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支撑蔚来股价上行的两大逻辑与三大风险

小白二号
2019-11-07

这几天纳斯达克连续创新高,带动全球股市连续上攻,随着市场公认的优质股越来越贵,机会也越来越难找。最近我一直在研究电动汽车,自认为这个机会是确定的,随着国产特斯拉的即将亮相,新能源汽车的格局会有新一轮的变化,而作为国产骄傲的蔚来是否也会借此启动股价反转行情呢?$蔚来(NIO)$

我今天抽空看了很多蔚来下面的帖子,统计的大家对蔚来的看法,

看涨的虎友列出了两大逻辑:1、蔚来的经营模式属国内首创,支持看涨;2、蔚来的产品好,支持看涨;

同样的,看跌的虎友列出了三大风险:1、蔚来亏损严重,融不到资会导致现金流断裂;2、特斯拉国产化会对其市场造成冲击;3、新能源行业退补严重,蔚来亏损会持续扩大。

在这个基础上,我就从这两大角度出发,尝试去分析一下这些理由是否可信,以及我对蔚来的一些看法。

支撑蔚来股价上行的两大理由

1、经营模式创新,到底新在哪里?

我研究了一些资料,也问了几个业内老司机,蔚来的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三点:1、率先启动与整车车厂的合作,采用轻资产经营;2、采用线上-线下直销模式;3、服务优势明显,充电方便;

a、与整车车厂的合作情况评估

对于这种模式我认为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是短期内与代工车厂合作会有效降低费用支出和资金需求,但从长期来看,对于汽车量产核心工艺的积累,蔚来等于是放弃掉了,这一点也许等到资金缓解蔚来也会尝试会自建试点车厂。

目前蔚来与车厂的合作情况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的表格:

b、创新的线上+线下直销模式

这个模式相信很多买过蔚来的车主都比较了解,线下主要是NIO House,用于车型的展览和试驾,与意向客户交流的地方;线下主要是NIO App,可下达购车 订单、提供车主服务、以及进行用户(不限于车主)间的社交及经验分享。

目前,线下的NIO House约为16家,每家每年的租金大约500-800万人民币,装修费用大约在每家1000万人民币,这样总成本算下来应该在1.6亿+0.8~1.3亿/年左右的沉没成本,并且年底估计有望达到20家左右,这样的话,每年预计会增加4000万元折旧摊销与租金费用。

目前来看,这样的模式确实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客户的忠诚度和参与度相较于其他品牌有很明显的优势。

c、蔚来的服务模式好在哪里?

蔚来的服务维度相对其他家还是比较全面的,大家可以看一下下表:

我们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到蔚来的售后服务相对于其他厂商是有明显优势的,比较完善的售后体系,进一步加固了存量客户的产品忠诚度。

另外,作为电动汽车,充电的便利性绝对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蔚来提供的充电方式主要有四种:1、家用充电桩(管理层指引其安装率为70%-80%)、2、换电站换电、3、移动充电车、以及4、公共充电。 截至目前,公司有超过130家换电站和500家充电车,2019E-2021E换电站的扩充(包括备用电池在内的新建换电站约 人民币 250-300万元/座),需要约人民币 5,000万元的资金投入。

2、蔚来汽车的技术实力强

由于我不是汽车制造这个行业的,所以我只能就我整合的一些资料数据,以及一些业内人士的经验来谈谈我的看法:

a、硬件设施对比

我收集了蔚来ES8、特斯拉MODEL X和捷豹I-PACE三家车型来对比一下,看看这三款对标车型的区别在哪:

我们从上表中大概可以看到,其实硬件专利部分,特斯拉是要占明显的领先优势的,这一点随着蔚来对研发的投入,差距可能会缩小;

b、我们再看一下软件部分:

拿到这些资料后,我咨询了一些业务研究人士关于蔚来与特斯拉的智能系统对比情况,得出的两个结论是:

1、NIO已开放的功能略逊于特斯拉,不过随着公司自主开放/积累,以及芯片的完善,与特斯拉auto pilot的差距会不断缩小。

2、公司在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持续规划与投入,有望带动配置与体验升级并增强其产品竞争力(ET系列将运用 NP2.0平台 与 L4自动驾驶功能)有),但研发费用与设备投入也将对应较高的费用支出与资金需求。

蔚来将来需面对的三个风险:

1、关于蔚来的现金流风险问题

个人认为,蔚来现金流的压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营业成本的端,二是研发费用与销售及管理费用端;

a、营业成本端:

从今年的Q1季度财报我们可以看到,零部件和原材料占到营业成本端的95%,从上表的表中可以看到,蔚来的零配件基本都来自于国际一线的供应商,其对于上游的议价能力较弱。

此外,主要代工厂江淮的收取费用:代工费人民币 8,500/辆、以及生产线亏损导致的弥补费用(蔚来每年销量低于3.0-3.5万辆或将产生亏损费用)。这两方面因素或将在行业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进一步拖累 公司的短期毛利率表现。

b、研发费用端

从2018年财报可以看到,公司研发费用主要集中于设计研发/员工薪酬 (占比分别约47%/45%)。 18年底,公司共有人员9,834名(平均员工薪酬约人民币35万元,员工薪酬的总收入占比约69.4%)。

2019年蔚来管理层计划是缩减大约4%的人员,从一季报可以看到,研发费用与SG&A费用的收入占比较2018年分别下降14.4个 百分点与20.9个百分点至64.1%与75.7%。

c、再融资压力

由于公司对换电站和NIO HOUSE的持续建设,公司的资金流投入压力会大概率一直持续,19-21年预计应该在16-20亿美元左右。

这里还有几个重要事项大家今后需要持续关注的:

1、上海建厂的取消。当时预计是6亿美元左右投入,年底之前估计会低于这个数;

2、银行授信和亦庄国投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资金压力。(预计会带来270亿人民币左右的增量);

2、特斯拉国产化和其他传统车企新能源化的压力

在2019-2021年之间,很多车企都会在国内市场投放产能,其中竞争最强的是国产特斯拉对潜在市场渗透率的冲击。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各家的上市进度:

受双积分等政策引导、以及国内新能源汽车对外资车企开放程度的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尤其豪华品牌车企)或通过包括合资等在内的方式加大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导入力度。

由于这些车企在国内较强的品牌力、规模量产的爬坡能力、以及产品质量的管控能力,随着行业参与者增多和竞争加剧,或许将分流蔚来的潜在客户。

3、补贴政策的变化导致的毛利率下降

随着2019E国内新能源汽车国补的退坡,约40%-60%(地补取消)。,蔚来的产品主要是定位于一二线城市的高端消费者,未来受到补贴政策影响的力度可能会弱于其他竞争对手。

这里需要额外注意的一点是,2020-2021年度期间的补贴政策有可能会全部退出,新能源车行业将会有一个向下的压力,届时可能会对蔚来的销量产生一定影响。

以上是我根据大家的一些观点梳理出来的,总而言之,我个人是比较看好蔚来的未来,国产车虽然相对于全球龙头品牌有一定的差距,但纵观各行各业,可能很多现在看起来很强势的中国公司,在20年前面对国外巨头是不堪一击的,支撑起他们走到今天的,除了战略和眼光,更多地还是企业家精神,我希望不管是蔚来也好,其他国内品牌也罢,最终能在未来十年,在汽车这个大领域出现几家龙头企业,去和外国的巨头一争高下。

上述数据来源:蔚来官网、光大证券、发改委官网、工业信息化部、汽车之家、乘联会等。

我对这事儿有想法
抛出一个观点、一种看法,虽然不一定对,也想听听虎友怎么看!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 弯道投资
    2019-11-08
    弯道投资
    相反觉得蔚来的经营模式承担的成本费用,烧不起!!融资我觉得至少是国内电动品牌的名片,政府也好国家也好都愿意支持!但是这种保姆式经营模式不看好!何为保姆式?续航里程不够,那么好给你移动充电车!充电时间长,那么好给你建换电站!二手车不保值,那么好蔚来保底回收二手车!等等这些都是给客户带来了不错体验,我也相信目前购买蔚来的对其评价都挺好,但是作为一个公司不光需要对客户负责,更多的是要对投资人负责
    • 小白二号
      您这个观点我也比较认同,买股票毕竟是需要赚钱的,情怀不能代替收益
  • 与新能源共沉浮
    2019-11-07
    与新能源共沉浮
    非常坚定的看好蔚来,其实我也是作为近20辆合资车丰富用车体验的历任车主,同样也是车迷,对比感受到了民族品牌的崛起,以及不凡的实力和诚意(蔚来是我第一辆国产车),感受到了蔚来对行业的颠覆和支配的规划,而来买蔚来股票的(平生第一次买股票)。
  • 紫昭格格
    2019-11-08
    紫昭格格
    分析的不错
  • 喜剧之王王王
    2019-11-07
    喜剧之王王王
    亦庄国投不是说不投吗?
  • 山姆叔
    2019-11-10
    山姆叔
    看了这个更觉得特斯拉优势又变大了,政策打开了,特斯拉国产化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想想都觉得潜力巨大,美国技术+中国政策。
  • Richard康
    2019-11-08
    Richard康
    继续冲吗?
    • 小白二号
      那得看蔚来的风险的可化解程度了
发表看法
27
2