年初的首个月份,零跑汽车单月销量仅仅只有1139辆。以2022年年底的数据来看,零跑汽车在全国137个城市共计有销售门店548家,平均下来一家门店月销量仅有2.08辆,这样的表现不止车企难以为继,就连店内人员工资也负担不起。 眼看着销量跌到谷底,零跑无奈祭出“降价”的大招。 今年3月,零跑汽车在2023年度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4款新车,包括3款年度改款车型和1款全新车型(C11增程版本)。值得注意的是,全系车型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降价”。 T03从8.25万-9.95万元降到了5.99万-8.99万元;新款C01从19.38万-28.68万元降到了14.98万-22.88万元;新款C11纯电从原来的18.58万-23.58万元降到15.58万-21.98万元。 虽然明知越卖越亏,但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当时坦言,“如果零跑2023年销量上不去,那后面也就没什么希望了。” 从逆势涨价到降价急先锋,零跑在不到三个月内的“大变脸”引来业界非议,认为零跑这样做损人不利己,既难以提振自己带来销量,还把当时已经有些风声鹤唳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搅得更加动荡不安。 尽管伴随着争议,但零跑汽车的销量却在逐步回暖。 4月份零跑汽车的销量飙升到了8000多台,5月份,零跑汽车已经重新回到月销万台的水平,到了6月份零跑以1.3万台的销量,创下历史新高。 资本方面也对零跑汽车重拾信心。3月份,零跑汽车的股价还在27港元左右的低谷徘徊,随着销量的回暖,零跑汽车的股价也在7月份冲破了40港元的大关。 就在零跑汽车可以喘一口气的时候
降价受同行非议,零跑汽车“割肉”换量值不值?
avatar钛财经
2023-08-05

高端茶饮在消失,奈雪喜茶们开始躺平?

作者|Pan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炎炎夏日,本该是新式茶饮的销售旺季。但近期,#喜茶奈雪为何又不香了#登顶微博热搜。新茶饮两大头部品牌喜茶、奈雪被指业绩不佳,同店销售额未能恢复至2019年同等水平。 此次热搜的起源是“表里表外”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描述称“官方数据显示,国内旅游1.06亿人,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8%,以往这个时候游客们集结打卡、网红奶茶店捷报频传,但今年却静悄悄的。”难道,高端茶饮真的不香了? 高端茶饮为何受冷落 针对这次“喜茶奈雪为何又不香了”的讨论,有媒体在网上发起了一项“为何大家不爱喝喜茶奈雪了”的投票,有一项数据值得“玩味”——高达15.7万人的表示是“越来越贵了”。 实际上,一年多以前,为了获取更大的消费人群,喜茶、奈雪的茶都曾先后官宣全面降价计划,产品价格大部分告别“3字头”。其中,奈雪的茶经典产品大幅降价10元,还推出9元~19元的“轻松”系列,喜茶则是19元以下产品占据主要部分。 降价调整本是一件利好消费者的策略,但似乎也有人并不“买账”。投票评论区有不少网友都留言提及“价格降了但又没完全降”。 “部分产品价格下调确实会让我有消费的欲望,但是那几款核心产品价格其实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多了杯量的选择。”有消费者反馈道。 除了价格方面,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新式茶饮同质化严重,新奇度在降低。 由于新式茶饮市场入门门槛并不高,技术壁垒也低,要想进入该赛道并不难。我们可以发现,市面上头部茶饮品牌品类大多逃不出现制奶茶、现制水果茶、现制气泡茶和现制冷泡茶等几类。 当然,各品牌也试图在某些特色单品上突破打造“爆款”。有数据显示,2022年的50个主流新茶饮品牌一共推出了2244款新品,平均每个月上新187款新产品,新茶饮对于“上新”的执着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要知道在“油柑”之前,行业基本围绕着“茶、奶、水果”
高端茶饮在消失,奈雪喜茶们开始躺平?
avatar钛财经
2023-07-30

靠补贴月销三千台,岚图汽车下半场还有救?

作者|闪电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在新能源汽车已成汽车行业的主流之时,一些传统车企也纷纷转型新能源,而借助岚图汽车布局新能源的东风汽车,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东风汽车的分公司,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岚图汽车)为独立运营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不从属于东风公司旗下的任何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仅隶属于东风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只是,与很多传统汽车转型遇到的困境类似,岚图汽车在开拓新市场的过程中,难言顺利。背靠老牌的东风集团,2018年成立、已推出三款新车,月销却还在2千台上下徘徊的岚图,也面临残酷的竞争,甚至是生死存亡,它太需要一场品牌与销量的翻身仗了。 三款新车均“试错”? 作为东风汽车举全集团之力打造的“高端品牌”,岚图汽车曾自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中的“造车新势力”,意在发挥传统车企造车优势的同时,用创新产品和创新理念做新能源细分市场领航者。 不过,自2018年成立的岚图汽车,至今依然显得不温不火,与其早年定下的“打入高端市场”的目标,也宛若天堑。 实际上,通过岚图汽车2022年交出的销量成绩单,就足以看出,岚图汽车正处于发展困境。数据显示,岚图汽车2022年全年的交付量仅为1.94万辆,按照其全年销量目标,刚到及格线。 要知道,按照乘联会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市场新能源乘用车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在行业近乎翻倍的增速之下,岚图汽车的销量表现,显然有些差强人意。到了今年,4月份岚图销量终于重回3千台的水平,不过前四个月的总销量仍旧没有过万。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岚图产品本身素质不错,核心问题是品牌没有树立起来,也未形成自己的标签。也有车企人士表示,从岚图的价格定位来看,它实在是有些过于自信。 岚图FREE刚推出时主打增程,瞄准的就是当时的爆款产品理想ONE。但与后者专注“奶爸车”的定位不同,岚图这款35万元级别的中高端车,仍
靠补贴月销三千台,岚图汽车下半场还有救?
avatar钛财经
2023-07-23

躲过传统家电的围猎,小熊电器真的高枕无忧?

作者|Pan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绕开传统家电企业的围猎,小熊电器开辟了“创意小家电”新赛道,在打造爆款单品、快速扩充产品品类的同时,乘上线上电商的快车,才有了远高于传统家电企业的增长速度。 但是成萧何败萧何,创意小家电企业爆款难以复制、产品过于繁杂且同质化,以及重营销轻研发的通病,也在考验着小家电企业的应变能力,对于小熊电器来说,前路并不乐观。 重营销轻研发 根据小熊电器公布的2022财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收入41.18亿元创上市以来新高,同比增长14.1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则录得3.86亿元,同比增长36.31%。 尽管从财报数据来看,小熊电器的营收、净利润均呈现较快增速。不过,近几年,小熊电器小家电的销量增速却在不断下滑、以及去年底库存量迈入千万台,也一定程度在诉说着小家电行业的竞争加剧。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小熊电器在小家电行业的销售量增速分别为30.39%、40.22%、-13.70%、3.28%,可见,自上市以来,截至去年末,小熊电器的小家电,其年度销售量的增速呈现明显、大幅放缓。 另外,笔者注意到,小熊电器自上市以来,其小家电行业的库存量不断增长,并且,截至去年年底,小熊电器的库存量已经迈入千万台级别。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小熊电器的小家电行业库存量分别为748.38万台、858.49万台、941.95万台、1,037.20万台,同比分别增长38.83%、14.71%、9.72%、10.11%。 同时,小熊电器当前的支出结构仍有明显缺陷:营销费用占据大头且持续攀升,研发费用则占比过低。 财报显示,2022年小熊电器总销售费用高达7.3亿元,同比增长31.94%,是同期研发费用的整整五倍。细分项目中,品牌宣传费、市场促销费增幅最高,分别达到54.15%和41.75%。 从传播效果来看,小熊电器这一波组合拳无疑是有效
躲过传统家电的围猎,小熊电器真的高枕无忧?
avatar钛财经
2023-07-16

运动生意难挣钱,Keep亏损四年主打“卖货”?

作者|闪电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九曲八弯,运动科技公司Keep的上市梦终于落地了。 7月12日,Keep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650”。Keep首发价格 28.92港元/股,上市首日开盘价较发行价上涨4.77%,市值约为159亿港元。截至7月14日收盘,股价报收29.5港元/股,对应市值155.07亿港元。 作为国内知名的运动健康线上平台,Keep在行业中可谓元老级的存在,但时至今日,其盈利状况却依旧不容乐观,深陷增收不增利、盈利不断下滑的窘境。因此,对于Keep而言,如何提升盈利能力,挽救亏损境遇,成为Keep上市后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打造闭环生态 2015年,第一版健身APP Keep诞生,2016年,Keep完成了B轮商业融资,从记录运动到开始提供线上的健身课程,开始商业化尝试。 Keep品牌联合创始人王宁曾说,Keep不是一个运动软件,而是生活品牌方式。据招股书,目前,Keep的业务模式包括线上健身内容、配套运动产品以及智能健身设备,Keep似乎想要打造从线上到线上、从吃到练到穿的全业务的闭环产业。 自有品牌运动产品上,2019年,公司推出第一代Keep智能单车,售价1299元-4999元。Keep的健身产品,涉及到健身场景的方方面面,包括跑步机、智能手环、智能秤,健身装备、运动服饰等。 从创立以来,自有品牌运动产品一直是Keep的营收主力。但据新版招股书,报告期内,Keep的营收结构略有调整,自有品牌运动产品占营收比例从57.5%降至51.4%,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占比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从30.5%升至40.4%。 过去三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线上健身也迅速崛起。 有数据显示,按照月活用户以及用户完成锻炼次数计算,在12个月平均拥有3640万的月活用户、并拥有362万的订阅会员的Keep是中国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 与此同时,
运动生意难挣钱,Keep亏损四年主打“卖货”?
avatar钛财经
2023-07-08

比亚迪问鼎全球销冠,护城河却仍缺失一环

作者|Pan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2023年已过半,风起云涌、竞争日渐白热化的车市今年上半年依然交出了同比增长近9%的答卷。 7月5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根据重点企业周报数据推算:6月汽车销量250.58万辆,环比增长5.22%,同比增长0.14%;2023年上半年汽车销量1312.27万辆,同比增长8.84%。 其中,比亚迪继续一骑绝尘,以遥遥领先的成绩继续领跑市场。今年1-6月,累计实现125.56万辆销量,同比增长94.25%,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第一。 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比亚迪已经为国产品牌竖起了大旗,但结合着300万台的年度目标来看,压力还是不小的;而成为顶流之后,比亚迪冲击高端之路又是否能如愿以偿呢? 机海战术进行时 根据比亚迪6月的产销快报显示,其6月销量25.3万辆,同比增长88.8%。2023年上半年累计销量125.6万辆,同比增长94.25%,这一数字已接近2022年全年销量的三分之二。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售61.7万辆,同比增长90.7%;插电式混动乘用车销售63.1万辆,同比增长100.7%。 若以新能源汽车口径(混动+纯电)统计销量,比亚迪为今年上半年全球销冠,但若仅从纯电动汽车车型来看销量,特斯拉仍具有优势。 相较于特斯拉的四款电动车走天下,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比亚迪之所以能取得销冠战绩,主要得益于其多品牌、多车型的机海战术。 在豪华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在第一季度推出了自有品牌“仰望”,定位百万级高端新能源车,并且发布了U8和U9两款预售车型。此外,在2023上海车展期间比亚迪还发布了全新的腾势N7。 在主流家轿市场,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补贴退坡和降价潮两大不利因素,比亚迪王朝网、海洋网推多款新车争夺燃油车市场。 今年2月,比亚迪秦PlusDM-i2023冠军版上市,9.98万元的起售价直击合资品牌A级车市场,并喊出了“油电同价”的
比亚迪问鼎全球销冠,护城河却仍缺失一环
avatar钛财经
2023-07-02

顺丰“卖子”,极兔狂奔,快递江湖难平静

作者|闪电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随着快递业“价格战”偃旗息鼓,不断亏损的丰网成为了顺丰的“包袱”。 近日,顺丰宣布将旗下子公司丰网以18.13亿元打包出售,签订了100%股权转让协议书。 近两年,快递行业的风向出现了较大的转变,原本杂乱的市场格局在一次次并购交易中心变得愈发清晰。当然,这样的趋势仍处于进行时。 顺丰出售“不良资产” 5月12日,顺丰控股的子公司丰网控股已经与深圳极兔供应链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股权转让协议,拟以11.83亿元的价格转让深圳市丰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即“丰网信息”)全部股权。这笔交易一旦完成,丰网控股将不再拥有丰网信息的股权,从而意味着顺丰控股在业务策略上的重大调整。 对于此次的出售目的,顺丰控股在公告中表示,将更多精力聚焦在国内中高端快递、国际快递、全球供应链服务和数字化供应链服务等核心业务的发展上。同时,丰网信息作为标的公司,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且持续亏损。因此,此次出售可以减少丰网信息的亏损对顺丰控股的负面影响。 成立之初,丰网速运便对标“通达系”快递品牌。 2020年股东大会上,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说,目前公司更侧重于做电商标快,腰部客户要么升级到电商标快,要么下沉到更优性价比、更便宜的丰网产品。 一直以来,顺丰速运都是自营模式,丰网则属于加盟制。某快递加盟商透露:2020年丰网招商之初,顺丰一度将丰网加盟费开出了天价:炒到了100万元左右——彼时通达系的加盟费仅在10万元上下。顺丰还要求加盟老板必须具备从业经验。而由于顺丰的口碑吸引力,不少人跃跃欲试,甚至不惜为了获得经营资格,给中间人好处费。但如今,丰网已经几乎无人愿意接盘,加盟费也与通达系相差无几。 据了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尤其是由于“价格战”的压力,顺丰控股的子公司丰网信息的表现并不理想。尽管丰网速运有着顺丰这棵大树的靠山,但过去三年的成绩单并不亮眼。丰网虽然为顺丰带来了大量
顺丰“卖子”,极兔狂奔,快递江湖难平静
avatar钛财经
2023-06-24

深蓝汽车销量一跌再跌,背靠长安却难独当一面?

作者|闪电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作为长安汽车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深蓝在诞生之后,便斩获不俗的成绩。一度,其单月新车交付量甚至能够突破10,000台,表现相当出彩。 不过,深蓝品牌的高光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久便接到了众多质量问题投诉,涨价又降价的操作也惹来众多质疑,销量更是随之下滑,品牌发展走上了下坡路。 销量遭遇滑铁卢 6月1日,伴随着哪吒汽车、广汽埃安、东风岚图等新势力5月销量的出炉,深蓝汽车也晒出了5月份的成绩单,相比广汽埃安和零跑汽车的环比增长来看,深蓝汽车的市场表现并不是太理想。 深蓝汽车公布最新销量报告,其今年5月交付深蓝SL03共计7,021辆,环比4月降低9.48%。 需要注意的是,纵观从年初迄今为止的整体情况,这已并非该品牌月交付表现出的首次下降。 自2022年12月达成11,650辆的交付成绩后,深蓝汽车今年1-2月及4-5月均呈现为环比降低的表现;其中,3月实现今年最高月交付达8,568辆,而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在于该月最高补贴4.2万元的促销策略。 反观广汽埃安5月销量45,003台;哪吒汽车5月销量13,029台;零跑汽车5月销量12,058台,深蓝汽车明显处于下风。 目前,深蓝汽车在售车型只有一款——深蓝SL03。从该车上市至今的市场表现来说只能说一般,单月销量过万也只是昙花一现。 在业内人士看来,深蓝汽车上半年之所以表现颓势,与国内市场价格战趋势有所关联。受排放标准切换影响,以雪铁龙C6为首掀起的降价潮仍未呈现出明显的休止迹象,而对比价格战中的各大合资、自主,深蓝作为一个诞生仅一年的新能源品牌,其产品的降价势必会引发消费者口碑的下滑。 尤其是去年底,基于新能源补贴终止的因素,深蓝汽车曾宣布一轮价格上涨。两相叠加,对于1-2月购车的车主而言,与“割韭菜”或已无异。这也引发了大批车主的投诉,指责品牌在短时间内大幅降价。 口碑扑街,销量下滑,深蓝
深蓝汽车销量一跌再跌,背靠长安却难独当一面?
avatar钛财经
2023-06-20

618救不了手机市场,折叠屏成救命稻草?

作者|Pan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智能手机中)除了苹果的销售情况较好以外,安卓市场整体还是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在本次618购物狂欢节后如此说道。 其实,在经历了2022年的全球性下滑,2023年,手机市场依然没能出现明显反弹。根据IDC最新发布的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544万台,同比下降11.8%。 尽管主要不利因素略有改善,但从数据上看,市场依旧处于“寒冬”阶段。 618战报报喜不报忧 618刚过,各家手机厂商陆续发布了今年的“战报”,和往年一样,各家都拿了“第一”。如果单看每家的战报海报,很容易就觉得手机行业形势喜人、品牌业绩蒸蒸日上。 数据显示,618期间,OPPO有4款机型拿到了特定条件下的第一:一加Ace 2为京东2500元以上安卓机销量冠军、OPPO Find X6 Pro拿到天猫6000元以上安卓手机销量&销售额双冠军、OPPO Reno10 Pro+为抖音3500元以上销量&销售额双冠军、OPPO K10x为拼多多1000-1500元手机销量&销售额冠军。 有网友评价道,“只要定语多,谁都是冠军”。 小米最新公布的一项618数据是全渠道支付金额。小米官方称,618期间,小米线上线下全渠道的支付金额为194亿元。金额很高,但相比去年的187亿元仅微增3.7%,而相比2021年190亿元则仅仅增长了4亿元。这还是在扩大了抖音、快手等新渠道的情况下取得的。 魅族公布销售额增速第一,旗舰机型销量达成去年同期的378%,618全周期销售额同比增长500%。看上去分量十足,但实际上对比的是去年。而去年魅族并没有发布新机,因此销量基数很低。 苹果、华为、vivo没有公布销售数据。可以看到,只有小米公布了最关键的销售额,其他厂商要么和自己对比,要么局限于单一平台。
618救不了手机市场,折叠屏成救命稻草?
avatar钛财经
2023-06-17

“过盛”到“过剩”:光伏产能兜不住了?

作者|Pan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最近几年,围绕着“双碳”战略目标,我国光伏产业进入到了超级成长期,行业景气程度倍增。 但今年以来,光伏市场进入新一轮供需周期,“内卷”、“过剩”逐渐成为行业高频词,尤其是在硅料、硅片价格崩塌式下跌后,一场专利大战也接踵而至。 光伏巨头起冲突 近日,市值超1260亿元的光伏硅片龙头TCL中环发出一则重磅公告,参股子公司Maxeon向A股另一家光伏巨头通威股份发起了专利诉讼。 据Maxeon称,通威太阳能及其子公司Tongwei SolarGmbH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了Maxeon在欧洲专利号为No.EP3522045B1(“叠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专利,此专利是Maxeon用于制造Performance组件所使用的专有基础性叠瓦电池组件技术。 TCL中环表示,公司作为Maxeon的股东,完全支持Maxeon公司的上述维权活动,同时在发现同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涉及损害Maxeon的合法知识产权许可授权时,将全力支持Maxeon公司,采用包括但不限于法律途径维护其合法权益。 TCL中环在公告中提及的通威太阳能系A股光伏巨头之一的通威股份控股子公司,由通威股份100%持股。 据通威太阳能官网介绍,作为通威光伏新能源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通威太阳能深度切入太阳能发电核心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已成为全球光伏行业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最先进、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及高效组件生产企业,形成具有通威特色的全柔性、低铅型、环境友好型叠瓦组件,具备为终端电站客户带来更低度电成本,全方位覆盖全球客户需求的高效半片组件产品。 通威太阳能现拥有合肥、双流、眉山、金堂、盐城、南通六大基地及通合项目,电池现有产能70GW,2024-2026年,将形成130-150GW的电池产能,其中大尺寸产能占比将超过90%,高效组件现有年产能14GW
“过盛”到“过剩”:光伏产能兜不住了?
avatar钛财经
2023-06-13

格力手机问世八年销量成谜,董明珠为何不放弃?

作者|闪电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2015年年初,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放出豪言:格力手机将在三年内干掉小米,并做成世界第一。然而8年时间已经过去,格力手机不但没有干掉小米成为世界第一,如今还传出了“手机团队将要解散”的消息。 不过,面对外界的质疑,董明珠依旧是否认三连的态度,“手机是坚决不会放弃的,前段时间别人说格力的手机解散了,我觉得很好笑,不知道哪里来的声音。我现在用的手机就是格力手机,消费者用了以后都觉得我们的手机好。” 如今,年近7旬的董明珠依然强势无比,饱受争议,而近期被视为董明珠“接班人”的孟羽童离职,新能源汽车业务巨额亏损,以及格力手机部门的解散传闻,都给格力的多元化蒙上了一层迷雾。 董明珠:不放弃手机 今年5月,有多家科技媒体透露,格力电器已解散手机核心团队。消息还称,一位于去年离职的员工表示,格力手机业务最早在珠海组建,于2019年左右将核心团队搬至深圳。 该人士透露,深圳团队包括开发、测试以及行政人资部门,高峰时期有接近100人。但从去年开始,深圳团队逐渐解散,到2022年中期还剩40余人之后深圳团队全部解散,后面应该不会再做手机了。 其后不久,格力电器回应称,格力手机研发持续进行中。TOSOT G7是格力第六代手机,且与格力+智慧家居结合,欢迎进入“格力董明珠店“选购体验。 近日,董明珠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再度否认了“格力手机核心团队解散”传闻。 董明珠在采访中透露,格力手机不仅她现在自己在用,消费者用了以后,也都给出了好的评价。 “我对手机的理解是不仅是通话,也不仅仅是拍照。对我们制造业来讲,自己有了这个手机设计,我们可以更贴近消费者,它是一个过程。”她表示,手机是坚持不会放弃的,是一定要做下去的。 不过,目前格力手机官网已无法正常打开,其官方公众号“格力手机“在2020年4月16日以后也已停止更新。 在此前另一档视频节目中,董明珠表示,“苹果
格力手机问世八年销量成谜,董明珠为何不放弃?
avatar钛财经
2023-06-10

一路亏损,拼多多为何还能“支棱”起来?

作者|Pan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来到2023年,电商平台的竞争进入前所未有的白热化阶段。 一个最直观的变化是,自下沉市场的竞争格局逐渐清晰后,国内的电商竞争开始拼“价格”。今年3月以来,京东上线百亿补贴,从过去的“大促”模式转向“日销”模式;百亿补贴大战的发起者拼多多,再投10亿补贴数码家电;淘宝推出99特卖频道和商品比价功能。 随着三大平台的入局,似乎几家头部平台都把“精品化”的论调暂时搁在一边,新一轮电商“价格战”的硝烟味儿渐浓。 大环境的推波助澜 近日,国内几家头部电商企业一季报悉数发布,拼多多一季度收入增速再超阿里、京东。拼多多发布2023年一季度报,当季收入为376.37亿元,同比增长58%,超过预期的319亿元。运营利润69.3亿元,同比增长222%。 而从阿里巴巴集团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来看,集团收入8686.87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阿里中国零售商业收入为人民币1320.62 亿元,相较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1356.96亿元下降3%。 京东集团公布了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一季度京东收入为2430亿元,同比增加1.4%。具体到各业务收入上,京东一季度的商品收入为1955.64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了4.3%;服务收入为474亿元,同比增加34.5%。 虽然距离阿里巴巴近10亿消费者(2022年年报数据,最新财报没有公布这一数据)仍有差距, 但拼多多高速增长势头可见一斑。 “这一季度,拼多多的不同品类都呈现出强劲需求。从目前来看,公司的长期战略——高质量发展,已经开始得到回报。”当晚业绩说明会上,拼多多董事长兼联席CEO陈磊如是表示。 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基于拼多多平台“下沉市场”和“消费降级”的属性,其业绩上涨反映了居民消费降级的意愿加重。疫情之后,中国经济缓慢回血,居民消费信心难以迅速恢复。这一漫长的消费
一路亏损,拼多多为何还能“支棱”起来?
avatar钛财经
2023-06-06

服务缩水、新规被视为霸王条款……海底捞缘何深陷泥潭?

作者|闪电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被誉为“火锅之王”的海底捞,似乎在声誉方面要“跌落海底”了。 近段时间,甚至是近年来,海底捞成为热搜榜上的“常客”。而对于一家餐饮企业来说,频繁登上热搜显然不会是因为各种正面事件。显而易见的是,海底捞深陷于负面舆论的风暴中。与之相对应的,是海底捞的财报中数据有些“冰冷”,危险信号在不断传递出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海底捞走到现在的窘迫处境,是诸多问题长时间积累下来且没有正确处理所导致的。在服务、品质、新规等多个维度,海底捞都饱受诟病。而在批评之下,海底捞好像愈发难以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也意味着,海底捞会面对营收、盈利等方面的问题。或许,海底捞的未来处于一片迷雾中。 乱象显现,在多维度饱受诟病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海底捞陷入如今的处境,自然是与自身在多个维度上表现乏力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在服务、品质、新规等多个维度上,海底捞因种种乱象饱受诟病和批评。 首先,在服务维度上,海底捞引以为傲的差异化优势在逐渐消失。如,在今年5月23日,江苏苏州有网友称凌晨到海底捞就餐,被告知需要排队,但里面有很多空桌,质疑其饥饿营销。该门店给出的回应是,晚上服务员本身就不多,若顾客超出接待能力,会关闭一些就餐台,海底捞从未使用饥饿营销的经营手段。 虽然听起来这份回应没什么问题,但若是不能匹配消费者的用餐需求、没有做好提前的预测去展开服务,只能说明服务体系尚未真正达到让消费者满意的程度。 而消费者质疑海底捞的“金字招牌”——服务,变得越来越差,显然不是个例。在今年5月16日,海底捞还陷入了“饮料门”,#海底捞推荐收费饮料不说明#一事登上了热搜榜。有消费者在网上反映,去海底捞吃饭时,刚坐下来就被问要喝什么水,但是没有说要钱,并且把要钱的酸梅汤和免费的柠檬水放在一起问。 这件事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海底捞表示了怀疑和不满。毕竟对于消费者来
服务缩水、新规被视为霸王条款……海底捞缘何深陷泥潭?
avatar钛财经
2023-06-03

抖音的野望,美团的“不在乎”

作者|Pan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5月25日,美团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不出所料,复苏来得很快。2023年第一季度,美团实现营收5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7%。同时经营利润扭亏为盈,达35.9亿元。 这样的赛道,巨头们都想争得一席之地。4月25日,抖音在生活服务生态大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抖音服务商家数量已经超过200万。布局本地生活三年之后,以POI为发力点,抖音正向着本地生活发起冲击。 作为一个万亿级别的大市场,本地生活除了是优质的掘金地,最为重要的是,其涉及到日常消费、餐饮美食、商业零售、智慧支付,甚至是工业物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所以,可以预见,本地生活的割据战即将再次上演,寡头的格局或将迎来改变。 美团财报迎来复苏 复苏增长是美团第一季度财报的主基调。 财报显示,美团季度营收已经连续4个季度保持在500亿元以上,同比增速连续3个季度保持在20%以上。 在电话会上,美团CEO王兴表示,得益于本地消费的强劲复苏,公司各项业务均实现健康增长。 具体来看,核心本地商业实现收入429亿元,同比增长25.5%,经营溢利同比增长100.7%至94亿元;经营利润率较2022年同期的13.8%增长至22.0%,仅次于 2022年第二季度的22.5%。 其中配送服务收入为169亿元,即时配送(外卖 + 闪购)总订单量42.67亿单,季度内90天,日均单量为4742万单,同比增长14.9%。 而挑大梁的美团核心本地商业则是创造了94亿净利润的最佳单季表现。 其中佣金收入迎来了强势反弹,得益于到店酒旅的复苏,2023年第一季度,美团在此项上录得了158.2亿营收,同比增长32.4%,环比增长8.3%,大幅高于市场预期的142亿。王兴透露,第一季度美团到店酒旅的GTV增速超过50%,3月份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100%,由此带来的本季度佣金收入增速超过34.2%,一举将美
抖音的野望,美团的“不在乎”
avatar钛财经
2023-06-01

战略摇摆、不断掉队,百度输给了“长期主义”?

作者|闪电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过去人们谈及互联网,除了提及搜狐、网易、新浪三剑客以外,还会说到BAT(百度、阿里、腾讯)。所不同的是,目前前三者已经淡出互联网中心,而后三者都在经历中年危机。 更令人唏嘘的是,阿里、腾讯已经分别通过布局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而百度则剑走偏锋,试图通过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垂直赛道,来进行自我定位、实现流量变现。 只是,对此战略转型,百度似乎至今依然摇摆不定。透视出这一切的,便是百度高管频繁更替,其营收结构依然谈不上健康,在资本市场也失意无比。 因此百度在基本盘之外,一直谋求第二条增长曲线。只是,百度基于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的商业模式,至今依然难言成立,在被同行不断超越的同时,甚至被华为、字节跳动等后起之秀入侵战略腹地,显得没有还手之力。 第二增长曲线羽翼未丰 虽然搜索引擎贡献的营收一直是百度的基本盘。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各大头部APP成为了最大的流量入口,因此百度过去依靠浏览器入口、几乎垄断国内市场的格局,正在悄然变化。 根据StatCounter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内地桌面搜索市场上,到2023年4月,微软必应的份额再次创出历史新高,达到37.4%,取代百度成为中国第一大桌面搜索引擎。 这也意味着,原本在移动端并不占据优势的百度,也丢掉了PC等桌面端的市场,其业务基本盘正在被同行蚕食。值得注意的是,冲击百度基本盘业务的,还有互联网内容智能推荐模式的盛行。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演进,信息找人、千人千面的内容交互模式,代替了过去人找信息的搜索模式,甚至成为时代主流。这也意味着,搜索入口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 实际上,搜索场景并非因此消失,只是用户搜索的入口不再是过去的浏览器,而是各大头部APP的站内搜。因此也有网友调侃,在这个各大APP各自为战时代,并非搜索不重要,而是百度搜索不再
战略摇摆、不断掉队,百度输给了“长期主义”?
avatar钛财经
2023-05-28

问界销量一跌再跌,华为带不动,赛力斯另谋出路?

作者|Pan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尽管有华为的加持,但赛力斯也并非高枕无忧。 此前,赛力斯公布的2022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继续亏损,亏损额同比扩大110%至38.3亿,创下历史最大亏损,相比上一年18.24亿元的净亏损额,同比增加了2.1倍。 另据赛力斯公布的4月份产销数据显示,其中问界系列汽车销量仅2953辆,同比下降14.13%,产量1236辆,同比下降60%。 作为赛力斯与华为联合共创的新能源品牌,AITO问界在去年诞生之初备受瞩目,旗下问界M5和M7两款产品刚上市就展现出黑马的潜力,然而在更加内卷的2023年车市中,AITO问界品牌这一销量支柱已走入颓势,赛力斯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销量遭遇滑铁卢 2019年,赛力斯加入华为智选阵营,共同推出新能源汽车品牌——AITO问界。得益于华为的赋能,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大涨。尽管2020年赛力斯整车销量同比下降15.9%,但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却同比增长123%。 2022年,赛力斯与华为联合设计的智选车问界系列开始陆续上市,先后推出问界M5、问界M7和问界M5纯电等车型。在华为深度赋能下,问界无论是市场关注度,还是实际销量,都震惊了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AITO问界销量高达7.5万辆。 根据赛力斯2022年报显示,该公司营收创出历史新高,达到341.05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实现收入249.34亿元,同比增长482.8%,新能源汽车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73.1%,同比增长46.2%。 不过,短暂的辉煌之后,赛力斯在2023年并未能继续高歌猛进。 根据赛力斯官方数据,该品牌4月份新能源汽车共实现销量为6917辆,同比下滑19.12%,旗下新能源品牌AITO,在当月的表现也不太乐观,只实现了4585辆,不仅在4月新能源品牌销量排名中居后,同时相比于去年的销量也有较大下滑。 作为赛力斯与华为
问界销量一跌再跌,华为带不动,赛力斯另谋出路?
avatar钛财经
2023-05-25

山西汾酒股价持续下跌背后:高端受阻,渠道失控?

作者|闪电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近期,山西汾酒(600809)在二级市场表现不佳,股价大跌,市值大幅缩水。 5月22日,山西汾酒股价早盘意外闪崩,一度跌停,随后股价跌幅收窄,收盘报224.99元/股,下跌3.14%;5月23日股价继续下挫,较前一交易日再次下跌4.98%。对于股价下跌的原因,有消息认为,与山西汾酒内部产能、库存问题以及市场上的资金流动有关。 但事实上,今年以来,山西汾酒股价持续遭遇下跌,截至5月25日收盘,距离今年1月最高点318.8元,年内股价累计跌幅超过32%,市值缩水超过千亿。 股价下跌背后的原因 作为白酒行业排名前五的头部企业,山西汾酒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2018-2021年,山西汾酒堪称大牛股,3年市值上涨超过15倍;除了市值飞跃发展,营收亦是跨越式发展,2018-2022年,山西汾酒分别实现营收94.44亿元、118.80亿元、139.9亿元、199.71亿元、260亿元,增幅巨大。 虽然公司保持向上增长,但山西汾酒股价却接连走低。自2022年7月1日山西汾酒盘中触及333元之后,股价便呈现逐步走低的趋势,总市值从4000多亿缩水至到2627亿(5月25日收盘),总市值缩水超过30%。 那么,是哪些原因导致山西汾酒遭遇投资者抛弃呢? 首先,网传山西汾酒产能利用率不足70%的问题引起关注。对此,公司的回复是,汾酒长期以来产能都是满负荷的。 其次,网传库存压力大,批发价和终端价存在倒挂情况。但山西汾酒工作人员回复称,关于公司库存情况,还是存在一定渠道压力,但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部分市场或存在批发价与终端价倒挂的情况,但是总体还是比较稳定的。 不过,数据则显示,最近三年,山西汾酒的存货价值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分别为63.54亿元、81.89亿元、95.5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37%、28.89%、17.84%,对应的产品库存量也呈现增长态势
山西汾酒股价持续下跌背后:高端受阻,渠道失控?
avatar钛财经
2023-05-21

五菱宏光MINI销量神话不再,“一代神车”已完成使命?

作者|Pan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要说微型车的火热程度,看看国民神车五菱宏光MINIEV的销量就知道了,这款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电动小车一个月居然可以卖好几万辆。论价格没有谁比宏光MINI EV更接地气,论销量也没有谁比它更好卖。 不过,霸榜数年的神车在今年似乎显得有些“疲惫”,上个月仅交付18086辆,同比下滑27.4%,与去年的猛增势头形成了明显对比。 销量神话不再 2020年7月,上汽通用五菱针对中短途代步出行的需求,推出了五菱宏光MINI EV,由于其最低2.88万元的起售价格,且具备长度不到3米、车内轴距不到2米的迷你车身,能灵活避开堵车和停车难的问题,独具产品力,以至于在上市之际便获得较多消费者青睐。 彼时,五菱宏光MINI EV交付不足2个月就登顶中国自主品牌纯电汽车销量冠军。 2020年9月,五菱宏光MINI EV便以1.4万的月销量打败特斯拉Model 3(1.1万辆),结束了特斯拉长期位居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的局面;2021年1月, 五菱宏光MINI EV以3.7万辆的销量再度超越特斯拉Model 3(2.2万辆),并获得全球电动车型销量冠军。2022年,五菱在微型车市场中的份额排名达到第一,达37.85%,在遍处开花的造车新势力中啃下了自己的地盘。 从具体月份来看,自2020年8月开启交付的33个月以来,五菱宏光MINI EV有28个月的单月销量在2万辆以上,17个月的单月销量在3万辆以上,且最高单月销量可达到5.06万辆。 不过,2022年年底以来,五菱宏光MINI EV的销量数据便开始下滑:2022年11月,五菱宏光MINI EV的销量减少13.8%至3.2万辆;12月虽小幅回升至3.45万辆,但到了今年,又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1-4月,该车型共实现销量8.79万辆,累计同比下滑超36%,成为当月中国汽车市场下滑幅度最大的车型之一。(今年1
五菱宏光MINI销量神话不再,“一代神车”已完成使命?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