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箭财经V
银箭财经V
个人简介:洞察商业逻辑,明悉商业本质。
IP属地:未知
5关注
33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银箭财经V
04-28 02:15

降息压储时代,北京银行细化优质股标准

想要稳定、安逸地“吃利息”,越来越难了。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大银行都在相继公布定期存款利率下调的降息措施。尤其是进入今年4月后,广东、云南、山西等地区,更是出现了中小银行密集发布降息公告的情况。 不仅如此,到了4月10日,招商银行率先宣布,将取消3年期、5年期的大额存单产品,拉开了压降高息存款规模的序幕。几乎可以预见,未来的银行存款相关产品收益,大概率会越来越低。 也因此,越来越多有着规避投资风险意愿的投资者,出于对银行稳定性收益的信任,选择将存款拿去购买银行股票。 尤其是与各主要城市密切挂钩的,城商行中的优质银行股,更是得到许多股民的热捧。 不过冷静下来想想,城商行的股票,真的值得“无脑入”吗? 一、城商行投资逻辑误区下,银行被“低估”的真相 不客气地讲,大部分股民对城商行的认知,只不过局限于一个“城”字。 如果有心浏览股票交流平台的言论,不难发现,类似于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等知名城商行相关讨论中,股民普遍存在“城市GDP越高股价潜力越高”的逻辑误区。 诚然,高GDP地区的银行,依托着地区经济优势和城市品牌效应,的确能够有效带动银行的业绩表现。至少在人均收入、消费水平都较高的地区,无论是存款业务,还是个人金融零售业务,都很难遇到太多的挫折。 只是必须正视的是,城商行在资本市场的强弱表现,与所谓的“城市BUFF”并没有太过直接的联系。 例如国内一线城市上海,2023年GDP为4.72万亿元,但上海银行至2024年4月22日总市值只有994.47亿元。而北京在2023年的GDP为4.38万亿元,稍逊一筹,可北京银行的同期总市值却达到了1215.72亿元。 “沪姨”和“京爷”之间的差异,表明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能决定城商行在投资者眼中的高低评价。与此同时,各个城市互不相同的经济基准水平,也并非绝对可靠的评估标准。 就像是2023年GDP只有1.65万亿元的宁波
降息压储时代,北京银行细化优质股标准
avatar银箭财经V
04-28 02:11

“二永债”密集赎回期,兴业银行陷信誉“华容道”?

自从3月下旬,2024年首批银行永续债券完成发行之后,“二永债”已然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由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合称的“二永债”,长期以来都是银行补充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以及过去一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内,“二永债”的数量更是加速积累。 不少从业人士预计,2024年三季度,将出现“二永债”集中到期的情况。而在此之前,银行“二永债”的发行量还会再创新高。 仿佛在验证这些预测一样,今年首批发行永续债的农行和邮储银行,分别完成400亿元、300亿元的债券发行后,4月17日,兴业银行宣布发行期限为5+N,发行额为200亿元的永续债。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中行、建行、农行三家国有银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债规模,也在4月份达到了2400亿元。 资本补充的高需求下,银行业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一、发债容易赎债难,银行资本充足率为“王”? 银行发行“二永债”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补充资本和改善资本架构。 在融资环境不乐观、盈利放缓、金融市场变革、监管政策调整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无论是银行的内源性资本,还是外部募集资金的渠道,都很难满足银行下阶段发展的需要。 除了充当资本“补血”的主要手段外,“二永债”的发行,也有利于商业银行调整业务和资产结构,加快轻资本业务拓展,推动部分银行的轻量化转型。 毕竟在重资本运营模式盈利压力不断增强的当下,越来越多的银行将营收重心,放在不会消耗大量资本,也能规避大部分风险的表外业务。其中,轻资本运营的个人金融消费业务,更是能够通过管理费、手续费等风险可控的量化指标,为银行带来更高的盈利转化。 不过好处虽然明显,但“二永债”也并非绝对完美。 纵观近两个月面世的“二永债”,无不是由大型银行发行,中小银行“心动”者不少,但有能力发行的并不算多。之所以如此,还是源于不低的发行成本。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几年间,城商行、农商行等发行的“二永债”,其票面利率大概维持在4.4%
“二永债”密集赎回期,兴业银行陷信誉“华容道”?
avatar银箭财经V
04-28 00:56

美国AI开发者亲测:开源大模型不如闭源,效率低、优化差

为什么开源大模型反而是最贵的?近日,随着Llama 3宣布开源,一则美国AI创业者Arsenii Shatokhin的采访视频在网上流传(https://weixin.qq.com/sph/AZM8h34Jm),这位AI智能体公司VRSEN的创始人表示,企业自己运行开源大模型效率低于闭源API,“我们只有一两个客户有足够资源,来精调或运行700亿参数的Llama开源模型”。 Arsenii Shatokhin已经在人工智能行业中从业六年,是美国知名的AI创业者之一。当前创业公司VRSEN专注于AI智能体,即基于大模型为企业客户打造AI Agent,从而提高销售转化率等指标。目前,Arsenii Shatoknin已经为多家知名企业如思科、StripePMA、HUGO PFOHE等提供过AI解决方案。 Llama 3开源后,Arsenii Shatokhin迅速发现了这款开源大模型的的实用性问题,“Llama 3比之前发布的任何开源模型都大的多,即使是现在,我们也只有一两个客户拥有足够的资源来精调、甚至只是运行这款700亿参数的大模型。” 对于他的客户而言,使用这款开源大模型,反而不如闭源的商业大模型效率高。他分析说,闭源大模型的API优化效率更高,“因为这些API是专门为模型构建的,并且尽可能地进行了优化,你只需要为你使用的东西付费,而无需其他费用。”与之相对,如果在开源模型中开发这样的优化系统,“是非常复杂的”。 开闭源之争是大模型行业近期热点,但与Linux、安卓等系统开源不同,越来越多AI行业人士表达了对闭源大模型的认可,并纷纷指出开源大模型存在的各项问题。 “开源大模型会越来越落后”,不久前,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演讲中指出,“大家以前用开源觉得开源便宜,其实在大模型场景下,开源是最贵的。” 当前,开源大模型与以往的开源系统存在明显差异。在开发者社
美国AI开发者亲测:开源大模型不如闭源,效率低、优化差

轻量化道路上,漂移过弯的宁波银行

2023年财报的发布,无疑为宁波银行涨了不少的面子。 根据4月9日公布的2023年全年财报,宁波银行在过去一年中,实现总营收615.85亿元,同比增长6.40%;实现归属净利润255.35亿元,同比增长10.66%。 一时间,“上市银行尖子生”“银行轻量化转型模板”等赞誉声此起彼伏,大有被架着和招商银行一较高低的势头。 只是热闹之余,股民们低头一看,却发现宁波银行的股价,还是那一副“躺平”的老样子。甚至在财报发布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宁波银行股价反而出现了不小幅度的下跌,险些跌破20元关口。 投资市场,难道并不看好轻量化银行? 一、同业拆入近乎翻倍增长,轻量化“过犹不及”? 银行的轻资本发展模式,可以说是市场和银行业的共同选择。 随着时代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大银行逐渐完成资本规模扩张的基础需求后,开始陷入利润增长放缓的困境。在疫情前的2019年,银行业整体净利润增幅已经降至3%左右。 为了有效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在宏观调控和监管政策的影响下,银行开始通过降低贷款和非贷款占比,实现轻量化资产运作模式。并借助轻量化转型,从资产结构入手,对原有资产进行重组、再利用。 如此一来,银行能够将自身所承担的风险,转移至零售金融、小微企业贷款等低风险领域。同时低风险投资的名目下,也有利于吸引资本市场参与进来,和银行分摊金融风险。 此外,轻量化运营模式下,商业银行也能够辐射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实现更高的规模效应,进而拉动盈利能力的增长,可谓是一箭多雕。 宁波银行就是轻量化转型过程中,受益银行中的“佼佼者”。 从2023年财报披露的数据就能看到,宁波银行实现总营收615.85亿元,同比增长6.40%;实现归母净利润255.35亿元,同比增长10.66%。 在同时期公布2023年报的A股城商行中,宁波银行的业绩表现仅次于北京银行,位列行业第二。但如果以营收增幅、利润增幅进行衡量,宁波银行双向数据都
轻量化道路上,漂移过弯的宁波银行

银行股上行周期,华夏银行们的“薪火”之路

自进入2024年后,上市企业抛售银行股票的动作,正变得越来越频繁。 从1月至4月8日,自贡银行、交通银行、中原银行、华夏银行、东莞长安村镇银行等,先后遭到各自股东的出售。 其中,华夏银行可谓“惨淡”之最。不仅直接被前股东抛售了全部股权,而且这还是时隔一年,被同一个前股东第二次出售。 奇怪的是,2024年前3个多月中,银行股的业绩走势和净值曲线,都呈现出一路走高的势头。 为何行情一片大好,银行股反而迎来了抛售潮? 一、找回金融初心,银行成“薪火”工具人? 站在行业视角,银行股遭受抛售的原因,无非是以下两种: 第一个是,市场剧烈变化过程中,由于担忧情绪的渲染,各个投资方急于兑现获利,以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 第二个则是,为了产业升级、业务重心转移等目的,企业不得不通过抛售银行股权,来降低自身的金融资产占比。 然而根据银行ETF指数基金显示的数据,进入2024年后,银行股的单位净值从1月2日开盘时的0.8864,一路上扬。截至4月9日,已经上涨至0.9952。 甚至在今年2月23日,单位净值一度涨至1.0141,达成一年内最高点。 与之相应的,银行股的业绩走势从2月份开始,就长期维持在7%以上的稳定增长。尽管部分银行股表现欠佳,但整体上走势良好,长期持有潜力与日俱增,年内收益率高居股市前300。 排除了市场担忧情绪的干扰,这一轮突如其来的抛售潮,其原因也变得清晰起来。 事实上,针对银行股的抛售,早在2023年底就已经显露出眉头,甚至部分源头,还能够追溯到央企的产业结构调整上。 例如2023年12月11日,本溪银行第三大股东本钢集团,以约1.23亿元的底价,正式挂牌转让本溪银行约1.08亿股股份,占银行总股本的9.99%; 12月26日,富滇银行的第二大股东大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以约32亿元的底价,“清仓式”挂牌转让富滇银行9亿股股份,转让股权的占比为13.47%; 12月27日,一
银行股上行周期,华夏银行们的“薪火”之路

从鹰瞳科技,看AI与医疗的周期性变化

最近的鹰瞳科技,可谓是苦乐参半。 3月27发布的2023年财报,鹰瞳科技呈现出营收利润双增长的亮眼成绩,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 财报发布当天,其股价更是一度冲上17.62港元,扫尽一年多以来长期徘徊在14港元区间的尴尬。同时,也结束了漫长的破净道路,回到每股净资产的安全线之上。 然而这份欢乐并没有维持太久。 仅仅一个交易日过去,鹰瞳科技在财报发布后的第二天,股价就落回16港元。甚至在4月2日开盘,更是狂跌至14.559港元,再度破净。 虽然到收盘时,鹰瞳科技股价已经稳定于16.8港元,但不少股民朋友还是被这突然的“袭击”,搞出了心理阴影。 明明业绩表现这么好,为什么投资市场这么不给鹰瞳科技面子? 一、低基数上的高增长,鹰瞳科技上演“心机boy”? 先说说破净的事情。 对鹰瞳科技而言,破净已经不能算是什么新闻了。 根据2023年财报披露的数据,鹰瞳科技去年的股东权益总额为15.40亿元,折合约16.66港元。同花顺显示,其总股本约为1.04亿股,经过计算,鹰瞳科技的每股净资产价格约为16.02港元。 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价格,就属于破净。 再看鹰瞳科技的年K图,最初上市的2021年,开盘价67.6港元,收盘价38.4港元。到了2022年,收盘价只剩14.16港元,2023年的收盘价更是只有12.1港元。 而且2021年、2022年鹰瞳科技的股东权益总额,分别为18.2亿元、16.66亿元。上市三年股东权益一直在走低,却始终赶不上股价下落的速度。 对上市公司而言,长时间的破净,意味着企业可能长期面临经营层面的风险,不仅会损害公司形象,还会造成恐慌情绪的蔓延,进而引发股民抛售、敌意收购等情况的发生。 不过鹰瞳科技所处的人工智能赛道,属于后期发力的类型,典型的长线投资模块。破净的危害虽然不小,但时间长了,大部分投资者也都“佛”了,基本不会产生太大的情绪波动。 银箭财经团队认为
从鹰瞳科技,看AI与医疗的周期性变化

环境风险下,郑州银行的分红思考

虽然郑州银行2023年财报不太好看,又发布公告称,2023年度不分红、不送股、不转增。但我们对郑州银行的分红,依旧抱有信心。 不仅是在天津银行发布分红计划后,郑州银行几乎成了唯一没有现金分红的银行,未免也太不给证监会“面子”。 同时,虽然郑州银行过去一年业绩表现下滑明显,但严格来讲,从经营层面并不会对分红与否产生太多影响。 不管怎么看,我们都觉得,郑州银行没有把“连续不分红纪录”扩展到第五年的必要。 一、吃不到的可分配利润,唯一不分红的商业银行 银行不分红的原因,无非是以下四个方面的考量—— 1.分红后,现金流是否会对银行运营造成不利影响; 2.用来分红的利润,是否会影响银行的业务投资,以及大股东的长远收益; 3.是否存在个别账面的利润无法及时变现,可分配利润难以支持分红的发放; 第四,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是否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 当然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部分银行会有更多要顾忌的事项。不过整体而言,如果能满足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大部分银行都不会对分红事宜有所逃避。 以这四条为基础,银箭财经团队也对郑州银行3月28日公布的2023年财报,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比对。 现金流方面,郑州银行2023年经营现金流为16.48亿元,同比增长105.26%,涨势令人惊喜。 不仅如此,从2019年至2022年,郑州银行年度经营现金流分别为-78.51亿元、-111.79亿元、-426.19亿元、-313.50亿元。 这也意味着,郑州银行在2023年,首次实现现金流转亏为盈。 须知,郑州银行去年的全年净利润为18.50亿元。按照银行业普遍位于20%-30%的分红水平,如果2023年进行分红的话,分红金额最高也不过5.55亿元。 从数据上来看,郑州银行的现金流完全撑得起分红压力。 长远利益方面,财报显示,郑州银行在2023年的投资现金流为-40.32亿元。 这也是自2020年之后,首次出现投资现金
环境风险下,郑州银行的分红思考

量贩零食回旋周期,零食很忙“反向革新”

零食很忙的加盟商们,最近想必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零食很忙在去年与赵一鸣合并后,终于在3月19日举办了首次合作伙伴大会。 这场大会不仅请了罗振宇,搞了一出近万人参会的盛况,彰显零食很忙的雄厚实力。更主要的是,零食很忙在会上表明奔赴万店时代的决心,并公布了大量的优惠加盟政策。 忧的是,年初的“翻牌”风波尚未平息,老加盟商们和零食很忙的矛盾还没彻底解决。这个节骨眼上,反而给新加盟商开出这么优厚的条件,会不会有“背刺”老加盟商的嫌疑? 正在大踏步向前的零食很忙,真的能给加盟商带来足够的保障吗? 一、努力纳新的零食很忙,“背刺”老加盟商 不得不说,当下加盟零食很忙,并不是一门容易赚钱的生意。 为了达成万店规模的目标,零食很忙这次可谓是下了血本。 仅是在合作伙伴大会上,零食很忙就做出了0加盟费、0管理费、0培训费、0服务费,以及装修费0利润的承诺。 与此同时,还有开店一次性补贴10万元,门店招牌面积超过20平方米的,超出部分按300元/平方米补贴等,多项令人眼热的优惠加盟政策。 一连串的0看得人心驰向往,别说是有加盟意向的人,就连笔者看到这些优惠政策后,都忍不住思考要不要去开个店试试。 然而本着职业习惯,冷静下来仔细计算收支结构后,这个想法反而烟消云散了。 原因很简单——回本太慢了。 首先,我大概计算了一下优惠之前的加盟费用。 根据零食很忙官网给出最新数据,随着新的加盟政策发布,门店营业面积的最低要求由120平米提高到了150平米。 预算方面,需要准备5万元的加盟费、3万元的保证金、约14万元的装修费用,以及货架、门头广告、空调等,有品牌方定制要求的软装费用,约13万元。 再加上20万元左右的首次备货要求,优惠前,开一家零食很忙加盟店的前期费用,至少也有55万元。 由于不是很清楚零食很忙“装修0利润”的优惠政策中,是否包含货架、门头广告等项目,姑且将13万元左右的定制软装成本划掉。
量贩零食回旋周期,零食很忙“反向革新”

苏州银行,找到信贷投放更优解?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4年2月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仅今年前两个月,人民币贷款就增加了6.37万亿元。 这也意味着,银行作为贷款投放的主体,其信贷业务取得了可喜的开门红。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启“抓重点补短板”之后,银行的信贷投放,就受到了投资市场的广泛关注。例如今年1月份,大量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进行密集调研时,信贷投放就成了高频关注的问题。 信贷放水,对于国民经济的复苏而言绝对是个极好的消息。但手握银行股的股民,却不免会担心,自己投资的银行,是否会为了追逐信贷投放数据,进行盲目扩张? 趁着各大银行即将披露财报的当下,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银行信贷的问题。 一、信贷投放一体两面,风险管控终成必修课? 扩大信贷投放,对银行而言是一件有利有弊的事情。 好处当然是很多的。不仅能够进一步满足社会融资需求,降低企业贷款难度,实现扩大内需、盘活经济的宏观目标,也能显著带动银行盈利能力的增长。 当前大部分商业银行的营收结构,主要由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共同组成。信贷业务不仅可以带来丰厚的贷款利息,业务过程中产生的服务费、手续费等,也能够提升非息收入增长。 但凡事有度,银行的信贷业务并非规模越大越好。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也并不是每家银行都适合推动信贷业务的扩张。 信贷增长若超出合理范围,将大幅增加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进而降低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水平,加剧流动性风险。 此外,出于扩大市场份额的需求,商业银行在扩大信贷规模时,往往会适当调低贷款利率。但是随着存款利率的多次下调,当前存贷利差越发收窄,反而会对银行资金周转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果不顾自身规模限制,盲目跟进信贷投放的扩张,反而会提高借款人杠杆率,进而促使银行不良贷款率快速增长。 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这就像是难得吃了顿好的,却把自己撑得住进医院一样,得不偿失。 当然,对于资产质量基础相对优秀的商业银行而言,如果能承受住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
苏州银行,找到信贷投放更优解?

“瞄准月亮”的汤臣倍健,梁允超的“叶公好龙式”科研?

近日,VDS(膳食营养补充剂)龙头汤臣倍健发布了2023年财报。财报显示,汤臣倍健全年营收94.07亿元,同比增长19.66%;归母净利润17.46亿元,同比增长26.01%;2023年分红比例高达86.95%,再创新高。 面对如此优异的成绩单,董事长梁允超却说:“这个数字剔除全行业性的阶段性高增因素外,客观来看,没有任何自喜的理由。” 此外,他还公布了汤臣倍健2024年的关键词为“兑现”,两年多的变革和调整都要在经营成果上去检验和开始兑现。 如此“低调做人”的梁允超能否让汤臣倍健新一年得偿所愿,通通“兑现”呢? 一、“叶公好龙式”科研,梁允超恐将叒被“打脸”? 有人说,面对优异成绩时过分自谦大致有两种可能性:一是,这个人过于强,仍保留有“大招”。二是,这个人已经知晓了好成绩的不可持续,自谦实则为露馅前的“心虚”。 梁允超会带领汤臣倍健会走向哪条道路呢?银箭财经不懂读心术,也不会空口鉴人,但也相信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看未来不如看过去来得实在。 2020年,梁允超在《董事长致股东信》提到:2021~2023新三年规划已经开始了,我们把它定位为从裂变走出蜕变;实施科学营养战略,打造科学营养产品力。 那么,过去三年汤臣倍健与梁允超是否做到了“口径一致”呢? 通过汤臣倍健近年来的财报数据比对,我们发现梁允超近三年似乎一直走在被汤臣倍健“打脸”的路上。 2021年,作为三年规划的首年,汤臣倍健研发人员数量同比下降1.55%,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同比下降1.61%,研发比由上年的2.24%下降至2.02%。 各项不增反降的研发数据,真的让人怀疑汤臣倍健向科技转型的道路上,是否需要“真科技”。 这一年梁允超于新的《董事长致股东信》再次强调:“2022年元旦,我在内部发出来汤臣倍健向强科技企业转型的新年畅想。实施‘科学营养’战略,持续打造就是不一样的汤臣倍健“硬科技”产品力和科技竞争力优势。”
“瞄准月亮”的汤臣倍健,梁允超的“叶公好龙式”科研?

中原银行,困于“仙股”迷雾

股市里的仙股,越来越多了。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里,港股中股票价格低于1港元的仙股,数量已经超过1500个,几乎占总股票数量的一半以上。 A股方面,虽然有着硬性的退市规则约束,仙股数量长期维持在个位数,但股价在2元以下1元以上的“准仙股”却时常有之。 令人费解的是,仙股也好,准仙股也罢,从前大都集中出现于戴了ST帽子的群体中。但时至今日,不少出身于优质板块的股票,也开始加入其中。 就像是素来以稳健著称的银行股。 一、银行股,何以“成仙”? 银行股成为仙股,就好像是用着最小的火候,却将一锅价值连城的排骨汤烧成焦炭一样,多少有些超乎想象。 因为流通盘规模大、成长性低等一系列原因,银行股的股价会长期稳定于较低的区间。尽管偶尔也会遭受振荡,但整体价格波动并不算大。 业务层面上,银行有着储蓄、贷款、理财等多类金融服务的支撑,盈利相对稳定。而且作为传统金融机构,银行也有着相对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很难受到市场波动带来的剧烈影响。 再加上还有国家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银行想要把自己的股价折腾到1元以下,难度上或许比上涨还要高一些。 可惜的是,总有些银行喜欢搞大新闻。 A股的上市银行还好些,因为证交所硬性规定,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股票面值(通常都是1元)的,都将遭到强制退市。 虽然仍有个别银行偶尔跌至1元以下,但退市压力下,很快就会出台各种救市措施,捞自己一把。 但在港股,由于散户较少,交易过程中以大型机构和专业投资者为主导,基本面不行的上市企业很容易遭到边缘化,进而导致大量仙股出现。 而且港股没有针对仙股的退市机制,仙股自身也可以很从容地躺平摆烂,在行业集中度较高的港股里安心摸鱼。 不仅如此,由于存在“套利”“借壳上市”等市场需求。在许多玩“财技”的金融机构眼中,仙股凭借其投资价值低迷、注资后股价易于成倍增长等特性,反而成为优质的上市资源储备。 这样的环境下,以稳定著称的上市银行,在
中原银行,困于“仙股”迷雾

AI向导用户规模累计破亿!百度地图重构后首发捷报

3月20日,全球首个AI原生地图——百度地图宣布其“AI向导”用户规模累计破亿,日均提供超千万次对话。这是自2023年10月17日百度世界大会首发“AI向导”以来,百度地图第一次披露该业务相关数据。百度地图“AI向导”成为继文心一言之后,国内又一个宣布用户破亿的大模型产品。 用户破亿,驱动数据飞轮,AI向导“越用越聪明” 毫无疑问,地图服务是生活出行的刚需。AI向导能与用户进行“真人交流”,并在理解需求的基础上,智能调用众多地图功能及服务,快捷准确地给出解决方案。百度地图表示,随着用户规模破亿,⽇均交互对话超千万次,用户反馈数据驱动的飞轮效应得到释放,AI向导的能力平均每三个月提升5倍,真正做到了指数级进化。 询问AI向导“红螺寺求什么灵” 在实际使用中,当被问到“小度小度,推荐西安的必玩景点”时,AI向导会智能推荐相关景点,并在回答中附上相关笔记与全景信息,呈现完整的游玩攻略。用户还可以在地图直接进行门票预约,并规划出行方案。 正是这样便捷的交互体验、全面的服务功能,让AI向导受到主流用户人群的高度青睐。数据显示,30-40岁用户最爱用AI向导,占比达36%,17点-20点是用户使用的高峰时段。 AI向导“越用越聪明”的背后,得益于百度地图率先实现从“场景驱动”到“数据驱动”的产品范式变革,基于文心大模型能力,百度地图特有的亿级POI知识和万亿级交通感知融合,实现几千个服务API接口的随时调用,充分释放数据资产价值。 多步变一步,交互超便捷,AI向导改变用户习惯 百度地图AI向导的另一个特点是“多步变⼀步”。基于大模型对话,以往需要多步进行的操作,可以一步到位得到实现,这无疑让交互变得更快、更便捷。数据显示,2024年Q1,AI向导打车调用量环比增⻓300%,公交出行调用量环比增⻓200%。出行前先找AI向导聊两句,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习惯。 与此同时,AI向导多轮自然语言
AI向导用户规模累计破亿!百度地图重构后首发捷报

3年不分红,天津银行、郑州银行等恐遭证监会“重击”

进入2024年后,天津银行问题不断。 先是在2月28日,因为涉及网络诈骗问题,与12家银行一起遭到济南公安的点名;到了3月5日,天津银行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因全年业绩波动较大,引发了投资市场的担忧。 近日又有消息称,2024年前三个月,天津银行成为7起司法案件的被告,涉案缘由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房屋买卖、储蓄存款三个领域的合同纠纷。 再加上目前已披露2023年业绩快报的十数家上市银行中,天津银行以1.7%的不良贷款率,与华夏银行、兰州银行一起,成为行业中“唯三”超过1.59%平均线的银行。 基于此,我们不得不替股民们问上一句,天津银行,今年还能分红吗? 一、证监会重拳打击“不分红”,天津银行、郑州银行该慌了? 自2020年后,天津银行已经连续3年没有分红了。 对于股价偏低的上市企业而言,由于股民通过股票交易获得的收益不高,对分红的事情往往格外在意。 在2023年,同样是因为3年不分红的问题,郑州银行一度遭到股民的“围攻”。 尤其是在12月份,深交所为了引导上市企业常态化分红,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2023年12月修订)》后,股民更是在交流平台对郑州银行董秘进行了密集“轰炸”。 当然,这在A股和港股中,都不算特别大的新闻。毕竟像赤峰黄金、石化油服、海南机场等200多家上市企业,已经连续10多年没有进行过现金分红。 其中甚至还有20多年未分红的电科芯片、卓朗科技等企业,以及将不分红记录上限,拉高至30年的金杯汽车。 细数这些企业不分红的原因,有经营不善,顶着业绩连年亏损的压力,想分红也拿不出钱的;有赚到钱,但把利润都砸在扩张业务规模上的;有手握大笔可分配利润,却宁愿用股票回购等方式回馈股东,也不想分红的。 企业经营各有各的难处,分红也并非强制,因此对于这些“铁公鸡”们,大部分股民虽然无法接受,但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然而时代变了! 证监会
3年不分红,天津银行、郑州银行等恐遭证监会“重击”

315预测:不再信任“老保定”的长城汽车

315前夕,打工人无声的反抗,将长城汽车架到了火上。 尽管每年的3月都是人员流动的旺季,无论是跳槽、换工作,还是因各种各样的理由被“优化”,离职人数都会在这个月前后迎来小高峰。 但上至20年老员工,下至任职7天的新人,在同一时期集中离职的情况,还是相当罕见。尤其是这种事,居然会发生在长城汽车这样的老资格企业身上,就更是令人难以相信。 刚刚因为“背刺”比亚迪,在口水仗中不落下风的长城汽车,为何这么快就“众叛亲离”了? 一、三年未达销售目标,长城汽车“清算”营销中高层? 长城汽车的离职风波之所以能够震惊四座,主要是因为“老保定”和大量中高层员工的离开。 1984年成立于河北省保定市的长城汽车,在经历过40余年的发展和变迁后,仍有不少从最初坚守至今的“老保定”员工。对任何企业而言,不管这些员工职级如何,都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而且作为老员工,面对年龄的限制,以及与公司休戚相关的股份利益,除非是完全干不下去,否则绝不会轻易动了离职的想法。 毕竟主动离职的话,可是没有N+1等相关赔偿可拿的,对打工人而言可谓“血亏”。 但是在这轮离职风波的名单中,偏偏出现了不少任职时间超过10年、20年的老长城人。 同时最令人想不明白的是,离职的大都是长城汽车中高层管理人员。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三位副总级别的高层员工,以及超过十位的科长、部长等中层核心干部,其中个别中高层员工的任职时间,甚至只有7天。 对此,社交媒体和网络渠道中流传着两个相互关联的解释—— 其一,长城汽车在2023年10月份推动反腐行动后,趁机进行了组织架构的“大换血”,春节前后“优化”掉了这一轮离职的员工。谈拢竞业协议、离职补偿等等后续纠纷,刚好集中到了现在一起公布。 另一个,则是长城汽车为了扭转业绩颓势,空降了大量管理层,导致内部工作环境陷入长期的紧张氛围。再加上高KPI的压力,老员工怨声载道,新员工难以适应,最终只能选择离开。 经
315预测:不再信任“老保定”的长城汽车

315倒计时,“土巴兔们”带领消费者装修“踩坑”?

近日,一则#装修合同预算14万最终花了21万#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话题下网友们都在大吐自身装修被坑的经历:偷工减料、货不对板、墙体吊顶开裂、拖延工期、各种维权难等等,真的是各有各的悲惨。 银箭财经发现被网友们吐槽的不仅是传统线下装修公司,类似于土巴兔、齐家网、住小帮等在线家装平台也是消费者吐槽的重灾区,除却传统线下家装企业的通病外,这些家装平台还多了用户信息泄露、平台客服偏袒或不作为等问题。 临近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315的目光会投到家装行业乱象滋生已久的“土巴兔们”身上吗? 一、“保障”变“阻障”,消费者频繁踩坑家装平台? 2023年7月,齐鲁晚报报道过一篇名为《土巴兔上找装修逾期后,违约金赔偿有争议,消费者:感觉很被动》的报道: 孔女士因装修公司工期拖延数月,她与装修公司就延期补偿问题产生纠纷,双方僵持不下,支付给土巴兔第三方资金监管平台的5000元尾款被冻结。换句话来说,除非一方妥协,消费者和装修公司谁也无法动平台托管账户的钱。 这使得本就遭受损失的消费者只有两条途径可走:一是妥协,自认损失;二是走法律诉讼,从整理诉讼材料、请律师、请假开庭等等,过高的维权成本与不高的案值形成了对比。 “我目前感觉,这种三方合作对消费者来说体验很不好,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维权成本很高,处于很被动的局面,很容易遭受损失。”孔女士说道。 孔女士一开始选择在土巴兔平台找装修公司的原因为资金放在第三方平台有保障,结果一开始选择的原因却成为维权的绊脚石,犹如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齐鲁晚报的报道并不是个例。从第三方投诉平台黑猫投诉可查询到,线上家庭平台土巴兔投诉量高达317条,“互联网家装第一股”齐家网的投诉量也有208条,各家被投诉的问题都是“菀莞类卿”。 2023年11月,住小帮被投诉“泄露个人信息”,用户通过抖音达人推荐下载住小帮软件后,留下一个电话号码。从第二天,开始遭受各种电话骚扰
315倒计时,“土巴兔们”带领消费者装修“踩坑”?

不合格的“孩子王们”,把婴童概念股推向315?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婴童作为家庭、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相关的婴童产业自然颇受重视。 在三孩政策、婴童产业出海等概念的带动下,2月份以来,多支婴童概念股连续上涨。 其中,安奈儿六连板涨停,股价从2月6日开盘价8.67元/股,飙升至3月6日收盘价21.26元/股,涨幅高达245.21%。孩子王股价从2月6日开盘价5.64元/股,升至3月4日收盘价7.96元/股,涨幅为141.13%。爱婴室股价从2月6日开盘价10.24元/股到3月4日收盘价13.64,涨幅为133.20%。 二级市场的上扬走势,无论对于婴童企业发展本身还是对投资者们,让前几年受到新生人口收缩的婴童赛道看到希望。不过,受到概念影响终究属于“外力”,婴童企业们能否把握住这波机会仍需看自身“内控力。” 正因为在意孩子,消费者对婴童产品的选择上也最为谨慎。2023年至今,在国家市场监管的严查严打下,仍旧出现了不少不合格产品,涉及童装、童鞋、日用品、食品等各个方面,其中不乏孩子王、贝拉米、英式、安踏等十数家知名品牌。 如若今年3.15的目光再次转向婴童赛道,哪怕三胎概念们外力再强,这些婴童品牌们短时间内也再难有所增量,使得刚刚兴起的消费市场与二级市场迎来“双杀”。 一、“母婴零售之王”孩子王,学会了舆情消音? 历经了多年来国家对于婴童产业的严查严打,笔者原本对于婴童市场挺放心的,由于发小喜得龙宝,想去旁边万达孩子王购买一些礼品,出于严谨还是习惯性看看自己所熟知品牌的舆情与投诉,结果从中发现一些端倪。 黑猫投诉孩子王相关话题中一则2月21日的投诉,称《关于1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4年 第2号〕》,抽检孩子王门店销售的食品菌落超标,孩子王仍为进行召唤处理及售后退赔且客服敷衍。 笔者搜索相关新闻,并未检索到2024年孩子王有过处罚的新闻,
不合格的“孩子王们”,把婴童概念股推向315?

315预测:雅诗兰黛,沦为“高端致癌物”?

“高端致癌物”的名单中,可能要加上雅诗兰黛的名字了。 在3月6日,美国独立实验室Valisure发表声明称,在雅诗兰黛旗下痤疮治疗产品“倩碧”中,检测到了含量“高得令人难以接受”的致癌化学苯。 与雅诗兰黛一起被点名的,还有欧莱雅的理肤泉、利洁时的Clearasil等,几乎涵盖了大部分高端美妆品牌。而且不仅限于痤疮治疗产品,在防晒霜、洗手液、面霜等产品中,也有发现类似的“致癌”物质。 刚刚蹭着《繁花》的热度“小火一把”的雅诗兰黛,难道转眼就要“凉了”? 一、雅诗兰黛回避解释,奢侈品终成“高端致癌物”? 很难想象,雅诗兰黛这样老资格的高端美妆品牌,也会跟“致癌”挂上关系。 考虑到美妆产品与人体极为密切的接触方式,以及极高频次的使用数量,任何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哪怕只有一点的含量,都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因此越是高端的美妆产品,越是会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甚至可以说,极高的品牌溢价,是建立在高昂研发、检测等涉及安全的成本投入之上。 尤其是像雅诗兰黛这样,诞生于1946年,又于1982年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维持了近42年高端形象的高端奢侈品牌。“致癌”这种风险,本该在实验室阶段就彻底消除掉的。 结果呢,不仅有害物质被检测出来了,根据Valisure实验室的声明,“不仅在测试的祛痘产品中,而且在孵化产品周围的空气中也都发现了高含量的苯,这表明致癌物质可能会从一些包装中泄漏出来,构成潜在的吸入风险”。 有空气传播风险的致癌物质,毫不夸张地说,从某种意义上已经可以和“生化武器”挂钩了。 尽管这一传播方式,目前只适用于实验室环境中高温加热后的场景,现实中出现空气传播的可能性不大。但长期使用过程中,再如何小概率的事件都是有可能会发生的。 实验室口中的概率和数字,放在实际生活中,可是活生生的人命啊。 在检测报告发布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表示,“如果苯含量过高,可
315预测:雅诗兰黛,沦为“高端致癌物”?

315预测:质检“形同虚设”的周六福

黄金价格的疯涨,让“淘金客”们再度陷入狂欢。 截至3月11日,足金首饰的价格已经上涨至666元/克,并且无论从国际黄金价格走势,还是国内黄金市场的指标趋向,后续仍存在极大的增长空间。 无论是出于投资还是保值等目的,各大黄金珠宝品牌的柜台前,也挤满了消费者。 然而就在行情一片红火的时候,知名品牌周六福却在315前夕,陷入了“假货”质疑。 一、检测证签“形同虚设”,周六福“知假贩假”? 假黄金,其实是很多的。 在早些年间,经常会有消费者买到由其他金属制成的,染色后以假乱真的“假黄金”。后来随着市场监管的愈发严格,如此粗劣的售假方式也逐渐熄火,取而代之的却是更难以防范的手法。 例如用黄金与其他金属熔炼的,外表相差无几,但含金量极为低下的合金。在2023年底,就曾有曝光称,一种由金、银、铜、镍、锌等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锡金”,在成本只有15元/克的情况下,实现了和真金一样的成色和效果。 诸如此类,在我们不知道的角落,或许还存在更多的假黄金黑色产业链。因此在选购黄金首饰的时候,充当品牌背书的钢印,以及专业机构出具的检测证书,也成为了最重要的凭证。 可是在近期,有山东潍坊的消费者在周六福购买了一款1.6万元的黄金手镯后,却发现不仅没有周六福的品牌钢印,印在手镯标签上的检测证签二维码,也扫不出验证信息。 价值上万的黄金饰品标签里,只有一个999足金的钢印。 察觉到不对劲后,该消费者第一时间联系了周六福的门店工作人员,得到的解释是“因为出货量大,漏打钢印,可以返厂打,也可以选择给消费者退货或者换货”。 沟通过程中,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该消费者扫描了证签二维码进行真伪验证。然后,一连串戏剧化的情况出现了—— 由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印在手镯标签上的证签二维码,经扫描后却弹出了“应用程序中的服务器错误”“运行时错误”的页面。 事后,消费者又拨打了周六福官方400客服电话进行咨询。然而按要求提供
315预测:质检“形同虚设”的周六福

路特斯,下一个高合?

新能源汽车赛道,最近可谓是大瓜不断。 先是以比亚迪为首的电动汽车轮番降价,在“电比油低”的价格战中打生打死。主流价格带甚至一路从10万元至20万元,被打到7万元左右。 而后曾经意气风发,剑指高端豪华汽车市场的高合,疑似因为融资问题忽然宣布停工停产。在疲于应付欠薪、讨债等问题的同时,3月5日还被贾跃亭指控高合窃取法拉第未来的商业机密。 就在各大车企忙于“掐架”的同时,吉利却悄悄“弯道超车”,于2月23日将旗下豪车品牌路特斯成功送去纳斯达克敲钟,拿下2024年美股首个车企IPO的成就。 可惜吉利还没有开心几天,更戏剧性的情况出现了。 路特斯上市后仅仅5天,股价就从17.99美元暴跌至7.44美元。而且“腰斩”并非路特斯的极限,上市一周后,路特斯的股价一路跌至5美元,截至美国时间3月6日收盘于5.75美元,市值蒸发了将近54.2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90.24亿元。 尽管随后两个交易日股价开始回升,但投资市场仍旧一片哗然,担忧的声音也越发响亮起来——吉利,是否搞出了另一个高合? 一、“家道中落”的莲花,撑不起路特斯的豪车梦? 很难想象,曾经与法拉第、保时捷并称三大超跑的路特斯,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在90年代被译作“莲花汽车”的路特斯,对许多爱车人士,尤其是职业赛车手而言,可谓是不折不扣的“超跑白月光”。1996年面世,又于2021年停产的Elise系列,至今仍被不少人视作无可取代的经典。 当然了,路特斯一路走到今天,也是有原因的。 在还是莲花汽车的时候,尽管顶着超跑、豪车的名头,但在实际驾驶过程中,车主普遍反映“不好开”“驾驶体验极差”等问题。可是对于拥有赛车执照,或是驾驶技术特别优秀的专业人士而言,莲花汽车最大的优点,反而是极强的人车交互体验,与最纯粹的驾驶乐趣。 面向通用驾驶场景的C端车主市场,以及小众特殊场景的专业车手市场,莲花汽车的形象是极为割裂的。 而且即便是在专业车
路特斯,下一个高合?

315预测:卖假兰蔻的盒马,用保密协议封口消费者

盒马,被实锤售卖假兰蔻。 近日,曾经受到央视力挺的知名B站打假人@superB太,发布视频爆料称,上海盒马X会员店公然出售假的兰蔻套装。 根据假货受害者的自述,有不少人在盒马X会员店买到了同一批次的假兰蔻,事后第一时间组建了维权群。而且在自费进行了产品检测、专柜正品对比,完全确认是假货后,才进行了报警和投诉处理。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在受害者维权过程中,盒马方面在大流量博主和市场监管部门进场干预后,依旧选择了用保密协议进行“封口”,以此来胁迫受害者放弃追溯假货来源。 315近在眉睫,刚刚因为“清货关门”风波被顶上热搜,却乐观回应“天降流量”的盒马,这是买流量的预算不够,想要吃“黑红”的流量了吗? 一、售卖假兰蔻三件套的盒马,上演“捂嘴式”解决方案? 这场假兰蔻的维权风波,说实话有很多出乎意料的地方。 根据B太在B站发布的视频,他是在近期,也就是2024年3月6日之前,通过收到粉丝投稿,才知晓盒马出售假兰蔻的事情。 而根据投稿粉丝提供的购物小票,这一笔假兰蔻的交易,发生于2023年12月13日。同时根据假货受害者的自述,在盒马X会员店买到假兰蔻三件套后,使用过程中很快就发现味道、触感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在2023年底,这位受害者就向盒马反映了这一情况。 盒马方面对此似乎缺乏重视,始终在以各种理由予以拖延。而这一拖,就拖了3个多月。 根据受害者的自述,在此期间维权群中多位假货受害者,都在推动检测、投诉等相关事宜。相信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人向媒体寻求帮助。 但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来了,直到3月7日,盒马售出假兰蔻并用保密协议封口的事件,才由冷暖视频借用B太素材内容公布出来,并由黑猫投诉曝光于微博渠道。 而经银箭财观团队在网络平台的信息统计,此前3个多月时间里,几乎没有消息传出,事后也少有媒体进行跟进。截至3月7日,网络渠道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条信息,对此事进行了少量曝光。 这背后是否有盒
315预测:卖假兰蔻的盒马,用保密协议封口消费者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