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值淘金
小市值淘金
个人简介:专注小市值的中概股研究
IP属地:北京
0关注
15粉丝
0主题
0勋章

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时代变了

昨天, $拼多多(PDD)$的股价上演了一出戏剧性的“过山车”——先是盘前直线下跌近10%,随后又快速反弹,一度飙升超过9%。这种剧烈的波动,和发布财报不无关系。 财报显示,拼多多第一季度营收高达868.1亿元,净利润更是达到306亿元,这一数据远远超过了市场预期。对于一个曾经被不少人质疑为“低端市场”的平台,如今总市值已经超越 $阿里巴巴(BABA)$ 。 拼多多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消费市场结构的深刻变化。曾经有一段时间,拼多多被视为低质低价产品的集散地,但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当下,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这一点从拼多多的崛起中可见一斑。  拼多多的战略聚焦于通过社交机制和团购模式来捕获消费者,这不仅反映了其对市场心理的精准把握,也显示了其在供应链管理和技术创新上的深度布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让拼多多在商品推荐和库存管理上游刃有余,极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然而,尽管拼多多目前的财务表现强劲,但能否持续这种增长速度,众说纷纭。市场对这份财报的反应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方面,有投资者看好其持续增长的潜力;另一方面,也有声音担忧这种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 我倒是觉得,拼多多的这份财报充分反映出,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如何把握机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和维持自己的独特优势,才是最重要的。
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时代变了

趣活集团出海记:即时配送的全球征途

美股就是一座矿山,股民靠挖掘出宝藏来赚钱。之前我说过,今年,我格外留意 $趣活(QH)$ 这家公司,最近它们正打算将即时配送服务扩展到海外市场。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并不少见,但中概股往往面临着生命周期短暂的问题。许多中概股虽然成功上市,但难以长期维持其市值,这背后的复杂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那么,趣活这家中概股算不算是一座价值矿区呢?走,且让我给大家梳理梳理。 首先,趣活已在国内即时配送市场立足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它希望将"Quhuo+技术平台"这一王牌重新播撒于全球。 但是,海外市场的复杂性不容忽视。毕竟,想在海外重复国内的成绩,必须先从当地市场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与本土合作伙伴进行深度融合,才能逐步破解文化隔阂、法规障碍、营运难题等一系列挑战。 具体而言,趣活集团需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集中力量: 1.市场适应性调查:趣活需要彻底了解并适应每个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市场特性,这包括消费者行为、法律法规及市场竞争环境的全面研究。 2.合作与本地化:通过与当地即时配送服务商的合作,趣活可以共同开发适合当地市场的服务模式。这种策略不仅有助于减少文化和运营障碍,还能显著提升市场接受度。 3.技术与创新:持续利用并升级Quhuo+技术平台,确保在国际市场上保持技术领先,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海外市场所面临的特定问题。 不过,任何挑战都无法阻止一家敢想敢拼的公司追求梦想。毕竟,机遇与风险往往是并存的。我依然对趣活寄予一线希望。 虽然趣活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其在国内即时配送领域的经验无疑是丰富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经验转化为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趣活能否在全球市场上复制其国内的成功,还有待市场的检验。我们可以继续关注其发展,看看这家中国最大的“外卖员包工头”如何在全球舞台上演绎新篇章。
趣活集团出海记:即时配送的全球征途

趣活引领二手车出海新标准:Carnuxt平台革命性创新

以往都是关注腾讯、阿里、京东等大型中概股。 今年,我格外留意了 $趣活(QH)$ 这家公司。 在二手车出海领域下了一番苦工的玩家。 尤其是它的Carnuxt平台,不仅是二手车国际贸易的一股清新之风,更预示着一场颠覆性的行业革命即将到来。 关注二手车的都知道,这个领域国内的增长非常迅猛。 去年,中国二手车的出口数据比上年增加了一倍多,预计明年将达到40万辆的规模。 要知道这个赛道从2020年才被国家重视,产出也连年暴涨,直到今年初才出台相关文件进行标准化指导,规范行业发展。 而在此之前,趣活已经在全球市场的惊涛骇浪中扬帆远航了一年,成为中国二手车国际化的重要参与者。 而他们自主研发的Carnuxt平台,以“全托管模式”运行二手车辆出口,不仅彻底解决了质量检测、售后服务等难题,更是引入了区块链技术,为二手车交易提供了安全保障。 Carnuxt的设计理念和未来前景也很清晰,就是要为车厂商、经销商、消费客户打造一个三赢的全球市场环境,建设好全球的运营服务商网络。 要真把全球的客户服务好,这家公司的增长不比现在的拼多多差。 但是,朋友们,我在想:Carnuxt平台能否真正成为像Temu那样全球知名的品牌,赢得广泛的认可? 还有待时间去验证,我个人持乐观看法。 当然,投资需谨慎,不过我坚信,那些具有远见的投资者能够看到趣活背后的巨大潜力。
趣活引领二手车出海新标准:Carnuxt平台革命性创新

极氪展车伤人:技术与管理的双重失误

在最近的一场车展惊魂记中,极氪汽车因为没有切换到展车模式而突然启动,造成了5人受伤。 这不禁让人反思:在这背后,是技术的边界被过分推进,还是管理的边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首先得说,新能源汽车界的技术创新真的让人眼前一亮,极氪汽车也不例外。 那种无需传统启动,轻轻一踩就能悄然启动的设计,确实很有未来感。 但这次事件却像是给了我们一记耳光,提醒我们,技术再先进,也需要有合理的使用场景和严格的安全保障。 车展这种特殊环境下,一个简单的“展车模式”没设置好,就直接引发了事故,这难道不是技术考虑不周的明证吗? 再来聊聊AEB。这东西听起来很美,但实际上,它究竟能不能在紧要关头代替人做决定,还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不过,将这次的事故归咎于极氪车辆自身,似乎有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话说回来,技术问题或许还有辩解的余地,但管理问题就实在难以开脱了。 展车不设置展车模式,车钥匙随便放,这些看似小问题,却直接关系到现场人员的安全。 极氪这次的疏漏,几乎是在告诉我们,他们对于展车管理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这种管理上的松懈,其实在吉利旗下的几个品牌中都不是孤例。 销售流程混乱,通过第三方加价销售的现象,都在无声地说明,问题不仅仅是个别的,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管理漏洞。 因此,对于极氪乃至整个 $吉利汽车(00175)$ 集团来说,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深入反省和全面自查。 技术固然重要,但没有严谨的管理作为支撑,再好的产品也难以赢得用户的长期信赖。 优质的服务和用户体验,才是品牌长久立足的根本。 希望公司高层能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仅仅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
极氪展车伤人:技术与管理的双重失误

拼多多:当性价比遇上创新,净利涨声中的思考

大家好,来聊聊昨晚的大事—— $拼多多(PDD)$ 的财报。 财报使得股价如同被点燃的烟火,一路向上冲刺了17%,在市场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看看四季度的报告单,调整后的净利润高达255亿元,同比增长翻了一番,营收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达到了888.8亿元。 这不仅仅是数字游戏的胜利,更是战略智慧和创新精神的胜利。 在电商这个战场上,拼多多就像一颗新星,凭借其独树一帜的模式和出奇制胜的策略,成为了市场的黑马。 其实,拼多多胜利秘诀的秘诀很简单,顾客至上加上性价比。 没错,就是这么直白。 在拼多多的世界里,顾客的地位无可替代。 从一开始的“仅退款”服务,到持续打破的低价记录,拼多多始终将顾客需求放在首位。 这种对顾客体验的近乎痴迷的优化,使得它稳稳地占据了消费者心中的一席之地。 正是这种表面上看似简单的策略,支撑着拼多多在短短几年间,从一个市场新手,蜕变为电商界的领军人物。 但拼多多的故事远不止这些。 细究其财报,你会发现,拼多多的收入激增,主要是得益于其交易服务收入的大幅增长。 这背后的助力,来自于它的海外扩张战略——Temu。 自2022年9月运作以来,Temu在全球的扩张速度令人惊叹,迅速成为全球下载量最高的购物应用之一。 Temu的成功,不仅为拼多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它验证了拼多多的国际化战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然而,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伴随着挑战和争议。 在追求快速增长的同时,拼多多也遇到了不少质疑,从消费者信息安全的争议,到侵犯用户隐私的黑历史,这些都是拼多多必须正视和克服的问题。 随着京东、淘宝等老牌电商巨头开始针对性价比和顾客体验进行战略调整,拼多多未来的道路,显然也不会一帆风顺。 但是,正是这些挑战和争议,促使拼多多持续自我革新,不断创新。 从最初的价格战,到后来的技术
拼多多:当性价比遇上创新,净利涨声中的思考

当SpaceX星舰穿梭星际,我们的投资观也需“星际穿越”

这两天,SpaceX星舰的试飞不仅仅是圈粉无数,同时也让 $特斯拉(TSLA)$ 的股价如过山车般令人血压攀升。 在此,我想与大家深度探讨的,不止是一次试飞的成败,而是如何在市场的波动中找到我们自己的“星际飞船”。 咱们得先明白,马斯克的SpaceX星舰试飞,这不仅是科技上的一个突破,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大飞跃。 星舰成功进入轨道,尽管一级再入控制失败,但在轨燃料补给的成功,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未来星际旅行的可能性。 正如股市中的我们,追求的应该是长远的收益,而不是眼前的波动。 特斯拉的股价起伏,实际上反映了市场对于创新的恐惧和质疑。 当面对特斯拉股价的跳水,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是追随短期的波动,还是坚定看好长远的发展方向? 通过SpaceX的成功试飞,马斯克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坚定不移地看向未来。 再谈特斯拉,尽管短期内市场充满质疑,但长期投资者更应该关注的是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革命性作用,以及它对未来出行方式的影响。 特斯拉不仅是一家汽车制造商,它更是一家领先的能源技术企业。 正如星舰,特斯拉同样在为人类未来的出行方式铺平道路。 因此,我觉得在观察特斯拉股价的波动时,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 特斯拉和SpaceX一样,都是马斯克为人类未来不懈努力的证明。 它们不单是投资的标的,更是我们共同梦想的一部分。 最后,我想问问,你认为特斯拉和SpaceX的未来是光明还是黯淡? 这不只是对一次试飞或一段时间股价的评价,而是对未来、对梦想的一种信念。
当SpaceX星舰穿梭星际,我们的投资观也需“星际穿越”

百亿补贴赚吆喝:京东的未来究竟在何方?

大家好,咱们今天来聊聊 $京东(JD)$ 。 昨天,这个电商行业的大佬放出了2023年的成绩单,营收达到了惊人的10847亿元,同比小幅上升3.7%。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第三方商家的数量竟然翻了将近两倍,增长了188%。 然而,这背后的故事比这干巴巴的数字有趣多了。 众所周知,电商界一直上演着“群雄逐鹿”的好戏,而 $京东集团-SW(09618)$ 似乎在这场大戏中扮演了一个不小的角色。 说到这,我不得不提那句自己编的老话:“百亿补贴,乱舞电商界。” 过去的一年里,京东好似在重演这句话所描绘的场景。 但当我们深入这些数字,真的能看到的是什么呢? 是京东稳健的财务增长,还是它在市场中抢夺的份额? 或者,更深层次的,是背后潜藏的挑战与机遇? 先说说所谓的增长。 10847亿元的营收听起来不错,但这3.7%的增长率与京东过往的表现相比,显然是有所放缓的。 作为对比,2021年和2022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7.6%和9.9%。即便是在竞争激烈的电商领域,这样的增速也显得有些不尽人意。 但是,如果你认为京东就此止步,那可真是大错特错了。 实际上,在过去一年中,京东的策略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以百亿补贴为武器,京东不只是在与对手争夺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它试图塑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从营收结构来看,虽然商品收入增长有限,但服务收入的增长却相当可观。 尤其是京东物流服务对外客户的收入同比增长了30.8%,这一点足以证明京东在多元化经营上的成功。 同时,第三方商家数量的激增也表明了京东平台的吸引力正在上升。 那么,京东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我认为,京东未来的增长不会仅仅依赖于商品销售。 服务业务,尤其是物流服务,将成为其新的
百亿补贴赚吆喝:京东的未来究竟在何方?

哇哈哈的新浪潮:从宗大大到宗小姐,一出资本舞台的继承剧

昨天,一条震动人心的消息划过我们的生活——宗庆后。 那位伴随我们从童年到成年,用饮料缔造童话的娃哈哈掌门人,79岁高龄离世。 这不仅标志着一位企业巨匠的谢幕,更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但正如旧叶落去,新芽绽放,宗馥莉的接棒,不单是家族企业的继承仪式。 它更是资本舞台上,对哇哈哈新章节的翘首以待。 回溯历程,宗小姐的驾驭并非坦途。 她的加盟,代表了哇哈哈的新生代变革。 从推翻旧时代的代言人,到联名推出雪糕和苏打水,再到电竞圈的深耕。 她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哇哈哈不只是老一辈的饮料记忆,它还能成为年轻人的新欢。 然而,每一次的改革都不是无代价的。 从管理理念到企业文化的重塑,宗小姐的每一步似乎都在与旧有的框架碰撞。 这中间的矛盾和冲突,足以令任何一家企业的根基动摇。 但就是这种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让哇哈哈在资本市场的价值得以重新定义。 对于我们这些股市里的小角色,更关注的是,这些变革给哇哈哈的未来价值带来了哪些影响? 首先,宗小姐的年轻化战略,使得哇哈哈在新一代消费者中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这不仅仅是品牌形象的更新换代,更是对市场定位的精准把握。 在以往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哇哈哈展示了其与时俱进的能力。 其次,宗小姐的西式管理手法,虽然起初引发了诸多争议。 但从长远看,这种注重效率和制度的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哇哈哈在国际舞台的角逐。 对投资者而言,这暗示着哇哈哈有望扩大其全球市场份额,增强其盈利模式。 然而,改革总伴随着风险。 宗小姐的系列举措,短期内可能会给哇哈哈带来一定的波动。 但从长期角度看,这些都是哇哈哈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挑战。 对我们这些散户来说,关键在于如何审视这种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转型期,我们可能会见证哇哈哈的起伏,但更应该聚焦的是其背后的长期价值。 毕竟,每一场成功的接力,都不是简单的传递,而是在不断挑战中前进。 衷心希望,在宗小姐的领航下,哇哈
哇哈哈的新浪潮:从宗大大到宗小姐,一出资本舞台的继承剧

解码量化危机:探寻背后的逻辑与反思

大家上午好!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聊聊近期市场上的一个震撼事件——宁波灵均投资在一分钟之内抛售超过25亿元股票。 这一行为不仅震动了市场,还引发了监管机构的限制交易措施和公开谴责。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详情。 2月19日,宁波灵均投资利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在沪深两市累计卖出了25.67亿元的股票,这导致了市场短期内的下跌。 作为国内量化投资领域的佼佼者之一,宁波灵均的这一操作自然吸引了广泛的市场关注。 监管机构迅速作出回应,限制交易并公开表示谴责,这标志着对此类行为的严肃态度。 但是,我要说的是,把量化投资视作这次市场动荡的罪魁祸首可能未免过于简单。 在这个风波中,量化投资成了一个方便的攻击目标。 但我们不得不探讨几个问题: 1. 量化基金的策略是否经历了变化? 2. 在追求高收益的过程中,是否偏离了原始的投资策略,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承担了更高的风险? 2.因子暴露是否被充分考虑? 量化投资依赖于因子模型,如果因子暴露过大,是否意味着一旦市场环境变化,潜在的损失可能会剧增? 3.人为干预的可能性。 在机器运算的背后,是否存在人为的干预,影响了交易决策,从而偏离了量化模型的预期? 4.对市场干预行为的反应。 面对市场的异常波动或干预,量化模型是否进行了适当的“优化”以应对,还是盲目地遵循了既定的策略? 5.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面对市场的极端波动,量化基金的风险管理是否足够健全,能否有效地避免大规模亏损? 这些问题的答案,对量化投资的未来和投资者的利益至关重要。 量化投资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对其有一个清醒和全面的了解。 美股在07年的因子挤兑事件给我们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量化投资的普及导致了因子过度拥挤,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共振效应可能导致巨大的亏损。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倒闭也提醒我们,不可忽视极端风险的存在。 最后,我想强调
解码量化危机:探寻背后的逻辑与反思

比亚迪秦PLUS降价风暴,从股市视角看自主品牌的逆袭

大家新年好,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 $比亚迪ADR(BYDDY)$ 秦PLUS荣耀版的降价新闻。 这不单是一场市场上的价格战,而是深层次地反映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以及它可能对汽车行业乃至股市带来的深远影响。 市场的每一丝波动都可能触发股价的飞跃或跌宕,而比亚迪这次的降价策略,正是这场游戏中的一步精妙棋局。 比亚迪将秦PLUS的售价调整至7.98万元起,这一战略既是对传统燃油车市场的挑战,也向整个汽车行业宣告了新能源时代的到来。 这种激进的价格策略不仅会给竞争对手,尤其是合资品牌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预示着市场竞争格局的重塑。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价格和品牌力的较量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对于我们这些股民来说,比亚迪的策略远不止是一个简单的价格调整。 它是对比亚迪品牌实力与产业链控制能力的全面展示,同时也反映了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成本控制水平。 从股市角度看,这无疑大大增强了比亚迪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对于持股和潜在的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明确的利好信号。 此外,比亚迪的这一行动还向市场证明了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国际大牌竞争的能力。 这不仅对比亚迪本身是一种积极的肯定,也对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乃至“中国制造”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对于我们投资者而言,这是重新评估自主品牌股票价值的绝佳时机。 然而,任何策略都有其两面性。 这种激进的价格战略给比亚迪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如何在维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这将是比亚迪乃至所有中国自主品牌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总的来说,比亚迪秦PLUS的降价不仅仅是一次价格的调整,更是一次关于中国自主品牌力量崛起的宣言。 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超越表面的事件,深入挖掘背后的行业动态和公司战略,以便做出更加精准的投资判断。 市场的
比亚迪秦PLUS降价风暴,从股市视角看自主品牌的逆袭

苹果Vision Pro购买冷静分析,实测揭示细节瑕疵

当地时间周五(2月2日), $苹果(AAPL)$ Vision Pro正式上市,库克强调开创空间计算时代,果粉们夜排抢购,朋友亲身试用后,和大家分享了一些真实感受。 1. 续航问题:官方宣传为2小时,但实际使用中,续航能达到两个半小时左右,仅观影则可达3小时。 对于售价高达3499美元的设备,虽然超出官宣,可续航表现还是令人有些失望。 2.可视角度: 尽管Vision Pro的POV小于Q3的110度,但屏幕周围的彩边和晕影影响了整体可视角度。 这需要改进,特别是对于追求完美虚拟体验的用户而言。 3.重量与舒适性: Vision Pro的重量达到600到650克,超过市面上所有头显,而且重量集中于前脸位置,舒适性堪忧。 这可能会影响用户长时间佩戴的体验,尤其是对于追求舒适感的用户而言。 4. 操作逻辑: Vision Pro的操作逻辑变革需要用户适应,视线和手指成为主要的控制方法。 虚拟键盘使用难度较大,需要用户适应一段时间。 这是否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值得深思。 5. 软件生态问题: 虽然Vision OS是基于iPad OS的改进版本,但目前软件生态相对匮乏,一些热门应用如Netflix、Spotify、Youtube还在观望。这可能会影响用户的日常使用体验。 总体而言,Vision Pro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比如摄像头的画面延迟和视频通话中生成用户面部模型。 然而,一些细节问题如续航、可视角度、重量等可能会影响用户的整体体验。 考虑到3499美元的售价,我认为是否值得购买还需根据个人需求和使用场景来评估。
苹果Vision Pro购买冷静分析,实测揭示细节瑕疵

小米汽车SU7标价36万?销量为王,其他都是浮云

最近的一个话题热点不减: $小米集团-W(01810)$ 汽车SU7被曝出的价格信息。 根据流出的消息,这款车型的高配版定价为36.14万元。 这个数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价格标签,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小米在汽车市场的策略布局。 首先,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这个数字的真实性尚待验证。 据了解,这可能仅仅是内部测试阶段的一个环节,并不代表最终的零售价。 然而,这一价格已经足以引发关于小米汽车的广泛讨论。 我们知道,雷军此前对于低价传闻持否定态度,并声称小米汽车将在性能上能与豪华车型相抗衡。 因此,这一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 然而,真正关键的是市场的反应。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市场充满不确定性,而最终的决定因素是销量。 无论技术多么先进,理念多么领先,如果没有销量的支撑,一切都将成为泡影。 在股市中,我们经常观察到,真正能够立足的产品,总是那些能吸引消费者实际购买的。 对于定价36万的小米汽车,市场能否接受,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小米的粉丝群体一直以对高性价比的追求著称。 但这一价格对他们而言,可能略显高出预期。 同时,小米企图进入更高端市场的努力也不应被忽视,这个价格可能正好吸引到那些追求性能与品牌的消费者。 在这个时代,每一次技术的革新,每一次品牌的崛起,都伴随着无数的猜测与讨论。 小米汽车的情况也是如此。 但不管怎样,市场和消费者才是最终的裁决者。 销量是检验一切的唯一标准。 如果没有人真正购买,那么所有的讨论都将是徒劳。 反之,如果销量表现良好,即使是高昂的价格,也总会找到它的市场。 最后,不管是36万的价格标签,还是其他各种猜测,都将随时间烟消云散。 在市场经济中,销量始终是最直接且最有力的证明。 至于小米汽车能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我们拭目以待。市场很快就会给出它的答案。
小米汽车SU7标价36万?销量为王,其他都是浮云

苹果官网降价“玩小心眼”?拼多多才是实惠之选!

大家好,我们今天聊点新鲜事儿: $苹果(AAPL)$ 在中国官网的降价策略。 这不仅仅是个购物小贴士,更是个深藏市场动向的金矿。 先说事实。1月15日,苹果中国官网宣布春节期间的促销活动,iPhone 15系列降价500元。 表面看,这是苹果的大度,但咱们得深挖一层:为什么苹果要这么做?竞争压力大了吗? 分析一下背后的逻辑。 首先,从价格竞争看,苹果官网虽降价,但比起 $拼多多(PDD)$$京东(JD)$ 等平台的4598元,5499元的官网价格就显得不够诚意。 这里面的奥秘是什么? 很可能是反映了苹果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 据杰富瑞的报告,iPhone在华销量同比下跌高达30%,这背后不仅有市场竞争,还有华为等中国品牌的强劲表现。 再来看股市。苹果股价一个月来下跌6%,市场情绪有所转变。 多家投行开始看空苹果,认为其增长潜力不再。 这对我们投资者来说是个明显信号:苹果的黄金时代可能正在减弱。 然而,苹果似乎还有底牌。 除了降价,他们还有即将推出的混合现实头显Vision Pro。 但市场对新产品的反应如何,还是个问号。 苹果是否能依靠这一策略扭转局面,值得密切关注。 总而言之,苹果官网的降价,其实是市场压力和策略调整的结果。 对比第三方平台,官网的降价显得不够给力。 虽然官网购买享受更好的服务,但在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眼中,第三方平台如拼多多无疑更具吸引力。 最重要的是,这一切背后隐藏的市场和股市动态。 苹果的降价策略和新产品发布,对市场竞争格局和股价走势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对我们这些关注股市的人来说,这是个观察和分析苹果公司市场地位、股价
苹果官网降价“玩小心眼”?拼多多才是实惠之选!

超越日本,开创未来:中国汽车业飞跃带来的股市黄金机遇

最近,《华尔街日报》及其他媒体纷纷报道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这不仅是汽车行业的巨变,更是国家实力的象征。 先来看看数据。 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CPCA)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预计达到526万辆,超越日本的430万辆。 特别引人瞩目的是,俄罗斯市场对中国汽车的需求猛增,增长近80万辆。 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制造业的实力,更昭示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动。 作为一名长期研究股市的投资者,我认为这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潜力。 股市向来能够洞悉未来,中国汽车行业的巨大变化必将对相关股票产生深远影响。 从奇瑞到 $比亚迪ADR(BYDDY)$ ,再到 $长城汽车ADR(GWLLY)$ ,这些公司的股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有显著表现。 但这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崛起。 事实上,这标志着中国作为全球工业强国地位的进一步巩固。 自2000年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和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从最初的低端制造转向挑战高端市场。 这不只是数量上的增长,更是质的飞跃。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领域。 比亚迪等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强势地位,在全球市场上也逐步展露头角。 在这一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开始直面如特斯拉这样的国际竞争对手。 对于我们这些股市参与者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首先,我们应该密切关注那些在全球市场上展现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公司。 其次,随着中国汽车出口的增加,相关供应链企业也值得关注。 这些企业可能因汽车出口的增长而获益。 最后,我们不应忘记,汽车产业只是中国崛起的众多领域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未来可能还有更多领域实现突破。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汽车产业崛起及股市机遇的分析。 我相信
超越日本,开创未来:中国汽车业飞跃带来的股市黄金机遇

从马斯克“吸毒云雾”中寻找金线:一个投资者的视角

大家下午好,最近埃隆·马斯克“吸毒”这出戏剧震撼了商界,你们听说了吗? 马斯克这位 $特斯拉(TSLA)$ 和SpaceX的掌门人,打个喷嚏都能让股市感冒。 但对我们这些挖金子的人来说,这些又算什么呢? 先来梳理一下这场戏的剧情。 《华尔街日报》和一大堆媒体大喊大叫,说马斯克吸毒让他的团队头疼不已。 马斯克自己出来辟谣了,说他没那么嗨。 但不管真假,这样的新闻已经足以让市场起舞。 在我看来,马斯克吸不吸毒,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个新闻带来的市场震荡为我们这些投资者开辟了新的矿脉。 市场对不确定性的反应总是夸张的,而这正是我们进场或出场的好时机。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的任务不是去评判马斯克个人的行为对错,而是要精准捕捉市场的情绪,找到投资的黄金点。 小孩子才会去争论跟自己无关的事情,而我们成年人的世界更多的是关注如何获利。 对于那些还在关注马斯克个人行为的人,我想说:与我们的钱包相比,这都是小事。 我们应该更加专注于如何从市场的波动中挖掘利润,而不是被情绪化的新闻所迷惑。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投资市场是个变幻莫测的舞台。 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的是冷静和清晰的判断,而不是跟着媒体的炒作起舞。 记住,关心马斯克吸不吸毒,还不如关心你的钱包。
从马斯克“吸毒云雾”中寻找金线:一个投资者的视角

特斯拉vs比亚迪:科技巨人的误会,还是估值之争?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最近股市里炒得沸沸扬扬的话题: $比亚迪ADR(BYDDY)$ 的Q4销量超过了 $特斯拉(TSLA)$ 。 这消息一出,简直比剧本还戏剧化,但让我们来探一探这背后的故事。 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事实:在2023年的第四季度,比亚迪确实登顶为全球最大的纯电动车生产商,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个振奋人心的里程碑。 然而,特斯拉的老大马斯克回应道:“我们是个AI/机器人公司。” 听着这话,我就想:马斯克这是在暗示,我们可能在比赛的跑道上跑偏了。 重点来了,这里面的玄机在于,我们该如何定义一个公司的业务和前景。 如果把特斯拉仅仅当作一个普通的汽车制造商,那它的市盈率可能就是被大大低估了。 但如果将其视作AI和机器人技术的领航者,那么它的估值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来说说市场估值的玩法。一般的消费股市盈率大概在20到30倍之间,但科技股就没有这个上限。 举个例子,2012年的士兰微市盈率高达180倍,但是十年后,它的市值和盈利都实现了飞跃。 而普通的汽车股市盈率通常只有10倍左右,但比亚迪由于其技术前景,市场给出了20倍的估值。 说到特斯拉,这家公司的市盈率高达70到80倍,它的定位显然不是普通的汽车制造。 马斯克自然也不愿意看到特斯拉被简单归类。 这不只是关于企业形象的问题,还关系到股权激励计划。 如果按普通汽车公司的估值来看,特斯拉的股价就不那么光鲜了。 但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它的财富增长潜力则大得多。 所以,我们来到了一个颇为有趣的结论:比亚迪和特斯拉,一个是汽车科技公司,另一个则是AI/机器人公司。 硬要比较,似乎真的是弄错了对手。 但作为投资者,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种差异会如何影响我们的投资决策? 特斯
特斯拉vs比亚迪:科技巨人的误会,还是估值之争?

理想汽车:从理想到实践,矩阵组织构架的力量

亲爱的朋友们,新年伊始,咱们不妨来聊聊那个在电动车赛道上风头正劲的“黑马”—— $理想汽车(LI)$ 。 大家都看到了,理想的销量数字在飙升,但你可能不知道,推动这一切的,是它那套独特的“矩阵组织构架”。 简单地说,理想汽车不仅仅是在卖车。 在今年四月的一个行业论坛上,李想把理想描述成四个公司:研发、软件、制造、服务。 这听起来就像是在玩高级乐高,每块儿都要精准契合。 那这个“矩阵组织构架”究竟是什么? 它其实就像是一张大网,能够灵活地连接各个不同的业务和人才。 这种架构在理想这样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能促进创新和高效决策。 咱们再看看其他几个造车新势力,比如 $比亚迪(002594)$ 、广汽埃安、 $蔚来(NIO)$ ,他们还主要是跑传统路线。 这种老派的垂直架构一开始可能挺管用,但随着企业壮大,弊端就慢慢显现了。 再回头看理想,它的成功绝不是偶然。 它的组织结构就像是一张精细的蛛网,能够捕捉各种机会和资源。 从它的成绩单看,这张网织得是相当成功。 但话又说回来,任何架构都不是永远有效的。 理想未来能否持续保持增长,关键看它如何应对挑战和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 在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只有敢于创新、打破常规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理想汽车:从理想到实践,矩阵组织构架的力量
avatar小市值淘金
2023-12-29

雷总,19.9万买份梦想怎样?小米SU7的科技旅程

昨天, $小米集团ADR(XIACY)$ 汽车的大秀刚刚谢幕,科技和投资圈简直就是一锅沸腾的羊肉汤。 今儿个,咱们来扒一扒这个话题:小米SU7。 这不仅仅是一台车,这简直是一颗镶嵌着科技钻石的新星! 雷老板的野心大得跟他的小米一样,不就是想用15-20年把小米推到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前五名嘛,有何不可? 说到这小米SU7,定位为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显然是小米挺进豪华车市场的尖兵。 首先得说说,小米SU7的技术点,真是让人眼前一亮。0.195的超低风阻系数,2.78秒破百的加速度,再加上那个让人自豪的CTB一体化电池技术,这不就是在汽车科技界里放炮仗嘛! 雷老板的话我可记得清清楚楚,他说了,小米SU7的标价不会是9.9万或14.9万。 那么问题来了,这车到底值多少钱呢? 面对现实吧,朋友们,顶级的配置肯定是要价不菲的。 小米SU7如果想在保留这些闪亮点的同时还要压低价钱,那可真是个不小的挑战。 19.9万?这个价,可能只能买到一个削弱配置的基础版。 双电机、大电池、超快充这些高端配置,估计不会全都包含在最基本的版本里。 但是,换个角度看,对于那些追求高性价比的消费者来说,19.9万的价格已经足够有吸引力了。 如果小米在这个价格上能保留翻转仪表板和一些其他生态功能,那这车绝对是市场上的宠儿。 别忘了,发布会上展示的通常都是顶配版。 35-40万的价格区间,这才更符合小米SU7顶配版的定位。 话说回来,19.9万的基础版SU7依然值得期待。 这个价格,小米不仅能“交个朋友”,还能在汽车市场上站稳脚跟。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小米SU7的最终定价会是多少?这不只是对一款车的好奇,这是对一个时代科技梦想的思考。
雷总,19.9万买份梦想怎样?小米SU7的科技旅程
avatar小市值淘金
2023-12-27

华为问界M9,是不是吹的有点过了?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华为这两天推出的问界M9,这款号称“地表最强SUV”的车。 首先,来看看华为发布问界M9的情况。 12月26日,华为推出了这款新智能电动车。 它的高端配置和相对合理的价格,立刻成为了市场焦点。 但我经常提醒自己,不能只听媒体的一面之词,真实的用户体验才是关键。 目前的评测大多基于试驾体验,可能有点夸大其词。 我打算亲自试驾问界M9。 其实,对于只需要一辆车的家庭来说,它的尺寸太大了。 价格在30-40万元的M5或M7可能更适合普通家庭。 问界M9有很多看起来不错的功能,但实际应用场景有限。 比如,车载电影系统听起来很酷,但在行驶的车里看电影既不实际也不安全。 我对华为的软件实力还是有信心的。 尽管鸿蒙系统有争议,但它确实不简单。 然而,在智能驾驶领域,L2和L3之间有巨大差距。 即便是L2.9999999级别,没有达到L3,我还是持保守态度。 这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涉及法律问题。 此外,语音助手大多时候似乎是个鸡肋功能。 有时,手动操作比语音指令更有效。 不过,在50万元以下的价格区间,问界M9确实刷新了高端智能汽车的标准。 最后,尽管华为的这款新车在媒体上获得了高评价,我认为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等待真实的用户体验后再做评价。 我很期待看到华为在智能汽车竞赛中的表现。
华为问界M9,是不是吹的有点过了?
avatar小市值淘金
2023-12-25

马斯克一年狂赚7700亿,知识永远是赚钱的关键

最近,2023年《福布斯》亿万富豪榜单的发布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中埃隆·马斯克凭借一年财富增长高达7700亿元,成为全球最赚钱的人。 这一新闻不仅在财经圈掀起轩然大波,也引发了许多人对财富和成功的深思。 那么,是什么让马斯克一直处于财富巅峰呢?或许答案一直在我们眼前,只是我们常常忽视它。 姓马的人似乎命中带有财运,而埃隆·马斯克绝对不例外。 他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拥有备受瞩目的 $特斯拉(TSLA)$ 和SpaceX两家公司。 在金融领域有一句名言:有钱人让钱为他们挣钱,穷人则需要通过体力辛勤劳动来谋生。 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有钱人通常能够将自己的财富投资到更多机会中,而穷人则不得不依赖体力劳动来维持生计。 马斯克之所以能够赚得如此之多,恰恰是因为他深刻理解财富的增长不仅仅依赖于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智慧和知识的引导。 虽然财富在世界上的分配确实不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停滞不前。 与其一味追求所谓的捷径和奇迹,不如用时间来积累知识和经验。 世界上很多富豪,包括马斯克在内,都是通过深入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够取得成功的。 知识是最重要的资产,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抓住机会,创造财富。 然而,知识并非独立存在,它需要与其他因素相互结合,如经验、胆识和机会等。 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一个人的财富命运。 因此,如果想要成功赚钱,我们不能只关注知识,还需要积累经验、提高胆识,积极主动地寻找机会。 年底了,我给大家提个醒,不要被那些声称有捷径的人所迷惑。 财富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什么可以一夜暴富的捷径。 我们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而不是盲目追随他人的建议,特别是那些声称可以一夜暴富的人。 马斯克的成功故事告诉我们,知识永远是赚钱的最可靠途径。 无论你的起点如何,只
马斯克一年狂赚7700亿,知识永远是赚钱的关键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