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财经
博望财经
个人简介:关注VC/PE、美股、港股、A股。
IP属地:未知
0关注
557粉丝
0主题
0勋章

比亚迪“偷家”特斯拉,马斯克急了?

文|天峰 来源|博望财经 $比亚迪(002594)$ 4月8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和巴西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德•莫赖斯却因为社交媒体言论而打起了“口水官司”。 消息一出,国外社交媒体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试图寻找马斯克与巴西政府突然间“口水战”的导火索。但大部分人的视线都转移倒了中国车企比亚迪上面。很多“吃瓜者”认为,巴西政府支持比亚迪在巴西的布局是马斯克与巴西政府矛盾主要症结所在。 2024年一季度比亚迪累计出口新能源乘用车近10万辆,同比增长了152.8%,占比亚迪一季度销量的15%以上。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仅出口巴西市场销量就达到了一万五千多辆,拿下巴西超过3%的市场份额,占比亚迪一季度出口销量的15.6%。 相比之下,特斯拉在巴西的资产“基本为零”——马斯克对巴西政府的针对,实际是特斯拉与比亚迪的暗涌互斗,比亚迪在特斯拉“家门口”巴西的爆火,让马斯克“急了”。 而这还仅仅是比亚迪在全球市场内快速推进的一个缩影,2月19号,比亚迪秦plus率先降价两万元至79800,打响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的第一枪,预示着新一轮汽车价格战的开启。 2023年比亚迪销量为302万辆,根据比亚迪在接受中国经济日报的采访中曾经透露,2024年的销量目标将是在2023年销量基础上增长20%,也就是360万辆。就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很多人对比亚迪完成这一销量并没有信心,在2024年汽车市场价格战必定更加猛烈的背景下,比亚迪能否完成这一销量目标?海外市场能否发力帮助比亚迪实现全年目标呢? 01 一季度销量波动 在今年1至2月期间,比亚迪销量出现下滑。1月份销量为20.1万辆,环比下降约40%,在自主品牌中被吉利汽车超越。2月份销量下滑更为明显,仅售出12.17万辆,同比下降36.5%,环比下降39.4
比亚迪“偷家”特斯拉,马斯克急了?

营利三连降,张为忠能带领浦发银行走出阴霾吗?

文|恒心 来源|财富独角兽 $浦发银行(600000)$ 资产规模破9万亿的浦发银行在而立之年却表现糟糕。 近日浦发银行发布2023年度业绩快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34.34亿元,同比减少8.0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7.02亿元,同比减少28.28%。对此,浦发银行解释称,“受资产重定价、市场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以及公司信贷增长动能不足、业务结构调整等影响,公司效益指标阶段性承压”。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浦发银行连续第三年出现营收、净利润双双下降的状况。在10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浦发银行归母净利润降幅更是居首,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连续三年“双降”的上市银行。 投资者或许对浦发银行去年业绩表现并不意外,毕竟背后牵扯着“人事地震”。 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浦发银行经历了密集“换血”,包括董事长、行长、副行长、监事会主席在内的“董监高”被调整,新任干部均为“空降”。 此外,浦发银行还频收巨额罚单,被罚金额更是按“小目标”计量,信用卡业务也遭密集投诉,被冠以“被投诉之王”的称号。 新掌门人如何带动这艘巨轮,成为全市场的关注点。 01 营收、利润三连降,业绩“失守” 据公开资料显示,浦发银行于1992年10月,由上海市财政局和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可等18家单位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996年就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目前经营领域覆盖信托、租赁、基金、境外投行、货币经纪、科技银行、理财子公司、村镇银行等多个金融业态,实现了跨市场、跨领域多元化金融服务布局。 但近年来浦发银行的经营业绩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 2023年,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34.34亿元,同比减少151.88亿元,下降8.0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7.02亿元,同比减少144.6
营利三连降,张为忠能带领浦发银行走出阴霾吗?

频繁跨界的东软集团正在陷入增长疲软“泥潭”

文|飞雪 来源|博望财经 $东软集团(600718)$ “我们不断反思自己有什么问题和毛病,并且可以大胆地、快速地改变这些毛病”,在谈及东软30多年来能够活到今天时,东软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积仁曾如是总结“方法论”。 “我们喜欢在每一个机会即将来临之前开始布局”,从软件外包、IT解决方案到医疗设备制造、软件教育、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及至大健康生态,一路走来,刘积仁还曾感慨地说。 然而,驰骋全球的“巨无霸”东软集团,却无奈地呈现出“增长疲软”态势。其所涉足的每个黄金赛道,既存在自身战斗力不够强悍等问题,各细分领域也已有专注玩家以更核心的竞争力,令东软集团面临四面围剿般的严峻挑战。 东软集团发布的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也提示称,2023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72亿元至0.86亿元之间,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1.15亿元至1.4亿元之间。而2022年,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则分别净亏损3.43亿元、5.3亿元。 图源:东软集团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 扭亏为盈但扣非净利润或仍呈亏损态势,实则说明东软集团亟需提升其盈利能力。那么,而立之年迎来上市首亏,如今又在不惑之年到来前陷入“增长疲软”困境,不禁试问,东软还能否重新“硬”起来? 01 激进分拆打造IPO集群 东软集团的资本局能否迎来大满贯? 用刘积仁的话说,东软“将进一步打造上市公司集群,以此为基础,运用好资本市场,构建企业发展的新生态。”这或是其对东软旗下业务连续分拆,加速推进被剥离资产IPO的底气所在。 目前,东软集团已斩获三家上市公司,除东软集团以及2020年9月登陆香港联交所的东软教育外,最新的“成果”是,经四次递表方才于2023年9月28日在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东软熙康。 而刘积仁真正心心念念、报以最大厚望的,则是东软医疗。刘
频繁跨界的东软集团正在陷入增长疲软“泥潭”

蔡嵩松之前已爆出“老鼠仓”事件,基民应当起诉诺安基金吗?

文|天峰 来源|财富独角兽 近期证券公募新闻不断,头部券商相继被罚,诺安基金前知名基金经理蔡嵩松被抓传闻也有了最新动态。据金华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曲泉儒、董博雄、蔡嵩松的“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案件于3月27日正式开庭。案号为(2024)浙07刑初1号。 在上述消息公布前,坊间关于蔡嵩松的传闻一直不绝于耳,不过,官网信息一直停留在2023年9月29日蔡嵩松离任诺安基金的公告,此后并无新就职消息传出。然而,对于没有购买过其基金的人只是抱着吃瓜的心态,但对于正持有,或者持有过诺安成长混合基金的基民来说,他们纷纷表示要向诺安基金索赔。 01 有基民称打算起诉诺安基金 蔡嵩松持有芯原股份曾大跌80% 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趋严,2023年至今银行、监管、券商、私募等各细分行业大佬都有被带走的消息,特别是证监会主席吴清上任之后,证监会把工作重点放在,严打财务造假、超募、欺诈发行、利益输送等金融违法行为,上个月还传闻有公募被驻场检查。 可以预见,这两年或将成为金融机构甚至公募行业集中监管的两年。对此,有媒体记者多方核实获悉,3月27日,蔡嵩松、曲泉儒,董博雄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一案,在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案号为(2024)浙07刑初1号。 值得关注的是,蔡嵩松曾是诺安基金的“顶流”,与蔡经理相比,曲泉儒在2022年10月15日突击卸任了8只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曾任诺安新动力灵活配置、诺安益鑫灵活、诺安平衡、诺安双利债券、诺安鼎利混合、诺安汇利灵活等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过35亿元。 蔡嵩松在2017年11月加入诺安基金,2019年2月20日开始管理诺安成长混合,接管初期该基金规模仅有13.5亿,此后凭借重仓半导体板块,一战成名,带领诺安成长获得全年95.44%的业绩,位居同类排名4/413。不过,在2022年全年亏损129.3亿元,管理费为3.76亿元。
蔡嵩松之前已爆出“老鼠仓”事件,基民应当起诉诺安基金吗?

股价低迷、负债率70.48%,新乳业正在为并购式扩张买单

文|司凡星 来源|博望财经 $新乳业(002946)$ 高度内卷的乳制品行业,正在分化加速。 头部乳企的红利越来越大,伊利、蒙牛压迫感十足,双寡头市场稳固并且逆势增长,其他区域性中小玩家整合加速,生存变得愈发艰难,多家乳企利润下跌。 在这其中,以“鲜”为核心主题,将低温鲜奶和低温酸奶作为核心重点品类的新希望乳业(下简称新乳业),在巨头围猎之下,近年来却还在持续增长。 财报看,2023年前三季度,新乳业实现总营收81.9亿元,同增9.5%,实现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增22.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3.9亿元,同增58.1%。 财报营收利润很好看,但吊诡的是,其股价与业绩却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 近一年以来,新乳业股价从最高点的17.89元/股,一路下跌,截止4月18日发稿前,股价为9.97元/股,下跌幅度高达45%。 来源:百度股市通 为何不受资本市场认可?企业经营是否存在硬伤? 01 成也并购,败也并购 不夸张地讲,新乳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并购史。 新乳业的前身,是新希望集团旗下的乳业板块,在进入乳业之初,新希望乳业就制定了一条清晰的发展规划:收购、整合、联动、全国化。相较于内生式经营增长地缓慢,新乳业选择了外延式并购实现快速增长。 在2019年登陆深交所上市之前,新乳业就凭借母公司的资本优势,先后收购四川阳平乳业、河北新天香、杭州双峰、重庆天友等11家乳企。 上市之后,为加速产业链战略协同,2019年7月,新乳业出资7.09亿元成为现代牧业的第二大股东,仅次于蒙牛。现代牧业是国内最大的养牛养殖和原奶生产企业,在四川、安徽、河北、山东等全国7个省市运营26个万头规模牧场。 2020年5月,新乳业以17.11亿元收购夏进乳业母公司寰**业100%的股权。彼时,作为西北区域龙头乳企,
股价低迷、负债率70.48%,新乳业正在为并购式扩张买单

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业绩倒数,何琦10只基金仅一只回报正

文|吴理想 来源|财富独角兽 作为一家头部公募基金,华泰柏瑞基金的指数团队因为名将田汉卿的存在惹人关注,她也不负众望地将指数基金规模做到了超过2000亿;但或许正由于公司指基的出名,部分基金经理同时管理主动基金和被动基金,反而因此失去了棱角,例如本文的主人公何琦。 数据显示,这位累计任职超过6年半的基金经理目前在管10只基金产品,这里面包括偏股混合型、指数型股票、指数型QDII等多种类型,从形式上看种类丰富;但是从到现在的任职回报来看,这里面仅有一只指数QDII到目前实现了正收益。 再从今年到目前的净值增长率来看,笔者发现他最早管理的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混合反而是今年业绩最差的产品,到目前两类份额的净值下跌都超过了23%,在同类基金中的排名较为靠后,其中的原因何在呢? 01 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 连跌三年不到九毛钱 作为一只2016年成立的老基金,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近几年经历了大喜与大悲的心路历程:从2019年到2021年实现了组合年终上涨,从2022年到2024年却是净值下跌;同时2022年以来每年的跌幅都超过了20%。由此,去年年底时基金的最新规模仅为1亿元。 目前基金的一季报还没有披露,我们姑且只能从2023年四季报中寻找原因。从十大重仓股来看,基金经理选择的是清一色的港股标的,到4月17日的年内表现来看,目前只有美团—W在年内实现了上涨,其余9只下跌的公司中,微盟集团下跌超过53%排在首位。 同时,基金经理对多只重仓股持续看多,例如四季度的第一大重仓股绿城中国,基金经理在去年四个季度均持续重仓,不过地产类上市公司无论在内地还是香港都已辉煌不再,该股2024年到目前下跌已经超过了30%。 从行业的属性来看,何琦似乎更为青睐的是牛市旗手券商股。去年的12月31日时,他的重仓股中包括了中国银河、中金公司、广发证券、中信证券等四家公司,但是它们无一例外地在今年到目前
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业绩倒数,何琦10只基金仅一只回报正

朗科科技上市14年后迎首亏,“逼宫门”之后或告别“躺赚”?

文|飞雪 来源|博望财经 $朗科科技(300042)$ 上市14年后,朗科科技迎来了首次年报亏损。据其最新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全年营收108,759.7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8.63%;净利润亏损为4,376.42万元,同比由盈转亏,上年同期净利润为6213.4万元,同比下降170.44%。 图源:朗科023年年度报告 录得亏损,或非坏事。 很少有一家企业,能凭借一次发明创造,就“起高楼、宴宾客”,一路以近乎“躺平”的节奏,“躺赚”了小20年。哪怕是上市14年,也不过是在2023年年报中才首现盈转亏。 而算力产业新风口扑面到来之际,告别“躺赚”的朗科,在韶关城投实控下,能否接得住这波“泼天富贵”,事关其下半场的输赢成败。 01 上市14年首现盈转亏,朗科告别“躺赚”根由何在? 朗科科技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其全年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85亿元,同比转负;资产负债率为17.96%,同比上升5.13个百分点。连同其营收严重下滑、净利润降幅达170%来看,或说明朗科科技财务状况并不乐观。 而之所以走到不得不告别“躺赚”、由盈转亏的境地,原因至少有三: 其一,多年来的“专利运营”业务模式失灵,专利过期、利润骤减 凭借优盘这一发明创造,朗科于1999年获得第ZL99117225.6号中国发明专利等一系列原创性基础发明专利。 图源:网络 此后,“凭专利吃饭”成了朗科“躺赚”的本钱。2006年,朗科科技起诉美国U盘制造商PNY侵权,最终美国法院宣布朗科获胜,PNY向朗科缴纳专利费用1000万美元。自此,尝到甜头的朗科,以“专利维权”“躺赚”了小20年。 14年前上市时的招股书也坦承,其商业模式之一正是“专利维权”,凡是采用或使用与朗科科技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相关
朗科科技上市14年后迎首亏,“逼宫门”之后或告别“躺赚”?

核心打法失灵,“奶酪一哥”妙可蓝多到“天花板”了吗?

文|汇水 来源|博望财经 $妙可蓝多(600882)$ 妙可蓝多的处境有点“不太妙”。 3月25日,妙可蓝多发布了史上最差财报,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业收入、利润双双下降。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现营收40.49亿元,同比下滑16.16%;净利润为6343万元,同比下降53.9%。令人担忧的是,扣非净利润仅为717万元,同比暴跌近90%。 对此,妙可蓝多在年报中将原因归结为“主要由于原材料市场行情变动及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同时,还着重强调了其“奶酪一哥”的行业地位犹在。 其实,此前妙可蓝多的“天花板”已经开始显现。数据显示,2020年公司业绩迎来最高增速,当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3.20%和208.16%。随后的2021年公司进入巅峰时期,当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7.31%和160.60%。奶酪业务毛利率高达48.51%,总市值逼近435亿元。如此出色的业绩“打动了”了乳业巨头——蒙牛,后者的成功入股一度引发市场热议。大多数市场观点都认为,借助蒙牛在原料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妙可蓝多将迎来更加迅速的发展。 然而,2022年妙可蓝多高增长光芒逐渐暗淡。当年营收增速断崖式下滑到了7.84%。净利润增速同比下降了12.3%。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45.14%。 2023年财报显示,妙可蓝多公司的处境未能改善,反而更加艰难。作为公司收入支柱的奶酪业务标表现疲软,31.37亿元的营收同比下降18.91%。贡献公司七成以上收入的经销渠道出现了经销商大量进出,频繁更换的情况。 伴随财报发布,公司股价也一路下滑,截至发稿前收于11.83元/股,相比于2021年高点的84.5元/股,跌去近86%。 来源:百度股市通 此外,国内奶酪市场逐渐吸引了众多参与者,竞争日益激烈。不仅有许多新品牌涌现
核心打法失灵,“奶酪一哥”妙可蓝多到“天花板”了吗?

无锡银行被投资者吐槽“太小气”:营利双增,仍有一隐忧

文|恒心 来源|财富独角兽 $无锡银行(600908)$ 业绩还看得过去的无锡银行背后的小瑕疵并不少。 据财报显示,2023年无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5.37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亿元,增幅9.96%。截至2023年末,无锡银行资产总额2349.56亿元,较年初增加11.04%;各项存款余额1941.28亿元,较年初增加12.42%;贷款余额1430.38亿元,增幅11.22%。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去年无锡银行取得了稳步增长。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无锡银行净息差持续下跌,更是在业内倒数。2019年至2022年末,无锡银行净息差分别为2.02%、2.07%、1.95%、1.81%,2023年末进一步跌至1.64%,低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水平1.69%。 此外,2023年末无锡银行拨备覆盖率高达522.57%,不仅远高于监管要求(120%~150%),而且也是行业平均水平(205.14%)的2倍多。但如此高的拨备率却分红很少,仅略高于瑞丰银行及常熟银行,更是被网友吐槽“小气”。 表面风光无限的无锡银行,究竟还有多少隐患? 01 单季度营收环比下滑,营收全部来自江苏 据悉,无锡银行成立于2005年6月,是在原无锡市城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础上改制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9月于上海交易所上市。截至2023年末,无锡银行共设有1家直属营业部,3家分行,52家支行,59家分理处。 据财报显示,2023年无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5.38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归母净利润22亿,同比增长9.96%。 无锡银行的营收全部来自江苏,其中超九成来自无锡地区。具体来看,2023年实现利息净收入为34.6亿元,同比微降0.78%。期末贷款总额1430
无锡银行被投资者吐槽“太小气”:营利双增,仍有一隐忧

屈臣氏正在被年轻人“抛弃”?

文|宁成缺 来源|博望财经 屈臣氏又向着“业绩底线”探了一步。 近日,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公布了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年度业绩。在中国市场上,屈臣氏集团保健及美容产品的全年收益总额为164.53亿港币(约合人民币151.45亿),同比下滑6%。 EBITDA(税息折旧摊销前利润)为10.42亿港币(约合人民币9.59亿),同比下滑4%;EBIT(息税前利润)为3.48亿港币(约合人民币3.20亿),同比增长33%;店铺数目为3840家;同比店铺销售额增长1.8%。 这是继屈臣氏2022年“入华以来最大滑铁卢”之后,进一步的下滑。 在还没有电商平台、海外代购的年代,屈臣氏可以说是很多70后、80后甚至90后心目中美妆零售集合店的鼻祖,许多国人对于护肤品和美妆的认识都来自屈臣氏。 但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周期,屈臣氏也是如此,目前,屈臣氏正在经历“转型的阵痛”,面对门店扩张止步、用户加速逃离、逐渐被主流市场边缘化的困境,屈臣氏中国还能“力挽狂澜”吗? 01 屈臣氏如何火起来的? 作为曾经的美妆零售霸主,屈臣氏已经走过195年。 时间回到1989年,屈臣氏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门店,屈臣氏以18-35岁的女性作为目标消费者,率先打出了“个人护理专家”的概念。 当时人们对于美妆和护肤了解得并不多,屈臣氏的促销代表会为顾客提供1对1专业咨询,同时分发关于健康护理,营养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的手册。通过这些手段,屈臣氏为自己树立了专家形象,并成功教育了市场。 背靠李嘉诚和记黄埔这棵摇钱树,屈臣氏还将全球各地的连锁品牌收入囊中,早期凭借独家品牌代理权,屈臣氏迎来黄金时代。 屈臣氏商品分为自有品牌和合作品牌两大类,合作品牌都是一些国际大牌,屈臣氏对入驻品牌的市场地位、入驻保证金或保底销售额都有着高要求。 据悉,屈臣氏对入驻品牌的销售扣点的要求高达30%以上,账期长达3个月,品牌
屈臣氏正在被年轻人“抛弃”?

富国基金跌出“20亿俱乐部”,李元博在管产品净值腰斩

文|天峰 来源|财富独角兽 公募基金年报已相继披露完毕,从整体上看,头部基金公司盈利能力依然强劲,前10家净利润均超10亿元,属于第一梯队基金公司,平均净利润超19亿元。然而,也有一些基金公司的盈利呈现不同幅度的缩水,占比超六成。其中,富国基金2023年净利润18.14亿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跌去12.21%,已跌出“20亿俱乐部”。 据富国基金披露年报显示,2023年度公司总资产为137.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7.15亿元,净利润18.14亿元,同比下滑12%,较去年净利润下滑幅度收敛。产品结构上,权益类ETF规模突破500亿元,市场排名前十,非公募业务方面,各类养老金业务管理规模上升超10%,在基金公司中位列第六。笔者发现,这其中李元博旗下基金的业绩回撤较大。 01 李元博教你如何从163亿到26亿 近年来证监会一直强调,要督促行业机构强化服务理念,持续优化投资者服务,严格落实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切实提高投资者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维护好社会公众对行业的信任与信心,并且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 然而,一些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业绩一直欠佳,基金规模也出现大幅缩水,投资者权益受损。笔者长期研究各家基金公司的产品发现,一些基金公司产品业绩优秀,也有一些基金产品业绩长期亏损,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富国基金旗下多只产品,特别是李元博旗下的富国创新趋势股票基金,该基金由于业绩亏损,基金规模也大幅下降,从成立之初的163亿到已经降到了26亿。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 截至4月10日) 据天天基金网显示,富国创新趋势股票基金成立于2020年7月27日, 截至2023年4季度末基金规模25.96亿元。截至4月10日基金单位净值0.4874,该基金自成立来收益率-51.26%,今年来收益率-2.11%,近6月来收益率-10.01%,近1年来收益率-22.72%,近2年来
富国基金跌出“20亿俱乐部”,李元博在管产品净值腰斩

国内增长见顶、海外拓展受挫,分众传媒难逃周期股“宿命”

文|司凡星 来源|博望财经 $分众传媒(002027)$ 江河日下的广告行业,总有例外。 2016-2022年,在各个广告刊登的渠道中,线下电梯媒体成为唯一一个连续七年保持增长的渠道,而将梯媒作为发展重点的分众传媒,自然也享受到了高于行业的增速。 分众的盈利模式足够简单,一边租各种电梯里的广告位,另一边打包卖出这些广告位给广告主,通过匹配流量供需两端,赚取规模效应+垄断位置带来的广告位溢价,因为较早入局+早期收购,分众率先打造了供给规模、广告主规模双端网络,成为行业龙头。 但好景不长。伴随着互联网、房地产等行业进入周期性变化,分众客户大幅流失,暴力赚钱的黄金时代成为过往,在如今的时间节点隐忧渐显。 大起大落的周期属性、国内线下点位的扩张渗透到达顶峰、出海之路困难重重等多种因素叠加,都给这个传媒巨头的价值底色增添了一层阴影。 01 大起大落 分众传媒首先无法避开的,永远是周期属性。 在A股上市之后,分众的加权ROE净资产收益率)最高达到73%,最低下降至不足15%,呈现剧烈波动。 与此同时,分众的业绩也随着宏观周期的波动而大起大落。 拉长时间看,2017-2019年,分众传媒分别实现营收120.14亿元、145.51亿元、121.3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0.05亿元、58.23亿元、18.75亿元。 可以看到,3年时间净利润持续下滑,2019年下滑达到惊人的67.80%,而这一年,在新潮等玩家价格战、补贴战之下,分众遭到“营利”双杀。 时间来到2021年,分众实现营业收入148.36亿元,同比增长22.64%,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0.63亿,同比增长51.43%。ROE33.13%,创造历史新高。 而2022年,受宏观经济影响分众全年营收为94.2亿,同比减少36%,归母净
国内增长见顶、海外拓展受挫,分众传媒难逃周期股“宿命”

国联安智能制造风格漂移,菜鸟基金经理玩坏老基金?

文|吴理想 来源|财富独角兽 近几年内地股市缺乏系统性机会,热点快速轮动导致让做组合的公募基金获得超额收益变得非常困难,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江河日下,于是在整体不景气背景下,基金经理变更更加频繁,缺乏管理经验的新人在拔苗助长的模式下迅速走上一线。 国联安基金基金经理储乐延就是这批人的一员,这位任职还不到300天的基金经理在公司管理着三只产品,但2024年以来,其中偏股的两只混合型基金回撤都超过了10%,三只基金合计的规模还不到3.5亿元。 从他的投资来看,笔者发现这位经验不足的年轻人似乎还未形成自己鲜明的投资风格,这体现在他管理的智能制造基金上,去年底风格漂移至内地和港股的医药,但结果非常惨淡。 01 智能制造主题基金跨界医药引发争议 天天基金网显示,他曾任上海易保网络产品经理,兴业证券研究员、投资经理。2023年1月加入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23年7月19日担任国联安智能制造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国联安核心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国联安德盛稳健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对于公募基金经理菜鸟来说,能够一次性管理三只产品很大可能会有两把刷子,但至少到目前他似乎海没有能够证明自己。以三只产品中年底规模最小的国联安智能制造为例,他是接任了前任明星基金经理刘斌来管理的,刘在卸任时留下的任职回报是53.13%。但是储目前的任职回报已经是-16.34%。 从2024年到目前的成绩看,该基金最新的净值增长率约为-11.03%,其在4178只同类基金中排在第3407位。从近期披露的基金年报来看,该基金出现了非常清晰的风格漂移痕迹,在十大重仓和隐形重仓股中,可以划入医药生物领域的公司包括了新华医疗、海吉亚医疗、固生堂、药明生物、浩欧博、心脉医疗等,从数量上来看极为壮观。 但是或许是储乐延并非医药科班出身的缘故,对于一些明显存在瑕疵的公司业收入组合中,这也给他招来了非议,例如主业为
国联安智能制造风格漂移,菜鸟基金经理玩坏老基金?

杨秀明治下重庆银行年报:增利不增收,涉房不良率涨逾31倍

文|恒心 来源|财富独角兽 $ $重庆银行(601963)$ $ $重庆银行(01963)$ 近日,掌门人更迭的重庆银行发布了首份年报。 据财报显示,2023年重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2.11亿元,同比减少1.89%;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49.30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利不增收主要是受惠于所得税同比减少约3.2亿元。 对于重庆银行而言,2023年是具有转折性的一年,8月从“万亿级”规模的重庆农商行挖来副行长高嵩担纲其行长一职。而今年年初,“农行”背景的杨秀明又成为重庆银行新董事长。 而就在杨秀明当选新任董事长的前一天,重庆银行还发布了关于稳定股价措施的公告。值得一提的是,这已是重庆银行A股上市三年以来第四次触发稳定股价措施。 事实上,重庆银行近年来多名高管发生变动,除董事长、行长外,多名副行长、董事也因工作调动原因发生变动。 至此,重庆银行管理层呈现年轻化,但肩上的担子可不轻。 01 营收面临下行压力,房地产不良率暴涨30多倍 据悉,重庆银行(前身是1996年9月成立的重庆城市合作银行)是在原重庆市37家城市合作信用社和1家城市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地方性商业银行,2013年11月、2021年2月先后在港交所、上交所上市,目前网点覆盖了重庆市所有38个区县,并在四川省、陕西省及贵州省设立了多家异地分支行。 据财报显示,2023年重庆银行实现营收同比下滑1.89%至132.1亿元,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29%至61.6亿元,净利同比增长2.2%至52.3亿元,归母净利同比增幅1.27%至49.3亿元。 具体来看,2023年重庆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04.47亿元,同比降幅3.34%;手续
杨秀明治下重庆银行年报:增利不增收,涉房不良率涨逾31倍

市值蒸发6000亿,净利润连续3年下滑,金龙鱼如何走出泥潭?

文|司凡星 来源|博望财经 $金龙鱼(300999)$ 2020年10月15日,金龙鱼顶着“永续经营”的光环成功上市,而募资139亿也成为创业板有史以来IPO募资金额最大的企业。 彼时,其营收高达1700多亿相当于两个贵州茅台,3年过去了,贵州茅台市值已超2万亿,而昔日资本热捧的“油茅”,业绩萎靡,营收净利双降,股价更是跌跌不休,屡创新低。 金龙鱼,正在越游越无力。 01 市值3年蒸发6000亿,业绩持续恶化 2022年,在金龙鱼登陆A股三个月后,股价冲高至145.36元,巅峰市值超过7800亿。然而,1月份后,金龙鱼股价拐头向下,开启深度调整。 截止4月9日午间收盘金龙鱼市值1672亿,股价跌至30.84元/股,从最高点算起金龙鱼已经跌去近80%。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如此跌幅,金龙鱼目前依然有接近60倍的估值,而对比中国消费股的龙头伊利、蒙牛、美的市盈率也才十几倍,贵州茅台的估值也才30多倍。 股价的大幅回调引发众多投资者不满,在2023年12月份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提问称,“公司的股票深度调整,公司是否会推出提振股价的措施?” 金龙鱼表示,“目前很多公司的股价都表现不好,所以我们不太担心股价的问题,我们最关心的是公司业务有没有进展,公司管理团队是否越来越好。”言论一出,15w股东欲哭无泪。 股价下跌之外,金龙鱼正陷入企业经营的泥潭无法自拔。 业绩看,2021年,金龙鱼营收2262.25亿元,同比增长16.1%;净利润41.32亿元,同比下降31.1%。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74.85亿元,同比增长13.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11,143千元,同比下滑27.12%。 而到了2023年,“油茅”更是交出史上最差业绩。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15亿
市值蒸发6000亿,净利润连续3年下滑,金龙鱼如何走出泥潭?

赵飞主管郑州银行首份年报:营收首次负增长,连续四年不分红

文|恒心 来源|财富独角兽 $郑州银行(002936)$ $郑州银行(06196)$ 业绩低迷、资产质量不佳、不分红成为2023年郑州银行的痛点。 据财报显示,2023年郑州实现营业总收入136.67亿元,同比下降9.50%;归母净利润18.50亿元,同比下降23.62%,大概率连续两年垫底。对此,郑州银行解释称,“受外币资产规模变化及汇率波动影响,叠加息差收窄等因素,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不及同期。” 事实上,近年来郑州银行净利润呈现波动下行趋势,前两年的降幅更是达到20%以上。此外,郑州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仅3.29%,目前也是断崖式垫底。 而最受市场瞩目的还属郑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2023年高达1.87%,高居板块第一。分行业看,不良金额最多的行业来自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高达6.48%,同比猛增近60%。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郑州银行凭借1.88%的不良贷款率同样霸居榜首。 对股东而言,还有一个难以接受的消息。郑州银行在财报中明确提及,“本行董事会建议2023年度不进行现金分红,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份”。这已是郑州银行第四次不分红。另据Wind统计,目前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最近四年未进行过分红的只有郑州银行一家。 没有什么能比亮眼的业绩更能打动投资者,财报发布次日郑州银行股价跳空下杀,逼近历史新低,截止4月9日A股午间收盘价1.96元/股。 来源:百度股市通 从这首份年报中不难看出,郑州银行新任董事长赵飞仍困难重重。 01 营收首次负增长,减值吞噬利润 公开资料显示,郑州银行成立于1996年11月,前身为在48家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组建而成的郑州城市合作银行,2015年12月于港交所主板上市
赵飞主管郑州银行首份年报:营收首次负增长,连续四年不分红

交银施罗德净利降24%,刘鹏踩雷紫光国微,何帅深陷药明漩涡

文|天峰 来源|财富独角兽 近期公募基金2023年年报已发布完毕,其控股参股基金公司的经营情况也浮出水面。从业绩情况来看,2023年股市持续震荡,基金公司的业绩也出现分化,多家头部公募去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部分小基金公司则处于亏损状态。不过,也有一些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实现业绩的逆势增长。 3月27日晚间,交通银行(601328)发布的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受市场波动等影响,交银施罗德基金实现净利润12.01亿元,同比减少24%。笔者发现,随着权益市场连续调整,不少旗下业绩不佳的基金公司权益类基金份额持续缩水,这其中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份额出现缩水,基金经理刘鹏和何帅旗下基金业绩出现大幅亏损。 01 刘鹏重仓押注紫光国微吃大亏 自2023年以来市场持续调整,热点板块频繁轮换、结构性行情被演绎到极致,绝大多数权益类基金去年业绩表现不佳,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也未能幸免。据同花顺数据显示,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基金产品2023年合计亏损162.52亿元,2023年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基金产品较2022年末净增11只,但旗下基金管理份额净减113.23亿份,其中旗下混合型基金数量增加8只,但份额净减少187.65亿份。 另据数据显示,2023年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基金合计收取管理费26.11亿元,较2022年的36.79亿元下降明显,此外,其销售服务费收入3.88亿元,较2022年的3.33亿元则有小幅增长。据数据显示,交银先进制造混合A、交银优势行业混合、交银新成长混合、交银瑞和三年持有期混合等8只基金2023年亏损超10亿元,其中交银先进制造混合A亏损19.45亿元,该基金C类份额亏损0.99亿元,该基金去年合计亏损超20亿元。 (数据来源于天天基金网 截至4月3日) 笔者发现,交银先进制造混合A基金成立于2011年6月22日,是刘鹏旗下规模最大的基
交银施罗德净利降24%,刘鹏踩雷紫光国微,何帅深陷药明漩涡

半年三传IPO,茶颜悦色能跳出“舒适圈”实现弯道超车吗?

文|宁成缺 来源|博望财经 茶饮界“顶流”争相上市已经不是新鲜事,但令外界没想到的是,奶茶界“人淡如菊”的茶颜悦色也要IPO。 根据36氪报道,茶颜悦色已经选定了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负责香港IPO事宜,最早可能在2024年进行香港IPO,预计募集资金数亿美元。 事实上,这已经是茶颜悦色半年内第三次被传赴港IPO。去年10月,有消息称茶颜悦色正与投行接洽,就香港上市展开探讨;今年2月,茶颜悦色所属公司湖南茶悦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工商信息变更,也引发市场猜测其在为香港上市作准备。 对于市场的反复传闻,茶颜悦色官方口径不变,“没有明确IPO计划”。但相比于前两次,本次IPO已有具体时间计划,显然可信度更高。 作为新茶饮领域的“顶流”,茶颜悦色存在不少的焦虑,虽然凭借独特的国风文化和海底捞式服务出圈,但坚持直营、扩张缓慢也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茶颜悦色也将IPO,与万店茶饮相比,茶颜悦色的胜算大吗?上市又真的能拯救茶颜悦色的焦虑吗? 01 靠“个性化”出圈的新中式茶饮 2013年冬,茶颜悦色在年轻人汇聚的长沙创立,从门店、到产品、到周边,茶颜悦色都有很强的传统文化气息,一时引领了“新中式奶茶”风潮。 与其他奶茶品牌不同,茶颜悦色一直坚持直营,靠着“现喝的质量”与“海底捞式服务”出圈。 茶颜悦色非常强调产品的品质,甚至在宣传上一再提醒消费者现喝,这样能体验到最佳的口感。与同行使用过期食材或是篡改食材有效期的行为相比,茶颜悦色在质量上就赢了。 而充满仪式感的服务也是茶颜悦色引以为傲的特点之一。创始人吕良曾多次表示,服务是茶颜悦色的核心。 茶颜的特色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免费试喝,永久求偿权(不满意可以随意到一家店铺重新做),对每一位擦肩而过的顾客报以微笑甚至询问是否需要喝水,在顾客下单后盯着顾客的眼睛进行一段口播,在天暗之际第一时间打开门店灯牌等。 更令消费者喜爱的是,茶
半年三传IPO,茶颜悦色能跳出“舒适圈”实现弯道超车吗?

盈利不佳,资产质量下行,宁夏银行新“掌门”挑战重重

文|恒心 来源|财富独角兽 3月,千亿规模股份行宁夏银行管理层出现重大变动,将迎来新任“掌门人”。 宁夏银行公告称,原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沙建平因任职年龄届满,申请辞去上述职务。与此同时,原副行长万亚明也因任职年龄届满不再任职。 如此重大变动自然引起市场广泛关注,而接任者自然备受瞩目。据悉,宁夏银行选举吴琼为该行第七届董事会执行董事,这也意味着金融监管系统出身的吴琼有望接任沙建平执掌宁夏银行。 此外,宁夏银行整体盈利能力有待提高,资产质量面临下行压力,因违规操作收罚单,投诉量更是居辖内城商行首位,互联网贷款余额已近乎“腰斩”。 吴琼执掌下的宁夏银行能实现上市梦吗? 01 盈利能力有待提高,资产质量面临化解压力 据悉,宁夏银行(成立于1998年的银川市商业银行)于2007年12月成立,是宁夏唯一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位于服务地区经济发展,营业网点覆盖自治区内5个地级市,近年来各项业务平稳发展,并推进跨区域经营,在西安、天津共设立多家支行、分行。 据最新年报显示,2022年宁夏银行实现净营业收入32.48亿元,同比下降4.30%;拨备前利润同比下降8.52%至17.88亿元,拨备前利润/平均风险加权资产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至1.32%。2023年延续低迷态势,上半年实现营收16.31亿元,同比下降6.21%;净利润仅增长了2.34%至4.1亿元。 对于宁夏银行增收不增利的现象,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认为,息差回升、贷款拨备计提减少以及所得税费用转回,是推动其净利润实现增长的重要路径,但非息收入波动以及较大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压力对盈利产生不利影响,宁夏银行整体盈利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不仅如此,宁夏银行的资产质量也面临着较大化解压力。据历年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3年6月,宁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79%、3.82%、3.54%、3.08
盈利不佳,资产质量下行,宁夏银行新“掌门”挑战重重

鹰瞳科技财报亮眼:营收、利润大增,AI医疗“东风”加持

文|恒心 来源|博望财经 $鹰瞳科技-B(02251)$ 站在2024年的新起点,人工智能再度引发广泛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纳入了“人工智能+”的字眼,这无疑推动人工智能重启“狂飙”模式。 毫无疑问,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已取得不错成绩,深化商用领域的发展也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加号的后面几乎可以涵盖任何一个产业,而AI+医疗是目前最成功领域之一。 而鹰瞳科技(2251.HK,Airdoc)便是该领域商用龙头,凭借高准确率的算法模型优势,已明显领先同业,在商业化方面更是遥遥领先。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中国首批通过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技术,提供早期检测、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为了推进从检测到诊疗一体化的战略规划,2023年更是扩大了产品组合,纳入近视防控AI产品和视觉训练AI产品。 “十年磨一剑”,鹰瞳科技硕果累累。 业绩上,2023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79.5%至2.039亿元,实现毛利润同比增长124%至1.25亿元,毛利率提升12.2个百分点至61.3%,实现营收和毛利率双增长,持续提高盈利能力;股价上,近期公司出现连续加速拉升行情,年内升幅已超30%,自去年8月低点触底回升以来,累计升幅也超100%,是一众18A中的领涨先锋;市场拓展上,活跃服务网点数同比增长139.2%至5,671,客户数量同比增长69.5%至673个。 鹰瞳科技创始人张大磊表示,“未来希望鹰瞳的产品像空气一样,让优质的健康服务能够随时随地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在笔者看来,鹰瞳科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医疗发展,不仅是其实现长效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医疗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的必然要求。 可以预见的是,在利好政策、行业赋能、核心优势、海外布局的
鹰瞳科技财报亮眼:营收、利润大增,AI医疗“东风”加持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