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失速 华为战车会脱轨吗

麓山侃财1
2023-01-17

导读

Guided Reading

华为汽车业务雷声大,雨点小;为盈利而狂奔的汽车业务,迷失在“朋友圈”里。终端失速的华为会“脱轨”吗?

2023年元旦前夕,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发表新年致辞,预计华为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6369亿元,经营结果符合预期。同时,徐直军表示华为已经转危为安,2023年将会有质量地活下去。

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经发布就引发了舆论圈的广泛热议,甚至引用外媒口径高呼“美国封锁了个寂寞,华为活过来了”!

然而对比近两年财报的具体数据不难发现,虽然华为通过积极开拓新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营收能力,但过去对华为的营收贡献超过50%的消费者业务仍处于明显下滑态势中,严重影响到华为全面复苏的进程。

01

手机业务越过高峰即是悬崖

得益于5G技术和自主芯片的领先优势,华为手机打破苹果和三星在高端旗舰机市场的常年垄断,并成功站稳脚跟。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一度跃升至15.8%,在2018年二季度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

随着美国制裁的到来,华为手机业务迅速陷入“休克”状态,正在从最赚钱的业务部门转变为营收下滑最严重的业务部门。而促成这个转变的,恰好是5G技术封锁和高端芯片断供这两大因素,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据相关机构的数据显示,在去年的3季度,华为麒麟芯片的市场份额从前一季度的0.4%降至为0,说明当时麒麟芯片的库存已经清零,甚至在2022年一整年里仍旧未能摆脱“缺芯”困局。这背后昭示出一个无奈的事实,虽然华为有设计3nm高端芯片的能力,但放眼全球却找不到任何一家代工企业为自己量产出来。从产品体验的角度来看,4G网络暂时还能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不过随着各大运营商网络建设的推进,5G网络优越性越发凸显,若华为的新旗舰上持续缺失绝对领先的那部分功能,其市场占有率下滑的局面将很难得到改观。

剥离“荣耀”品牌,仅保留mate与P两大高端旗舰产品序列,是华为在手机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格局背景下的断尾求生之举。在高端旗舰机领域,因为苹果的缺席和三星的滞后,折叠屏品类曾帮助华为在该领域占据绝对统治地位。而从去年年初开始,其他主流手机厂商相继参与竞争并奋起直追,合计推出的折叠屏产品多达十余款,以群雄逐鹿的态势挤占、蚕食着领头羊的市场份额,合力打破了华为在这个领域一家独大的格局。

当前,一众主流手机厂商已完成在高端产品市场的布局,进行着贴身肉搏式的高强度竞争。在这场关键博弈战中,受制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华为至今仍无法以“满血”、“满技能”的状态上场,释放出或将被后来者追赶超越的信号。并且,这个信号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

02

为盈利而狂奔,近乎不可能的汽车业务

从最新公布的组织架构图可以看出,华为已经把汽车业务从消费者BG里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级单位,定位为聚焦ICT技术的智能汽车增量零部件和软件供应商。

此前余承东曾透露,汽车业务是华为目前唯一亏损的业务。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华为一如既往地对其寄予厚望,支持力度之大,可以用“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来形容。近三年来,这个业务部门的年均支出高达十几亿美元,人员规模扩增至7000人,间接人力投入超过1万人,2022年仅研发费用支出就高达15亿美元。

在近日举行的第 12 届中国汽车论坛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Marketing 与销售服务部总裁迟林春表示,最近 3 年,在汽车零部件研发上,华为累计投入了 30 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超 217 亿元)。汽车行业整个投资回报周期非常长,这个特点也给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带来了一定的经营压力。

在整个行业和华为自身均处于冬渐远而春未至的阶段里,如做不到从强打鸡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实现自力更生持续造血,华为汽车业务这个烧钱的生意恐将无以为继。于是,在2022年12月8日的华为内部会议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立下“军令状”:车BU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

按照某汽车领域自媒体的估算,华为车BU盈利的最低要求是搭载华为零部件的问界车型年销量达到70万辆,意味着接下来三年其销量需要在2022年基础上增长10倍。不得不说,问界为代表的华为智选车在过去的2022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AITO全年累计销量7.5万台。

03

画在饼上的“第一名”,迷失在“朋友圈”里

盈利的重任在前,华为汽车选择继续扩大“朋友圈”,在尝到甜头的智选模式上发狠力。只有复制更多的智选车,卖出更多的智选车,华为汽车才能赚的更多。最近加入朋友圈的就有奇瑞、江淮这样的新朋友,也有像北汽这样的老朋友,进圈的新老朋友彼此心照不宣,都是奔着华为最为关键的渠道优势来的。理想汽车CEO李想就曾说过“一个城市有没有理想汽车门店,市场占有率将会相差8倍”,可见渠道对于造车新势力有多重要,对于急需品牌声量、却又迫于资金压力的新兴造车新势力品牌来说,华为的渠道优势无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排队入圈,华为门店也将挤入更多车型,势必提高华为门店的运营成本及人力成本。优质的通常稀缺,就如同华为的渠道资源,必将引起圈内好友经历一场明争暗斗的角逐。华为智选或将变成“华为海选”,在这场“海选”中,车企和消费者都被迫参与其中。

抱上华为的大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据媒体报道,攀上华为造车的赛力斯三年亏掉60亿,这是车企代表对这个疑问交出的一份答卷。站在车企角度来看,华为在帮助品牌提升销量的同时,也在获取车企的丰厚利润,令车企深陷“增量不增利”的尴尬境地,更是沦为华为代工厂替华为打工。站在行业大环境来看,智选模式只是进入新能源车市场的一块“敲门砖”,随着极氪、埃安等传统车企子品牌销量的崛起以及未来小米汽车的上市,华为渠道的优势可能将不再那么明显,

“华为进军汽车行业就是要做到第一,没人记得住第二”,2022年4月,在一场访谈活动中余承东喊出霸气的口号。随后领着华为汽车奔走四方,广交天下朋友,逐渐迷失在朋友圈中。

多空大战聚焦苹果,你站哪边?
金融分析公司 S3 Partners 的研究显示,截至周三,苹果的卖空股份总额为 184 亿美元,超过了特斯拉的 174 亿美元,这场聚焦苹果的多空大战,你站哪一边?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