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女记者部落
财经女记者部落
个人简介:160位叽叽喳喳爱聊新闻和时尚,可爱迷人又正义的财经女记者。
IP属地:未知
34关注
2248粉丝
0主题
0勋章

食安问题频现,海底捞的高端服务为何不灵了?

蓝鲸新闻6月14日讯(记者 孙煜)今年以来,海底捞已经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讨论,6月,被曝出“给顾客二手饮品中喝出药丸”;4月,被曝顾客就餐时发现锅底有明显污垢;1月,海底捞因火锅底料中吃出塑料碎片被罚2万元。 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背后,与海底捞遭遇发展瓶颈不无关系。具体来看,海底捞门店大幅扩张的劲头走向尾声、餐厅翻台率和顾客人均消费保持低位、降本增效下员工的薪资和晋升空间有限,在此情况下,海底捞如何保证给予顾客“超乎预期的优质服务”呢?没有极致的服务,定位中高端火锅市场的海底捞,又将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呢? 此前,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曾经提到海底捞的两种“死法”,在他看来,“一种是管理出现问题,如果发生,死亡过程可能持续数月乃至上年;第二种是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一旦发生,海底捞可能明天就会关门,生死攸关。” 扩张失速,单店销售额下滑 30年前,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及其配偶、施永宏及其配偶在四川设立了首家海底捞餐厅,1999年海底捞逐渐走出川渝地区。当时如日中天的火锅企业是比海底捞诞生稍晚的小肥羊,2004年在海底捞首次进军北京的时候,小肥羊已经在全国拥有超过700家餐厅。 然而,凭借极致服务带来的好口碑,海底捞后来居上。2018年9月,海底捞在港股上市,至此也进入了企业发展的快车道。从门店数量上看,2019年到2021年,海底捞在中国大陆新增餐厅数量分别为286家、309家、304家,平均来看,几乎每天都有一家海底捞餐厅开张迎客。中国大陆海底捞餐厅数量从2018年底的430家,迅速扩张至2021年底的1329家。 可以说,海底捞在管理上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持续扩张”的决定,弊端在2021年底逐渐显现。餐厅快速扩张导致门店密度增大,最直接的后果是门店之间对顾客的分流后单店日销售额的下滑。海底捞财报中给出的数据显示,海底捞餐厅的同店平均日销售
食安问题频现,海底捞的高端服务为何不灵了?

特步与七匹狼二代完婚:闽商借联姻壮大,但二代接班问题日益凸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财经记者 王涵艺 近日,特步(01368.HK)创始人丁水波的二女儿丁佳敏和七匹狼(002029.SZ)创始人周少雄的二儿子周力源完婚。事实上,2022年周力源与丁佳敏“官宣”订婚消息时,就曾引发过鞋服行业及大众的广泛讨论。 毕竟,从“企二代”联姻,多少可以窥视企业间的合作情况。从更长久的发展来看,豪门“联姻”也许是企业面临“二代”接班问题时,“抱团取暖”的更好对策。此次婚礼的两位主角都是“95后”,据丁佳敏透露,周力源与其自初中便相识,算是“青梅竹马”,如今已共同走过10余年。 目前,周力源在七匹狼担任董事,并负责七匹狼旗下国际轻奢品牌Karl Lagerfeld的运营管理;而丁佳敏则担任特步集团CEO助理,并负责特步旗下的潮流品类“X基因系列”。 七匹狼“攀附”特步? 蓝鲸财经记者采访多位行业内外人士,大家均看好这桩婚事。但从二级市场看,此次“联姻”消息并未抬升股价,自6月1日以来,特步跌3.14%,七匹狼跌7.27%。截至6月7日收盘,特步股价微跌,报收5.31港元/股,总市值140亿港元,七匹狼报收5.元/股,市值37.15亿元。 图片来源:截自同花顺 业绩方面,两家公司在2023年的表现都呈现向好态势。财报显示,专攻运动品类的特步集团总资产173.25亿元,2023年实现营收143.46亿元,同比增长10.9%;净利润10.30亿元,同比增长11.8%,营收及利润规模均创下历史新高。 以男装业务为主的七匹狼总资产108.76亿元,2023年实现营收34.45亿元,同比增长6.7%;净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79.3%。其中,周力源参与运营的Karl Lagerfeld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25%,净利润37.27万元,同比扭亏。 此外,两家公司自2023年以来有不少“大动作”。财报提出,2023年是七匹狼正式明确“七匹狼夹克专家”品牌战略
特步与七匹狼二代完婚:闽商借联姻壮大,但二代接班问题日益凸显

飞天茅台终端价格下跌,茅台暂停部分省份直营团购供应

上海市长宁区,贵州茅台,图片:范剑磊 界面新闻记者 |富充 界面新闻编辑 |任雪松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茅台部分省份暂停了直营渠道团购企业客户1499元/500毫升53度飞天茅台(以下简称“飞天茅台”)的申请受理。界面新闻就此向多地茅台经销商求证,得到上述情况的确认回复。经销商普遍反映,近期飞天茅台价格持续下挫,限制1499元茅台的市场供给有利于调控价格。 贵州茅台的销售渠道分为自营渠道与经销商渠道两大类。自营渠道涵盖企业自营电商平台“i茅台”、专卖店等,直接面向消费者以官方指导价1499元/瓶销售飞天茅台,但由于配额有限,往往需通过申购获得。相比之下,经销商渠道则涉及多级代理,最终由经销商向零售端供货,导致终端市场上飞天茅台售价远超官方指导价。 作为白酒市场的价格标杆,即便在2023年整个行业普遍面临库存压力时,飞天茅台依然保持终端价格稳固。然而,进入2024年春节旺季后,飞天茅台价格从约2600元高位开始下滑,近期更是跌破2500元大关,触及近年来的最低点。 “控制供应量对于稳定价格是有帮助的,有的省份已经超出了分配的额度,”山东省某市茅台经销商雷敏向界面新闻透露,部分地区飞天茅台的供应量已超过规定的配额。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暂停供应主要针对的是直营团购渠道,这对传统经销商渠道的信心起到提振作用。 “以前茅台会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开放一定配额,允许它们以1499元每瓶的价格团购飞天茅台,”一位来自北京的大商内部人员透露,“但这些条件相当严格,包括企业的排名、纳税规模、参保员工数量等,而能够销售1499元飞天茅台的餐饮店通常是高端餐饮或驻京办。茅台推广直营的初衷是为控制价格,防止经销商囤货抬价,不过实际情况是,很多消费者即使能以1499元购得茅台,也倾向于转手卖给黄牛。” 自2018年起,茅台逐步扩大了除传统经销商之外的其他销售渠道。“茅台酒在经销商渠道的投放量维持在1.7
飞天茅台终端价格下跌,茅台暂停部分省份直营团购供应

“不老药”NMN被传收紧监管,多个电商在售商品包装被模糊化处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唐卓雅 界面新闻编辑 |谢欣 近日网传消息称,5月31日晚,多个电商平台收到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政策通知,NMN(烟酰胺单核苷酸)自6月1日起,不得再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在国内销售。 不过,界面新闻记者未在海关总署官网上查询到相关政策。6月3日,国内NMN厂商雅本化学回应财联社称,已注意到网上有关NMN(烟酰胺单核苷酸)进口禁令相关传言,正在进行核实;公司有NMN相关膳食补充剂产品通过进口在国内销售,对于极端情况,相关部门有应对预案。对于相关NMN禁令传言是否会影响618等促销活动,雅本化学证券部称不了解情况。另一NMN厂商金达威回应财联社称,公司注意到相关传言和讨论,公司的NMN相关产品的相关指标尚未达到需要披露的标准,有需要公司会对外回应或披露相关信息。 6月3日,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上搜索可以发现,不少NMN相关产品仍在正常售卖。 图源:天猫国际 在金达威的天猫国际海外旗舰店的页面上,不少封面带有“NMN”的产品包装被模糊化。随机点进一款产品的详情页,其页面底部显示,“此商品不支持在当前地区销售”。就该情况询问客服,对方表示,“NAD+目前已售罄,品牌正在努力调拨中。”追问之后,对方表示“现在禁售状态”。而在京东上的金达威海外旗舰店已无法搜索到NMN产品。 图源:天猫国际 在京东,雅本化学品牌Wholly You海外旗舰店也已无法搜索到“NMN”产品。但是在天猫国际搜索雅本化学的NMN产品,产品封面正常显示“NMN”的内容,且仍能正常购买。 图源:天猫国际 6月3日开盘,众生药业、金达威、雅本化学等NMN概念股股价走低,分别跌超2%、4%、6%。 NMN全称为β-烟酰胺单核苷酸,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生物活性核苷酸。在人体中NMN是 NAD+最直接的前体,其功能是通过NAD+体现。NAD+全称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是细胞保持活力的重要支撑
“不老药”NMN被传收紧监管,多个电商在售商品包装被模糊化处理

营收“七连跌” VF集团挖角,前Lululemon首席产品官担任Vans新总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财经记者 王涵艺 5月31日,蓝鲸财经记者获悉,美国户外服饰VF集团(NYSE:VFC)将前Lululemon首席产品官Sun Choe任命为Vans品牌的全球总裁,期待她能带领Vans实现盈利。 图片来源:截自VF集团官网 此前,Lululemon宣布Sun Choe离职的消息,导致其股价上周下降了10%。今年以来,Lululemon的股价已经下跌超过40%,成为标普500指数中表现最弱的股票。 分析师推测,Lululemon的产品和品牌团队重组可能预示着未来数个季度销售的持续低迷,预计其第一季度的同店销售额增长率将罕见地降至6.6%的个位数增长。 Sun Choe曾在Marc Jacobs担任全球首席商品策划,并在Gap、Levi’s、Guess和Urban Outfitters等品牌积累了丰富经验。她自2016年12月加入Lululemon,担任商品策划高级副总裁,并于2018年晋升为首席产品官。在她的领导下,Lululemon的总销售额从32.9亿美元激增至96.2亿美元,增长了近三倍。 “Sun是一个强大的领导者,专注于消费者洞察力,在推动品牌热潮并将其转化为财务业绩方面有着良好的业绩记录。我相信Sun是Vans正确的领导者”,VF总裁兼首席执行官Bracken Darrell表示,“随着Sun的任命,我们正在进一步改革VF领导团队,以点燃我们品牌的增长,并提高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 对此,Sun Choe则表示Vans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品牌,拥有传奇的历史和忠实的客户群。她同时称自己热衷于建立高绩效的文化和团队,创造伟大的设计和客人体验,与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建立持久而有意义的联系。她已经迫不及待想开始投入工作了。 值得一提的是,Bracken Darrell去年加盟VF集团后对集团管理层进行了“血洗”,新任命的管理层均有零售和科
营收“七连跌” VF集团挖角,前Lululemon首席产品官担任Vans新总裁

“可乐双雄”涨价,汽水市场暗潮汹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财经记者 张静伦 近日,可口可乐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区域发布了调价通知,此前百事饮料旗下多款汽水也明确提价。 “两乐”涨价的同时,国产汽水加大终端餐饮渠道的渗透,新一轮汽水行业角逐战拉开序幕。 4月,湖北太古可口可乐、江西太古可口可乐、郑州太古可口可乐陆续发布部分产品调整的告知函称,4月下旬起部分产品供货价格调整,建议零售价从3元/瓶调整至3.5元/瓶,提价幅度16%。 5月,百事可乐也宣布上调旗下多款汽水产品的建议零售价,除了550毫升的主力产品建议零售价调整至3.5元外,900毫升百事、七喜、美年达系列产品建议零售价调整至5元/瓶。 同时,可口可乐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西、吉林、重庆等区域也或明或暗提价,不过各地终端调价的产品和幅度不一。 蓝鲸财经记者走访发现,北京多家商超两款500毫升塑料瓶的可乐售价已与调价通知一致,便利蜂等便利店价格稍高,500ml可口可乐售价4.2元/瓶。 蓝鲸财经记者就涨价一事联系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截至发稿日期未收到回复。 饮料为什么越卖越贵? 事实上,这轮饮料涨价潮从去年上半年已现端倪。2023年2月,农夫山泉宣布调整杭州区域19L桶装水价格涨价2元。养乐多也宣布原味产品单价从11.7元涨到12.8元。2023年3月,“味动力”品牌部分产品的出厂价调整,上调幅度为3%-6%不等。2023年11月起,康师傅饮料全面涨价——康师傅茶、果汁系列产品中包装零售价由3元/瓶调整为3.5元/瓶,1L装零售价由4元/瓶调整为5元/瓶。 蓝鲸财经记者走访发现,如今3元以下的饮料选择日益稀少,多数标准包装的果汁饮料、茶饮料、汽水等价格均在3元以上,高端饮品价格更高。便利店中,5元以下的饮料变得难觅踪迹。 北京市朝阳区某便利店老板透露,统一估计后续也会涨价,已经通知了是下个月。 饮料品牌频频涨价的背后,是成本危机。 一瓶饮料涉及多个领域
“可乐双雄”涨价,汽水市场暗潮汹涌

胖东来“爆改”永辉:给员工涨薪、下架近七成商品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胖东来调改永辉超市有了最新进展。 5月27日,河南永辉超市官微发布门店调改公告,公告显示,第一家调改的门店为“永辉超市郑州信万广场店”,启动调改时间为5月31日,预计6月19日恢复正常营业。公开信息显示,永辉超市郑州信万广场店位于河南郑州市金水区国基路与丰庆路交叉口信万广场负一楼,开业至今不足五年。 公告显示,调改的内容包括商品结构、品质、价格及卖场布局、动线、环境、服务和员工待遇等多个方面。具体措施有哪些?效果又将会怎样呢? 来源:河南永辉超市官微 淘汰下架近七成商品 根据调改公告,此次调改主要聚焦商品、价格、环境、员工四个方面。 商品方面,永辉超市将以保障民生需求为目标。具体措施包括,保留一线品牌、优选质量可靠的商品、规划补充时尚商品品类、对品质没有保障的商品坚决淘汰。据第一财经报道,永辉超市郑州信万广场店此次将淘汰下架70%的商品,参考胖东来的商品结构重新梳理,未来商品结构要达到胖东来的9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未来门店将引进胖东来的自有产品,包括胖东来江米条、DL果汁、DL精酿小麦啤酒、DL燕麦片、DL洗衣液等。 价格方面,此次调改内容包括优化采购渠道,过滤商品价格,保证实实在在的商品定价和合理的利润空间。对比胖东来此前调改湖南最大的民营连锁超市步步高(002251.SZ)的举措,下架三、四线产品、补充一、二线产品。这意味着,性价比和高毛利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优质的商品和合理的利润。 环境方面,此次调改将围绕卖场布局展开,不再强制动线。“动线”就是顾客的流动路线,动线决定了顾客的商品购买、左右了超市的销售额。对比胖东来此前对步步高的调改,货架之间的距离被拉开,进而方便顾客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购物线路。 员工方面,此次调改的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员工薪酬、减少工时、增加休假。对比此前对步步高的调改,原先步步高员工的月薪大约是3000元,胖东来建议将员
胖东来“爆改”永辉:给员工涨薪、下架近七成商品

被曝使用过期原料、偷工减料,茉酸奶致歉:涉事门店永久解约

图片来源:茉酸奶 5月27日,针对新京报报道的“茉酸奶加盟店存在更换效期标签、不按时报废原料、水果变色后仍接着使用、不严格按照配料表足量放料”等相关问题,茉酸奶发表致歉声明。 来源:茉酸奶 致歉声明中表示,报道所涉及的4家门店严重违背了茉酸奶所提倡的“食品安全”理念,在日常运营中均未严格执行茉酸奶总部的运营操作和培训标准,公司已经第一时间进行整改。针对涉事加盟门店,茉酸奶总部已经安排即刻闭店,并将永久与其解除合约。 蓝鲸财经梳理发现,黑猫投诉上有关茉酸奶的投诉多达244条,多条内容涉及食品安全问题。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蓝鲸财经采访时表示,“茉酸奶加盟店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是加盟商唯利是图,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置之于法律之外。”在他看来,连锁加盟品牌在甄选加盟商的时候应该更加注重食品安全的维度。 开放加盟,一年开出1300多家门店 2014年,茉酸奶成立于上海,是新茶饮企业中为数不多的聚焦现制酸奶赛道的企业,产品的特色在于使用酸奶和高端水果,以茉酸奶最受欢迎的产品“牛油果酸奶奶昔”为例,有机酸奶打底、四分之三的牛油果与冰块一同搅打成沙冰、余下四分之一的牛油果切块铺在杯顶。 茉酸奶刚出来的时候,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品牌是客单价在10元上下的一点点、coco,动辄30元一杯的茉酸奶让人望而却步,直接后果是拓店速度缓慢,数据显示,茉酸奶到2019年底仅有20余家门店,2020年、2021年茉酸奶门店数量增长也十分缓慢,分别为30家、45家。 2021年底,茉酸奶开放加盟,门店数量开始快速扩张。窄门餐饮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茉酸奶新开门店280家;2023年全年,茉酸奶新开门店1309家,带动全国门店数快速突破1500家。从茉酸奶开店选址来看,偏向于一、二线城市的商场。窄门餐眼数据显示,现有1546家门店中,37%的门店位于江浙沪、60%的门店选择开在商场。 来源:窄
被曝使用过期原料、偷工减料,茉酸奶致歉:涉事门店永久解约

咖啡因含量堪比美式,霸王茶姬又卷入争议

近日,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喝了霸王茶姬新品“万里木兰”奶茶后出现心慌、心悸等不适症状。来自江苏的网友发帖称,“中午喝完没多久,到下午开始心慌手抖,呼吸困难,拉肚子……去医院检查也不是细菌感染,怀疑是过敏导致的。” 对此,霸王茶姬客服表示,“万里木兰用的是红茶底,可能顾客对茶多酚过敏了。如有不适症状,请立即暂停饮用,并建议去医院检查。” 一杯霸王茶姬里有什么? 根据霸王茶姬官方公布的信息,“万里木兰”的主要成分是:锡兰红茶、优质牛乳、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 茶多酚和咖啡因是导致失眠、心悸的主要原因。蓝鲸财经了解到,大杯“万里木兰”的茶多酚含量在356毫克、咖啡因含量超180毫克。对比星巴克咖啡,中杯美式咖啡中含有两份浓缩咖啡,咖啡因含量在150毫克。如此看来,一杯“万里木兰”的咖啡因含量超过中杯美式咖啡。 大杯“万里木兰”营养成分;来源:霸王茶姬 从霸王茶姬公开成分表中可以看到,一杯奶茶的成分中茶汤占比高达66%,此外牛乳占比为19%,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占比为8%,按照个人喜好添加的风味糖浆占比为剩下的7%。 值得一提的是,蓝鲸财经记者并未在霸王茶姬的奶茶包装上看到有关针对特殊人群的咖啡因提示。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此前接受央广网采访时提到:“孕妇每日咖啡因的摄入量不得超过200毫克,否则可能会危害胎儿健康。对于儿童等特殊阶段人群,应该刻意拒绝或严格限量。” “伯牙绝弦”成分表,来源:霸王茶姬 一杯霸王茶姬奶茶的成本价格是多少呢?以霸王茶姬一年卖出2.3亿杯的大单品“伯牙绝弦”为例,一杯奶茶中,茉莉雪芽的使用量约在5g,按照中端茶叶的市场价格计算,成本约在5元左右。此外,优质牛乳的价格以光明优倍的鲜牛奶价格计算,成本在1.99元左右,一杯中使用的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的成本价格约在1元。 如此,一杯“伯牙绝弦”的原料成本价不超过8元。从销售价格来看,“伯牙绝弦”中杯、
咖啡因含量堪比美式,霸王茶姬又卷入争议

大润发一年关闭20家,母公司高鑫零售亏损超16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5月21日晚间,高鑫零售(06808.HK)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4财年业绩报告,全年营收725亿元,同比减少13.3%,归母净利润-16.68亿元,由盈转亏,同比减少2238.5%。谈及亏损原因,高鑫零售归结为关闭亏损门店、保供业务收缩及平均客单下滑。 高鑫零售是拥有大卖场及多种渠道电商业务的零售商,以大润发、中润发、M会员店品牌经营大卖场、中型超市及会员店业务。截至目前,公司拥有507家线下门店,包括472家大润发、32家中润发和3家M会员店。 高鑫零售实控人为阿里巴巴集团,此前有传言称 “阿里拟出售的大润发”,后被证实为假消息。据观点网报道,在今天召开的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高鑫零售管理层提到公司与阿里巴巴的关系,“公司与阿里巴巴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顺畅的,在阿里巴巴的所有资源当中,如果高鑫零售有需要,阿里都会全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高鑫零售5月21日发布公告称,秦跃红已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公开资料显示,秦跃红现为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企业融资部负责人,曾参与各种阿里巴巴集团的资本运作项目。 由盈转亏 高鑫零售的主要收入来自三个方面,销售货品、会员费及大卖场楼宇出租获得的租金。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高鑫零售年度销售货物的收入为694亿元,与上年度相比收入减少111亿元,同比下降13.8%。据观点网报道,高鑫零售在今天的业绩会上提到,过去营收下滑主要因中低价格段的商品缺失及对于同行同款产品的关注度下降出现价格差距所致。值得一提的是,高鑫零售旗下门店同店销售减少6.6%。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会员总数接近24万人其中付费会员14万左右,来自会员费的收入为0.16亿元。此外,租金收入基本与去年持平,全年租金收入为3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07亿元,同比减少0.2%。总体来看,高鑫零售在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9.26亿元
大润发一年关闭20家,母公司高鑫零售亏损超16亿

出海新浪潮|白酒出海迫在眉睫,文化、税费、渠道三大壁垒待突破

受经济周期和消费环境深刻变化的影响,白酒行业这两年进入调整阶段。国内白酒行业开始从增量市场逐步变成存量市场竞争,白酒“走出去”寻找新增量迫在眉睫,出海趋势在2024年迎来新浪潮。 在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白酒行业也处于新旧更替转型升级的阵痛期。酒企或单打独斗,或抱团组合出海,描绘着白酒海外新格局。 然而,在这片充满未知的蓝海中,文化壁垒、高额税负、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等风险,如同海洋中的暗礁一般,给酒企带来重重考验与挑战。 文化壁垒的挑战 “一瓶125ml的北京二锅头在伦敦的零售价达到了27英镑,几乎是国内价格的20倍,这还是在重度消费威士忌的英国,仍然存在着对于中国白酒的市场需求,这就说明了白酒出海的机会所在。”多年来一直从事白酒国际化推广的新加坡中国白酒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陈韩晓营对蓝鲸财经记者如是称。 正因如此,白酒企业乘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持续扩容国际朋友圈。 “今年3月,我们酣客君丰领衔举办了第四届中国酱酒世界行。由创始人带了14人的团队,在9天的行程中,连续拜访了印度尼西亚中华总商会、中国国际商会、沃客集团等当地多家华人商会、知名企业,举办多场酣客产品展示、酣客盲品互动、以及第三届国际酣客节。”酣客君丰酒业品牌文化中心总监 Anna对蓝鲸财经记者表示。 在Anna看来,目前白酒出海最大的桎梏在于文化壁垒。“中国白酒风味复杂多样,酿造过程中的工艺和技术又较为抽象化,外国消费者很难理解,再加上文化认知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这是阻碍中国白酒进军国际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事实上,国内的酒企业已认识到这个问题。 泸州老窖前常务副总王洪波曾在媒体沟通会上谈到过上述问题,他表示,“我非常羡慕海外奢侈品来中国后的翻译,比如‘香奈儿’,又高级又好。还有‘奔驰’、‘宝马’、‘兰蔻’,‘耐克’,中国人都咬得准,寓意还很深刻。”王洪波认为,中国白酒企业名和品牌名的英文翻译要么土,要么
出海新浪潮|白酒出海迫在眉睫,文化、税费、渠道三大壁垒待突破

拿回北京科兴股权后未名医药获得超2亿分红,原实控人案件仍在上诉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黄华 界面新闻编辑 |谢欣 近日,未名医药公告称,收到参股公司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科兴”)分红款项约人民币2.15亿元。 具体而言,据北京科兴董事会决议,北京科兴按照各位股东在北京科兴注册资本中的出资比例,对截至2023年底累计可分配利润中的部分利润进行分配。其中,未名医药持有北京科兴26.91%股权,可获现金分红2.15亿元,未名医药已收到上述全部现金分红。 未名医药提出,上述分红款有助于改善公司现金流,但对公司合并报表净利润无影响。5月20日,二级市场上,截至午市收盘,未名医药报12.4元/股,跌0.72%,最新总市值81.81亿。 未名医药是A股近两年的热点公司,其近期话题来源有二,一是,公司参股了北京科兴,而因为新冠疫苗在国内的大规模推广接种,公司的分红款令人艳羡;二是,前实控人、前董事长潘爱华瞒着上市公司,联合杭州强新,试图转移核心子公司厦门未名的34%股权。 前述两个话题之间,还存在一定关联。2022年10月10日,即在发现潘爱华等人的举动之后,未名医药发布公告称,将厦门未名持有的北京科兴26.91%股权全部划转至未名医药。股权划转完成后,未名医药直接持有北京科兴26.91%的股权。 截至2023年8月29日,前述工商备案变更登记均已完成。目前,北京科兴的股权结构为科兴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直接持股73.09%,山东未名直接持股26.91%。这也才有了未名医药收到超2亿元分红款。 北京科兴、厦门未名、潘爱华之间的故事实则可以追溯至更久。 其中,厦门未名是未名医药的公司全资子。它的重点产品为神经生长因子系列产品、细胞因子药物和多肽药物。未名医药的拳头产品之一——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商品名:恩经复)就来自于厦门未名。这是福建省首个国家一类新药,主要用于神经损伤修复。 除了拥有主要产品,厦门未名的重要性体现在
拿回北京科兴股权后未名医药获得超2亿分红,原实控人案件仍在上诉中

消费出海|“讽日”香飘飘海外遇冷,但中国饮料品牌出海已经大势所趋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蓝鲸财经记者 张静伦 近日,“奶茶第一股”香飘飘经历了从“翻红”到“翻车”的快速逆转。 事件起因是,有网友晒出香飘飘旗下MECO果汁茶在日本京和商店大久保店的产品上印有嘲讽核污水排海的标语,一时间香飘飘被贴上“国货之光”的标签。 热闹过后,有人认为,流传的照片似有摆拍嫌疑。还有网友表示,这是一家华人商店,大部分顾客都是中国人,对日本人的影响力有限。 香飘飘营销“翻车”值得商榷,其出海现状亦令人好奇。香飘飘在海外市场到底做得怎么样?为何能促使它变相放弃日本市场?不仅香飘飘,在经历多年高速发展的中国饮料行业,也正在嫌弃新一轮出海浪潮。 香飘飘海外“遇冷” 进军海外,是香飘飘这几年的业务重心之一。 早在2018年,香飘飘就成立了独立的海外业务部门,销售地域以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及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地区为主,同时也在拓展美国等北美国家的销售机会。 据悉,香飘飘在海外的零售渠道不少,尤其是主流的华人购物平台,例如大中华、好运来、亚米、weee、oscart……基本都能看见香飘飘的影子。 但经营了那么久,海外市场对香飘飘的态度始终不冷不热。2023年,香飘飘出口收入为1740.6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仅为0.49%。 大多时候,乐意买单的消费者还是在海外生活的华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香飘飘在海外充当“思乡”寄托的意义远远大于本身的产品消费。 常年在日本生活的小林告诉蓝鲸财经记者,香飘飘的饮料在日本还是比较少见的。我们平常买饮料,还是习惯去家门口的711、罗森或者全家便利店,因为比较方便,连锁便利店内还是日本饮料品牌居多。 消费者小王表示,今年五一期间前往日本旅游,逛了很多景点和商业区,从来没见过香飘飘,比较常见的还是伊藤园、立顿等品牌。 可见,香飘飘尚未吃到日本消费市场的红利。 今年4月底,香飘飘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直言,公司重视海外市场开拓,但公司现行的海外业务模
消费出海|“讽日”香飘飘海外遇冷,但中国饮料品牌出海已经大势所趋

香飘飘“讽日”营销翻车,直播间热度一夜回落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蓝鲸财经记者 张静伦 香飘飘(603711.SH)因“讽日”事件,轻松占据流量中心。一时间,不仅官方直播间销量大涨,资本市场也大为受益,继5月6日股价涨停后,次日股价再涨1.15%,收报19.43元/股,股价创2023年7月以来新高。 不过,自5月7日起,质疑香飘飘炒作摆拍的声音不断出现。知名媒体人胡锡进也连续两天针对此事发声,称“拿一个杯套摆拍,冒充在日本店里销售,假装‘硬杠’,这涉嫌出于商业利益欺骗国内消费者,严重有违商业道德。”他还表示,“如此戏弄、消费公众的淳朴爱国热情,香飘飘的这种玩法不应被助长”。 在香飘飘讽日事件引发热议后,4日、5日共超千万名网友涌入香飘飘官方旗舰店抖音直播间购买同款产品,店铺直播日销售额由原来的2500元暴涨至100万元,涨幅高达400倍,主播也在直播间称同款杯套已经库存不足,后期会补发。 然而,当香飘飘讽日事件被质疑后,香飘飘直播间的热度和情绪一夜消散。飞瓜数据显示,5月7日的GMV已经回落到5000元至7500元之间。 北京市朝阳区的一位香飘飘经销商告诉蓝鲸财经记者,其实这个对香飘飘线下渠道的影响应该不是很大。最近爱国炒作太多了,有些营销过度了。 二级市场方面,5月8日,香飘飘股价开盘即下跌,报收18.9元,下跌2.73%。 蓝鲸财经记者就“讽日”后续事件向香飘飘方面询问,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2017年,香飘飘以“奶茶第一股”头衔登陆资本市场,业绩及股价在2019年同时达到巅峰,当年营收同比增长22.36%至39.78亿元,归母净利增长10.39%至3.47亿元。 然2020年成为一个分水岭。2020年至2022年期间,香飘飘的营收曾连续三年出现下滑,同比降幅分别为5.46%、7.83%、9.76%,净利润也从2020年的3.58亿元跌至2022年的2.14亿元。 直到2023年,香飘飘才结束了长达三年的业绩下滑,
香飘飘“讽日”营销翻车,直播间热度一夜回落

蓝月亮母亲节预热营销引发争议,回应称未能准确表达初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财经记者 王涵艺 日前,蓝月亮母亲节电梯海报引发较大争议。 因广告词使用“妈妈您先用”“让妈妈洗衣更轻松,更省力,更省心”等表述,被一些消费者视为品牌宣传对女性角色存在刻板印象,海报背景中展示的是一位女性独自做家务、照料孩子以及工作的形象,同样触发了部分消费者的不适感。 5月7日,针对母亲节广告引发的争议,蓝月亮发文回应称,回顾做这件事的初衷,皆出自对妈妈的爱与敬意。只是这份爱意在创作中未能准确表达,对此,品牌还开启了文案征集活动。 图片来源:蓝月亮官方小红书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发稿,在蓝月亮官方旗舰店抖音账号所发布的短视频作品中,仍有使用“妈妈先用,特别的礼物,送给特别的她”“给孩子妈妈选好礼”等话语进行宣传的视频。 图片来源:截自蓝月亮抖音官方账号 目前,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和话语权的增强,母亲节、妇女节等专为女性设立的节日已经成为商家营销的关键时刻。从营销本身出发,众多品牌利用这些节日作为契机,通过女性主题的营销活动来吸引关注,从而为品牌和产品带来显著的流量增长。 然而,消费者对广告内容的期望值在不断上升,他们对营销信息的审视也变得更加严格和敏感。特别是涉及性别议题的广告,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公众的质疑和反对。 业内专家认为,在当前消费环境快速变化和营销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蓝月亮需要更深入地洞察社会情绪,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公司应从争议广告事件中吸取教训,通过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营销策略和产品创新,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蓝月亮创立于1992年,并于2020年在港交所上市。经多年发展,已连续十多年领跑细分赛道。据2023年度中国市场商品销售统计结果显示,蓝月亮洗衣液连续15年(2009-2023)、洗手液连续12年(2012-2023)位列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 但从财报看,2023年,蓝月亮也并不太乐
蓝月亮母亲节预热营销引发争议,回应称未能准确表达初衷

酱油卖不动了?海天味业遭遇业绩滑铁卢,上市以来首次“双降”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蓝鲸财经记者 张静伦 近日,“酱油一哥”海天味业(603288.SH)交出了一份史上最为难看的年度报告。在连续九年实现营收高增长后,去年惨遭滑铁卢,营收、净利等多项指标呈现下滑。 一路下滑的不只是海天味业的业绩,还有股价和董事长的个人财富。对比之下,千禾味业(603027.SH)近年业绩则表现不错。 竞争对手“虎视眈眈”,资本市场不冷不热,海天味业能否重现昔日风采? 针对海天味业相关发展问题,蓝鲸财经记者联系海天方面,截至发稿前尚未获得回复。 酱油、调味酱、蚝油集体走低 财报显示,2023年海天味业实现营收245.59亿元,同比下降4.1%;净利润为56.27亿元,同比下降9.21%。 事实上,海天味业的增长疲态早有显现。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其营收增速分别为15.13%、9.71%、2.42%,对应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9.61%、4.18%、-7.09%,增速逐渐放缓。2022年,海天味业在“添加剂风波”后更是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去年,公司业绩承压的情况进一步恶化,实现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净利双降。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营业成本同比下降2.69%的情况下。 从营收构成来看,其三大主打产品——酱油、调味酱和蚝油呈现出“量价齐跌”的不利局面。 2023年,酱油、调味酱和蚝油分别实现营收126.37亿元、24.27亿元、42.51亿元,对应的增速分别为-8.83%、-6.08%和-13.74%,销量也分别同比下降8.17%、0.41%和1.92%。动销不旺导致库存增加,酱油、调味酱和蚝油的库存分别同比提高152.54%、165.68%和61.93%。 此外,海天味业营收占比最高的线下渠道或收入触顶,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228.92亿元、228.05亿元以及219.26亿元。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海天味业的经销商数量在持续下滑。海天味业经销商数量
酱油卖不动了?海天味业遭遇业绩滑铁卢,上市以来首次“双降”

紫燕食品卖不动了,利润大增靠降本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蓝鲸财经记者 张静伦 近日,“佐餐卤味第一股”紫燕食品(603057. SH)披露2023年年报。财报显示,紫燕食品营收同比下降1.46%,净利润却出现49.46%的增长,陷入业绩增利不增收的尴尬境地。 而在此前的2022年,紫燕食品营收为36.03亿元,同比增长16.51%,是4家卤味食品上市公司中营收增长最快的企业。紫燕食品的业绩缘何变脸? 第四季度净利亏近千万 公开资料显示,紫燕食品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规模化的卤制食品生产企业,主营卤制食品生产和销售,产品为夫妻肺片、百味鸡、藤椒鸡等卤制食品。 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35.5亿元,同比下降1.46%;归母净利润3.32亿元,同比上升49.46%;扣非净利润2.78亿元,同比上升53.26%。 相比往年年报来看,紫燕食品2020年、2021年、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3.28亿元、2.22亿元,2023年的净利润增速虽可圈点,但尚未恢复至2020年水平。 关于去年营收下滑的原因,紫燕食品未在财报中作出具体解释,业界猜测这或许与其主要产品收入减少有关。 从营收构成来看,鲜货类产品仍然是紫燕食品的主打产品。 2023年,紫燕食品鲜货类产品实现营收30.04亿元,同比下滑1.71%,占总营收的比例为84.61%;预包装及其他产品实现营收3.45亿元,同比下滑5.72%,占总营收的比例为9.72%。 分季度来看,业绩下滑主要受第四季度拖累。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34亿元,同比下降14.6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991.75万元,同比下降72.04%;单季度扣非净利润亏损1523.56万元,同比上升15.93%。 对于业绩“拉胯”的第四季度,紫燕食品此前在互动平台表示,一方面受季节影响一、四季度的收入会低于二、三季度,另一方面公司四季度成本费用高于前三季度,从而导致四季
紫燕食品卖不动了,利润大增靠降本

德亚进口牛奶不好卖了,母公司品渥食品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4月18日,品渥食品(300892.SZ)公布了公司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23亿元,同比下降27%,归母净利润为-0.73亿,同比下降754.87%。 从归母净利润的角度来看,品渥食品在2020年达到了1.36亿的净利润高峰,此后便是连续四年的下滑,2021年至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5亿、0.11亿、-0.73亿,2023年为公司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起家在于顺应“进口食品”发展浪潮 品渥食品成立于1995年,前身为上海魁春实业有限公司,2016年更名为品渥食品有限公司,公司采用“洋代工”生产模式,委托国外供应商进行产品生产、运回国内进行销售,以此来赚取差价。 顺应了“进口食品”发展的浪潮,品渥食品业务发展迅速,形成了乳品、啤酒、粮油、谷物、综合食品五大主营业务,逐渐形成“德亚”乳品、“瓦伦丁”啤酒、“亨利”麦片等自有品牌。 具体来看,德亚牛奶创立于2012年,当时“三聚氰胺事件”的阴影使得消费者更信任进口奶制品。此外,当时国外原奶价格较低,据新华社报道,2012年,我国从新西兰进口一吨原料奶粉,价格为2.4万元左右,而从本土收购奶源,一吨的成本则需要3万多元。德亚创始人王牧抓住了这一机遇,委托德国乳业代工产品,在国内做品牌,并将品牌与德国元素强关联。 据品渥食品招股书,2017年,德亚牛奶在双十一期间液态奶销量仅次于蒙牛和伊利,位列第三。同时德亚也成为进口液态奶销量第一的进口牛奶品牌。品渥食品2017年营收同比增长10.64%至12.16亿元,其中德亚乳品销售收入为6.08亿元。 五大主营业务收入全面下滑 2020年9月24日,品渥食品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为A股进口食品第一股。然而,上市以来品渥食品的盈利能力一直颇受质疑,主要原因在于营业收入增速放缓、毛利率减少。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21年为16.50亿,202
德亚进口牛奶不好卖了,母公司品渥食品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丝芙兰中国换帅,但品牌老化、性价比偏低难题待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财经记者 王涵艺 4月15日,丝芙兰(SEPHORA)宣布任命丁霞为丝芙兰大中华区总经理。在国货品牌与海外大牌的正面对决中,包括丝芙兰在内的零售商不免受到波及,已迎头撞上“中年危机”的丝芙兰,站在了不得不变的关键路口。 尽管从全球市场看,奢侈品行业的抗周期属性并未改变。据LVMH财报,2023年,丝芙兰所在的精选零售部门有机收入增长25%至178.8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80.44亿元)。其中还特别提到,丝芙兰在销售额和利润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北美、欧洲和中东的势头尤其强劲,商店网络继续扩张,在英国开设两家商店。据LVMH最新财报,精选零售部门今年一季度也延续了增长趋势,在有机基础上增长11%。 但这样的高增长只来自部分国家,截至目前,丝芙兰已陆续退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俄罗斯等市场。在所有外资品牌引以为傲的中国市场,其日子其实也不好过。 近年来,面临本土美妆集合店冲击、线上电商业务的崛起,以及品牌老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减退等问题,丝芙兰也在根据风向改变策略,包括下沉市场、增强服务体验、拥抱国货等。而领导者的变更,则是改变之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 据丝芙兰资讯中心披露,“丁女士已开始履新;她常驻上海,并直接向丝芙兰亚洲区总裁Alia Gogi女士汇报工作。”据悉,新任总经理丁霞曾任京东商城时尚生活事业群总裁、耐克Nike亚太及拉美地区电子商务副总裁等时尚零售高管职位。其中,直接向丝芙兰亚洲区总裁汇报这点,自始至终如此,并未发生改变。 新领导人有丰富的电商履历,换帅后的丝芙兰,是否有意发力电商业务? 针对换帅事宜、应变策略以及2024年线上线下渠道布局等问题,蓝鲸财经记者联系丝芙兰方面邀约履新采访,其表示,“作为LV集团下面的一个品牌,除了业绩无法细分披露,其所有的对外政策,包括高管对外沟通政策,都需要跟着集团的政策走,所以暂无法马上做出回复。未
丝芙兰中国换帅,但品牌老化、性价比偏低难题待解

上海城市超市宣布闭店,天天果园几年前收购入主

4月15日,上海城市超市(以下简称:上海城超)发布告知书称,近年来,上海城市超市经营举步维艰,尽管采取了多种自救手段依然难以为继,现公司决议解散,决定从4月16日起停止上海城市超市所有门店的经营。 告知书提到,上海城超停业后,拟通过法律途径,在法律的框架内,依法、妥善、公平解决公司遗留的全部债务问题,最大限度保障所有债权人的利益。 至于员工薪酬问题,告知书中表示,自4月16日起,公司进入停业清理状态,员工薪酬计算至2024年4月15日,社会保险金缴纳至2024年4月,离职经济补偿金(若有)则留待清算后依法予以妥善解决。 上海城市超市告知书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城市超市创立于1995年,创始人为崔轶雄。上海城超经营商品品类约2.4万种,其中80%为进口商品,目标消费人群定位为中高端人士,高峰时期一度拥有15家门店,店铺位置大多设置在日月光中心、浦东花旗大厦等高级商业区和豪华住宅区,北京亮马桥和芳草地也设有分店,单店面积在几百平米到几千平米不等。 2017年后,天天果园逐渐收购控制了上海城市超市。天眼查显示,2017年3月,上海城市超市的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从“崔轶英”变更为“王伟”,王伟的另一身份是天天果园的创始人。根据当时媒体报道,上海城超将旗下15家超市的精品生鲜消费区交由天天果园运营。天天果园除了将与城市超市共享精品生鲜消费的供应链资源外,城市超市旗下拥有的农业基地、蔬菜产销合作社以及中央厨房也将会对天天果园全面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正值生鲜电商行业洗牌阶段,大量中小型生鲜电商或倒闭或被并购,市场遇冷。与此同时,京东、阿里等电商巨头入局,有着京东背景的天天果园和阿里背景的盒马鲜生、永辉旗下的超级物种展开激烈竞争。 天天果园曾尝试采用“门店+前置仓”的模式在北上广深布局近50家门店,2016年几乎全部关闭。2017年天天果园与上海城超的整合被认为是天天果园重新尝试
上海城市超市宣布闭店,天天果园几年前收购入主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