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兴奋剂”退潮,特斯拉的大招还管用吗

21世纪商业评论
2021-08-24

文/ 杨松 编辑/ 谭璐

“今后的汽车,就是披着‘车衣’的AI。 AI回看汽车,就好比汽车回看马车。”8月20日,$特斯拉(TSLA)$ 特斯拉AI日活动召开后,特拉斯官微如是描述未来的汽车。

技术的加持,让特斯拉距离汽车机器人更近一步。不过,此前监管部门的调查,却为在技术上狂飙突进的特斯拉,投下一片阴影。

此前,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宣布,对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启动调查,称系统“难以识别停放在路边的紧急车辆”。

自2018年以来,该部门已确认11起与特斯拉自动辅助驾驶系统(Autopilot)或“交通感知巡航控制”(TACC)系统有关的车祸,部分事故造成17人受伤、1人死亡。

近期,$蔚来(NIO)$ 蔚来车主使用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时,车祸身亡的事故,也引发国内用户对于新技术使用的大讨论。

入华7年,特拉斯俘获数十万国内用户。同时,黑科技的另一面,是被放大的事故风险,以及安全。

出圈的代价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卖出了很多产品。乘联会数据,2021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在华销售超过9.2万辆,约占全球总销量20.1万辆一半数量。

从科技、企业家等组成的精英群体,出圈至普通小白用户,特斯拉面对是对智能汽车了解更少的消费者。

产品用户基数变大,用户遭遇汽车技术缺陷、误操作概率也就越高,对其质疑的声量也随之增加。

以安阳女车主维权为例,事故过去将近一年时间,双方在“车辆数据完整性”等方面,仍未达成一致。

为降低用户使用中误操作风险,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需要跟驾校以及交通部门联合起来,通过培训和加强教育的方式,避免在使用环节当中的误操作,从而达到杜绝车辆失控情况的发生。

特斯拉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新手指引等内容。问题是,非强制的培训,用户参与意愿并不够。此外,一线销售为了业绩提成,更倾向多展示黑科技功能,而不是去强调新技术所隐藏的风险。

资本加速技术信仰

自动驾驶技术,不仅仅是销售卖点,也是造车新势力,在资本市场的兴奋点。

硅谷风投基金Loup Funds管理合伙人吉恩·蒙斯特(Gene Munster)预计,到2031年,仅FSD(软件服务)就能带来1590亿美元的收入,以及1020亿美元运营利润。

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也与公司股价走势深度绑定,在特斯拉遭遇安全调查事故之后,股价一度下跌5%。

对于仍在亏损的中国造车新势力而言,新技术更是提升自身股价的利器。

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蔚来高管直言,“未来NIO Pilot(辅助自动驾驶服务)带来的收益,平均可以提高3至4个点的毛利。”

资本的裹挟,只会加速企业对新技术的信仰。

今年的特斯拉AI日,国内的直播平台为美股投资平台“富途牛牛”,用户可通该平台,投资特斯拉等美股上市公司。

在直播弹幕中,有用户直言,“NIO(蔚来)股票可以支持,车算了。”

所以,即便没使用过新能源车,只要是公司股票投资人或利益相关人,仍会为新技术鼓与呼。

以正在调查的蔚来车主事故为例,“500蔚来车主联合声明”发起人,为蔚来首届、第二届用户信托理事林蔚。

澎湃新闻在一篇评论文章指出,“所谓的蔚来车主,也许并不是人们惯常意识中的消费者。任何一个使用蔚来汽车的人,都可以称为车主,但未必每一个车主都是真的消费者。”

在蔚来社区,截至目前,反对车主联合声明的参与人数高达1.1万人。“蔚来车主”内部的撕裂,反映出在复杂利益格局下,不同人对于新技术的不同看法。

如果车企只看到投资人对技术的欢呼,而忽视真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新功能将成为新隐患。

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所谓AI汽车,首先它是安全的代步工具,然后再是其他附加能力。

@小虎AV @话题虎 

大公司头条
大公司又发生了什么事,收购、合作、入股?来这里关注最重要的商业新闻和公司动向吧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