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观察团
新经济观察团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金融科技领军原创自媒体
IP属地:北京
7关注
334粉丝
1主题
0勋章

旷视启动科创板IPO背后:深陷亏损魔咒 屡踩隐私红线

自2019年8月港股上市计划搁浅后,“AI四小龙”之一的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旷视”)上市传闻一直未停止。在昨天,靴子终于落地。1月12日,北京证监局官网显示,旷视已于2020年9月与中信证券签署关于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在科创板上市之辅导协议。不出意外,这家2011年成立的AI公司,很快会迎来上市喜讯。作为中国最大的人脸识别身份验证解决方案供应商,旷视9年多来在明星资本追捧下一路高歌猛进,共完成7轮融资,总额超12亿美元,曾离“AI第一股”一步之遥。但如今来看,依图科技、云从科技都已抢先一步。加上旷视仍未摆脱巨额亏损魔咒,过去几年里频繁踩踏个人隐私红线,其上市之路和未来发展都有很多不确定因素。1深陷亏损魔咒 盈利主要靠政府买单?图片自成立以来,旷视一直备受资本青睐,投资方一度包含蚂蚁金服、富士康、创新工场、启明创投、阿里巴巴中银投资、工银资管、阿布扎比投资局等明星资本。2019年5月,旷视D轮融资后估值已达40亿美元。但与高估值相反的是,旷视的烧钱速度十分惊人。根据此前的招股书,旷视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6700万元、3.13亿元、14.27亿元、9.49亿元,但旷视增收不增利,同期净亏损金额分别为3.428亿元、7.59亿元、33.51亿元及52亿元,也就说,三年半时间里,旷视科技烧掉了百亿元。彼时,对账面上的巨额亏损数字,旷视称主要是由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及持续的研发投资。经调整后,公司2018年净利润为3220万元,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270万元。但问题在于,旷视调整后的盈利并非真正的利润,更多像政府补贴带来的。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旷视拿到的政府补贴分为高达6330万元、9200万元和4470万元,远远高于其调整后的净利润。而在收入结构上,旷视的买单方也主要是政府、事业单位等。招股书显示,旷视科技的收入来源于个人物
旷视启动科创板IPO背后:深陷亏损魔咒 屡踩隐私红线

中互金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

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保护债权人、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消费金融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同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相关从业机构共同研制了《互联网金融 个人网络消费信贷 贷后催收风控指引》国家标准。目前,该标准已通过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 当前,催收业务亟需规范,考虑到标准发布还需一段时间,协会以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研制了《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已于4月17日经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金融管理部门,现予发布。后续,待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后,将替代本指引。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关意见建议请发送至df@nifa.org.cn邮箱。
中互金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

花呗联合南京银行推出“随处花”:微信、京东、抖音多平台可使用

文 | 海右财经 近日,海右财经了解到,花呗正在内测新功能“随处花”,用户可在花呗开通专属银行卡,绑定微信、京东、抖音等支付平台后,可使用花呗额度进行消费。 该服务由花呗和南京银行联合推出,目前,使用该项服务需开通一张南京银行卡,并绑定花呗额度。 操作流程方面,用户打开支付宝进入花呗首页,找到“随处花”,点击开启。目前该功能处于测试阶段,暂时仅支持部分用户开通,后续将逐步开放。 绑定之后,用户使用微信支付,选择南京银行账户即可使用花呗额度,通过此银行账户在微信发生的消费都需要在花呗查账还款。 花呗运营主体原为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于2021年11月宣布正式启动品牌隔离工作。 当年,监管为约束互联网金融平台无序发展,加强监管,约谈蚂蚁集团在内的13家金融公司。 要求蚂蚁集团对旗下金融业务进行整改,其中花呗和借呗的整改结果是进行品牌隔离,蚂蚁消费金融承接原花呗和借呗的业务,蚂蚁小微小贷和蚂蚁商诚小贷在一年内实现平稳有序市场退出。 品牌隔离后,花呗和借呗将成为蚂蚁消金公司的专属消费信贷服务品牌。 而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额出资的消费信贷服务将更新为“信用购”和“信用贷”名称。 品牌隔离后,花呗的使用情况由蚂蚁消费金融上报征信系统,而“信用购”服务则由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上报。 去年7月和12月,蚂蚁旗下重庆市蚂蚁商诚和重庆市蚂蚁小微小贷分别进行名称和经营范围的变更,告别小贷业务。自此蚂蚁旗下已无小贷公司,也标志着蚂蚁集团的整改基本完成。 承接花呗和借呗业务的蚂蚁消费金融成立于2021年6月,初始注册资金为80亿元,2022年12月将注册资本由80亿元增加至185亿元,去年10月蚂蚁消费金融再次获批增资,注册资本一跃增加至230亿元,成为31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注册资本最高的机构。 截至2023年末,蚂蚁消费金融资产总额达到2396.69亿
花呗联合南京银行推出“随处花”:微信、京东、抖音多平台可使用

喜马拉雅自营信贷产品、贷款超市双双下架

文 | 芳芳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喜马拉雅信贷业务遭遇重创。 5月15日,新经济观察团发现,喜马拉雅APP内的自营信贷产品 “听小贝借钱”,以及 “钱包”板块下线贷款导流业务均已经下线,原来的贷款超市入口已经被会员类活动替换。 贷款超市入口已被替换 喜马拉雅针对信贷业务的剧烈调整,起因颇多。其中,据北京商报最新报道,喜马拉雅App的贷款导流业务,层层嵌套多个参与主体,最终将用户引向了收取高额服务费的第三方,相关平台工作人员更是在贷款前直言要收取15%的服务费和399元工本费。 更重要的原因是,在第四次冲刺IPO的关键节点上,喜马拉雅遭遇证监会问询,重点正是助贷业务。 据5月10日证监会披露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2024年4月26日—2024年5月9日)》,证监会要求喜马拉雅对股权架构的合规性、股东情况、经营合规性等七大事项进行补充说明。 其中,针对喜马拉雅为个人客户提供助贷业务,证监会连发6项拷问,要求喜马拉雅针对助贷业务进行详细说明,包括: (1)助贷业务的具体形式; (2)是否涉及投入自筹资金作为贷款资金来源,是否属于金融或类金融活动,是否取得必要业务资质许可; (3)是否涉及征信业务,并说明业务开展是否符合《网络借贷中介机构业务活动暂行办法》,是否按该办法第五条规定进行备案登记及取得相应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是否存在该办法规定的第十条禁止性情形; (4)发行人业务经营是否涉及贷后催收服务,是否存在用不合规方式进行催收的情形; (5)报告期内各年金融服务业务规模、前五大客户名称及占比、发行人自筹资金投入规模及资金来源、发行人向金融机构所收取费用占贷款利息的比重; (6)报告期内金融服务业务是否存在被主管机构采取监管措施或实施处罚等情形等。 而在喜马拉雅4月12日递交的招股书中,公司对核心业务等内容进行了详尽披露,但对助贷业务却甚少提及。
喜马拉雅自营信贷产品、贷款超市双双下架

货拉拉上线借钱产品,手握三张牌照加速入局金融

来源 | 镭射财经(leishecaijing) 「镭射财经」独家获悉,货拉拉已上线借钱业务,进军消费金融领域。除了消费金融,手握数张金融牌照的货拉拉,还将开辟经营贷业务。 产品信息显示,货拉拉借钱产品名为“圆易借”,最高额度20万元,年化利率10.8%起,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放贷。据了解,货拉拉借钱业务上线已有一段时间,目前仅合作少量头部持牌机构,布局相对谨慎。 货拉拉借钱业务实为助贷业务,贷款由马上消费等金融机构提供,平台仅提供信息展示。根据平台借款服务协议,货拉拉借款服务由深圳货拉拉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啦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由货拉拉合作的服商共同向用户提供放款服务。 从货拉拉贷款路由分发来看,货拉拉将用户注册信息、基础信息(包括职业类型、户口性质、婚姻状况、教育背景)和实名信息(手机号、身份证),提供给贷款服务商,以便服务商作授信评估。虽然货拉拉不涉及核心风控,但依然会根据平台掌握的用户信息,对借款人的借款资质进行初步审核、筛选。 货拉拉合作的贷款服务商既包括持牌金融机构,也包括金融机构合作的第三方机构(助贷平台)。除了助贷业业务,货拉拉还开展贷超业务,为花鸭借钱、苏宁任性贷导流。 不只是消费信贷,「镭射财经」还了解到货拉拉即将上线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2024年5月7日,货拉拉发布“关于优化信贷业务个人信息授权书的公示”,提到了为了更好满足用户的借钱需求,货拉拉更新了个人信息授权书,在既有信息授权范围内,增加了“企业认证信息如任职或所有的企业工商信息、营业执照照片等”。 货拉拉大举进军金融业务背后,其实早有准备,牌照即是重要一环。货拉拉旗下拥有小额贷款(广州易人行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融资租赁(广州易人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广州易人行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等地方金融牌照,为其开展小贷、融租、保理业务提供合规支撑。 实际上货拉拉相关金融牌照布局已久,
货拉拉上线借钱产品,手握三张牌照加速入局金融

花呗联合这家银行推出“随处花”:微信、京东、抖音多平台可使用

作者 | 吉于一 来源 | 海右财经 京东、微信、抖音等平台,也可以使用花呗了 近日,海右财经了解到,花呗正在内测新功能“随处花”,用户可在花呗开通专属银行卡,绑定微信、京东、抖音等支付平台后,可使用花呗额度进行消费。 该服务由花呗和南京银行联合推出,目前,使用该项服务需开通一张南京银行卡,并绑定花呗额度。 操作流程方面,用户打开支付宝进入花呗首页,找到“随处花”,点击开启。目前该功能处于测试阶段,暂时仅支持部分用户开通,后续将逐步开放。 绑定之后,用户使用微信支付,选择南京银行账户即可使用花呗额度,通过此银行账户在微信发生的消费都需要在花呗查账还款。 花呗运营主体原为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于2021年11月宣布正式启动品牌隔离工作。 当年,监管为约束互联网金融平台无序发展,加强监管,约谈蚂蚁集团在内的13家金融公司。 要求蚂蚁集团对旗下金融业务进行整改,其中花呗和借呗的整改结果是进行品牌隔离,蚂蚁消费金融承接原花呗和借呗的业务,蚂蚁小微小贷和蚂蚁商诚小贷在一年内实现平稳有序市场退出。 品牌隔离后,花呗和借呗将成为蚂蚁消金公司的专属消费信贷服务品牌。 而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额出资的消费信贷服务将更新为“信用购”和“信用贷”名称。 品牌隔离后,花呗的使用情况由蚂蚁消费金融上报征信系统,而“信用购”服务则由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上报。 去年7月和12月,蚂蚁旗下重庆市蚂蚁商诚和重庆市蚂蚁小微小贷分别进行名称和经营范围的变更,告别小贷业务。自此蚂蚁旗下已无小贷公司,也标志着蚂蚁集团的整改基本完成。 承接花呗和借呗业务的蚂蚁消费金融成立于2021年6月,初始注册资金为80亿元,2022年12月将注册资本由80亿元增加至185亿元,去年10月蚂蚁消费金融再次获批增资,注册资本一跃增加至230亿元,成为31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注册资本最高的机构。 截至20
花呗联合这家银行推出“随处花”:微信、京东、抖音多平台可使用

22家上市银行一季报:净利润头尾差距70倍,兰州银行不良率最高

文 | 芳芳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进入五月份,国内上市银行的一季度报告陆续公布完毕,引发市场持续关注。 今年一季度,尽管国内外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但多数上市银行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业务结构调整和成本控制,实现了业绩的正向增长。新经济观察团统计发现,在已经披露财务数据的22家上市银行中,共有15家银行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重增长,资产质量也普遍表现稳健,这无疑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不过,行业业绩两级分化进一步加剧,头尾部上市银行间净利润和营收差距拉大,其中净利润首尾差距差距达到70倍。同时,多家银行面临营收负增长的困境。 此外,行业内十家银行的净息差有所下滑,利息收入承压。整体而言,2024年度银行业面临诸多压力与挑战,亟需在复杂环境中寻求稳健发展路径。 01 行业分化加剧:净利润差距70倍,六家银行营收负增长 今年一季度,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和平安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均突破百亿大关,分别达到249.88亿元、243.36亿元和149.32亿元。江苏银行一季度净利润超过90亿元。南京银行、上海银行和杭州银行的净利润则超过了50亿元,其余15家银行的一季度净利润均低于50亿元。 而净利润最低的江阴银行仅为3.5亿元,与净利润最高的交通银行相差70倍。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方面,有九家银行实现了超过10%的增长。其中,净利润增长率最高的为杭州银行,增长率达到21.11%;其次是齐鲁银行,增长15.98%;以及苏农银行,增长15.83%。另一方面,兴业银行、贵阳银行等三家银行的归母净利润遭遇下滑,渝农商行的跌幅达到10.81%。而跌幅最深的渝农商行,与归母净利润增长率最高的杭州银行相差了31.92%。 营收方面,2024年一季度,交通银行营业收入最高,达到670.59亿元,其次是兴业银行,达到577.51亿元,另有平安银行、江苏银行、南京
22家上市银行一季报:净利润头尾差距70倍,兰州银行不良率最高

科技银行如何竞逐大模型应用?网商银行最新年报透露探索进度

文 | 观察团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2023年ChatGPT引爆生成式AI浪潮,全球大踏步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百模大战”、“千模大战”于国内外同期上演,并在众多应用场景中加速落地。 作为具有大量数据沉淀的行业,金融天然就是大模型落地的首选,多家全国性银行已明确提出探索大模型的应用,部分大行也已启动自研或联合研发的金融大模型。 近日,又一家银行在年报中披露了AI大模型的产业应用进展。4月30日,网商银行发布的2023年年报指出,网商银行已在小微经营认知、产业链认知、理财客户挖掘等场景中探索AI大模型应用。为应对人工智能浪潮,网商银行正在持续加大信息技术投入与金融科技人才引进,全年科技投入占比36%,科技人才占比提升至64%。 日前,网商银行还宣布升级了产业链金融解决方案大雁系统,将大模型的知识抽取能力应用于识别产业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从而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满足度。 01 大模型千帆竞发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银行大模型呈现千帆竞发趋势。 中国工商银行在2023年成功建立了行业内首个全面自主研发、且具有千亿参数级别的AI大模型技术体系,并在多个金融业务场景中实现了创新性应用。 在3月28日举办的工商银行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廖林强调了工商银行在深化“数字工行”(D-ICBC)战略过程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手段,有效促进了工商银行数字化生产能力和效率的提升。 中国农业银行也在年报中透露,其正在通过成立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的方式,加快推进大模型技术的研究与培育工作。 中国银行则在年报中展示了该行在智慧安全防护、网店运营等方面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并开始试验大模型技术在内部知识服务、自动化编程辅助等场景的可行性。 一个显著的趋势是,中国金融机构正在步入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大中型银行的科技投入不断加大。2021年以来,六家国有大
科技银行如何竞逐大模型应用?网商银行最新年报透露探索进度

上市银行薪酬榜之招行:平均年薪60.37万,两年追索薪资超1亿

文 | 芳芳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关于《上市银行薪酬榜》专题: 近几年,在经济新常态、市场竞争急剧、利差下滑等外部因素叠加下,国内商业银行为适应环境变化和业绩波动,主动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优化、薪酬激励机制变革,以期提升银行经营效率,增强抗风险能力,相关数据在财报中变化较为明显。 2024年,新经济观察团将特别推出《上市银行薪酬榜》,深度分析国内上市银行的业绩基本表现和员工薪酬变化,以飨读者。 鉴于各家上市银行财务报告披露规范存在差异,为确保公正比较与透明度,我们在编制年度上市银行人均薪酬榜单时,统一采用“员工费用”这一核心指标。该指标涵盖了各银行为员工支出的全部直接薪酬成本,包括但不限于基础工资、绩效奖金、社会保险以及其他形式的福利待遇等。 在专题的第一期,我们将走进“零售之王”招商银行: 1. 基本面: 招商银行于1987年成立于深圳蛇口,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国家从体制外推动银行业改革的第一家试点银行。成立37年来,招商银行已成为沪港两地上市,拥有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基金管理、人寿保险、境外投行、消费金融、理财子公司等金融牌照的银行集团。 截至2023年末,招行在中国境内设有143家分行(包含自贸区分行等)和1781家支行,覆盖130多个城市,境外拥有6家分行和2家代表处,集团员工总数逾11万人。2023年,招商银行在《财富》世界500强中位列第179位,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位列第11位。 截至2023年末,招商银行总资产11.03万亿元,排名国内银行业第7,营业收入3391亿元,排名国内银行业第6,归属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466亿元,排名国内银行业第5。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A)为1.39%,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为16.22%,均排名境内大中型上市银行第1。 截至2023年末,服务
上市银行薪酬榜之招行:平均年薪60.37万,两年追索薪资超1亿

支付宝全新AI产品开启灰测,支持挂号订票点外卖等30多项办事服务

4月26日,支付宝在首页灰度测试一款全新的办事AI产品。与其他侧重聊天交流的AI原生应用不同,支付宝智能助理聚焦生活办事,并内置在支付宝App内,通过AI技术可为用户提供出行、健康、政务等场景的30多项服务。 据了解,该产品还在灰度测试阶段,会陆续开放测试范围。受邀测试的用户,可以通过在支付宝首页下拉,或点击右上角+号从智能助理的入口使用。 经过体验发现,支付宝智能助理可以通过用户的办事指令,迅速提供资讯,并一键直连支付宝生态内的各种服务,起到“App智能导航”的作用。 比如五一假期要来了,用户可以用文字或语音简单输入一句话,就能根据时间、价格等指定需求,5秒内快速找到相应的车票或飞机票;自驾游的车主,也能根据你的实时位置,精准查询距离最近、价格最优惠的充电桩和加油站。 针对出行目的地,这个AI办事助手除了推荐旅游景点外,也能搜寻当地的餐饮美食、演出活动、电影院、露营地等。 依托支付宝的商业生态,它还能迅速找到各种商家提供的优惠券、租车券等福利,出游省心也能省钱。 在医疗健康、政务办事等领域,支付宝智能助理也能提供多项实用服务。如在外地就医,它能为你提供相关资讯,并能一键跳转异地就医备案的支付宝小程序;如果身份证不慎丢失,也能告知临时乘机证明的办理流程,还能帮你快速连接相关服务。 公开数据显示,经过20年发展,支付宝已从一个支付工具,逐步成为拥有超10亿用户及8000万商家机构的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同时,支付宝也成为多个垂类人群聚集地,有6亿用户用支付宝看病就医,5亿用户用支付宝日常出行,每2人中就有1人用支付宝办事。 满足大量垂类群体的需求,也成为智能助理的首要目标。据支付宝介绍,此次推出的AI产品并非独立App,而是融入支付宝平台生态,希望借助在出行、医疗、政务等领域沉淀的生态能力,让海量的生活办事服务“一呼即应”,也能一键连接AI金融助理“支小宝”、创意海报AI
支付宝全新AI产品开启灰测,支持挂号订票点外卖等30多项办事服务

智慧芽全球知产调研报告:六成企业期待生成式AI焕新知产与研发工作

4月26日,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商智慧芽旗下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重磅发布《2024全球企业知识产权创新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深度呈现全球企业知识产权的最新趋势,探讨AI浪潮下企业知产和研发工作的应对之道。 报告显示,全球企业知产团队均积极认同生成式AI对知识产权工作的价值,尤其是对专利检索和阅读的赋能中备受期待;在中国受访企业中,已有约12%的企业在专利工作场景探索落地生成式AI工具。从行业宏观视角来看,虽然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预算增速放缓,但超过74%的企业仍怀抱信心,持续释放专利的多元价值;具体来看,专利的资产价值加速凸显,企业对其认可度同比增长25%之高;企业知产和研发部门对专利情报价值的认知逐步拉齐,差距低于10%。 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陶栋艳表示:“过去一年间,全球范围内生成式AI浪潮席卷,作为科技创新生态中的服务机构,我们深信生成式AI的蝴蝶翅膀会带来一次全新的行业范式革命,知识产权行业即将迎来‘iPhone时刻’。因此,今年报告聚焦‘AI焕新知识产权’主题,致力于描摹当下的知产领域的AI应用全景,为宏观行业变革寻路,为个体实践提供启发,赋能全球科技创新。” 生成式AI焕新知识产权范式 全球企业知产团队积极认同生成式AI的价值 在知识产权领域,新一轮AI革命即将开启。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领域,身处生成式AI最得心应手的文本类型,具备高质量数据集的可训练性、结构化文本的可解析性,近似内容生成,也是直面生成式AI变革的最前沿。 全球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团队对生成式AI均表现出类似的积极情绪,58%的受访者认为在知识产权工作中运用生成式AI将“利大于弊”。对比来看,海外企业知产团队的看好程度更高一筹,认可“利大于弊”的受访者占比达到43.5%,略高于中国受访者(39.2%)4个百分点。 图:中国企业知识产权团队对专利工作中运用生成式AI的整体态度(
智慧芽全球知产调研报告:六成企业期待生成式AI焕新知产与研发工作

货拉拉三战IPO:成立十年后终靠薅司机“羊毛”扭亏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旗下毕读财经 作者 | 元元 历经十余年运营,同城货运巨头货拉拉近日曝出已实现首次年度盈利。但在光鲜数据的背后,货拉拉面临的争议并未消减,反而愈演愈烈。 凭借独特的互联网+物流模式,货拉拉曾在短时间内席卷市场,并取得了傲人的市场地位。然而在长达十数年的运营过程中,其盈利模式与司机待遇问题频遭诟病。平台多次被指在利润追逐中过度挤压司机利益,“薅司机羊毛”的行为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因此多次引来监管部门的约谈与警告。如何在保障自身利润的同时,兼顾平台司机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货拉拉无法回避的社会责任拷问。 加上公司业务的波动和合规问题,货拉拉在通往资本市场的道路上,进程可谓一波三折,至今仍未如愿。 01 “世界最大物流交易平台”首次盈利 2013年,货拉拉成立于中国香港,距今刚满十一岁。虽然年龄尚小,但货拉拉的发展速度却极为猛烈,除了中国内地,还逐渐辐射至泰国、新加坡等诸多东南亚国家。随着业务版图的逐渐扩张,货拉拉也成长为一家从事同城/跨城货运、企业版物流服务、搬家、零担、汽车租售及车后市场服务的互联网物流商城。 在疯狂的跑马圈地运动中,货拉拉也曾尝到过激进扩张带来的苦果。2015年下半年,货拉拉曾经账面金额上仅剩下一个月的运营资金,最终得益于清流资本、概念资本的雪中送炭,货拉拉才得以保全了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而缓过一口气的货拉拉,也凭借扩张战略拿下了不小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货拉拉业务范围覆盖全球11个市场超过400座城市,包括中国及东南亚、南亚、南美洲等地区,其中中国内地总共覆盖363座城市,月活司机达90万,月活用户达1200万。 根据更新后的招股书信息,2023年,货拉拉的全球GTV(总交易额)已经达到94.14亿美元,2023年上半年数据显示,货拉拉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物流交易平台。 业务版图的逐渐扩大
货拉拉三战IPO:成立十年后终靠薅司机“羊毛”扭亏

被判赔偿500万!拼多多因不正当竞争纠纷败诉

来源:新经济观察团 4月24日,多家媒体报道称,浙江省高院对菜鸟网络诉拼多多不正当竞争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拼多多上诉,维持一审法院判决,并赔偿菜鸟网络经济损失及及合理维权费用500万元。 据了解,该案件始于2022年初开始,拼多多涉足快递末端推广“多多驿站”,引发与 菜鸟的不正当竞争纠纷。而此次判决是这两家快递物流企业在不正当竞争的二审案件。 根据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浙江省高院”)《民事判决书(2023)浙民终1180号》(以下简称《裁判文书》),浙江省法院审理意见认定,拼多多推广“多多买菜末端系统”时,依附菜鸟系统已经发展成熟的末端门店资源,降低其运营成本,来获取市场交易机会并获取市场竞争优势,该悄然进驻、静默不宣的方式还无偿利用了菜鸟为末端门店投入的广告宣传成本,属于不正当地利用他人市场成果,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 《裁判文书》还显示,菜鸟网络及相关公司主张的竞争性财产权益为菜鸟系统,是物流业务的末端系统,为快递包裹从“快递公司”到消费者“最后一公里”提供解决方案。快递末端网点作为末端物流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关键资源,是末端物流产业经营者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拼多多的部分行为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的混淆行为,该行为事实上不当增强了其竞争优势,并造成了菜鸟网络的竞争优势受损。 此外,法院还认定,拼多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拼多多悄然侵入“菜鸟驿站”加盟体系的不当竞争行为,会割裂末端网点内包括纠纷处置等原本完整的服务,消费者对服务提供者的感知被拼多多切断,服务质量评价与反馈均无法有效在菜鸟驿站与消费者之间有效传递。 最终,法院宣布驳回拼多多的上诉请求,维持一审法院判决。 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六条、第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 法》(2
被判赔偿500万!拼多多因不正当竞争纠纷败诉

喜马拉雅四闯IPO:营收放缓、无牌助贷,已停止招聘金融会员卡职位

图片 文 | 芳芳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图片 在互联网音频领域一度风光无限的喜马拉雅,近年来上演了一幕幕坎坷曲折的上市之路。这家曾被誉为中国“耳朵经济”的领头羊,如今却因业绩放缓、助贷合规争议以及早期历史纠葛而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4月12日晚,根据港交所官网内容,喜马拉雅第四次递交了招股书,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为联席保荐人。腾讯、阅文、小米、好未来、索尼音乐为其战略投资者,兴旺投资持有喜马拉雅10.72%的股份,成为公司最大外部投资方。 尽管冲刺IPO的信心始终如一,但喜马拉雅近年来的发展并如人意。除了业绩上营收放缓、盈利靠“降本增效”之外,喜马拉雅备受争议的业务还有无牌照资质开展助贷。而此前,我们曾独家报道,喜马拉雅试图探索金融会员权益卡业务,但截止发稿前该职位已被下架。 此外,在多年前,喜马拉雅还有过一段证大系公司的“往事”。 01 一旬“耳朵经济”领头羊,营收陷入停滞 喜马拉雅成立于2012年8月,马上就要度过一旬的生日。喜马拉雅运营方为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初期致力于打造一个集音频制作、分享、传播于一体的在线平台。不到半年时间,喜马拉雅App上线,定位于音频领域的YouTube,旨在满足用户的听觉消费需求。 随着国内市场消费者对于音频节目的需求不断增长,喜马拉雅App的用户规模也迅速突破瓶颈。随之而来的,是平台内容的多元化,覆盖到有声书、音乐、电台节目、教育课程、新闻资讯、娱乐等多种音频形态。 大量创造者和机构入驻,为喜马拉雅App构建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音频内容生态圈。随后,喜马拉雅开始尝试付费订阅、广告投放、IP衍生品开发等多项商业模式,逐渐摸索出商业化落地的盈利点。 发展至今,喜马拉雅的用户规模已经十分可观,并在国内在线音频行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灼识咨询显示,喜马拉雅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在中国在线音频应用程序中排名
喜马拉雅四闯IPO:营收放缓、无牌助贷,已停止招聘金融会员卡职位

平安银行一季度营收下降14% 消费性贷款余额下滑6.3%

文 | 观察团综合 进入四月下旬,上市银行进入一季报披露季。 平安银行(000001.SZ)最新披露的2024年一季报显示,2024 年一季度,受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调整资产结构等因素影响,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387.70 亿元,同比下降 14.0%;实现净利润 149.32 亿元,同比增长 2.3%。 2024 年 3 月末,该行资产总额 57293.98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5%。 资产质量方面,2024 年 3 月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 1.07%,较上年末上升 0.01 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占比 1.42%,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 261.66%,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良好。 同期,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上升至 9.59%、11.26%及13.79%,均满足监管达标要求。 贷款业务方面,平安银行一季度个人贷款各项数据表现不佳。 2024 年 3 月末,该行个人贷款余额 18781.30 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5.0%,其中抵押类贷款占比60.0%。 上述个人贷款中,住房按揭贷款余额 3028.74 亿元,较上年末基本持平;经营性贷款余额5815.62 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5.4%;消费性贷款余额 5107.20 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6.3%;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 4,829.74 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6.1%。 可以看出,在各项贷款中,平安银行消费性贷款余额的下滑比例最高。 平安银行表示,该行顺应外部经营环境变化,主动调整资产业务结构,为中长期业务健康发展筑牢基本盘。 信用卡业务方面,2024 年 3 月末,平安银行信用卡流通户数 5285.98 万户,一季度信用卡总消费金额 6044.21 亿元,其中线上消费占比同比提升 7.8 个百分点,信用卡循环及分期日均余额占比同比提升 1.9 个百分点。 汽车金融业务方
平安银行一季度营收下降14% 消费性贷款余额下滑6.3%

四家机构年内募集149亿元!兴业消金、杭银消金再发行金融债

文 | 观察团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进入四月份,国内持牌消金机构通过发行金融债募集资金的热度高涨。 4月18日,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兴业消金”)又公布了2024年第三期金融债券的相关材料。据债权发行公告,本次发行规模为15亿元,为三年期固定利率品种,起息日为 2024 年 4 月 25 日。 而在3月29日,兴业消金曾公布其2024年第二期金融债券的发行情况,2 月 22 日发行了2024 年第一期金融债券,三期金融债券累计发行量50亿元。 无独有偶,4月15日,杭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银消金”)公布了2024年金融债券(第二期)发行情况公告。公告显示,杭银消金此次金融债实际发行总额15亿元,票面利率2.46%,期限3年,起息日为2024年4月16日。 早在今年1月12日,杭银消金就发布了2024年金融债券(第一期)。据杭银消金披露,其第一期金融债券实际发行10亿元,票面利率2.90%。 4月11日,马上消金也公布了其2024年第一期金融债券的发行情况。该债券实际发行金额10亿元,票面利率3.00%,起息日是4月15日。 4月10日,招联金融公布了其2024 年第三期金融债券发行情况公告,实际发行总额 28 亿元,票面利率 2.50%。今年内,招联金融已发行三期金融债,合计发行64亿元,位居行业首位。 据新经济观察团统计,截至目前,兴业消金、杭银消金、马上消金和招联金融四家机构已经累计发行了149亿元的金融债券。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金融债发行是消费金融公司补充资本的一种主要手段,拥有诸多优点,一是能够促进消费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二是有利于提升消费金融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 她认为,近期多家消费金融公司相继发债,在经济持续回暖的当下,有助于经营良好的消金公司以多元融资渠道筹集低成本稳定资金,从而更好地为实
四家机构年内募集149亿元!兴业消金、杭银消金再发行金融债

中信银行这四年:去年营收14年来首跌,信用卡不良率连续上升

文 | 芳芳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回顾2023年,在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国内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背景之下,银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中信银行作为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商业银行,其业绩变化和发展趋势也受到了市场的重点关注。 2023年,中信银行整体表现稳健,但营收迎来14年首跌、净息差持续收窄,信用卡不良率不断攀升,暴露出不小的管理漏洞。新经济观察团梳理了中信银行2020-2023年这四年的业绩数据,试图从数据变化中窥出该行业绩波动的根源。 01 营收14年来首跌 由于银行业净息差整体承压,中信银行的2023年过得并不舒畅。2023年,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058.96亿元,相比2022年下降2.6%。而这也是自2010年以来,中信银行营收水平的首次下滑。 而在2020-2022年,中信银行营收分别为1947.31亿元、2045.57亿元和2113.92亿元,三年增速分别为3.81%、5.05%和3.34%,而在2022年达到顶峰后,2023年急转直下,营收只有2058.96亿元,同比下滑2.60%。 而导致营收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该行利息净收入的下滑。2023年,中信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435.39亿元,同比下滑4.73%,而这部分收入占据到营收整体的69.71%。近七成的营收占比,是拖累营收水平下滑的关键所在。 在利息净收入下滑的背景下,该行的净息差也呈现出持续收窄态势。2023年,中信银行实现净息差1.78%,相较2022年下滑了0.19个百分点。而这已经是中信银行连续第三年净息差收窄。 新经济观察团就统计发现,自2020年中信银行净息差达到近年来的历史高点2.26%后,2021和2022年,该行净息差连续走低,分别只有2.05%和1.97%。 而净息差持续收窄,主要原因是整个商业银行的净息差表现进入下行通道。由于资产端减费
中信银行这四年:去年营收14年来首跌,信用卡不良率连续上升

三大AI开发神器亮相!李彦宏:只要会说话,就可以成为一名开发者

“未来,自然语言将成为新的通用编程语言,你只要会说话,就可以成为一名开发者,用自己的创造力改变世界。” 4月16日,Create 2024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深圳举办。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发表了题为《人人都是开发者》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大模型和生成式AI将彻底改变开发者这个群体。 “AI正在掀起一场创造力革命,未来开发应用就像拍个短视频一样简单,人人都是开发者,人人都是创造者。” 百度已经为开发者们准备好了三大“开箱即用”的工具,包括智能体开发工具AgentBuilder、AI原生应用开发工具AppBuilder、各种尺寸的模型定制工具ModelBuilder。“这三个工具,都代表了先进生产力。” 值得一提的是,李彦宏现场分享了百度在开发AI原生应用上的具体思路,并表示:“这是我们百度根据过去一年的实践,踩了无数的坑,交了高昂的学费换来的。”这三个开发AI原生应用的思路分别是,MoE、小模型和智能体。 会上,李彦宏正式发布了文心大模型4.0的工具版。他还透露,截至目前文心一言用户数已经突破2亿。“文心大模型已成为中国最领先、应用最广泛的AI基础模型。” 得益于文心大模型的强大,开发者通过文心4.0降维裁剪出来的更小尺寸模型,要比直接拿开源模型调出来的模型,同等尺寸下效果明显更好;同等效果下,成本明显更低。“大家以前用开源觉得开源便宜,其实在大模型场景下,开源是最贵的。所以开源模型会越来越落后。” 以下为李彦宏的主要观点: 自然语言将成为新的通用编程语言,只要会说话就可以成为一名开发者 “大模型和生成式AI,将彻底改变开发者这个群体。过去,开发者用代码改变世界;未来,自然语言将成为新的通用编程语言,你只要会说话,就可以成为一名开发者,用自己的创造力改变世界。” “上岗一年多,Comate已经走入了喜马拉雅、三菱电梯、软通动力等上万家企业,生成的代码采纳率达到了
三大AI开发神器亮相!李彦宏:只要会说话,就可以成为一名开发者

菜鸟“归巢”,困境难消

文 | 元元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旗下毕读财经 原标题 | 《估值大幅缩水、高调撤回IPO,菜鸟“归巢”困境难解》 近日,远离公众视线许久的马云罕见地在内网发声。在其《致改革 致创新》的帖子中,马云肯定了以蔡崇信和吴泳铭为首的新管理层在公司改革方面的勇气和举措,认为他们在推动阿里巴巴重回健康成长轨道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年前,阿里巴巴正式启动集团变革,宣布构建“1+6+N”的组织架构,其中,“1””指的是阿里巴巴集团;“6”指的是集团之下的六大业务集团,包括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N”则是多家业务公司。这次调整被认为是“阿里巴巴24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组织变革”。 然而一年过去,阿里巴巴旗下6大业务无一成功上市。唯一一家站在资本市场大门前的菜鸟, 3月26日突然撤回港股IPO申请,同时集团还将回购部分菜鸟股权。而根据收购要约,菜鸟估值下跌了近六成。 阿里巴巴称,计划调整菜鸟的部分业务,以更好地实现与淘天集团和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的战略协同,并支持菜鸟对其全球网络进行长期战略拓展。这意味着菜鸟将与阿里巴巴的战略重点继续深度绑定。 但与阿里集团更深融合,也意味着菜鸟走出依赖阿里的路途将更加遥远。在此前的招股书曝光时,市场对菜鸟的一大质疑就是业务过度依赖阿里,如今菜鸟选择“回巢”,只会更加重该局面。但面对市场环境和监管规定的急速变化,阿里和菜鸟都别无选择。 01 过分依赖阿里,是福是祸? 一年前业务重组时,菜鸟估值接近2000亿元。但彼时,市场有质疑观点认为,菜鸟仍处于亏损状态,且业务几乎与阿里巴巴体系深度绑定,其真实估值还需要考察。 而从菜鸟本身来看,成立刚满十年的菜鸟,最初主要扮演平台的角色,为各家快递公司搭建了一张物流网络。随着阿里巴巴整体业务的发展深入,天猫超市等自营电商,开始对末端配送服务有了更高需求,为了准
菜鸟“归巢”,困境难消

渤海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个人消费贷余额约760亿,同比下滑27%

文 | 观察团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4月15日,渤海银行公布了2024年二级资本债券发行的相关材料。根据发行公告,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为人民币 140 亿元,为 10 年期固定利率品种,在第 5 年末附有前提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发行人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认可的前提下有权按面值部分或全部赎回该品种债券。 联合资信发布的评级报告显示,确定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 AAA,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二级资本债券信用等级为 AAA,评级展望为稳定。 联合资信认为,渤海银行的优势有公司治理体系和机制运行良好、经营区域具有一定区位优势、流动性管理保持较好水平、资本补充渠道较为畅通、获得地方政府支持的可能性较大。 同时表示,渤海银行个人客户基础相对薄弱,个人贷款规模持续下滑,个人客户基础相对薄弱;资产负债及业务结构面临一定调整压力,相关风险需关注;盈利能力承压;需关注投资资产相关风险;核心一级资本面临补充压力等等。 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 银行”或“公司”)成立于 2005 年 12 月,是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初始注册资本 50.00 亿元,总部位于天津市。2020 年 7 月 16 日,渤 海银行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上市后的近三年,渤海银行多个指标出现波动。 评级报告显示,2021-2023年,渤海银行营收分别为291.69亿元、264.29亿元和249.62亿元,净利润86.30亿元、61.07亿元和50.81亿元。公司财报显示,其中2023年该行营业收入249.97亿元,同比下降5.55%;净利润50.81亿元,同比下降16.81%。 同期,渤海银行净利差为1.61%、1.45%和1.19%,平均资产收益率为0.58%、0.38%和0.30%,均不断下滑。 资产方面,2021-2023年,该行资产总额分别
渤海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个人消费贷余额约760亿,同比下滑27%

金融科技2023年报:七家促成贷款1.35万亿元 科技投入释放长期价值

图片 文 | 观察团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图片 2023年,伴随国民经济和社会消费复苏,各类稳增长、扩内需的政策精准下达,金融科技行业迎来新机遇;而在市场环境激烈变化、金融监管持续深化、行业参与者扩容等因素叠加下,企业们也面临着新挑战。进入4月份,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已全部披露了2023年的财报。 财报显示,2023年,陆金所控股、奇富科技、乐信、信也科技、嘉银科技、小赢科技、宜人金科等七家企业的业绩整体表现稳健,全部实现盈利。 在促成贷款方面,企业们通过客群上浮战略和强大的风控能力,持续锁定消费金融和小微金融领域的优质客户,不断赋能实体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2023年,七家企业共促成了13572.57亿元的贷款,资产质量平稳。 而亮眼的数字背后,是企业们多年的技术投入正释放出长期价值:通过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他们不仅实现了助力金融业务降本增效、惠及亿万小微客群的目标,还提升了消费者保护、公益等工作的质效,达到了商业价值和社会责任的统一。 01 总营收达到913.3亿元 四家双位数双增长 2023年,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下,七家企业普遍采取审慎经营策略,实现稳健发展。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从大环境来看,宏观经济的不断回暖以及各地促进消费的良好氛围,为上市金融科技公司的业绩增长奠定了良好根基。但具体到机构来说,各家机构积淀的科技水平、行业合作伙伴规模、历史业务资源积累、股东实力及支持力度等不一而同,因此会出现业绩方面的一些分化。 具体来看,7家企业实现总营收约913.3亿元,净利润合计133.3亿元,乐信、嘉银科技、宜人金科和小赢科技等4家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位数双增长。 图片 从营收来看,头部企业受业务模式调整等因素影响,业绩出现了下滑。但陆金所控股依旧以342.55亿元的年营收领跑同行,奇富科技、乐信、信也科
金融科技2023年报:七家促成贷款1.35万亿元 科技投入释放长期价值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