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态LT
零态LT
个人简介:最独到的商业洞察
IP属地:未知
1关注
262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零态LT
05-06 09:35

创新技术+优化产品“双拳”打天下,伊利靠多元发展走向下一时代

两年前,随着伊利股份揭晓2021年成绩单,中国乃至亚洲乳业首个“千亿航母”诞生。财报显示,2021年伊利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1105.95亿元,首次突破千亿。 千亿之后伊利仍未止步。4月29日,伊利股份发布2023年财报,营业总收入1261.79亿元,同比增长2.49%;归母净利润104.29亿元,同比增长10.58%,均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31年稳健增长。 图:伊利2023年报数据 在依然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众多乳企业绩均不可避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作为“千亿航母”的伊利,却能够顶住外部压力,实现业绩上的再攀高峰,它是如何做到的? 01夯实两大主战场的龙头地位 向上生长,需要先稳固根基,对于行业龙头企业而言尤为如此。伊利能实现连续31年稳健增长的前提,在于对乳业两大核心战略要地——液态奶和奶粉,占有牢固的优势地位。 液态奶业务方面,伊利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55.40亿元,业务规模、市场份额持续稳居第一。 其中,常温白奶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高端白奶以“营养、产地”等多重优势,实现全面增长。财报显示,2023年,整个有机纯牛奶市场零售额同比增长13.5%,其中,金典有机纯牛奶零售额同比双位数增长。在酸奶市场,伊利也是行业佼佼者。其中,安慕希作为常温酸奶代表,市占率长期稳定在行业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伊利低温业务实现逆势增长。 其中,金典鲜牛奶系列产品零售额增长54.6%。金典鲜牛奶大比例的增长,充分说明了伊利在产品打造方面具有敏锐的嗅觉,特别针对消费者对品质鲜奶的需求,推出了“天然活性营养”功能的产品,开创出行业高品质发展新赛道。另外,畅轻连续8年稳居低温酸奶品类品牌力第一;宫酪通过跨界营销与口味创新实现成功破圈,销售额同比增长37%,稳居低温凝固型酸奶第一。 在奶粉市场,伊利也占据领先地位。2023年,其奶粉及奶制品主营业务收入为275.98亿元,同比增长5.09%,
创新技术+优化产品“双拳”打天下,伊利靠多元发展走向下一时代

茶百道破发:新消费的伟大与失败

茶百道,这个在四川起家的茶饮巨头,在4月份迎来了它的“大日子”。 2024年4月23日,茶百道在香港交易所主板登场,股票代码“2555”成为它的新身份标识。 半年前茶百道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现在茶百道以每股17.5港元的价格发行了约1.48亿股,意图募资25.9亿港元,市值预计高达258.6亿港元。这场资本市场的“首秀”却并非一帆风顺,市场给出了一个“下马威”。开盘即破发,股价像过山车一样急速下滑,盘中最大跌幅一度触及38%。 这一幕,无疑给那些正在港交所排队等待上市的饮品企业——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等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也许会重新评估自己的上市计划。 1、茶百道港股闯关记 在四川的茶饮江湖中,茶百道无疑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但就在上市首日,茶百道的股价便遭滑铁卢。开盘后破发,盘中更是一度暴跌逾30%。截至当天12时,茶百道股价已经跌去了35.2%,报于11.34港元。 尽管股价遭遇不小挫折,但茶百道实力仍不容小觑。 截至2024年4月5日,茶百道在中国已经拥有了8016家门店,遍布全国31个省市。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以2023年零售额计算,茶百道在中国现制茶饮店市场中稳坐第三把交椅,市场份额高达6.8%。 茶百道的破发,深入剖析后会发现,这并非单纯的公司层面问题。饮品赛道的竞争日益激烈,从低端到高端,各类品牌层出不穷。自2022年以来,线下新消费的增长势头却已显疲态,新茶饮也不再是增长焦点。 更值得关注的还有港股市场的现状。港股的融资能力尚未恢复到最佳状态,流动性问题依然严峻。这使得港股在A股和美股之间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众多待上市公司和风险投资机构都寄望港股能迅速摆脱困境、重振旗鼓,但这显然需要时间和努力。 那为何中国内地公司尤其是新消费公司,还是会选择在港股上市呢? 其中有着深层次的考量。首先,由于人民币资本层面的自由兑换尚未实现,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
茶百道破发:新消费的伟大与失败

为什么开源大模型其实比闭源贵?这篇文章说出了根本原因!

为什么开源大模型反而是最贵的?近日,随着Llama 3宣布开源,一则美国AI创业者Arsenii Shatokhin的采访视频在网上流传(https://weixin.qq.com/sph/AZM8h34Jm),这位AI智能体公司VRSEN的创始人表示,企业自己运行开源大模型效率低于闭源API,“我们只有一两个客户有足够资源,来精调或运行700亿参数的Llama开源模型”。 Arsenii Shatokhin已经在人工智能行业中从业六年,是美国知名的AI创业者之一。当前创业公司VRSEN专注于AI智能体,即基于大模型为企业客户打造AI Agent,从而提高销售转化率等指标。目前,Arsenii Shatoknin已经为多家知名企业如思科、StripePMA、HUGO PFOHE等提供过AI解决方案。 Llama 3开源后,Arsenii Shatokhin迅速发现了这款开源大模型的的实用性问题,“Llama 3比之前发布的任何开源模型都大的多,即使是现在,我们也只有一两个客户拥有足够的资源来精调、甚至只是运行这款700亿参数的大模型。” 对于他的客户而言,使用这款开源大模型,反而不如闭源的商业大模型效率高。他分析说,闭源大模型的API优化效率更高,“因为这些API是专门为模型构建的,并且尽可能地进行了优化,你只需要为你使用的东西付费,而无需其他费用。”与之相对,如果在开源模型中开发这样的优化系统,“是非常复杂的”。 开闭源之争是大模型行业近期热点,但与Linux、安卓等系统开源不同,越来越多AI行业人士表达了对闭源大模型的认可,并纷纷指出开源大模型存在的各项问题。 “开源大模型会越来越落后”,不久前,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演讲中指出,“大家以前用开源觉得开源便宜,其实在大模型场景下,开源是最贵的。” 当前,开源大模型与以往的开源系统存在明显差异。在开发者社
为什么开源大模型其实比闭源贵?这篇文章说出了根本原因!

周鸿祎车展“红”过雷军:智己、哪吒们为何没有小米的命|车圈

新能源、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快速发展,汽车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关注汽车行业最新动态,深入剖析市场趋势,零态LT特推出《车圈》栏目,以专业的视角,关注全球汽车行业最新动态、各大车企的新品发布、技术革新以及市场表现,通过对汽车行业进行深度解读,揭示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市场规律,以及它们如何改变汽车行业的格局,以及它们将如何影响人类的出行方式。 本文是该栏目02篇,聚焦2024北京车展,周鸿祎实力演绎如何成为顶流红人,把流量玩的如此风生水起,当然,这只是局限于个人IP营销上,在业务营销上,周鸿祎的360向新能源品牌哪吒汽车投资19亿元,但在营销层面,哪吒显然不如小米会玩,甚至不乏碰瓷小米翻车的智己汽车这类品牌存在。那么问题来了,新能源汽车,究竟怎么才能赢,是不是黑红也是红? 要说这届北京车展最火的人,周鸿祎说第二,雷军不敢说第一吧。 2024年4月26日,北京车展开幕,除了人从众的盛大场景,火爆出圈的就是坐在车顶一袭红衣的周鸿祎,并被外界戏称为“2024北京车展首日唯一车模”“北京车展历史上最老的车模”。 ▲图:车展上的周鸿祎 随后周鸿祎回应称,一直在练攀岩,想证明自己不是数字人。 但不管怎么说,这波泼天的富贵流量,周鸿祎是接住了,在这之前,周鸿祎准备卖掉迈巴赫、选购新能源车事件,被质疑是为自己投资的新能源品牌——哪吒汽车抬轿子,但他表示是为中国新能源网联车唱赞歌。不过,遗憾的是,哪吒汽车没有接住这波流量,事实上,周鸿祎让哪吒汽车掌舵人张勇学习雷军的营销策略不是一次两次了,但并非所有新能源品牌都有小米Su7出生就爆红的命运,甚至不乏蹭热度翻车、并惨遭网暴的案例。 2024年4月中旬,智己官方微博发布举报信,称自己已于4月9号向小米道歉,但却遭到大量有组织的网络暴力和流量霸凌,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据悉,4月8号发布智己L6时,该产品几乎全面对标小米SU7,试图分流小米
周鸿祎车展“红”过雷军:智己、哪吒们为何没有小米的命|车圈

十年四冲IPO:喜马拉雅能否圆梦港交所

“人点烛,鬼吹灯,勘舆倒斗觅星峰”,这句经典的台词,当它与男主播那富有磁性的声线相结合时,便立刻将听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与诡异色彩的地下世界。听众们仿佛化身为《鬼吹灯》故事中的主人公胡八一,与他一同经历那些紧张刺激的盗墓冒险。 承载这部有声小说的平台,就是喜马拉雅。 4月12日,喜马拉雅带着招股书向港交所出发。招股书上,2023年全年喜马拉雅实现营收61.6亿元,已连续5个季度实现正向盈利。 喜马拉雅的IPO可以说是意料之中,这个背后站满了一众知名VC/PE的超级独角兽,背靠兴旺投资、挚信资本、腾讯、泛大西洋投资、普华资本、小米、阅文集团、合鲸资本、创世伙伴资本等机构,估值在2020年就达314亿元。 但另一边,作为在线音频行业领跑12年“耳朵经济”的绝对霸主,喜马拉雅最早是在2021年5月冲刺美股IPO,但4个月后却撤回了申请;2021年9月、2022年3月,又分别在港交所提交IPO申请,最终均以《招股书》失效而不了了之。 现如今,带着盈利成绩单第四度扬帆起航,喜马拉雅能否顺利登陆资本市场? 1、70后掘金“耳朵经济”,2023年净利润为2.24亿元 喜马拉雅成立于2012年,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平台,其愿景和定位十分明确:为大众提供全方位的精神食粮,并重新定义人们与知识、信息和娱乐内容的交互方式。这样的定位使得喜马拉雅在在线音频行业中占据了引领地位。 既然谈及喜马拉雅,就不得不提其背后福建商人余建军。从创业到IPO,从烧钱到盈利,这个70后扮演着重要的掌舵人角色。 生于70年代的余建军是一位“连续创业者”,1998~2009年,其先后创立了基于建模方式的“模拟中国”,三维全景拼接图像处理软件“杰图”,街景地图项目“城市吧”,虚拟世界项目“那里世界”,期间结识了喜马拉雅的重要合伙人陈宇昕(陈小雨)。陈宇昕此前是证大集团的投资总监,2021年4月因个人健康原因
十年四冲IPO:喜马拉雅能否圆梦港交所

刘强东分身“亲自”破局

为了推广自家的直播业务,已消失前台数年的刘强东不惜“亲自”下场。 2024年4月16日,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刘强东以AI数字人“采销东哥”的形式,现身京东家电家居和京东超市采销直播间,进行了约40分钟的直播带货。 因刘强东具备一定的个人号召力,并且AI数字人也拥有一定的噱头,“采销东哥”直播首秀成果斐然。“京东黑板报”披露的信息显示,“采销东哥”首次直播,总观看量超2000万,整场直播累计成交额超5000万元。 ▲图:刘强东数字人直播中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几年,京东直播并不缺少单次直播“出圈”的经历。然而目前京东直播并没有在电商直播赛道占据有利位置。 由此来看,接下来,除了需要靠噱头博取用户关注,京东直播更需要做的,或许是构筑差异化竞争力,以俘获忠实的拥趸。 1、直播电商产业崛起,老炮京东掉队 曾几何时,中国电商行业的主旋律还是货架模式,主打高效供应链的京东得以成为行业翘楚。不过近年来,随着短视频产业发展,直播电商正日益兴起,诸多新兴平台都强势崛起,京东的地位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据艾瑞测算,2023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为4.9万亿元,同比增长35.2%。对比而言,2023年,中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13.0万亿元,增速仅为8.4%。 直播电商行业规模增速之所以远超整体电商零售额增速,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前者更具互动性和临场感,转化效率更高。人民日报披露的数据显示,直播电商的转化率比传统电商高30%以上。 ▲图:前瞻产业研究院 这也决定了,接下来直播电商行业仍将飞速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29年,中国直播电商交易规模将达19万亿元,2024年-2029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0%。 直播电商行业高速成长的背景下,相关企业的业绩也飞速攀升。官方资料显示,2023年,抖音电商GMV同比增长277%,累计GMV破10万元的作者数量超60万。同期,快手电
刘强东分身“亲自”破局

ZARA撤店是快时尚式微的缩影

近日,“ZARA中国关店”,一举“冲上热搜”。 #ZARA回应撤出中国传闻#相关话题下,有网友评论称,“不要撤,求求了”“我真的不能没有ZARA的裤子”。也有不少网友称,“无感,反正也不喜欢这牌子”“在我看来款式太粗糙,面料等质量也差得很”。 面对网络上的种种猜测,ZARA品牌方于近日回应:“网传ZARA撤出中国为不实消息”,同时辟谣了之前网传ZARA两个多月关闭9家店:“4月2日,我们关闭了上海宝山门店;3月31日关闭了东莞、惠州的门店。”其中在惠州、东莞的门店均为当地唯一店铺,且开业超过十年,撤店后,这两座城市再无ZARA实体店。  在ZARA的官方口径中,即便在2023年ZARA全球门店数量有所精简,但财年销售额却实现了10%的同比增长。也即ZARA部分门店关闭,意在提升单店效率和盈利能力,但这真能助力品牌实现更高的盈利效率吗?在电商日益发展的今天,ZARA被外界认为过于静态,没有跟上电商转型的大时代,作为一家快时尚巨头,如何平衡线上和线下关系,ZARA角色能否成功转变,并取得卓越效果? 其他疑问短期内尚无法得到答案,但屡传撤出中国的ZARA,背后暗含的是快时尚式微的缩影。 1、ZARA频繁调整的真相 难道这个国际快时尚巨头,真的要撤出中国市场吗?先来看看,为什么ZARA会在中国市场进行闭店调整? 从全球范围来看,ZARA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门店网络的精简和优化。ZARA及其母公司Inditex集团近年来一直在对线下店铺进行优化调整。据Inditex集团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在截至2024年1月31日的2023财年,集团全球门店数量持续缩减,全年累计减少123家。其中,ZARA和ZARA Home两个品牌减少的门店数量就高达74家和17家,占比达到74%。 尽管门店数量有所减少,但Inditex集团在2023财年的业绩表现却十分亮眼。销售额达到359.47亿欧元,同比增长
ZARA撤店是快时尚式微的缩影

AI领袖李彦宏抛出三个“王炸”

AI行业王炸时刻来临,这一次,百度再次遥遥领先。 4月16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Create 2024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主题演讲上带来了三大开发工具:AgentBuilder、AppBuilder、ModelBuilder,支持开发者打包带走,开箱即用。 具体是什么呢? “首先是智能体开发工具AgentBuilder。智能体可能是未来离每个人最近、最主流的大模型使用方式,基于强大的基础模型,智能体可以批量生成,应用在各种各样的场景。” AppBuilder,“是目前最好用的AI原生应用开发工具。在AppBuilder上面,百度提前封装和预置了开发AI原生应用所需的各种组件和框架,大幅降低开发门槛。最快只需三步,开发者就可以用自然语言开发出一个AI原生应用,并且能够便捷地发布、集成到各种各样的业务环境中。” 各种尺寸的模型定制工具ModelBuilder则是更适合专业开发者使用的工具,“它可以根据开发者的需求定制任意尺寸的模型,并根据细分场景对模型进一步精调,这样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大AI神器的问世,可谓真正开启了“人人都是开发者”的时代。 1、卷应用才是大模型的价值 想象一下:如果你可以自己创造一个能帮你解决烦心事,提供建议的AI助手是一种什么体验;再想象一下:你的父母和孩子也都能像你一样,创建一个帮他们解决问题提供建议的AI助手, 是一种什么样体验。 事实上,这样的场景不会太远,在Create 2024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将这个愿景变成了现实。 这意味着,在基础大模型系列和三大AI开发神器的赋能下,未来,自然语言将成为新的通用编程语言,只要会说话,就可以成为一名开发者,用自己的创造力改变世界。 这从侧面彰显了一个事实:大模型,卷应用才是其真正价值。 ▲图:大会上李彦宏带来三大开发工具 李彦宏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大语言模型本身并不直接
AI领袖李彦宏抛出三个“王炸”

女继承者们的时代来临|先锋女性

在精密运转的社会机器下,无人再敢忽视女性的力量。 母亲、妻子、女儿、教师、外卖员、科学家、企业家...越来越多的“她”正在完成从奉献者角色到创造者角色的转变。她们野心勃勃表达欲望与野心,她们自主书写人生每一处注脚,她们开始进入舞台中央,不再依附,拒绝仰视,在成为“真正的自己”这条路上,她们不再在意他人目光,越来越多女性开始抛掉外界定义,去向内求索。 众面(ID:ZhongMian_ZM)特发起《先锋女性》栏目,本栏目通过聚焦一批不分职业、不论年纪,拥有独立自由、先锋前卫的女性,去记录、见证和书写她们的思想与人生。 本文是该系列第5篇,主角是主角是继承父业的女二代们,且看她们如何稳固父辈基业,并且创造出新的商业世界。 “我觉得这个节目好像不是很高端。” 在《至少1小时》访谈节目里,新浪微博高级总裁邓庆旭问宗馥莉,“你爸没有逼你在个人问题上尽快地解决吗?”,宗馥莉这样回怼道。很少有人称宗馥莉为娃哈哈“公主”,作为独生女的她,顺其自然地留学后投入家族企业。在她的父亲宗庆后去世前,大家已经称娃哈哈是“父女档”经营。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2011》的抽样统计中,被调查的3268家家族企业主平均年龄为46岁,以中国传统的60岁作为退休年龄推算,现在正处于中国家族企业进行传承交接的15年高峰期间。 当孟晚舟脚踩Manolo Blahnik高跟鞋,身穿Carolina Herrera红色连衣裙从容落地深圳,向迎接她回家的人打招呼时,公众似乎意识到,这位女性继承人完全有能力承担压力与希冀,这在中国民营企业“二代”中也并不稀有。 “公主”接班,成为“掌柜”。 而被关注的,不仅有上述两位女性,还有前段时间“豪门联姻”和孵化“半糖系列”出圈的特步集团二女儿丁佳敏,饲料乳液巨头新希望集团的刘畅,香飘飘的蒋晓莹,达利食品集团的许阳阳,碧桂园的杨惠妍,以及立白集团二代集体接班中的陈丹霞和陈丹丽两位女性
女继承者们的时代来临|先锋女性

谁在让车主隐私“裸奔”|车圈

新能源、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快速发展,汽车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关注汽车行业最新动态,深入剖析市场趋势,零态LT特推出《车圈》栏目,以专业的视角,关注全球汽车行业最新动态、各大车企的新品发布、技术革新以及市场表现,通过对汽车行业进行深度解读,揭示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市场规律,以及它们如何改变汽车行业的格局,以及它们将如何影响人类的出行方式。 本文是该栏目01篇,针对车企与车主的隐私矛盾,展开剖析。 车企对车主合法拥有的车辆,进行远程锁车、锁电这种“怪象”,早在去年就被中消协特别“喊话”予以警示,然而,尽管是面对《南方都市报》这样的权威媒体采访调查,某新势力车企也高调地“自证清白”,并对南都记者“放话”称自己公司绝不拥有远程控制车主车辆的技术能力。 而在一年一度的杭州问题车展上,远程锁车、锁电问题又被网友和媒体曝出,一时间相关车企同样是“激情澎湃”地“怼”了回去,坚称没有做过这般操作。 实际上,车企远程锁车、锁电,看似各有各的理,但追溯相关案例却足见类似“乱象”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譬如不少媒体都报道过的,某一新势力车企仅因为一次“宕机”却将车辆远程锁住、导致在车边的车主连车门都无法打开。而此时,车内坐着的只有一个幼小的孩子。试想,若不是“扯着嗓子给孩子说话,费了半天劲才让孩子从车内打开车门”,车主孩子的生命体征是不是会受到威胁? 比锁车、锁电更“肆意”的,是越来越多车企在社交网络等平台未经车主同意,就“积极主动”曝光车辆各种行车数据甚至视频影像。殊不知,早在2021年,工信部就明确要求智能网联汽车企业要“加强汽车数据安全”,视监管部门明文规范如“空气”,从特斯拉到理想汽车,再到懂车帝一场冬测就“捅开”了多家车企在社交平台竞相曝出“丰富多彩”的车辆远程操控数据的“马蜂窝”。 试问,车企们哪来的底气?如果不是媒体的冬测,而是普通车主驾驶的车辆,请问连开关门次数、空调制热
谁在让车主隐私“裸奔”|车圈

阿里刮骨疗毒:马云千字文定变革心志

江湖久无“风清扬”的消息,而今在阿里改革一年之时,他终于“现身”了。 4月10日,马云以花名“风清扬”在阿里巴巴内网发表《致改革 致创新》的内部信。信中,他不仅高度肯定了现任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和CEO吴泳铭组成的新管理层的变革勇气,更对阿里这一年的改革成果给予了认可,称阿里已重回健康成长轨道,并支持继续改革。 ▲图:马云千字内部信 长期以来,被称为“中国互联网教父”的马云,不仅是在商界长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阿里而言更是永远颠扑不灭的精神旗帜。 回顾历史,阿里每一次关键时刻,马云的内部信都是关键的“定海神针”,而今灵魂人物马云在卸任集团董事局主席五年后,首次用长篇幅分享对阿里的改革成果和未来前景的思考,显然也具有非凡的意义。 1、修正阿里,寻找初心 帖子的第一句马云就提到,有人发给了他Joe(蔡崇信)接受采访的视频,“这个视频对我们过去错误的坦承,尺度很大”。这指的是4月3日,阿里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与挪威主权财富基金首席投资官Nicolai Tangen对话的视频。 在其中主持人问到,“你们面临的最严峻的竞争是什么?” 蔡崇信回答说,阿里过去几年忘记了真正的客户是谁,并说道:“我们的客户是使用我们的应用程序购物的用户,我们没有给他们最好的体验。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有点自食其果,并没有真正关注价值所在,我们能在哪里提供价值。” 所以,马云这封内部信,第一个精髓,是在为阿里巴巴精神进行“加冕”。 当人们已经习惯了简称这个互联网巨头为“阿里”之时,作为创始人的马云和联合创始人的蔡崇信,他们始终还记得曾经的“阿里巴巴”为什么出发。 蔡崇信在这次采访中在被问及创业时“阿里巴巴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景象”时,就回答道:“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风口浪尖上,所有这些中小企业都希望在世界各地开展业务。阿里巴巴当时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现在仍然如此。我们的DNA、我们的文化是帮助小
阿里刮骨疗毒:马云千字文定变革心志

在海外再造一个泡泡玛特|出海专题

2024年,出海市场战况空前,中国创业者在海外纷纷摩拳擦掌,以期能够把中国的商业模式、创业理念、战略打法输出海外,他们依然坚信“时光机理论”,并希望提前押注20年前的中国。 零态LT特推出出海观察栏目《出海反光镜》,从多个维度记录中国企业出海新征程。本文是该系列第42篇,聚焦中国潮玩巨头泡泡玛特,如何成功进军海外,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和思考。 本来,所有人都以为泡泡玛特的神话已经无法继续,没想到泡泡玛特却再次让外界刮目相看。 最近,泡泡玛特披露了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63亿元,同比增长36.5%;调整后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107.6%。值得关注的是,除营收、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外,泡泡玛特在中国港澳台及海外业务的营收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66亿元,同比增长134.9%。 如此耀眼的业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泡泡玛特的海外业务一路高唱凯歌。 随着泡泡玛特以“DTC”为核心的本土化海外战略成功奏效,其早已不仅局限于盲盒业务,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多元化盈利。 1、从B到C掌握渠道优势,成海外市场新宠儿 早在2018年,泡泡玛特在国内市场已取得了显著的销售成绩,但其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开始试探性地涉足海外业务,寻求出海发展之路。 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有名的玩具生产大国,具有成本低、产业配套完善、供应链成熟等优势。因此,泡泡玛特借着这一优势,最初是以批发模式进军海外市场。 但经过一段时间市场反馈来看,与经销商合作的低成本TO B形式只是停留在销售层面,难以真正推广品牌知名度,对于自有IP在海外方面的传播也难以有任何好处。 毕竟,与其他消费产品不同,潮玩产品更具有文化属性。但在不同国家,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消费者间彼此的喜好也是千差万别,致使泡泡玛特想要靠着“一盘货打全球”的方法难以走通。 因此,泡泡玛特开始改变出海策略,从To B为主转而
在海外再造一个泡泡玛特|出海专题

“清明节花10元钱,我用AI复活了奶奶”

想象一下,如果能和在另一个世界的已逝亲人打起视频电话,是怎样的情景? 清明时节祭祀烧纸时,人们往往会在坟前与逝去的亲人说上几句话,希望燃尽的碎片能把生者的思念带到另一个世界。然而,随着AI技术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单向的沟通。 人间万事,因利而起,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AI“复活”逝者的视频应运而生。 张国荣、李玟、乔任梁、高以翔的二次生成视频冲上新闻头条,无数人在发布者的视频下询问起视频制作的方法和收费价格。更有从业者表示,AI复活视频是“未来会有万亿市场”的新赛道。 这种被称为“AI复活”的现象,不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更掀起了一场关于生命、记忆和商业利益的思考与争议。 然而,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的视频再生是否能被称为生命的延续?AI“复活”逝者,到底在“招魂”还是招财? 1、AI立起电子墓碑 AI“复活”逝者的视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为网络上新形态的电子墓碑。 所谓“复活”,是指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将逝者的文字描述、图片、视频和声音资料输入AI算法模型,让数字模型学习逝者的语言习惯和家庭背景,从而模拟生成一个数字形象,被训练过的AI再以规定的语气与生者进行对话。 早期走进国内大众视野的AI“复活“亲人的视频来自B站UP主吴伍六,他向观众展示了自己用AI创造的已去世的奶奶。视频中,吴伍六利用已有的电话录音生成语音包,并让ChatGPT学习奶奶的语言习惯,由此合成的数字人模型,吴伍六称之为“数字生命”。这位说着方言的数字人奶奶与生者进行语音对话的视频一经发出,便获得了近百万的播放量。 “泪目了”、“哭了,我也很想我奶奶”、“还是珍惜眼前人吧”。网友的意见迅速在弹幕和评论区分成了两派,一方期待AI的未来发展,能借助数字人填补自己心中的遗憾,一方则口诛笔伐,愤然指责滥用科技违背了自然伦理,认为如果被做成AI成为每一个人死后无法避免的命运,反而是一种悲剧。 不管
“清明节花10元钱,我用AI复活了奶奶”

本地生活大作战:12年后,美团还能赢吗

12年前,美团在千团大战中成功“上岸”,与大众点评、糯米、口碑共同进入团购网站第一梯队,开启了此后长达十年“一统江湖”的顺风时代。 12后,本地生活的“战火”燃起,抖音杀入了美团的“腹地”,让它不得不面对第二次“大战”,在2023年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 过去一年,因本地生活业务受到竞争对手的冲击,美团的股价从接近200港元的位置一路下行,直至在2024年1月跌破了发行价。 股价的下降,让诸多媒体对美团也多有感慨,评论道:“美团这一年真的很不容易”。 但从美团最新发布的业绩来看,它并没有被第二次“大战”打乱脚步,反而是保持了它稳健的底色,以足够宽阔的“护城河”抗住了进攻,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1、扭亏为盈,护城河够宽吗 从美团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来看,2023年,其营收增速相较于此前有所加快,同时扭亏为盈。 财报显示,Q4期内实现营收736.96亿元,同比增22.6%,经营利润17.58亿元,经调整的净利润更是大增427.6%达到了43.7亿元。 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2767亿元,同比增长26%,2022年营收同比增速为22.8%。美团全年经营利润为13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022年同期亏损为58.2亿元。 营收利润双增长与核心业务本地商业的驱动密不可分。过去一年,美团本地商业(包括餐饮外卖、到店酒旅、美团闪购、民宿以及交通票务)也得到了很好地恢复,全年营收增长29%至2069亿元,实现经营利润387亿元,同比增长31.2%。 在优势板块,美团的多项业务指标也呈现出健康上升的趋势,如贡献营收最多的配送业务,2023年营收为821.9亿元,同比增长17.3%;年内即时配送交易笔数达到218.9亿笔,同比增长23.9%。 贡献利润最多的到店酒旅业务,2023年GTV同比增长超过100%,年交易用户增长超30%、年活跃商户增长超60%,均创历史新高。 代表美团即
本地生活大作战:12年后,美团还能赢吗

2024新消费大逃杀

如果说2023年是新消费品牌的“集体大溃败”之年,那进入2024年,短短3个月时间,新消费品牌们已然快进到“大逃杀”: 钟薛高降价促销,从天价雪糕降到了2.5一根; 精品咖啡品牌Seesaw被爆欠货款; 网红蛋糕品牌熊猫不走因资金链问题而停工; 高端酸奶品牌茉酸奶被上海市消保委; 仅就刚刚过去的315,就有茶百道、书亦烧仙草等多个品牌爆出负面; ... 一边是负面消息不断,另一边新消费品牌们大动作不断,蜜雪冰城、沪上阿姨、茶百道、古茗纷纷提交了上市申请,开始寻求二级市场的资本支持,可问题是资本市场似乎并没有看好新消费品牌们,百果园、奈雪的茶、三只松鼠、逸仙电商(完美日记母公司)等上市品牌的股价纷纷击破发行价,短时间内也难见起色。 除了上市,还有加盟,原本做加盟的零食店、饭店、茶饮店依然开疆拓土,瑞幸、奈雪、喜茶等半路出家的品牌也加大了加盟力度,就连号称不做加盟模式的海底捞都开始筹划起了加盟生意,可所谓加盟,往好处说,叫做利益共享,一旦经营不善,就是妥妥的风险共担,去年跟瑞幸大战300回合的库迪咖啡,上半年疯狂开店,下半年大量闭店,据报道,每3家倒闭的连锁品牌门店中,就有一家是库迪。 更有意思的是给倒闭餐饮做二手餐饮回收生意的,与知识付费讲AI如何改变世界的一起成了2023年社交媒体里最热门的职业。 “所有消费品都值得重做一遍”的口号还余响未绝,整个行业的寒气不仅传递给了每一个从业者,而且是透心凉、刺骨的凉、痛彻心扉的凉。 新消费到底怎么了?重做到了一半就做不下去了? 1、“所有消费品都值得重做一遍” 所有消费品都值得重做一遍! 这句响亮的口号提出于2019年,当时说法是新媒体、新渠道、新产品三个大浪的加持,再加上国内新生代消费升级的崛起,新消费当立! 这之后,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各行各业充斥着种种不确定,吃喝玩乐成了最确定的领域,一时间热钱纷纷涌入消费赛道。从20
2024新消费大逃杀

五冲IPO背后:嘀嗒没有新故事

2024年3月19日,嘀嗒出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谋求登陆港交所主板。据悉,2020年10月以来,嘀嗒出行共五度冲击港交所,前四次均铩羽而归。 与以往不同的是,2024年2月,嘀嗒出行获得证监会IPO备案,这意味着,其拿到了登陆港交所的关键“钥匙”。 此外,结合招股书来看,嘀嗒出行并未像大部分网约车平台,持续身陷亏损的泥潭,即使是在大环境下,也可以连续盈利。凡此种种,似乎预示着,嘀嗒出行距离登陆资本市场,只有一步之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已经可以持续释放利润,但嘀嗒出行的短板也很明显,那就是严重倚重顺风车业务,没有探索出强有力的“第二条曲线”。 在此背景下,即使可以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嘀嗒出行的股价,或许也难以具备太强的想象力。 1、与滴滴同期创业,早已盈利多年 尽管品牌知名度和营收规模不及滴滴,但嘀嗒出行入局网约车行业的时间并不晚。官方资料显示,嘀嗒出行上线于2014年9月,只比滴滴晚了一个月左右。 彼时,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诸多初创公司均结合智能手机的特点,进行业务模式创新,致力于革新传统产业。 与滴滴瞄准出租车市场,围绕乘客与司机构筑O2O闭环不同,嘀嗒出行创立之初就专注于私人小客车合乘、车主和乘客顺路搭乘,也即顺风车。 ▲图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因可以高效匹配有“顺风”需求的车主和乘客,2015年后,中国网约车市场飞速成长。华经产业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顺风车行业市场规模为190亿元,约为2015年55亿元的3.5倍。预计2025年,中国顺风车行业市场规模达1148亿元,过去十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5.51%。 由于嘀嗒出行入局顺风车行业较早,具备先发优势,并且此前大部分网约车企业均聚焦网约出租车业务,顺风车行业的竞争压力也比较小,随着市场需求逐渐释放,短短几年,嘀嗒出行就成为中国顺风车行业的翘楚。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已完成顺风车订单数计
五冲IPO背后:嘀嗒没有新故事

双王变单核:快手完成质变了吗

在3月财报期,带来最大惊喜的莫过于快手。 放眼整个2023年,快手不仅实现了扭亏为盈,还拿出了净利润首次破百亿的好成绩。正如快手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上所说,快手的提质增效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盈利能力也得到了持续改善。 按说有这样一切向好的发展势头,理应让事了拂衣去的宿华非常欣慰。但实际上,虽然快手攻克了营收关,但在宿华离开之后的首个季度,还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降速。面对新的一年,其在电商、本地生活、短剧几个上升业务领域,也有诸多竞争压力。 那么,在重要“增长曲线”之上多有激流的情况下,快手还能在离开宿华的第一个年头守好当下提质增效的基本盘、再创新高吗? 1、总收入破千亿,净利润扭亏为盈 从快手2023年全年业绩来看,过去的一年着实是其“从量变到质变”的一年,多项指标均取得了喜人的突破。 据快手2023年年度业绩公告所示,2023年,快手年度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门槛:全年快手总收入达1134.7亿元,同比增长20.5%。 与此同时,快手全年经调整净利润和利润均实现扭亏为盈:其中,净利润达64.0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36.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首次超百亿达102.7亿元,上年同期经调整净亏损为57.5亿元。 具体分析,其线上营销服务、直播、其他服务三大主营业务,从全年来看也均呈上升态势。其中,快手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为603亿元,同比增长23.0%;直播业务收入为391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他服务收入为141亿元,同比增长44.7%。 也正是在各业务上升之下,快手才得以将总收入由2022年的人民币942亿元,增加20.5%至2023年的人民币1135亿元,突破千亿营收大关。 如进一步分析快手2023年全年业绩,还有三个比较突出的亮点。 首要就是,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的环境下,快手保持了较为不错的用户基本盘。如其报告中所示,2023年第四季度,快手应用的平均日活跃用
双王变单核:快手完成质变了吗

阿里人事调整“最深一刀”:盒马离开侯毅后将奔向何方

令人深感意外的是,继老将俞永福卸任后,阿里这一次人事调整的“刀锋”对准的却不是大文娱集团,而是不在六大集团内的盒马。 3月18日,阿里集团CEO吴泳铭发布全员邮件称:侯毅(老菜)卸任盒马CEO,由盒马CFO严筱磊(百何)接任,未来老菜将作为盒马首席荣誉顾问,为盒马的发展贡献经验和智慧,百何加入盒马6年,有丰富的业务洞察能力,希望带领盒马越来越好。 尽管吴泳铭在邮件中将侯毅冠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探路者”,可业内依然难免唏嘘之声。 与俞永福功成身退不同,如今的盒马正处于关键转折点,此时CFO接班创始人,难免让外界猜测并不只是阿里“管理团队年轻化”那么简单。 1、CFO接任创始人,盒马被售传闻愈演愈烈 “不是因为有了阿里才有了盒马,而是因为有了侯毅才有了盒马”。 作为盒马创始人,侯毅不仅是盒马的“一号位”,更是盒马的“灵魂人物”。曾担任可的便利店供应链总经理、京东首席物流规划师、京东O2O事业部总裁的侯毅,于2015年加入阿里,创立了盒马并担任CEO。 过去的九年间,侯毅“最大的光环”,就是带领盒马从阿里集团的一个初创项目,成长为一家门店数超过360家的新零售巨头。据阿里巴巴2023财年数据,盒马整体GMV超过550亿元,线上交易贡献超过65%。 但归根结底,盒马虽因侯毅而诞生,却还是因阿里而发展。盒马壮大的最关键因素,还是当初马云看好新零售的未来,及当时的董事长张勇坚定的帮助。 2016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并判断道:“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 随后,盒马在重资产模式下发展,每次缺少资金时也都得到了张勇的力挺。按侯毅的说法,张勇在盒马最需要钱的时候,几次都表态“你大胆尝试,钱的问题我来给你解决”。 在阿里给的“底气”下,盒马开创了新零售的“先河”,让零售业其它品牌纷纷仿效其“线上线下
阿里人事调整“最深一刀”:盒马离开侯毅后将奔向何方

京东挖潜海外|出海专题

2024年,出海市场战况空前,中国创业者在海外纷纷摩拳擦掌,以期能够把中国的商业模式、创业理念、战略打法输出海外,他们依然坚信“时光机理论”,并希望提前押注20年前的中国。 零态LT特推出出海观察栏目《出海反光镜》,从多个维度记录中国企业出海新征程。本文是该系列第41篇,聚焦中国电商巨头京东,能否在海外找到增量。 “低价”一年后,京东交出了一份双增“答卷”。 2024年3月6日,京东披露2023年Q4及全年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Q4,京东营收3061亿元,同比增长3.6%;归属净利润84亿元,同比增长9%。2023年,京东营收10846.62亿元,同比增长3.7%,归属净利润241.67亿元,同比增长132.8%。 如此亮眼的业绩,自然引得资本市场侧目。3月6日以来,京东股价持续上行,3月12日美股股价报收26.07美元/股,相较3月5日21.44美元/股的收盘价,上涨21.6%。 不过将时间拉长来看,自2021年年初以来,京东股价持续下行,2023年亮眼业绩带来的股价回调,距离三年前100美元/股左右的历史高点,还是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这也从侧面说明,京东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不在于盈利与否,而在于想象空间有限。 1、低价一年后,京东业绩紧追大盘 随着消费者的决策变得愈发理性,诸多电商平台业绩纷纷触顶,唯有拼多多靠低价策略异军突起。在此背景下,谋求进一步成长的京东,也瞄准了“低价”。 在2022年底举办的京东零售内部大会上,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表示,“低价是京东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础性武器”,将 “低价战略” 列为京东零售未来三年最重要的战略。 2023年,京东围绕低价推出多项活动。比如,年初京东上线百亿补贴、9.9元包邮频道,占据首页“黄金位置”。双11期间,京东也喊出了“真便宜”的口号。 对内,京东不断调整组织架构,全面打通自营和POP,并且以低价为流量
京东挖潜海外|出海专题

副牌能救海底捞吗

在餐饮江湖里,海底捞这个名字堪称一面金字招牌。然而,江湖风波诡谲,即便是巨头也难免历经波折。就在不久前,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揭开了2023年的业绩面纱,一系列数字背后,折射出这家火锅巨头的沉浮与变迁。 2024年2月20日,海底捞公告一出,便引起了餐饮界的广泛关注。公告显示,基于2023年未经审核的管理账目,集团预计全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将突破414亿元人民币大关,同比增长不低于33.3%。 这一成绩,无疑是对过去一年市场复苏和经济回暖的有力印证。 回首2023年,是餐饮行业的重生之年。海底捞餐厅客流量如春潮般汹涌而至,经营表现自然是水涨船高。 在公告中,集团特别提到了餐厅翻台率和营运效率的提升,这正是推动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关键因素。据悉,2023年海底捞的净利润有望达到44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的16.4亿元实现了惊人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汇率波动的背景下,海底捞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业绩表现呈现出有趣的对比。尽管上半年录得了可观的净汇兑收益,但下半年却遭遇了净汇兑损失。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集团下半年的净利润预期仍然较上半年增长了不低于10%。 与此同时,与2019年相比,海底捞2023年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实现了不低于65.9%和71.8%的增长。 然而,江湖之路从未平坦。 曾几何时,海底捞因“保姆级服务”而备受瞩目,但如今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智的消费观念,“性价比”成为新的市场关键词。 面对这一变化,海底捞也开始了自我调整和转型的探索。 从关停部分门店以减轻负担,到宣布“啄木鸟计划”以提升门店运营效率;从尝试跨界“微创业”以寻找新的增长点,到重新聚焦火锅领域以巩固市场地位,海底捞的每一步都走得谨慎而坚定。 而如今,“嗨捞火锅”的崭露头角似乎预示着海底捞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和发展方向。 1、消费降级背景下,海底捞“献出”嗨捞火锅
副牌能救海底捞吗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