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财经
贝多财经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贝多财经官方账号,洞察商业故事,破解资本迷局。
IP属地:北京
61关注
1321粉丝
1主题
0勋章
avatar贝多财经
2021-06-30

逸仙电商高管变动: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陈宇文辞职,持股7.5%

6月30日,纽交所上市公司逸仙电商(NYSE:YSG)发布公告,称陈宇文因健康和其他个人原因辞去逸仙电商董事和首席运营官的职务。辞职后,陈宇文将继续担任该公司顾问。据贝多财经了解,陈宇文是逸仙电商的联合创始人,也是逸仙电商上市后第一个离职的高管。2021年4月,陈宇文还代表逸仙电商出席论坛活动,并发表题为《新潮澎湃——从国货崛起看年轻人的爱与不爱》的演讲。陈宇文称,“接下来的5年、10年,消费品牌要长红,在用户理解上超前一层,在底层基础设施上能够愿意花很多的时间扎扎实实地投入,来扎扎实实把这个差距逐渐抹平。”根据逸仙电商此前公布的2020年报,陈宇文(Yuwen Chen)持股7.5%。同期,逸仙电商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锦峰持股24.9%,联合创始人董事、首席销售官吕建华持股3.4%。资料显示,逸仙电商是完美日记的母公司,2020年11月19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据了解,其IPO发行价为10.5美元,合计发行5875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募资6.17亿美元。2021年2月10日,逸仙电商的股价曾一度上涨至25.47美元/股,但随后呈现振荡下跌态势,并在4月15日跌破发行价。截至2021年6月29日美股收盘,逸仙电商收报9.39美元/股,仍低于其IPO发行价。与2021年2月10日的历史最高价相比,逸仙电商的股价在过去的几个月中累计下跌61.44%,总市值也由160亿美元的高位降至约60亿美元,相对缩水100亿美元。目前,逸仙电商旗下拥有完美日记(Perfect Diary)、小奥汀(Little Ondine)、完子心选(Abby's Choice)、Galénic、DR. WU达尔肤(中国大陆业务)、Eve Lom等多个彩妆、护肤品牌。此前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与2020年前三季度,逸仙电商分别实现净收入6.35亿元、30.31亿元与32.72亿元;净利
逸仙电商高管变动: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陈宇文辞职,持股7.5%
avatar贝多财经
2023-07-25

毓恬冠佳冲刺上市:打破汽车天窗外商垄断,长安汽车为其主要客户

撰稿|行星 来源|贝多财经 7月23日,上海毓恬冠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毓恬冠佳”)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据贝多财经了解,毓恬冠佳于2023年6月27日递交招股书,准备在创业板上市。 本次冲刺上市,毓恬冠佳计划募资5.75亿元,主要用于毓恬冠佳新厂房、汽车车顶系统及运动部件新技术研发项目、汽车电子研发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分别对应不同的实施主体。 天眼查信息显示,毓恬冠佳成立于2004年12月,前身为上海毓恬冠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约为6587.61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吴军,主要股东包括玉素实业、吴军、吴朋、钟家鸣等。 一、打破外商垄断,盈利能力却不稳定 据招股书介绍,毓恬冠佳是一家以汽车天窗为主要产品的汽车运动部件制造商,拥有汽车天窗设计、研发、生产一体能力,为国内外多个知名整车厂提供服务。目前,该公司共拥有六个生产基地和一个筹备基地。 自1932年伟巴斯特发明第一个折叠车顶以来,国内外汽车的天窗市场一直由国外巨头垄断。而在国内市场竞争中,毓恬冠佳的发展速度势如破竹,正逐步打破外资“一家独大”的国内天窗市场竞争态势。 根据头豹研究院出具的《全球及中国汽车天窗行业独立市场研究》报告,毓恬冠佳2020年的市场份额为9%,在汽车天窗供应商中位列第四。2021年,其又以10%的市场占有率在汽车天窗市场中排名第三。 2022年,毓恬冠佳的汽车天窗销量达到186.77万台,不仅一跃成为中国汽车天窗市场第二大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还上升至14%,市场份额和业内排名都实现了进一步提升。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毓恬冠佳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17亿元、16.94亿元和20.2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343.98万元、4283.30万元和7042.09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7014.37万元、3972.98万元和6471.9
毓恬冠佳冲刺上市:打破汽车天窗外商垄断,长安汽车为其主要客户
avatar贝多财经
2023-06-04

探访联想未来中心,了解更为丰富立体的联想集团

了解一家公司,不能从传统意义上去看待,而是要知道这家公司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规划。 前不久,贝多财经随同小虎调研团一同走进北京的联想未来中心,很多在心中的谜题被解开,并一一给出答案。我们了解到,联想 $联想集团(00992)$ 成立于1984年的一间传达室,而今已经是一家年营收突破4000亿元人民币的巨头,承载了亿万人的梦想。 在联想未来中心,我们看到了联想在智能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创新应用。其中,联想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技术,包括智能家居、智能教育、智慧出行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畅想…… 在这个过程中,不难看出,人类社会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智能化、便捷化的梦幻生活场景也正在逐步实现。 另外,通过与联想未来中心技术专家的深入交流,我们也了解到,联想的布局其实远不止手机、电脑之类的消费品,而是拥有多元化的业务,产品还覆盖服务器、存储等,提供了诸多创新型解决方案。 现在的联想,是智能化战略导向的联想,正在为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而赋能。据联想技术专家介绍,联想的服务器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三,收入75%来自海外,25%来自国内,客户涵盖海内外广大互联网客户及中小企业客户…… 不过,联想方面也申明了自己不造车,而是做赋能。 针对于火热的ChatGPT,联想未来中心技术专家表示,ChatGPT引爆了AIGC的市场,随着大模型的人工智能应用,对算力需求确实大幅增加。根据预测,AI服务器未来在5年内的复合增长率超过30%,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该人士还表示,联想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有很多积累和战略布局,随着这样一个市场机会,联想在基础设施类的业务上也把自己定义为“卖铲人”的角色,更好地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算力服务。 通过调研交流不难了解,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
探访联想未来中心,了解更为丰富立体的联想集团
avatar贝多财经
2024-05-21

携程Q1财报:入境游预订增长超四倍,带动更多外国游客来中国

5月21日,携程集团(NASDAQ:TCOM $携程网(TCOM)$ 、HK:09961 $携程集团—S(09961)$ ,下称“携程”)公布其2024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 2024年第一季度,携程各项业务实现稳健增长,净营收达119亿元,同比增长29%;国际业务增速显著,携程国际OTA平台Trip.com总收入同比增长约80%。 第一季度,携程住宿预订营业收入为45亿元,同比增长29%;交通票务营业收入为50亿元,同比增长20%;旅游度假业务营业收入为8.83亿元,同比增长129%;商旅管理业务营业收入为5.11亿元,同比增长15%。 “2024年伊始,在供给更加稳定、签证要求进一步放宽的推动下,中国国内和出境旅游需求大幅增长。”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表示,“此外,得益于我们不断改进的产品,我们的全球业务强劲增长。我们致力于投入产品和技术创新,为用户提供卓越的旅行体验。” 一季度,政府和社会持续重视旅游业,许多省份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国内旅游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带动携程国内酒店和机票预订同比均增长超20%。同时,出境旅游成为2024年旅游市场重要的驱动力。一季度,携程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同比均增长100%以上。 一季度,携程发挥国际OTA平台Trip.com的优势,创新入境游产品及服务。目前,Trip.com已上线600多家国内头部景区在线预约功能,并提供20多种语种、支付方式,提高境外游客预订体验。一季度,携程入境游预订同比增长超4倍,Trip.com的总收入同比增长约80%。 一季度,携程多举措助力航司、酒店、旅行社等合作伙伴高质量增长,持续繁荣旅游生态。目前,携程机票已与桂林、汉中、
携程Q1财报:入境游预订增长超四倍,带动更多外国游客来中国
avatar贝多财经
2024-04-03

捷氢科技IPO终止:原计划募资约10亿元,上汽集团为其控股股东

4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捷氢科技”)及其保荐人国泰君安证券撤回上市申请文件。因此,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对其发行上市审核。 据贝多财经了解,捷氢科技于2022年6月递交招股书,准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此前,上汽集团(SH:600104)曾发布公告称,拟分拆子公司捷氢科技至科创板上市。分拆完成后,上汽集团仍将维持对捷氢科技的控股权。 2022年5月20日,上汽集团召开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分拆所属子公司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至科创板上市方案的议案》及其他与本次分拆上市相关的议案,并授权董事会及其授权人士决定与本次分拆上市的各项事宜相关的其他具体事项。 而在2024年3月28日,上汽集团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和第八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则审议通过《关于终止所属子公司分拆至科创板上市的议案》,同意捷氢科技分拆至上海证券交易所并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 天眼查App显示,捷氢科技成立于2018年6月,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7.37亿元,法定代表人为祖似杰,股东包括上汽投资、上柴股份、上汽集团等。 截至预案公告日,上汽集团直接持有捷氢科技4.6211%的股权,并直接持有上柴股份47.99%的股份,间接合计持有常州创发100%的股权。因此,上汽集团合计直接/间接持有捷氢科技68.3011%的股权,为捷氢科技的间接控股股东。 本次冲刺上市,捷氢科技原计划募资10.6亿元。其中,1.11亿元将用于燃料电池生产建设项目,3.42亿元用于燃料电池新产品产线建设项目,2.78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3.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据招股书介绍,捷氢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工程技术服务的企业。捷氢科技在招股书中称,该公司在燃料电池电堆
捷氢科技IPO终止:原计划募资约10亿元,上汽集团为其控股股东
avatar贝多财经
2024-03-22

回购、派息、游戏联运,深扒虎牙2023年财报关键词

撰稿 | 多客 来源 | 贝多财经 种种迹象表明,虎牙正在努力做好一件新事情,讲好一个新故事。 3月19日,虎牙发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整体而言,过去半年的初步转型,在“腾讯”之力的加持下,虎牙取得的成绩中有成果、有亮点。 2023年全年,虎牙的总收入为70亿元,实现non-GAAP净利润人民币1.2亿元,扭亏为盈,增长潜力进一步释放。不仅如此,虎牙2023年的直播移动端MAU(月均活跃用户数)达8410万,发展根基不断夯实。 从指标上来看,虎牙的业绩压舱石效果凸显。基于对公司前景的强烈信心,虎牙稳步执行了2023年8月开始的股票回购计划。 同时,虎牙还宣布派发一笔总额约1.5亿美元的特别现金股息,回报长期支持的股东。 显然,虎牙管理团队对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坚定的。 虎牙公司代理联席CEO兼高级副总裁黄俊洪在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表示:“2023年是虎牙转型的一年。我们开启了战略计划,推动公司商业化重点转向更多游戏相关服务,提升在游戏行业的影响力,并在该领域取得了有效进展。” 一、游戏联运,初现虎牙的第二增长曲线 直播行业从来不缺乏“奇迹”,从开始的“个人直播”到后来的“专业平台”,塑造了一大批“一哥一姐”。头部主播造不出来,那就挖过来。但是,游戏直播受限于版权原因,竞争起来要困难得多。时过境迁,最初大家是怎么“筑墙”的,如今就要怎么“拆墙”,行业也又一次站在变革风口。 只不过,无论怎么变,在多样化、互动化、智能化和商业化加持下,直播行业未来迅猛发展的趋势不会变。 据艾瑞咨询预计,我国电竞行业2025年市场规模可到1975亿元,2023年至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2%。与之同时,电竞直播也更加火爆。 “钱”景广阔的游戏直播赛道,从来不缺巨头。随着“抖快”等拥有巨大流量的短视频平台的加入,国内领先的游戏直播平台虎牙似乎不再执着于流量,而是通过前瞻性的眼光在
回购、派息、游戏联运,深扒虎牙2023年财报关键词
avatar贝多财经
2024-03-07

趣致集团再冲刺上市:赛富投资提前减持,殷珏辉为董事长兼CEO

近日,趣致集团(Qunabox Group Limited)再次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海通证券为其独家保荐人。据贝多财经了解,趣致集团曾于2023年9月递表。相较此前招股书,趣致集团更新了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财务数据等信息。 招股书显示,趣致集团于2023年实现了扭亏为盈,为其业务发展浇筑了的坚实基础。具体来看,趣致集团的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5.02亿元、5.54亿元和10.07亿元,毛利分别为3.45亿元、3.35亿元和5.35亿元。 报告期内,趣致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1.16亿元和1.37亿元元。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趣致集团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0.52亿元、0.78亿元和2.01亿元,经调整EBITDA分别为1.07亿元、1.55亿元和2.80亿元。 目前,趣致集团的主要经营主体为上海趣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7月,注册资本为8695.56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殷珏辉,股东包括Qunabox Group Hongkong Limited、赛富创业投资和赛富股权投资。 趣致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快速消费品(「快消品」)户外营销的中国营销服务提供商。此前招股书则显示,趣致集团的定位为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 据招股书介绍,趣致集团开发的自动贩卖机配备各种模块,包括气味散发、动作识别及语音交互,实现高效互动的机器营销服务。根据灼识咨询资料,该公司为中国唯一一家提供此类服务的企业。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于2022年按收入计,趣致集团是中国第五大快消品户外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约0.9%。而按2020年至2022年AIoT营销解决方案收入增长计,趣致集团在前十大市场参与者中排名第一,年复合增长率为18.6%。 截至2023年12月
趣致集团再冲刺上市:赛富投资提前减持,殷珏辉为董事长兼CEO
avatar贝多财经
2024-02-22

联掌门户冲刺美股上市:实际控制人遭冻结,一股东被限制高消费

近日,证监会国际部披露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情况表(首次公开发行及全流通)(截至2024年2月1日),其中联掌门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联掌门户”或“联掌科技”)的IPO进度已更新为“秘交转公开”。 据贝多财经了解,联掌科技于2023年12月22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使用的主体为LZ Technology Holdings Limited(联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天眼查信息显示,联掌科技的前身为厦门联掌网络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6815.385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张安东,股东包括厦门东玲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盈杉投资有限公司等。 其中,厦门东玲科技有限公司由其法定代表人张安东控股,持股比例为70%。不过,张安东所持有的该公司股份均已被冻结。另外,厦门盈杉投资有限公司则已被法院出具“限制消费令”,还备案了破产重整信息。 联掌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其是一家控股公司,通过其在中国成立的运营实体(主要是联掌门户及其子公司)开展业务,后者是一家信息技术和广告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三个业务领域:(i) 智能社区、(ii) 户外广告和 (iii) 本地生活。 其中,智能社区指的是通过访问控制监视器和供应商提供的SaaS平台提供智能社区建筑访问和安全管理系统,主要是智能社区门禁系统。截至招股书发布之日,该公司的门禁屏已安装在4000多个住宅小区,服务逾过270万户家庭、约73717块。 户外广告方面,联掌科技主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多渠道广告解决方案,覆盖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南京、厦门、合肥、大连、宁波、成都、杭州、武汉、重庆、长沙等中国约120个城市的监控网络。 联掌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该公司的外家庭广告服务帮助商家在其智能访问控制和安全管理系统中以各种格式展示广告。广告放置在显示器上和
联掌门户冲刺美股上市:实际控制人遭冻结,一股东被限制高消费
avatar贝多财经
2023-08-31

业绩亮眼,雅迪、台铃供应商安乃达能否在上市路上“一路狂飙”?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安乃达驱动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乃达”)将于2023年9月5日接受上市委的现场审议。 本次冲刺上市,安乃达计划募资10.39亿元,其中3.01亿元将用于安乃达电动两轮车电驱动系统建设项目,3.35亿元用于电动两轮车电驱动系统扩产项目,1.02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另外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天眼查信息显示,安乃达成立于2011年9月,曾用名为新安乃达驱动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87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黄洪岳,股东包括上海坚丰、卓达、黄洪岳等。 据招股书介绍,安乃达是一家从事电动两轮车电驱动系统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产品包括直驱轮毂电机、减速轮毂电机和中置电机三大系列电机,以及与电机相匹配的控制器、传感器、仪表等部件。 安乃达在招股书中称,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积累与生产销售实践,该公司已成为行业中少有的具备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仪表等电驱动系统研发设计与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积累了雅迪、爱玛、MFC、Accell等国内外知名客户。 截至2023年6月30日,安乃达共拥有各项专利108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包括17项国内发明专利和1项美国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90项,并参与了4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起草与制定。 国内电动两轮车市场车因操作简单、性价比高等特点,满足了人们对于短途出行的需要,目前正处于产业成熟阶段。电动两轮车市场稳健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行业上游两轮车电驱动系统制造商业绩曲线的持续上扬。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安乃达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69亿元、11.80亿元和13.9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4.84%;净利润分别为7813.88万元、1.29亿元和1.51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7589.09万元、1.24亿元和1.58亿元。 贝多财经发现,安乃达的营业收入主要由直驱轮毂
业绩亮眼,雅迪、台铃供应商安乃达能否在上市路上“一路狂飙”?
avatar贝多财经
2023-08-22

福赛科技将在创业板上市:上半年营收约4亿元,计划募资4.6亿元

8月21日,芜湖福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福赛科技”,SZ:301529 $福赛科技(301529)$ )披露招股书,拟于近期在深交所发行新股并上市。按照计划,福赛科技预计将于2023年8月29日开启申购,中信建投证券为其保荐机构。 据贝多财经了解,福赛科技于2022年1月28日递交招股书,准备在创业板上市,计划募资4.63亿元,其中,3.56亿元将用于年产400万套汽车功能件项目(一期),1.07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天眼查信息显示,福赛科技成立于2006年10月,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6362.7907万元,法定代表人为陆文波,主要股东包括陆文波、殷敖金、陆体超、毅达资本等。 据招股书介绍,福赛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汽车内饰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内饰功能件和装饰件。福赛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该公司是集产品设计、模具开发制造、部件成型、表面涂装、外观包覆及产品装配于一体的集成化方案提供商。 自2006年成立以来,福赛科技以空调出风口系统、杯托、储物盒、车门内开把手等功能件为主要切入点,逐步拓展装饰件产品,形成了以功能件为主、装饰件为重要发展方向的业务布局。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福赛科技的营收分别为4.64亿元、5.99亿元和6.9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182.53万元、7533.84万元和8801.98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5848.15万元、6566.96万元和8100.79万元。 据招股书介绍,福赛科技的主要客户包括马瑞利、延锋汽饰、北汽韩一、新泉股份、大协西川等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以及长城汽车、比亚迪等整车厂商。报告期内,该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合计为86.85%、87.93%和87.18%。 据贝多财经了解,
福赛科技将在创业板上市:上半年营收约4亿元,计划募资4.6亿元
avatar贝多财经
2023-08-09

华勤技术在A股上市:总市值585亿元,预计上半年收入约425亿元

8月8日,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勤技术”,SH:603296 $华勤技术(603296)$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本次上市,华勤技术的发行价为80.80元/股,发行数量为7242.5241万股,募资总额约为58.52亿元,募资净额约为57.31亿元。 而据此前招股书披露,华勤技术计划募资55亿元,将用于瑞勤科技消费类电子智能终端制造项目、南昌笔电智能生产线改扩建项目、上海新兴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华勤丝路总部项目、华勤技术无锡研发中心二期,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上市首日,华勤技术的开盘价为80.80元/股,与发行价持平。按此计算,华勤技术的总市值约为585亿元。截至收盘,华勤技术的股价报收73.29元/股,较发行价下跌9.29%,总市值约为531亿元。 天眼查信息显示,华勤技术成立于2005年,前称包括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等。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6.52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邱文生,股东包括英特尔投资等。 据招股书介绍,华勤技术是一家从事智能硬件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运营服务的平台型公司,属于智能硬件ODM行业,主要服务于国内外的智能硬件品牌厂商及互联网公司等,如三星、OPPO、小米、vivo、亚马逊、联想、LG、宏碁、华硕、索尼等。 华勤技术在招股书中表示,该公司的产品线涵盖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包含智能手表、TWS耳机、智能手环等)、AIoT产品(包含智能POS机、汽车电子、智能音箱等)及服务器等智能硬件产品。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华勤技术的营收分别为598.66亿元、837.59亿元和926.4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1.91亿元、18.75亿元和24.93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6.95亿元、10.43亿元和
华勤技术在A股上市:总市值585亿元,预计上半年收入约425亿元
avatar贝多财经
2023-07-29

阿诺医药赴美谋上市:聚焦抗癌药品研发业务,暂未实现商业化

撰稿|行星 来源|贝多财经 2023年7月27日,Adlai Nortye Ltd.(下称“阿诺医药”,杭州阿诺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上市申请材料,计划以“ANL”为股票代码在纳斯达克上市。 贝多财经了解到,这并非阿诺医药首次谋求上市。此前,该公司曾于2017年1月登陆新三板,但于2018年3月退市。2021年7月,该公司改道港交所,谋求港交所主板上市,但再无后续消息。 公开信息显示,阿诺医药成立于2004年9月,前称为杭州诺泰制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临床阶段的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为各类肿瘤患者开发创新癌症疗法,将癌症转化为慢性并最终可治愈的疾病。 目前,阿诺医药在中美两地均设有研发及临床运营中心。根据天眼查信息,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2亿元,法定代表人为路杨,由阿诺医药(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共对外投资了3家企业。 经过多年研发,阿诺医药已通过“联合创新”及“自主研发”的模式打造了由六种候选药物组成的产品管线,其中有三款药物处于临床阶段,分别为AN2025(buparlisib)、AN0025(palupiprant)和AN4005,另三款处于临床前阶段。 其中,AN2025(buparlisib)由诺华医药独家授权,已取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快速通道资格,或有期望成为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头颈鳞癌的同类首创药物,正在开展全球多中心的III期临床试验。 同时,阿诺医药正在与默沙东合作,评估用来调节肿瘤微环境的小分子前列腺素EP4拮抗剂AN0025(palupiprant)。 临床前研究方面,阿诺医药积累了T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调节剂AN8025,β-连环蛋白的口服小分子降解剂AN1025和口服小分子泛KRAS抑制剂AN9025三个项目。此外,该公司预计在2024 年下半年提交AN8025的新药临床试验。 目前,阿诺医药并无任何产品获批进
阿诺医药赴美谋上市:聚焦抗癌药品研发业务,暂未实现商业化
avatar贝多财经
2023-07-15

在各业务赛道反复切换横跳的三六零,还能讲出更新的故事吗?

今年已过半,在各大上市公司纷纷交出半年报业绩预告之时,作为国内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和移动安全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六零”,SH:601360 $三六零(601360)$ ),于7月13日晚间公布了今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业绩预告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三六零预计实现营收45.7亿元,同比下降5.19%;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2.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亏 42.21%。 对于营业总收入的下滑,三六零将原因归结于互联网广告及服务业务受行业下滑影响,延续下滑趋势而一笔带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业绩预告对目前三六零集中发力的AI大模型方向上的相关收益只字未提。 要知道,前段时间三六零高调召开360智脑大模型应用发布会,认知型通用大模型“360智脑4.0”亮相,可以理解为三六零对AI大模型的需要,彰显了在BAT都已推出大模型产品之后,三六零不能掉队的决心。 但细数三六零这些年来的新旧业务布局,除了网络安全业务基本盘之外,更多“趁热点”的新故事并没有讲好。 一、哪儿的风口正盛,三六零就往哪儿蹭? 营销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利基市场”,也可理解为缝隙市场,指被大企业忽视的细分市场,或者在细分市场中,有小众需求的市场。比如,加入红海竞争,不如瞄准利基市场,快速抢占领导者低位。 基于此理念,安全业务起家的三六零,从未停止对新业务的探索。 2016年,手机市场风口正盛,三六零开始进军手机业务,几番投入之后,于同年6月召开“360手机品牌战略暨暑季Campaign发布会”,推出全新品牌Slogan—“安全·无畏”。如今三六零早在2018年就解散了手机研发团队。 2021年,新能源汽车迎来热潮,三六零也不想错过此契机,对哪吒汽车进行融资约30亿元。本以为能够在新能源汽车大战残局中收获渔翁之利
在各业务赛道反复切换横跳的三六零,还能讲出更新的故事吗?
avatar贝多财经
2021-10-10

微医在港招股书失效:曾多次喊话上市,注册用户达2.2亿

在4月1日首次递表港交所的6个月后,微医控股有限公司(英文名WeDoctor,下称” 微医”)的上市申请状态宣告“失效”。据了解,微医的前身为挂号网,2015年更名为微医集团。而根据港交所规则,拟发行人向港交所递表时间超过6个月未能通过聆讯、发行上市,其申请状态将自动“失效”。不过,“失效”并不代表上市失败,而是可以通过更新材料继续推进上市。事实上,上坤地产、宋都服务、时时服务、新东方在线、融信服务、优趣汇控股、兑吧集团、鲁大师等公司均曾在港交所经历了“失效”,而后重新递交招股书并成功实现上市。2021年以来,嘀嗒出行、禹佳生活服务、世纪金源服务、迪赛基业、有赞科技、百心安生物、绿茶餐厅等数十家公司再次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继续推进上市事宜。包括微医在内,2021年3月前后赴港递交招股书的康耐特光学、物美科技、百奥泰生物、科亚方舟、依生生物、新力服务、雅城等也同样已经被港交所披露易标注为“失效”。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份曾有媒体报道称,微医正接受港交所就其数据治理问题提出的疑问。知情人士指出,港交所要求微医保证其处理数据的做法符合内地规定。就目前来看,微医或许未能在有效期内获得满意答复。另据媒体早前报道,微医将在上市前融资3.5亿美元后,并计划在香港上市集资5亿至10亿美元。有报道指出,微医上市时的估值或达120亿美元。据了解,微医创始人廖杰远曾在2019年底向媒体透露称,“微医已经准备好了IPO”。在此之前,微医方面曾多次喊话上市一事。直至2021年4月,微医的上市传闻一槌定音,正式开启了冲刺。时至今日,微医仍未能顺利通过聆讯。与之对应的是,廖杰远还曾在2018年点评平安好医生上市时称,“资本市场是你在走的过程之中的一个节点,你的终局很远很远,快有什么用呢?”据了解,平安好医生于2018年5月4日在港交所上市,其IPO发行价为54.80港元/股。2021年2月17日,平安好
微医在港招股书失效:曾多次喊话上市,注册用户达2.2亿
avatar贝多财经
2021-02-12

奈雪的茶IPO:外卖订单增速明显,亏损扩大6倍,存在高额负债

贝多财经发现,2月11日,创立于2015年的茶饮品牌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奈雪的茶”)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正式冲刺IPO。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奈雪的茶茶饮店数量为422家,包括覆盖61个城市的420家奈雪的茶茶饮店。截至2021年2月5日,总数增至507家。奈雪的茶称,已将业务拓展至香港特区及日本,两地各有一家茶饮店。奈雪的茶计划于2021年、2022年主要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及新一线城市分别开设约300家及350家店,其中约70%将规划为奈雪PRO茶饮店。截至报告期末,奈雪的茶会员体系的注册会员约2920万名。奈雪的茶称,其订单总数中约49.4%来自奈雪的茶会员。2018年度、2019年度与2020年前三季度,分别约有4.4%、12.5%与23.9%的为外卖订单。亏损同比扩大6倍2018年、2019年,奈雪的茶营收分别为10.87亿元、25.02亿元。2020年前9个月(前三季度),其营收为21.15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这一数据为17.50亿元。根据招股书,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是奈雪的茶布局的主力。2018年度、2019年度与2020年前三季度,一线城市收入占总收入的63.6%、44.9%与41.3%;新一线城市收入占总收入的31.3%、37.5%与33.4%。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奈雪的茶每家茶饮店的平均日销售额为2.27万元,约占2019年第三季度的2.68万元的84.7%。2020年第三季度,奈雪的茶茶饮店的同店销售额为5.12亿元,占2019年同期销售额5.6亿元的约90.9%。根据招股书,奈雪的茶同店利润率在2018年度、2019年度分别为24.9%、25.3%。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其同店利润率由2019年前三季度的21.8%下降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12.6%。其中,2020年第三季度为18.1%。贝多财经发现,材料成本、员工
奈雪的茶IPO:外卖订单增速明显,亏损扩大6倍,存在高额负债
avatar贝多财经
2023-07-02

现金流吃紧、可持续盈利难的库迪,终究还是会败给瑞幸?

“内卷”之风如今也卷到了咖啡行业。 库迪更是将咖啡行业内卷推向了高潮。去年10月才开出首店的库迪,凭借“前瑞幸咖啡创始人倾力打造”的标签,以及1元、8.8元、9.9元的诱人促销价赢得了业界、消费者以及媒体的广泛关注,更是在短短9个月时间开出3000家门店。 当然,库迪的“野心”远不止此,库迪咖啡创始人陆正耀更是喊出了三年开万店的口号,大有要卷死同行的势头。 但遗憾的是,无论从现金储备,还是经营模式,再或者品牌特色等方面来看,库迪距离实现“咖啡梦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一、至今零融资,现金流吃紧 在市场看来,库迪无疑就是第二个瑞幸,两个品牌不仅装修风格雷同,而且在营销模式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过这也情理之中,正如库迪的宣传资料显示,“库迪咖啡是由瑞幸咖啡创始人,前CEO钱治亚携瑞幸原核心团队倾力打造”。 “以利润换规模”的打法也正是陆正耀的惯用手段,库迪与瑞幸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据悉,自去年10月首家门店落地至今,库迪的门店总数高达3000家,开店速度更是从每月几百家飙升至每月近千家,简直称得上“疯狂”。相比早期的瑞幸,用了快一年的时间也不过才铺设出1000多家门店。 但不同的是,与早期拿到巨额融资的瑞幸相比,目前库迪仍未传出任何融资消息。 当然,这与瑞幸财务造假风波的始作俑者陆正耀、钱治亚不无关系。2020年1月底,知名做空机构浑水声称,收到了一份长达89页的匿名做空报告;同年4月,瑞幸咖啡发布公告,承认虚假交易22亿人民币,股价暴跌80%。彼时的瑞幸也陷入疯狂开店、以规模换融资的低质量扩张泥潭。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库迪却拿这个当品牌优势。新瓶装旧酒,自然难博旧人笑。 既然没有外部融资,自身现金储备就成了支撑库迪活下去的唯一希望。但可惜的是,如今库迪现金流吃紧早已不是秘密。 毕竟高额补贴在那摆着。以库迪当前1元、8.8元、9.9元的券全部按9.5元补贴推导,一家日杯
现金流吃紧、可持续盈利难的库迪,终究还是会败给瑞幸?
avatar贝多财经
2021-07-25

影石创新IPO被暂缓审议,科创板上市委质疑其可能存在董事会僵局

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2021年第50次审议会议于2021年7月23日上午召开。其中,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影石创新”)首发被暂缓审议。换句话说,影石创新的上市进程将有所延迟。据了解,影石创新也是2021年以来IPO暂缓审议的第6家企业。在此之前,百合医疗、汇川科技、海和药物等多家公司同样也被暂缓审议。可能存在董事会僵局资料显示,影石创新的前身为深圳岚锋创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全景相机服务商,旗下拥有全景相机品牌Insta360。影石创新宣称,其已为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硬件、软件、行业赋能的产品与服务。影石创新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全景相机、运动相机等智能影像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以全景技术为基点的全球知名智能影像设备提供商,发展形成了由全景技术、防抖技术、AI影像处理技术、计算摄影技术等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根据招股书,影石创新旗下“Insta360影石”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相结合的方式销往全球各地。其中,线上主要通过公司官方商城、亚马逊、天猫、京东等渠道进行销售,线下通过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进行销售。本次上会,科创板上市委现场提出的问询问题包括:相对于公司的规模及业务复杂度,安排十二名董事会成员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对可能存在的董事会僵局的解决方案,是否存在公司治理方面的重大风险等。同时,科创板上市委要求影石创新进一步说明对可能存在的董事会僵局的解决方案,并充分披露由此导致的公司治理风险等,与问询问题一致。贝多财经认为,这代表着科创板上市委对回复并不满意,也是影石创新被暂缓审议的主要原因。另据贝多财经了解,影石创新还曾未经许可在网络视频中使用并因改编“迪迦奥特曼”形象成为被告。招股书显示,2021年5月,法院判决影石创新赔偿原告上海新创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赔偿50万元。整体呈现增长态势财务方面,2018年
影石创新IPO被暂缓审议,科创板上市委质疑其可能存在董事会僵局
avatar贝多财经
2022-05-04

容联云被指存在违规行为:毕马威宣布辞职,孙昌勋身价不足1亿元

近日,纽交所上市公司容联云(NYSE:RAAS)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决定成立独立特别委员会,暂时由三名独立董事组成,进行独立调查。根据介绍,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下称“毕马威”)在审计容联云截至2021年12月31日政年度的合并财务报表期间,向容联云管理层提出了公司若干员工的某些不当行为,包括伪造某些文件。此外,毕马威告知容联云,称发现了与某些客户往年交易有关的违规行为。容联云目前预计,此类员工不当行为和交易违规行为的影响将是第二季度收入的5%-10%和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收入的15%-20%。但容联云称,这些数字未经特别委员会或其顾问独立核实,可能会随着独立调查的进行而变化。而在2022年4月29日,毕马威通知董事会辞去容联云独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职务。毕马威在辞职前告知容联云存在重大缺陷,其中包括:缺乏足够的书面财务结算政策和程序;对收入和采购过程的授权或审查控制不足等。据贝多财经了解,容联云成立于2013年,其主要营业业务包括PaaS通讯能力(语音、短信等)、CC(云客服与云联络中心)、UC(IM即时通讯云平台、视频与会议)、行业新通讯解决方案和“通讯+AI”服务等。2021年2月9日,容联云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交易,对应的IPO发行价为16美元/ADS。IPO首日,容联云的股价一度上涨至59.0美元/ADS,最终收于48.0美元/ADS,市值突破76亿美元。而后,容联云的股价呈现震荡式下滑,一路走低。2021年3月24日,容联云便宣告跌破发行价,此后长期低于发行价。截至2022年月3日美股收盘,容联云则收报0.6850/ADS,总市值仅约1.13亿美元,较IPO时缩水约96%。值得一提的是,容联云创始人兼CEO孙昌勋曾在该公司上市时称,“容联上了一个台阶,但前路更漫长,我们承载着1000多容联人的事业梦想,几万家客户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同样不能辜负投资人对我们的期待。”孙
容联云被指存在违规行为:毕马威宣布辞职,孙昌勋身价不足1亿元
avatar贝多财经
2022-03-23

小米集团的喜和忧:业绩下滑明显,市值再“腰斩”,造车是未来?

3月22日,小米集团-W(HK:01810,下称“小米集团”或“小米”)发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全年业绩公告。财报显示,小米集团的营收继续保持增长,期内利润水平则出现了下滑的情况。具体来看,小米集团2021年度实现总收入3283.09亿元,同比增长33.5%;年度利润192.83亿元,同比下滑5.1%,主要受投资收益公允价值波动影响;经调整净利润为220.39亿元,同比增长69.5%。于2021年第四季度,小米集团录得营收855.75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704.63亿元增长21.4%;期内利润为24.43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87.95亿元下降72.2%;经调整利润为44.73亿元,同比增长39.6%。贝多财经发现,小米集团的营收整体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已经明显下滑。不过,小米集团的年度调整后净利润增速则重回往日高点。对小米集团而言,2021年是一个转折点,而2022年将行至何方?尚未可知。增速下滑明显,股价、市值再度“腰斩”公开信息显示,小米集团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668.11亿元、684.34亿元、1146.25亿元、1749.15亿元、2058.39亿元和2458.66亿元,而2021年则为3283.09亿元,近六年的复合增长率降至30.39%。与此同时,小米集团的净利润增速也在大幅下滑。仅就2021年为例,小米集团2021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63.8%、87.4%、25.4%和39.6%。而自2018年7月上市至今,小米集团的经调整净利润增长率也在下滑。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小米集团的经调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9.5%、39.6%和12.8%,而在2021年则重新增至69.5%。特别说明的是,小米集团还在2021年
小米集团的喜和忧:业绩下滑明显,市值再“腰斩”,造车是未来?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