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焦心的胜率

虎串
2019-08-07

https://mp.weixin.qq.com/s/yGSBqDhiWt0bnT6L1iXroQ

原创: 罗大串  3天前

 

有关胜率,自己的经历顺序是从追逐答案到烦恼再到看淡的过程。持有如是观点:不宜将“胜率”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来考虑,除非时间周期很短交易频率很高。

 

短时间周期和高频下单状态时传导路径为“胜率——心理状态——交易节奏——资金曲线”。而相对更长的周期下,标的物价格波动的范围可能在某个区间,少数情况下会远超平均值价格的突变可能造成账户的突变形成奇点,一笔成功的头寸拿到的空间远远覆盖多次正确止损出场的空间,并且n次(2-3次,甚至6-8次)止损出场的成本总和在可接受范围内,这种亏损更宜看作成本。

 

常听到用历史统计的方法来解决,技术派交易员的高频交易和套利交易特别喜欢这种方式,我认为这里至少有这么几个因素需要明确:统计的范围与方式,统计的因素,价格奇点的处理。这些因素在统计时如何选取非常考验交易者的价值观,心里有什么,眼前方能见到什么,直接关联到统计结果的适用范围。我不认为多数使用统计工具的交易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统计结果导出的结论何时不适用。这个恐怕比胜率问题更难解决!

 

套利和重仓短周期频繁交易的账户往往湮灭在奇点的发生时刻。概率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反而会因对高概率的追逐而忽视命门暴露后的威胁。曾经遇到一位某公司的老交易员,多年程序化日内短线风格,一天交易在十几次到几十次,持仓时间几秒到十多分钟。他用自己的系统测试诸多大宗商品的时候,年化经常在100多倍,而他实际交易最好的年化收益是几倍并且不能持续连年盈利。

 

总的胜率掩盖了其他要素,如交易风格本身是否命门大开,交易风格与人是否匹配,交易风格与品种或市场是否匹,交易风格与规则是否匹配。

 

胜率是果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更不是因。通过考量“胜率资金曲线”的路径在交易频率不是那么高时候并不合适。

 

经过很多挫折后我把交易的核心周期放在日线,毕竟人类依赖日出日落,各品种、各交易所的结算也是基于日,日线是持仓交易的核心周期。交易目标设定为获取价格的单边走势空间,规避长期震荡和反向持仓。

思考摸索很久后,焦点从“提高胜率”转为追求属于自己的“客观可衡量”险益比。刚接触交易时很佩服一位年轻有为的交易员,他是某团队的核心交易员。他在大宗商品领域与团队一起稳定盈利多年,把账户曲线上翘做成了指数曲线,再到下单量影响市场价格退出商品交易,那是后话。在我啥都看不懂时候,他经常跟我聊点什么,反正我是小白不会耽误他事。有次聊起:“险益比你敢看1:20吗?更多都不敢跟你谈。”当时脑子短路了完全听不到他后面的话,众人最常提到的不是1:3吗,20是怎么样的景象?

 

当年不可能懂什么在支撑着他说的20,也不明白为什么前面只有1

 

逐渐能体会到这种方式背后无关交易,但关与交易者自身。世界有多少种可能,交易就有多少种层面和维度。交易者跟随内心追逐交易的某个层面和维度一定是种舒服的姿势,比如那位我心中大交易员,他的客观可衡量风险回报比为20之后一定是:横跨较长持仓时段,完善的逻辑框架(背景、品种选取、主因等等),最优交易机会出现频率不高。

以对他的粗浅了解(他交易有两个模式,一种是日内跑来跑去运单子保证在不出风险情况下持续拿小点,另一种是持仓数周到数月吃满一轮)该模式下潜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建立仓位的机会时机会是在n日、n周之中”or“在几分钟内”?“先头部队最坏情况下能经受n次潜在挫折后引领大仓位赢得战役”or 1次被干翻丢掉整场战役”?潜在机会消失时“资金被重创”or“部队得以保全”?答案不言而喻,如何实现并不简单。

 

完善的思路到完善的计划再到计划的执行,胜率会很低吗?以我自己的经历是当发现背后因素各种契合时候,胜率会很不错。(反之,胜率很不确定或很差,无论哪种胜率结果账户一定不妙。)

这时候单独考虑胜率因素,它有几分分量?当前仓位处境良好或仓位被ko出场对大局有多大影响?

 

持续的好结果注定源自身心舒服的姿势和协调一致化的动作。

 

不同教派的R波切时常你死我活,追风而去的散养的“信徒”双手合十却盼着有人对自己说“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只是,佛早看破。

 

胜率还是值得考虑的因素吗?

 

p.s.

时间周期的选取非常个性化,长与短的区分并不严谨。自己适合哪种源于天性和信念,可参考亚历山大埃尔德的《走进我的交易室》

客观可衡量收益/客观可衡量风险的比值不在于数值的精确,在于客观衡量过程得出的级别是否精确,单一笔交易的该比值到底是13还是1:4.5不重要,但1:31:10一定是交易模式、时间周期级别不同造成。有空真得好好整理下这个,假若级别乱了什么都乱了。

 

有关胜率,自己的经历顺序是从追逐答案到烦恼再到看淡的过程。持有如是观点:不宜将“胜率”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来考虑,除非时间周期很短交易频率很高。

 

短时间周期和高频下单状态时传导路径为“胜率——心理状态——交易节奏——资金曲线”。而相对更长的周期下,标的物价格波动的范围可能在某个区间,少数情况下会远超平均值价格的突变可能造成账户的突变形成奇点,一笔成功的头寸拿到的空间远远覆盖多次正确止损出场的空间,并且n次(2-3次,甚至6-8次)止损出场的成本总和在可接受范围内,这种亏损更宜看作成本。

 

常听到用历史统计的方法来解决,技术派交易员的高频交易和套利交易特别喜欢这种方式,我认为这里至少有这么几个因素需要明确:统计的范围与方式,统计的因素,价格奇点的处理。这些因素在统计时如何选取非常考验交易者的价值观,心里有什么,眼前方能见到什么,直接关联到统计结果的适用范围。我不认为多数使用统计工具的交易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统计结果导出的结论何时不适用。这个恐怕比胜率问题更难解决!

 

套利和重仓短周期频繁交易的账户往往湮灭在奇点的发生时刻。概率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反而会因对高概率的追逐而忽视命门暴露后的威胁。曾经遇到一位某公司的老交易员,多年程序化日内短线风格,一天交易在十几次到几十次,持仓时间几秒到十多分钟。他用自己的系统测试诸多大宗商品的时候,年化经常在100多倍,而他实际交易最好的年化收益是几倍并且不能持续连年盈利。

 

总的胜率掩盖了其他要素,如交易风格本身是否命门大开,交易风格与人是否匹配,交易风格与品种或市场是否匹,交易风格与规则是否匹配。

 

胜率是果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更不是因。通过考量“胜率资金曲线”的路径在交易频率不是那么高时候并不合适。

 

经过很多挫折后我把交易的核心周期放在日线,毕竟人类依赖日出日落,各品种、各交易所的结算也是基于日,日线是持仓交易的核心周期。交易目标设定为获取价格的单边走势空间,规避长期震荡和反向持仓。

思考摸索很久后,焦点从“提高胜率”转为追求属于自己的“客观可衡量”险益比。刚接触交易时很佩服一位年轻有为的交易员,他是某团队的核心交易员。他在大宗商品领域与团队一起稳定盈利多年,把账户曲线上翘做成了指数曲线,再到下单量影响市场价格退出商品交易,那是后话。在我啥都看不懂时候,他经常跟我聊点什么,反正我是小白不会耽误他事。有次聊起:“险益比你敢看1:20吗?更多都不敢跟你谈。”当时脑子短路了完全听不到他后面的话,众人最常提到的不是1:3吗,20是怎么样的景象?

 

当年不可能懂什么在支撑着他说的20,也不明白为什么前面只有1

 

逐渐能体会到这种方式背后无关交易,但关与交易者自身。世界有多少种可能,交易就有多少种层面和维度。交易者跟随内心追逐交易的某个层面和维度一定是种舒服的姿势,比如那位我心中大交易员,他的客观可衡量风险回报比为20之后一定是:横跨较长持仓时段,完善的逻辑框架(背景、品种选取、主因等等),最优交易机会出现频率不高。

以对他的粗浅了解(他交易有两个模式,一种是日内跑来跑去运单子保证在不出风险情况下持续拿小点,另一种是持仓数周到数月吃满一轮)该模式下潜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建立仓位的机会时机会是在n日、n周之中”or“在几分钟内”?“先头部队最坏情况下能经受n次潜在挫折后引领大仓位赢得战役”or 1次被干翻丢掉整场战役”?潜在机会消失时“资金被重创”or“部队得以保全”?答案不言而喻,如何实现并不简单。

 

完善的思路到完善的计划再到计划的执行,胜率会很低吗?以我自己的经历是当发现背后因素各种契合时候,胜率会很不错。(反之,胜率很不确定或很差,无论哪种胜率结果账户一定不妙。)

这时候单独考虑胜率因素,它有几分分量?当前仓位处境良好或仓位被ko出场对大局有多大影响?

 

持续的好结果注定源自身心舒服的姿势和协调一致化的动作。

 

不同教派的R波切时常你死我活,追风而去的散养的“信徒”双手合十却盼着有人对自己说“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只是,佛早看破。

 

胜率还是值得考虑的因素吗?

 

p.s.

时间周期的选取非常个性化,长与短的区分并不严谨。自己适合哪种源于天性和信念,可参考亚历山大埃尔德的《走进我的交易室》

客观可衡量收益/客观可衡量风险的比值不在于数值的精确,在于客观衡量过程得出的级别是否精确,单一笔交易的该比值到底是13还是1:4.5不重要,但1:31:10一定是交易模式、时间周期级别不同造成。有空真得好好整理下这个,假若级别乱了什么都乱了。

分享我的交易策略
交易策略分享,说一说自己在交易中的那些神操作吧,你的idea说不定价值百万!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