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r聊科技
Alter聊科技
暂无个人介绍
IP属地:浙江
0关注
79粉丝
0主题
0勋章

8K电视怎么做?三星给出了一些答案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诗句里描绘的意象,可以说是电视行业进化的真实写照。六七年前的主流技术还是1080P,4K电视还被贴上“高端”的标签。到了2024年,4K已然成了电视行业的入门标准,8K正成为新的话题中心。 比如一个多月前的AWE 2024上, $三星电子(SSNLF)$ 正式发布了搭载了新一代NQ8 AI Gen3芯片的Neo QLED 8K QN900D,作为当前8K电视市场的“顶配”,再次将视听体验推向了新的高峰。 回顾电视行业的进化史,上世纪七十年代进军电视市场的三星,几乎经历了每一次产业跃升。特别是8K电视的推广和普及,三星更是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次次为技术的演变指明了方向。 01 一面是领跑者,一面是布道者 从古希腊的口述历史,到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再到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视觉和听觉始终是人类感知和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 而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基因,无形中驱动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化。19世纪末诞生的CRT技术,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等离子和LCD技术,以及LED、OLED等技术的持续演进。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人们对于清晰度的追求没有止境,衍生出了标清、高清、4K高清、8K超高清等一次次视觉体验的重塑。 只是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外,显示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经历了“螺旋式上升”,有锐意进取的领跑者,也有摇摆不定的跟随者。 把时间拨回到2018年,三星、夏普先后推出了面向消费级市场的8K电视。相较于高分辨率带来的兴奋,市场上并不缺少“唱衰”的声音:电视对内容有着强依赖,在缺少8K片源,且家庭网络在还停留在百兆带宽的局面下,8K电视的价值在哪里?是否只是华丽但不实用的花瓶呢? 彼时大多数品牌选择了保守策略,而三星是为数不多“死磕”8K技术的选手:2018年推出首款8K电视后,始终保持
8K电视怎么做?三星给出了一些答案

与华为、茅台、海尔一同入选福布斯榜单,这家卫浴企业有何来头?

4月26日举办的2024福布斯中国品牌发展论坛上,正式公布了“2024福布斯中国品牌价值系列评选”的结果,九牧、华为、 $海尔智家(600690)$ 、美的、 $小米集团-W(01810)$ 、比亚迪、 $安踏体育(02020)$ 等品牌入选。 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赛道,有卫浴行业的“头羊”,有新能源领域的佼佼者,有智能手机市场的“老兵”,以及新消费领域的弄潮儿......却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即“中国智造”。 作为以创新为核心的商业媒体品牌,福布斯中国设立了严格的入选条件,不仅要考量近三年的营收状况,品牌历史中无重大负面新闻和纠纷记录,并设立了四大核心评选维度,品牌市场表现、品牌口碑、品牌创新力和品牌传播影响力,尤为看重品牌的服务质量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成果与突破。 图:2024福布斯中国品牌发展论坛 同时也引出了这样一个话题:当数智要素正在加速重构中国制造的新业态,千行万业站在了新增长周期的路口,九牧、华为、海尔等“中国智造”案例,会是品牌崛起的新范式吗? 01 品牌力塑造:一端是消费洞察,一端是科技创新 对于“2024福布斯中国品牌价值系列评选”的初衷,福布斯中国在官方介绍中写了这样一段话:“站在中国品牌下一个大周期的起点,我们希望找到坚守初心、筑牢品质、开拓创新的中国品牌力量。”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少企业习惯性关注的是销售额、转化率等指标,品牌力似乎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即使一些企业意识到了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的长久价值,却始终没能找到品牌塑造的路径。 就这一点而言,特斯拉可以说是不少企业的“老师”。 以特斯拉Mode
与华为、茅台、海尔一同入选福布斯榜单,这家卫浴企业有何来头?

算子开发到推理加速,一位00后开发者的“升级打怪”之旅

两年多前,郑辉还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每天沉迷在代码的世界里,忙着准备研究生复试,从未对AI有过太多想法。 没有人会想到,两年后的郑辉已经是一位资深的AI开发者,他独立开发的NonZero算子被合入异构计算架构CANN主线,参与开发的深度学习框架降低了大模型训练的门槛,目前正在做大模型分布式推理加速,希望可以帮助其他开发者在生产环境中高效部署在线推理服务。 在升腾AI的生态里,像郑辉这样为大模型浪潮默默贡献自己力量的开发者不胜枚举。他们还不是世界的“主角”,却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世界。 01 “导师安排的第一个项目” 时间回到2022年4月,因为优秀的笔试成绩,郑辉顺利进入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复试。当导师问及有没有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时,郑辉分享了自己解决Bug的经历,第一次接触到了分布式机器学习。 同样是在2022年4月,升腾AI开发者创享日在西安举行,正式发布了“升腾众智计划2022”,推出了包含算子、模型开发、系列创新应用在内的4000多个任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正是签约合作的高校之一。 刚进实验室的郑辉,由此被导师安排了第一个项目——使用C++开发NonZero算子与调优。 深度学习算法由一个个计算单元组成,这些计算单元被称为算子,可以理解为实现特定运算逻辑的代码模块,比如文本生成、翻译、情感分析等任务。一个优秀的算子不仅可以提高模型的效率和性能,还能够降低模型的资源消耗,在相同的计算资源下完成更多任务。 因为算子在模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自己也是第一次做类似的项目,郑辉心里泛起了嘀咕:“我的能力够不够,最后能不能做好,会不会影响别人的进度?”向实验室的师姐请教后,郑辉“硬着头皮”接下了任务。 为了学习算子开发的知识,郑辉在B站上看了不少视频课程,发现升思MindSpore上有详细的开发文档和现成的算子库,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直接和升腾AI的工程师沟通,逐渐有了把
算子开发到推理加速,一位00后开发者的“升级打怪”之旅

深耕金融科技25年,科蓝软件走了一条难且正确的路

“AI将重构所有行业”。 两年多前,业界对这样的观点还存在质疑。经过大模型浪潮的洗礼后,已然成了千行百业的共识。 其中金融作为数字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在数字化探索中走在了大部分实体经济的前面。到了人工智能时代,金融行业再次扮演了“头羊”的角色,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制定了智能化转型战略,拉开了新时代的序幕。 在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中,数字化服务商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充当了技术先驱与应用场景的搭建者。他们的名字可能不被外界所熟知,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当智能化席卷各行各业,除了站在舞台中央的明星企业,还应该把目光聚焦到在垂直领域稳扎稳打的数字化“先锋军”。比如在金融科技行业深耕25年的 $科蓝软件(300663)$ ,几乎参与了金融行业转型升级的每一个过程,并在一次次探索和创新中,开启了和金融智能化共振的第二增长曲线。 01 一条难且正确的路 时间回到1999年,在华尔街从事金融业务和技术咨询工作十多年的王安京,回国创办了科蓝软件。 关于创业的初衷,王安京曾在媒体采访中回忆道:“在9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们帮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搭建了一套网上银行系统,当时就萌生了将网上交易系统推广到国内的想法,但向国内的同行介绍时,大家都觉得是天方夜谭,一时还无法接受网上银行这个新事物。” 到了20世纪末,轰轰烈烈的互联网春风,越过太平洋,吹拂着神州大地,互联网技术开始被小范围讨论。张朝阳、李彦宏等一大批“海归”选择回国创业,身兼“金融老兵”和“IT达人”多重身份的王安京,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不同于当时流行的Copy To China模式,王安京心心念念的依然是银行的互联网化,一个极为重要但“慢热”的赛道。每家银行面临的问题不同,需要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无法套用固定的模式快速扩大规模,只
深耕金融科技25年,科蓝软件走了一条难且正确的路

大模型的现在进行时:走出对话框,走向产业端

大模型热潮涌动了一年多后,越来越多人平复了激动的情绪,开始从客观的视角重新思考大模型的价值和机会。 红杉资本在Al Ascent 2024的开场演讲中提到,大模型的创造能力和推理能力,第一次实现了以类似人类的方式进行交互,将支撑起数十万亿美元的市场。 然而和AGI的遥远梦想相比,大模型的创业者们却不得不正视摆在眼前的现实挑战:大模型的训练成本高达数千万元,但至今还鲜见杀手级应用,在“先射箭后画靶”的质疑声中,生存仍然是最先要考虑的问题。 一面是重构千行万业的机会,一面是必须要翻越的高山,2024年的大模型市场,还会翻出怎样的浪花? 01 大模型的数量快速收敛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经有200多个大模型,并且引发了“百模大战”的说法。可稍微理性一些就能明白,“大炼模型”不过是早期过于狂热的产物,不少大模型存在“套壳”的嫌疑,有机会上牌桌中终归只有头部几家。 市场研究机构CB Insights发布的《2023年人工智能行业现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AI领域的投融资数量约为232笔,同比下降38%;融资总额约为20亿美元,同比下降70%。大模型热度空前的局面下,资本市场却罕见“降温”。 对2023年的融资数据再深挖一层,融资额度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只有26个,其中还包括少数几家企业的多轮融资。而大模型本就是一门“烧钱”的生意,那些拿不到钱的创业者,注定会悄无声息地消失。 事实也是如此。大模型热潮进入到第二年,真正有机会进入决赛圈的企业,似乎只剩下两个流派。 一派是有资源、有技术、有人才的科技大厂,比如百度的文心大模型、阿里的通义系列大模型、华为云的盘古大模型等。在ChatGPT走红之前,这些科技大厂就已经开始探索大模型的方向,对大模型价值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比如华为云在2023年7月发布的盘古大模型3.0,被定位为“一个面向行业的大模型系列”,注意力聚焦在了产业层面。百度创
大模型的现在进行时:走出对话框,走向产业端

再传IPO消息,SHEIN的上市为何充满变数?

据《金融时报》援引消息人士报道,SHEIN正在等待北京监管部门的批准,以推进在纽约或伦敦的重磅上市。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SHEIN即将上市的消息就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但每一次报道都“没有下文”,再加上SHEIN官方的“拒绝置评”,俨然成了中文互联网圈最神秘的话题之一,不仅上市时间屡屡推迟,上市地点也出现了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多种可能。 相较于字节跳动、蚂蚁金服等企业,SHEIN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算大,可为何在IPO事件中,SHEIN的相关报道远高于字节跳动,并先后衍生出秘密递表、等待审批、变更上市地点等不同说法? IPO只差临门一脚 早在2020年前后,SHEIN筹备上市的消息就开始在特定圈层里传播,“瓜期”算下来已有三年之久。 一家“小众企业”之所以有如此高、如此长效的热度,除了跟风追热点的因素,自然离不开SHEI势的业绩表现。至少从媒体报道的数据来看,SHEIN已然具备了上市的资格。 譬如《金融时报》在报道中透露的:SHEIN在2023年的GMV约为450亿美元,利润超过了20亿美元。相较于2021年超过11亿美元的利润,以及2022年的7亿美元,2023年的利润翻倍增长。 直接的比较对象就是H&M、Zara等早已上市的快时尚巨头:H&M在2023财年的营收约222亿美元,净利润约为8.2亿美元;Zara母公司Inditex在2023财年的收入约389.5亿美元,净利润约58.5亿美元。尽管SHEIN的利润率不及Inditex,营收已全面超过H&M和Inditex。 即使和国内的电商平台相比,SHEIN的利润率也毫不逊色。 京东2023年营收为1528亿美元,净利润约合34亿美元;同样做服装生意的唯品会,2023年的GMV为2080亿元,净利润约95亿元。而且不同于京东、唯品会连续多年的个位数增长,SHEIN仍然在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有着京东们
再传IPO消息,SHEIN的上市为何充满变数?

深圳锚定“极速宽带先锋城市”,华为Net5.5G加速走进现实

在许多人眼中,深圳是一个擅长创造奇迹的城市,没有被保守和传统束缚。最直观的体现正是政策上的前瞻性,总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新趋势和新价值,并在政策层面进行积极引导,不断培育出新增长点。 深圳的领先形象,在“网络演进”方面被再次验证。 3月中旬,深圳市工信局印发了《深圳市极速宽带先锋城市2024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24年底基本建成泛在先进、高速智能、天地一体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供给体系,实现网络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全球领先。 往前半个月的2024年世界移动大会上,华为发布了Net5.5G全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泛在万兆接入、400GE融合承载、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自治自优等关键能力。当外界还在讨论Net5.5G潜在价值的时候,深圳早已洞察到网络基础设施对新质生产力的撬动作用,迅速制定出了行动计划。 由此引出了一系列新话题:走在智能化最前沿的深圳,为何要打造极速宽带先锋城市?对Net5.5G的商业化落地又意味着什么? 01 一边是消费力,一边是生产力 第一个问题似乎并不难回答。 “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被明确写进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能否在网络基础设施层面为产业转型升级“铺路”,为消费场景创新“架桥”,直接关系着下一个十年的城市竞争力。 想要“打造世界先进、模式创新的极速宽带先锋城市”的深圳,不出意外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两个方面: 一是激活数字消费力。 正如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密教授的观点:“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经济增长的起点,也是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在很多行业处于深度转型期的时候,消费将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而在数字经济不断拓宽消费渠道,深度改变了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的背景下,诸如裸眼3D、沉浸式XR、8K超高清视频、极低时延的3A云游戏等新鲜有趣的数字消费,已经是毋庸置疑的蓝海。 作
深圳锚定“极速宽带先锋城市”,华为Net5.5G加速走进现实

滴滴盈利背后,司机们依然在抱怨高抽成

口罩阴霾的散去给不少行业都带去了好消息,网约车行业就是其中之一。 从去年的数据来看,2023年11月,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共收到订单信息8.25亿单,同比增长62.4%。结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整个2023年,全国网约车行业已完成91.14亿人次订单,日均订单2497万单。 与此同时,如祺出行、享道出行两个平台还相继递交招股书、透露IPO计划,行业资本化进程有了明显提速。 行业的复苏必然会一定程度利好身处其中的玩家。近日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的滴滴就是典型代表。 财报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滴滴实现总收入494.19亿元,同比增长55.4%;净利润为10.82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7.04亿元;2023年全年,滴滴实现总收入1923.8亿元,同比增长36.6%;净利润5.35亿元,实现年度净利润转正,经调整EBITA亏损21.63亿元。 这是 $滴滴(DIDI)$ 自成立以来的首次年度盈利,于这个成立十二载的平台而言,无疑值得纪念。 但,纪念归纪念,并不意味着滴滴能够松一口气了。相反,由于现阶段的盈利极可能不具备太大的可持续性,滴滴更应做好迎接硬仗的准备。 之所以说盈利不大可能持续,一重原因是此次扭亏为盈的关键不来自其核心的网约车业务。 报告期内,滴滴的单量的确在增长,其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达到931.7亿元,同比增长65.8%。可与此同时,它的营收成本也增加了,去年同期营收成本为261亿元,占总收入的82.1%。 因此,另外两项财务指标的变动,才是盈利的关键。具体而言: 其一,通过剥离某些智能汽车业务和分拆从事自动驾驶卡车业务的子公司,使得滴滴投资收益净额由2022年全年亏损58亿元增加至2023年全年盈利36亿元; 其二,通过裁员降薪等手段,使得滴滴一般管理支出(含管理人
滴滴盈利背后,司机们依然在抱怨高抽成

华为许超:数智化转型机遇下,做伙伴们的同心同路人

我们从未离智能化如此之近。 在政策层面,两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行业层面,教育、医疗、制造、营销、金融等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大模型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渗透进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 数智化转型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蓝海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在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4的主题演讲中向伙伴们喊话:我们希望与伙伴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强化“伙伴+华为”体系,帮助客户抓住数智化转型的巨大机遇,加速迈向智能世界。 可能对于伙伴们来说,提振了信心的同时,还存在不少的疑问:数智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不同客户、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诉求,怎么帮助客户进行数智化转型?怎么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华为又将有什么样的举措? 对于伙伴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许超在演讲和后续的媒体采访中一一给出了答案。 01 和伙伴们一起开拓“星辰大海” 知名市场分析机构IDC对数智化浪潮带来了“增量”进行了预测:预计到2027年全球数字化转型投资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6.1%;全球AI投资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6.9%;中国ICT市场总支出规模将达到6888亿美元。 站在万亿级的“风口”前,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许超的态度是:坚定围绕三类市场构建差异化的合作模式,坚定2021年提出的三大价值主张,坚定沿着“伙伴+华为”的体系不动摇,和伙伴一起为客户创造价值。 只是在数智化的浪潮下,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伙伴+华为”体系怎么更好地服务客户,开拓更大的“星辰大海”?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是简单。 在NA市场,在总经销商+二级经销商合作的基础上,华为希望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更好服务能力的伙伴,直接和华为交易,通过最简单的链条将华为的产品和方案
华为许超:数智化转型机遇下,做伙伴们的同心同路人

怎么向大模型要生产力,讯飞星火的“三问三答”

埃弗雷特·罗杰斯在《创新与扩散》中提出过一个著名观点:一种创新在刚起步时接受程度比较低,使用人数较少,扩散过程也就相对迟缓,当使用者比例达到临界值后,创新扩散过程就会快速地增加。 风头正盛的大模型浪潮,再次印证了创新扩散理论的适用性:三年前还只有少数几个科技大厂参与,价值被初步验证的2023年,即上演了“百模大战”的一幕,2024年大概率是大模型落地应用的元年,向千行万业加速扩散。 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是:怎么将大模型的能力延伸到产业一线,最适合中国产业结构的路径是什么? 半个多月前的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4上, $科大讯飞(002230)$ 副总裁刘江参与了“计算峰会”的讨论,围绕大模型落地应用的路线、场景和生态,分享了讯飞星火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的探索和答案。 01 大模型的能力从何而来? 尽管不同统计口径下的数据有所差别,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国内的大模型数量已经有上百个,用“遍地都是”来形容大模型行业,并不算夸张。问题在于,为什么大模型的数量越来越多,产业应用尚未渡过拐点? 大模型的行业竞争,从来都不是拼数量的游戏,经过一段时间的跟风、躁动后,还是要回到能力上。 2024年1月30日,讯飞星火正式升级到V3.5版本,在语言理解、文本生成、知识问答、逻辑推理、数学能力、代码能力和多模态能力七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其中语言理解、数学能力超过GPT-4 Turbo,代码达到GPT-4 Turbo的96%,多模态理解达到GPT-4V的91%。 同期发布的星火语音大模型,在中文、英语、法语、俄语等首批37个主流语种的语音识别效果超过OpenAI的Whisper V3,而在多语种语音合成方面,星火语音大模型的首批40个语种平均MOS分绝对提升了0.25,拟人度超过83%,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讯
怎么向大模型要生产力,讯飞星火的“三问三答”

智能化时代的企业网络,需要“以体验为中心”的建网理念

不久前,著名咨询公司Gartner发布了2024年的《企业有线无线局域网基础设施魔力象限》报告,华为再次入选“领导者”象限。 从2006年开始,Gartner选择以“魔力象限”的形式评估各个市场的技术和服务提供商,通过统一的评估准则,按照执行和战略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帮助客户快速确定提供商的竞争定位和综合能力。 为何选择“企业有线无线局域网”作为研究对象呢? Gartner在报告中的解释是:企业网络的价值正在从提供基础的网络连接,向解决业务问题加速转变,包括应用程序性能、终端用户体验以及对整个网络结构中业务需求的支持。 在数智化浪潮席卷千行万业的大背景下,企业网络也需要顺应潮流,加速向智能化迈进。 01 华为为何能入选“领导者” 由于Gartner魔力象限的门槛非常高,每次入选的企业数量不超过15家,一直是各大IT厂商神往的目标。其中“领导者”象限尤为严格,需要有丰富的产品满足各种各样的客户需求,并且在特定领域占据强势地位。 在2024年《企业有线无线局域网基础设施魔力象限》的“领导者”象限中,华为是唯一一家非北美厂商。对于华为入选的原因,Gartner在报告中提到了三个方面的优势: 强大的产品组合: 华为拥有强大的有线和无线产品组合,可以持续感知联接质量、持续提高性能和稳定性。 以体验为中心建网: 基于AI和ML的华为iMaster NCE-Campus网络管理平台提供以体验为中心的有线和无线局域网服务质量和网络保障服务。 IT&OT融合极简架构: 华为推出融合园区网络架构,将OT能力集成到传统企业产品中,简化OT向IT的迁移。 如果我们将2022年和2024年的报告放在一起横向对比,会发现Gartner报告中还有一些“隐藏信息”:华为连续两次入选“领导者”象限,而且执行能力的排名超越思科进入前三。倘若把HPE收购Juniper的事实算进去,华为在执行能力上已经排
智能化时代的企业网络,需要“以体验为中心”的建网理念

开发者怎么拥抱智能化浪潮?升腾AI给出了“通关指南”

在大模型代表的新一轮技术浪潮下,智能化转型已然是毋庸置疑的趋势,科技大厂们纷纷给出了智能化的“道法术”,大大小小的企业也开始更新认知,想要从创新中挖掘出驱动增长的新质生产力。 但现实和智能化的美好愿景之间,仍然横亘着一片鲜有人涉足的“荒海”,脚下还没有坚实的路。 3月23日在天津举办的升腾AI开发者创享日上,与会的专家和学者们也在讨论相关课题,并向外界传达了一种可行的智能化范式:来自不同行业的上千万开发者,有望扮演起“渡舟”的角色,通过一个个落地应用的项目或产品,照亮千行万业的智能化之路。 01 “迟疑不决”的开发者 站在新旧时代转换的起点,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陌生的领域。按照以往的经验,挑战常常伴随着机遇,尤其是对开发者群体而言,当智能化已经是一种现在进行时,预示着新的蓝海正在拉开帷幕。 有些耐人寻味的是,明明市场已经到了起风的阶段,不少开发者却表现出了迟疑的一面。并非是开发者看不到风口,而是有着“难言之隐”。 一是AI开发的门槛太高。 把人工智能落地到不同的行业、场景,去解决各种各样的业务问题,意味着大量的微调、定制和优化。单单是高昂的算力成本、所需要耗费的时间成本,就把大多数开发者挡在了智能化的大门外。 不少大厂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也试图降低开发者的门槛,比如陆续开放的AI原生应用开发平台,将大模型组件、AI能力组件等开放给开发者。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AI开发的难度,却只能治标,而无法治本。打一个比方的话,像是给了开发者一份菜谱,却没有给食材、没有给器具,大多数开发者依然走不出“无米之炊”的困局。 二是AI开发的方向不明。 许多人对AI开发的理解停留在互联网应用上,直接的例子就是对AI原生应用的高呼,“我们需要100万量级的AI原生应用,但是不需要100个大模型”。可对开发者来说,诸如此类的声音恐怕无法感同身受。 调用大模型的能力不难,难的是怎么挖掘市场需求,找
开发者怎么拥抱智能化浪潮?升腾AI给出了“通关指南”

加速智能化升级,政企需要什么样的云?

大模型、AIGC、Agent……过去一年中,这些新名词频频占据媒体头条,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速度之快,俨然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期。 特别是“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被明确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背景下,每家企业都需要思考一个现实问题:如何加速大模型的落地应用,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以及有效应对新技术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刚刚结束的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4上,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冯其友参与了政企分论坛的讨论,并给出了加速智能化升级的新解法。 01 重识云计算:新质生产力“底座” 为什么要向智能化升级?可以找到的答案也许有很多,而生产力的迭代常常是解释其必然性的“题眼”。 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每一次跃变都离不开生产力的转型升级。就像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点燃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让人类进入到了工业化时代;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让人类世界步入到了信息化时代;以大模型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大概率将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不同于传统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力。 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一个比较具象化的说法是:大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与高素质劳动者、现代金融、数据信息等要素紧密结合,而催生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 其中云计算扮演了“新质生产力底座”的角色,原因可以追溯到云计算价值和概念的三次“刷新”。 第一个阶段是资源上云,即存储、服务器、网络资源、计算资源等基础设施的上云。在虚拟化、容器、微服务等技术的驱动下,基础设施的弹性获取成为现实,极大地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 第二个阶段是应用上云,一些关键应用迁移上云,譬如协同、管理、运营类应用的上云,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协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云计算不再只是底层资源,而是一种服务。 第三个阶段是深度用云,由华为云在2021年12月提出的概念,云计算被认定为企业数字化转
加速智能化升级,政企需要什么样的云?

五粮液与经销商的猫鼠游戏

赶在3·15前夕, $五粮液(000858)$ 选择向 $拼多多(PDD)$ “开炮”。 如果是在往常的日子里,这样的官方声明大概率不会产生太大的波澜。偏偏赶在“打假”的特殊节点,五粮液的发声不但收获了一个个热搜和头条,还用一种比较巧妙的方式影响了部分消费者的判断。 恰恰是过于精心的策划,让我们对整个事件的谜底有了更大的兴趣,想要和大家一起讨论几个深层次的问题。 01 藏在声明里的“小秘密” 倘若不去阅读五粮液声明的原文,只看报道的标题或者是一些故意带节奏的声音,相信很多人会感知到诸如此类的错误信息:五粮液官方站出来打假拼多多,拼多多上的五粮液产品都是假货。 可事实当真如此吗? 这也是我们怀疑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原因。按照五粮液在声明中的陈述,“近期接到了消费者关于在拼多多购买的五粮液产品真伪的咨询”,然后在未经查验的情况下,认为“多家店铺销售的五粮液产品为假冒”,理由是“尚未在拼多多平台开设五粮液官方旗舰店,也未授权任何商家在拼多多平台开设的店铺名称中使用五粮液。” 也就是说,五粮液官方并未对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进行查验,仅仅以“未授权在拼多多销售”为由,就给拼多多上的五粮液产品贴上了“假冒”的标签,并有意选择在3·15这样比较特殊的时间节点发声。 不过,拼多多的态度也相当硬。 据海报新闻报道,拼多多官方对“五粮液打假声明”的回复是:拼多多所售五粮液支持验货,百亿补贴商品支持假一罚十,如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有售后问题或者其他问题,可以提供订单号,官方为其核实处理。 问题到底出在了哪? 很大可能是拼多多上的价格。比如一家标有“百亿补贴”字样的酒业专营店中,五粮液八代普五的售价为1750元/两瓶,并特意注明:券+官方补贴共
五粮液与经销商的猫鼠游戏

奔赴大模型赛道一周年,它们的市值涨了多少?

越来越多企业发布了 2023 年的财报,和往年最大的不同,AI或者大模型带来的营收,开始成为财报中的焦点。 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不少企业的大模型已经开放了近一年时间,到底为市值带来了多大贡献呢? 我们大致将国内的AI企业分为三类,分别是平台派、垂直派和创业派,一起回顾下过去一年里市值的涨跌情况。 01 平台派 平台派以互联网云厂商为主,ChatGPT出现后,他们的反应也最为迅速。不仅在模型层面高举高打,在平台服务上冲锋在前,还主动担当了市场教育和应用孵化的任务,俨然是一场不能输的“生死之战”,对市值的影响也最为直接。 鉴于阿里巴巴的业务布局过于广泛,腾讯在大模型赛道慢了半拍,字节跳动等巨头的动作比较低调, $百度集团-SW(09888)$ 无疑是当前最佳的观察对象。 时间回到2023年3月16日,百度顶住压力,正式推出了文心一言。可能是因为发布会现场没有实时演示,且未全面开放体验,舆论上出现了大量失望的声音,导致百度股价的跌幅一度超过 10%。 好在外部的失望情绪并未持续太久,百度股价在文心一言内测后开始止跌回涨。3月27日,百度推出了文心千帆大模型平台,涵盖百度全套文心大模型,和相应的开发工具链,百度的市值随即冲上过去一年的最高点。 但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百度的股价呈现出了明显的下滑态势。直到5月份,其他厂商的对话式AI产品陆续内测,文心一言在国内有了明确的比较对象,再加上百度智能云在To B市场的一系列合作,股价才走出低谷,重新回到上升的势头。 2023年8月31日,文心一言在邀测五个多月后全面开放,百度市值出现短暂飙升,而后却陷入了近两个月的暴跌期。10月17日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文心一言4.0发布,笼罩在百度股价上的迷雾才逐渐消散。 整体来看,过去一年百度市值的跌幅超过 30%
奔赴大模型赛道一周年,它们的市值涨了多少?

手机厂商的开年大考:卷AI,还是卷MR?

春节前后的科技圈,被两个现象级事件“刷了屏”。 一个是OpenAI发布的一系列demo视频,仅需寥寥数字的提示词,文生视频模型Sora即可生成一段场景逼真、动作丝滑、细节丰富的视频。被“震惊”的不单单是影视从业者,包括周鸿祎在内的大佬坦言: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时间可能缩短至一两年。 另一个是“姗姗来迟”的 $苹果(AAPL)$ Vision Pro。科技博主们给出的评价“褒贬不一”,衍生出了不少有趣的段子。但在一连串的槽点背后,马斯克在内的体验者依然对下一代产品保持期待,就像初代iPhone也不出色,但到第三代时就已经“重新定义智能手机”。 两个看似关联性不是特别大的事件,在手机厂商的棋盘上“相逢”。对于销量持续低迷的手机厂商而言,显然到了新一轮的押宝时刻,而AI和MR作为时下最热门的两个方向,很可能会左右手机行业的未来。 01 卷AI:方向确定的一场豪赌 其实在2023年末的时候,几个主流品牌就已经对外透露了将大模型移植到手机上的构想。进入到2024年以后,或许是对技术创新的热爱,也可能是因为销量萎靡的重压,“构想”迅速走进了现实。 1月17日发布的三星Galaxy S24系列,最大的卖点无外乎生成式AI。按照三星在发布上披露的信息,Galaxy S24系列在云端配置了谷歌的Gemini Pro和Imagen 2,并可以使用针对移动设备优化的Gemini Nano,通过端云协同的方式实现了即圈即搜、通话实时翻译、笔记助手、图片美化等功能。 一个月后的2月18日,OPPO创始人陈明永罕见发声,在“内部信”中指出AI手机将成为继功能机、智能手机之后的第三阶段,OPPO的资源将向AI集中。随后的OPPO AI战略发布会上,OPPO 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在演讲中公布了创作能力、自学习能力、真实世界感知能力
手机厂商的开年大考:卷AI,还是卷MR?

管理能力跟不上扩张规模,库迪正在拖垮自己?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高速扩张后,连锁咖啡品牌库迪咖啡正在被联营商疯狂吐槽。 小红书、抖音等各大平台,随便一搜,联营商对库迪的吐槽已经多如牛毛。比如两个联营商写了两封公开信,再比如有前员工爆料其所在门店存在物品混用、偷工减料等问题。近期又有不少库迪员工在小红书上爆料,揭露了库迪发工资不及时,以及降薪、拖欠工资等情况…… 图源:小红书 许多昙花一现的消费品牌,根源都是管理能力跟不上扩张规模,被联营商、内部员工都在吐槽的库迪咖啡,显然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至少就目前来看,库迪并未直面问题,对部分吐槽库迪的联营商给予书面警告、没收补贴等处罚,一些员工甚至被解除劳务合同。2024年才刚开始,有着“三年万店”目标的库迪,能否安全过关? 逐步显现的管理弊病 综合网络上库迪联营商与内部员工的吐槽,库迪主要是在供应链和运营能力上,存在着严重管理问题,导致了库迪门店规模在膨胀,品牌发展能力却在萎缩。 其实库迪成立之际,就存在设备供应不及时也不规范、原料损耗率较高等问题。 很多媒体都报道过,库迪门店的咖啡机缺乏统一规范,有的用星巴克同款,有的用瑞幸同款咖啡机,还有些是国产咖啡机。同时,因为库迪门店经营管理上的不足,导致很多库迪门店的原料损耗率超过10%,而咖啡行业普遍的原料损耗率为5%—10%。 如今,库迪的管理弊病似乎愈演愈烈,部分产品和周边缺货成了常态,导致联营商要啥没啥、卖啥缺啥,并引发了消费端、联营商端的齐齐不满。 一个直接的例子,有网友表示想尝一下太妃生酪岩茶,但从上架到现在就没买到过,永远都是售罄。 图源:小红书 不过,售罄并不代表生意太好,也可能是因为联营商订不到货而没法做产品。就像有大量联营商吐槽过“后台订原料得靠抢,手速慢了就会订不上”。同时有联营商表示,库迪派来的所谓咖啡师根本不会做咖啡;将门店托管给运营团队后,竟然两个月都不能开出门店…… 这些管理弊病,本质都是因为库迪供应链
管理能力跟不上扩张规模,库迪正在拖垮自己?

阿里云上的Salesforce:产品和生态“一个都不少”

两个多月前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与 $赛富时(CRM)$ 联合宣布:阿里云上的Salesforce销售云、服务云和平台云,将于2023年12月18日在阿里云上线。 对于这场磨合了四年之久的合作,外界出现了不少疑问:阿里云上的Salesforce将采取什么样的合作模式?阿里云上的Salesforce将如何服务中国市场?对中国CRM行业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距离“阿里云上的Salesforce”的上线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不少行业领军企业陆续迁移到了 $阿里巴巴(BABA)$ 云上的Salesforce,再加上国内CRM行业的应激反应,之前留下的“谜团”渐渐有了相对清晰的答案。 01 使命相同,各有分工 在讨论阿里云和Salesforce的合作前,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正是“数据合规”。 时间回到2022年9月,网信办发布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正式实施,首次明确了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出境的监管机制,将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数据传输、存储至境外等行为,都可能涉及“数据出境”的合规问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CRM厂商,Salesforce必须要解决数据合规带来的新要求:既要满足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数字化运营需求,同时也要解决数据安全性、反应速度、可扩展性等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阿里云和Salesforce进行了长达4年的摸索,并最终确认了“托管+运营”的模式,即Salesforce提供产品层面的迭代,运营、销售和交付则由阿里云以及生态伙伴进行服务。 具体到细节的话,Salesforce负责产品设计和路线图,比如每年向客户提供三次产品升级服务,相关配置和管理基础设施所需的工具和知识,以及指导性文档、操作手册和知识转移等等。阿里云的工程师
阿里云上的Salesforce:产品和生态“一个都不少”
avatarAlter聊科技
2023-12-30

产业数智化没有捷径,江苏鲲鹏·升腾生态创新中心“造了一片林”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持续升温后,大模型逐渐形成了包含底层算力、模型开发和行业应用在内的产业结构,被视为数智化转型的新动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地方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夺赛”,不约而同地吸引大模型企业落地、引进解决方案服务商、推进当地头部企业转型,甚至只要是和AI相关的项目,就能给到相当可观的资源和红利。 然而新技术驱动的产业创新,是否只有“圈地”一种方式呢? 江苏鲲鹏·升腾生态创新中心日前举办了一场合作伙伴CXO“面对面”研讨会,回顾了过去一年中的生态布局,并为外界提供了一个新视角:除了争夺资源式的“圈地”,还可以根据一个区域的产业形态“造林”,即在当地通过联合创新的方式,不断培育合作伙伴、孵化解决方案,为区域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力量。 01 筑牢根基,打造创新“黑土地” 时间回到2019年8月,南京江北新区与华为签订鲲鹏计算产业发展战略协议。短短三个月后,江苏鲲鹏·升腾生态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彼时产业数字化渐成共识,互联网大厂、IT巨头纷纷以创新中心、产业中心、生态中心等新业态在大大小小的城市落地。至于江苏鲲鹏·升腾生态创新中心有何不同?四年后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无疑有了确切的答案。 不同于一些兜售云服务为主的“创新中心”,江苏鲲鹏·升腾生态创新中心将运营重心放在了打造产业根基上,即外界熟知的16字方针: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伙伴、发展人才,旨在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 个中原因并不难理解。 想要抓住新一轮的产业周期,首先要夯实数智化底座。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软件和硬件的各自为战,带来了体验割裂、重复开发、难以有效协同等诸多挑战,坚实的产业生态也就无从谈起。 江苏鲲鹏·升腾生态创新中心的答案是联合当地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产业力量,共同构建起开放的“鲲鹏+升腾”软硬件生态,促进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行业应用等向“鲲鹏+升腾”生态迁移,进而形成一系列软硬件适配优化
产业数智化没有捷径,江苏鲲鹏·升腾生态创新中心“造了一片林”
avatarAlter聊科技
2023-12-29

年轻人的社交焦虑,正在被讯飞输入法治愈

“你是INFJ,还是ENTP?” 2023年的年度热搜词汇中,MBTI注定占有一席,不仅成了很多年轻人的“社交密码”,并且衍生出了“为i变e”的话题,即i人遇到必要场合,不得不戴上e人面具,强行让自己变得外向,甚至“伪装”成为社牛。 经常在综艺节目上妙语连珠的杨迪,日前在一则短片中化身“聊天审判官”,向外界演绎了一个个有趣的画面:原本是话题终结者的i人,在生成式AI能力的辅助下,轻松在聊天中给出了高情商的回复。 由此引出了这样一个话题:在“智商”上已经碾压人类的AI,能否在聊天中给出“高情商”的回答,治愈当代年轻人的社交恐惧呢? 01 生成式AI,能不能做到“会聊天” 时间回到一年多前,ChatGPT的横空出世,让人们重拾对人工智能的信心,“聊天机器人”几乎成为各个大模型的标配应用。 为了检测大模型的能力水平,外界习惯于用一些烧脑的问题进行测试,比如复杂的数学练习题、正常人类可能出错的脑筋急转弯,以及绕了很多个圈的伦理问题。可当场景从逻辑性比较强的问答转向日常的聊天场景,不只是考验“智商”,还需要检验“情商”的时候,AI能否胜任呢? 鉴于讯飞输入法已经在13.0版本的更新中搭载生成式AI的能力,这里就以讯飞输入法和许多人可能遇到的两个社交难题进行验证: 第一个是“失恋场景”。偶然在朋友圈中刷到朋友失恋的消息,作为一个不太会安慰人的“直男”,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只有“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的话,结果可能再次唤醒朋友的记忆,并不能帮助他从失恋的灰暗心情中走出来。 我们把同样的问题留给讯飞输入法的AI助手,很快就生成了一段300多字的回复内容,而且相当有启示性:打了一个“种子经历风雨才能成长”的比喻,对朋友的鼓励和安慰,并给出了帮助朋友走出失恋阴影的方法,包括看电影、唱歌、购物等等,可以说是一键化身“贴心情感专家”。 第二个是“借钱场景”。朋友因为装修来借钱,可自己手头也不宽裕,暂
年轻人的社交焦虑,正在被讯飞输入法治愈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