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能源网
华夏能源网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碳中和第一财经新媒体
IP属地:未知
5关注
502粉丝
1主题
0勋章
avatar华夏能源网
05-01 15:18

营收利润普遍双降,今年光伏行业的春天有点冷

进入4月底,上市公司密集披露了各自2023年全年及2024年一季度的业绩。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梳理发现,自2023年四季度以来,光伏行业普遍面临着营收、利润双下滑的局面。 如果说,去年四季度出现亏损的还只是少数企业,到今年一季度,大多数光伏企业都已面临亏损局面,即使是占据技术和产业链规模优势的头部企业也不例外。 在光伏五大龙头中,三家出现亏损,在2023组件出货TOP10名单里的9家上市公司中,出现亏损的也占到了4家。其中TCL中环(SZ:002129)2023年第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合计亏掉了36.52亿元,堪称业内亏损王。 众多光伏企业将业绩下滑普遍归因于光伏产业链价格下降导致的盈利下滑。 一季度是光伏行业的传统淡季。但2024年的一季度,光伏企业承受的压力明显要大于往年。 一季度的降价主要集中于硅片和组件环节。硅片端产量从2月的63GW涨到3月的69.75GW,在35GW的库存压力下,企业不得不低价甩货。以n型单晶硅片为例,从1月3日的2.1元/片降到了3月28日的1.7元/片,降幅达到19%;G12单晶硅片价格降幅也达到15%。 而在组件环节,头部厂商虽然一度酝酿涨价,奈何挡不住产能过剩压力和降本的市场需求,同时市场竞争激烈,总体依然呈现下滑趋势。据Infolink数据,1月中上旬,n型TOPcon组件的成交均价为0.98元/W,而到3月27日,同类组件均价已跌至0.96元/W。 硅料虽然在一二月份略有小涨,但市场清淡,在3月还一度出现连续三周无签单的现象,价格基本维持在6万元区间。 总体来看,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触及成本线,同时下游装机需求不振,这就导致了光伏企业普遍出现的营收、利润下滑,甚至亏损局面。 除此之外,资产减值也给企业利润拖了后腿。目前,业内公认的一个观点是,n型组件市场份额将由2023年的30%上升至2024年的70%。据Infolin
营收利润普遍双降,今年光伏行业的春天有点冷
avatar华夏能源网
05-01 14:51

大唐发电重要人事变动!

华夏能源网&华夏电力(公众号hxdl3060)获悉,近日,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唐发电”,SH:601991)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称,同意提名王剑峰担任大唐国际第十一届董事会董事;同意聘任赵子昂为公司副总经理。 王剑峰,出生于1968年11月,硕士研究生,正高级工程师。 王剑峰1991年7月参加工作,长期在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简称“河北建投”,前身为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工作,主要面向能源领域,曾任建投邢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河北建投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河北建投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等职。 赵子昂,出生于1972年6月,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 赵子昂长期在大唐系统工作,曾任大唐新疆发电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大唐四川发电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大唐国际四川分公司总经理,大唐四川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大唐河北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中国大唐集团雄安能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等职。 大唐发电成立于1994年,于2006年12月20日在上交所上市,是中国最大的独立发电公司之一,所属运营企业及在建项目遍及全国19个省区。 大唐发电经营产业以火电、水电、风电、光伏为主的发电业务,同时涉及煤炭、交通、循环经济、售电等领域。截至2022年底,公司资产总额约为人民币3051亿元,装机容量达到7102.44万千瓦。 业绩方面,大唐发电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37亿元,同比增长9.58%;净利润13.31亿元,同比增长872.26%。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
大唐发电重要人事变动!
avatar华夏能源网
05-01 14:34

三桶油一季度业绩分化明显,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向上,中国石化垫底

华夏能源网&华夏油气(公众号hxyq3060)获悉,随着中国石油(SH:601857)公布了其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三桶油均已发布一季报。 总体来看,三桶油一季度总营收和总净利润实现双增,其中,总营收17136.15亿元,同比增长5.7%;总净利润1041.2亿元,同比增长8.6%。 分开来看,营业收入方面,中国石油依旧最高,达8121.8亿元,其次为中国石化(SH:600028)、中国海油(HK:00883),分别为7899.67亿元、1114.68亿元。 净利润方面,依旧是中国石油最高,达456.8亿元,其次为中国海油、中国石化,分别为397.19亿元、187.21亿元。 从趋势上来看,三桶油业绩出现分化,其中,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中国石化则双降。 财报显示,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9%、14.1%、-0.17%;净利润同比增长4.7%、23.7%、-8.88%。 或许是对业绩的担忧,中国石化近日对总裁职位进行调整,由中国石化集团总经理赵东接任。 中国海油一季度业绩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4月25日,中国海油发布了2024年一季度财报,业绩再创新高,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华夏能源网曾报道《中国海油一季度业绩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数据显示,一季度营业收入达到1114.68亿元,同比增长14.1%,是近四年以来首次突破千亿元。据历年财报数据,2021年、2022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中国海油一季度的营收分别为523.86亿元、908.98亿元、977.11亿元。 净利润方面,也实现了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一季度实现净利润397.19亿元,同比增长23.7%;对比2021年一季度,翻了2.7倍。此前,中国海油2021年、2022年至2023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148.06亿元、343.01亿元、321.09亿元。
三桶油一季度业绩分化明显,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向上,中国石化垫底
avatar华夏能源网
05-01 14:22

营收破8000亿、净利润创新高,论盈利能力还得是“石油一哥”

华夏能源网&华夏油气(公众号hxyq3060)获悉,4月29日,中国石油(SH:601857)公布了其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 营收方面,中国石油一季度为8121.8亿元,同比增长10.9%,这是中国石油首次一季度突破8000亿元大关,且扭转了去年同期营收下降的趋势。2023年一季度,中国石油营业收入为7324.71亿元,同比下降6.02%。 净利润方面,中国石油一季度达到456.8亿元,同比增长4.7%,创历史新高。不过增长趋势较去年有所放缓。据悉,2023年一季度中国石油净利润实现436.3亿元,同比增长为12.17%。 中国石油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原因是成品油、天然气、化工品等产品国内销量增加。2024年第一季度,国内的成品油市场需求保持增长,天然气市场需求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中国石油一季度销售成品油3925.8万吨,同比增长4.5%,其中国内销售成品油2854.5万吨,同比增长4.6%;销售天然气833.6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2%,其中国内销售天然气671.0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5%。 在产量方面,各业务板块均有所增长,具体来看: 油气和新能源业务方面,中国石油一季度实现油气当量产量4.64亿桶,比上年同期的4.52亿桶增长2.6%。其中国内油气当量产量4.13亿桶;海外油气当量产量0.5亿桶。 实现经营利润429.65亿元,同比增长4.8%。主要由于国内天然气产销量增加。单位油气操作成本10.38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10.57美元/桶下降1.8%。 炼油化工和新材料业务方面,中国石油一季度加工原油3.53亿桶,比上年同期的3.27亿桶增长8.2%;生产成品油3048.2万吨,同比增长9.8%;生产乙烯227.0万吨,同比增长13.5%;化工产品商品量990.8万吨,同比增长16.7%。 实现经营利润81.15亿元,同
营收破8000亿、净利润创新高,论盈利能力还得是“石油一哥”
avatar华夏能源网
04-30 15:50

亿华通一季度营收仅1314万,但亏了9120万!

华夏能源网&华夏氢能(公众号hxqn3060)获悉,近日,亿华通(SH:688339)发布2024年一季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呈持续呈下降趋势。 营业收入方面,公司一季度为1314.4万元,同比下降72.83%,仅为2022年同期的13%多。 亿华通表示,营业收入下降是因为公司所处燃料电池行业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经营收入具有一定的季节波动性。 净利润方面,公司一季度亏损9120.4万元,同比增长-136.08%,扩大了5257.1万元,亏损额更是2021年同期的5.9倍。 值得注意的是,亿华通2023年全年亏损2.43亿,而今年一季度亏损额就达到去年亏损额的37.5%。 亿华通表示,公司一季度净利润下滑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较同期下降以及上年同期因公司港股 IPO 募集资金产生了利息及汇兑收益。 亿华通是一家专注于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主要包括燃料电池系统及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目前已经实现了燃料电池系统的批量生产,主要应用于客车、物流车及重卡等商用车型。公司与国内主流的商用车企业宇通客车、北汽福田等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搭载公司燃料电池系统的燃料电池车辆已先后在北京、张家口、上海、成都、郑州及唐山等地上线运营。 香橙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新增各类燃料电池车辆 7654 辆,其中搭载亿华通产品的车辆 1548 台,占比 20.22%;根据工信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统计,截至 2023 年底,全国共发布 1006 款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公告(不含底盘公告),其中搭载亿华通燃料电池系统的整车公告 152 款。 去年,亿华通主营氢燃料电池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35%,毛利率同比下降 5.95 个百分点。具体燃料电池系统收入同比增长4.64 %,毛利率下降 5.46 个百分点,主要是公司产品销售价格降幅大于成本降幅导致;
亿华通一季度营收仅1314万,但亏了9120万!
avatar华夏能源网
04-30 10:11

停产停牌又收关注函,这家光伏跨界者走到悬崖边缘!

继生产线停产、在建项目终止、连年亏损后,聆达股份(SZ:300125)又迎来了新的危机。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获悉,4月29日,聆达股份停牌一天,并且从4月30日开始将被“戴帽”,股票简称将变更为“ST聆达”。 同日,聆达股份还收到深圳交易所下发的关注函:“你公司关联人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涉嫌违反本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你公司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维护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合法权益。同时,我部将对相关事项开展核查,结合核查情况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 聆达股份成立于2005年,此前主要从事余热发电业务,在2020年光伏行业高景气时期,收购了生产光伏电池片的嘉悦新能源,跨界进入光伏行业。 但好景不长,随着光伏行业下行期的到来,聆达股份陷入危局。 今年3月初,就有媒体报道称,占聆达股份营收90%的嘉悦新能源已于2023年底停产。而聆达股份却直到半个月后才发布公告承认停产事实,但恢复生产的日期至今仍遥遥无期。 雪上加霜的是,3月19日,聆达股份又发公告称,公司另一在建项目——铜陵20GW N型电池片产线建设项目也被迫终止。 电池片业务是聆达股份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产线停产和项目终止,表明该业务进展不佳,公司业绩也必然受到影响。4月26日晚聆达股份披露的《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2.62亿元,同比下降1447.69%。这已经是2020年以来,聆达股份连续第四年亏损。 此外,聆达股份在公司内部管理方面也存在重大缺陷。 4月26日,聆达股份披露的《2023年年度报告》、《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汇总表》等公告显示,聆达股份的关联人安徽新旭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容硕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金寨嘉悦正丰新能源有限公司在2023年存在非经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累计占用金额为1560万元,截至目前仍有1072万元尚未偿还。 天眼
停产停牌又收关注函,这家光伏跨界者走到悬崖边缘!

曾“执掌”晋煤多年!晋能控股集团原副董事长李鸿双被查

4月28日,山西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称,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李鸿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山西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公开资料显示,李鸿双,1960年出生,1982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李鸿双长期在煤矿行业工作,早年曾在晋城矿务局(晋煤集团前身)古书院矿担任技术员、综采队队长、调度室副主任、主任、副矿长、矿长,2007年6月起,先后任晋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董事,党委常委、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2017年8月,李鸿双任晋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2020年9月30日,晋煤集团与晋能集团等重组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晋能控股集团”)后,李鸿双担任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2022年6月,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郭金刚被查。晋能控股集团成立之初,郭金刚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彼时,李鸿双为其副手。目前,除了郭金刚、李鸿双,晋能控股集团的首届领导班子成员中已有多人“落马”,包括时任晋能控股集团副总经理的刘文彦、赵晨德、王存权、宣宏斌以及集团总法律顾问法律事务部部长曹贤庆等。据晋能控股集团官网介绍,集团于2020年9月30日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是由原同煤集团、晋煤集团和晋能集团联合重组,同步整合山西焦煤、潞安化工、华阳新材料煤炭、电力、煤机装备制造产业相关资产,以及转制改企后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接收省国资运营公司所持太原煤气化公司股份,接管省司法厅所属正华实业公司5户煤炭企业,组建而成的省属重要骨干企业。目前,集团已成为一家以煤炭、火电及清洁发电为主业,集装备制造、物流贸易、化工多元、现代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能源企业集团,是全国第二大煤炭企业,资产总额1.1万亿,从业人员50万人,位列2023年世界500强第163位、中国企业500强第48位。附李鸿双履历:李鸿双,1
曾“执掌”晋煤多年!晋能控股集团原副董事长李鸿双被查

中国石化发布多项重要任命:喻宝才由总裁改任高级副总裁

4月28日,中国石化(SH:600028)发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在人事上,主要进行了关于聘任总裁和高级副总裁的议案的表决。主要涉及以下三项人事任命:喻宝才辞去中国石化总裁职务,改聘为“高级副总裁”。喻宝才,现年59岁,高级工程师,经济学硕士。1999年9月起任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2001年12月起任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03年9月起任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2007年6月起任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总经理;2008年9月起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2011年5月起兼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18年6月起任中石化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2020年9月起任中国石化高级副总裁;2021年11月起任中国石化总裁;2018年10月起任中国石化董事。聘任中石化集团总经理赵东为中国石化总裁。赵东,现年53岁,正高级会计师,博士研究生毕业,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2002年7月起任中油国际(尼罗)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兼财务资产部经理;2005年1月起任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副总会计师兼财务与资本运营部常务副主任;此后担任中国石油集团尼罗河公司副总经理;2013年8月起任中国石油集团尼罗河公司总经理;2015年11月起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2016年11月起任中石化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2020年5月起任中石化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2022年6月起任中石化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2017年6月起任中国石化监事会主席。2021年5月起任中国石化董事。(华夏能源网曾报道《空缺半年后,中石化迎来“70后”总经理》)聘任中石化集团副总经理万涛为高级副总裁。万涛,现年56岁,正高级工
中国石化发布多项重要任命:喻宝才由总裁改任高级副总裁

官方调查结论来了!处罚1200万、不存在燃气表远程“作弊”问题

获悉,近日,《重庆日报》发布报道称,重庆市联合调查组针对该市市民反映的燃气计量收费问题的调查工作已基本结束,并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此前,4月19日,在重庆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联合调查组确认重庆燃气(SH:600917)等燃气企业存在部分市民反映的多计、多收燃气费等问题,主要是因为存在错抄和违规估抄的问题、存在燃气计费周期混乱的问题。(华夏能源网曾报道《重庆“燃气费暴涨”事件最新进展:全额退款!年薪73万重庆燃气董事长被免职》)报道称,经查,重庆市联合调查组发现企业多计多收气费3837件,涉及气量1658905立方米,涉及金额3378971.64元,目前已督促企业清退处置完毕;此前立案调查的14件案件已调查终结,拟对相关企业处罚金1200万元,近日又新立案7件。此前,重庆燃气因去年四季度净利润暴涨而备受关注,有人质疑原因或与其多计、多收燃气费有关,这次调查组也还了重庆燃气清白,否认了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华夏能源网通过梳理报道,总结了重庆市联合调查组公布的主要调查结果:一,多收的338万已退款。4月10日以来,通过投诉举报核查、后台数据比对、督促企业自查等方式,发现企业多计多收气费3837件,涉及气量1658905立方米,涉及金额3378971.64元,目前已督促企业清退处置完毕。二,对相关企业处罚1200万。前期立案调查的14件案件已调查终结,拟对相关企业处罚金1200万元,近日又新立案7件。三,重庆燃气去年第四季度净利润暴涨824%与燃气费暴涨无关。经调查,重庆燃气2023年第4季度净利润23597.31万元,同比增加21227.56万元,增长率895.77%。其净利润上升主要包括:1)为缓解疫情对工商业生产经营的影响,2022年11-12月对非居民用气延后2个月执行采暖季燃气销售价格。2023年11-12月对非居民用气恢复执行了采暖季销售价格政策,产生净利
官方调查结论来了!处罚1200万、不存在燃气表远程“作弊”问题

营收净利润双降,中国石化一季度净利润下滑8.88%

华夏能源网&华夏油气(公众号hxyq3060)获悉,4月28日,中国石化(SH:600028)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营收及净利润双降。 其中,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899.67亿元,同比微降0.17%。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石化自2021年以来首次出现一季度营收下降的情况。 此前三年财报数据显示,中国石化2021年一季度到2023年一季度营收分别为5765.59亿元、7713.86亿元、7913.31亿元,同比增长3.98%、33.79%、2.59%。 今年一季度,中石化净利润实现187.21亿元,同比下降8.88%。延续了去年同比下降的趋势,下滑比例有所收窄。 财报显示,2021年一季度到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分别为181.60亿元、228.00亿元、201.02亿元,同比增长191.41%、25.55%、-11.83%。 中国石化表示,虽然境内天然气需求较快增长,成品油需求保持增长,化工产品需求增速同比加快,但受新增产能持续释放和原料成本上升影响,化工毛利仍处于低位。 从业务上来看,一季度增储、增产、增效取得了积极进展。 第一,在勘探及开发方面,一季度油气当量产量0.13亿桶,同比增长3.4%,其中天然气产量3504.6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6.0%。天然气板块贡献的净利润为148.23亿元。 其中,勘探方面,加强风险勘探、圈闭预探和一体化评价勘探,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江汉盆地等地区取得油气勘探重要突破。 开发方面,加快推进济阳、准西等重点原油产能建设,积极推进川西、顺北等天然气重点产能建设。 第二,炼油板块,一季度完成原油加工量6330万吨,同比增长1.7%,生产成品油3883万吨,同比增长4.1%;炼油板块贡献的净利润为68.87亿元。 第三,营销及分销方面,汽油经营量同比增长5.4%,车用LNG零售量同比增长119.3%;一季度成品油总
营收净利润双降,中国石化一季度净利润下滑8.88%

对话阳光电源许盛:储能仍在“拼装”时代,阳光电源iSolarBPS解决方案推动储能安全进化

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跨越式增长,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21.5GW/46.6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均超150%。 在新型储能装机量放量的另一面,是拼到你死我活的系统价格战。自2023年初储能系统平均单价在1.5元/Wh左右,如今已降到0.7元/Wh以下,跌掉一半都不止。现阶段的市场环境给行业带来了严峻挑战:系统投运后安全问题怎么办?储能系统的可靠性能否经得起时间检验? 这正是龙头企业们致力于解决的问题:系统安全亟待进化。在刚刚闭幕的第12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阳光电源、远景储能、天合光能到宁德时代等所有行业巨头,都将储能系统更长寿命、更高安全的追求,放在了“更低成本”的考量上,直指新型储能发展的痛点。 其中,2023年在全球储能市场出货量冠军的阳光电源,还重磅发布了业内首款电芯预诊断产品iSolarBPS,加速推动储能安全升级。该产品相当于为储能系统装配上一台智能“CT”,让系统“未病先防”,护航电站安全。 阳光电源智慧能源产品中心总经理许盛在接受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采访时,也解读了对储能安全的理解及AI、智能化对储能行业发展的价值。 重新定义储能安全 经历了近三年“跑马圈地”式发展,大量的储能系统已在各地投运。储能项目业主,尤其是工商业储能,除了盘算经济收益,更关心的是如何对储能电站从电芯到系统实现精细化、智能化健康管理。 iSolarBPS正是基于业主的需求痛点而研发。据了解,iSolarBPS深度融合了电力电子、电化学和AI技术,借助GeneSafe算法集群和AI超算平台,能够实现“提前7天主动预警异常”,在运维环节实现提效30%。 据阳光电源智慧能源产品中心总经理许盛介绍,这套系统,相当于为储能系统装配了一台“智能CT”,助力储能电站实现极致安全。 随着储能场景日益复杂,单站规模越来越大,以及长时储能趋势,对电池能量及安全管理提出了
对话阳光电源许盛:储能仍在“拼装”时代,阳光电源iSolarBPS解决方案推动储能安全进化

新型储能助力钢铁行业能源转型专题论坛在宁召开

4月23日,新型储能助力钢铁行业能源转型专题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由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江苏省储能行业协会主办,江苏昆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本次论坛包括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近200人参会。 作为CESC2024第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智慧储能技术及应用展览会的七场主题活动之一,本场活动聚焦新型储能在钢铁行业场景应用,推动行业能源转型。 推动钢铁工业节能与绿色低碳发展,是降低工业领域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优化用能结构等钢铁企业节能降碳的实施路径,提出加强新能源利用,增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等要求。 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张星 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张星表示,下一步,省工信厅将以新型储能技术为重要抓手,继续加大对钢铁行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式,鼓励企业开展储能与钢铁生产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加强与产学研各界携手,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共同攻克关键技术瓶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储能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肖邦国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肖邦国认为,新型能源体系背景下,钢铁行业应积极拥抱融入新型能源体系,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工艺系统与能源系统重构势在必行。通过提升绿色能源生产及在钢铁行业中的消费比重,实现能源行业与钢铁行业耦合发展,实现碳排放协同下降。 江苏省政府原秘书长王志忠 江苏省政府原秘书长王志忠表示,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和国际社会对碳中和目标的承诺,我国钢铁行业亟需进行深度的能源结构改革,从高碳走向低碳,从依赖化石能源转向拥抱清洁能源。新型储能技术,作为连接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系统的桥梁,
新型储能助力钢铁行业能源转型专题论坛在宁召开

标准引领光储充换产业新生态发展论坛在宁举行

4月23日,标准引领光储充换产业新生态发展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由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江苏省储能行业协会、江苏省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主办,江苏电投易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办,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江苏省汽车行业协会支持,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南京市渣土协会、苏州市渣土协会、无锡市渣土协会、江苏省港口集团、连云港港口集团联合支持。 作为CESC2024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智慧储能技术及应用展览会的七场主题活动之一,本场活动聚焦光储充换产业的标准体系建设,引领光伏、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产业转型升级处处长、省汽车工业办公室主任熊斌谦介绍,江苏是汽车产业大省,拥有一批优质整车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已突破100万辆,国内动力电池产量前9位的生产企业均在江苏有投资布局,动力电池产销及出口稳居全国首位。下一步,省工信厅将支持换电重卡车辆加快推广应用,从强化标准引领、不断完善产业生态、持续扩大示范应用规模三方面助推江苏新能源光储充换产业快速发展。 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主任范建斌表示,标准对产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引领性的作用,光储充换产业需要清洁能源新型储能、新型电力系统,甚至电动汽车充换电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的关键技术的创新。今年2月,由IEC中心代表中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功立项机械储能国际标委会,由中国专家承担秘书处,机械储能属于电化学之后的补充,希望在该领域行业成员能够共同来参与标准制定。 山西省临汾市政府副秘书长杨楠介绍了临汾市产业发展现状。临汾资源优势明显,是全国三大优质的主焦煤基地之一,沿黄、沿汾、沿太岳“三大板块”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多元联动产业格局,发展潜力巨大。尤其在新能源重卡产业方面,临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
标准引领光储充换产业新生态发展论坛在宁举行

产业与金融“双向奔赴” “金融赋能制造强省”行动储能行业融资路演专场活动举行

4月23日,“金融赋能制造强省”行动储能行业融资路演专场活动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由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江苏省储能行业协会绿色金融专委会主办,江苏省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协办。 近年来,全国多地出台储能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在金融支持方面,提到发挥产业基金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以金融“活水”为储能产业蓄能赋能。作为CESC2024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智慧储能技术及应用展览会的多场主题活动之一,本场活动为储能行业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促进金融与产业“双向奔赴”,助推储能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现场,江苏恒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中科海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林源储能有限公司、南京云创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鸿博电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江苏芯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复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它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晟高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南京四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家储能产业链上企业开展融资路演,介绍了各自公司的经营情况、研发情况和融资需求。参会的多家金融机构代表针对每家企业的融资需求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并表示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推介了相关的金融产品及融资服务,实现金融精准“滴灌”。
产业与金融“双向奔赴” “金融赋能制造强省”行动储能行业融资路演专场活动举行

锂电巨头“翻身”:安徽前首富两次“借力”穿越行业周期

中国“动力电池第一股”国轩高科(SZ:002074)刚刚交出了一份羡煞同行的年度业绩报。 国轩高科发布的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6.1亿元,同比增长37.11%;归母净利润为9.39亿元,同比增长201.3%;扣非净利润1.16亿元,同比扭亏。此外,海外营收也同比大增115.7%,储能电池业务同比增长97.61%。 尽管在锂电行业知名度远远不如宁德时代(SZ:300750)和比亚迪(SZ:002594),但国轩高科稳稳的赚到了钱。 这家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年前。早在2005年,现任国轩高科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缜专门到中科大参观学习磷酸铁锂储能技术,并在次年创办了国轩高科(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这一年,宁德时代还没有成立,比亚迪则刚刚推出首款纯电车。 近20年,历经锂电池行业大浪淘沙,多少前赴后继的电池企业被淹没在行业更迭中,国轩高科成为穿越周期的幸运者之一。 作为铁锂电池重要玩家,由于国轩高科长期坚守磷酸铁锂路线,其命运也伴随着磷酸铁锂起落而经沉浮。磷酸铁锂的高光时刻,曾让李缜成为2016年安徽首富;低谷时刻,产品因北京大红门储能项目火灾而备受质疑。 而从公司业绩来看,自2019年到2022年,连续四年扣非净利润为负,总计亏损14.74亿元。直到2023年,随着磷酸铁锂“C位”逐步稳固,国轩高科行业地位夯实,可谓见证了“时间的力量”。国轩高科方面表示,公司全年产品交付突破40GWh,同比增长超过40%。而增量主要来自海外业务和储能业务。 国轩高科何以成为海外市场和储能行业的赢家?一方面得益于其入局较早,更得益于李缜这位“借力”高手,善于借助“他山之石”,助力自己“攻玉”。 借力大众汽车,推开美国市场的大门 海外市场是国内电池厂商施展实力的“乐土”,一方面可以缓解国内行业“内卷”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海外动力电池及储能市场的毛利率明显高于
锂电巨头“翻身”:安徽前首富两次“借力”穿越行业周期

收购10%+1股权,价值125亿!沙特阿美为何洽购恒力石化?

恒力石化(SH:600346)正式引入中东资本。 华夏能源网&华夏油气(公众号hxyq3060)获悉,4月22日晚,恒力石化发布《关于控股股东与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签署谅解备忘录的公告》(以下简称“《谅解备忘录》”),沙特阿美拟向恒力集团收购其持有的占恒力石化所有已发行股份的10%加一股的股份;收购完成后,沙特阿美将成为恒力石化持股5%以上的股东。 《谅解备忘录》没有透露具体收购金额,如果根据4月22日恒力石化的收盘价15.57元/股、总股本70.39亿来算,华夏能源网估算该收购金额约为125.17亿元。 《谅解备忘录》还显示,恒力石化与沙特阿美将在原油供应、原料供应、产品承购、技术许可等方面进行战略合作。 恒力石化和沙特阿美早有业务合作。早在2018年,恒力石化就曾与沙特阿美签署原油供应长期合约,当时恒力石化旗下子公司恒力炼化成为在沙特阿美首家获得沙特原油长期供应协议的中国民营炼化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四大民营石化中,沙特阿美除了入股恒力石化,也入股了荣盛石化(SZ:002493)和东方盛虹(SZ:000301)。 2023年3月27日,荣盛集团与沙特阿美签署了《股份买卖协议》,把荣盛石化10%的股权,以24.3元/股的价格,总额246.05亿元转让给沙特阿美,而沙特阿美则向荣盛石化子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供应48万桶/日的原油,为期20年;同年7月21日,该战略入股事宜正式完成;同年11月,沙特阿美的副总裁、亚洲区新任总裁穆提卜·哈勒比当选为荣盛石化第9位董事。 今年1月,荣盛石化又与沙特阿美又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内容为荣盛石化拟收购沙特阿美全资子公司朱拜勒炼化公司50%股权;沙特阿美收购荣盛石化全资子公司中金石化不超过50%股权;日前,荣盛石化透露,双方已就部分事项取得一致意见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主要内容为双方拟分别出售和
收购10%+1股权,价值125亿!沙特阿美为何洽购恒力石化?

利润下降超三成,运达股份“改名”容易改运难

华夏能源网&华夏风电(公众号hxfd3060)获悉,近日,风电整机巨头运达股份(SZ:300772)发布了2023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187.27亿元,同比增长7.72%,为历史最好成绩;归母净利润4.14亿元,同比下降32.84%;扣非净利润3.11亿元,同比下降45.32%。 近年来,运达股份一直在积极拓展风电之外的业务边界。此前,这家公司在2023年10月完成更名,中文名称由“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变更为“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年报也成为其更名后的首份年报。 将“风电”更新为“能源科技”释放的信号是,“标志着运达股份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电网、储能、光伏、制氢及综合能源开发,积极打造以新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为主的现代化一流新能源企业。” 不过在综合能源开发方向布局的过程中,运达能源科技的财务现状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主营业务增收不增利,毛利下滑严重 年报显示,运达股份主营业务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能源电站的投资运营业务,同时积极培育智慧服务业务,拓展储能、新能源项目EPC总承包、并网侧的产品和服务、新能源数字化产品、综合能源服务等多元化业务。 不过从目前的业务构成来看,其风电主营业务,尤其是整机业务占营收比例最高。 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显示,在2023年整机商排名中,运达股份新增装机容量全国排名第三、全球排名前四,创下历史最好成绩。在营收方面,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风电机组销售收入160.1亿元,实现对外销售容量8466.71MW,同比上升18.94%,为全年营业收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不过,风电行业受“价格战”影响依然明显,2023年,风机价格整体呈现下滑趋势,毛利率也随之走低。数据显示,运达股份2023年毛利率为13.07%,同比下降22.91%,这也是公司净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 从具体机型来看,公司全年销售4MW-6MW和6MW-8M
利润下降超三成,运达股份“改名”容易改运难

800亿投资强势入局储能,盛虹集团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

石化巨头快速加码储能业务。 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公众号hxcn3060)获悉,在近日举办的第12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4)上,盛虹动能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虹动能”)携多款产品亮相。 石化巨头盛虹集团旗下的盛虹动能,成立于2022年11月,是盛虹集团基于新能源新材料“1+N”战略成立储能板块,业务以锂电池及储能系统集成为核心,以期打造从电芯、模组PACK到终端产品、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链。 盛虹集团在化工新材料领域技术深厚,这让其在锂电材料上游拥有先天制造优势,但如今入局储能行业的时机,恰逢行业“洗牌期”,盛虹系企业要以何种姿态和策略来参与竞争? 800亿大手笔押宝储能 2022年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指出新型储能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政策利好之下,储能行业进入跑步发展期,让制造业巨头们也看到了机会。另一方面,石化行业布局储能赛也有其业务转型的驱动力所在。 同年10月,盛虹集团高调宣布入局储能赛道,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 盛虹动能则承载了集团的储能业务野望,产品以锂电池及储能系统集成为核心,不仅做电池、模组PACK,也做系统集成。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截至目前,盛虹集团主要规划、投建的四个储能项目上,累计投资超800亿元,合计产能规划高达135GWh。 具体来看,盛虹集团储能总部项目,总投资高达200亿元,2022年10月底正式签约落户江苏吴江。项目以锂电池及储能系统集成为核心,打造从材料、电芯、模组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项目规划产能规模50GWh,其中,一期将建设16GWh新型锂离子储能电池项目,
800亿投资强势入局储能,盛虹集团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

净利润下滑54%,广汇能源2023年业绩爆冷

华夏能源网&华夏油气(公众号hxyq3060)获悉,近日,广汇能源(SH:600256)发布了2023年年度业绩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14.75亿元,同比增长3.48%,净利润51.73亿元,同比下降54.37%。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2年,广汇能源实现营业收入594.09亿元,同比增长138.93%;净利润113.38亿元,同比增长126.61%。 广汇能源回应称,2023年净利润下滑主要是国内外宏观经济及能化产品市场价格整体走弱导致的产品盈利能力明显下滑。 广汇能源的主营业务包括天然气销售、煤炭和煤化工产品。 据悉,2023年,LNG东北亚JKM全年均价同比下降52.91%;国内煤炭秦皇岛(Q5000)全年平仓价同比下降18.79%;国内甲醇江苏太仓全年主流均价同比下降10.57%;国内煤焦油陕西市场(密度1.04-1.05)全年均价同比下降13.04%。(此前,华夏能源网曾报道《利润腰斩,民营石化巨头广汇能源业绩遇冷》) 具体来看,天然气业务营业收入上升,毛利率下降。 去年,广汇能源虽然实现销量合计86.84亿方(合计615.26万吨),同比增长30.99%,创五年来新高;营收达到383.65亿元,同比增长了11.32%。但毛利率却为8.11%,同比下降了12.76%。 煤炭业务营业收入下降,毛利率也下降。 广汇能源去年虽然实现原煤产量2231.29万吨,同比增长9.13%;煤炭销售总量3099.46万吨,同比增长16.07%;但营业收入147.25亿元,同比下降3.24%;毛利率为34.68%,同比下降了9.53%。 煤化工产品业务上,营业收入、毛利率同样双降。 广汇能源去年该业务营业收入76.62亿元,同比下降12.67%;毛利率则为23.65%,同比下降了11.09%。 广汇能源成立于1994年,2000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12年转型为
净利润下滑54%,广汇能源2023年业绩爆冷

宝丰能源打造出现代煤化工最优成本

宝丰能源作为高端煤基新材料领军企业,在保持现有一体化循环产业链带来的成本优势外,持续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积极全力打造出“现代煤化工最优成本”典范。 据了解,宝丰能源一体化循环产业链模式使得项目建设和运营成本远低于同行业,公司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了超大单体规模的产业集群,上下游生产单元衔接紧密,大幅降低了单体项目投资、公辅设施投资及财务成本。另一方面,公司产业链紧密衔接,使上一个单元的产品直接成为下一个单元的原料,有力保障了原料的稳定供应和生产的满负荷运行,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与可比项目相比,公司投资成本节约30%以上,运营成本低约30%。 同时,公司引入“外煤”和节能环保降低生产成本,针对周边地区焦煤价格较高的情况,加大了对价格较低的新疆煤和中蒙口岸煤的外采力度,保证了外购原料煤质量高合格率。公司精心设计电力交易方案,加大新能源电量采购,综合电价(含税)比2022年下降0.0215元/千瓦时。 通过技术升级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一直以来都是能源锚定的高质量发展方向。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内蒙烯烃项目集成全球领先工艺技术,预期成本优势明显,采用的DMTO-III工艺大幅降低投资强度,相比于同行单吨烯烃2.4万元/吨以上的投资额,内蒙项目可研投资强度仅为1.59万元/吨,预计该项目实际建成投资还会低于可研预算,同时采用新一代催化剂实现甲醇单耗从3吨/吨左右降至2.66吨/吨。 据中信建投根据公司历史财务数据和行业情况推算出,宝丰能源大部分时候公司烯烃产品的盈利水平都领先其他煤头、油头企业约1200-1500元/吨。随着公司内蒙古基地项目建成并释放产能,公司单位烯烃生产成本将继续下降,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
宝丰能源打造出现代煤化工最优成本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