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链研究院
能链研究院
个人简介:能链旗下能源物联网及能源新零售研究机构
IP属地:未知
1关注
4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能链研究院
2023-12-01

汽车出口冲击500万辆,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出海的看点在哪里?

从今年年初的月出口量8万辆,一路飙升至10月的12.4万辆,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量直逼百万辆大关。 这还仅仅是中汽协的保守统计口径,如果按照乘联会的数据,2023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44.5万辆,同比增长了69%,其中乘用车出口140万辆,同比劲增77%。两者之间的差量主要来自于出口到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等的低速电动车。 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强势,只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一个缩影。可以预见,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整个盘子将超越500万辆大关,稳稳坐在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上。如果按国家汽车年销量对比看,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日本、德国,几乎相当于英国、法国、意大利的总和。 三年前,中国汽车出口量只有百万余辆,且在这一档上停留了数年,仅比进口量多出一些,但今年的增量就接近200万辆。更重要的是,中国汽车出海的故事可能才刚刚开始。 电动汽车:中国大幅增长,欧美低于预期 在国内整体消费市场恢复较慢的情况下,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表现算是远远超出预期的。 根据中汽协数据,10月份中国汽车整车销量285.3万辆,2023年1-10月,中国累计销售整车2396.7万辆,同比增长9.1%。因为年底翘尾现象,预计年底最后两个月,销量也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姿态,全年销量接近3000万辆已成定局,且有望超过2017年的2887.9万辆,创出历史最高值。 新能源汽车的表现同样不俗。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735.2万辆和7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9%和37.8%,剩下的两个月销量加在一起190万辆,全年销量将达到918万辆,超过中汽协年初给出的900万辆的目标。 新车销售渗透率更是节节高。能链研究院预测,按中汽协的统计口径(含商用车、出口量),中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售渗透率有望破31%,比去年提升了5.4个百分点;乘用车的口径,这一数字将接近34.5%。 2022
汽车出口冲击500万辆,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出海的看点在哪里?
avatar能链研究院
2023-11-23

煤电容量电价来了,未来电价是涨还是跌?

受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跌刺激,收益率提升,2023年光伏装机量一路飙升。2022年的光伏装机量只有87GW,今年恐怕要妥妥地超过170GW了,将翻一倍。 光伏装机量猛增带来的最大压力,就是消纳与电力供需平衡。因为相比美国、欧洲,中国电力系统当前最严峻的事实是调节性资源严重“匮乏”,一方面,火电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持续亏损,对灵活性改造的积极性不大;另一方面,储能则远水解不了近渴,抽水蓄能加紧干,也拗不过6-8年的建设周期。而电化学储能的投运量还很小,且没厘清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和规则,很难用上力。 于是乎,本应偃旗息鼓、顺势退下的煤电,又不得不临危受命,关键时刻扛起调节电源的大旗。 1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煤电电价首次从“单一制”过渡到“两部制”,相当于给煤电直接“输血”。 通知指出,该调整是为了适应煤电从主力电源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的需要。用大白话来讲,以后煤电发电量会主动降低,以更低的负荷运行,利用小时数也同步降下来,更多地发挥顶峰出力的作用。这个时候,如果还按电量电价“算账”,煤电企业恐怕就要撂挑子了。 煤电调峰的成本低于抽蓄、锂电储能 传统的煤电、气电等自带转动惯量,采取“源随荷动”的运行模式,就能实现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但随着新能源比例的提升,就需要充足的调节能力,以解决电力电量平衡、调峰调频和系统总体惯量下降的问题。在调节资源方面,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20%左右,灵活性调节资源容量占到49%,欧洲的调节资源容量比例也不低,约为30%。相比,中国电力系统随时可调用的灵活调节资源,平均下来可能只有6%。 但风光装机量不等人,还在快速增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49万亿千瓦时,风电装机4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5
煤电容量电价来了,未来电价是涨还是跌?
avatar能链研究院
2023-11-20

中美气候声明走向实质,交通油电切换背后大有文章可做

有关全球气候合作,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减碳涉及几乎所有行业,而非一城一池。 所以,11月15日,中美两国站到一起,联合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以下简称声明),对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对即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也释放出了积极信号。特别是,此次气候联合声明走向了实质:中美两国决定启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通过开展对话与合作,加速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气候行动。 从声明中,我们看到,中美气候合作擘画了一张更为清晰的全景图,如“努力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加快煤油气发电替代”、“重启中美能效论坛,深化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降碳”、“支持省、州和城市在电力、交通、建筑等领域开展气候合作”等。 如果从中提炼关键词的话,会发现,交通减碳是个核心主线,其实主要就是燃油车到电动汽车的转换过程。因为公路占我国交通总能耗的85%左右,船舶、飞机加在一起,只占约11.5%,且短期很难快速电动化,因此,中美气候声明背后,汽车的油电切换才是大有文章可做。 交通减碳就是“一减一替” 交通减碳的路线图是什么?其实就是“一减一替”,即存量的化石能源减排,燃油车减少碳排放;增量的新能源替换,用电动车替代燃油车。这是交通能源数字化企业能链提出的交通减碳路径,兼顾油、电两个领域,推动应用场景、服务模式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加速“油电切换”进程。 目前来看,全球碳排放中,90%的比例与能源相关。在中国100多亿吨的碳排放总量里,交通行业碳排放占了10.4%,其中公路运输交通领域占到87%。而在公路碳排放量中,重型货车、乘用车排放量是排名靠前的两位,占比分别为54%、33%。因为行驶里程长、单位油耗高、单位排放量大,一辆柴油重卡的碳排放量几乎相当于近100辆乘用车。 相比交通,钢铁、水
中美气候声明走向实质,交通油电切换背后大有文章可做
avatar能链研究院
2023-11-03

高压快充:车桩电池三方“共振”,超充要爆发了?

“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充电1秒跑1公里“......最近,只要关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的,几乎都会被这样的字眼“刷屏”。 今年十一国庆期间,广西高速钦州西服务区超级充电站上线运营,该充电站配套了2个600kW功率的超充枪,10个支持360kW功率充电的快充枪,为国庆驶上高速的电车车主提供超快充服务,避免了长时间排队等待。场站运维人员提供的数据显示,每台充电桩平均每天可充240辆车,这个数据几乎是普通快充的10倍以上。 相比市面上普遍在60-120kW的直流充电桩,功率高达350kW-600kW的液冷超充桩,正成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热点,既大幅提升了充电速度,又显著缓解了电动汽车车主的充电焦虑。另一厢,800V-1000V的高压快充技术也正在车端、电池端快速应用和普及,并进入一个小高潮。 不过,高压快充的实现并不容易,因为涉及到全产业链,超充桩只有与匹配的高压快充新能源汽车车型、高倍率4C电池“搭配”在一起,才能实现充电的最大峰值功率。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上的“掉链子”,都会让所谓的“超充”效果大打折扣。 高压快充车型扎堆上市,渗透率破20% 去年,支持800V高压平台的车型数量较少,价格区间往往在30万元以上。由于需要配套升级高倍率电池、OBC、空调及PTC、电机、线束等,升级后的纯800V架构带来了较高的成本增加,很难在中低端车型上落地。 但进入2023年,800V高压车型扎堆上市,价格也被拉低到更亲民的20万元一线。 2023年9月,2024款小鹏G9破冰,采用了全域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并标配3C电池,定价26.39-35.99万元;10月12日,上汽智己LS6正式上市,主打准900V高压平台概念,双电机版本最大功率579kW,充电15分钟续航500km,价格下探到22.99万元;合创V09号称是全球首款标配800V高压系统的MPV,提供4C超级快
高压快充:车桩电池三方“共振”,超充要爆发了?
avatar能链研究院
2023-10-19

四部门发文,中国电动飞机距离“上天”还有多久?

三年前,中国电动汽车的年销量仅百万余辆,保有量不足500万辆,三年后的2023年9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821万辆,每卖出100辆车就会有37辆是电动汽车,就连欧美也不再质疑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的趋势。 但如果说,不仅仅是地上跑的汽车会被电动化,空中的飞机也有望搭载上锂电池,你可能会存在疑问和担忧。 其实,这一天已经不远了。 10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到2025年的目标包括,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国产民用飞机实现示范应用,电动通航飞机投入商业应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实现试点运行,氢能源飞机关键技术完成可行性验证等。 来源:工信部官网 关于电动飞机“上天”的事儿,马斯克在今年初也已经给出了答案。在特斯拉发布的宏图计划第三篇章中预言,未来全球飞机中的20%将被电气化,装上高镍三元锂电池。特别是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将加速飞机、航运领域电动化的进程。 物流、通勤、旅行是三大主要场景 当然,如果你以为,几年后就可以坐着电动飞机出差了,那有点儿一厢情愿了。 对于支干线的大型民航飞机来说,短期很难替代燃油发动机,反而是,将绿氢加工成绿色甲醇,以掺入低碳氢化合物的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用作中大型飞机的主要燃料,这一路径来得更早。相比,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耐久性、续航能力方面,难以承担起长途飞行的角色,至少到2040年才有可能落地。 这一点在《纲要》也有所提及,《纲要》指出,开辟电动航空新领域,面向城市空运、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等应用场景,加快eVTOL、轻小型固定翼电动飞机、新能源无人机等创新产品应用;推动轻小型固定翼电动飞机、eVTOL实现商业运营。 电动飞机开辟的是一片“处女地”,聚焦低空经济,主要涵盖物流运输,如快递公司从城市周边仓库到分拣中心;
四部门发文,中国电动飞机距离“上天”还有多久?
avatar能链研究院
2023-10-10

“电动爹”成历史,今年国庆假期高速充电不排队了?

每逢五一、国庆长假,电动车就成了“电动爹”,高速服务区充电成了大型“比惨”现场。今年如何呢?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全国高速公路车流量累计4.83亿辆次,日均车流量6043万辆次。 往年,假期高速上电动汽车充电“一桩难求”,排队更是家常便饭。面对潮汐式的假日充电高峰,电动汽车上路最怕的就是高速服务区上充电这码事儿。但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似乎有了改观,充电排队和吐槽的车主数量少了很多,即便排队,也没到让人抓狂的地步。 2.9万把充电枪,今年国庆够用了吗? 今年中秋、国庆叠加在一起,假期长达8天,开车出行的人更多。但除了有部分车主抱怨充电价格上涨,以及存在因充电桩配建结构不合理而带来的个别服务区充电排队现象外,并未出现普遍性的高速充电难的问题。 根据陕西网白鹿视频的报道,河北石家庄的一座高速公路服务区只有4个充电桩,等待车辆则超过10辆,需要等候较长时间才能充上电。而四川、广西等地也有部分高速服务区出现排队情况。 但回望2021年、2022年,几乎是电动车主长假回家最大的“痛”。 来源:网络 2021年,高速充电桩约万台,全国6600多个服务区,多数为功率小的充电桩。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增长到了1310万,继续加剧了假日高速充电的紧张局面,排队现象比以往更加严重。 去年十一时,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中,只有一半建有充电设施,显然无法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去年8月25日,交通部与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联合印发《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完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高速充电设施建设提速。交通运输部披露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有5931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有充电桩,占全国高速服务区总数的89.48%,累计建成1.859万个,共计2.9万把充电枪,还预留了2.66万个待建的充电车位。 从数量上看,如果预留的2.
“电动爹”成历史,今年国庆假期高速充电不排队了?
avatar能链研究院
2023-09-25

新能源行业“抢人”愈演愈烈,人才稳定输送从何而来?

近年我国新能源产业飞速发展,作为朝阳赛道,产业发展速度与人才缺口之间的矛盾正在日益显现,今年以来,新能源行业高薪“抢人”的新闻不时传出。 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3.4万和5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9%和39.2%,市场占有率达到29.5%。与此同时,猎聘大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新发职位同比增长186.16%,是传统汽车行业增速的2.08倍,2022年增速有所放缓,但新发职位依然是传统汽车行业的1.84倍。 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抢人”仅仅是新能源行业人才供不应求现状的一个缩影。事实上,整个新能源行业,包括储能、光伏、氢能等领域都面临相似的境况。 新能源行业人才缺口有多大? 数据显示,三电、智能驾驶等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的核心环节的人才紧缺度极高。例如电池工程师是最抢手的岗位,供需比只有0.16,相当于6个岗位争夺1个人才。 储能行业同样,眼下新型储能行业赛道彻底火了,仅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投运的新型储能规模就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据36氪报道,由于行业发展的火热,储能行业吸引了数万家企业入局,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暴增,据行业猎头透露,优秀的工程师人均可以拿到五六个offer,总监年薪达到百万。 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再创历史新高。光伏企业纷纷开启了扩张模式,启动了大规模的“招兵买马”。数据显示,我国光伏产业年均相应需要4.4万至7.7万人,而在2021年,高校光伏人才年新增供给量仅约1.5万人。目前光伏行业从业人员的人均薪资增幅平均超过20%。“普遍涨薪很正常,为了留住人才”业内人士表示。 氢能行业也不例外,目前氢能行业最缺的不是资金和项目,而是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据《中国能源报》报道,目前除了传统的结构工程师、热系统工程师及电气工程师可以从整车或新能源行业转到氢能领域外,其他
新能源行业“抢人”愈演愈烈,人才稳定输送从何而来?
avatar能链研究院
2023-09-14

工商业储能“跑马圈地”,比拼运营能力的时刻到了!

还没进入大规模落地的工商业储能,已经提前爆发“肉搏战”,战火从储能电芯烧到了场景端。 目前,在广东的深圳、浙江等地区,可部署储能的产业园区、工厂、充换电站等工商业场景,正被疯狂抢滩。为了降低业主的投资门槛,提高投建储能的意愿,合作的模式包括能源托管、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大有当年房地产开发热潮的味道。 “跑马圈地”的现象已经很明显,残酷竞争下,储能项目分账的比例从过去的9:1提高到了8:2,甚至一些优质、稀缺项目抬高到了7:3。 虽然电源侧、电网侧储能拿走了95%的份额,工商业储能单个项目体量较小,但好在后者市场化主体参与的机会更多一些,不像“大储”项目基本上是央企、国企的地盘。越来越多的能源运营商的推波助澜,推动工商业储能渗透率快速提升。 喧嚣之下,整个行业关注的重点也在发生变化,从初期的低价“肉搏”向全生命周期的运营能力和价值挖掘转向。 浙江、广东领衔,占据半壁江山 9月11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工商业储能发展白皮书》显示,预计2023年全球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5GW,2025年,全球工商业储能累计装机可达到11.5GW。预计到2025年,全球工商业储能累计市场规模在190亿元-240亿元之间。美国和中国的装机量占比预计将超过全球的50%。 工商业储能市场,全球看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四个国家占了全球装机总量的79%,而垂直到中国市场,华东、华南则是市场集中的两个重镇。白皮书数据显示,2022年浙江、江苏所在的华东区域工商业储能累计投运规模达到373MW,占全国工商业总装机功率的37.8%。 这股热潮,从今年上半年浙江备案工商业储能项目数量上的激增可窥见一斑。6-8月,浙江全省共备案项目超过300个,总装机功率302.3MW,装机容量844.7MWh,初始投资规模达13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8月份,浙江省储能相关
工商业储能“跑马圈地”,比拼运营能力的时刻到了!
avatar能链研究院
2023-09-08

铅炭电池,长时储能领域的又一匹“黑马”?

盯住锂电池储能不足够安全、时长较短这一点小“瑕疵”的,除了液流电池外,还有铅炭电池。 铅炭电池并不是新鲜事物,如果说铅酸蓄电池,很多人就不会感到陌生了。目前,大街上跑动的两轮电动车、低速电动车等绝大多数装载的是这类电池。特点是成本便宜,相对安全,缺点是续航里程不高,但体积和质量也能接受,适合在移动的带电量不高、需要频繁充电的场景下应用。但致命的问题是循环次数太低,固定型的只有300次,装车的也只有500-800次。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铅酸电池的升级版,铅炭电池通过在负极材料里增加电容活性炭,算是“逆天改命”,拥有更安全、长时储能的优势,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方面得到了优化,让其在储能领域找到了用武之地。 两个多月前并网的江苏长强钢铁液冷用户侧储能电站,采用的就是铅炭电池。该电站项目规模为25.3MW/243.3MWh,由10个储能单元构成,是国内用户侧单体最大的铅炭电池储能项目,储能时长方面甚至超过了4-8小时的全钒液流电池,以预制舱户外布置的形式建设而成,投运后的年放电量高达5720万度电。这也是国内容量最大的采用组串式储能系统的工商业储能电站。 目前,在已经实现商业化、产业化落地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中,液流电池与铅炭电池已成为继锂电池后两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长时、安全,铅炭电池的两张王牌 任何新型储能技术的脱颖而出,都有自己的两把刷子。铅炭电池主打的就是安全性、10小时的储能时长和性价比足够高,这三点已经让其有了立足之地。 铅炭电池并没有跟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一样,去抢电动汽车的生意,也没有替代磷酸铁锂小时级储能的想法。毕竟未来新型电力系统需要的是不同时长、不同类别、适应不同场景需求的储能技术的最优组合,不同技术路线的储能系统,只要在经济性、安全性上能跑出来,就能拥有一席之地。 铅炭电池是“混血儿”,属于电容型铅酸电池,通过在铅酸电池的负极金属铅中掺入特种活性炭,解决了
铅炭电池,长时储能领域的又一匹“黑马”?
avatar能链研究院
2023-09-08

综合能源服务站加速落地,下一个能源“风口”指日可待

近日,国内多个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密集落地。8月28日,皖能联手能链、永联科技等打造的安徽省首座“油气电氢服”一体化综合能源港正式开业,这是安徽省将新能源汽车确立为“首位产业”之后,关于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的重要布局之一。 不仅在安徽,8月以来,各省市综合能源服务项目也在陆续上马。8月15日,国网浙江综合能源公司与杭州市地铁集团、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及相关单位签署绿色交通(地铁)示范项目合作协议,全面开展车辆段光伏、车站空调与照明节能、能源管理系统建设、城轨节能标准制定等一站式综合能源服务合作。 同日在河北雄安新区,容东能源综合供应站开业迎宾,提供油气、氢及充换电服务,填补了雄安新区容东片区391公顷范围内的能源输送空白。 在浙江杭州,8月18日,杭州滨江综合能源站充电项目正式对外开业运营。这是杭燃集团继建成萧山机场三期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后,推出的又一项“绿色亚运”示范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个省市已有至少62座综合能源服务站投入运营,在建以及计划建设的综合能源服务站项目越来越多,且有密集落地之势。 各省市部分重点项目速览 来源:IESPlaza综合能源服务网 虽然综合能源服务目前仍是一个新生业态,但是随着项目落地速度加快,正在吸引更多玩家涌入。2021年以来,以“综合能源”命名的年度新增注册企业数量出现跳增(见下图)。行业“风口”的苗头正逐渐显现。 来源:天眼查 政策加持 综合能源服务驶入“快车道” 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10%,较2021年增加526万辆,增长67.13%。多个国际品牌汽车以及比亚迪、长城汽车旗下哈弗均宣布了停售燃油车的计划。在此背景下,支持发展综合能源服务的利好政策相继出台。 2022年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就提出,鼓励传统加油站、加气站
综合能源服务站加速落地,下一个能源“风口”指日可待
avatar能链研究院
2023-08-30

全钒液流电池迎来元年,为什么说在储能领域能堪大任?

今年上半年,国内前六个月投运的新型储能装机量是过去10年的总和,宣告了储能在新能源大赛道的地位。但在同一屋檐下,锂离子电池储能的光环效应过于突出,拥有94%以上的市占率,让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沦为了打酱油的命。 不过,这一格局在接下来的较量中将被扭转,液流电池有望率先“转正”。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液流电池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其中既有液流电池储能项目签约的消息,也有相关项目融资的落地,GWh以上的液流电池产线、储能项目纷纷涌现。2023年1-5月,仅是液流电池细分赛道的融资总额就超过20亿元,比去年整个长时储能阵营拿到的融资都要多。 2023年,液流电池将迎来元年,背后的商业逻辑来自于两点,一是磷酸铁锂等锂电储能的安全性问题解决不了,各地政府首鼠两端,但液流电池不存在这个“风险”;二是液流电池吃的是“长时储能”的红利。随着风光新能源并网装机占比达到31.7%,对调峰能力更强的3-10小时以上长时储能的需求变得更为强烈,2小时时长的锂电储能已经“力竭”,难以满足4小时以上高峰时段的削峰填谷。 于是,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全钒液流电池恰恰能堪大任,在支撑电网稳定运行中发挥关键作用。 安全、寿命长,液流电池瑕不掩瑜 当下,在增速极快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大功率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特别是住宅区的私人充电桩建设,都面临着“电力增容难“的天花板,归根结底还是担心负荷功率峰值急剧上升容易造成电力系统崩溃。这种现象已经开始拖交通电气化的后腿。 以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虽然能量密度足够高,转换效率高于液流电池、压缩空气,经济性方面也最领先,但始终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如鲠在喉”,尤其是在人口聚集区,这种担忧会成倍放大。而且一般锂电储能时长只有2小时,面对各省市长达4小时的高峰电价时段,自然有点儿捉襟见肘。 此时,液流电池就有了用武之地,因为不仅安全,还能提供长达3-10小
全钒液流电池迎来元年,为什么说在储能领域能堪大任?
avatar能链研究院
2023-08-30

韩系车不行了是个“假象”,在中国还能重新崛起吗?

8月25日,为期10天的2023(第二十六届)成都车展正式拉开帷幕,本届车展电动化、智能化、市场细分化趋势愈发明显,新能源车可谓绝对主角。 “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强国。”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近日在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上表示。 毫无疑问,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如此,今年中国半年度汽车出口也首次超越日本,跃居世界首位。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率有多可怕? 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59.1万辆和45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0%和41.7%。预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约35%,年度渗透率有望达到36%。 如今,最火热的汽车品牌当属比亚迪、特斯拉和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你还会想起日韩系车吗?特别是叫得上名的日韩系新能源汽车。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乘用车市场韩系车累计零售销量7.9万辆,同比减少17.2%,市场份额不及2020年一半。韩国汽车业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韩系车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的市场份额只有1.6%。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我国新能源自主品牌的加速崛起是韩系车遇冷的主要原因,主攻中低端市场的韩系车企,夹在特斯拉与众多体验和性价比极高的自主新能源品牌之间,生存空间受到很大挤压。 韩系车真得不行了吗? 非也,人家不仅活得挺好,今年来还刷新多项历史纪录。 所谓墙内不香,墙外香。据韩国汽车业联合会数据,虽然在中国的市占率不足2%,但是在欧美市场,韩系车势头仍劲,在美国、欧洲、墨西哥、巴西等地,韩系车的市占率分别达到了10.7%、9.4%、12.0%和9.7%。 今年上半年,以起亚、现代为首的韩国车企在全球出口价值达到35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涨46.6%,创韩国史上同期最高出口额纪录。 现代汽车二季
韩系车不行了是个“假象”,在中国还能重新崛起吗?
avatar能链研究院
2023-08-25

特斯拉入局,大功率无线充电与“边走边充”还有多远?

马斯克曾表示,与250千瓦、350千瓦功率的超级充电站比,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显得“低效无能”。言外之意,短期不会布局无线充电。 但话音刚落不久,特斯拉就宣布收购德国无线充电公司Wiferion,收购价格高达7600万美元,约5.4亿人民币。这家公司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工业环境的自动驾驶运输系统和无线充电解决方案。据报道,该公司已在工业领域部署了8000多个充电器。 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在之前的投资者日上,特斯拉全球充电基础设施负责人Rebecca Tinucci就提出了适用于家庭和工作场所的潜在无线充电解决方案的构想。想一下也理解,无线充电是补能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早晚会成熟,因此,特斯拉收购Wiferion,提前卡位合情合理。从公开信息来看,Wiferion技术更多应用于工业设备和机器人,后期可能被安装在特斯拉的造车设备或者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上。 法国拟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道路 并非只有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的中国,也在无线充电技术持续探索。2023年7月底,在吉林长春一条全长120米的高功率动态无线充电道路上,一辆无人驾驶的新能源汽车在有着特殊标识的内部道路上平稳行驶,车内仪表台显示“正在充电中”。据测算,新能源汽车行驶过之后所充的电量可以让它继续行驶1.3公里。去年1月,成都也开通了中国首条无线充电公交线路。 在新能源行业里,特斯拉具有示范效应,从一体化压铸技术到4680大圆柱电池电芯,无论是技术,还是技术、产品创新方向,往往一举一动被奉为圭臬。此次布局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能不能催熟这一领域,推动无线充电技术走入寻常百姓家? 电磁感应VS磁场共振,无线充电技术哪家强? 其实,无线充电技术并不新鲜,也不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 从原理上看,无线充电多为电磁感应电力传输、磁谐振电力传输和微波电力传输、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用于汽车场景下的一般
特斯拉入局,大功率无线充电与“边走边充”还有多远?
avatar能链研究院
2023-08-24

政策频发、项目狂奔、资本涌入,新型储能强势崛起

自去年我国《“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下发以来,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发展,今年,储能赛道彻底火了。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数据,2023年第二季度,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5.9GW/12.3GWh,环比增长96.7%/105%;意想不到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规模达到8.0GW/16.7GWh,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 一个直接的观感是,今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关于新型储能的政策密集发布,五花八门的储能项目见诸报端,资本市场分外热闹。如果说,我国已成为全球储能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最活跃的国家,应该没有谁能否认。 政策密集发布 8月空前绝后 据CNESA统计,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国家及地方出台储能直接相关政策约1170项。仅今年上半年,270余项储能支持政策密集发布,其中国家层面政策19项,涉及储能示范应用、规范管理、电价改革等各个方面。 进入8月,各省市关于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下发密度可谓空前绝后,特别提及配套储能设施的财政补贴、允许独立储能企业参与电力市场等重要落地内容。 8月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新疆电力市场独立储能参与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暂行)》,提出独立储能企业可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 8月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支持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指出,对配套建设储能规模在1000千瓦时以上储能设施的,省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 在广东,8月9日,佛山市工信局继《佛山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试行)》后,又制定了《佛山市促进新型储能应用扶持办法》,将加快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拓展新型储能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对新型储能项目提供资金扶持,聚焦多元化技术路线。 8月15日,广州市印发《关于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广州市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到2025
政策频发、项目狂奔、资本涌入,新型储能强势崛起
avatar能链研究院
2023-08-10

新能源汽车出海“量价齐升”:占领欧洲,横扫东南亚

眼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到底有多火爆? 今年年初,业界还预计2023年整体汽车出口量将突破400万辆,到了今天,这一数字被刷新,已经有望摸到500万辆了。 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德国,进入前二,今年一季度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去年运往海外的汽车311万辆,今年如果突破500万辆的话,等于一年就增加了接近200万辆,相当于日本一半的汽车出口量,欧洲一年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是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2倍。 8月8日,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234.1万辆,同比增长76.9%;如果看出口额的话,因为单车售价从1.8万美元提升到2万美元,出口金额为464.2亿美元,同比飙升了1.1倍。相比,上半年日本出口202万辆,微幅增长,被中国远远甩到了后面。 显然,拉动中国汽车出口大盘增长的不是别人,站到C位的新能源汽车是贡献的主力,贡献率超过50%。乘联会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80万辆,去掉3万辆的商用车,电动乘用车足足有77万辆。中国每出口100辆汽车,有34辆是电动汽车。 过去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地区主要是智利、孟加拉、埃及、印度等亚洲、非洲、拉美市场,去年,智利销量超过一半的电动汽车来自于中国。但进入2023年,低附加值的“老头乐”低速电动车退潮,高技术含量的电动汽车接力,大有占领欧洲、横扫东南亚的势头。 占领欧洲,西班牙出口量增长18倍 欧洲是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也公认的汽车工业重镇,因此,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上开花结果,其符号意义远远大于销量。 2022年,中国出口到欧洲的汽车销量占比为26.2%,但2023年上半年,权重一下子提到了39.1%。当然,如果按出口金额算的话,出口到欧洲国家的汽车单价在2.5-3.5万美元间,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墨西哥的1.1万美元,沙特的1.7万美元,菲律宾的0.7万美元,智利的1.4万美元。 提起
新能源汽车出海“量价齐升”:占领欧洲,横扫东南亚
avatar能链研究院
2023-08-08

充电桩投资骗局频发,四招教你识别“李鬼”

新能源、充电桩行业到底有多火?近日,各地频发的充电桩投资骗局,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58000元就能认购一个充电桩,躺在家里就能赚收益,每周返利1115元,一年回本”,今年6月18日,央视财经曝光了一则“充电桩投资骗局”,在6个月的时间里,诈骗公司卷走了10亿元,6000多人中招,共卖出了15000份“充电桩投资”,有人一次性买了13个充电桩,投入了75万元。 该诈骗公司在山东、湖南、内蒙古、浙江、山西、云南等多个省份建立了运营中心,通过“明星展台,培训洗脑”的方式,用年化收益最高200%的高额回报为诱饵,快速招揽客户。实际上,公司真正修建的充电桩只有123个,只花费了1000万元。10亿元投资款中,6亿元资金用于返利,2亿元被实控人、高管等挥霍。 与其他设计精巧的庞氏骗局比,央视财经起底的这则充电桩投资骗局并不是很“高明”,存在明显的“破绽”,但即便如此,仍然有6000人、5亿元资金被轻易骗走。为什么呢?显然与当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极高的热度相关,还有从上至下支持鼓励政策的“暖风频吹”,骗子也闻风而动。 当下,投资充电桩确实是热门生意,骗子才有了可乘之机。但只要稍微做些“功课”,就不会轻易掉进充电桩投资骗局的陷阱。这里,我们教你四招辨别“充电桩骗局”。 1. 承诺高额收益须谨慎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巨大的风口,与之配套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才刚刚开始。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0万辆,是2022年的3.8倍,公用充电桩保有量467万台,是2022年的3.65倍;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突破1.45亿辆,届时公用充电桩数量将达2630万台,是2022年的20倍,充电量增长25倍。 但市场前景的广阔并不意味着,投资充电桩可以快速回本。以上骗局中信誓旦旦的“一年回本”,甚至年化投资收益率200%,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 以目前充电桩投建的成本和
充电桩投资骗局频发,四招教你识别“李鬼”
avatar能链研究院
2023-08-04

三部门发布“绿证核发交易制度”,新能源产业迎来六重利好

8月3日晚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通知要求,对全国风电(含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含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部电量核发绿证,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对除存量水电(2023年1月1日前投产)外的光伏、风电、新投产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核发可交易绿证。 通知指出,研究推进绿证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的衔接协调,更好发挥制度合力。同时,推动绿证国际互认,积极推进国际组织的绿色消费、碳减排体系与国内绿证衔接。加强绿证核发、计量、交易等国际标准研究制定。 绿证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国家对符合条件的可再生能源电量核发绿证,1个绿证单位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 对于此次三部门联合重磅发布的“绿证核发及交易制度”,能链研究院认为该政策对新能源行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成重大利好,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该通知进一步完善了可再生能源绿证核准及交易制度,明确了核发对象、交易平台、交易规则,实现了对集中式及分布式光伏、陆地及海上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绿证的全覆盖,为下一步更广泛的绿证交易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二、解决了绿证核发、交易尚未全覆盖的问题,将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海上风电等纳入绿证核发交易范畴,极大地拓展了绿证应用的发挥空间。对于家庭户用光伏、工商业光伏及充电站“光储充换一体化”模式的推广有重大推动意义,投建新能源的意愿更强、信心更足。 三、为更为分散、单体装机量小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创造了体系化的绿证核发、交易环境,除自发自用等降低用电成本外
三部门发布“绿证核发交易制度”,新能源产业迎来六重利好
avatar能链研究院
2023-08-03

新型储能半年新增装机超过去10年总和,工商业储能爆发在即

今年上半年,以锂电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彻底爆发。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成并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超过17.33 GW/35.8 GWh,储能平均时长2.1小时。其中1-6月新投运的规模约8.63 GW/17.7 GWh。这意味着,今年前六个月新增的新型储能装机量,等于过去10年装机的总和。 半年完成了过去10年的装机量。即便在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身上,也没出现过这样“暴涨”的景象。 来源:视觉中国 6月装机量占一半,抽水蓄能首次低于70% 过去,在储能领域,抽水蓄能的地位不可动摇,相当于当年煤电在发电领域的地位,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虽然以锂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呼声很高,但装机量份额并未出现大的“井喷”。 今年6月份,这一局势被逆转。 6月,新型储能投运项目数量激增,集中式爆发。根据CNESA的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型储能项目数量(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项目)多达850个,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仅6月单月投运规模高达3.95 GW/8.31 GWh,占上半年新增投运总规模的50%。 抽水蓄能因为选址苛刻、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新增装机量不大。截至今年6月底,抽水蓄能累计装机48.5 GW,同比增长17%,但在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70.2 GW的总装机中的比例,从80%降到了69.1%。 这是抽水储能历史上第一次降到70%以下。锂电新型储能的规模化装机,直接稀释掉了抽水蓄能10个百分点。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委员陈海生预测,下半年,新型储能规模化增长的趋势会继续保持,全年新增装机有望达到15-20GW。这表明,下半年新型储能的安装量有可能超过上半年,增速更快。 江浙粤三省占81%,工商业储能爆发在即 目前,大型储能电站(包括独立储能和共享储能)占了国内储能市场90%以上的份额
新型储能半年新增装机超过去10年总和,工商业储能爆发在即
avatar能链研究院
2023-08-03

新能源商用车半年成绩单:换电重卡踩“急刹”,氢燃料电池车放量

因国六排放升级和治超治限政策影响,2020年国内商用车零售创出453万台的“天量”,两年后的2022年,又下滑到258万台的“地量”。 人们期待,2023年的商用车市场走向复苏,但实际情况远比预期差。 根据乘联会数据,剔除掉出口量,今年上半年,国内商用车零售仅143万台,仅仅同比增长了7%,表现得不温不火。就如疫情过后,国内消费恢复低于预期,商用车市场的需求回暖同样体现得不明显。 上半年唯一的亮点是新能源商用车,可圈可点。 1-6月,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零售量10.2万台,同比增长53%,增速超过了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在新能源商用车的增量中,轻卡、轻客等物流车继续扮演了重要推力角色,而外界颇为期待的新能源重卡却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换电重卡,并未延续去年的增长势头。 增速减缓,换电重卡踩“急刹” 从2021年开始,换电重卡进入爆发式增长。2021年销量为3200台,同比增长427%。2022年,换电重卡销售1.24万台,同比增长285%。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年初曾表示,预计今年电动重卡(包含纯电与换电)仍会高速增长,增速会达到90%-100%,即接近5万辆。其中将会有一半以上为换电重卡,销量预计约3万辆。 但2023年上半年已过,换电重卡交出了一份比较惨淡的成绩单。 根据终端上险数据,2023年6月,新能源重卡销售2801台,1-6月累计销售1.15万辆,而去年同期销量为1.01万台,同比仅增长14%。如果对比每个月的销量会发现,除了4月同比大幅增长外,其他5个月差强人意,导致上半年新能源重卡整体萎靡不振。这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恢复,以及高达44%的增速比较,显然拖了后腿。 被业界寄予厚望的换电重卡,并没有一飞冲天,也没延续去年以来的强势增长态势。 来源:能链研究院 根据能链研究院的数据,今年上半年1-6月,换电重卡销量为5728台,同比只增长了17%,刚刚跑赢了新
新能源商用车半年成绩单:换电重卡踩“急刹”,氢燃料电池车放量
avatar能链研究院
2023-08-02

高温、暴雨...这个夏天会缺电吗?虚拟电厂的欧洲经验与中国实践

这个夏天还会闹“电荒”吗? 眼下,北京正在遭受历史罕见特大暴雨的袭击,房山区已有约6万户停电;今年夏天,整个北半球都在经历高温等极端天气的考验,入伏前,全国多地就已出现连续多日的40℃+高温天气,各地用电负荷高峰均较往年提前到来。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今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约13.7亿千瓦,较上年增加8000万千瓦左右。若出现极端情况,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较上年增加约1亿千瓦。 7月3日白天,浙江电网用电负荷两度突破1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这是浙江电网历史上迎峰度夏最早进入负荷破亿阶段,成为继广东、江苏之后第三个夏季最高用电负荷超过1亿千瓦的省份。 而早在今年5月,因为高温,深圳市用电负荷就连续两天突破2000万千瓦大关,创历史纪录,随之而来的是,深圳多个小区在5月30日至5月31日凌晨频繁停电。不少深圳市民发帖称,因为停电,热到无法入眠。 来源:深圳供电 过去两年,中国不少省份都在下半年出现了大规模缺电事件。2021年下半年,至少有20个省份采取限电措施;去年8月,水电大省四川在高温干旱下严重缺电。“今年夏季还会缺电吗?”像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各省头顶,盲盒还没开完。 众所周知,广东是我国用电第一大省,向来处于“电荒”问题的中心。但数据显示,广东装机量与负荷可以匹配,特别是火电装机,占到发电总量的72.8%。业内人士表示,即使是拉闸限电的2021年,像广东这样的负荷大省实际上也并不是真正“缺电”。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所谓的“缺电”,本质上其实是我国电网缺乏储能能力与足够可调节资源导致的问题。电力系统投资通常会超前3—4年,各省装机“硬缺口”不大会存在,即使去年四川因极端天气导致缺口,“没有可调节的兜底电源”支撑也是十分关键的原因。 所以,谁来发挥兜底和调节作用? 越是“缺电” 越需要可调节资源 拿四川省来说,作为水力发电大省,四川水电装机容量占其全部装机容量接近8
高温、暴雨...这个夏天会缺电吗?虚拟电厂的欧洲经验与中国实践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