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直播的战斗:八佰和TikTok

柳胖胖
2020-09-17

前一阵子看了三遍《八佰》,前两次是去的点映,最大感受是这电影也太好哭了吧,但前两次都严重迟到了,这种多主角叙事的电影对迟到的观众来说非常不友好,好多人物不知道他出场的状态是啥(而且《八佰》也有不可说的剪辑问题),于是在上映当天又完整补了一场。

看完电影回来后,我又恶补了一些基础历史知识,不过脑海中却频频冒出最近的TikTok事件。两件事本来没啥绝对关系,但细想之下又有不少千丝万缕可以映射类比的关键点,故此不吐不快。(以下含剧透)

1、看完《八佰》给我最大的一点感受是,战争是高速多维变化的动态事件,结果从事后来看是注定的,但事前来看没有人敢下定论,尤其是利益相关方。

一场战争之中每一个参与方,都在以绝对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行动着,包括普通民众,但他们相互之间又产生着复杂的深远影响,一起书写了最后的结果。一些以历史的马后炮看来比愚蠢的行为,在当时会被认为是非常正确的而当时看来毫无意义的一些事情,回过头来看却又非常重要。

2、《八佰》拍摄的,其实只是整个淞沪会战中一场超小型的战斗,持续时间大概四天左右。在蒋介石已经准备把国军从上海撤退南京的过程中,希望保留一些部队在上海继续战斗,传递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和决心,以方便在即将召开的九国公约会议上,争取国际社会的介入和调停。

说白了,就是打给洋人看的一场show。

蒋介石本想留下一个师的兵力作战,师长孙元良认为太过浪费,只想留下一个团,最后动作落地时,只留下了团里的一个营。

这场注定无望的抵抗在刚刚抵达高潮之时,因为受到多方压力又被勒令停止,88师262旅524团团部附员谢晋元带领的加强营被迫从“新垃圾桥”撤退。通过后他们当场被缴械,然后被软禁4年,谢晋元被暗杀,其它战士大多被作为战俘送往非洲等地作为苦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还幸存的老兵寥寥无几。

正所谓活着的不如死了的,电影只拍到国军冲桥就戛然而止。

2、《八佰》所拍摄的战斗事件,之所以如此受到关注(战斗发生的第二年1938年,就有拍800壮士的电影出现,要知道当时八年抗战才算刚刚开始),就在于它是一场“被直播的战斗”。

电影里面也详细刻画了这一点,战斗发生的四行仓库,就和上海当时最繁华的英法租界一河之隔,天上有国际使团的“上帝视角”,对岸有长枪短炮的记者和普通民众,另外还有一帮“敢死队”们偷偷潜入了仓库进行采访报道。

加上日军忌惮仓库附近的煤气罐和对岸的海外人士,不敢使用重武器,让这次的战斗发生在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环境之中,而且这种局面基本不可能再被复现了:普通民众有机会如此实时的、多维度的亲身直视战斗现场,而自身却又几乎不受影响。

3、后世对这支四行孤军皆以八百壮士称之,实际上当时国军七拼八凑征召来的战士总数(有的根本未经训练),不过400出头。而且根据记载,还有少量被分布在外围警戒。这些人战斗一开始就被日军消灭掉了,实际上在四行仓库里面驻防的战士人数,从未到过400人。

团附谢晋元为了震慑敌人报出800之数,在当时看来如此自然。历代战争史中,夸大自己军队人数的事情屡见不鲜。再想想互联网行业中常见的故意抬高己方融资额度和DAU数据的情况,好像又不算什么了。

4、四行孤军的战斗事件和TikTok事件的一个相似之处在于,对岸的民众们看似肉眼见证了战斗的全过程,但实际上对于仓库里实际发生的事,几乎一无所知。

普通人对战争本来就缺乏具体认识,更别提隐藏在背后的复杂政治利益和国际局势了。他们的直观感受是有军队在保卫他们,保卫国土,他们为每一位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的战士悲痛扼腕。

但在更大的维度下,这场战斗的意义完全不同。

国军的指挥者认为打得越激烈越好,死得越壮烈越好,这是谈判的筹码。如果蒋介石不打算争取后来被视为毫无意义的九国公约会议的国际支持,四行仓库的战斗根本不会发生。

而在对岸拥有着租界的英法势力看来,每打一天就越有可能损害自己的利益,因为不排除日本被逼急了动用重武器的可能性。

也因此才会有后来国军一过岸就被迫缴械+拘押的事件,因为他们忌惮日方的威胁(“如果准许孤军通过租界,他们将开进租界追击孤军” ) ,他们只想坐山观虎斗。

5、TikTok事件如今对大部分人来说就是个黑盒事件,看上去是能听到对岸不时传来的炮火声,比如特朗普的种种神奇发言,TikTok收购案的参与方又多了谁,已经被习惯公开化了的内部信等等。

但是,实际上深藏在种种事件背后的起因和经过到底为何,各方背后行为的具体动机和心理是什么,微软和甲骨文究竟为啥想买,头条背后各个机构投资人的利益一致吗,上任不到三个月的CEO离职原因真的只是公开信上说的那样吗,甚至张一鸣心里现在到底在想啥?这些都像四行孤军的那座仓库,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复杂局势,是难为普通民众所见所料的。

但其实,即使身处风暴中心的张一鸣,也未必能洞察每件事发生带来的全部影响,以及每件事和每件事之间的相互衍生变化,甚至如今在中国政府已经通过《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明确介入的情况下,我觉得最后的结果,已经无法在他预期的方向上前进了。

6、头条在这次事件中,普遍被认为最大的失误(尤其公关层面),就是没有去“楼顶立一面国旗”。

华为做了很多聪明的事,将自己和国家绑定在了一起,起码看上去是这样。但头条没有,看上去他们在期待商业和公司的力量能够超越政治和国家。

但胳膊注定拧不过大腿。

民众不买单看上去令人匪夷所思,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他们不知道对岸的战斗为谁而打,是否是为国军大部队的撤退打掩护?如果真是逃跑,我为啥还得加油呐喊?

7、TikTok本来在海外再怎么发展,也是一种商业行为,无论成功失败,都在商业的范畴内。然而它的成功确实大到了一定的程度,起码大到了可以被这届美国政府用来当作靶子的程度。

然而,就头条如今的所有动作来看,都无意再把事情放大到国与国的关系和两岸民众的情绪上了。关于这一点,精英视角和普通民众又出现了阶层冲突。

有些人佩服张一鸣,有些人只想看头条的笑话。

8、TikTok事件的难聊之处,也正在于此。看上去是一家中国公司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遇到的商业争端,其实本质事关两国政治关系。

普通的科技财经从业者,从商业、产品和高管人员的层面,已经无法接近和看透事件本质了。也许还有人能聊透,但聊透必然涉及政治,所以要公开聊透,几乎成为不可能事件,只能等着事情尘埃落定之后的报道和回溯了。

正如那支四行孤军,对岸的民众其实很难理解,为什么眼见数次打退鬼子、防御取得一定效果的情况下,才没几天却又要如此狼狈地冒着炮火匆匆撤入租界?

TikTok事件,如果一开始是头条和国内政府的一些问题,不会有这么多讨论的,早就被压下去了,而且头条也会早早服软配合;但因为这次事件开始主要涉及的川 普本人和美 国 政 府,头条有了所谓游说和起诉的空间,也因此聊什么都不太会被限制,但也因此噪音才会越来越多。

9、如今的国际环境,复杂难料,且没有太多先例可供参考。美国确实违背了自己多年来倡导的游戏规则,它的恶果需要未来它自己慢慢品尝。但眼下来看,TikTok的海外业务已经难以讨到什么便宜了。

早前直接被关停的TikTok印度业务,已经被大家默默遗忘。

业内也很少有人讨论,为什么家族势力深厚、在抖音大成之前加入头条、且负责过多次国际业务投融资的柳甄,会在情况尚未如此恶化的今年春天就选择离职?

TikTok的命运,更可能成为国际关系风云突变时代的一个注脚。毕竟几百亿美金估值的业务,从国与国的层面来看,不算什么;就像在四行仓库奋战的那几百人,也只是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死去的千百万人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生命可贵,愿我们都能成为时代中奔涌的浪花。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